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与发展

2024-05-19

企业成长与发展(精选8篇)

篇1:企业成长与发展

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干,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有几何?弟子们百思不得其解,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我们往往赞美江河的奔腾、豪放;大海的辽阔、壮观,殊不知浩浩江河海洋是由无数区区水滴汇积而成并日益壮大的。水滴既能在汇成的江河海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能感受到江河海洋赋予的温暖和力量。二者之间是你给我温暖和力量,我给你奇迹和壮观,共生共荣、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个人成长

对个人而言,企业是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这个舞台越宽广,环境越宽松,个人的价值体现就越充分;如果失去这个大舞台,自我价值的实现便成为空谈。

随着集团公司跨越式步伐的不断加快,经营承揽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施工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在一些投资巨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紧并富有挑战性的工程不断承揽到手的同时,一批批具有各方面特长的管理青年,技术青年不断涌现。作为一名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青年员工,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定位,不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将自己的的优势发挥在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其次,寻找到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最佳的结合点。找到自己能够胜任并激发自己的岗位,并朝着目标积累、争取。第三、在快速发展的企业中,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方向和方针的调整,不断调整和校正自己奋斗的目标,使自己成为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领跑者”。

企业发展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源于每个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共同发展,正如“大河涨水小河满”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一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把企业比作是一艘远洋货轮,那么企业的员工就是这艘货轮的船员。在浩瀚的海洋里,存在各种潜在的危机,暗礁、狂风、暴雨、涡旋、海盗,甚至是像百慕大三角洲的未解之谜,都可能使这艘远洋货轮不见天日。这艘货轮能否平安到达目的地,这与该艘远洋货轮的全体船员密不可分。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全体船员只有镇定地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与其他船员团结协作,共度难关才是货轮的唯一出路。殊不知在现在的的企业里,有众多的企业员工在公司濒临破产,或是遇到财务危机的情况下,纷纷跳槽,落井下石,企业只有宣告倒闭。正如在货轮遇到危机一样,船员纷纷跳船逃离自己的工作岗位,货轮只能葬身鱼腹。只有企业所有员工目标一致,企业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即使遇到大风大浪也能转危为安。

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惟有依靠团队才能成功。企业只有自己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同样道理,员工只有得到更好的学习和锻炼,才能不断的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员工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为期不远了。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做事,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新兴公司已经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就要珍惜好,利用好,否则对公司无益,对个人就更是损失。当然,这不仅需要满腔的热血和较强的责任感,而且对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先贤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学习,更要在工作中向实践学习,以期不断地完善自我。

作为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的一员,我深知学习和充电对我的必要性,在工作中我必须抓住重点,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实现团队目标作出贡献,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能效,广泛开展合作,突出重点,做出成效。我相信通过集团求真务实的做事规范,我的工作一定会在积极进中取得成效。

所以作为青年员工的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荣辱观价值取向,与企业发展齐进退,共荣辱才是我们青年员工成长的必由之路。

投稿人:杜亚勋

2012/5/17

篇2:企业成长与发展

——雷霆视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天我们就以企业发展为镜,来谈谈个人发展的一些问题。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答案既不是“把石头掏空”也不是“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不是“做一块假石头”,正确的答案是“速度!”。

企业发展需要的是速度,个人成长自然也与之密切相关。但,仅仅有速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同的企业发展,凭借的是不同的特长,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借鉴。其实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因为从发展角度看,企业也和个人一样,有辉煌、有暗淡、有波折、有收获„„

纵观国内迅速崛起和正在崛起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企业都有其最独特的一面,而这种独特足以为我们个人发展所借鉴。以下几个企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一、蒙牛——抢夺市场的速度

蒙牛成长的速度我们可以用火箭上天来形容,很多人都在研究蒙牛基团的成功,其实我们觉得其重要的一个成功环节就是对市场的抢占速度快。走在大街上,推车逛超市,产品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在这个年头,想在短时期内让企业飞速的发展,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抢占市场,抢占市场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资金的回笼。没有市场的充足回款,再说什么好像意义都不大。启示:提高个人办事效率

企业的效率应该体现在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上,给我们个人的启示就是应该时刻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我们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和制约要素,但无论如何不要耽误自己的办事效率,领导一般不愿意听任何接口,只要把工作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就一切OK。为什么《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那么受管理层的欢迎,其中必然有其道理。向蒙牛抢占市场的速度一样去办事,你的领导、朋友几乎没有不喜欢你的,除非是他们嫉妒。

二、海尔——细致入微的服务

海尔服务真诚到永远,这可不是一句空口号,看看海尔是如何做的。为了“真诚到永远”,海尔对售后服务进行了标准化、程序化设计,并以科学

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为保证。因此,当人们提起海尔,能够自然的联想到服务好、值得信赖,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消费者仍然愿意多花几百元购买“海尔”的品牌价值,其实消费者购买的就是海尔始终如一的“真诚”。海尔的细致入微的服务,换来的是消费群体对海尔的认可。

启示:提高个人服务意识

篇3:全力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其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开展了陕西中小企业总体成长问题研究。

一、陕西中小企业成长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陕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和推动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1.规模小、龙头少,总体实力偏弱。2009年,陕西中小企业县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县均法人企业数、法人企业年均营业收入、县均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均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4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江苏省的7.3%。

2.产品科技含量少,产业层次低。全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中,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层次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少。大部分企业技术构成低,加工手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少,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比重仅3.3%,我省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仅占全国的3.15%;全省专利超过6000项,但专用技术利用率仅4%。

3.人才缺乏,经营管理粗放。人才缺乏是陕西中小企业的一大软肋。2009年,我省法人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平均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0.8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0%,明显低于江浙川渝晋豫等省市。

4.产业聚集度低。目前,陕西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技术扩散型、资源加工型和市场聚合型的产业集群,为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全国发达省市相比,陕西产业集群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陕西县域工业集中区18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平均营业收入8.6亿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大企业在省内相关产业产品的配套率不到30%,对小企业的带动和催生效应不明显。

二、陕西中小企业成长制约因素分析

1.融资难问题突出。贷款环境仍显“外松内紧”,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现有的担保机构资本金过亿元的仅有3家,最少的只有200万元;二是中小企业与银行、担保公司合作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机构对担保的认同度低,担保贷款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三是担保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尚未形成,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

2.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一是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陕西是科教大省,但长期以来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2009年全省专利超过6000件,但专用技术利用率仅4%。二是培训平台的运作还不够规范。虽然全省在64个县(区)建立了中小企业远程创业培训基地。但是,培训平台的运作还不够规范化和制度化,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还不够强。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的信息平台建设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尚未得到全面推广。

3.成长模式粗放。陕西中小企业许多是从家庭企业发展而来,不少企业还是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家族式经营的特点明显。股权社会化、责任社会化程度低,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国际化程度更低。从总体上看,我省中小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相当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所需的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开发商业计划的能力、针对市场机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现代化的融资、理财、新产品开发、生产运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三、“十二五”中小企业转型成长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建立完善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发展为大工业配套、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快催生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实现全省中小企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双突破,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全省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和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为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原则

1.坚持扩大总量和提高质量并重的原则。既坚持鼓励全民创业,加大催生小企业力度,做大中小企业总量,又坚持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快速成长,扩大企业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走科技支撑、特色发展的路子,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坚持园区化承载和集群化发展的原则。坚持优势资源和规模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专业协作、成龙配套、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便利的集群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加快推进结构优化的原则。按照资源、区位、发展基础及经济社会诸要素组合的不同特点,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规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坚持加强科技支撑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则。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下大气力培养和引进创新性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搭建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整合资源要素,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

(三)成长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8%左右,“十二五”末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5%左右。全省中小企业(含个体经营户)个数达到148万个,年均新增2万个;从业人员达到800万人,年均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

2.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有新突破。建成100个规模相当、设施完备、功能明确、特色明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培育一批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拥有知名品牌、管理科学、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实力强、效益好、带动面广的产业集群。同时支持中小企业广泛进入各类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产业基地,以多种方法融入大企业主导的产业集群。

3.创新能力有新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的产学研机构,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一大批产品的质量水平、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显著提高,促进一些关键行业和领域实现由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的转变,全省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4.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数达到全省要求指标。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

5.服务体系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相结合,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分工合理、体系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十二五”中小企业转型成长发展重点及工作措施

(一)发展重点

基于陕西地方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特征、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十二五”期间,陕西中小企业的发展以为大工业配套、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催生和发展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

1.加快发展为大工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在装备制造领域,以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通讯设备等为重点,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零部件及其它协作、配套生产企业。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领域,结合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发展一批为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的中小型企业。

2.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桥梁,把农业生产与城镇商业结合起来,走“农业+工业+商业”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之路。要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品牌等措施,依托陕西农业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果、畜、菜、茶、药材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陕西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发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区的孵化和辐射功能,推动科研成果在县域转化落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围绕大型环保节能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洁净产品三大领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企业。发挥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企业。支持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手工技艺增收致富;积极发展广告、展览等创意企业;围绕历史人文旅游、秦岭、黄河等自然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企业、休闲农业企业。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企业。重点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扩大就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

(二)措施

1.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中小企业在总量增长、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上的突破。继续实施“百千万中小企业发展工程”。继续实施用地上优先保证、资金上重点扶持、政策上倾斜扶持等措施,力争使2009年-2012年所选定培育的200余户规模以上企业成长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使重点支持的1000户高成长企业成长成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好、有发展潜力、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扶持发展10000个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力争每年有500家小企业发展为中型企业,1000家以上个体经营户或微小企业发展为规模企业。

(1)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工程。制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指导意见,鼓励中小企业引进、学习、消化、再创新工作。重点建设10个中小企业科技园区、100个省级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培育100个“专精特新”产品、’支持100个自主创新项目、建设100个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2)实施区域产业配套工程。制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发展指导意见及工作方案;组织大型企业与配套企业交流、拓展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推动和加速我省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合作,提高省内配套率。到“十二五”末,力争使我省大企业的省内配套率从不到30%提高到50%以上,促使龙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带动一大批配套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3)实施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工程。成立陕西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与国家中小企业竞争力网联合,在陕西试点并全面推进。在现有县域工业园区基础上,重点支持建设10个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区,培育500户深度应用信息技术成效显著的规模企业,使其成为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有机结合的试验区。建设辐射各县区的全省中小企业综合信息服务网、全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产品与创新支持服务平台、全省中小企业名录库网上查询系统等三大信息化应用网络。

2.依托各类园区、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支持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县(市、区),带动和提升全省县域工业化水平。尽快出台《陕西省县域工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责任,明确目标。依托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资源聚集区、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功能互补、协作有序的产业集群,促进生产要素有机结合。

3.鼓励全民创业,催生小企业,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建立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集中有限资源,采取省、市、县和大企业协作,市场化运营,在全省所有县区建立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凝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导师辅导和启动资金、项目技术、工商网络支持。出台鼓励全民创业指导意见和具体政策,以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为重点,鼓励各类人员自主创业。

4.培养和引进一批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及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和引进一批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网络,通过争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提升企业影响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高、产品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

5.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一批中小企业成长成为大企业。积极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造,促进家族式作坊式企业向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变,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自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逐步改变企业产权单一、管理落后而造成的效益低下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加大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力度,按照“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选定一批后备企业,积极培育,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6.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建立省及部分市级融资服务平台,发挥资源共享增级使用,开展“五方联动”模式,发挥社会担保体系作用,共同创新融资方式。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支持计划,在全省贷款增量中增加投放中小企业比例,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以保证总量供给。推动各大银行成立专门服务小企业的机构,推出服务小企业的系列产品。积极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加大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促成企业集合债券、信托基金、长期融资券和信贷资产债券等直接融资方法面向中小企业。全力激活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发展各类以服务小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银行、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培育和扩展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十二五”期间,为了促进陕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要根据陕西的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应使扩大市场准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完善社会服务等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更具操作性

篇4:企业成长与发展

十年探索,见证国内企业大学成长

本刊记者:成立企业大学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企业争先效仿的事情,国内企业大学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甚至很快就会超过传统大学的数量,您如何看待“企业大学热”这一现象?

王红新: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其中美国企业大学的数量在2010年首次超过了传统大学的数量。1993年,自摩托罗拉公司将企业大学的理念引入中国之后,第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大学于1998年成立,海尔、联想等一大批企业大学随之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截至目前,全国企业大学的数量近2000家,每年都会有一个或多个标志性企业大学建立起来,为数千万企业员工提供教育培训。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大学每年以新开200多所的速度递增,几乎相当于每一个工作日诞生一所企业大学,预计到2019年,中国企业大学的数量有望超过3200家,超过传统大学的数量。这一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关注,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企业大学持续增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很多人认为企业大学名字好听,二是有了企业大学,企业的培训中心主任一翻一升就变身为企业大学校长(CEO也可以当企业大学的校长),很风光,有种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的感觉。所以,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但其与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的作用并无二致。由于未认识到企业大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故缺少长期规划,一旦经济发展放缓或是企业业务受阻,企业大学就成为预算削减的首要对象,这对企业大学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本刊记者:近十年,国内企业大学的发展情况如何?与国外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大学相比,您认为国内企业大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有哪些?

王红新:我觉得国内企业大学在很多层面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近十年,我们与国内企业大学接触广泛,参与了许多企业大学的共建,见证了中国企业大学空前发展的黄金十年,同时也看到了诸多企业大学的建设之弊。从2011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每年都会发布一份《中国企业大学成熟度评估报告》,这是国内首次专门针对中国企业大学成熟度进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企业大学的建立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许多企业大学匆匆上马,结果空有企业大学的帽子,而在企业大学功能上无实质发挥,对此我们深感忧虑。

同时国内企业大学本身也存在诸多不足:大多未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更不存在专业的课程研发系统;缺少系统的内部师资培养计划;领导人重视程度普遍不够。GE前CEO杰克·韦尔奇在职时,曾多次亲自担纲讲师,向公司近2万名员工授课,并从哈佛商学院聘请师资,这对大多数中国企业大学而言都难以望其项背。

国外有些知名企业大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做研发,积累深厚,形成了标准化模式和流程,如平衡计分法、六西格玛模型等都是企业大学研究出来进而得以广泛应用的。国内刚刚兴起的E-Learning,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在国外产生,十年前摩托罗拉大学就已经在做M-Learning的研发项目,相比之下,我们在这个环节上与国外企业大学的差距也很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大学与公司战略容易貌合神离,培养计划与组织目标脱节,制约着企业大学的纵深发展。

本刊记者: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做了哪些研究和努力?

王红新:十年来,我们主要致力于开展三项工作:一是澄清,澄清企业大学发展成长机理;二是沉淀,沉淀中国及世界企业大学最佳实践智慧;三是引领,引领更多企业大学价值创新。

本刊记者: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正在准备出版《企业大学密码》这本书,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这是否可以看作是学院这些年来的探索与研究的总结?

王红新:《企业大学密码》是国内第一本针对高校企业大学系统的研究专著,有别于国内其他有关企业大学的书籍,它是我们在诸多咨询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我们把这些知识无偿贡献出来,也是想大力推动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的步伐。

与时代同行,关注企业大学未来

本刊记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和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在这个环境下,企业大学能为企业做什么?

王红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传统商业形态和组织模型的入侵速度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也深得多。企业如果不主动拥抱互联网,并围绕互联网进行适应性转变,将迟早在这个“填埋护城河”的大潮中被掩埋。拥抱互联网,核心就是改变组织形态,让组织各单元、各结点都能成为微创新的主体,只有这样,在客户体验超越一切的今天,企业才能不断迎合客户的需求并抓住客户的情绪转移。

因此,我倡导学习型组织建设,把企业变成一个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立体化学习组织,鼓励自我学习和微创新,这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重要。而企业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再仅仅建立在天才个体之上,而是把企业打造成一个有机的学习体,在互联网时代,成为全员发挥智慧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发现企业百年长青的解密者。

本刊记者:未来企业大学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的?

王红新:谈到企业大学的发展方向,现在其实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企业建一个大学了,而是我们现在正在关注的行业大学—行业大学算是企业大学的升级版。比方说,我们现在做的高尔夫管理分院,针对的就是整个高尔夫行业,从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干部到球场设计师的意志和培养,以及球场的管理和整合。到目前为止,我们做这个行业已经做了五年,在整个高尔夫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另外一种升级版的企业大学。

我们现在也在跟餐饮行业的龙头企业探讨成立餐饮大学,即整个餐饮行业的企业大学。这种行业大学组建起来后,对整个行业的推动力实际上是非常巨大的,它比行业协会的作用还要大。比方说,我们跟红星美凯龙成立的鲁班家居学院,实际上就是一个行业大学,是企业大学的升级版。这种大学的最大好处是,大家通过不断的学习,对新问题进行持续的关注,对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进行不断的探讨。

沉淀与引领,做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

本刊记者:到目前为止,由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我们做企业大学排行榜的初衷是什么?

王红新:企业大学排行榜,实际上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自发地进行知识系统的整理、提升、传输以及与战略的融合,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所以说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排行榜本身并不仅仅着眼于企业排位谁高谁低。1000多家企业大学里最好的都在这上面,排名第一和第十的差距不会太大。但是排名第一的和排在第1000名的,那差距就很大了。排行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推动,让更多企业家意识到还有这样一个很好的武器,帮助企业家把企业弄好,在经营上形成一个长远的支撑力。

“企业大学排行榜”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企业大学排座次、比高低,而在于通过这种评比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了解和重视企业大学这个新鲜事物,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企业大学的发展;在于推选出一批最好的企业大学,挖掘它们的特色和亮点,为全国的企业大学确立学习的参照物。

本刊记者:您对本届企业大学排行榜以及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王红新:本届论坛及排行榜活动,参与人数和参与评选的企业大学数目远超去年,可见国内企业大学方兴未艾,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可谓是逆势发展。每一届我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期待本届企业大学论坛及排行榜活动圆满成功。

篇5:企业成长与发展

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90。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有利于企业家队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已初步形成。

一、企业经营者素质状况

1、经营者年龄进一步年轻化。调查显示,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主要集中在36-55岁年龄段,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其中46-55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比重为52.6;其次是36-45岁,比重为34.6,两个年龄段比重之和为87.2;56岁以上和35岁以下各占10.7和2.1。与2000年调查结果相比,36-55岁的企业经营者所占比重增加了8个百分点,而56岁以上的却减少了4.5个百分点。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经营者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40,中小企业企业这一比重分别为35.6和37.5。在各类型企业中,47的私营企业经营者年龄在45岁以下,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46.2和40.4,国有企业为32.1,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最低。

2、学历水平明显提高。调查表明,在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1.1,其中大学学历占4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1.3,大专以下占8.9。高学历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其中大学本科提高9.2点,研究生提高11.5点,表明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已进入较高学历结构。从不同年龄段看,在人数较多的36-45岁和46-55的年龄段,大学学历的比重分别占28和58.5,研究生的比重分别为62和32。表明在36-45岁年龄段,研究生的比重高,而在46-55的年龄段,大学本科比重高。在56岁以上的企业经营者中,大学本科以上的占72,35岁以下的研究生比重较大,为40。

3、知识结构趋于专业化。在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学管理的人数最多,占42.2;其次是财经专业,占14.5,理工农医占13.5,工商管理(MBA)占10.4。与2000年调查结果相比,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知识结构向专业化方向。从不同年龄段看,经营者在36-45岁和46-55岁年龄段学管理专业比重最大,分别为30和58、8,财经和理工农医专业的次之。35岁以下和56岁以上年龄段学文史和理工农医专业的比重较大,管理次之。另外46岁以上年龄段企业经营者学习管理专业、财经专业和MBA的比重比46以下的所占比重要高。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照表()2000年2004年2000年2004年年龄35以下36-4546-5556以上5.631.947.315.22.134.652.610.7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大专大学研究生及以上15.340.134.89.88.925.84421.3现任职务董事长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其他39.458.224.633.52845.57.918.6所学专业文史哲法律财经工商管理(MBA)管理理工其他6.87.77.937.431.48.83.0914.510.442.213.516.4二、经营者自我评价提高企业家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是造就企业家队伍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职业化技能的看法和对自己各方面技能的评价。

1、管理能力增强,开拓能力较弱。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最强的能力依此是:决策能力(88.1)、组织协调能力(46)、创新能力(35.7)、知人善任能力(31.5)、市场营销能力(25.1)、学习能力(17.9)、公关能力(10.6)、表达能力(8.1)。与2000年的调查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近几年有一些可喜的变化趋势: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比重有所提高,创新能力由第五位提高到第三位,学习能力由第八位提高到第六位。认为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此是:公关能力(63)、表达能力(46)、市场营销能力(45.5)、创新能力(36.6)、知人善任能力(30.2)、学习能力(21.7)、组织协调能力(13.6)、创新能力(4.7)。值得注意的是,被企业经营者排在较弱能力前面的公关能力、表达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与企业的对外开拓和市场推广关系密切,而排在强项能力前面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关系更密切,这反映了我省企业经营者能力结构的一些特征:内部管理能力强,对外开拓能力弱。因此在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的对外开拓能力有待加强。

篇6:企业成长与发展

培新宾馆作为四星级涉外宾馆,英语是与外国宾客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只有正确了解宾客意图,才能为宾馆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所以宾馆很注重英语人才的培养,为了在宾馆普及英语,宾馆做出了大量培训,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北京市旅游局组织的《饭店旅游英语等级考试》,取证后给予奖励。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学知识要求进步是好事,因为学到的东西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相反对于宾馆来说,员工积极考取证书,为宾馆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服务提高上去了,那么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客人光顾,宾馆的声誉、名声会随之而增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英语只是一方面,由于部门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不同,那么各个部

门需要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有自己不同的长处,而员工掌握专业技能越多越扎实,工作越精通,小到部门受益,大到整个宾馆都受益,反之宾馆员工各个业务不求上进,那么宾馆的服务、效益要从何提高?

作为宾馆的员工,首先要有职业道德,这个是不论去那个单位都必须放在首位的,其次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宾馆的领导,要不断的培养教育员工,教会他做事首先要做好人。适当开展一些技能、能力、专业、细节合作的小活动,这样不但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两者兼得,何乐而不为呢。通过组织活动增加员工与员工之间,宾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从侧面让员工知道专业知识重要的重要性。

再次员工注重的就是在这个企业有没有发展。如果一个在大海夜航的人,如果他看不到引航的灯塔,他会迷航,看不到方向,然后他会放弃努力,相反如果他看到灯塔,他会努力追寻这个方向,企业就好比大海上灯塔,而员工就是在这大海里航行的人。企业的成长给了个人的发展空间,个人的努力又保证了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是否有前途很重要,企业能否给员工发展的个人空间也很重要,只有这样,企业和个人才能取得双赢。

工程部

篇7:企业成长与发展

作者:南康电信分公司------孟冬林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最终表现为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我们探讨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符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人生理念、价值观念、管理方式、生产安全文化、企业精神、发展目标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南康电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开拓创新“全业务”,雷霆出击拼市场,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成长”为核心价值理念,结合南康电信的传统与其特出的人文环境,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康电信的特色之路。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积极营造不断创新的企业经营文化。

二、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执行文化。

三、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关怀文化。

四、追求企业与客户共成长的价值文化。

一、积极营造不断创新的企业经营文化

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任何使现有财富资源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就是创新。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用我们不断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客户满意,通过品牌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实现客户花最少的钱买到最满意的服务。首先,制度上创新。当前,固网传统业务市场日趋饱和,新业务、新技术的替代和分流越来越明显。保持南康电信应有的增长速度和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紧迫任务。南康电信是市公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型本地网,对于加快把赣州电信建设成为江西南部价值领先的现代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起着主力和先锋的作用。我们时刻保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保有存量、激活增量的力度,切实保持固网传统业务基本面的稳定,为企业转型打好基础。同时注意防范和释放企业风险,做好业务发展、模式创新的总结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持企业平稳转型和协调发展。

其次,服务上创新。为满足客户对电信服务的各种要求,南康电信切实加强网络技术与业务服务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产品、业务和服务,各个部门都在创新服务上下功夫,使服务流程得到优化,满足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最典型的是10000号客服中心,为落实首问负责制,提出“一单到底”的服务流程。该流程规定客户申告一个障碍,10000号把这个工单派到当地网监后,那么就意味着当地电信部门要负责这个工单的最后处

理,直至客户满意并返单到10000号为止。这种“一单到底”的服务流程,克服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弊端,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南康电信还创新完善了培训模式,做到三结合:一是日常培训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二是灌输培训与互助培训相结合;三是一徒一师制相结合,以达到激励员工重视培训的目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仅促进了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为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

最后,维护上创新。在南康电信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里,确保后端维护人员以支撑企业战略转型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在面对市场、面对客户,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做法,用真情打动着客户。首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上门服务规范,从仪容仪表到行为举止;从服务质量到三优服务;从服务体系到抢修时限,所有的一切,都让客户真切感受我们的规范化、细致化、差异化的服务。其次,不断加强学习,后端维护人员经常在一起讨论工作,交流经验心得,请技术骨干给大家做经典讲评,并和华为、中兴、瑞斯康达、爱默生等厂家技术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在学习中共同进步,大家明白,力争只有做综合型技术人才,才能为南康电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才能使南康电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执行文化

“求真”与“务实”缺一不可,求真务实是我们的传统风范,是企业的一种氛围、风气和习惯。优良的作风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我们也正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打动了客户,赢得了效益,显示出南康电信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是快速反应,彰显卓越品质。南康电信紧紧围绕“维护就是服务,维护就是经营,维护就是效益”的思路,推动运行维护工作向纵深层次发展。组织开展“大客户维护服务保障”专项工作,规范大客户的服务支撑,提高大客户维护服务水平,全网业务开放及时率和大客户端到端电路开通及时率均达到100%。

二是用心服务,体现良好精神风貌。南康电信紧紧围绕“业务领先,业绩创优,各项工作抢前争先”的思路,加强10000号能力提升,提高服务水平、强化营销能力,业务处理一次性成功率、电话营销成功率,实现数据化精确管理的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通过不断完善硬件环境,提升营业厅服务质量,明确营业厅规范服务标准,加大营业厅监督检查考核力度。加强用户申诉督办处理,理顺用户申诉和处理渠道,认真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结合服务

承诺时限要求,加大用户投诉处理考核管理力度,加强对用户集中问题申诉处理,有效降低越级申诉。服务工作保持了同城同业的比较优势。

中国电信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服务文化,其宗旨是以 “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理念来体现的。只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通过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种颇具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从所谓“用心”上总结出我们必须怀有“三心”,即对事业保持进取心;对生活保持平常心;对客户保持真诚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现客户、了解客户、把握客户、挖掘客户,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为客户排忧解难,使客户舒心体味我们的差异化服务,全方位感受我们的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只要真正做到并做好了“用心”服务,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落到实处,客户就自然会满意我们的服务来办理我们的全新业务,就会觉得我们亲切可信,就会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

三、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关怀文化

“关怀员工,关怀客户”。南康电信在“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基础上提出要对客户进行“关怀”,而这种“关怀客户”是以“关怀员工”为前提的。南康电信的管理者在工作中注入人文观念,注重亲情引导,从关心人、尊重人入手,产生一种感情力量给员工以心灵的慰藉,不强调员工怎么做,只是改变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让员工从内心接受企业所主张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和行动指南,让员工自觉展现出企业所主张的行为,使其成为自己的习惯。只有员工真正感受到公司对他的关怀,他才能真正学之于情去情系客户。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力求公开、公平、公正。实施精确管理是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扎实做好当前工作的客观需要。过去的一年,精确管理在显著提升企业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拓展精确化管控的内涵和领域,以企业发展目标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管控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要把精确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确化。

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民主和认同。南康电信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积极探索企业民主管理新形式、新途径,调动员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的自觉性。各级工会组织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和企务公开制度。紧贴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合理化建议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提升员工素质。切实履行工会职责,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围绕企业发展转型和稳定的大局,认真做好离退休、内退员工的服务工作,有效化

解各种矛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另外,公司企业文化部、工会、党团还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兵乓球赛、足球赛、篮球赛、联欢会等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体生活。通过这些形式,不仅实现了民主管理,而且逐步赢得了员工对南康电信这个大家庭的认同,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员工原动力,体现人才价值。南康电信倡导给员工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时,不仅是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也要配合他们干成事。在业务产品及转型业务的发展上推进“项目竞标制”、“目标认购制”,由单位与员工合理确定认购基数和各项成本预算,试行员工收入与发展业绩有效挂钩,让员工获得应有报酬,能者多劳,多劳者必多得,促进个人与企业同步和谐发展。近两年,南康电信通过交流轮岗、下派锻炼、完善乡镇班子和部门内部员工绩效考核等多种形式,迈出了用人机制创新的新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发掘了一批责任心很强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培养了近百名本地网骨干。今年,公司大力号召青年大学生到支局、到基层去锻炼,不少院校学生主动请缨,到支局去锻炼,这给予了许多年轻人发展的空间。最近,公司又出台了班组长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给予优秀值班组长及营业员以特殊奖励,这些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都给不同的员工以不同的发展通道。

四、追求企业与客户共同成长的价值文化

为有效地促使企业价值、客户价值共同提升,我们强调用户至上,全面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特别是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为客户创造何种价值做到心中有数,引起客户的共鸣与认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推动客户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繁荣发展。

南康电信推出的“农家乐”增值业务正是基于这一观点,该业务涵盖农业政策、农业科技、生活娱乐、少儿教育等多方面实用信息内容。其中,以农业政策、农业科技为主要内容,同时开设专家信箱互动栏目,解答农民朋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家乐”的信息更新及时、可信度高,满足了广大农村用户迫切的信息需求。客户得到了创造经济效益的助推器,“农家乐”业务也得到了持续发展。所以说,“双赢”才是企业利益得到保障的原动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党校的网络建设。

今年,企业的发展工作已切实从经营业务转到经营品牌上来,力求在商务领航、“我的e家”两个客户品牌经营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两大客户品牌经营统领企业发展。

一要以“我的e家”客户品牌统领中高端家庭客户综合信息服务。“我的e家”主要内涵是,以固话为核心,融合捆绑宽带、小灵通等终端,形成多样化的产品套餐,为家庭客户

提供话音、互联网、视频等综合信息应用解决方案。南康电信高度重视这一客户品牌对提升精确营销能力、有效保存激增的巨大拉动作用,重点做好四个层面的接应工作:第一,在运作体系上,引入专班推进、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开展“我的e家”品牌建设工作,前后端要在明确责任界面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协同联动机制。第二,在营销推广上,按照省公司的统一指导,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做好本地化接应工作。第三,充分保证现阶段各项资源的有效投入,为融合类业务的推广及时提供网络能力、IT支撑和售后服务保障。第四,强化品牌宣传,完善服务流程,规范渠道运作,加大考核力度,通过品牌的快速渗透实现对客户的长期维系。确保2009年实现“我的e家”客户品牌对住宅客户中70%的中高端客户有效覆盖。

二要加大商务领航与社会优质资源的合作力度,围绕产品感知、客户价值组织推广工作。以点代线、以线促面,以特色行业应用为切入点,占领市场制高点。高举服务地方的大旗,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加强全市联动、开展全面合作,实行全面打包。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专门的营销服务和维护支撑队伍,提高渠道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商务领航业务,带动更多的产品销售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篇8:企业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风险投资,发展,研究,现状,对策

1 风险投资的概述

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如果投资成功的话,投资人将会获得几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回报,如果失败,所有的投资都会赔进去。狭义上来说,投资风险是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生产与经营高技术产品为主的投资,风险投资具有迅速发展的特点,但是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是一种权益资本。

对于创业者来说, 使用投资风险来创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即使是失败也不会损失惨重,不会背负巨额的债务。对于中国来说,风险投资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企业,比如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中星微电子的董事长邓中翰等等,他们都是风险投资的代表。

2 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了全球风靡的一项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有他独有的系统和运作程序,从风险资本的收集一直到投资成功,资本成功的推出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适合的方法和良好的运作环境,同时,风险投资行为对市场也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市场的稳定性,拥有强大成熟的市场体系,那么风险投资就会有强大的支撑,我国的风险投资才刚刚开始,而且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障碍。

2.1 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限制

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一部可以依据的法律来进行有关风险投资的行为,或是成立风险投资基金,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对风险投资形成一定的指向性。而且目前我国的《公司法》与有关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在实行过程中,有很多抵触的部分,政府部门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的法规,有些证券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都延续到了风险投资行业中,给风险投资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2.2 投资主体单一

我国风险投资的主体一般是政府和银行,政府和银行的投资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大约是百分之七十,资金渠道狭小,而且资金的缺口大,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和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到百分之九。居民的钱一般用来储蓄和投资理财基金,很少有人会用到风险投资这部分。风险投资的资金不足,有的只有几百万,完全不能够满足科技成果转化成资金的需要。

2.3 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我国风险投资行业起步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起步晚导致了我国缺乏与风险行业相适应的高科技、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的风险投资工作人员在金融知识上、业务水平上都不能够满足风险投资的需要,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政府,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对风险投资来进行管理和运作,这就会造成出资人与投资人一体化的现象,所以,就导致了风险投资的监控机制不完备,而且,重要的是政府的官员与风险资金的运作管理人的双重身份,会造成风险投资无法有效进行,会受到政府的强烈干预。

2.4 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在我国,无论是风险基金、风险企业,或是相关中小型企业版,三者之间并没有取得良好的联系和洽接,而且缺乏相应的连通机制。中小型的企业板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概念不明确,而且没有强烈的风险投资欲望。中小企业在风险投资行业中并没有完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且,也没有成为创业机构退出的主要部分和主题市场,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方式。

2.5 中介服务机构尚处于建立过程中

我国关于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对风险投资行业并不完全了解,而且我国的中介机构都是建立初期,很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运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某些中介提供的数据信息不及时,而且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考证,造成了资金的供给方与项目的实施方无法到达信息匹配,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部全面,有些中介的工作效率过于低下,造成了双方的信息失误,严重的抑制了个人资本参与风险投资活动的积极性。

3 促进风险投资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对策

3.1 完善我国相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

风险投资行业对法律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法律体系能否完善是风险投资机制的保证,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制定和修订、并且完善和巩固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风险投资立法作为第一任务,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来制定风险投资的方法,并且要确定实施风险投资的法则,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规范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情况,成立时需要的条件,吸纳资金的方式、退出资金的机制等,尽量做到有效地调整风险投资行为,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保证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在风险投资中,会利用相关的产权知识保护法,这对创业者的专利权提供了法律保护,而且也能够充分的维护风险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这也是维护风险投资者的重要成果的方法,同时,也能够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积极的发展。

3.2 发展多元化主体的风险投资

我国风险投资行业起步比较晚,而且发展比较缓慢,各个方面的机制发展的还不够完善。我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府的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方式,来积极健康的引导风险投资行业,坚持以政府为引导的主体,通过政府的引导来带动民间个人资本,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拓宽风险投资的渠道和资金来源。随着风险投资的日益不断发展和成熟,政府应该扩大风险投资的组织,让证券公司、社保基金、还有保险公司的加入到风险投资行业,让他们能够有效的进入到风险投资行业中,让风险投资的主题变得多元。

3.3 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

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刚起步,急需要一批风险投资的管理人才,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储备机制。

首先,可以通过大学的教育来培养风险投资的管理人才。高等院校应该较快教学体制的改革,与风险投资行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密切的交流,设立有关的风险投资课程和专业,培养跨学科、跨行业的管理人才,从思想、道德、知识、能力上来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

其次,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机构来培养相关的人才。对于某些科技干部,应该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培训,比如一些知识法规和知识经济等,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应该让他们参与风险投资管理的全过程,又能够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通过时间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培养出一批水平较高的风险投资专家人才队伍。

最后,可以利用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加快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积极的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引进和学习他们先进的风险管理知识。通过交流,我国的风险投资人员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可以从对方身上吸取一些丰富的经验,通过总结和锻炼,成为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3.4 加快速度建立有效的资金机制

如何将企业的资本变现一直都是风险投资的核心问题,并且我们都知道,要想形成这个良好的机制,需要很多的努力。所以,我们应该加快的建立一个有效的资金机制,这个资金机制包括了资金的进与出,应该提倡并且鼓励鼓励股权的转让和出卖,同时要加快推进创业板的上市。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技术已经做出了良好的准备和完善,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的修订,争取我国的创业板尽快上市。

3.5 培育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

大力的培育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保证他们为风险投资做出全面的正确服务,加强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行业并不是独立工作的,它依赖于很多的中介机构,分别有会计师事务机构、律师事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评估机构等等,这些机构在风险投资行业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机构是揭露风险投资行业信息的重要基础,也是投资者了解风险企业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会计中介机构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评估机构要出具相应的评估证明,提高企业的认知度,在风险投资的退出中,无论是兼并、收购,还是企业回购,必须对企业进行资产的评估,评估的结果是可靠的依据,才能保证下一步工作顺利的进行。评估机构对风险投资的资金进入和退出提供可靠的依据。

4 结束语

上一篇:强军梦强国梦范文下一篇:讲政治强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