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的答题步骤

2024-05-07

高考政治的答题步骤(精选9篇)

篇1:高考政治的答题步骤

2015年成人高考之政治答题要求及步骤

一、锁定考点(分析材料,明确观点)捕捉题干信号,把握材料线索,比对理论框架,确认考点原理。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科学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广州逸成教育)

二、原理阐述(阐述概念)表述尽量准确。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三、展开分析(论述意义,说明对策)可适当复述材料,利用题目提供的材料复制部分答案;可根据题目的性质纵向层层递进,或横向分方面展开;如想到的角度多,话头就别太长,多角度能够提高命中率。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写话,以较丰满的文字加重份量。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字迹工整。(广州逸成教育)

四、简短结论

归纳并复述基本观点,突出论点,加深印象。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题目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产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分。

答题的形式化要求

一、论点突出

“立片言以居要”,主旨句醒目地写于段落开头。但不一定下画线。

二、层次分明

适度多分自然段,牵引阅卷人视线切入点,变一目十行为一目一段。

三、轮廓清晰

前有考点原理,中有论证文字,后有基本结论。

脱离针对性的系统性,难以形成战斗力;而缺乏系统性的针对性,就难免陷入盲目性。只有将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起来,才能高效、稳妥、主动地开展复习,立于不败之地。

广州逸成教育(自考、成考、远程、资格证)报考中心:

地址: 1)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西门科技园B座507室(地铁中大站B出口

公交省荣军医院2站)

2)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6楼608室(地铁华师站C出口,公交师大后门站)

3)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地西路81号3楼(地铁大沙地站C出口

公交BRT珠江村站)

篇2:高考政治的答题步骤

2013年成人高考将在10月26日-27日举行,在距离考试的最后一星期里,育路教育网成人高考频道推出《2013年成人高考试题答案考前预测》系列,希望这些冲刺练习能帮助您取得优异的成绩。祝广大考生成考顺利!同时请您及时关注2013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http:///crgk/zhenti2013/)。

一、锁定考点(分析材料,明确观点)

捕捉题干信号,把握材料线索,比对理论框架,确认考点原理。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科学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二、原理阐述(阐述概念)

表述尽量准确。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三、展开分析(论述意义,说明对策)

可适当复述材料,利用题目提供的材料复制部分答案;可根据题目的性质纵向层层递进,或横向分方面展开;如想到的角度多,话头就别太长,多角度能够提高命中率。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写话,以较丰满的文字加重份量。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字迹工整。

四、简短结论

归纳并复述基本观点,突出论点,加深印象。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题目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产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分。

答题的形式化要求

一、论点突出

“立片言以居要”,主旨句醒目地写于段落开头。但不一定下画线。

二、层次分明

User Page 1 育路成人高考网(http:///crgk/)User User

适度多分自然段,牵引阅卷人视线切入点,变一目十行为一目一段。

三、轮廓清晰

前有考点原理,中有论证文字,后有基本结论。

脱离针对性的系统性,难以形成战斗力;而缺乏系统性的针对性,就难免陷入盲目性。只有将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起来,才能高效、稳妥、主动地开展复习,立于不败之地。

转自:成人高考网

篇3:高考政治的答题步骤

一、答好主观题的前提和关键——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储备

正所谓“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新课及复习的时候对各个模块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很扎实牢固的掌握, 特别是主干知识, 要形成网络。用到哪一块的知识, 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 不至于答跑题而犯下“致命”错误。比如设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解答, 我们就不能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解答, 设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我们就不能用唯物论的知识解答。用对用以解题的知识原理, 这是关键的一步, 是进一步答好题的前提。

二、答好政治主观题的一般步骤

我们都知道, 做文章有个启、承、转、合的方法。解答政治主观题, 我们也不妨将其归纳为四个步骤:定、分、筛、合。具体来讲就是:

(一) “定”

就是定大的知识范围。通过认真仔细地审题 (审题型、审材料、审设问) , 确定模块知识范围。就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 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部分, 而每一部分又有具体的划分。学生必须打好基础, 处理好宏观体系与微观知识的关系。

(二) “分”

就是在模块知识框架下对具体知识进行分析。比如在政治生活模块关于政府的知识有政府的性质、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等等。这个步骤分析得要快速、全面, 防止遗漏。

(三) “筛”

顾名思义, 筛就是筛选, 选择。在“分”的步骤中分析的原理知识可能很多很杂, 答题时不一定都要用, 这就要有个选择的问题。要求考生在上面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设问、材料迅速调用适用本道题的知识原理。

(四) “合”

就是在上面分析选择的基础上, 将所调用知识原理与材料中的有效、有用信息相结合, 合理组织答案, 最后将答案按照规范要求条分缕析地写在试卷上。下面就2010年全国卷主观题的解答做以分析:阅读材料, 完成下题。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 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 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气体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 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支, 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 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5月, 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 年产值近700亿元。

结合材料, 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 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 (10分)

解法指导:

第一步:定。先确定课本模块知识, 把握大方向, 防止跑题。本题以节能减排为话题, 从政治常识角度设置考题,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分。本题涉及到政治模块中有关政府的知识, 具体知识点有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活动原则、依法行政等。第三步:筛。根据材料和设问, 通过筛选知道本题是要答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 以及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是如何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第四步:合。在前三步的基础上, 最后结合材料结合设问结合所用原理组织答案, 将答案按规范分条认真地写在试卷上。至此, 一道主观题的解题步骤就结束了。

参考答案:活动原则, 保护环境, 实施惠民工程,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指定法律法规, 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具体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应经济法规;部署节能减排工程;运用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 汇集和传播有关经济信息。

以上四个步骤是解答政治主观题的一般步骤, 在实际运用中, 根据所给题干材料、设问可以灵活运用、灵活掌握。

总之, 在全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认真审题, 仔细分析, 全面理解, 并遵循一定的做题步骤, 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是可以突破的, 并最终成为文综学科新的增分点。

参考文献

[1]2010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政治试题解析[EB/OL].http://gaokao.tl100.com/201006/88700.shtml.[1]2010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政治试题解析[EB/OL].http://gaokao.tl100.com/201006/88700.shtml.

篇4:解答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基本步骤

一、审题

近年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基本特点是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影响或意义进行分析,并对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审题,既要求考生要读懂、读透和弄清材料的中心意义,又要审清题目的设问,按要求作答。审题的目的在于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弄清材料和题目的中心思想、主要论点,按照设问要求规范作答。一般来说,审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所确定的知识范围。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是指要求考生分析的材料是哪一则或者哪几则,是材料一,还是材料二,或者是材料一和材料二。提问所确定的知识范围,是指根据题目提出的设问锁定知识考查的角度。对于生活与哲学的论述题,要特别注意提问所确定的知识范围,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都有可能成为考查的角度。一般而言,如果哲学论述题的提问没有给出限定范围,就要从不同版块角度(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思考;如果哲学论述题的提问给出了限定范围,就严格在限定范围内(如限定联系的观点,限定认识论的道理等)寻找论据,弄清楚知识范围涉及到哪一课、哪些章节,考生对此要善思慎辨。

(二)明确提问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分析对象。行为主体,是指要求考生回答问题的立场或角度,如从政府角度、消费者角度、企业角度、生产经营者角度、公民个人角度等。分析对象,即要求考生对何种现象、问题进行分析。在经济生活论述题的考查中,往往会注重考查考生从不同行为主体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的能力,考生要善于提高这种能力。

(三)明确提问的指向。提问的指向不同,答题的要求和运用的知识也就不同。如“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提问的指向是“反映”,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数据看趋势,直接指出现象,并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此现象可能导致的结果、此现象的本质以及怎么对待此现象等角度去思考。如“谈谈对某种现象的理解”,指向为“理解”,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去思考。对于指向“原因”的,一般可从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去思考。指向为“影响”的,则要从利弊两个方面去回答,既要能回答出积极影响,又要能指出其消极影响。指向为“意义”的,一般只要回答出积极影响就可以。指向为“关系”的,要从区别与联系(矛盾与一致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向为“评析”的,要求对问题进行全面性思考,既要肯定合理的观点,又要指出问题的不足,还要指出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指向为“建议”的,则要求根据材料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途径等。

二、采点

采点即要求考生在审清题意、明确知识范围的前提下,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和中心思想,联系出与此相关的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原理和现实生活的热点。采点要求在设问或材料中寻找信息点,联想、映射相关知识点,调用和选择,运用教材知识去解读和处理材料信息。采点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联系知识点,说明材料的有效信息和中心思想所蕴涵的知识原理;二是联系时政点,说明材料的有效信息和中心论点所折射的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热点,以及所体现出的党和国家近期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内容。如在经济生活论述题回答宏观调控政策时,考生应该注重联系当前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考生在答案中适当点出相关时政点,不仅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让自己的答案平添光彩。

三、架构

架构是对先前的采点内容进行语言组织,使之逻辑严密、结构有序、表达通畅。架构是在基本确定答案的要点后,把各个要点按一定顺序进行编排。架构决定了答案要点之间的形成和组织方式,是提高语言的逻辑性、要点的层次性和说理的严密性的关键步骤。架构通常遵循的顺序是:重要理论在前、有关联的理论在后;教材知识在前,材料信息在后;原理在前,方法论与材料在后;必然性在前,重要性在后;积极影响在前,消极影响在后;内部因素在前,外部因素在后;按知识结构的自然顺序编排等。如要求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要按照先唯物论、后辩证法、再认识论、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点序列进行建构。

四、覆盖

所谓覆盖,即要求考生在完成审题、采点、架构工作之后,对答案的要点是否完整完善进行检测,通过多角度思考合理地拓展思路,补充要点,丰富答案内容。覆盖的目的在于增大答案的保险系数,完善答案的要点,增加得分点,提高得分几率。覆盖是有效解答材料型论述题的最后一个步骤,考生不能忽视此环节的重要性。如在经济生活论述题答案覆盖时,考生要特别注意两把“万能钥匙”——科学发展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解答生活与哲学论述题时,若提问没有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则考生要注意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不同角度对答案进行覆盖。

【考题1】(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第40题)(17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1) 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

(2) 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考生对联系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知识的掌握,以及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哲学原理,判断、分析、探究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对于第(1)问,考生在仔细阅读并领会提问所要求征引的材料(材料1)的中心意思后,要锁定问题的设问,明确知识范围(生活与哲学关于联系的观点),把握角度。采点时要联系出相关知识点(联系的特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架构时要遵循哲学原理在前,方法论和材料在后的原则。对于第(2)问,考生要明确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材料2),所确定的知识范围(人民群众历史作用),明确提问所涉及的分析对象(生态文明)。在采点时要能调动教材有关“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对材料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考题2】(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第41题)(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3: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 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分)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7分)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考生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第(1)问,考生通过认真审题后,明确提问要求征引的材料范围(材料1),所确定的知识范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接下来考生需要进行采点工作,即要求调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材料进行解读。在架构步骤,要懂得遵循教材知识在前,材料信息在后的原则。对于第(2)问,考生在仔细阅读材料并解读有效信息后,明确提问的指向(反映),这要求考生根据数据看趋势,直接指出现象(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和GDP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对于第(3)问,着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考生明确提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效率与公平关系角度),所涉及的分析对象(扩大内需),提问的指向(提出建议)。采点步骤,考生不仅要联系教材知识点,还要联系时政点,结合当前我国有关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提出合理建议。如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答好本题,还要特别注意对答案要点的覆盖,考生不妨通过勾勒知识图来进行答案覆盖:

【参考答案】(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 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2)①材料2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⑥协调区域发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除了掌握以上解答政治论述题的基本步骤之外,还应养成规范化的答题习惯。答题要准确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要做到要点清晰、层次分明、逻辑合理,防止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根据分值大小确定答案篇幅的多少,而不能盲目下笔,一言千里。要准确使用教材中的知识原理,切忌使用生活化语言作为答案的要点。答案的语言要做到表达无误,简明扼要,并赋有一定的时代气息,能有效结合当前的时代精神和党与国家近期的会议精神、重大决策创新自己的答案,给自己的答案增加亮点,增添光彩。

篇5:高考文综简答题的答题三步骤总结

2、审题是解答简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简,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简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简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简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简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简,那就要注意这几简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简的试题,不同简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简法,提简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答案规范化。

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简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简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简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答案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答案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篇6: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步骤

第一步——做题之前的读文

这一步要求有“三读”。“一读”――文章主题。“二读”——文章结构。“三读”——读出重点词、句、段。

首先,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主题。现在的现代文阅读大多是阅读鉴赏散文。散文“形散而神聚”,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而主题集中。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围绕文章的中心来选材,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中心。另外,很多问题表面上没有考文章的主题,但是回答的时候必须答出主题。例如,问文章的某段材料什么作用。文章的材料能有什么作用呢?其中必答的一点是,它一定是为了表达中心服务的,尤其是正面的材料的时候,就必须答出这段材料为某某中心服务,很好地表达了某某中心。因此,第一步中一定要尽量读出文章的主题。

其次,要读出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对理解文章主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两个问题要同时解决。而且,理解了文章的结构思路,对于常出现的大分值概括信息题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出现遗漏信息点。再者,读清楚了某些结构,例如,总括段、过渡段等,可以帮助回答某些问题。

再次,要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何谓重点呢?例如各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中的中心词,例如段落中的抒情或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常常是作者最直接表达主题的地方,也常常是后面做题时的最主要的参考信息。因此,在读文章时应该把它们做个简单地勾画标明。

第二步——化题

所谓“化题”是指,我们接触文后的问题时应该清晰明了出题人的命题意图,至少知道这道题目具体考的是什么。例如,题目问:文章开头写了某某内容,你来分析评价一下。这样的问题实质考的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一下化题:文章开头内容分析评价——考察散文开篇选材的作用——可以从对内容、结构和主题三方面的作用来回答。那么我们化完的题目实际是问:这篇文章开头所选的材料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中心所起的作用。文章开头的材料在内容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与表达的主题一致,那么常常是开篇立意。如果与文章主题相反,那么常常是欲扬先抑。结构上能有什么作用呢?大致是全文的总纲或者铺垫之类。对主题的作用呢?大致应该是开门见山标点明主旨之类。

第三步——作答

作答,原则是“依据原文”。按照不同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直接来自于原文。这样的题目常常是归纳概括信息或者词语语境意的理解等题目。第二,利用原文的信息进行修改得到答案。这样的修改常常是概括几个段落的中心句组成一个句子或者几条信息,把抽象的句子换成直白的说话,把排比的句子压缩成一个简练的句子等等。第三,是需要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但是除了可能出现在题目最后的那道“半开放题”(依据原文的某个地方谈谈你自己的观点或验证观点的材料之类的题目,“半开放”体现在一半来自原文的理解归纳,一半来自学生的材料),剩余的题目常常是知识的迁移,往往是依据原文回答知识点,例如表现手法、修辞等。注意下这些可以得分的词语必须明确,例如,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欲扬先抑的作用、过渡段的作用、结尾议论抒情对深化主旨的作用等等。

语文散文阅读的分类包括哪些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高考语文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高考语文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高考语文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篇7:高考政治的答题步骤

总结一下研究生考试的规律,第一个,研究真题很重要,在研究真题的过程中才能切身体会到它在考什么,怎样考。第二个,有扎实的基本功。第三个,重视思维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个,突出重点。重点就是那些结合重大理论与时事热点的考点。总的来说,就是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历届考题为参考,密切联系社会热点,这些是最基本的。

拥有了同样的复习技巧,掌握了同样的知识量,就能取得相同的成绩吗?答案是否定的。通常,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考研政治试题的题型可以分为三大类: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这三类题型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在答题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各自不同的答题方法。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这部分题量较大,从历年考研试卷来看,它是考生分数拉开差距、决定上线的关键。选择题覆盖面广,随机性强,任何一个学科中的任一知识点都可能出现。只有按照考纲要求和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将知识内容全面、系统地掌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捷径。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不要简单地记忆、背诵,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科中不同章节的概念、观点综合起来把握。选择题大量考查的是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辨析题答题技巧辨析题是考研中比较重要的一类题型,考研政治的各个学科都可能涉及到辨析题。辨析题分值近年来有所上升。分值之所以上升,从近几年考研实践来看,辨析题的区分度较好,便于选拔人才。在解答辨析题时,建议考生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辨析题的题干给出的材料和观点涉及到的重要名词概念,要在答案中加以解释说明。第二,回答辨析题时要加以判断。从这几年辨析题的命题思路来看有两种,一种是非此即彼,另一种叫亦此亦彼。在回答辨析题的时候,思路要广一些,两方面的可能性都可能存在,判断时要格外注意。第三,解答辨析题时,应特别注意一个原则:“轻判断,重分析”.从历年考研政治试卷的辨析题部分来看,国家命题组给出的标准答案往往把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上,而不是判断上。因此,考生在做辨析题的时候,如果仅仅回答观点的对错,是得不到分的。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先不加以判断,直接进行分析说明。

三、分析题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在近几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较重。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联系实际,材料归纳出来后,用相关的事实理论做依据做出分析。二是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一些。材料涉及几个点,答题时就要将这几个点答全,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解答材料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分析题的答题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仔细审题。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2)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

(3)联系实际。目前的分析题主要偏重于材料题,答题时要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独立段落。

(4)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一般材料中都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答题时应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并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篇8:高考政治的答题步骤

一、答题存在思维缺陷的主要原因

1.缺乏必要的知识体系

尽管新课程政治教材淡化了知识体系,但每一模块的整体逻辑思路,即支撑某一学科的知识“骨架”依然存在,特别是学科主干或重点知识,教材还作出了详细的阐释。因此,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按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考点,就是由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知识构建成的一个体系,而其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又包括了三个层面的知识: (1) 实践总是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2) 实践为认识活动提供认识工具,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 (3)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就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知识表现出来的。而在实际的答题中许多同学很难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知识体系的残缺是导致答题时思维缺陷的基本原因。

2.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

高考是对我们学科学习能力的综合检阅,就高考试题而言,一般是“形”在书外,“神”在书内,而这里的“形”就是社会生活知识,“神”就是教材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形”“神”俱备,才能应考自如。在新课程高考中,有大量的试题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的,网络、志愿者服务、生活小故事、名言名句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入高考试题。

如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文化交流和传播……如果没有必要的网络知识,对网络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影响我们答好这种试题。可见,由于许多学生对这些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了解甚少,而导致了答题时思维的片面和局限。

3.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性

高考政治离不开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这是由政治学科的科性特点决定的。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每一次重大调整都会通过不同方式反映到高考政治试题中,特别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的调整。

如涉及民生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如财政、货币、税收政策等;涉及民权问题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如群众性自治、公民政治参与、民族政策等;涉及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政策的调整,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消费、公民道德等。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性,对现阶段党和政府的政策走向不甚了解,而致使我们在回答相关问题时思维出现单一和狭隘。

4.缺乏必要的阅读能力

无论是新课程高考还是以往课程高考,政治试题一般是以一定的背景材料呈现的。因此,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提炼材料信息,就成了答题时首先遇到的问题。

如:“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试题要求揭示郑板桥的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答好此题,读懂郑板桥的这句话是前提。正由于一些同学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的意思,而导致答题时思维机械、混乱。

5.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

从答题技巧来看,答题有法,而无定法。所谓有法,是指无论答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一般的套路。

如答非选择题的一般套路是:阅读材料,提炼材料信息;审清题意,把握设问要求;仔细分析,理清答题思路;反复斟酌,完善答案要点。但由于许多同学平常没有按照这一基本套路答题,没有形成基本的答题习惯,因此,拿到试题就乱写一气,导致答题时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二、有效克服思维缺陷的对策

1.重视听讲

本人认为,高考复习课堂是关键。高考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就是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认真听讲,我们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教材知识体系,特别是由不同层面知识构成的主干知识体系,能有效地弥补思维缺陷,找到政治学习的感觉,提高学科能力。

复习时该怎么听讲? (1) 要抓住主干知识,特别是要正确理解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2) 要关注疑难知识,特别是要掌握释疑解惑的方法与技巧; (3) 要将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用心听,用笔记,通过练习及时消化。

2.重视考练

在我看来,高考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考练都是高考的预演。通过考练最容易暴露自己的思维缺陷,从而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有针对地修复这些缺陷。

复习时怎么对待考练? (1) 要精选能反映新课程高考要求的试题。如果试题老套,那么耽误的不只是时间,而且会产生误导。现在市面有很多资料有新课程之名,却无新课程之实; (2) 要重视试卷讲评课。特别是要认真领会老师分析失分的原因,以找到问题的症结,吸取教训,避免在今后的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3.重视悟性

政治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传道”之课。道可道,非常道。因此,除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悟性。自己“悟”出来的道,才能更真切、更深刻地把握,也才能更恰当地运用。这是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思维、防止思维的离散和混乱的根本途径。

如何培养悟性? (1) 要把握知识的内核,将知识点最本质的特征客观地呈现出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去延伸。 (2) 要注重知识的类比。“道”是抽象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我们遇到某种陌生的情景或不熟悉的知识时,要拓展答题思路,将其与教材相近的情景或知识进行类比,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3) 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是教材的客观存在,归纳总结并不仅仅是画一画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对知识本质内涵的理解去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4.重视德性

这里的德性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政治考试大纲》明确指出,政治学科考试应体现考生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培养良好的德性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使我们走出狭隘思维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良好的德性? (1) 要强调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新课程政治教材中,许多地方在讲完知识后,接下来讲的往往是对待该知识的态度,而教材的编者更多的是提出了这一态度,并稍作提示,因此所占的篇幅不大。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它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些地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对事物作出正确的选择。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选择也多样化。高考也强化了对事物价值选择的考查,我们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5.重视生活

新课程高考所考查的知识都是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都是为生活服务的知识。可见,重视社会生活,重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是高考的基本目标,也是弥补学生思维缺陷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们该怎样把握生活? (1) 要全面了解社会生活,既要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生活,又要了解普通百姓现行的社会生活,重点是把握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的基本走势,并从生活的发展趋势中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2) 将教材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理解知识,用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

此外,我们还应该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等方面,修补自己的思维缺陷,发展思维能力。

摘要:高考复习减少失分比增加得分的意义更为重大, 而有效弥补答题时的思维缺陷是减少失分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是从高考政治答题存在的思维缺陷为出发点, 通过典型例题, 主要分析了思维缺陷存在的原因, 以便增强高考政治复习的有效性。

篇9:浅议高考政治试题的答题方法

关键词:高考政治;考试题型;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试题有两大类型: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主观题。研究高考政治试题,掌握高考政治试题的解答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试题解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要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认真细致地审题干和题肢,把握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过程。

1.审题干。首先,审材料。审材料是选择题审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教材知识观点。其次,审设问。审设问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地把握试题的设问问题和设问角度。最后,综合题干材料和设问,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试题的选择问题。注意题干规定的特定选择角度,防止随意引申。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关键。

2.审题肢。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把握题肢的规定性——题肢的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知识观点,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题肢观点正误。

二、选择:即将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根据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排除误肢和异肢,确定切合题意的题肢为试题选择答案的过程。选择的方法:

1.排除法

(1)排除误肢:即排除对题干规定错误的题肢,尤其要注意排除辨析性误肢。辨析性误肢主要有三种情况:观点片面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绝对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缺乏条件的题肢。排除辨析性误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2)排除异肢:即排除与题干规定不符的题肢。

2.辩析法。选择题的选择,遇到难以确定是异肢还是切合题意的切肢时,要舍得花时间(1—2分钟),认真反复审题,克服思维定式,防止随意引申,在准确把握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基础上,将题肢与题干进行认真对照分析,既从题肢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又从题肢不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后,在将题肢之间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为选择答案,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处理好关键试题的关键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3.最佳法。单项选择题的选择,要审全题肢,遇到两个以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时,要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进行比较,选择出最符合题干规定的最佳题肢。最佳题肢主要有三种情况:最完整最全面的题肢或者是最直接最具体的题肢或者是最重要最主要的题肢。准确地选择出最佳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三、涂卡:即考生将选择出的选择题答案科学规范地涂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 要使用垫板,用2B铅笔涂卡;谨防题号错位,可边选边涂,也可先选后涂;涂卡以用铅盖上字母为准,既不能涂得太重,也不能涂得太轻;答题卡勿折,保持卷面洁净。

第二节: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主观题解答从总体看,应该把答案看作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说理性文章。它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论证具有必然性,要言之有理。思路正确清晰,逻辑性强,要点准确全面,字体工整清楚,答题要规范。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审材料,审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的过程。

首先,审材料。审材料,要认真细致,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层意和中心意思,注意蕴涵的知识观点。

其次,审设问。审设问是审主观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设问要求、设问角度和设问问题。可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可提高审题的效率。

最后,审题意。综合材料和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要注意把隐问的问题结合材料中心意思还原成直问的问题。

二、构思:即紧扣试题问题,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的过程。

(一)要紧扣试题问题,把握试题问题角度,明确试题的答题思路方式。

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逻辑思路,决定试题的答题方式,反映了命题的基本意图。试题问题角度及其规定的试题答题思路方式可分为:

1.单一型问题

(1)是什么问题。设问方式:材料反映什么现象或问题、体现什么道理等。答题方式:要由具体到抽象地答题,从试题材料中归纳出知识性结论。

(2)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为什么、对问题加以分析说明、谈谈对文题的理解等。为什么试题问题中的观点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答题方式:总的答题要求是要由抽象到具体答题。具体的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意义”(有的试题是否答意义要扣问具体分析),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观点错误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危害”,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3)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分两类:第一类是问题在试题材料(过程、故事)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二类是怎样或如何处理问题?虽然有试题也要求结合材料答题,但是不要求回答问题在材料(过程、故事)中如何体现的。答题方式:第一类问题答题要求把教材知识与相关材料(提炼概括)分别地具体统一答题。第二类问题答题要求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新措施、新办法,把教材知识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2.复合型问题

(1)是什么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并加以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答题方式:首先回答材料体现的道理;然后分析说明为什么体现上述道理。

(2)为什么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要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问题。然后简要回答出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怎么样)。

(3)怎么样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如何解决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并同时分别回答出为什么采取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二)要按照试题问题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

试题问题是由两个以上关键词语构成的逻辑问题,试题解答的实质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明确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1.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关键词语的含义,揭示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折射教材知识,确定答题要运用的知识内容。

2.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紧扣试题问题,紧紧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内容,具体化地分析回答试题问题,构思出试题答案的具体内容。

三、作答:即考生把构思完的试题答案条理规范地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

上一篇:陕旅版六年级英语试卷下一篇:藏戏讲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