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2024-04-27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精选6篇)

篇1: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简答题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1)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3)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4、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5、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

6、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7、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8、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府职能结构的合理化;

(2)行政执行的程序化;

(3)反馈监督机制的制度化。

9、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第五,司法独立。

10、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

11、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1)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善治程度越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2)制度效率,制度效率将两种不同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制度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善治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某一特定治理行为本身的效率,更关注某种制度的影响。

(3)回应性,回应性是责任性在效率问题上的体现。

12、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性的发作留下了空间。

13、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划分选区;

(2)选民登记;

(3)提出候选;

(4)竞选;

(5)投票;

(6)计算选票。

14、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15、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3)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相互冲突和磨合的过程。

16、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17、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

(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

(3)精英民主理论;

(4)多元民主理论。

18、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1)自愿;

(2)一致同意;

(3)责任性;

(4)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19、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20、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2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1)阶级性;

(2)公共性;

(3)权威性;

(4)有机组织性;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2、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

(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

(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23、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1)传统观;

(2)实用主义;

(3)人性论;

(4)社会有机论;

(5)等级观念;

(6)权威观念;

(7)财产观念。

24、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5、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6、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一般来说,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如下特性:

(1)阶级性。

(2)实体性。

(3)严密组织性。

(4)特定的职能性。

27、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政治色彩浓厚。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8、简述政党的基本功能。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4)组织政府的手段。

29、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30、“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31、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32、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34、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

(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35、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一个有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稳定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失;

(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政治有序运行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目标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逐步得到实现。

36、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

(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37、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38、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1)人民主权原则,它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2)权力制约原则,它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39、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40、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

(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

篇2: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

(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含义?

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呀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

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

(2)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3)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包括哪些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民主的价值是什么?民主具有什么价值?

答:(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

(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答:(1)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由“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由“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由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善治模式的特征?

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

(5)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

(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

(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现代国家的远举原则是什么?

答:(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秩序原则;(2)自由原则;(3)平等原则;(4)宽容和理性精神。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

(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

(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

(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

政党具有哪些特征?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

(2)学校,学校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3)大众传播工具;

(4)社会政治组织;

(5)政治符号;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诸子百家的政治的研究成果?(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篇3:中考化学简答题应试策略

第一抓好基础, 掌握知识要点, 并能够透彻理解有关概念、理论的脉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 (2007年, 山东烟台) 图甲和乙所示的试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是.

(2) 用图乙, 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是燃烧的条件,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 (1) 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 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由于白磷没有和空气充分接触, 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和空气充分接触了, 但是也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以上.图乙冷水中的白磷虽和氧气接触, 但由于在冷水中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白磷同样不能燃烧。图丙中热水中的白磷由于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又和氧气充分接触, 所以白磷能够燃烧.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只有同时具备上面两个条件, 可燃物才能燃烧, 缺一不可.

答案: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

(2) 图乙没有什么现象, 图丙中的白磷燃烧了.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思维灵活性、透彻性的训练, 掌握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 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因果、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思维方法, 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例 2005年4月12日凌晨, 一辆停放在箭盘山加油站内载有16 t 浓盐酸的罐体车底部突然发出泄漏, 并冒出浓浓白雾, 石灰石地面冒出许多气泡.消防队员赶赴现场, 用水枪对泄漏出来的盐酸进行稀释, 并采取其他措施.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

(1) 依据以上叙述写出浓盐酸的一点物理性质, 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酸的一点化学性质.

(2) 罐体车不能直接用铁罐装盐酸.请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稀释后的盐酸如果直接流进附近的农田, 会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请解释原因, 并对此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分析: (1) 根据题给信息内容, 可得出浓盐酸的一点物理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或浓盐酸可溶于水) ;能与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 因为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从而使铁罐被腐蚀, 故罐体车不能直接用铁罐装盐酸. (3) 农作物一般适合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稀释后的盐酸流到农田中使其酸性增加, 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因此可以用熟石灰粉末中和流入农田的盐酸.

第三置身社会, 联系实际, 达到生活即境界.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在行动中思索, 以思促学, 以思达行, 从而创造出新价值, 因此, 置身社会, 联系实际, 达到生活即学习的境界是解答简答题的知识之源.

例 (2006年.益阳) 中考结束, 你就要初中毕业了.离开母校之际, 你要留下最后一个好印象, 做到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不乱扔东西……假设你在整理自己的东西时, 清理出如下物品:

(A) 废作业本 (B) 烂苹果

(C) 易拉罐瓶 (D) 霉变了的饼干

(E) 生锈的铁钉

(1) 你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填序号)

(2) 你用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主要成分为Fe2O3) , 以重新使用, 请写出除锈的化学方程式:.

(3) 请你写一句劝告其他年级的同学爱护学校环境的话语:.

分析: (1) 垃圾可回收说明它有再利用的价值, 如废作业本用于造纸, 易拉罐瓶、生锈的铁钉可回收再利用; (2) 金属氧化物能与酸作用生成可溶性铁盐而除去. (3) 具有开放性, 答案不唯一.

答案: (1) (A) 、 (C) 、 (E) (2) Fe203+6HCI=2FeCL3+3H2O (3) 爱护环境, 人人有责;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小草也有生命, 请勿践踏 (任写一句,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第四培养学生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运用化学语言, 也是解简答题应重视的问题.同时, 要拓宽视野, 发散思维, 强化对探究性简答题的研究探究性简答题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 学生对所学知识整理、检索、延伸和迁移, 着重考察同学们的思维发散和收敛能力, 因此拓宽视野、发散思维、能力强化对探究性试题的研究是解答简答题的必要措施.

篇4: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一、简答题

简答题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中考试卷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简答题的命题依据是学生成长要求、阅历实际和认知特点。

简答题一半通过一段或几段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设问的方式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考查考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理论素养;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理解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当关心并能够理解的现实问题、相关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价社会领域中有关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能力等等。解答此类题型要做到“四审”。

例析:(2007年北京中考试卷)据报载,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天安门广场日产垃圾达到19吨,清理口香糖、小广告仍是“老大难”。另据中科院测算的数据,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2分)

(2)针对上述问题,请说说我们该怎么办。(4分)

解析:

1.审材料。研读材料,明确大意。可分句或分段阅读,查找关键词。阅读上段材料,我们可以根据两个句号,分成两句。第一句中主要说明天安门广场垃圾多,垃圾从何而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第二句中我们可以找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关键词,主要说明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审题目。上题中第一小题我们阅读时应注意上述“哪些”。上述“明确了答案的指向性”,哪些则告诉我们答案不可能是一点,至少两点。第二小题我们阅读时应注意“针对上述”“怎么办”。归纳答案时,要把材料含义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回答第一问时要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两方面人手。回答第二问,要针对人们的素质和环境破坏两方面提出具体做法,即转化为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素质,如何保护环境两个问题。

3.审分值。分值的设定与答案要求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答案要点都有规定的分值,具体看试卷总分值。如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政治试卷总分值为50分,简答题中每一个要点都是1分。从上题后面所标的分值我们可得知:(1)小题的答案要点至少两点;(2)小题的答案要点至少四点。

4.审空格。简答题中的空格也非常讲究,设计者既要保证让考生有写全答案的空间,又不能浪费纸张。所以,我们考生所写的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所写内容不能超出空白范围,尽量使用课本术语。如果考生写的答案太少或太多,则答案有可能不够全面或过分累赘,甚至是错误的。

二、辨析题

辨析题也是政治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它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既要辨别,又要分析,还要评判。解答此类题时,既要判定是与非,更要分析道理,其中“析”是主体,是关键。常见的题型有以下两类。

1.判断说明题

对于这类题的应答,要看题目阐述了几层意思,对于正确的观点不要置之不理(这也是考生易犯的通病),要略加评析;对于错误的观点要运用政治理论,重点加以批驳。

如考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可随意行使自由权利。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回答以上问题,第一步先亮观点。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第二步是辨析第一句话,“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正确的。要略加分析: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步是辨析第二句话:“人民可随意行使自由权利”是错误的,然后就“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权利”进行应答。

2.漫画评析题

篇5:教育管理原理简答题

1、管理的特点:目标性、对象性、过程性、主客体相互作用性。

2、教育管理的特点: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服务的。

二、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系。

三、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3、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1、民主化。

2、相对集权化。

3、科学化

4、效率化。

美国的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上受到了哪些理论的影响:

1、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

2、人际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教育行政的影响。

3、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的影响。

4、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

2、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

3、教育管理研究思潮、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及手段的发展趋势。

4、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层次的发展趋势。

5、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6、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

3、动态原理。

4、效益原理。

7、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

1、计划职能。

2、法治职能。

3、监督职能。

4、经营职能。

5、指导职能。

6、服务职能。

8、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

2、科学性。

3、规范性。

4、综合性。

5、权变性。

6、有效性。

9、教育管理活动贯彻方向性原则要注意哪些?

1、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要进行教育改革。

3、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

10、科学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

2、要采用新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11、有效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用人的效益。

2、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

3、提高时间利用率。

12、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1、法治的方法。

2、预测规划的方法。

3、组织调度的方法。

4、经济的方法。5激励的方法。

13、法制方法的含义及要求:含义:指的是教育管理者运用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要求:

一、要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健全教育法规。

二、要做到依法办事。

14、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应注意哪些?

一、要重视需要在人积极性中的作用。

二、要对教育人员当前的需要有一个总的估价,对教育人员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激励收到预期的效果。三,要认真分析教育人员的需要,并针对这些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四,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还必须利用目标的作用,以及在满足教育人员的需要时,使他们具有公平感。

15、教育方针的特点有哪些?

1、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通常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育方针表述方式的确立,是随着制定者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第的认识深化而逐步完善的。

3、当教育方针的内容为社会现实所证明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必须坚持的,还需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才能保证其一的贯性和稳定性。

16、教育政策制定的要求:一,要以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政策为依据,二,要现实、准确。三,要清晰明确,四,要注意教育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系统性。五,制定教育政策要有预见性。

17、教育法规的本质及其特征: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社会性,强制性。

18、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一,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二,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三,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活动。四,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五,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特征。六,教育行政执法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

19、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二,越权无效原则,三,应急性原则。四,合理性原则。

20、合法性原则要求做到哪些:一,要求教育行政执法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二,要求教育行政执法活动的进行过程必须符合法定的执法程序。三,要求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手段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四、教育行政执法主体既然拥有某种职权,就必须使用做到以下法治,否则也构成违法。

21、教育预测的分类:一,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二,定性教育预测与定量教育预测。三,短期教育预测,中期教育预测和长期教育预测。四,单一法教育预测和结合法教育预测。

五、单对象教育预测和多对象教育预测。

22、教育预测的原理:一,延续性。

二、相关性。

三、相似性。

23、教育预测的方法:

一、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

二、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

三、德尔菲预测法。

四、回归预测法。

五、马尔柯夫预测法。

24、德尔菲预测法的基本步骤:(达尔奇、赤赤 尔默)一,选聘对所预测教育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专家若干名。

二、向有关专家邮寄调查表,征求他们对教育发展进程的意见。

三、回收调查表并加以综合统计。

四、将统计的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进行第二轮征询调查。

五、回收第二轮的调查表,进行综合统计。

六、仿照第一、二轮的做法进行第三、四轮的调查,数轮调查以后便可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25、教育预测的操作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一、明确预测的目的。

二、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三、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

四、实施预测。

五、报告预测结果。

26、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的相关因素:

一、教育预测的任务和目的。

二、各教育预测方法的优点和局限。

三、教育预测人员的水平。

四、教育预测所需时间、资料、财力的状况。

27、教育规划的方法:

一、系统动力学方法。

三、计划评审技术。

三、数学规划法。

28、教育体制有哪四种: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管理体制。

29、如何进行学校教育体制改革:

一、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二、加强基础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四、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30、学校管理体制有哪些?领导体制。执行体制。监督反馈体制。咨询体制。

31、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空间管理、环境管理、文书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管理。

32、教育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地位:

1、教育人事行政是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

2、教育人事行政直接或间接决定教育活动的质量。

3、教育人事行政对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靠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人力资源则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离不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真正发展之源。科学的教育人事行政,可以造就大批优秀的教育行政管理人才和教育人才,这些人才又可以造就国家所需的各方面专才,创造教育的高效益。

33、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人事行政业务范围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根据职权范围审批所属教育机关的编制,并配备相应的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二、按照管理权限,对所属教育行政人员,教师进行考察、选拔、调配、培训、考核、晋级、奖惩和任免,并管理离休、退休、工资福利等工作。

三、负责分配到教育系统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和其他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安置工作。

四、审查并办理农村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有关事宜。

五、根据国家有关人事政策和法规,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事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

六、开展教育人事统计,管理教育人事档案,处理教育人事行政方面的群体来信来访问题。

教育人事行政原则必须坚持的四条基本原则:

1、因事择人原则。

2、任人唯贤原则。

3、论功行赏原则。

4、合理流动原则。

34、坚持因事择人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或怎样贯彻因事择人原则:

一、要熟悉“事”,了解“事”的性质、特点、难易度。

二、要因事设职。

三、要有明确的任职资格条件。

四、对备选者要进行考察,了解其特长和潜能,根据比较客观的标准择优录用。

35、怎样贯彻论功行赏原则:一,要明确教育行政人员的职责,这样才能使考核有一个基准。二,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确立客正公正的考核标准,采用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搞好考核工作,把教育工作者的职务升降、奖罚、酬劳等等,建立在考核的基础上。三,论功行赏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

四、“功”是行赏的主要标准,但非绝对标准。

36、国家公务员制度包括哪些?求才方面的制度、用才方面的制度、养才方面的制度、代谢方面的制度、约束方面的制度、保障方面的制度。

37、代谢方面的制度包括哪些?辞职制度、辞退制度、退休制度。

38、辞退的条件有哪些?

一、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

二、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三、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五、不履行国家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国家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39、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的主要内容:

1、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比例。

3、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的增长情况。

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0、各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规则:

1、国家教育财政拨款。

2、征收教育费附加。

3、学校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

4、企事业办学投资。

5、集资办学。

6、捐资助学。金融、信贷手段的运用。

41、教育经费的管理原则:

1、健全规章,依法办事。

2、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

3、面向基层、服务教学。

4、勤俭办学,讲求效益。

5、经济公开,民主管理。

42、教育行政信息处理的程序或过程或步骤:

1、收集。

2、加工

3、传递

4、贮存。

43、教育行政信息沟通的途径:

1、树形沟通。

2、星形沟通。

3、轮形沟通。

44、要提高行政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大力精简机构,减去不必要的环节。

二、要有确定的沟通渠道。

三、考虑不同层次的需要,确定不同内容信息的传递范围。

怎样利用教育行政信息?

一、注意输入信息的广泛性。

二、注意指令信息的方向性。

三、注意反馈信息的可靠性。

四、注意评价信息的准确性。

45、教育督导的职能:

1、监督职能。

2、评价职能。

3、指导职能。

4、反馈职能。

46、教育督导的内容:

1、对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

2、对“普九”、“扫盲”县的评估验收。

3、对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

4、对学校专项督导和经常性检查的主要内容。

47、教育督导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依法督导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48、教育评价的功能:

1、选拔功能。

2、管理功能。

3、教育功能。

49、学校评价的基本内容:

1、学校办学思想的评价。

2、学校管理水平的评价。

3、师资质量的评价。

4、办学基本条件的评价。

5、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

6、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

7、体育卫生工作的评价。

8、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50、教育评价标准:所谓教育评价标准是根据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规定和准则。

51、教育评价的主要模式:行为目标模式(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决策模式或决策定向模式。(CIPP);目标游离模式;对手模式。

52、教育评价标准及意义:所谓教育评价标准是根据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规定和准则。教育评价标准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开展教育评价的前提条件,在教育评价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教育目标如果没有评价标准来加以保证,那么它就成为空洞的口号式的目标,教育评价工作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53、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完整性原则。

三、独立性原则。

四、协调性原则。

五、可测性原则。

六、简明性原则。

54、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一,收集评价材料的方法。

二、作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55、管理目标的基本观点:

1、管理目标是一种组织目标。

2、管理目标主要是指组织的整体目标。

3、管理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成果。

56、学校管理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控制作用。

4、协调作用。

57、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

2、目标管理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法。

3、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方法。

58、目标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理论

59、目标展开的内容包括哪些?实施目标分解、制定目标对策、落实目标责任和编制目标展开图。

60、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推行学校目标管理条件的指导。

2、目标的确定与展开的指导。

3、目标管理方法的指导。

4、领导班子指导。

学校管理者要使自己的指导有效应做到哪些?

1、与广大教职员工建立良好的共事关系,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创造一个良好的指导基础。

2、全面、及时地捕捉真实的反馈信息,并能深思熟虑,多谋善断。

3、要勇于指导、善于指导,既能正视矛盾,不放任自流,又能因人而异,讲究方法,讲究实效。

61、控制的基本过程:

1、建立明确的控制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系列可考核的目标;

2、根据标准衡量目标实施的成效,即通过目标检查的反馈信息,把目标实施的实际结果同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偏差,并分析偏差的原因。

3、纠正实施结果与目标的偏差,即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62、最基本的控制形式有: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和关键点控制。

63、怎样加强目标考评:

1、考评标准。

2、考评内容。

3、考评方法。4处理结果。

64、教师管理的原则:

1、选贤任能的原则。

2、合理结构的原则。

3、教育激励原则。

4、绩效的原则。

65、教师管理的内容:

1、老师队伍的预测和规划。

2、教师的选拔和任用。

3、老师的考核与培训。

4、教师的待遇。

66、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和健全学生管理的组织系统,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3、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67、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教学过程管理。

2、教学业务管理。

3、教学质量管理。

68、教学过程管理:

1、教学过程管理中教师教的过程管理。

2、教学过程管理中学生学的过程管理。

69、怎样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一是老师所从事的本门学科的知识水平,包括对本门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掌握程度和教材教法的运用等方面。二是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三是要懂得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且能够正确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本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四是有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的能力,能够为自己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在学历方面,也应该有明确的要求。

70、学校德育教育的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组织机构。

2、组织、选拔和合理分配德育力量。

3、选择和掌握使用恰当的德育方法和途径。

71、德育管理方法主要有哪些?行政措施法、依法管理法、激发鼓励法、思想教育法。

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3、三育并重原则。

4、体育卫生结合原则。

72、总务后勤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财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3、提高总务后勤职工的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以及勤俭办学的观念意识。

73、学校财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财务管理的体制。

2、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3、学校财务管理的监督。

4、学校清算制度。

74、学校管理过程的特性:

1、以育伙中心的目的性。

2、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

3、以目标为前提的控制性。

75、学校管理过程的构成要素:

1、学校管理的主体。

2、学校管理的客体。

3、学校管理的中介。

76、学校管理的过程的优化:

1、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必须以学校管理过程的结构优化为前提和基础。

2、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应通过构成学校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运行来体现。

3、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总是与一定的环境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77、简述计划的作用:

1、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将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和安排,合理配置现有的管理资源,使学校管理活动得以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2、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决策。

3、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选择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

4、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形成检查学校管理工作的标准。

78、执行的含义和作用:执行是指学校领导人员运用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来实施学校管理计划的活动。作用:

1、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能具体地落实学校管理计划,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合理地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各得其所。

3、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可以发现制定的计划可能现出的偏差,或者人们所运用的原则、措施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

79、检查的含义和作用:检查是指学校领导人员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考核,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活动。作用:

1、通过检查,可以对计划的科学性、实施计划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考查。

2、通过检查,对学校领导人员来说,具有自身的考核、验证作用。

3、通过检查,对教职员工来说,既具有考核和监督作用,也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80、检查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检查标准。

2、检查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

3、检查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式,获取足够的信息,掌握全面的情况。

4、检查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

5、将检查与指导、调节结合起来,提出改进措施。

81、总结的含义和作用:总结:是指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分析和全面评价的管理活动。作用:

1、通过学校管理过程的总结环节,可以在两个新旧管理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总结环节,可以起到积累经验的作用。

3、通过学校管理过程的总结环节,可以提高学校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教职员工的能力水平,激发学校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82、总结的基本要素: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2、总结要以计划为依据,以检查为基础。

3、总结对于学校组织成员来说应具有教育性和激励性。

4、总结与提高的相结合。

83、教育领导班子的结构:

1、结识结构。

2、专业结构。

3、智能结构。

4、个性结构。

5、年龄结构。

84、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内容:

1、身心素质。

2、科学知识素质。

3、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

4、组织管理活动的素质。

85、领导者的“三技”:

1、观念技术。

2、人文技术。

3、操作技术。

86、领导者的“七艺”:

1、用权的艺术。

2、用人的艺术。

3、用财的艺术。

4、用讲的艺术,5、用时的艺术。

6、交往的艺术。

7、演讲的艺术。

87、如何提高教育领导效率?

1、影响教育领导效率的因素:教育管理组织的结构、教育管理活动的程序、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管理的方法。

2、提高教育领导效率的途径:组织机构合理化、人员素质现代化、管理规则法制化、管理程序简便化、管理手段科学化。

教育领导效益的内容:(案例分析)

1、教育管理目标是否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领导的运行是否体现民主原则。

3、教育管理干部的言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教育管理是否达到了高效率。

88、评价教育领导效益,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考察教育管理目标和决策本身的正确性。

2、考察教育管理目标与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方向性偏差。

3、考察教育管理结果中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4、考察教育管理结果中全局悉听尊便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89、提高教育领导效能的必要条件:

1、发挥教育管理机构的整体功能。

2、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管理程序的体系。

3、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

90、美国的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上受到了以下几种理论的影响:

1、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

2、人际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

篇6: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

第一章 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

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

(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

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

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8.数据模型的种类:

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这一类中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类中的例子有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等模型。

9.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是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数据结构:是指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插、删、改)两类操作的实现

数据完整性约束:给出数据及其联系应具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

10.层次模型的特点: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缺点是:(1)只能表示1:N联系

(2)由于树型结构层次顺序的严格复杂,引起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也很复杂,因此编写应用程序也很复杂。

11.网状模型的特点:

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M:N联系也容易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缺点是:编写应用程序比较复杂,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12.关系模型的特点:

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

特点是:关系模型与层次、网状的最大差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

13.数据库体系结构中的三级结构、两级映象: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

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是全局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概念模式”。

内部级:最接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实际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为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级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

14.二级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1)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内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2)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要进行修改,如增加记录类型或增加数据项,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概念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

15.DBMS的主要功能:

(1)数据库的定义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

(2)数据库的操纵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3)数据库的保护功能: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主要通过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等四个方面实现。(4)数据库的存储管理:DBMS的存储管理子系统提供了数据库中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一个界面,其职责是把各种DML语句转换成低层的文件系统命令,起到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的作用。

(5)数据库的维护功能:DBMS中实现数据库维护功能的实用程序主要有数据装载程序、备份程序、文件重组织程序、性能监控程序。

(6)数据字典(DD):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通过访问DD才能实现。

16.DBMS的组成:

DBMS是由两大部分组成: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1)查询处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DDL编译器、DML编译器、嵌入型DML的预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2)存储管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17.DBS的组成:

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它是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BA)的集合体。

(1)数据库(DB):是与一个特定组织各项应用有关的全部数据的集合,由应用数据的集合(物理数据库)、关于各级数据结构的描述(描述数据库)两部分组成。

(2)硬件:包括中央处理机、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数据通道等硬件设备。

(3)软件:包括DBMS、OS、各种宿主语言和应用开发支持软件等程序。

(4)DBA: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人,负责DBS的正常运行。

18.DBS的全局结构:

(1)数据库用户。可分为四类:DBA、专业用户、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

(2)DBMS的查询处理器。包括四部分:DML编译器、嵌入型DML的预编译器、DLL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3)DBMS的存储管理器。包括四部分: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4)磁盘存储器中的数据结构。包括四种形式:数据文件、数据字典、索引文件、统计数据组织。

第二章 关系模型

19.超键、主键、候选键的定义:

超键(super key):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称为主键。(主键是候选键中一个)

20.关系模式、关系子模式和存储模式:

关系模型基本上遵循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概念模式是关系模式的集合,外模式是关系子模式的集合,内模式是存储模式的集合。

(1)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实际上是记录类型。它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以及模式的主键。

(2)关系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户的数据外,还应指出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3)存储模式:关系存储时的基本组织方式是文件,元组是文件中的记录。存储一个关系可以用散列方法或索引方法实现。如果关系中元组数目较少,也可以用堆文件方式实现。

21.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1)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22.参照完整性规则的形式定义:

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在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两种可能,或者为空,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此规则使用时还要注意三点:

(1)外键和相应的主键可以不同名,只要定义在相同值域上即可。

(2)R1和R2也可以是同一个关系模式,表示了属性之间的联系。

(3)外键值是否允许空,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上述形式定义中,关系模式R1称为“参照关系”模式,R2称为“依赖关系”模式。

23.关系模型的形式定义:

24.关系查询语言根据其理论基础的不同分为哪两类:

关系代数语言:查询操作是以集合操作为基础运算的DML语言。(非过程性弱)

关系演算语言:查询操作是以谓词演算为基础运算的DML语言。(非过程性强)

25.关系代数中的操作有哪些?

关系代数中的操作可分为两类:

传统的集合操作:并、差、交、笛卡尔积

扩充的集合操作: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投影)、水平分割(选择),关系的结合(联接、自然联接),笛卡尔积的逆运算(除法)等。

其中五个基本操作为: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四个常用组合操作为: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两种扩充的关系代数操作为:外连接和外部并

26.关系演算有哪两种:

关系演算可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前者以元组为变量,后者以属性(域)为变量。

27.什么是约束变量、自由变量:

28.什么是安全运算:

在数据库技术中,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称为安全运算,相应的表达式称为安全表达式,所采取的措施称为安全约束。

在关系演算中约定,运算只对表达式中公式在涉及到的关系的值范围内操作。这样就不会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问题,关系演算是安全的。

29.为什么要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

查询优化是由DBMS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组合,以提高DBMS的系统效率。要对关系代数进行优化的原因是:由于关系代数表达式是由关系代数操作组合而成。在关系代数操作中,执行笛卡尔积和联接运算最费时间,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中间结果,以使系统执行效率较低。在执行前,由DBMS查询处理子系统先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尽可能早地执行选择和投影操作,以得到较小的中间关系,减少运算量和读外存块的次数,节省系统的执行时间,提高执行效率。

30.简述查询优化的优化策略:

(1)在关系代数表达式中尽可能早地执行选择操作。

(2)把笛卡尔积和随后的选择操作合并成F联接运算。

(3)同时计算一连串的选择和投影操作,以免分开运算造成多次扫描文件,从而能节省操作时间。

(4)如果在一个表达式中多次出现某个子表达式,应该将该子表达式预先计算出结果保存起来。以免重复计算。

(5)适当的对关系文件进行预处理。

(6)在计算表达式之前应先估计一下怎么计算合算。

31.笛卡尔积、等值连接、自然连接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等值连接中有笛卡尔积运算;

自然连接是一种等值连接,它是两个关系中所有公共属性进行等值连接的结果。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SQL语言32.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术语:

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也是三级,但术语与传统的关系模型不同。

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子模式称为“视图”,元组称为“行”,属性称为“列”。

33.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要点是什么:

(1)一个SQL数据库是表(table)的汇集,它用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一个SQL模式是表和授权的表态定义。

(2)一个SQL表由行集构成,一行是列的序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项。

(3)一个表或者是一个基本表,或者是一个视图。(视图只保存定义,不保存数据)

(4)一个基本表可跨一个或多个存储文件,一个存储文件也可存放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每个存储文件与外部存储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5)用户可用SQL语句对视图和基本表进行查询等操作。

(6)SQL用户可以是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终端用户。

34.SQL的组成分成几部分:

SQL主要分成四部分:

(1)数据定义。(SQL DDL)用于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和索引的创建和撤消操作。

(2)数据操纵。(SQL DML)数据操纵分成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类。数据更新又分成插入、删除、和修改三种操作。

(3)数据控制。包括对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等内容。

(4)嵌入式SQL的使用规定。涉及到SQL语句嵌入在宿主语言程序中使用的规则。

35.SQL模式的撤消有哪两种方式:

CASCADE(连锁式)方式:执行DROP语句时,把SQL模式及其下属的基本表、视图、索引等所有元素全部撤消。

RESTRICT(约束式)方式:执行DROP语句时,只有当SQL模式中没有任何下属元素时,才能撤消SQL模式,否则拒绝执行DROP语句。

36.SQL提供的基本数据类型有哪些?每种举两个例子:

(1)数值型:INTEGER长整数、SMALLINT短整数

(2)字符串型:CHAR(N)长度为N的定长字符串、VARCHAR(N)具有最大长度为N的变长字符串。

(3)位串型:BIT(N)长度为N的二进制位串、BIT VARYING(N)最大长度为N的变长二进制位串

(4)时间型:DATE日期、TIME时间

SQL2允许用户使用“CREATE DOMAIN”语句定义新的域。

37.完整性约束主要有哪三种子句:

完整性约束主要有三种子句:主键子句(PRIMARY KEY),检查子句(CHECK)和外键子句(FOREIGN KEY)

38.什么是视图,它与表的区别是什么:

在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视图是从若干基本表和(或)其他视图构造出来的表。我们创建一个视图时,只是把其视图的定义存放在数据字典中,而不存储视图对应的数据,因此,视图被称为“虚表”,这是它与表的主要区别。

39.对于视图元组的更新操作(INSERT、DELETE、UPDATE)有哪三条规则:

(1)如果一个视图是从多个基本表使用联接操作导出的,那么不允许对这个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2)如果在导出视图的过程中,使用了分组和聚合操作,也不允许对这个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3)如果视图是从单个基本表使用选择、投影操作导出的,并且包含了基本表的主键或某个候选键,那么这样的视图称为“行列子集视图”,并且可以被执行更新操作。

SQL2中,允许更新的视图在定义时,必须加上“WITH CHECK OPTION”短语。

40.SQL语言有哪两种使用方式:

一种是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称为交互式SQL;

另一种是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称为嵌入式SQL,而这些高级语言可以是C、PASCAL、COBOL等,称为宿主语言。

41.嵌入式SQL的实现有哪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扩充宿主语言的编译程序,使之能处理SQL语句;

另一种是采用预处理方式。目前多数系统采用后一种。

42.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SQL语句有哪些规定:

(1)在程序中要区分SQL语言与宿主语句。所有SQL语句前必须加上前缀标识“EXEC SQL”,并以“END_EXEC”作为语句的结束标志。(结束标志在不同的宿主语言中不同)

(2)允许嵌入的SQL语句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共享变量),但有两条规定:

1)引用时,这些变量前必须加冒号“:”作为前缀,以示与数据库中变量有区别。

2)这些变量由宿主语言的程序定义,并用SQL的DECLARE语句说明。43.用游标机制协调SQL的集合处理方式所用的SQL语句有哪些:

与游标有关的SQL语句有下列四个:

(1)游标定义语句(DECLARE)

(2)游标打开语句(OPEN)

(3)游标推进语句(FETCH)

(4)游标关闭语句(CLOSE)

44.SQL DML的嵌入使用技术:

(1)若是INSERT、DELETE、UPDATE语句,则不必涉及游标,只要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就能嵌入宿主语言程序中使用。

(2)若是已知查询结果肯定是单元组的SELECT语句,则不必涉及游标,也可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后嵌入宿主语言程序中使用,但此时应该在SELECT语句中增加一个INTO子句,指出找到的值应送到相应的共享变量中去。

(3)若是已知查询结果为多个元组的SELECT语句,则必须涉及到游标,用游标机制把多个元组一次一个地传送给宿主程序处理。第四章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45.什么是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它利用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一个关系既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实体及其属性,也可以用来描述实体间的联系。关系实质上是一张二维表。

46.一个关系模型有哪两个方面内容:

一个关系模型包括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

外延就是通常所说的关系,或实例,或当前值。它与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由于元组的插入、删除、修改引起的)

内涵是与时间独立的,包括关系、属性、及域的一些定义和说明,还有各种数据完整性约束。

47.数据完整性约束分为哪两类:

数据完整性约束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

静态约束:包括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依赖),主键的设计和关系值的各种限制等等。这一类约束是如何定义关系的有效数据问题。

动态约束:主要定义如插入、删除、和修改等各种操作的影响。

48.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依赖、范式、模式设计方法。其中数据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

49.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50.函数依赖(FD)的定义:

设有关系模式R(A1,A2,……,An)(即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或者说,对于X的每一个具体值,都有Y惟一的具体值与之对应,即Y值由X值决定,因而

这种数据依赖称为函数依赖。

51.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FD的闭包F+:

52.候选键、主属性、非主属性:

设有关系模式R(A1,A2,……,An),F是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是{A1,A2,……,An}的一个子集。如果

① X→A1A2……An∈F+,且

② 不存在X真子集Y,使得Y→A1A2……An成立,则称X是R的候选键。

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53.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

设有关系模式R(A1,A2,……,An)和属性集U= A1,A2,……,An,X,Y,Z,W是U的一个子集,F是R的一个函数依 6 赖集,推理规则如下:

54.什么是平凡的FD?平凡的FD可根据哪一条推理规则推出?

55.关系模式的分解有几个不同的衡量标准:

分解具有无损联接;分解要保持函数依赖;

分解既要保持依赖,又要具有无损联接。

56.什么是无损连接:

57.试叙保持函数依赖的定义:

58.第一范式(1NF):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

59.第二范式(2NF):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二范式模式。

60.第三范式(3NF):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61.BCNF: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从BCNF的定义可明显地得出如下结论:

(1)所有非主属性对键是完全函数依赖。

(2)所有主属性对不包含它的键是完全函数依赖。

(3)没有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键的任何属性组。

如果模式R是BCNF,则它必定是第三范式,反之,则不一定。

62.模式设计方法的原则:

关系模式R相对于函数依赖集F分解成数据库模式ρ={R1,R2,……Rk},一般应具有下面三个特性:

(1)ρ中每个关系模式Ri是3NF或BCNF(2)保持无损联结(3)保持函数依赖集

(4)ρ中模式个数最少和属性总数最少。

63.一个好的模式设计方法应符合哪三条原则:

表达性,分离性,最小冗余性。

表达性涉及到两个数据库模式的等价性问题,即数据等价和依赖等价,分别用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性来衡量。

分离性是指属性间的“独立联系”应该用不同的关系模式表达。

最小冗余性要求在分解后的数据库能表达原来数据库的所有信息这个前提下实现。

关系模式设计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分解与合成两大类。

64.多值依赖MVD:

设R(U)是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X,Y是U的子集,若对R(U)的任一关系r,对于X的一个给定的值存在着Y的一组值与其对应,同时Y的这组值又不以任何方式与U-X-Y中的属性相关,那么称Y多值依赖于X,记为X→→Y。

65.平凡多值依赖:

66.第四范式(4NF):

设关系模式R,D是一个多值依赖集,如果D中存在一个非平凡多值依赖X→→Y,并且X必是R的超键,那么称R是4NF模式。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67.什么是软件生存期:

软件生存期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从软件的规划、研制、实现、投入运行后的维护,直到它被新的软件所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通常分为六个阶段:

(1)规划阶段

(2)需求分析阶段

(3)设计阶段

(4)程序编制阶段

(5)调试阶段

(6)运行维护阶段

68.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

一般分为七个阶段,即:

(1)规划阶段

(2)需求分析阶段 1)信息要求 2)处理要求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3)概念设计阶段

(4)逻辑设计阶段 两部分:数据库逻辑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5)物理设计阶段 两部分:物理数据库结构的选择和逻辑设计中程序模块说明的精确化

(6)实现阶段

(7)运行维护阶段

69.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输入有哪些内容:

(1)总体信息需求

(2)处理需求

(3)DBMS的特征

(4)硬件和OS特征

70.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输出有哪两部分:

一部分是完整的数据库结构,其中包括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另一部分是基于数据库结构和处理要求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原则。

71.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有哪几种:

(1)视图模式化及视图汇总设计方法

(2)关系模式的设计方法

(3)新奥尔良设计方法

(4)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5)基于3NF的设计方法

8(6)基于抽象语法规范的设计方法

(7)计算机辅助数据库设计方法

72.实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至少应包括哪些内容:

(1)设计过程

(2)设计技术

(3)评价准则

(4)信息需求

(5)描述机制

73.一种设计方法学需要有三种基本类型的描述机制:

(1)实现设计过程的最终结果将用DBMS的DDL表示。

(2)信息输入的描述。

(3)在信息输入和DDL描述之间的其它中间步骤的结果的描述。

74.数据库设计中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在组织中和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75.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需求分析阶段应该对系统的整个应用情况作全面的、详细的调查,确定企业组织的目标,收集支持系统总的设计目标的基础数据和对这些数据的要求,确定用户的需求,并把这些要求写成用户和数据库设计者都能接受的文档。

76.需求分析的步骤:

大致可分为三步来完成,即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评审。

77.数据字典由哪几部分组成:

(1)数据项

(2)数据结构

(3)数据流

(4)数据存储

(5)加工过程

78.数据抽象:

抽象是对实际的人、物、事或概念的人为处理,它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

抽象有两种形式,系统状态抽象(抽象对象)和系统转换抽象(抽象运算)。

79.对象的两种形式:

(1)聚集:的数学意义就是笛卡尔积的概念。通过聚集,形成对象之间的一个联系对象。

(2)概括:是从一类其它对象形成一个对象。对于一类对象{O1,O2,……,On}可以概括成对象O,那么Oi称为O的其中一个。

80.依赖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常常有某些实体对于另一些实体具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即一个实体的存在必须以另一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我们通常把前者称为弱实体。在ER图中,用双线框表示弱实体,用指向弱实体的箭头表明依赖联系。

81.子类、超类:

某个实体类型中所有实体同时也是另一实体类型中的实体。此时,我们称前一实体类型是后一实体类型的子类,后一实体类型称为超类。在ER图中,带有子类的实体类型(超类)以两端双线的矩形框表示,并用加圈的弧线与其子类相连,子类本身仍用普通矩形框表示。

子类具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继承性。它可继承超类上定义的全部属性,其本身还可包含其它另外的属性。

82.ER模型的操作:

(1)实体类型的分裂:垂直分割、水平分割

(2)实体类型合并:分裂的逆过程。

(3)联系类型的分裂

(4)联系类型的合并

83.采用ER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分成哪三步:

(1)设计局部ER模式:1)确定局部结构范围 2)实体定义 3)联系定义 4)属性分配(2)设计全局ER模式: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3)消除冲突。

(3)全局ER模式的优化:1)实体类型的合并 2)冗余属性的消除 3)冗余联系的消除

84.冲突分为哪三种:

属性冲突,包括属性域的冲突、属性取值单位冲突。

结构冲突,包括:

(1)同一对象在不同应用中的不同抽象。

(2)同一实体在不同局部ER图中属性组成不同。

(3)实体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局部ER图中呈现不同的类型。

命名冲突,包括属性名,实体名,联系名之间的冲突:同名异义、异名同义

85.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ER模型中的主要成分是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

对实体类型,将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键。

对联系类型,就视1:

1、1:N、M:N三种不同的情况做不同处理。

(1)对1:1可在两个实体类型转换成的两个关系模式中任意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2)对1:N,则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3)对M:N,则将联系类型也转换成关系模式,其属性为两端实体类型的键盘加上联系类型的属性,而键为两端实体键的组合。

86.什么是物理设计:

对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87.物理设计的步骤:

物理设计可分五步完成,前三步涉及到物理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后两步涉及约束和具体的程序设计。

(1)存储记录结构设计

(2)确定数据存储安排

(3)访问方法的设计

(4)完整性和安全性

(5)程序设计

88.在数据库系统生存期中,生存期的总开销可分为几项:

规划开销、设计开销、实现与测试开销、操作开销、维护开销。

89.用户使用和计算机资源的操作开销是:

(1)查询响应时间

(2)更新事务的开销

(3)报告生成的开销

(4)改组频率和开销

(5)主存储空间

(6)辅助存储空间

90.数据库实现阶段的主要工作:

(1)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

(2)试运行

(3)装入数据

91.数据库的重新组织设计:

对数据库的概念模式、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为重新组织,其中改变概念模式或逻辑结构又称为重新构造,改变物理结构则称为重新格式化。

92.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

(1)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及系统的转储和恢复。

(2)性能的监督、分析与改进。

(3)增加新功能。

上一篇:《子拜师》教案下一篇:非危险品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