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调研报告

2024-04-13

财政工作调研报告(共6篇)

篇1:财政工作调研报告

财政工作调研报告

一、主要工作情况

县财政系统现有在编在岗人数为139个,其中局机关85人,财政所54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37人(含改非人员),班子成员16人。局内设办公室、政工股、预算股、文教行财股等13个股室;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加挂产权交易中心牌子)、非税收入管理局、国库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局等10个下属事业机构及矿产品税费征管办(挂靠)。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围绕核心,服务中心,贴近民心”的宗旨,千方百计抓收入,多管齐下增财力,突出重点保支出,强化举措抓监管,励精图治强队伍,财政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一是财政收入速快质优。2013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94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比上年增长13.18%。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比上提高了0.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财政目标管理考核中排第二名获二等奖。

二是财源建设增量提质。

2013年新上财源项目44个,固定资产投资11.87亿元,其中中湘钨业、邑金矿业等3个项目投资规模过亿元,5000万~1亿元的5个,1000万~5000万元的8个。全县纳税过2000万元的企业11家,1000万~2000万元的企业7家,500万~1000万元的企业14家。三是争资融资筹资成效显著。全年向上争资金16.47亿元,增长15.43%。实现国土出让收入4.24亿元,增长326.4%,其中构成实际可支配财力2.04亿元。加强土地储备,完成征地5020亩。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其中发行企业债券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国家级贫困县,筹资融资工作在全省作典型发言推荐经验。加强金融创新和建设,成功引进华融湘江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启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并出资

6300万元整体收购剩余的不良贷款1.32亿元。四是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资金集中审批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在我县试点成功,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省市作典型发言,并在全省推广“**模式”。五是内部管理水平再上台阶。以“建制度、转作风、树形象”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财政精神大讨论”和“财政管理改革年”活动,培育“惟公崇德,强政兴财”的良好精神和氛围。2013年局领导班子年终测评优秀率达100%,局主要班子成员个人优秀率100%,成为财政局历年来年终考核测评的首次。局领导班子荣获“全县优秀领导班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评估一等奖”和全县作风标兵单位;全年获省、市、县先进集休、先进个人133项次;年内记三等功和嘉奖31人次。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实现了财政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明晰了工作思路。

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充分研判,未雨绸缪,认真开展了财政工作调研,广泛听取各方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四个三”的工作思路,即强化“三保”目标,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加大“三资”力度,争资、融资、筹资;夯实“三基”工作,巩固基础财源建设,创新基本管理体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现“三创”目标,工作创一流,班子创一流,形象创一流。按照全年工作思路和市下达的财税目标任务,我们切实做到早谋划、早部署,细化了目标任务分解,及时召开了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和财政系统工作会议,将财政收入、筹资融资、支出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部门。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主动抓财税金融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了财政政策。

改革财税体制,出台了《关于培育总部经济引导矿产贸易企业入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经费保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将分布在乡镇的矿产贸易企业统一至开发区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加强项目管理,出台了《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评审、设计变更、报批、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内容的要求、程序,切实改变项目“三边”现象。强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公开预算,从严控制支出。**年的财政收支预算工作在2013年底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顺利通过。与此同时,进一步严格了财政资金的审批拨付、项目评审把关监督,非税收入的稽查考核以及争资立项的审核上报等,从而为财政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机制和环境。

三是提升了工作实效。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将全年财税任务及时落实到征管部门和各乡镇,切实加大征缴力度。截止3月31日,完成财政总收入234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5.72%,其中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43万元。大力推进筹资融资。重点抓好了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和土地储备项目融资工作。华融湘江银行的贷款项目正加速推进。抓好了市人民银行在我县召开的**县省级罗霄山片区金融扶贫示范县揭牌仪式及政银企签约会议的筹备及重点融资项目的包装工作。农商行改制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加大争资力度。累计到位上级资金724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486万元,增长22.8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5023万元。加强支出保障。完成本级财政支出48409万元,为预算的39.68%,比上年同期增长12.8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9%,教育支出94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44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3%;农林水事务支出34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35%。健全了财政内部资金监管评审和预算外资金审批程序,强化了项目评审,审核78个项目,评审金额1.28亿元,审减率20.3%;完成采购预算金额2210万元,合同采购金额完成1868万元,节约率15.48%;完成罚没收入791万元、政府统筹220万元。实现统征税费收入467万元,补征及罚没收入57万元。

四是强化了队伍建设。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转作风、聚合力、树形象、强队伍,形成了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拼争一流的良好氛围。突出建章立制,按照精细化管理需要,制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突出学习教育,大力实施德智提升工程,以创建“四型机关”活动为契机,在全局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比业务比品行的氛围日益浓厚。突出岗位锻炼,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年初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竞岗交流,竞岗交流38人,并选调了8名政治可靠、业绩优异的人员充实到业务岗位。通过引入竞岗交流机制,进一步激活了干部内在潜能,增添了队伍活力。

二、下段工作打算

下段,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财税工作目标,坚持真抓实干作风,坚定争先创优决心,坚决目标任务实现。

一是强化财税入库。

强化责任意识。将组织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完善和落实县领导和征管部门联系乡镇和重点税源企业制度,抓好帮扶协税促收工作,严格执行财税收入工作“一票否决”。切实增强财税入库均衡性,按月调度收入入库工作,分月达到或超过均衡进度。着力培植支柱财源。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园区更大的优惠政策,发挥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培植财税新的增长点。落实领导挂点帮扶责任,加快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加大以热水温泉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开发,注重旅游促销,打造精品线路,大力提质旅游产业。重点扶持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培植有潜力有后劲的财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确保大坪铁矿区、小垣矿区正常开采。着力培植金融产业,抓好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力争**年9月份挂牌成立**县农村商业银行;继续抓好金融机构引进工作,力争**年长沙银行在**成立分支机构,上海农商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商在**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强化财税征管。进一步加强纳税监控,挖掘增收潜力,突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切实增强财税征管意识,紧扣目标任务,强化征管措施,确保均衡入库。切实加大查补清欠税款力度,加强税源监控,严防税收跑、冒、滴、漏。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

做好争资文章,力争争资在20亿元以上。进一步吃透基本财力保障县、“国扶县”、“罗霄山连片扶贫开发示范县”、“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政策,抢抓中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改革举措全面启动的机遇,加大与中央、省市主管部门的联系,大力向上争资立项,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做好融资文章,力争融资15亿元以上。积极落实抵押物,加大与银信部门的沟通衔接,包装大项目、落实大资金。继续尝试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确保5亿元中期票据顺利发行。创新思路,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入驻**,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强双方合作,争取信贷投放。做好筹资文章。科学规划用地条件,有计划的出让土地。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可持续增长,力争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5亿元以上。做好城市经营,大力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大力盘活矿权,加快茶山脚钨矿改制步伐,依法按程序有偿转让茶山脚钨矿矿权,确保受益最大化。

三是强化支出管理。

建立规范的津补贴发放机制、长效机制、监管机制,逐步缩小差距,确保干部职工待遇逐步提高。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力向民生政策倾斜,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扶持产业发展,巩固发展水电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矿产精深加工业和总部经济,旅游业、金融保险业、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庄园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茶叶、水果、蔬菜等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公务接待管理实施办法》等省市系列规定,加强公务接待管理,规范公务接待行为,严格公务接待经费预算和管理,严肃公务接待纪律,强化监督检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四是强化机制创新。

着力抓好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审批、拨付、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切实提升效能,强化资金效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预算公开,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严格预算执行,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加强财政绩效管理,选取部分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逐步建立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确保完成5个乡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继续深化公务员卡制度改革,确保公务卡员制度改革面覆盖所有县直一级预算单位。

三、几点请求

一是恳请实行乡镇财政所人员县级垂直管理。

目前我县19个乡镇财政所的管理实行双重领导,人事和业务由财政局管理,工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该体制已运行多年,早期取得较好效果,但目前的弊端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不利于县乡财政干部上下交流,不利于稳定乡镇财政队伍,不利于财政资金监管。特恳请县委以“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为大前提,重新划分县乡两级管理职责,将乡镇财政人事管理权、业务管理权、资产管理权、经费管理权等四个方面上收到县级,实行县级垂直管理,进一步激活财政队伍活力。

二是恳请对金融与债务办和监督股实行机构升格。

当前我县金融建设职责重,融资工作难,资金监督检查压力大,省市对金融与债务办和监督股提出了明确的升格要求,现金融与债务办、监督股仅为副科和股级。为便于工作开展,恳请县委将金融与债务办加挂“**县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并升格为正科,监督股更名为“监督局”并高配副科。

三是恳请进一步调优配强局领导班子。

我局现有科级领导干部37人,班子成员16人员,仍有2个副局长、1个总会计师等多个职数空缺。很多分管领导都是身兼数职,分管业务多,工作压力大。恳请县委根据我局所缺职数,从局机关内部提拔使用一批业务骨干,进一步调优配强局领导班子。

篇2:财政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财政信息化要求的提高,我局的信息系统范围不断扩大。在加快系统建设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提升系统运行质量成为今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字:信息系统;数据;使用;质量

所谓信息系统,百度给出的定义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财政信息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理应具有以上属性。

随着省“金财”工程的不断推进,更得益于我局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近些年我局的信息系统覆盖业务面越来越广。从20xx年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使用财务核算软件至今,我局已建立了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征收、预算执行、工资统发、综合治税、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公文传输等多个业务系统。面已经推开了,现在到了回过头来思考一下系统运行质量的相关问题的时候了。

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里就不赘述了。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如何提升财政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凭借多年的系统软硬件维护经验,我认为还是应该着手从硬件、软件、数据、使用四方面加强。

一、硬件方面

财政信息系统是业务系统,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因此,系统的运行必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应该过分暴露。简言之,系统计算机设备应该专机专用,系统的通讯网络也应该是封闭的,与互联网完全隔离。这方面除了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核心系统软硬件防护之外,长期检查是关键。由于与我局系统联网的单位众多,近三百家,今年上半年我科安排专人对每一家单位的机器和网络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明年,将对各单位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尽量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改造,保持通讯高速畅通。

二、软件方面

我认为,软件系统实际上是财政业务的一个载体。换言之,有没有相应的软件,业务的核心精神实质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借助软件之后业务处理方便了,报表生成快了……这些年我们财政部门上了很多软件,有的效果很好,有的则不尽然,往往怨声载道。我认为,这方面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搞软件的必要性问题。如果一项业务为了信息化而上软件,本来几张excel表就能处理掉,现在搞了好多复杂环节而且又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不但不提高效率反而增加工作量,这样的软件最好不要搞。其次,对待软件的态度问题。任何软件都不是完美的,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因此而否定软件也未免言之过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还有,软件的操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学习,及时与信息部门沟通,尽快适应软件。最后,软件的更新换代问题。适合自己的软件才是最好的软件。如果一味跟风,辛苦磨合好的软件被轻易放弃而追求新版本新系统还是违背了使用软件的初衷。

三、数据方面

数据是应用系统运行的核心,数据质量的控制需要录入、处理、输出、存储等涉及到的各部门的重视,而不仅是信息部门的事情。

数据质量体现在数据的完备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在信息系统中,数据首先应该是充分的、不能缺失的,其次数据应该是实体完整的、参照完整的和保持域完整的,最后数据应该是安全的、可审计的、防止被篡改、窃取、重置以及未经授权的访问、存取等。

具体到我们财政部门,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一)加强对录入环节的指导。该环节是所有业务流程的源头,录入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处理分析等环节。因此,信息部门要加强对录入人员的指导,同时录入人员自身也要专研好业务并能准确反映业务数据。

(二)形成完备的数据存储控制机制。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存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在发生系统故障之后能够短时间内恢复数据。我局的业务数据采用双数据库单磁盘存储,明年将考虑采用双磁盘存储。另外,在数据备份方面,核心业务采用每半日完整备份一次,并且通过远程备份软件实现市局异地备份。

(三)严格控制后台直接修改数据。在软件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前台录入或处理出错需要纠正的情况,这时往往会借助信息部门进行后台数据库直接操作修正错误。固然这种方式方便快捷,但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数据库直接操作依赖于操作者对软件后台结构的了解程度以及数据库语言掌握实力,还有操作者的细心程度(往往输错一个查询条件得到的数据就会有误),风险很大;第二,数据库直接操作使数据处理其他环节人员产生依赖性,长此以往不利于业务的正常发展;最后,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要求,要保留错误数据和线索,通过其他补充手段(退回、补充登记、冲账等方式)进行纠错,显然数据库直接操作不符合此要求。

四、使用方面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说到底还是为人服务的。而往往用户也是所有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用户参与了整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录入、处理、输出等全过程。用户个人的业务能力以及软件操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我们宝应的实际情况也是在这方面困难重重,占据了信息部门很大的工作精力。就目前而言,我们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培训指导,比如上新软件时或者软件有改动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2、与软件公司协调,尽量减少软件录入中的输入项目而采用选择项目,同时强化逻辑关系检查;3、完善操作日志,一旦发生重大故障,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篇3:财政工作调研报告

3月8日至10日, 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教务处处长韩粤等一行三人, 对陕西省2009年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培训资料、与培训对象座谈等方式, 详细了解了陕西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组织管理、经费落实、质量控制等情况。同时深入眉县、蒲城县了解培训开展情况及效果, 并与当地农村财会人员、村干部、乡 (镇) 财政以及经管站干部进行座谈, 了解基层受训人员的培训需求。

检查组听取了陕西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工作汇报。早在2007、2008年, 陕西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先后选取5个和18个县函授站, 针对农村财会人员开展培训试点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 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 陕西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在全省范围全面开展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年初, 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小燕对此项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意义深远, 既是财政服务‘三农’的一个突破口, 也是函校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一个切入点”, 要“抓紧抓好抓实”。之后, 财政厅成立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2009年在厅领导和各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 在市县财政以及组织、纪检、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相互配合下, 全省函校系统11个市 (区) 分校共81个县 (区) 函授站组织开展了此项培训, 共培训15 204人。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或集中县城培训, 或走读培训, 或送教下乡, 并针对不同对象分类培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检查组详细审核了相关培训资料, 对陕西省培训工作组织落实、方式创新、确保质量、工作考核以及培训经费落实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 财政部总校已明确三大任务, 一是乡镇财政干部培训, 二是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 三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近期, 中纪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其中一条“要建立村级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这为函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要求陕西省函校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为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4:咸宁市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调研

一、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彻底理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纳入各地财政部门的议事日程。

二是“乡财县管”改革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切实加强乡镇部门预算管理,建立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规范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经费管理。严格乡镇账户设置,规范乡镇票据管理。

三是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强力推进,专管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专管员全覆盖,建立健全专管员信息管理制度,扎实开展专管员培训,积极落实专管员下乡补助政策。

四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监管成效显著。

各县(市、区)乃至各个乡镇都成立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落实领导专班的运转效能,充分发挥农村财政管理局履行日常监管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财政内部科(股)室的协调沟通机制,从根本上理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制。

建立监管机制,通过统一监管台账、统一监管档案、统一监管流程、统一监管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印鉴管理、资金拨款审批、资金盘库等各项基础管理,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创新监管方法,突出抓好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五是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财政所面貌焕然一新。

明确创建目标,统一创建内容;落实创建措施,加大创建投入;严格申报程序,把握创建质量;统一使用标识,提升创建水平。

六是村级财务和“三资”监管代理程序规范,服务指导到位。

各地在财政所设立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和“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打造“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服务代理工作的全覆盖。

出台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和“三资”监管办法,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对村级财务软件进行全面升级,做到“三资”监管代理与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同核算、共软件,并实行县乡联网。

规范财务管理,维护基层稳定,提高保障水平。

二、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尚存问题

一是乡镇财政所履职条件差。

可概括为“五多五少”:工作职能多,人员编制少。目前乡镇财政所承担工作任务有20多项,其中仅惠农补贴就达30多个项目,而绝大部分财政所在职人员数与编制要求相差甚远,有些偏远地区财政所甚至只有3至5人;工作成本多,经费安排少。据测算,一个管辖3万农户的乡镇财政所,要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专管员切实履行农村财政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一年约需日常公用经费25万元左右。目前,除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补贴省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外,市级以上财政部门对财政所几乎没有经费安排,而县市区本级预算安排的经费又太少,财政所普遍存在经费缺口;贯彻落实的政策任务多,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型的专管员少。全市基层财政所平均人数只有11人,3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1%,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39%,有的财政所平均年龄51岁,最年轻的也有48岁;旧房危房多,必要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少。全市乡镇财政所现有办公用房中,使用年限20年以上的所45个,有19个财政所办公用房属危房,28个财政所无单独办公用房,财政所建设资金需求大,而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资金数额太小;工作任务多,待遇报酬少。目前,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职能越来越多,专管员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但工资待遇却不高。虽然乡镇财政所履行的是行政职能,但财政所定性为事业单位,也未实行参公管理,以至于乡镇财政专管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无法落实,与乡镇同类单位相比差别较大,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手段不强。表现在:资金信息难掌握,乡镇财政主要掌握经过财政所直接发放的补贴资金以及财政部门下拨的有关资金信息,而没有经过乡镇或是直接由主管部门下拨的资金,很多乡镇难以掌握其信息,导致资金监管存在盲区;审核把关难到位,由于专管员力量不足,加上监管条件和监管手段落后,对补助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事前审核难度较大;专管员权责不对等。基层的同志普遍反映,制度规定专管员职责多,但赋予的手段少、事权小。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是以专管员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充实专管员力量,按照定人、定岗、定村、定责的“四定”办法,落实财政所人员编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开招考录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并建立专管员轮岗、交流制度,合理调配人员,充实基层力量,逐步建立一支搭配合理、业务熟练、扎根基层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专管员宣传教育,加强专管员服务于民、廉洁自律的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强化专管员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县、乡三级培训计划,努力提升专管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要进一步完善专管员创先争优和奖惩激励机制,大力开展专管员“学标兵,创业绩”活动,积极推行痕迹工作法、专管与协管同步工作法、盲区清除法、流动红旗法、星级评定法,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是以资金监管为主线,不断强化“两基”建设。

要完善管理制度。要按照“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要求,整合现行惠农补贴项目,简化工作流程,实行统一发放,高效率、低成本地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

要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做到信息畅通,彻底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

要创新管理办法,建议按乡镇成立“乡村财务代理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工作。

要加大惩戒力度,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化,强化村级财务常规性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

三是以规范化创建为重点,切实改善乡镇财政工作条件和资金监管手段。

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从基础资料、基本信息、基本流程、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乡镇财政所配备必要的办公、文体设施和交通工具。要加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行信息通达和反馈的网络化,提高资金监管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5:财政监督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10月,**县财监局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特点,积极开展了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稽核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内监督与对外监督相结合,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监督检查。为维护国家财税法令的统一、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保证财政正常运行和宏观调控措施的顺利实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着力健全检查制约机制,突出把住“四关”

一是把住“政策关”,在检查实施前,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知情在先;二是把住“进点关”,严格按照规定于检查实施前三天下达通知,确保检查的严肃性;三是把住“纪律关”,下达检查通知同时,申明检查纪律,便于被查单位和群众对检查组实施监督;四是把住“程序关”,严格按规定程序组织实施检查,确保各个环节周密严谨。通过把住“四关”,有力地保障了监督检查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

(二)突出监督检查重点,提升检查层次与效能

一是突出以确保民生政策的落实到位为检查重点。按照全县财税检查工作计划,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对惠民实事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县财监局于204-6月份和11月份对全县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关爱城乡居民特殊群体等8项惠民实事和20、年上半年医疗卫生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通过采取审查账目、现场查看等形式,重点检查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突出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重点。为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责,进一步提会计信息质量,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鲁财监[2015]6号)要求,**县财监局对**县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东营华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东营正和木业有限公司、鲁星新天地国际影城、**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五个单位的20度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收支、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及相应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有的预算单位或企业有这样一些认识,“监督检查是审计和纪检监察的事情,与财政无关”、“财政监督是检查预算单位的,财政自家还查什么查”、“财政的职责就是筹集和分配资金”,这些言论说明对于财政“重分配、轻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财政监督工作思想认识上还存有误区。

(二)方式方法还不科学

在实务操作中,财政监督工作存在事后监督多,提前介入少;专项检查多,常态监督少;合规性检查多,绩效性检查少;行政事业单位检查多,涉企资金跟踪检查少;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多,反映整改落实问题少等等一些问题。虽然“金财工程”已经启动多年,但相关软件、网络本身就没有财政监督的功能模块和操作系统,造成财政资金运行已实现“信息化”,而财政监督却仍然“手工化”的尴尬局面;财政监督部门与收入征收单位、国库部门、预算单位及财政部门内部也不能实行联网,致使财政监督机构难以及时掌握财政收支动态,监督效率低下,监督效果不理想。

(三)外部关系还未理顺

在政府序列中,除了财政部门,监察、审计、税务部门也承担一定的监督职责,另外,人大、纪检具有更高级别的监督和处理处罚权力。在各部门联合实施的某项监督活动中,财政部门是实施监督的主体之一,也可能是被检查的`对象,亦是其他监督部门运转经费的供给方。部门之间协作关系不顺、监督职能重叠、职责划分不清、处理处罚不统一造成财政监督缺位乏力。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的建议

反腐形势、财政收支压力增大为加强财政监督提出了新要求,涉及财政监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条例的出台和实施为加强财政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针对前述问题,现提出三点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升财政监督意识

依法理财和依法行政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关键着力点。财政部“六五”普法规划、各级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等工作的开展体现出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意识和行动逐步升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监督宣传,在财政系统内部突出财政监督的重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坚持分配管理与监督检查并重的原则,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加大对预算单位和企业的宣传,“财政资金拨付到哪,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不断提升财政监督意识。

(二)优化方式方法,提升财政监督效能

财政监督要与其他财政业务紧密融合,覆盖财政预算管理全流程。财政监督要有计划性,监督事项要紧紧围绕财政重点工作以及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确保政令畅通、决策执行到位。财政监督要加强内控程序设计,保障执法行为的合规性合法性。财政监督要注重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杜绝屡审屡犯。

(三)重构外部关系,提升财政监督效果

篇6:财政工作报告

关于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3月11日在东源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东源县财政局局长 邱如东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落实县委“四五三”总体要求、“一二三八”工作思路和“三个三”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减收因素增多等诸多困难,强化收支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保障民生支出,较好完成了县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体情况。201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540万元,为预算的101.67%,同比增加13,268万元,增长22.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449万元,为预算的99.69%,同比增加9,484万元,增长22.07%;非税收入完成21,091万元,为预算的106.95%,同比增加3,784万元,增长21.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95,969万元,同比增支64,350万元,增长27.78%。

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334,493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5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3,318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5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36,135万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299,8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5,969万元、上解支出2,726万元、国债还本支出30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85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4,640万元,其中结转下使用32,946万元,净结余1694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6,088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下同)23.25%;国防支出16万元,增加220%(主要是上级追加);公共安全支出11,994万元,增长20.04%;教育支出60,425万元,增长30.15%;科学技术支出1,527万元,减少48.7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51万元,减少39.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516万元,增长28.96%;医疗卫生支出35,508万元,增长28.55%;节能环保支出5,081万元,增长5.41%;城乡社区支出1,826万元,增长17.65%;农林水支出56,891万元,增长26.97%;交通运输支出3,387万元,增加114.64%(主要是上级追加);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384万元,减少83.26%;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748万元,增加169.45%(主要是上级追加);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964万元,增加64.51%;住房保障支出7,740万元,增长51.02%;粮油物资储备支出989万元,增长7.38%;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25万元,增加22.55%;其他支出8,409万元,增长238.12%(主要是上级追加)。

(二)基金收支完成情况。2014年全县基金总收入完成70,263万元,其中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74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1,4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083万元。2014年基金预算总支出55,930万元,其中教育支出1,58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4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0,012万元,农林水支出2,033万元,其他支出533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对比,年终结余14,333万元,其中结转下年使用13,428万元,净结余905万元。

(三)2014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1.咬定目标抓增收,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财税部门化压力为动力,咬定目标抓收入稳增长。及早细化分解税收任务,将任务具体落实到征管员、企业、乡镇和税种,并严格执行收入目标责任制;财税部门相互沟通协作,合力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始终绷紧收入进度这根弦,加强收入形势分析,增强收入主动权;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征收,加大清欠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实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项目)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培育税收超千万企业12家,实现税收收入2.5亿元,占全县税收的21.5%。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资产、资源类等非税收入征管,监督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坚持抓节支促增收,将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到预算编制执行当中,严格执行党政机关“五个零增长”的政策要求,从严从紧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县会议费及“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4.94%。2014年全县税收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完成11.7亿元,增长18.62%。

2.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大力支持工业园区扩园增效,全县投入“一园四区两基地”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和招商引资奖励补助1.35亿元,获得市农发行贷款1亿元,采用BT形式引进社会资金约2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扩容提质,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四馆一宫、“八路两园”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承载力。积极支持旅游规划编制、宣传推介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省旅游扶贫资金3,000万元用于建设康泉旅游大道。围绕县委县政府“三赛”工作“保三争一二”的工作目标,落实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经费,全力支持“四个一批”、“三个50”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财税扶持政策,拨付“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约1,400万元,切实帮助企业减负稳产。

3.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夯实农业基础,投入1.91亿元支持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罐区改造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示范县建设工程;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3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4万亩。改善农村环境,投入2840万元继续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转运站等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投入1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发展。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65万元,扶持农村公益项目84个。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4,278万元,惠及农户8.6万户;全面铺开水稻种植保险,落实补贴资金近500万元,有效减少农民因灾受损。落实资金154万元支持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试点工作。支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引导全县53个重点帮扶村筹资2,040万元入股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确保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投入681万元支持“两不具备”整村搬迁安置点建设。

4.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加快建设“民生财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集中财力解决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县民生保障实现新改善,全年民生支出21.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6%,同比增长25%。教育事业方面,全年支出60,425万元,同比增加13,999万元,增长30.15%,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其中:县财政筹措3,600多万元用于乡镇和县城板块教育“创强”,支持完成教育强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落实困难家庭学生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近900万元,学前教育资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免学费补助政策得到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岗位津贴标准再次提高。文体传媒方面,县本级预算安排342万元,支持了广场文化活动、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开展,支持了文化市场整治、非遗保护及申请、四馆一宫、镇村文化站建设及基层文体场馆免费开放,安排低保户文化消费补贴460多万元,为全县4.6万人的低保户每人发放价值100元的文化产品。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累计拨付资金1.4亿元;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安排就业补助750万元、创业贷款贴息106万元;筹措公共租赁房建设资金2,300多万元,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355万元,进一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医疗卫生方面,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县人民医院新院征地拆迁工作以及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2万元全面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支出提高到35元,累计拨付1,585万元;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生态保护方面,支持新一轮绿化东源大行动,县财政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将投入1亿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投入5153万元用于碳汇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治采复绿、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打击“三偷”等专项行动;筹措300万元推进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5.围绕资金安全和效益,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制定出台县直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扎实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试点,县直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新增4个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确保资金拨付安全、规范、高效。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水平,全年完成政府采购业务93宗,采购金额1.1亿元,有效节约资金940多万元,节约率8.09%。加大财政评审力度,全年完成各类预、结算工程417个,累计核减资金2.49亿元,综合核减率18.93%。开展国有资产清理,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全年依法处置资产4宗,挂牌交易拍卖总额6,491万元。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治理、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以及“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整治等专项行动,查处违规金额811万元,对个别单位存在的财务现金管理不规范、接待费开支和资金库存过大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切实严肃财经纪律。推进规范化财政所建设,制定实施村级财务“双向公开”制度,促进村级财务公开透明、更加规范。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较好实现了“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持续稳定增收压力大。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新型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税源结构单一,税收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型企业,在实体经济低迷、矿价持续下跌的大环境下,税收增长乏力,亟需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本级财力规模小,对上级财政依赖程度高,各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基本公共服务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而新增财力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资金调度困难;三是预算管理还不够科学精细,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仍需加大,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预算草案

2015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四五三”总体要求、“一二三八”工作思路和“三个三”工作部署,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培育财税新的增长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切实保障民生支出;持续深化财政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奋力推动东源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五大名县”建设。

2015年预算编制原则是:坚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零增长”的要求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重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倾斜;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优化基本支出定额,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2015年预算草案。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 86,800 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下同)13,260 万元,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 62,940万元,增长20 %;政府非税收入 23,860万元,增长 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2,519 万元(其中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0,941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35,912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本支出34,218 万元,净结余1,694 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为 225,231万元。

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拟安排223,355 万元,比2014年预算数增加(下同)15,978 万元,增长 7.7%;上解支出1876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39,813万元,增长11.5 %;公共安全支出11,966 万元,增长 6.4%;教育支出 53,825万元,增长29.6 %;科学技术支出1,301 万元,减少20.4%(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538万元,增长 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9,584万元,减少6.4 %(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673 万元,减少47.8 %(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节能环保支出 4,724万元,增长279.1 %(主要是上年结转增加);城乡社区支出 2,169万元,增长34.8 %;农林水支出 37,060万元,增长29.6 %;交通运输支出1,959 万元,增长80.1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329万元,减少32.7 %(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03 万元,增长 13.8%;金融支出 11万元,减少77.1%(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1,041万元,增长60.4 %;住房保障支出8,355 万元,增长 6.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935万元,增长3.5 %;预备费1500 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63万元;其他支出 2,806万元,增长17.9 %。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5年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45,101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064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本支出12,159万元,净结余90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45,101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3,514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支出17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 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5,415 万元(其中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 29,525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8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出330 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的支出800 万元,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800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160 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4,327万元;农林水支出290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339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30 万元。收支平衡。

三、2015年财政工作措施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东源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六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把握新机遇,奋力开拓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发挥好财政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做大“三大增长极”培财源、增后劲,使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一是支持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一园四区两基地”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更好地发挥园区承载项目、吸纳投资、增加税收的作用。二是落实各项招商经费和激励政策,大力支持“四个一批”、“三个50”、“双百亿”工程建设,帮助破解融资、土地等要素瓶颈问题,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做大经济总量。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等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城镇经济“增长极”。四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杠杆”,完善产业引导政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商贸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五是把握中央和省投资重点,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谋划、筛选、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二)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加强纳税服务意识,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稳产达产,夯实增收基础。严格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收入征管部门、工业园区和乡镇责任,形成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的局面;完善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收入形势分析,及时解决收入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保证收入均衡入库;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税源监控,既抓好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主要税种,又重视抓好零散税种征收,做到抓大不放小,进一步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资产、资源类等重点非税收入征收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三)加大民生投入,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民主保障。坚持民生优先导向,着力建设民生财政,做到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包括: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支持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振兴初中计划”实施,推动县三小、第一幼儿园建设,巩固提升“创强”成果。完善财政投入“雪中送炭”的托底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基础养老金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财税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县人民医院新院工程建设,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平价医疗惠及于民。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推进水利示范县、林业生态县建设,加快以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村道、农房改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和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重点支持“保水工程、治绿工程、清洁工程”等工程建设。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创建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改革创新,建立安全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财政运行机制。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整合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全面推进县直预算单位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完善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好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财政专户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坚持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和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发挥效益。

各位代表,2015年财政工作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推动“五大名县”建设上新台阶而做出新的贡献!

————————————————————————————————

大会秘书处 2015年3月10日

————————————————————————————————

上一篇:三中队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区加强食药安全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