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生活小论文

2024-05-01

课改生活小论文(精选9篇)

篇1:课改生活小论文

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九(7)班 李梦佳

真没想到,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说实在的,对于语文的学习,我都是背背、写写。这也是老师家长经常告诫的。于是乎,背、写成了学习语文的主旋律。八年下来,语文学了16本,课文读了不下400篇,但只要提起写作文,就头发昏,手发麻,一句话也写不出。于是乎,老师家长就说:还是背的太少!于是乎,《500字作文》、《中考满分作文》 凡是他们认为可以提高我们作文水平的资料就给我们买。于是乎,作文书几乎成了我们课余生活的“营养大餐”。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怕学语文的心理,总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即使学了也没什么用处。

终于,在我走进九年级的那一天,我才真正沐浴到了课堂改革的春风,让我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为上课设导语!

以前上语文课,老师都会在每节课的开始说上一段开场白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老师说这叫导语。老师的导语或生动优美,或富含哲理,或故事引人,但听后很快就忘了,很是遗憾。今天老师终于把这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让我们或小组结合或个人奋斗,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任务一下发,我们又是找资料,又是在一块讨论研究老师如何说导语,还不断的翻阅教材,忙得不亦乐乎。终于一个个导语惊艳出炉,惊得老师笑逐颜开,大赞我们出手不凡。请欣赏我们学习《陈涉世家》时设计的导语吧!

1: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就走进《史记》中的《陈涉世家》来感受一下作者写作的高超技艺和修史的认真态度。

2:有一句老话说的好:“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有一件历史事件就能证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同学们跟随我走进《陈涉世家》。

怎么样?设计导语让我们不但熟悉了教材,还学到了许多教材中所没有的知识,更可喜的让我们初尝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为课文人物写颁奖词

写颁奖词也只是近几年才在电视节目《感动中国》中出现。我们老师很会跟风,把这一新鲜的写作手法拿过来运用到我们语文教学中,让我们为课文中的人物写颁奖词。课文中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邓稼先、冰心、朱自清、李白、杜甫等等,他们可都是古今中外著名的人物,哪一个没有一箩筐的可歌可泣的事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争着观看《感动中国》节目,电视上看不到就上网看,看后就讨论研究。请欣赏我们的杰作!

鲁迅颁奖词: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范仲淹颁奖词:他年少有志,断齑画粥,视富贵贫贱如浮云;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了正义不惜与权贵为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德风如山高似水长,是历代知识分子之最佳榜样!他就是一代儒将范仲淹。

书写颁奖词,我们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每写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为我们的社会有如此多品德高尚的人而骄傲,同时我们也为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国度而自豪。

我为课文写串词

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才!这是我们班的学生不断说的一句话。自从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学习可真是花样不断出新。这不,我们语文老师又让我们为学过的课文写串词。串词!这不是只有在大型文艺活动中才有吗?我们语文老师竟然也把它搬来用在语文学习上!老师让我们把上一篇课文与下一篇课文串联起来,将前一单元的文章与后一单元的文章串联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啊!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有才,她竟然用几句话就完成了这项看似很宏大的工程。请看:柳宗元被贬游小石潭,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心灵的伤痛总是怕触及;范仲淹、欧阳修同样遭贬,却能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老师示范,学生思路打开。于是我们认真研读课文,寻找课文的契合点,让一篇篇精美串词闪亮登场。请听:

走在求知的路上,我们聆听鲁迅的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懂得什么是认真负责、什么是严谨治学、什么是真正爱国;走在求知的路上,我们感受胡适的母亲的仁慈威严,学会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刚气、什么是懂事;走在求知的路上,我们体会牛汉的父亲的宽厚善良,认识何为亲情、何为友情、何为师生情

这样的精美串词不胜枚举。通过写串词,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课文,理解了作者,并且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大量词汇,也提高了语言的组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一篇篇思想深邃的课文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实,我们的语文老师交给我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不只这几种,还有办手抄报、编课本剧、写法庭辩论词等等。我们语文老师说语文就像空气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语文,不只是拿着语文课本是学语文。

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方法,让我们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收获的果实香甜可口。原先我班语文倒数第一,现在是遥遥领先。同学们都说:我现在爱死语文了!语文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做文。

说实在,课改解放了老师的手脚,也激活的老师的大脑,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方法脱颖而出,让我们这些长期受罪的鸭子才有一朝变天鹅的梦想。

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对学习充满激情,对前途满怀信心。

教师简评:

读了本文,我为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小小变革给学生能带来收益而欣慰。我是本学期刚刚接任这个班的语文课的。本文作者是班里的尖子生,但语文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语文成绩总徘徊在90分上下,作文总是40分左右,基础知识得分也不尽人意。班里像他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为了改变现状,我借着课改的春风大胆进行尝试,决定改变原先满堂灌的死板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引进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要想改变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现状,唯一的途径就是寻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本文作者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语文课改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写了出来,内容充实,有经过有结果有感受,语言质朴,很真实的写出了课改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新课改给了学生发掘潜能的机会,给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更给了教师唤醒教育生命的机会。新课改意义重大!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实际的操作过程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新课改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谢锋

课改小论文

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李梦佳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九(7)班

辅导教师:谢锋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

篇2:课改生活小论文

我 的 课 改 体 验

虞城县镇里固乡初中黄冉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教育创新----课改中我们又有怎样的体验呢?

回顾初中三年的学习历程,几乎每一节课都充满乐趣,我们的课堂生活似乎都是漫游在课改带来的轻松与快乐之中,师生共享课改带给我们的鲜美果实。

语文课堂的“鲜”就体现在老师已不只是老师,而是一个勾划生动画面的画师,每一节课都是一副精美的画面。

画面一:

在《雨说》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 通过老师的构划和自己的想象,进入到一个充满祝愿的画面,沐浴在“雨”这位天使的洗礼中,扬起我们的脸颊让它亲吻,吮吸它送给我们的关爱,享受它带给我们的欢乐,感悟其中真意,理解文章感情。随后,即是一场建立在融洽关系基础之上的师生大“PK”,通过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诵比赛,其文章的意境及丰富内涵就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画面二:

语文老师似乎总有使不完的招,那次上课,她莫名其妙地带来了一台录音机,说是要先来首音乐震撼一下听觉。然而当音乐响起,同学们再次被带进了“父爱如山”的意境中,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傅雷家书》的课堂。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都是老师的刻意安排----不,应该是课改的安排----我们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与父母拉开了距离,在这节课上,老师由浅入深,让我们感悟父爱,课本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文章主旨,让我们真正理解父爱,面对父爱,接受父爱。最后老师又布置了奇怪的家庭作业:帮父母洗一次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此促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培养我们家庭融洽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的达到了教书以育人为本的最理想效果。

画面三:

九(1)班话剧团即将开演!当我们班里的“威尼斯商人”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在讲台上闪亮登场,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声。老师欣慰的脸上露出笑容,同时布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老师的导演、同学们的展示,我们近乎于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威尼斯商人,如身临其境般体验了“庭审”的全过程。就这样,课文的时代背景、故事的主要情节、吝啬鬼夏洛克的残忍无情、其他人的思想性格以及课文的深刻内涵又牢固地记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

在日常课堂学习中,语文老师给了同学们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很多的评价、反馈和质疑的机会,充分发挥了课堂中的活力,真正把课堂、把自主、把兴趣还给我们,让我们在课堂上不断探究、提高自己,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充满快乐和幸福。

总而言之,今日不同往时,我们的课堂能以我们为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老师教学的热情,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民主、和谐,是唤醒我们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我们人生发展体系的乐趣。

教师评语:

读完此文,我深切地感受到课改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开放的课堂,可以让思维开花。值得欣慰的是,这篇小论文的作者已经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体味、去分析、去思考,且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如画面一,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鲜活的语言,让我们沐浴在天使的洗礼中,感受春雨这爱的使者带给我们的甜蜜与幸福。语文的课堂是多彩的,语文的舞台是无限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都是语文的课堂。正如这样一首诗:我们走出去了/在大自然为我们准备好的路上/读小苗/读小草/读着翅膀/读着想象/读着积雪的梅枝/读着静谧的田野/读着无饰的图画/我们走出去了/用我们的眼和脑/在读着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书。

画面二,小作者更是独具慧眼,剪辑了一个讲授亲情的课堂画面,再次凸显了语文教学带给他的那份心灵的震撼。正如文中所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间有了隔阂,疏远了,而一次课堂情景的创设,让同学们与父母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拉近了“我”与父母的距离,而对“洗脚”作业布置的感受,更是锦上添花,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还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画面三描绘的语文课堂的魅力,更是对课改深切的体会:老师不再是老师,成了导演,学生也不再是学生,成了演员,这本身就是一个飞跃式的提高。

篇3:课改:让教育回归生活

这哪是上思想品德课?这分明是老师和孩子们在“过新年”!听罢这节课, 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新课程改革, 真正让教育回归生活。

首先, 从教材看, 其内容上的“六大转变”表明教材改革正在走进生活。在过去,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凭借, 教师的任务是教好教材, 完全体现在教材中的教学任务, 学生只要学好教材就行了, 是谓“教教材”。旧教材的这种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中, 与现实生活脱离开来。新教材则不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 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 是教师引发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 是谓“用教材教”。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习教材本身并不是终极目标, 它只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一支“拐杖”, 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 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构建的一个手段。再从教材管理的层面看, 这次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学校有了开发教材的自主权, 教师因而能够按照本地区、学校的实际, 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这样, 不仅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有效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这表明:教材正在回归生活。

其次, 从教师来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融入生活。作为课程的实施者, 教师要真正驾驭新课程, 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人, 教师要从手拿圣贤书的刻板形象中走出来, 从“唯我独尊”的讲台上走下来, 到学生群体中去, 担当学生领略、体验生活的引路人。具体到课堂教学上,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 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 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上述的《过新年》一课中, 老师把课堂教学演绎成富有节日气息的生活片段, 在过新年的气氛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关于元旦等小常识, 还领略了亲情、友情、师生情, 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上完全把课堂引向生活, 把生活回归课堂, 这就是《过新年》的成功之处。事实表明, 在新课程背景下, 当教学的主动权从教师本位转移到师生共同掌握, 教师唯一的办法是往生活的更深层面探索、挖掘、扩展, 由此促进良好课堂教学的生成。

再次, 从教学方式看, 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在课改面前, 一节课成功与否, 不再是如何突破了几个重点、难点, 讲授了几个知识点, 而是越来越取决于课堂教学包含了多少生活元素。一味强调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之所以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恐惧, 是因为它脱离了学生生活。在这种学方式之下, 教师首先把学生简单地看作知识的“容器”, 然后才是活生生的人。这种观念一旦形成, 在教学方式上就显得主观武断、简单机械, 完全无视学生的现实和情感需要, 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完全割裂开来, 其结果是教学主体地位缺失, 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效果低微。新课程则不同, 它所倡导的是一种“教与学”新文化观念, 强调因学而教, 而不是因教而学。在这种新的观念下,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 必须保持和生活零距离接触, 贴近地区、学校和学生实际, 从中提取鲜活的生活素材, 善于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参与、去尝试、去体验, 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生活、探索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过新年》的成功表明, 在教学方式上, 只有贴近生活的教学, 才是最好的教学。

篇4:我们的课改小故事

关键词: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

陶行知曾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句话足能体现出演讲的魅力。演讲使用的语言悦耳动听,具有旋律感、节奏感,它不仅注重“讲”,更加注重“演”,只有在“演”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讲”,并且演讲要求演讲者的仪态整洁大方,自然、高雅,配合辅助表情达意的态势。

我们从2011级开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演讲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长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例如,在初级操作阶段,我提前为学生确定了以《我想对父母说》为主题的演讲任务,先让学生准备了一周时间,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讲台演讲,每个人都中规中矩地写了一大堆关于感恩父母的话,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枯燥。通过“学生演讲—学生点评—老师再评—方法提炼与总结”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的操作,慢慢的,大家发现了演讲的乐趣!为了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性,我们由最初的按学号或座位轮流演讲方式转换成竞争式的主动性演讲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起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记得在一次演讲中,某同学在以“盲从的害处”为主题的演讲中,他是这样开头的:“上课前,大家陆续来到教室,发现最早来的一个人在仰望天花板,大家也都仰起头来。好久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还是引首仰颈。最初仰头的人反而发生了疑问:‘你们都在看什么?’‘我们都看你在看……’那人哑然失笑:‘我刚才点了滴鼻药。’”听众轰然大笑,演讲由此转入正文。这种滑稽幽默的开头方式,实属学生创造性的一种体现,与最初的中规中矩的演讲相比,实在有了很大的进步。

演讲要想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化下去,这时就需要了解一些演讲的理论性东西,对学生进行演讲理论的教育。演讲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五个类型,即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演讲。具体来讲:

(一)读稿式演讲,就是平时所说的备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准备好稿子,然后在大会上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念一遍。其优点是演讲者对所讲的内容能事先加以慎重考虑,反复推敲,这样写成的演讲稿结构严谨,措词得当,这种演讲方式适合在比较重大比较正式的场面中运用。

(二)脱稿式演讲,要求演讲者事先写好稿子,并且反复练习,背熟后脱稿向听众演讲。它是演讲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演讲者事先能够在演讲稿上精雕细琢,然后认真练讲,反复背诵,默记于心,有了一定的把握才上台演讲。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三)提纲式演讲,它不要求演讲者一字一句写成完整的演讲稿,只要把演讲的层次结构按提纲形式写下来,然后就借助提纲进行演讲。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当即发挥,阐述论题。此外,提纲式演讲也保持了读稿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优点——对所演讲的内容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收集材料,考虑演讲要点和论证方法,采取提纲挈领的方法,把整个演讲的结构层次,主要例证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以便演讲时靠它来开启

思路。

(四)即兴式演讲,这是演讲的高级阶段,这种方式演讲者在演讲前没有任何準备而临时组织语言演讲,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主动是指没有外力的推动和督促而发表的,演讲者一般是会议的主持人。所谓被动是指演讲者本未打算演讲,但在外力推动下,不得已临时发表演讲。

(五)辩论式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进行论辩、比较,以断定其是非曲直的演讲。常用于政治界、学术界、外交界和一些演讲比赛。

高中语文课前小演讲常用的方式是前三种。通过前三种方式的训练,我们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这种方式,一定能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晋会平.开展课前演讲,培养说话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8).

作者简介:张发刚,男,1971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篇5:登小课改经验总结

在“草丛茂盛的地方”打造百姓信赖的学校

—莫旗登特科中心校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登特科中心校 2012.8.1 1

在“草丛茂盛的地方”打造百姓信赖的学校

—莫旗登特科中心校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登特科中心校位于莫旗北三十公里处的登特科镇,共有教职工115人,教学班13个,下设4所村小。由于距莫旗尼尔基镇较近,尼尔基镇优越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对登特科镇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种诱惑,对登特科中心校来说却是一种无形的威胁。“登特科”达语意为“草丛茂盛的地方”。怎样把这个“草丛茂盛”的学校打造成百姓信赖的品牌学校,是登特科中心校人一直的思考与追求。

一、特色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

1.一所好学校,少不了优秀的教师。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制度,提供资金保障,对于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学校尽可能地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照顾。鼓励教师到兄弟学校或外地各校学习先进教学经验,鼓励他们参与各类观摩、竞赛等教学活动。

近几年来,我校先后派教师到海拉尔、扎兰屯、赤峰、阿荣旗、大杨树等地参加各类观摩教学活动。2005年,江红老师在全市小学语文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09年,郭秋颖老师在全市小学语文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这些优秀教师个人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学校其他教师的发展。

2.立足于校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从2006年开始,我校先后三次举行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着力建设具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并结合基本功训练活动,要求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参加课件公开课竞赛活动,课后进行集体研讨,通过这些活动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的制作使用课件。通过培训竞赛,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以此拓宽教育教学活动的空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打破校本培训孤立、内省的一般格局,积极主动与外省学校合作,深化校本培训。在莫旗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多次派业务领导及环节干部到南京培训学习,2010年派教导处于主任到南京白下区瑞金路小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12年4月翟玉华校长到南京白下区游府西街小学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校园文化的建设;2012 年5月学校又派教导处郭主任到南 3

京白下区瑞金北村小学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带回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管理经验。

并于2007年起,先后派出骨干教师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小学跟班学习,并于2008年5月先后两次派十余名教师参观了齐齐哈尔龙沙区的“百花杯数学课堂教学大赛”和“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又邀请龙沙小学的骨干教师到我校来送课。通过与省外学校的交流学习使我校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的支持。

4.强化过程管理,关注教师成长。

为规范教师教学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我校编印了《教师工作手册》,分发到每位教师手中。《教师工作手册》基本上涵盖了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全部要求,《教师工作手册》要求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使经常性的督促、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规范了新课标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方式。

教导处在进一步统一认识、调动上下各方积极性的前提下,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围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个中心课题,加大课堂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在

教研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讨论如何备课、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小结、课后记,反思课堂教学得失;开展了随堂听课活动,教师在本年级、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每学期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2、加强备课组建设,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加强备课组建设,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2009年开始,学校组建了学科团队,组建团队的目的是关注课前准备,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每学期每学科进行两次大型团队观摩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由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反思这三部分组成。在备课过程中,参与的老师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在课堂展示中,优化的课堂让老师们感受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同时,开展了每周一个教研日活动,各团队及备课组在学科主任、备课组长的积极引导、参与下,依据本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每周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展开探讨交流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研讨,力争在课堂上出精品。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理想的课堂不是一个人的课堂,是许多思维碰撞的地方。有效教学准备团队的集体备课把我们的课堂变成了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地方!

三、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发展

教科研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学校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必须进行小课题研究。从2007年开始我校已有旗级立项课题7个,现已结题三个,并进行了成果的推广,今年又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子课题一个。我校教科室每月都要举行教科研课题例会,严格规范了课题研究的程序、环节,课题研究做到有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理论学习、课题研讨课、总结,有课题研究过程性记录,期末研讨和检查各个课题的进展情况。

我校语文课题组的“如何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及教研培训中心科研部的广泛认可,现在我们每周安排两节读书课,或让学生自读课外书,或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或进行阅读鉴赏指导,写读书笔记,通过读书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经过四年的尝试、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知识面有所拓宽,作文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优秀作文数量也明显增加,这种做法,已经在更多的班级中推广。

可以说,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改变了以往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现状。

四、开发校本课程,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共同成长

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愉悦身心;阅读,可以增加我

们生命的宽度。“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让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是我们登特科中心校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如何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课题实验为指导,以创建“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为途径,引领全校师生与书为友,共同成长,走过了一段阳光与风雨同伴的发展之路。

(一)解决发展瓶颈,确立读书目标。

“创建书香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体师生用心践行。为此,我们成立了读书指导与监督小组,鼓励师生读书、写作,共同成长。

1、针对因社会浮躁不安,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实际状况,我们强调教师读书要做到:一是要摆正心态。教师读书,不是为金钱、为名利,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要疏离浮华,淡泊名利,就要守住自己心灵的一片净土。只有做到心境平和,心如止水,那么读书才能真正的静下心来,才会有所收获。二是读书和思考同行。思考,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能力,是思维的跃动,是思想的升华。读过之后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感悟,这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三是读完之后要写。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哪怕是点滴的一点东西,只要把它写出来,我们就记录下了自己的一次心路旅程。同时,我们每学期开展两次

教师读书交流会,畅谈读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好书,与同事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2、创设读书环境,搭建阅读平台。在校园,设置读书标语,增设阅览橱窗,开辟文化长廊;在教室,设置图书角、黑板报,开辟学习园地、读书吧等。

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完善管理,并合理安排师生阅读时间,提高图书使用率,以确保全天侯开放。学生每班每周安排两节阅读指导课,由各班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3、开展多彩活动,激励共读共写。

学校把建设书香校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每学期对师生都列出必读和选读的书目要求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句,适当写一写读后感,语文老师要经常检查批改,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抓好经典诵读。读《三字经》、《弟子规》、及唐宋诗词,坚持“每周一诗”活动,要求每个同学每周背诵一首经典诗词。每个学期学校定期组织一次阅读经验交流会,一次手抄报制作或读书征文比赛。

为了激趣增效,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竞赛活动,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都开展 “优秀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评选表彰活动。2010年2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2011年3月全校开展了

“我喜爱的诗文”朗读比赛。2011年10月全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演讲比赛,这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开展,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激励了学生读书之志,形成了热爱读书,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努力,登特科中心校干净整洁的校园,已渐渐溢满了书香气息;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的良好氛围,已渐渐形成…

“书香”已让孩子们更高雅,让老师们更幸福,让学校更亮丽……

(二)开发校本教材,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洗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可以说,汉语言活力的源头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其实就是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传承经典国学,在语文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校语文课题组于2011年12月又开始了“书香雅韵

伴我成长”课外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在这本书中又收录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学内容,包括:弟子规、古人名句、古文片段、经典古诗,同时还收录了一些现代名家的名篇,希望通过对这本教材的阅读,能让学生品味经典、传承国学,同时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为了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坚持下去,课题组把学生自己写的作品也收录到校本教

材中,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同学的作品,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通过半年的编写,这本教材已经全部完成,下学期开始将正式启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个性化阅读、多元化读书,丰厚学生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先做人,后做学问,两者相辅相成,将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展翅鲲鹏风正举,龙腾金海恰逢时,登特科中心校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正以新的姿态在“草丛茂盛的地方”打造百姓信赖的学校

登特科中心校

篇6:我的课改小故事

王秀彩

自上班以来,工作已十多年。开始上班的时候,自以为肯下功夫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课前课上把每个知识点都研究及讲解的很清楚,就怕有什么没讲到的,没讲清楚的,而且还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补差补缺。可是每次学生考试考得都不太理想。自己感到特别的疑惑,我花了这么多的心思和时间,为什么学生就学不好呢?最后只能归结于学生以前基础没打好,或者就是学生太笨了。

现在回头想想,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是在老师的强输硬灌下学习的,自己是真的热爱学习吗?这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上班的时候,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感觉无从下手。现在我县在教育局史局长的带领下全县推行“一主三元”。以高效课堂为主模式给我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现在我的课堂教学已经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子交流、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们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辛苦、那么累了。

每个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以前,我在教学中对于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花时间给他们补差补缺,但是收到的效果往往都很不理想,甚至第一天掌握了,第二天就忘了。现在想想,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知识是老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而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不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采用以高效课堂的模式,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的想法给予指导。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再厌学了,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在教学中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有待培优生,在课堂上多给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较多的表现机会,让其获取信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在教学中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往往会因为学生的一点小的错误,而把学生狠批一顿。现在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偏小,不少学生还有一点逆反心理,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责骂,导致学生讨厌自己以及这门学科。通过高效课堂让我学会了不再责骂,而是学会赏识学生。所以,现在我在教学中学会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通过我县推广高效课堂的实行,我还学会给学生一片爱心和赞扬。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成功的原动力,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信心倍增,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我认为,爱学生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一片爱心,多一些鼓励与赞扬。因为学生的成长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具有两面性。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会表现出优点和积极因素,也有缺点和消极因素。优点和缺点,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教学的赞美与鼓励是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催化剂,要充分利用。表扬与鼓励学生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肯定性评价,能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进一步发展优点的信心的愿望。当他们有进步或有好的表现的时候,恰到好处的鼓励与赞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词,有时教师的一句表扬或赞美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总之,社会在进步,教育的改变是大势所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现在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虽然,现在我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还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课改小故事

我与课改共成长

范县辛庄乡盆窑小学

篇7:课改生活作文

在无数次同样的课程中,慢慢的;寻找到的不是快乐的气氛,而是同学的那种种厌烦,我说实在对以前的课程,太无聊了实在太没有活跃感,以前,同学们一听说有数学,语文,等等厌烦的课都在下面小声嘟囔,显得很是厌烦。是的,以前我也是这样的。一听说有数学语文,写卷子,无休止的重复一遍又一遍的课文朗读,实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煎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课程有了一丝丝的变化,不再那么累了,轻松多了。

是怎样的轻松呢:其实课程改了,也挺好,不再那么累了。我们也感觉到轻松多了,不用太过多的重复一遍遍课文,浪费时间,现在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并且课程比过去有意思多了,体育课的游戏,自由的发挥。数学课让同学先预习后当小老师,老师默默辅导;语文课老师讲一篇课文,把它说的也特别有意思,还给我们开玩笑。把他要说的淋漓尽致的讲出来,同学也随意的回答问题,还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课改生活中,下课也别有一番童趣,学校制作图书角,让同学看书,在书的海洋徘徊,陶醉在书的世界里,在看书的时候还有一个制度,看完书要定期归还,这不仅看我们班的品质还有他的诚信,课间操也比原来有趣多了,以前总是做少林操,做的同学快要抱怨死了,现在呢丰富多了,手绢舞和少林操,看手绢在天空摇曳,看同学做少林操的气概,课余时间多了,同学们可以早早的在篮球架下打篮球了,不受束缚,学校的活动多了,可以在舞台展示一番了,作业少了,同学们也感觉轻松多了,并且也爱好好主动的学习了;这是多么好的景象啊?

在快乐的成长下生活,才会感受每一天的快乐,我希望这样的时光会越来越长久,这样我们才会学习越来越好。

篇8:谈新课改下生活与初中数学

一、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安排更具人性化, 人情味

新教材每节内容的安排都是以“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形式展开。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来说更符合知识规律性, 即认识发生、发展、成熟系统化的规律, 实际上任何知识都是在“试一试”中发现, 在“做一做”中体验, 通过想而成熟, 借“议一议”而完善, 所以这样的安排刚好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另一方面, 这样的安排体现出的是对学生生活的重视, 折射出来的是人性化人情味, 这一点不像过去的老教材, 整个知识内容的安排都是以非常系统的现成的形式、呆板的形式来呈现, 简直是一副教训人的冷面孔, 缺乏对学生的人性、生活关怀。

二、21世纪的数学教学, 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这一理论在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 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让学生活学、活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 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 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三、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八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 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设问引思,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

四、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七年级数学教材P198教学《可能还是确定》一课时, 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 鸟儿在飞来飞去, 突然天阴了下来, 鸟儿也飞走了, 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 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 “可能会打雷、电闪”, “可能会刮风”, “可能会一直阴着天, 不再有变化”, “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 “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 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 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 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 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 为“可能性还是确定”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五、结合生活经验, 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八年级数学教材P40教学“一次函数”一课中,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社会条件好了、生活好了, 人们过年都给孩子一定的压岁钱”。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花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 他已有50元, 从现在起每月节存款12元, 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 小张的存款为y元, 同学们会列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12x+50.在八年级数学教材P53“实践与探索”中, 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花钱, 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 表示从小张存款的当月起每个月存款18元, 争取超过小张。请同学们在同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小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 并在图上找一找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同学们会分别列出一次函数y=12x+50和正比例函数y=18x。这样教学, 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 但没有找到规律, 我们可以运用经验, 通过创设活动, 把经验提炼为数学, 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六、根据学生生活事例, 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在七年级数学教材P123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中,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 随时随地见到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 有的物体, 像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形怪状;同时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 如自然界中存在的:橙子、苹果、西瓜等;另外还有人类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钟楼、埃及金字塔、易拉罐、蛋筒冰淇淋等。让同学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分门别类地一件一件地选好。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 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用数学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了。

七、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初中数学, 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 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 能活学还不够, 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 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八、数学知识更应贴近生活, 用于生活

同时, 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 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九、增强策略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 为了提高效率, 都要讲究策略,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 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 “要过六一儿童节了, 小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 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 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 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 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 摸到黄球为二等奖, 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 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 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 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之,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 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篇9:在课改生活中成长

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对话的形式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各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让我们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另外,面对课改中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对课堂中七十二变的学生们随时提出的问题,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方法:

(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上一篇:如何做好村委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