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2024-05-04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通用6篇)

篇1: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

胡坊中学

罗凤荣

在四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教师抽样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属于“心理疾病”,从研究结果看,女教师更为突出。这项调查引起全国教育各界的重视。

“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丰富心理学知识

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内在动力,对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并且能够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他就不会把学生因考试焦虑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就不会把学生性格内向说成是不向老师暴露思想。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和积极的引导来代替对学生的担忧和责斥。

二、学会欣赏自己

自我欣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良好习惯,更是一种境界。作为育人的园丁,老师以自己的人格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老师的自我感觉,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自信,老师应首先自信;要欣赏学生,老师更得先欣赏自己。每天你都在欣赏自己中度过,你的心情永远阳光灿烂,你的眼睛和话语里透露出的是自信和信任,是对孩子们由衷的爱,这也是最真挚、最伟大的人类之爱。

三、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难以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对挫折情境的耐受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教师能忍受挫折,即使是遭受严重的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教师则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沮丧下去;有的教师虽能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忍受家庭不睦所带来的创伤,等等。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励,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

四、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艺术

心理调节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心理调节要与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并掌握一定的调节艺术,调试方法等。例如,锻炼或许是一个老土的办法,但事实证明它总是有效。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静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感。其次,人们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自我暗示可以增强自信心,乐观的对待困难。此外,还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增强自己的情趣与活力,使生活充实,富有活力和进取心。

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要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丰富知识,正视自己、锻炼意志,掌握调节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保持健康的心态,为学生做楷模。

2011年6月

篇2: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读后感

幼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使我们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日起,我们会有些抱怨:“这些孩子太调皮”,“家长素质太低”,“工资太低”,等等。由于心怀一股怨气,因此,对工作逐渐感到厌烦,甚至进入一种身心俱惫状态从而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出现了:大声斥责孩子、不尊重孩子的语言屡见不鲜;不能耐心而冷静地对待家长的建议;不容易接纳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和指导。如此下去,不仅影响我们对幼教工作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还影响我们自身教育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还对幼儿和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心里保健,努力避免走进这种职业的倦怠状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幼儿教师。怎样踏上快乐的征程呢?带着这个疑惑我潜心阅读了《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一书是北师大出版社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北京西城区教研室的王瑜元老师,她借鉴国内外心理素质培养的最新理论,通过多年在与幼儿教师互动实践中的探索,总结出一套支持、引导教师提高心理素质、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做快乐幼儿教师的方法和策略。

这本书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如何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一、有自信,才有快乐

做个自信的幼儿教师,争取发言。改变走路的方式,养成主动与人说话的习惯。开怀大笑。

二、热爱事业,才能快乐

体验工作的意义,感悟人生的价值。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最后还要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三、在思考中获得快乐

首先教师要做一个“质疑者”、“反思者”。还要能“想得深、看得透”透过表面看本质。

四、在创造中体验快乐

其实,我们每位老师的工作都闪烁着自己创造精神的火花。比如:我们都会创编儿歌、故事和舞蹈等,当我们的“创造”能使孩子开心或有所收获是,我们也会收获一份快乐和成就感。

五、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我们的表达方式有很多,比如:QQ签名,心情,微博、日志,写日记,写反思,找他人聊天等等。如何表达,表达什么就决定了我们是能感受快乐,还是感受不悦。我们可以多记录一些孩子的趣事。

六、保持心理健康,将永远快乐

学生,家长,同事,家庭等对会对老师的情绪有一定的影响。首先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遇到任何事要多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多往好处想。调控情绪说来容易,却很难做到。

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如何体验工作的意义,感悟人生的价值,学习了“消除紧张和烦恼”的良方,掌握了儿童化的思维方法、调控情绪的技巧,发现了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增长了应对挑战的本领。。。我想,同样一份工作,有的教师可能微笑面对,有的教师则可能怒气冲天,这一切其实取决于心态。我们不妨以轻松的态度对待工作,用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去研究,写真实情感的教育随笔,享受孩子的纯真,享受家长的信任,享受领导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体验快乐。

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空间。如果你喜欢写作,那么你尽可以用笔记录你的喜怒哀乐;如果你喜欢阅读,那么你尽可以让自己沉浸到故事中去,借此体味别样的人生;如果你喜欢音乐,那么你尽可以随时听听音乐,或引亢高歌为自己感动一把;如果你喜欢时尚,那么你尽可以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自己的心情也焕然一新。

篇3: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 其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 教育的实际工作表明, 其中, 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更为重要, 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 是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他通过对全体学生一系列全面、深入、细致和具体的教育, 才能取得高效的教育的效果, 使得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因此, 探讨教师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

俄国教育家曾经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建筑在教师的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的影响, 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心教育。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学生的教育, 是一个多种因素有机整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良好, 他的言行便会成为学生心理因素的“催化剂”, 在教育活动中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而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那么往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表现欠佳, 甚至因为自己的情绪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

2000年4月初,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大乐观的调查结果: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 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3]国内外的其他研究也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如美国的研究显示:有78%的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 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状况。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 显示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 而是由于其心理压力过大, 焦虑过度, 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而言之, 是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 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 轻则影响师生关系, 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经过探讨, 我认为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原因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活动的管理者, 对学生负有教育的责任;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 对学生负有照顾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的朋友和心理辅导师, 对学生负有沟通的责任, 同时他们又是人际交往家, 随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他们还是为人父, 为人母, 为人子, 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加重心理负担。

2. 超负荷的工作生活压力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是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使得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也是与日俱增。教师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他们就像拧紧了发条的机器, 不断超负荷地运转, 得不到应有的休息。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的状态, 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 强烈的自卑心理, 嫉妒情绪的出现, 焦虑水平的提高, 神经质、抑郁症、失眠等时有发生。

3. 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 是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直接原因

在以学生为本位的今天, 我们谈及任何事情都会首先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人们往往只重视教育教学质量, 只强调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这样一来, 教师的心理健康常常会被忽略。加之心理服务机构的不健全, 缺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 使得教师遇到教学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 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

这一切, 都使我们迫切地认识到: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三、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就其结构来讲, 可以从多角度划分。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 它支配和调整着其工作中的行为表现, 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 大致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 也可以说是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 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2. 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3. 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4. 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

5. 教育表现力——灵活机智的基础。

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其重要性具体表现为:

首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其次,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

更为重要的是, 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的关系的建立与性质, 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所以说教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使命,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显得非常重要。

四、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就决定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从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着手, 才能有效提高其心理素质。

1. 整体联动, 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 整体联动。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使其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其解决生活困难, 解除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负担。

2. 有的放矢, 学校应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育的管理者, 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 主动为其排忧解难。要针对教师产生的不良心理, 在定期不定期地为在职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应邀请专家讲课,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 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3. 从我做起, 积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学校、社会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措施全面启动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则要求其尽可能地将教育的负影响降到最低。因此, 当务之急不是等社会及学校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而是要求教师能主动、积极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五、尾声

教师心理素质如何, 不仅是其个人的问题, 更是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的问题, 为此, 教师应当努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 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 才能适者生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才能实现新的发展, 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初期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

杨义 (河北省衡水学院外语系053000)

摘要: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 美国占领军独占日本, 开始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教育制度为目标对日本军国主义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在此情况下, 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 进行了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其中, 改变战前完全封闭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 模仿美国建立大学培养教师的完全开放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成为确立战后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目前,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 研究战后初期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等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大学;教师培养

一、组织体制与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以新制大学为依托, 借助大学的整体实力解决战前教师培养的缺陷和问题, 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然而, 随着旧制师范学校向学艺大学以及教育学部、学艺学部的转变以及教师培养课程的逐渐整备与完善, 教育学部、学艺学部等逐渐与所属大学切断了联系, 其整备与扩充成为了学部本身的机能, 并开始朝着自身独自培养教师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某种程度上将新制大学培养教师变成了名称上的拔高, 同时加上旧制大学向新制大学的改组过程中, 基础条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 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而且, 这些变化并不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以及学问研究的专门分化引起的, 而是在1949年《教育职员许可法》的作用下发生的。换句话说, 《教育职员许可法》对学艺大学、教育学部、学艺学部的扩充起着规范化的作用。这一组织体制上的大学脱离矛盾使得大学整体培养教师的功能很难发挥, 战后日本大学培养教师的美好愿望未能完全实现。

二、主体性与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是在美国占领军以及日本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 换句话说, 这一改革并没有考虑到大学自身的需要, 抹杀了大学的主体性。如前所述, 战后日本模仿美国建立以大学为载体的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意味着所有大学在教师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意味着对包括旧制师范学校在内的战前学校的改组和升格。师范类学校是否愿意改组、升格, 以何种速度改组、升格并没有被列入到考虑范围。不排除战前师范类学校中有能力升格为大学的学校, 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并不具备升格为学艺大学或者是某一大学的教育学部、学艺学部的能力。然而, 由于美国以及日本政府的压力, 在附加了某些条件之后, 以上各类学校都以闪电般的速度实现了改组和升格, 大学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发挥。另外, 除了行政方面的要求之外, 各新制大学纷纷设置教育学部、学艺学部的情况, 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保护自身地位、立场和与其他大学竞争的需要考虑的。非真正积极地设置教师培养课程使得大学改善教师培养总体质量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这不能不使我们考虑大学主体性在教师培养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三、客观规律与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和过程中可以看出, 教师教育的改革并不是随意确定的, 其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总体来说, 教师教育改革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这是一个国家决定采取何种教师教育模式的物质基础;二是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这主要是由教育的社会性决定的, 其对教师教育制度的选择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一个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一定要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同时还要考虑人们的价值观问题, 使其既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又要适合本国的基本国情。日本在美国占领军的要求之下, 出于对战前封闭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反思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培养的种种看法, 走上了模仿美国的道路。然而, 日本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忽略了当时经济正处于崩溃边缘的客观现实, 这使得大学缺乏进一步改革的经济基础, 从而将此次改革建成了空中楼阁。

四、教师培养课程与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1949年的《教育职员许可法》是各大学开设教师培养课程的基准。《教育职员许可法》规定, 教师培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教科教育和教职教育三个领域。各大学开设的就是这三个领域的教授科目。然而, 《教育职员许可法》并没有对教师培养过程中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比例以及各领域之间的结构构成作出规定, 这就需要各个大学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了。但是由于经济条件以及大学自身发展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将各科的学问研究和教师培养的功能完美结合, 相反, 大多数大学都是按照《教育职员许可法》的规定最低限度的开设了教师培养课程, 并没有考虑如何按照教职的专门性巧妙安排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 由于很难解决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 有的大学干脆就省略了教师实习这一环节。这样, 大学只是为了培养教师而培养教师, 并没有在教师培养的内在质量方面多下功夫, 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教师很多都缺乏职业热情, 成为了虽掌握高深的理论却不能付诸于实践的“纸上教师”。

参考文献

[1]海后宗臣编.教员培养.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1年版, 第16页

[2]顾明远、梁忠义主编.教师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第121页

[3][日]大田尧编著, 王智新译.战后日本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 第124-125页

[4]海后宗臣编.教员培养.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1年版, 第114-120页

[5]北神正行.《从战后教员培养史的观点出发》[J], 日本教育经营学会纪要 (第35号)

参考文献

[1]张正强.《心理素质与教师发展》.出处《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2]吴回生.《班主任心理素质修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处:《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3]刘天时.《灵魂工程师的内心世界》.出处:《教学与管理》.200010

[4]王军棉.《跨世纪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出处:《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4

[5]罗小兰.《当代教师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0002

篇4: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 学生人格 优化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93-02

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目前中小学都在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众多教育工作者潜心探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过程中,纷纷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于是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在关注诸多心理教育内容、方式的同时,更应注意教师本身这一教育因素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其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是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我们忽视教师这一重要的教育因素,而去寻求其他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发掘出教师自身的教育因素,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把心育工作落到实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催生了新课程体系的诞生,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决定着新课程的进程和成败,因此新课程为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为教师的心理素质带来了新的要求。

一、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1.消除影响教师产生不良心理素质的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有资料显示,20%~30%的中小学生达不到相应的心理水平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这一现状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予以高度重视。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为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宽松的心理空间,教师必须消除自身不良的心理因素。

目前影响教师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竞争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教学内容改革提出的挑战等。诸如此类的各种压力都向教师集中。一些教师产生紧张、焦虑、烦躁、恐惧、忧郁等非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态失去应有的平衡。若以这种失衡的心态和消极的心理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只能成为空谈。因此,要养护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影响教师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至关重要。

2.提高和维护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宽容豁达的心态、健康高尚的人格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1)注意科学用脑和用脑卫生。教师劳动的对象单一,劳动重复性较高,时间长了会造成倦怠。刻板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会使大脑很快由兴奋转入抑制,活动效率降低,如果人们注意适时转换工作内容和方式,那么,原先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便能兴奋起来,使活动的效率提高,科学用脑,还要善于抓住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最佳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

(2)正确对待紧张。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也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期如此就易产生焦虑感和挫折感。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变化强烈的时期,其言行随时都可能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紧张,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张事件,增强适应紧张能力,避免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3)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和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与领导、同事多沟通交流,与亲人、朋友和睦相处,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谅解;其次要妥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被学生接纳也会使教师感到心情愉悦,得到一种人际关系上的成就感。

(4)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调整。教师要学会调整心态的技术,就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运用有关的知识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成为具有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新型教师。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自我保健。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教师要多参加有益的休闲和文娱体育活动,保持一种良好的身体状态。

二、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现代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人格品质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先天的遗传,但主要还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学校教育在学生人格的培养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的,而其中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是学生人格的榜样,同时亦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尊重每個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有助于学生自我构建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有较快的发展。优秀的教师能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不断强化积极的自我意识,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愿望,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良好人格,做人格发展的主人。

3.有助于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优良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心理基础,因此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会授以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记忆方法、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认知品质;其次,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人格动机,学生的情感与远大的志向相结合,能够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品质的形成;再次,提高学生全面地分析事物,深刻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创设适度环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以提高心理承受力。

实践表明,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话,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紧密地融为一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心理品质不仅可以使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各个教育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未来生活道路上谋生的资本,而健全的人格则是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教师不仅应注重个人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文静.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3(2)

2 鞠慧卿.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3(9)

3 刘晓明、王丽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1)

4 马勇琼.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社科纵横,2004(4)

5 王峰、徐冬爱.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缓解教师职业压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篇5: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重在教师。一直以来我们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从事教师工作的骄傲;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赞美教师人格最经典的语言。然而在赞美教师的职业伟大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我们更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事业是教育人的事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育者更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在现代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教育部2002年8月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曾经提到:“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的重要条件。”可见,教师作为肩负

培养青少年重任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和教育,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首先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对学生都有哪些影响?

1.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都需要与科学教学活动相结合。例如:教师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处于学生的敏锐观察和模仿之中,并直接影响着学生,消极情绪对学生的伤害不仅是一时的,严重的时候则是一生的。

2.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一个教师拥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培养。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是个多面手,应以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影响他的学生。

3.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一个好的学习质量不仅与家庭环境更与学校环境有关,一个好的班级,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他总会用积极的情感去带动每一节课,给学生一个愉悦的环境。对学生而言,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当前,学校的个别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我想,这多与教师、家长对学生们的态度有关。在学校及家里,“一好(学习好)百好”和“一不好(学习

不好)百不好”,以此为唯一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取材,忘记了学生是德、智、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行为和心理障碍。教育的这种态度使个别学生丧失了自信,产生了自卑、焦虑情绪,甚至彻底丧失了学习兴趣,最后破罐破碎,厌学、弃学,与学校、教师、家长对抗等等。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终身的伤害。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又该具备哪些标准?

通常健康是指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而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心理变态,而且个体保持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的行为能被社会接受,另一方面他又可以为个体自身带来心理上的自我完善和积极发展。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可逆转性,所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符合以下几点标准: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2、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要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说明,从事教师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从当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借鉴以往人们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与经验,我们认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

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据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 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政府部门可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2.教师所在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认识到对教师的关心爱护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师觉悟的提高,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教师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合格接班人,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被成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通力配合。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促进者,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和保卫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路上有许多选择,让我们为选择教师的生活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享受成功和快乐吧!

参考目录

1.张运玲:《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海燕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4.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出版。

5.郑雪、许思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出版。

篇6: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应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起点,使每个学生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高尚为基调的心理素质。每一位老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位孩子自由地发展,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思考机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尽情地享受人生这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中更从容,更出色。这是我们一群阳光老师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为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我们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

一、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有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育教育。

统观小学各学科教材,每科教材都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于是,我们就从各学科整合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如:

A:思品科:注意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B: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感知语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模仿与学习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素养。

C:作文教学:写作需要观察、逻辑、记忆、想象,又需要热情、兴趣、毅力等,写作的结果能反应一个人的思想、心态和思辨能力。文如其人,教作文要先教做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是一种时势所趋。心理健康教育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充分调动、激发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通过心理诱导、行为激励和成功体验的内化功能等方法,求“趣”、求“新”、求“活”、求“实”、求“美”、求“效”,切实消除、解放学生习作的心理重负和疑虑,用手写出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情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做到人文练达、文道统一,学以致用、教学共享,乃至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一挥而就尽展风采。

D: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活跃思维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全面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在高年级着重对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对心理有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心理教育,以提高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E:音乐学科:在音乐课上通过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创设优美的境界,营造良好的心境,不断提高心理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文明、开朗、自尊、友爱的“阳光儿童”。

F:体育学科:在教学中,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游戏和体能锻炼,克服学生怯懦、畏难的心理,培养勇敢、耐挫、团体精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G:美术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美、体验美、感悟美的熏陶,培养鉴赏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儿童成为追求真、善、美,性格开朗、行为文明、思维活跃、善于合作的人。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对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形成积极、乐观、向上、自主的学习态度,奠定了创造性人格和文明、高尚品格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构筑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的平台,使每位孩子认识自己,善待自己,超越自我。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每个世界存在着千差万别。心理指导的老师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不同性格类型、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对多动症、厌学症、焦虑症等作矫正性指导,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学习喜悦和快乐生活的情趣,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原本与父母无话不谈,但长大后,特别升入了小学高年级,不少孩子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与父母的碰撞越来越多,常认为不被理解,这种成长的烦恼是他们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渴望跟成人一样,不受太多的约束。他们为证明自己长大,说的是大人话,唱的是流行歌,做的是追星赶时髦的事,穿的是品牌衣裤装酷扮靓,神态表情像大人一样深沉、冷峻……然而他们毕竟是孩子,不具备把握自己的能力,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差,常犯这样那样的错,与家长的矛盾大,因此会陷入苦恼、孤独和痛苦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后,“阳光人”专门开设了“阳光心语室”,找这些渴望长大而常出“乱子”的孩子对话、沟通,引导他们学会与父母亲交朋友:要珍惜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要会感受父母给予的爱,还要以孝顺之心懂得回报。其次教孩子要不拘形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告诉给爸妈,让他们理解自己。我们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和父母的关系融洽,教育孩子在父母生日时送一份小礼物,说一句温馨的祝福语,写一封慰问信给父母,做一件使父母高兴的事。为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们还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中秋佳节等以“烛光晚会”、“阳光音乐会”、“感恩•沟通•奋进畅谈晚会”等联欢活动的形式请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对话、聊天,增益理解,深化亲情。

我们除了和学生面对面谈心外,还用写信、上网聊天、打电话等形式与孩子沟通。心育组的黄珍老师最受学生拥戴,她每天都收到多封学生信件,她怀着一颗高尚的爱心和无私的责任心一一认真写回信。在她的耐心帮助下,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关心、善待他人,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学会以平常心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解决了来自学生心中的烦恼和困惑,达到自我实现。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认识到:通过健康有益的沟通、对话等形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来自学习、交友、生活、身体、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烦恼和痛苦。从中我们也意识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片圣洁的天空,那就是爱的天宇,爱他人,爱自己,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精神的支柱。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有“爱的话语”回荡,那将是快乐的、幸福的。

三、以学生群体中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为辐射点,使更多的孩子懂得生活、生命的真谛,从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苏晟同学原是我校六年1班的学生,他在人生的一场极其特殊的考场上(于2001年暑假发现自己的左腿不幸患上恶性骨肉瘤),坚强地战胜了剧痛、胆怯、自卑和绝望等一系列重难关,十分顺利地做完了左腿高位截肢手术,而且情绪稳定、思想畅通、乐观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断挑战、完善、重塑和超越自我;在2002年上学期期末总复习期间,是他装上假肢后训练走路的黄金时间,为了学习与治疗两不误,他每天上下午在课堂与距离家里三公里的训练场来回奔波,开创出学习生涯的新篇章:除上复习课外,整个学期没有来校上过一节课的苏晟同学在期末语文、数学考试中成绩全部是优!我们心育课题组利用苏晟同学这个感人的案例,在学生中开展为有困难的人献爱心、与不幸的人分担痛苦、给困境中的人以希望、力量和快乐的心育活动。在课题组蔡风义老师的组织下,大家为苏晟同学捐了款,送去了慰问信、贺卡、鲜花、水果、自做的各种礼物。这一活动不仅让苏晟体会到亲情,而且也从中培养同学们金子般的爱心和同情心,并让全体同学以苏晟为楷模,热爱、珍视自己的生命,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不屈不挠地面对、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超越自我。如今,苏晟同学已走出母校漳州市实验小学,就读于漳州三中初二年级。他经历了狂风暴雨的考验,他拥有了明媚阳光的沐浴后,更成熟、更快乐,他懂得以爱回报爱。一上初中,就乐观地融入新集体,心灵更为坚强和坦然,每学期考试均在班级前5名。一个在绝望中被爱所拯救的孩子,他所回报的爱也感染了所有的人。爱,创造了奇迹。

现在就读于漳州一中高二年级的刘煜佳同学,原是实小的学生,她在语文老师蔡风义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小学毕业时就有10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还写了一本6万多字的自传《超级女生•缤纷小学路》,毕业后又有多篇有份量的习作发表于《海峡都市报》《中学生语文报》等报刊。刘煜佳初中就读于漳州八中(学校办有初中与高中年级),那里的文学社在她的影响下迅速开张了,并有幸走马上任了第一届社长,同时兼校学生会的学习部副部长,还出版了社刊。

我们心育课题组,抓住这个契机,开发这个典型人物的宝贵资源,请她为母校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接受采访、咨询,和同学们探讨问题。刘煜佳同学的成长故事令人感动,启人深思,大家明白了:只要以快乐的心情去学习,以负责的态度去思考,以坚强的毅力去挑战困难,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人,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就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成功就属于自己。

我们心理健康活动小组为全体学生架设起一座通向美好未来的阳光心桥:“阳光心桥”是阳光使者的心桥,是希望的心桥,是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心桥,是无私奉献的心桥,是阳光明媚、充满朝气的心桥。

四、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使更多孩子学会学习、思考、交际、合作,学会体验分享快乐,懂得共担责任。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是不同的,知识能力和整体品质也有差异,仅靠课堂教学使他们达到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困难的,再进一步要求每个学生自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就很难奏效。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这个缺点,它的重点在于“扬长”,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增长才干,培养自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为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心育组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课外活动。在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基础上,指导他们再进行筛选、整合,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心育活动。其中阳光晚会“感恩•沟通•奋进”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是学生童年生活中一个美丽的亮点:

我们要“感恩”的,是感谢家长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之恩,感谢各位相识或不相识的关爱和奉献之恩;我们要“沟通”的,是让我们拉近彼此间心灵与心灵对话的距离,或者讲讲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者谈谈自己生活、工作的感想,或者叙叙自己的现场感受,或者说说亲人间的情深与隔阂等等,敞开心扉,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我们要“奋”的,是让我们奋发图强,精益求精,继往开来,不懈前进。

2002年1月30日,适值寒假的第一天。在“阳光心桥”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感恩•沟通•奋进”联欢晚会在漳州市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从晚上7:00至9:00,扣人心弦,掌声不断。出席晚会的嘉宾有“阳光心桥”的顾问代表蔡勇强

副教授、漳州市宣传部副部长翁福、原漳州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龙溪师范学校副书记周汉清(已退休)、《漳州广播电视报》《漳州广播电台》《闽南日报》《漳州青年报》《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等在漳的记者代表、“阳光心桥”的6位辅导老师、新老朋友以及漳州市实验小学部分老师、2-6年级的部分学生、家长代表近200人,记者之多、参加人数之多均超出我们的预料之外。更令人难忘的是晚会中魏冠正同学的妈妈,用激动的心情,声泪俱下向大家讲诉了她曾不堪忍受病魔折磨,几次想自杀时,孩子怎样用爱、用优异的学习成绩给了她生活的信心,让她对生命有了期盼的故事,以及苏晟妈妈讲诉苏晟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战胜自我的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终生难忘。

阳光晚会倡导学生学会把爱和关怀送给别人,学会展示自己、和谐相处、富有爱心和合作精神,学会让心声开放,让心灵飞翔。

因为健康的集体,可以健康很多人!因为高尚的个人,使更多人拥有高尚。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容介绍下一篇: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