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2024-04-08

《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通用9篇)

篇1:《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中国质量怎么了》学习感悟

读了<<中国质量怎么了>>这本书后,以前困惑的地方明白了很多.对质量的理解比以前全面多了.正确的思想和方法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有实践有理论才是好的工作方法.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那就要确定是什么样的要求.怎么样才能保证符合要求.还要使每个人都知道要求.管理者要在这三点上下功夫.1.全面的质量管理是个重要.细致.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个可操做的过程.2.让员工知道每件事的目标.在配合上合理的工具及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工作做到最好.3.管理者决心和坚持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旦每个人都知道管理层将持续不断执行要求时,这种工作程序就成了惯例.质量管理的目地就是在有效控制下生产合格的产品.那这个系统的核心是预防.也就要求在产品的第一道工序就要做到最好.对我们铸造公司而言困扰整个生产过程的并不是生产成套,而是生产中不能解决的质量问题和加工中的不符合项.这使得我们在以数量保质量的过程中疲于奔命而对小的质量问题产生麻痹思想,思想上对小缺陷产生了“近视”。书中说了很多的理念和事例,都应该深深的体会,我要经常翻看,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一样.让理解到的知识变成一种工作的习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我们需要一种对质量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应该共同认识到质量是过程的重要部分,跟其他任何重要部分一样。同时,我们不能认定质量的问题是发生在工人身上,或者问题的责任都在质量部门的管理人员上,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真正问题的根源是每个流程都存在的,从总经理到员工,都有可能造成问

题的出现, 保证质量需要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切实有效地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无论那一部分,哪一个细节发生了错误,都会影响整体的质量。当质量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做的是从所发现的缺陷中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于失败,人们总会找一些理由,然而他们所找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必须温和地引导人们走向他们已经知道是对的东西,否则他们是不会合作的。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找出问题的责任在于谁,那么你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只有当人们不再害怕、顾忌被指责为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时,大家便能协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及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不是制定多少检测规则,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质量意识。当大家都形成某种质量意识之后,最终就会形成这个组织、这个企业的质量文化,一个企业想要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一种零缺陷的企业文化。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确保它的质量,每一个人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决心。质量已经是一种优势,它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同样,对于个人,它也是追求卓越要跨过的障碍,质量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

精加车间:厉军

2013-9-6

篇2:《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从我走上生产管理这个职业生涯,关于“产品质量到底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这个争论焦点,一直压抑在我心中。后来随着读过关于生产管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等好几本书之后,逐步认识了质量领会了质量,也释怀开了这个的焦点,终于理解“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作业,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可是“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这个话题,至少在今天我还是听到有些企业里生产和质量管理者在争论这个焦点,生产者说质量是检验出来的,不合格品销售给客户都是检验员没有把好关;检验员说质量是生产出来的,生产部门如果不制造不合格品,销售给客户都是合格没有瑕疵的产品,同样市场上就没有劣质产品!时至今日,很多的公司,一但有客户投诉存在质量问题,就把责任往品质部门推,认为这就是品质部门的责任,因为很多公司都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观点:1、容许少数的一定比例的不良,意外的瑕疵是无可避免的;2、品质是品管部门的责任;3、只重视产品的检验,检验人员也需要负责解决瑕疵品;4、出了质量问题,都觉得是质量部门的事情。

我想有些企业做品管工作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感受,往往写客户投诉8D报告时,品质部一二个人完成,其他部门基本上不管;老板觉得品质不是很重要,研发生产销售很重要,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品质部门在公司里的地位和研发生产销售不能相提并论,往往说了几句真话,就该被闪人了。

那么,产品质量到底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先与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众所周知,产品生产在前,检验在后,换言之,只有先生产出产品,才能交给检验员检验,如果没有产品就无从检验,何来优劣的结果?显然生产是主动的,检验是被动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一理念之前,早期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威廉·戴明的这句质量名言指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产品质量检验,只能剔除不良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制造阶段,即开发设计和生产过程阶段。

产品质量全靠开发设计、测试验证、物料采购、加工制造、包装运输来保证,把这些环节控制好,质量自然就控制好了。所以要使全员都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公司来说,即使产品市场良好,但也要“居安思危”,把产品品质做得更好,营造更好的企业口碑。俗话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下面是我在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学习到关于质量管理要求树立的几个意识分享给大家!

1、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2、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品质控制不从源头开始,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很难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3、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产品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在管理者完善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必须要使操作者明白如下四点:

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品质的要求;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将会产生什么样后果;操作者还要学会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4、树立品质的持续改善意识,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模式:

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

D—实施:实施计划;

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5、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居高不下,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了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去检查,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6、树立品质的教育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不断学习,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所以说,“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树立超强的品质意识,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才能把品质做好,才能把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才能走的更高、更远、更加壮大。

【《质量管理》读后感】相关文章:

1.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2.质量管理试题精选

3.质量管理自我评价

4.质量管理标语大全

5.质量管理的口号

6.生产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7.质量管理自查报告

8.质量管理论文模板

篇3: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质量管理, 对于所有类型的企业来说, 都可以说得上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不管是生产型企业还是当今的商业贸易或是服务业, “质量管理”对企业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纵观国际国内企业的发展兴衰, 不难看出, 只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拥有高质量的产品或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企业得到相对长远发展的机会。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用来分析顾客的要求, 规定满足客户要求的实现过程, 并使之持续受控, 还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满足客户的更多需求。同时, 质量管理体系也是客户的要求, 客户可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与评价可以选择更加满意的供应商。

2 质量控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1 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 制定质量标准; (2) 严格执行标准; (3) 偏离标准时的纠正措施; (4) 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质量控制也不仅仅是只做质量检测活动, 它分布在整个生产、经营或服务的过程中, 包括对人 (操作者) 、机 (设备) 、物 (物料) 、法 (作业指导书) 、环 (环境) 、测 (质量检测) 等方面的质量控制。

虽然目前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一般都是有质量管理体系支持的, 但在实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作用并不是十分到位。很多企业, 花了相当多的精力用在了生产效力提升, 市场销售提升上, 也引进了一些广受好评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 但质量控制确仅仅只用在了化验室中, 完全没有将质量控制提升到整个供应链范畴中。其实在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改善服务提升销售能力、采购更加合适的原材料等等过程都需要使用质量控制。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严格按标准执行, 纠正采购过程中偏差, 不断的改善标准。同时不能仅仅只对原料的杂质或含量进行质量控制, 还应该进行采购的人、运输原料的设备、使用物料的方法、供应商的生产环境等各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2.2 第三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 对管理体系中的质量控制是这样描述的:保证实验室具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 用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一般包括 (但不限于) 下列内容:

2.2.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2.2.2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2.2.3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2.2.4 针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2.2.5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实验室需要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 如果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 就要采取必要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 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由此可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在整个管理体系中非常关键;具体的方法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的常规程序, 它能反映检测结果稳定性状况, 以便及时发现检测中的异常情况, 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常见内部质量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2.2.5. 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

2.2.5. 2 通过人员比对、设备比对、平行试验等方式进行监控;

2.2.5. 3 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比对;4) 通过盲样检测、留样再检测等方式进行监控。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能力验证) , 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 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了解其他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状况, 提高自身检测、校准水平。

实验室只有通过经常进行质量控制活动, 才能保证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验室的综合能力, 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参加能力验证, 不难看出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 从而找到改进措施, 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若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 最终都可以得出满意结果, 则说明, 这个项目的技术能力持续保持的比较好;不过若结果是可疑或不满意, 实验室就应该着重关注相关项目的工作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如果最终出现多个不满意的项目, 就可以直接断定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有问题亟待改进的。

3 加强质量控制的对策

3.1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了解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著名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过“正确的哲学是企业永续经营的灵魂”, 如果企业员工对于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概念认识不足, 即便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也得不到搞笑的执行。若企业或是实验室的员工仅仅有着熟练的操作技巧, 在工作中却没有养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 无法融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中;有了好的质量管理氛围确不会应用质量控制的方法;这些都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或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所以加强培训是必须的: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 同时不仅要针对质量意识薄弱的员工而且要深入到各个层面和所有部门, 才能使得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顺利推行。

3.2 全员参与、强效执行

质量体系和质量控制是贯穿整个生产或服务过程的, 而要使整个系统都能有效运转, 必须全员参与, 各个部门都能强力有效的运用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质量体系是完善的, 是持续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007.

[2]沈家静.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4) .

篇4:《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测绘企业管理 地图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07-02

1 引言

针对部分测绘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比较薄弱,技术设计与生产实际相脱节,设计审查走形式,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把关不严等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测绘企业建立覆盖本单位全部业务范围的质量管理体系,阐明企业领导者以地图产品的质量评价为关键环节,按照“当质量的坚守者,作消费者的保护者”的要求,通过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服务过程、控制质量流程,可以增强客户的信心,赢得客户的信任,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所以,看一家测绘企业是否拥有市场信用,就是看其生产的地图产品是否用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过评审和评价。因为从企业内部来讲,一家企业用质量体系来管理了,其产品也通过了相关的质量评审,至少能说明:这家企业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并具有可操作的管理运作制度,这些制度以保证质量为中心,实现对业务活动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各类问题发生;其员工已经有了质量控制意识和服务改进意识,从而减少工作相关环节中存在的差错,主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持续改善内部沟通和协调部门间的对接和相互关系,从而推动测绘企业以质量拓市场、以质量促效益、以质量保健康发展。

2 地图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

地图质量体系的评审和评价依照ISO9000族质量标准,要求测绘企业领导者负责对产品质量和目的进行评审;委派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定期地对质量体系进行评价,会同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将评审和评价观察结果、结论和建议写成地图质量分析报告。报告应按照ISO9000族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要求,突出三项内容:

(1)确定产品质量标准,与企业其它方针协调一致,形成文件,确定质量目标,除包括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特性外,还应包括质量经济性,并组织本企业各级人员学习理解、实施和评审。

(2)建立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地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3)质量体系应做到以预防为主。

地图质量分析也称为地图评价,是测绘企业领导者的职责,是需要质量管理负责人独立的行使检验职权,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地图质量进行分析和鉴别,以确定地图的适用范围和程度。地图质量分析可应用于很多方面,目的各不相同,比如在地图生产中进行质量分析,其目的是确定地图的可利用程度;作为科学作品,对地图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地图的科学水平;在科研中,则评价地图上载负的信息是否适用于研究目的。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地图质量分析都是建立在对地图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从所表达的内容、表示方法、表达手段、地图比例尺、图面配置以及精度、现实性上来分析地图是否很好地表达了地图的主题,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地图的评价标准,应视用图目的而定。既有从总的方面评价地图质量的一般标准,也有从具体用途出发,评价地图质量的具体评价标准。如:用于量测分析的地图,重点是评价地图数学基础的精确性,分析地图的投影、比例尺、定位精度是否满足量测要求;用于综合性研究的,应重点研究所选地图内容的完备性及资料的现势性等。

3 地图质量评价的内容

地图质量分析一般采用定性描述方法对地图质量进行分析,虽然现代地图分析引进了许多数学方法,但定性描述法仍是一种重要手段。采用定性描述法分析地图首先是要读图,通过读图了解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如数学要素、内容要素及辅助要素等,再加上一些对比分析或是推理判断进行地图的分析评价。采用这种定性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地图表象的质量特征,有时为了描述的精确性,也引用数量特征。通过使用直接评价法、同其他地图及遥感资料对比评价、借助文字资料间接评价等评价方法,能很方便地形成总的、比较形象化的概念,得到综合性的结论。地图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特征:

(1)地图的科学性,主要评价地图的可靠性、完备性、制图精度和资料的现势性。地图的可靠性原则是地图科学性最主要的标志之一,也是确定地图利用程度的基本条件,可从地图资料来源、综合制图、地图内容表达等三个方面考虑;地图内容的完备性是从地图的目的和用途出发,包括了制图对象质量特征或数量差异的各项基本内容与指标;制图的精度包括数学基础的精确性及地图纸张及印刷的精度,图上投影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地理位置是否准确,比例尺选择是否适度;地图资料的现势性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内容的新进程度,对于资料现势性的分析评价,主要是利用最新的相关资料检查。若是普通地理图,可用最新公布的行政区划变动手册进行对照;若是专题地图可利用航天或航空遥感所获得的航片或卫片,或结合大比例尺主题图或文字报告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检查确定各种地理现象是否真实可靠。

(2)地图的艺术性,就是地图表现力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以及整饰方法运用的适宜性。表示方法应适合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并能较好地反映制图对象的分布规律。整饰方法包括符号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图面配置和图外整饰等。地图的艺术性强就是图面美观和谐,清晰易读,具有较强的图形表现力和视觉感受效果。好的地图,在地图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能最好地体现地图的艺术性。

(3)地图的实用性,应按地图的目的、用途、内容对发行数量、使用范围、社会经济效益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确定地图的目的与用途是否明确,评价地图内容与指标在科学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如何,在此基础上评价地图出版与分发范围以及印数是否满足需求,应尽量搜索对该地图各方面的评价反映,尤其是实际使用之后的反映和评价,了解地图已经在那些方面发挥作用。此外,还应评价地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地图的政治安全性,主要分析地图所反映的基本政治思想观点。体现在地图内容选择、政区的划分、边界确定、岛屿的归属、地名的翻译,甚至色彩的运用上,都展示出国家版图意识和安全意识。

(5)地图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地图从设计到制印出版所用的成本;分析制图技术和工艺是否合理,是否运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制图技术与工艺方法,或有所创新;编绘和制印工序是否简化,生产周期是否缩短;在分析评价地图经济效益时,必须与使用效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有些地图的使用效果和价值往往不能单纯用一时的经济价值来衡量,还必须考虑其长期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4 小结

篇5:现代质量管理学读后感

李怡文

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号:101522046指导教师:熊豪讲师 摘要:质量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由质量引发而来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等一系列质量方面的话题。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抓质量,质量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对质量应该怎么来管理呢?这篇论文便是紧紧抓着质量这个话题展开的。

关键词: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

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质量方面的问题,质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变得重要。对于质量这一方面的话题我是在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质量管理这一门课后才逐步增加了了解。在熊老师的讲解下我认识到从中国古代开始人们便对质量颇有研究,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些历史上的一些小故事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到质量在古代便被人们珍视。

而我要写的这篇论文,便是我们的教材现代质量管理学。此书共有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宏观质量监督管理等内容,第二三四章介绍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包括质量管理的术语和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工作,第五章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理论和相关方法,质量工程的方法和质量经济分析的工具。

我的读后感也是根据以上的全书分类,每读一部分便记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一﹑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究竟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占着怎样的地位呢?那么提高产品质量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问题是认识质量管理知识应必备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想在商品竞争中、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就必须把产品质量抓好,把产品做到“世界级质量”,任何国家的产品如果达不到世界级质量的水平,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胜。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在无法使用关税壁垒等保

护方式的情况下,甚至难以在国内外站稳脚跟。大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质量占主导地位,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这些方方面面的质量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想必大家都对三鹿事件有所了解,三鹿事件告诉我们不管你的企业做得再大在牛,如果你不把老百姓的安全考虑在内,那么你就会失去你的顾客,你的企业最终会垮台。这样的例子有许许多多,通过这些例子企业一定要把质量放到首位,质量也是国之根本。

二﹑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uy management TQM)它起源于美国,尤其是日本在20实际60年代以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被称为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革命。

具体来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收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的成功和发展。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化为管因素。

(二)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化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三)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

(四)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满足顾客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五)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企业在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质量工作的指导方针时,务必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念一切为了顾客﹑一切凭数据说话﹑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三﹑ISO9000系列标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质量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ISO9000系列标准的制定经历了第一版ISO9000系列标准,第二版ISO9000系标准。目前使用的ISO9000系列标准由新标准,其他标准,小册子,技术报告四部分构成。

那么在我国企业中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有哪些呢?

(一)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二)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是加强质量管理的需要。

(三)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是开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四)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是建立高品位企业温和的需要。

四﹑质量管理的原则:

(一)以顾客为中心

(二)领导作用

(三)全员参与

(四)过程方法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六)持续改进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

(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过程是全面的,从最初的识别市场需要到最终满意顾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包括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辅助生产供应销售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全过程。

设计和开发过程是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开发研制过程,包括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试﹑试制﹑验鉴定以及标准化等工作内容。设计和开发的质量先天地决定着产品质量,在整个产品质量生产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居于首位。设计开发质量是生产制造质量必须遵守的标准和依据,而生产制造质量则要完全符合设计开发质量的要求,设计开发质量又是最后使用质量中必须达到的目标,而使用质量是设计开发质量生产制造质量的综合反映。如果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薄弱设计不周,铸成大错,这种先天不足必然带来后患无穷。因此

设计和开发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带动其他各个环节的首要一环。

产品正式投产之后,能不能达到产品设计质量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部门技术能力以及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重点是要抓好工艺准备基本制造过程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工作。

销售和使用过程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最后一个过程,即实现过程包括产品的包装识别标志,搬运储存与防护安装与调试交付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销售和使用过程的质量职能就是开展售前和售后服务收集现场使用质量信息。

五﹑质量改进

坚持不断和改进质量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质量改进永无止境是质量管理的基本信念。只有不断改进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使产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顾客满意,也是本组织获得更好的效益和效率。

质量改进是指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好的收益,在整个组织内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效率的各种措施。

任何一个组织,其产品质量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质量都有两方面决定:一是使用其产品的顾客的满意程度。二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的效率与效果。凡是顾客满意,又在其形成过程中效率高﹑效果好的产品,其质量也好,否则就差。

组织内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一个或若干个过程,质量改进就是通过改进过程质量来实现的,实际上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的质量活动。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时,应努力不懈地主动寻求机会,而不是消极地待出现质量问题后再去改进。

质量改进的目标应与经营目标想结合,也就是说,质量改进应是企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改进目标中,要突出提高顾客满意度与过程效果效率方面的目标,例如降低顾客投诉率,降低某一过程的不良品等。

质量改进工作管理的工作应包括质量改进活动的组织,策划测量和评审。评审工作中应有专门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改进的运行方式可以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总结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各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具体循环可以分成八个步骤

(一)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诊断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三)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

(五)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即D阶段。

(六)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C阶段。

(七)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到有关的标准﹑制定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重蹈覆辙。

(八)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

六﹑总结

时至今日,质量管理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从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来看,包括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三阶段。特别是现代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全面质量管理正从工业企业逐步推广到其他一些行业。因此,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篇6:《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通过对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十九号文

件——《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学习,使我更加透彻的了解了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建设工程中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的义务和责任。

在《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了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招标投标、建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组织建设。勘察单位对其出具的勘察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承担责任;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应当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允许最大沉降量、抗震设防裂度和防火要求并对其设计文件的科学性、安全性、可靠性承担责任,必要时施工现场要派驻设计代表。

监理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配备人员进驻现场,监理工程

师不得擅自更换。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配备人员及其资质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要有建造师资格并不得擅自更换。对材料、配件、设备和砼的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进行督察,施工过程中不得偷工减料或者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对于不合格的予以禁止使用,施工单位必须在建设或者监理的见证下取样封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隐患要及时的通知施工单位停工整改,以免造成人

员伤亡。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工序坚决予以禁止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制止无效的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监督和单位应当按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在工程明显位置向前标志牌,标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等内容。

监理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恶意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或者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材料、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否则予以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通过学习此文件了解到外墙保温、门窗和地下室外围防水工程最低保修期为五年。商品房杂技保修期内出现质量缺陷,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到现场核查情况,及时予以保修。质检机构可以随时抽查建设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工程好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重要部位的质量,抽查用于工程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对质量存在问题的予以查封、扣押。质检机构也可以检查工程项目法定建设程序、企业及其相关人员的资质或者资质,抽查有关质量文件和技术资料,检查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对上述质疑的可以责令停工整改。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因为工程质量的问题给国家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的事故。比如:地铁坍塌造成不少人员伤

亡、2005年2月13日湘江大道爆燃事故造成近3000户居民停气,原因就是焊缝不合格开裂造成,造成经济损失25万元;2007年1月24日长沙新奥国土资源规划局燃气泄漏,原因就是PE63管连接不能使用热熔焊接,造成经济损失近200万元;2009年3月19日西宁市南商业巷佳豪国际广场工地发生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原因是施工单位违规操作,未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办理相关手续,不听劝阻,强行施工造成的;据都市报道了解前段时间有个小区的电梯井被水淹没造成很多居民的出入不便等都是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工程质量控 制还需不断的严打。

综上所述,我们还需要加大工程质量管理的力度,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使我们的工程达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就个人认为身为一名监理人员要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公平、公正地处理有关各方的争议,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服从领导的安排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和工程建设监理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理水平。

某某项目部

疯 姿

篇7:《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一、《规范》的产生背景

作为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标准,ISO9000族标准“机油味”太重,又由于其脱胎于西方的管理学说,在管理语言、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和国内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全国建筑企业2万6千多张认证证书里面,贯标和企业实际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推动建设企业全面、深入贯彻ISO9000族标准,建设部曾先后出台了两版《建筑企业贯彻GB/T19000-ISO9000标准实施细则》,2001年7月又发布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应用指南——建设工程施工》。2007年10月23日以建设部第725号公告的形式发布了GB/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并于2008年3月1日实施。颁布《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提高建设企业贯标的有效性,提升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二、准确理解《规范》的“本土化、行业化”特点

《规范》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ISO9001标准的要求,在条文结构安排,语言表述上,结合施工行业的管理特点,与我国施工行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保持一致,“本土化、行业化”的特点很突出。

“本土化”概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特色,也就是政府监督、社会评价、企业约束相结合。《规范》作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适用于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含分包企业),可以作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既是认证的依据,也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把握“本土化”的特点必须注意《规范》在管理语言上的特点。例如: ——质量管理活动与ISO9000标准里“活动”的关系。《规范》的术语“2.0.1质量管理活动”说的是“为完成质量管理要求而实施的行动”,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和ISO9000标准里的“过程”应该是一致的。

——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的关系。《规范》的术语“2.0.2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应规定质量管理活动的步骤、方法、职责”,这和ISO9000标准的“程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行业化”既体现在条文结构安排,语言表述上结合施工行业的管理特点,突出了过程方法和PDCA思想,与我国施工行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保持一致,还体现在《规范》在ISO9001标准上又提出了诸多进一步的要求。例如:

——对于工程资料包括的内容及归档要求。《规范》10.5.5条款指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应包括:

5、图纸的接收和发放、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规范》11.3.3条款指出“施工企业应对工程资料的管理进行策划,并按规定加以实施。„„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向有关方移交相应资料。归档的工程资料应符合档案管理的规定。”即符合G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的要求。

——对于施工机具的技术和安全管理要求。《规范》6.3.1条款明确“施工企业对施工机具的使用、技术和安全管理、维修保养等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对于合同管理。《规范》7.3条款针对交底要求(如质量、进度、安全、环境保护、工程款支付、结算等),拓展和延伸了ISO9001的要求。

——对于分包方管理。《规范》9.3.1明确需“验证分包方的主要材料、设备和设施。”总包单位必须对分包方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资格与能力,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钢材、混凝土),主要设备(包括起重、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机加工设备等),主要设施(包括脚手架、模板、吊篮和其他重要的临时设施等)进行验证。

——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规范》第十章明确了施工的准备、开工、技术交底、样板引路、施工日记、竣工验收等行业特有的要求。

——对于检测设备管理的要求。《规范》11.5与ISO9001的7.6比较,增加了对采购和租赁的要求;对设备使用、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等。

——对于记录的要求。例如《规范》提出的图纸接受、发放记录;监督检查记录;材料、发放记录;施工过程记录等,也是拓展和延伸了ISO9001的要求。

——对于交底的要求。《规范》的9.3.1规定“施工企业应在分包项目实施前对从事分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分包工程施工或服务要求的交底,审核批准分包方

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并据此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10.2.2明确“项目经理部应按规定接收设计文件,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对结果进行确认”。10.4.3要求“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将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向项目经理部进行交底,并保存记录。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管理需要确定交底的层次和阶段以及相应的职责、内容、方式。”

理解《规范》应特别注意,《规范》只是提供了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只规定了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施工企业,由于工程产品的不同,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因此“专业化”的特点是由国家现行有关不同工程产品的标准、规范来体现的。

三、理解《规范》需把握住遵法原则

作为ISO9001标准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规范》的条文多处体现了遵法原则。针对审核员考试,CCAI也给出培训考核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要求。因此理解《规范》的条文,必须依据遵法原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中的体现和要求。针对《规范》条文,个人的理解是重点要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相关要求。

《规范》条文里有5处明文提到了“依法”:

—— “施工企业应依法与施工机具供应方订立合同,明确对施工机具质量及服务的要求”。施工机具是指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施工需要而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工具等,其来源包括施工企业自有、外部租赁和分包方提供等。这里的“依法”指的是依据《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此外涉及到需要人员资质的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1985)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例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16条明确规定“出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出

租单位应当对出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在签订租赁协议时,应当出具检测合格证明。”第17条明确规定“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验收手续并签字。”

——“施工企业应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控。”

——“施工企业应通过评审在确认具备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能力后,依法进行投标及签约,并保存评审、投标和签约的相关记录。” 这里的依法,指的是依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招标施工招标文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要求。例如《建筑法》第27条规定“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对招投标的过程给出了详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62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合同法》第十六章“建设工程合同”第272条规定“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第278条规定“隐蔽工程在隐蔽以前,承包人应当通知发包人检查。发包人没有及时检查的,承包人可以顺延工程日期,并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无效包括口头约定等)”。

—— “施工企业应按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标准和评价办法,根据所需分包内容的要求,经评价依法选择合适的分包方,并保存评价和选择分包方的记录。„„”

—— “施工企业应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依法订立分包合同。”

这里明确了施工企业必须按《建筑法》、《合同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法开展工程分包活动,禁止违法分包及转包。此外,《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第6条规定“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劳务分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我国在建设行业实施执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业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因此针对劳务分包,如果涉及有特种作业人员的,还必须按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1985)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的规定执行。

篇8:《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一、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堂听课评课制度建立并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检查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每学期的各项评教评学工作全面开展;通过督导例会、简报、网站、公开课和师生座谈会等形式达到相互交流;再通过年终检查考核建立了激励机制;使得督导工作更加客观、公正;对于学院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组织体系建设得到完善。

我院构建了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院质控办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中的主要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到指挥和领导功能,承担制订全院的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和制度,根据学院安排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调研,监控教学的组织安排及教学运行中的质量调控,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并指导各系部对教研室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等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系统开展,起到宏观指导督促检查作用。

系督导组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中的主要实施单位,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到主体作用,由本系部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主要任务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所属专业从培养方案、到各教学环节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对各教研室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控。

2. 方法体系建设得到规范。

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 (1) 教学目标监控。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规划与调整各系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指导各系正确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并监督实施情况。 (2) 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牵扯着从培养方案到教学结果的全过程,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监控方式;及时对监控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监控、指导、处理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3) 专项评估监控。通过校内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实验、实训基地评估、试卷评估等,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4) 教学结果监控。通过对学生学业的考核、技能培训的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结果,对人才培养的实施结果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以便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时调整。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必须全面地评估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必然途径

我国高校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而ISO9000标准的建立,有益于促进国际间交往与合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推行此标准是学校在质量管理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途径,并可消除国际交往中由于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壁垒,是高等教育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有效载体。

1. 高校推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常化程度有待提高,教育产业化还有待商榷。高校的管理往往沿用传统的目标式管理模式。该模式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最终目的等特点,但对于高成本、不可逆转的教育过程的管理往往显现出其不尽合理和难以监控的弊病。将ISO9000标准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促进高校的教学管理。 (1) 理论层面分析。ISO 9000标准主要关注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学校所提供的产品属于广义的产品概念范畴,即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最终对象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因此,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就看是否与学生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相吻合,这就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顾客的满意度是服务质量重要标尺”完全吻合。学校要对服务提供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就涉及依据什么进行监控,应该监控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程序进行监控,监控结果如何处理,这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程序是一一对应的。 (2) 实践层面分析。在国外教育领域,到目前为止,北美、欧洲、亚洲有1000多所教育机构先后引进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英国的伍尔弗汉普顿大学1987年开始引用了此标准,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应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第一家。在国内教育领域,国家海事局率先对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引用;对示范性技工学校提出了强制要求;目前通过认证的单位和机构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中,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航、天津商学院、南通航运职业学院等越来越多的高校均引用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从以上国内外教育领域应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数量和层面来看,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教育管理的结合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摸索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供认证单位和院校学习和借鉴。因此,可以说,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教育管理领域经过了实践检验,是切实可行的。

2. 在高校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政府明确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兴国、科教兴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多渠道办教育的力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迈进,要求高校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所以实施统一的标准非常有必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高校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商榷的想法。

高校面向现代化进行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议过程,我国教育领域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面向国际发展的格局还不全面,高校应拿出什么样的举措?这些都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

当前,测评一个高校是否有名和高质量,往往看重的是知名教授有多少;重大课题和项目有多少;科研经费有多少;被SCI、EI检索的论文有多少;培养知名人物有多少等等,而从这些质量指标的判定,往往与ISO9000标准的要求有较大冲突,不利于教学质量管理标准的落实。

另外,高校的领导至今对ISO 9000标准缺乏全面的知晓。高校不像企业对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那么的重视,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缺少组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普及教育工作。事实上,在新的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有部分的术语已经开始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了接轨,近期教育部提出在高校本科要制定100个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在高职院校同样要制定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被广泛的用于各类企业和服务业,而企业的对象是各类产品,其产品是被动的,本身没有思维性;服务业的对象是顾客,顾客是具有主动性;而学校作为一级组织,其对象是学生,学生本身是一个具有思维能力的人,而又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时高校比其他行业尤为错综复杂。

ISO 9000标准中关注的重中之重是顾客满意度,他是质量管理中永恒的真理。高校如何达到顾客满意度要求,这里要考虑到的顾客有三大群体,分别为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他们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值都不相同,可以产生不同结果。一是学生不像产品,一用就知道好坏,毕业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才能现出其在学校学习的质量;二是产品一般不具备流动性,谁买了,谁使用,直到报废为止。而毕业的学生如果换了一家单位工作,新的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值自然就会改变,毕业生可以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和单位,但对其的期望值不会改变,同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三是学生家长对其子女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各种因素的产生都可影响顾客满意度。

4. 高校中推广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前景广泛。

篇9:《质量管理体系》读后感

一、教育服务实施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必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使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我们教育者必须面对和思索的问题。IS0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是世界上普遍认同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它可以帮助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体系标准;它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形式向世人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模式。该标准使各国的质量管理保证活动统一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顾客的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WTO将“教育服务”列入服务贸易范畴。它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所有WTO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的竞争。在发达国家。学校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较为普遍。据报道在美因教育界。没有政府行政性质的评估,只有社会中介的各种认证,ISO9000认证是其中之一。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学区的19所公立学校已全部按照IS09000标准进行验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实行 ISO9000认证管理的学区,联邦政府教育部为此特拨款80万美元资助该学区。在我国,无锡南洋国际学校首家是获得1SO9000认证的学校。为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这项工作,2002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1SO9000座谈会。目前,国内不少知名高等学校和从事继续教育的学院已通过或正在积极准备通过认证。

将ISO9000引入高等学校,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效应:

1、可以减少国际合作壁垒,促进实现教育管理与国际接轨,奠定了教育“面向世界”的管理基础,使教育管理者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与国际同步。学院目前已与三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ISO9000认证有利于规范中外合作办学。

2、更新创新教育观念。接受国际质量管理新理念,牢固树立教育服务的观念。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通过教学过程和服务的手段向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3、规范教育教学的各类管理。ISO9000认证的过程是吸收国际教育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过程,学校以此为契机,按标准模式运作,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民主监督。

4、强化按规则办事意识,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落到实处,规范学校的全面工作。做到管理有依据,工作讲程序。

5、提高学校公信力。实施第三方认证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可以获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和教育行政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二、全员参与ISO0000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建设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稳定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资源建设为保障”,几年来,制定和完善了学院教育管理的制度。为了“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学院于4月2了日至11月15日开展了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全员动员,提高教职工对建设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聘请国家 ISO9000质量体系培训中心、北京质量环境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的专家前来授课等。通过上述活动,使教职员工了解了质量认证标准的由来、产生和发展态势,了解了作为第143位加入WTO的中国现行质量在国际上的地位,认识到教育服务行业面对教育竞争应贯彻国际标准的重要性。

按照国际标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国家对高等成人教育的要求,学院与ISO质量公司合作,成立了以院长为最高管理者,行政副院长为管理者代表,综合办公室的质量运行专员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组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编写工作。学院现设综合办公室、招生办、教学部、学籍部、技术部,继续教育部、财务部等部门。按照学院全员聘任制确定的岗位,全院教职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围绕学院质量方针和目标,每个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成员认真领会ISO9000精神,按统一标准细化工作流程,全员参与编写了每种岗位的《作业指导书》,56份作业指导书形成了以学院领导为首、各部门相互衔接,从“输入到输出”层次分明的体系。

由于ISO9000强调过程的控制,我院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程序,以教学服务为主线,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建立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以加强教学过程和服务学生的管理。在编写这套文件时,学院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分析讨论各部门过程控制程序,细化和明确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解决了某些长期遗留的问题,统一了工作流程,制定了一系列程序性文件。内部审核是组织自我完善和改进机制的体现,学院组建了由6名具有较好质量意识、熟悉组织运作过程、了解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有管理工作经验的教职工担任内审员,对学院内部进行内部审核。其中有些内审员参加了ISO9000的专门培训,取得了资格证书。历经半年学院完成了全部文件的编制。2004年11月5日,学院召开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运行研讨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程序文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和外审工作做好准备。 2004年11月)5日学院院长签发了《质量手册》,开始了试运行。

四、体会

上一篇:研究生致谢词范文下一篇:桂树的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