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2024-04-26

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通用13篇)

篇1: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一、饮水:一个人的身体每日起码需要饮十杯水,令其体能的发挥达到顶峰,而脱水是造成头痛的一个普遍原因。

二、食物:吃正餐与小食之间相隔的时间不应超过五个小时,在每次进食之间,一个人的血糖会下降,导致血管扩张。

三、注意饮咖啡及饮茶的数量:太多或太少咖啡因都会引致头痛。饮酒可导致脱水,红酒和白兰地像芝士、巧克力一样,含有可导致头痛的酪胺。

篇2: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1、正确对待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尽最大努力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急躁等引起的神经头痛。

2、除了注意自己心理调整之外,还可以从环境和生理的角度来调整人体,以减轻头痛发作。注意预防和矫正各种不良姿势,避免引起头颈和肩背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比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

3、每天注意自身的调节。早晨或晚上入睡前洗个温水澡,在新鲜空气中散散步或小步跑,颈部和背部的热敷,对头皮、颈部肌肉进行轻柔的按摩,用手指压迫穴位等,这些方法可以让患者自己亲身体会到,自身的放松,可以减轻局部肌肉的痉挛、收缩,从而减轻头痛。放松训练是预防头痛的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法。

篇3: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神经性头痛患者86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23~66岁,平均(44.5±3.6)岁,病程1~11年,平均(5.2±2.8)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外感风寒型18例,肝阳上亢型15例,瘀血阻滞型10例;试验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24~65岁,平均(43.8±3.5)岁,病程1~12年,平均(5.4±2.6)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外感风寒型17例,肝阳上亢型16例,瘀血阻滞型10例。对两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可比性较强,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法: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方法,对于风寒头痛型患者以疏风散寒为治疗原则,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对风热头痛型患者给予菊花茶调散加减治疗;对肝阳头痛型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进行加减治疗;风湿头痛型患者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期4周[1]。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梅花针、常规针灸法、放血治疗方法[2]。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远道取穴为辅,外感风寒型选择风池、天柱、合谷、率谷及外关穴,肝阳上亢型患者应用泻法,选择太冲、太溪、风池、悬颅透悬厘,瘀血阻滞型患者选择风池、合谷、阿是穴、三阴交[3]。具体针灸方法:取患者的侧卧位或者坐位,选择腧穴6~7个,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择28号115寸毫针,迅速进针,使其局部有酸胀、沉重感,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进针,值得注意的是针灸风池穴时,针尖向着鼻尖的方向,刺入深度0.8~1寸,让针感直达患者头部,尽可能增加留针时间,50~60 min的留针时间,1次/d,1个疗程10次[4]。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经过各项检查可见所有指标均为正常,头痛症状已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的头痛症状改善明显,发作的周期缩短明显,同时发作时间也减少明显,各项检查指标均改善明显;③无效:患者的头痛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加重或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分析。用χ2进行检验治疗总有效率计数资料,用t进行检验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计量资料,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作为判定标准进行判断。

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组治愈20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67%;而对照组治愈11例,无效8例,有效24例,治疗总有效率81.4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项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神经性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致病原因为情绪变化,主要包括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临床表现为头部存在压迫感、麻木感和胀痛感,有的患者疼痛时间较短,而有的患者为持续性头痛[5]。具体的致病原因在临床上还不明确,有的研究显示与精神高度紧张、失眠、体虚及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分析,头痛属于内伤头痛的范围,以补为治疗原则,发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功效。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神经性头痛用针灸治疗方法,可对阴阳平衡进行调节,同时具有气血经络疏通的效果,选择患者头部穴位进行针灸,使其针感到达病灶位置,对自主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取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对患者交感神经功能有调整作用,同时使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得以恢复,对自主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在神经性头痛治疗中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不但提升了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减少了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性头痛治疗中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性头痛患者86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明显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性头痛治疗中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不但提升了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减少了康复时间。

关键词:针灸,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薛宝琳.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4):29-30.

[2]王芳,李春艳,赵宏伟,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性头痛合并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3):103.

[3]王劲峰.神经性头痛的针灸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05-7706.

[4]刘芃薇.神经性头痛的中医针刺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93-594.

篇4: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501)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疗法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以经络学为理论依据,局部与整体、“近取”与“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对5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结果:50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痊愈43例,占86%;显效6例,占12%;无效1例,占2%。总体有效率为98%。结论:针灸能行气活血,祛风通络,调节神经,平衡阴阳。故选用风府、风池、太阳、列缺、足三里等穴位合用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针刺疗法;血管神经性头痛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13-01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发作性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病理因素多为风、淤、火(热)、虚。由于风为阳邪,其性升泄,《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可挟寒,挟热,或挟湿乘虚而侵袭人体,上犯颠顶,日久邪滞难去可深入,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其渐成气滞血淤,不通则痛而致本病。(即外感日久不解而致内伤)。肝与胆互为表里,肝经上循颠顶,少阳胆经循行布散头部,若情志不畅,肝失柔和及疏泄,气郁日久化火,肝胆火旺,血热上雍,阻滞清窍或火盛日久伤阴,肝失濡养,肝阳上亢,多夹少阳风热上犯,清窍被扰或阴血亏虚,脑髓失养均可导致头痛发生。笔者自2007年9月~2008年9月通过50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20岁以内2例,21~30岁12例,31~40岁13例,41~50岁15例,51岁以上8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9岁,多数在21~50岁之间,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0年,头痛位于左侧12例,右侧12例,左右不固定者26例。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风府、风池、太阳、列缺、足三里。

1.2.2针刺方法病人采取坐位,微低头,医者左手拇指固定风府穴,用右手持0.5寸长的毫针,向前下斜刺,使局部感到麻胀后起针,然后又取1.5寸毫针刺风池穴,将针尖向着对侧眼角水平刺入1寸左右得气后施以捻转泻法,使针感沿少阳经脉传至同侧前额或太阳穴处,随后起针。针刺太阳穴时病人将头抬平,医者取0.5寸长毫针斜刺,有针感后留针15分钟,列缺穴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2个疗程间休息1日,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内无复发者。显效:头痛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者。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减轻者。

2.2结果50例中:痊愈43例,占86%;显效6例,占12%;无效1例,占2%。总体有效率为98%。

3病案举例

王某某,女,42岁,教师。病史:患者于2005年1月因头痛去医院就诊,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口服镇静止痛药,头痛时轻时重。近2年来头痛发作频繁,症状加重,以前额及头顶胀痛,跳痛,有时伴恶心、呕吐、失眠等,经脑电图,脑CT等检查未见异常,曾用中药和止痛药多方法治疗,疗效不佳,于2007年9月来我处就诊,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按上述方法针灸治疗,经1个疗程治疗后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疗程间间隔一天,又继续治疗一个疗程后头痛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大都病程较长。笔者从中医风、淤、火(热)、虚立论。故选用风府、风池、太阳、列缺、足三里。因为风府穴为督脉、阳维、太阳脉的会穴,风池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经的会穴,泻风府、风池穴具有疏风清热,祛风通络,熄风潜阳,利胆疏肝的作用。泻列缺有宣肺作用,肺气得宣则邪气可解,太阳穴为宣泄头部气血雍滞的要穴,诸穴合用,活血通络,祛风力更强。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脾胃健则气血生,体键神旺,则病自除。

篇5:神经性头痛怎么治疗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神经性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2 热水浸手

神经性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神经性头痛逐渐减轻。

3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神经性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4 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5 饮浓薄荷茶

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神经性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6 吃含镁食物

篇6:神经性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药物对症治疗

偏头痛对症治疗可选用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包括简单的止痛药,非甾体类消失药及麻醉药。对于轻、中度头痛,简单的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常可缓解头痛的发作。常用的药物有布酚宁(脑清片),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萘普生、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罗通定(颅痛定)等。

3.特殊类型偏头痛的治疗

(1)与偏头痛相关的先兆是否需要治疗及如何治疗,目前尚无定论。通常先兆为自限性的、短暂的,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尚未发挥作用时可自行缓解。

(2) 关于难治性严重偏头痛性头痛:这类头痛主要涉及偏头痛持续状态,头痛常不能为一般的门诊治疗所缓解。患者除持续的进展性头痛外尚有一系列生理及情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脱水、抑郁、绝望,甚至自杀倾向。用药过度及反跳性依赖、戒断症状常促发这些障碍。这类患者常需收入急症室观察或住院,以纠正患者存在的生理障碍,如脱水等;排除伴随偏头痛出现的严重的神经内科或内科疾病;治疗纠正药物依赖;预防患者于家中自杀等。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可做心电图检查。药物可选用酒石酸二氢麦角胺、Sumatriptan、鸦片类及止吐药,必要时亦可谨慎给予氯丙嗪等。可选用非肠道途径给药。如静脉或肌注给药。一旦发作控制,可逐渐加入预防性药物治疗。

(3)关于妊娠妇女的治疗:Schulman建议给予地美罗注射剂或片剂,并应限制剂量。还可应用泼尼松,其不易穿过胎盘,在妊娠早期不损害胎儿,但不宜应用太频。如欲怀孕,最好尽最大可能不用预防性药物并避免应用麦角类制剂。

篇7: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切实加强神经内科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在院领导的指导下,以专业体系调研为契基,结合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特制定神经内科2009—2014年神经内科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院神经内科临床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具备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风范;成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社会效益明显,使我院神经内科成为本地区有影响力和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争创省级重点专科。

二、具体任务

1、医疗工作

确定各病区的专业特色,调整专业人员到位,建立特色门诊,建立神经内科绿色通道,实现神经内科独立急诊值班。

2、人才培养

每月进行一次科内疑难病例讨论,根据专业需要科内统一安排进修学习,建立定期讲座制度,落实医师轮转制度,培养心理咨询师等。

3、科研工作

建立多个专科科研小组,负责不同课题研究,争取每年立项2-3 项。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并实现转化,科研论文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鼓励与支持课题申报,特别是省级项目的申报工作

4、教学工作

加强对实习医生的带教管理,严格落实带教计划,如期完成教学工作。加强进修医生培训,保证进修质量。

5、新技术、新业务开展

完善神经内科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神经病理等检查,开展神经内科特色治疗,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及睡眠障碍的治疗。

6、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专科技术发展成熟,工作流程规范。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

二、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

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室和个人,使每一个学科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此外,还应以任务为中心,合理地调配实现规划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条件,要保证将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二)做好规划与计划的实施检查与监督工作

各级科管部门应负责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经费使用与图书资料及设备的配备情况、人才梯队培养及学术交流情况等。对执行情况要按期作出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在规划、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如对科研课题执行中的新发现及时给予扶持和支持,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偏差的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及时修订规划、调整目标。学科负责人每年底要写出建设情况总结报告,经医院科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考核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

(三)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流动的机制,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利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平等竞争、优存劣汰。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奖罚制度,奖惩严明能起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的作用,能激励医技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工效。

2010年具体规划

(一)目标: 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进一步完善科室规章制度,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并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二)具体措施:

1、各病区除收治脑血管病外,根据病区医生的专业特长(如癫痫、帕金森病、痴呆、变性病等),确定各病区的专业特色。

2、常设2个神经内科专科门诊。

3、每月进行一次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各病区轮流主持,由主持者提前提供病例资料。要求各个病区固定1名负责人负责该项工作,至少有1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现场参加,除值班医生外全体医生均应参加。对于危重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病例由各病区提出随时科内会诊,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4、每年根据专业需要科内统一安排进修学习。尽快安排神经内科功能科室(TCD、脑电图、肌电图、神经病理等)的进修学习,以利于节假日值班。

5、建立定期讲座制度。根据实习医生院内学习时间制定教学计划,与科教科协调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在多媒体教室给青年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讲课,由各个病区轮流主持。

6、落实神经内科医师值班制度。原则上一线班由各病区独立排班;二线班由各病区轮流值班,负责全院会诊;三线班由各病区主任负责。

7、充分利用各病区现有设备(如中央脑电监护系统、动态血压 监测等),开展动态脑电监测等检查,做到资源共享。建议施行双向计费,以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

8、继续完成前期已经立项的省课题,并通过科研鉴定,申报相应的成果奖项,申请1~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国内有影响的杂志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不应少于5篇。

9、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病房,保持青年文明号窗口,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使社会以及病人家属都满意。

2011年具体规划

(一)目标:

专科规模形成,技术水平进一步巩固;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均有1-2项专科技术达到省级水平,在市级医院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

(二)具体措施:

1、确定各病区的专业特色,调整专业人员到位,以利于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

2、在2个神经内科专科门诊基础上根据各个病区专业特色建立特色门诊(如癫痫、痴呆、神经肌肉病等),固定时间,由专业人员出诊。

3、实现神经内科独立急诊值班。科室根据情况协调各病区参加神经内科急诊值班人员,建立神经内科绿色通道,以确保神经内科疾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规范各个病区病人的收治,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4、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师值班制度、定期讲座制度、医师轮转制度有序进行。

5、培养心理咨询师。

6、学习神经内科特色治疗,如肉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等。

7、积极与检验科协调,完善脑脊液检查项目,以利于临床诊断治疗。

8、引进高场强磁共振。

9、申请1~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国内有影响的杂志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不应少于8篇。

2012年具体规划

(一)目标:

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二)具体措施:

1、各病区的专业特色突出,特色门诊、神经内科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

2、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师值班制度、定期讲座制度、医师轮转制度进一步落实,效果显现。

3、继续培养心理咨询师。

4、加强对神经内科专科特色的宣传力度,如特色门诊,神经内科绿色通道等。

5、继续学习神经内科特色治疗,如肉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

6、完善神经内科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逐步开展神经病理等检 查。

7、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并实现转化,科研论文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

8、继续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病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使社会以及病人家属都满意。

9、继续通过网络和本地区报纸向外界介绍神经内科诊疗技术及各位专家教授所长,进一步向外宣传神经内科,提高神经内科的知名度和社会认识度。

2013年具体规划

(一)目标:

专科规模形成,技术水平进一步巩固;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均有1-2项专科技术达到省级水平,在相关区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

(二)具体措施:

1、开展神经内科特色治疗,如肉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肌张力障碍等。

2、逐步开展心理咨询特色门诊,使之运行正常化。

3、加强神经病理工作,努力使我院神经肌肉病的诊断在全省具有权威性。

4、建立多个专科科研小组,负责不同课题研究,争取每年立项2-3项。

5、继续做好科室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把我院神经内科 打造成市内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专科。

6、科室统一按需引进人才,按研究专业定病区。

7、拟培养或引进神经内科介入人才。

8、积极学习省内、国内知名医院专科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科室管理制度。

2014年具体规划

(一)目标: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神经内科绿色通道,确保对超早期脑梗塞患者及时诊断,在时间窗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

2、拟进一步培养或引进神经内科介入人才,逐步独立开展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动脉放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等;弹簧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等。动脉溶栓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局部,但是对其时间窗、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样本少,可以加大此类治疗,总结经验。

3、根据医院和专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我科现有脑电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对溶栓患者及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脑电监护,逐步建立NICU及卒中单元病房,使脑血管病治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该套设备可继续提供多导睡眠监测及睡眠障碍的治疗以及动态脑电监测,达到一举多得。

4、充分利用我院神经内科为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包括肌电图、脑血流图、脑电图、神经肌肉病理)的优势,协调各个功能科室、检验中心等,逐步扩大检查项目,让病人在我院能够完成神经内科最基本又必要的检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检查手段,满足病人、医生确诊或明确病因的基本要求,也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证据。

5、注重专科门诊和特色门诊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内具有使该专业达到省、市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临床、科研任务。

6、充分利用整合契机,根据病区医生的专业特长(如癫痫、帕金森病、痴呆、变性病等),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建立多个专业科研小组,负责不同课题研究。争取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每年立项2-3项。

7.专科技术发展成熟,工作流程规范。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8、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及睡眠障碍的治疗等。

9、根据医院和专科发展情况,逐步建立NICU及卒中单元病房。

篇8: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关键词:神经性头痛,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

神经性头痛是由于肌肉和神经长期处于疲劳和紧张状态亦或机体受到神经刺激, 使大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和压力的逐渐增加, 该病发病率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头晕、头痛和头部沉重感, 甚或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作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 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近年来作者经治的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49例;年龄21~72岁, 平均48岁;病程2~18年, 平均7年。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每晚口服盐酸氟桂利嗪, 65岁以下服用10 mg, 65岁以上服用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何首乌20 g, 白芍药30 g, 川芎10 g, 熟附子15 g、白芷、天麻、苏叶和荆芥各15 g。1剂/d, 300 ml水煎服, 早晚各服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并至少随访1年获以上, 按以下标准判定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显效。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1年不服药未见复发。 (2) 有效。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未服药1年之中有复发, 但发作频率明显下降。 (3) 无效。头痛等症状未减轻甚或加重。

1.4 观察项目

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作持续时间和月发作次数, 随访1年后观察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统计推断用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统计推断分别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 显效7例, 有效22例, 无效11例;治疗组患者中, 显效17例, 有效20例, 无效3例。检验表明, 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发作持续时间和月发作次数的比较

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月发作次数分别为 (5.46±0.65) h和 (3.45±0.42) 次, 治疗组分别为 (2.27±0.61) h和 (1.88±0.40) 次, 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t=22.63, 后者t=5.18, P<0.01) , 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困倦、乏力以及失眠、焦虑等, 但治疗组相对较轻, 未经治疗自愈。治疗组有7例, 对照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神经性头痛以生气、精神紧张为常见发病原因[2], 包括血管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该病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慢性疾病[3]。西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应用血管收缩剂、镁制剂、钙拮抗剂、止痛药以及镇静剂和抗焦虑等药物进行治疗。本文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属于钙拮抗剂, 可干扰血管平滑肌收缩, 扩张血管, 血管痉挛得以改善, 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等症状的目的。西药见效较快但易产生依赖性, 长期服药具有相关毒副作用到的发生, 常用中药辨证治疗的方法[4]。

作者在应用氟桂利嗪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神经性头痛获得较好的结果。方药中, 何首乌能平补肝阳, 益精养血;白芍药可止痛柔肝, 敛阴养血;川芎、白芷能够祛风止痛, 行气活血;天麻可通络祛风, 平肝潜阳;苏叶、荆芥能散寒解表。诸药合用, 共奏祛风止痛、养血滋阴之功效[5]。

本文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以上应用自拟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月发作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前者t=22.63, 后者t=5.18, P<0.01) , 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自拟中药方剂能够显著降低发作持续时间和月发作次数, 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为轻微,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朴有为.养血平肝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2例.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3) :134.

[2]李克卉, 赵淑兰.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头痛36例疗效观察.国医论坛, 2007, 22 (3) :43.

[3]杨金颖, 陈虎虎, 肖婷婷, 等.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展.中草药, 2012, 43 (3) :607-612.

[4]刘楠, 王苏, 董艳娟, 等.神经性头痛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河北医学, 2011, 17 (4) :539-541.

篇9:神经性头痛的针灸治疗

【关键词】 神经性头痛;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05-02

神经性头痛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具体包含了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以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是由于精神太过紧张或者情绪不稳定导致的,临床上病人症状主要表现是头部长时间的压迫感、沉重感、束带样疼痛以及闷痛等,患者多为头部两侧发作,特别在颞部和后枕部疼痛明显[1]。神经性头痛的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甚至发作10几天,由于患者长时间的头部的疼痛,导致患者精神倦怠、四肢乏力,直接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实践中,我院主要研究了运用我国传统医学针灸疗法来治疗此疾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选择了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17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通过对其进行颅多普勒检查,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脑血管呈高度紧张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病情发作会逐渐加重,进一步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同时排除其它引起头痛的疾病。将入选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40例为男性,46例为女性;年龄在19-53岁之间,平均为29.9±5.6岁;头痛时间为5-8天。对照组的84例患者中,44例男性,40例为女性;年龄在21-56岁之间,平均为33.1±4.2岁;头痛时间为3-27天。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头痛头晕、气血不足。如果患者能过有充足的休息,疼痛将有所缓解,但遇到活动量较大或者有思想压力后又会复发加重,从而精神萎靡。观察组86例治疗方法为:疏通脉络,活血止痛;针灸取穴:血海、太溪、足三里、关元、气海、上星穴、百会穴、三阴交,针宜补法。患者若有肝阳上亢症状:多见于一侧出现剧烈的头痛、头胀,引起心情烦躁,脾气暴躁;针灸治疗方法:平肝潜阳;取风池穴、行间穴、悬颅穴、颌厌穴、太冲穴,针宜泻法。若患者可以明确指出的固定头痛点,疼痛时感觉似针刺则为淤血头痛,治疗方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进针取穴:合谷穴、分经取穴、阿是穴。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尼莫地平片,3次/天,40mg/次,维素片,每天3次,每次30mg;疼痛剧烈时可立即服用2mg麦角胺咖啡因,如果患者症状缓解的不明显,可在服用2mg,但是24小时内服不能超过6mg,7天内不可超过10mg,一个疗程为2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头痛以及相应的症状均消失,颅多普勒检查及脑血流图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头痛的症状有所缓解,颅多普勒检查以及脑血流图均有所好转;无效的标准为:患者的头痛以及相应的症状未见改善,经颅多普勒和脑血流图检查均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进行统计学处理时选用SPSS13.0系统软件,用t检验来比较组间和组内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52例得到治愈,26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0.70%;对照组的84例患者中,26例治愈,14例好转,4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47.6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总有效率计算的公式为:总有效率=(治愈人数+好转人数)/总人数X100%。

3 讨 论

在内科疾病中,头痛是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其他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头痛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类就是神经性头痛,现今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发病原因,有研究表明这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临床证实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有些学者认为导致神经性头痛的原因和神经本身的病变有关,如果一些神经受到压力或者产生病变,机体相关部位就会产生痛感[2],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受到刺激、过度紧张、焦虑,长期失眠以及身体虚弱等情况下都会导致头痛。

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在进行治疗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例如口服止痛劑、血管收缩剂、镇静剂、抗焦虑以及钙拮抗剂,然而上述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复发率也较高。

本文的研究表明,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52例得到治愈,26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0.70%;对照组的84例患者中,26例治愈,14例好转,4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47.6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各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头痛症状,而神经性头痛属于内伤头痛的范围内,病因主要是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合。所以治疗上主要运用滋阴温阳,益气养血,此外还有的患者有痰和淤血等症状,这样就应该采用防治相结合等方法。我院主要研究了运用我国传统医学针灸疗法来治疗此疾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3]。按照辩证,肝阳上亢、以气血不足、血瘀阻络引发疾病。患者气血不足取任督二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补益采阳,活络之痛以达疗效;肝阳上亢取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可泻肝火、平肝阳,清热镇痛以达疗效;瘀血头痛根据痛处进针,合谷行气,并根据头痛部位取所属经络的局部穴位和远部穴位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可见,神经性头痛的特点为病程较长、治疗困难、反复发生以及病因不详等,给患者的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对于神经性头痛的患者运用西药治疗的疗程相对较长,而且临床效果不明显,然而采用我国的中医学上的针灸疗法来治疗神经性头痛,针对病症进行治疗,从体内对阴阳进行调整,调整身体脏腑[4],标本同治,而且针灸治疗副作用小,实践证明,针灸治疗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中国,潘颖华,刘媛媛.针药并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04):44-44.

[2] 张颖新.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07):1513-1514.

[3] 朱颜.归芎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07):38-39.

篇10: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01月-2013年12月门诊就诊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4例, 其中男40例, 女34例, 年龄为21~65岁, 平均年龄 (33.1±14.7) 岁, 病程1~20年, 平均病程 (9.1±6.7) 年, 本组全部病例均经脑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疾病国际分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辨证标准, 证属瘀血阻络证及肝阳上亢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 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 选穴按照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配原则, 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择局部穴位:巅顶疼痛取百会、四神聪;额部疼痛取印堂、头维、阳白、攒竹;颞部疼痛取太阳、丝竹空、外关、率谷;枕部疼痛取天柱、玉枕、风池、风府;远部取穴根据辨证, 外感风邪取合谷、列缺;瘀血内阻取三阴交、血海;肝阳上亢取太冲、阳陵泉;痰邪夹风取阴陵泉、丰隆;肝肾阴虚取太溪、悬钟、肾俞;胃气不和伴恶心呕吐加内关;气血亏虚取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也可按照疼痛部位的经络循行在本经远部取穴;针刺选用1.5寸毫针, 对局部皮肤用碘伏棉签进行常规消毒后, 针刺入穴位, 使之得气, 根据患者辨证分型使用手法补泻, 每10min行针1次, 留针30min, 实证用泻法, 虚证用补法, 头面部用捻转手法, 四肢用提插捻转手法, 每日1次, 以5天为1个疗程, 休息2天, 再进行下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活血祛风通络汤基本组成包括: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2g、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2g、白芍12g、白芷9g、葛根12g、藁本15g、细辛6g、蝉衣6g、全蝎3g、蜈蚣1条、甘草3g。随证加减:肝郁气滞者加柴胡9g、香附12g、广郁金12g、枳壳12g;肝阳上亢者加川牛膝15g、生牡蛎30g、灵磁石30g、天麻9g、钩藤15g;瘀血较重者加地鳖虫6g、地龙12g;痰湿重者, 加陈皮12g、法半夏12g;肝肾阴虚者, 加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气血亏虚者, 加潞党参15g、生黄芪30g;每日1剂, 水煎400mL, 分2次温服, 服药2周。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治疗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 1个月内无复发;有效:头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减轻, 伴随症状减轻;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两组患者头痛均有改善,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3% (P<0.05) , 详见表1。

[n (%) ]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胀痛或刺痛, 其头痛发作具有间歇性, 常反复发作, 并可能伴随有恶心、呕吐、烦躁、失眠等并发症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其发病率不断升高, 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3]。有研究[4]认为,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生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相关。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范畴, 其特点为痛如针刺, 痛处固定, 病程反复缠绵, 迁延难愈。祖国医学认为, 头面为诸阳之会, 位居全身最高处, 是清阳之府, 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外袭人体, 上犯巅顶则易阻遏清阳, 而内伤诸病也可阻滞气血, 可致气血阴阳失调, 久则痰湿瘀血阻滞经络, 为“不通则痛”, 病久脑失所养, 即“不荣则痛”[5]。因此应遵循通络止痛的治疗大法, 以调畅气血为本病的治疗方针。经络学说和针灸理论表明, 针刺可疏通经络, 调节气血, 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行于头面, 局部取穴除近治作用外尚可调节本经气血, 远部循经取穴则可调节经气;督脉与脑相连, 百会穴有名“三阳五会”, 是督脉要穴, 百脉在此汇聚, 针刺百会穴有振奋阳气、升清降浊、补脑易髓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6], 通过针刺能够改善交感神经的功能, 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 从而解除分支动脉痉挛, 调节局部血液供应, 改善脑部微循环。中药活血祛风通络汤组成中,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可活血化瘀通络,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蝉衣、全蝎、蜈蚣为虫类药, 有祛风通络之功;白芷、葛根、藁本为引经药, 葛根主治太阳头痛, 白芷主治阳明头痛, 藁本主治厥阴头痛, 可提高活血通络祛风的功效;针药合用, 既可以发挥针刺快速止痛的功效, 又能以中药汤剂调节机体气血阴阳, 相得益彰。本研究结果表明, 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P<0.05) 。

综上所述, 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金颖, 陈虎虎, 肖婷婷, 等.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12, 4 (3) :607-61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1.

[3]李金博, 田琳, 宋飞飞, 等.血管神经性头痛从肝论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 (1) :49-50.

[4]高宙, 胡疏, 陈清, 等.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影像特点及临床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 2010, 10 (6) :1-4.

[5]段淑珍.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09, 11 (8) :1612-1613.

篇11: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本人自2006年---2008年间,应用柴胡川芎饮合盐酸氟桂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57例,男性15例,女性42例,年齡21岁---6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病情多在2年以上,最长10年。每月至少发作2次以上,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头痛。女性患者多于月经期或前后发作者19例,且多有经行不畅、痛经等症状。其中,47例进行脑多普勒检查,40例有异常改变。

治疗方法:1、西药治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一日三次,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脑路通注射液400mg,一日一次,静点,10天一疗程。2:中药治疗:柴胡5g,葛根20g,当归15g,白芷15g,僵蚕15g,白芍15g,川芎30g,细辛5g,吴茱萸10g,甘草10g,怀牛膝20g,全蝎9g。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4---10剂,女性与月经周期的头痛发作的头痛的在月经来潮前2--3天,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期结束停服。

临床应用本方,气虚者加黄芪、当归,挟肝火者,可加龙胆草、栀子,各10g,夏枯草15g,如肝阳上火者,可去吴茱萸、川芎,加生龙骨,生牡蛎各20g,石决明20g;如挟湿者,可加半夏、天南星、羌活各15g,如兼淤血者,可加桃仁红花各15g。

结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头痛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头痛偶有轻微发作,客观指标改善。好转;发作频度减少50%以上,头痛减轻,无效:服药前后无变化。

结果:57例中显效48例(84.2%)有效7例(12.3%),无效2例(3.5%),有效率96.5%。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病因诊断,分类及疗效评价比较困难。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多与血管与神经因素,体温因素(如5-羟基色胺、儿茶酚胺、前列腺素以及血小板聚集等)神经肽、免疫因素以及人的情志等方面因素有关。

篇12: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1 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 女, 64岁, 2014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反复头部巅顶疼痛半年余。现病史:患者自诉半年来头顶疼痛, 夜间痛甚, 头痛时伴有全身大汗淋漓, 眠差, 精神疲倦, 口苦口干, 纳差, 无恶心呕吐, 无恶寒发热, 二便正常, 舌红苔黄厚腻, 脉弦。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辨证分型:脾肾两虚。治法:补肾助阳, 燥湿止痛。处方组成:熟地30g、山药20g、茯苓15g、牡丹皮15g、泽泻15g、山萸肉20g、茵陈5g、党参10g、白芍10g、萆薢10g、淡附片3g、当归10g、北沙参10g、黄柏6g、黄芩6g、桑寄生6g、黄芪10g、桂枝3g。每日1 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共7 剂, 可翻煮。

随访:一周后患者复诊, 自诉头痛较前明显好转, 其他症状解除。效不更方, 续服前方5 剂, 嘱患者避免外受风寒、饮食生冷等。随访未见复发。

按: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使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 清窍不利所引起的, 以自觉头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1]。《内经》称之为“脑风”或“疾风”。如《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新沐中风, 则为首风。”中医认为, 头为 “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脑又为髓之海, 五脏六腑之精血、清气皆上注于头。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脏腑气弱、痰浊血瘀。如《素问·太阳阳明论》云:“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夫风从上受之, 风寒伤上, 邪从外人, 客于经络, 令人振寒头痛, 身重恶寒, 此伤寒头痛也……风热奎盛, 上攻头目昏眩……风湿热头上奎, 损目及脑, 痛不止。”朱丹溪的《脉因证治》云:“食积因胃中有阴冷宿食不化, 上冲头痛, 右手脉浮紧甚者是也。”先天不足, 或后天损耗, 脏腑衰弱, 气血亏虚, 肝肾亏虚, 清窍失养。《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云:“头面风者, 是体虚, 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目前, 头痛主要治疗原则为:外感头痛属实证, 以风邪为主, 治疗当以祛风为主, 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 虚者以补养气血或益肾填精为主, 实证当平肝、化痰、祛瘀。

2 讨论

本例患者由于年老肾阳虚, 脑窍失于温煦, 故出现顶疼痛, 夜间阴盛, 阳虚无以制阴, 故痛甚, 头痛时伴有全身大汗淋漓;肾阳虚衰, 火不温土, 久之脾阳亦虚, 运化无力, 故出现纳差, 神疲乏力;舌红苔黄厚腻, 系脾肾虚衰湿聚化热之象;脉弦说明亦有肝风上扰, 乃肝阴不足, 风阳上扰所致, 正如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云:“……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

本例患者当属内伤头痛, 根本在于脾肾阳虚, 又挟有肝风。故方选肾气丸加减。熟地益精血, 填骨髓, 被誉为“补肾家之要药, 益阴血之上品”;山药健脾气, 固肾精;茯苓健脾益肾;牡丹皮降相火;泽泻利湿泄浊;山萸肉补肝肾, 涩精气, 敛肝阳;茵陈清热利湿;党参补气养阴;白芍养血敛阴, 涵养肝阳;萆薢利湿通淋, 导湿热之气从小便出;淡附片、桂枝温助肾阳, 鼓舞肾气;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以养肝阳;北沙参养阴生津;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桑寄生补肝肾, 强筋骨。全方以补益肝肾为主, 兼燥湿清热, 又滋阴养血熄风, 清、温、补合于一方, 使得脾肾之气得复, 湿热之邪得泄, 故有良效。

参考文献

篇13:长期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蒙医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蒙医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31-02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是由于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止痛剂、安定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头痛症状,但是停药后反复发作,长期服用还可造成诸多毒副作用[1]。目前预防和治疗头痛的发生,减少头痛的复发,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亦无较好药物。蒙医药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疗效。蒙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三根之平衡失常,齐素与黄水受损,瘀血痰浊阻滞脑窍所致。蒙医治疗是根据该病发作时的情况及兼见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对该病不同的症型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 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蒙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蒙医治疗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62±28)岁,病程6月至6年,平均病程(30±19)年;西医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60±41)岁,病程8月至6年,平均病程(31±2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疼痛治疗学》[2]:①至少有10次头痛发作使,1个月内头痛天数在15d以下, (<180d/年);②持续时间一般为30min至7d;③压迫或紧束样的头痛;④双侧轻度至中度疼痛,不妨碍日常工作和生活;⑤上楼或相同的日常活动不会加重头痛;⑥无恶心、呕吐、无畏光或怕声,有其中一项;⑦CT、MRI 等检查排除脑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122蒙医诊断标准参照《蒙医内科学》[3]:其素希拉型:头痛剧烈,颞部跳痛,身热面红,口干,口渴,脉象粗大而满滑,尿黄气味大,舌苔后黄;赫衣希拉型:头胀痛,口苦,恶心,吐酸水,失眠,发热,烦躁,眼红,脉象数,尿黄有气味,舌红;巴达干赫衣型:头晕头痛,头额部压痛,身心沉重,全身无力,消化力弱,脉象慢而空,尿清无气味,舌苔白腻。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30003),5mg/次,1次/d;地巴唑(山西省临汾健民制药厂,批号2441021H9),15mg/次,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132观察组依据每位患者病情发展特点,将其分以下证型进行辨证治疗。其素希拉型:早晨胡日查-6味13粒,温水送服;中午给予乌兰-13汤3g,煎服;晚上给予红花秘诀-13味丸15粒,温水送服。赫依希拉型:早晨给予胡日查-6味丸13粒加服玛奴-10味散3g,温水送服。晚上给予查格得日11粒,温水送服。巴达干赫衣型:早晨给予阿魏八味丸13粒,温水送服;晚上阿魏五味丸13粒,温水送服。聚合性:查格得日11粒,温水送服。(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蒙药制剂室),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略有减少;无效:头痛症状未见明显减轻。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遗传、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导致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镇痛剂、安定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为主,虽然可以较快的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服药后可出现月经紊乱、胃灼热、恶心、胃痛、失眠和焦虑等不同程度副作用。而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蒙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是根据该病发作时的情况及兼见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对该病不同的症型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具有治疗与调理双重作用,从整体平衡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多途径、多靶点进行治疗。蒙药胡日查-6味丸,主治血希拉热及粘性头痛,亚玛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红花秘诀红花十三味丸,主治血希拉性头痛、偏头痛、头虫病、脑刺痛、肝热、血希拉引起的眼疾等;查格得日,主治血希拉性头痛,脑刺痛,偏头痛等;玛奴-10味散,主治赫依希日性头痛,头晕,作呕,脑刺痛等;阿魏八味丸巴达干赫衣性头痛,头晕,呕吐等。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恒飞.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0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3,12(19):4603-4605.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263-265.

[3]其格奇图.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618-620.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

上一篇:游雅戈儿动物园作文下一篇:挖白薯三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