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歌唱活动

2024-04-15

幼儿园的歌唱活动(精选6篇)

篇1:幼儿园的歌唱活动

幼儿园综合歌唱活动的实践策略

——评大班歌唱活动《对鲜花》

王丹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讲过,一个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儿童音乐活动开始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感觉。也就是说,音乐的奥秘首先在于它有待于人们亲自去“做”,这个“做”有着多方面的涵义,绝不只限于创作。“做”音乐最首先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去唱它,人声是天然的、最好的乐器,歌唱也正是人类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从事音乐的活动形式和方式,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艺术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被划分为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和欣赏四个领域,歌唱活动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阶段的歌唱活动不再限于单纯的歌唱教学,而是将音乐故事、音乐游戏、歌唱、体态律动以及节奏乐、小音乐剧等综合表演形式有机地相结合,让幼儿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一、综合歌唱活动的作品选择与分析

首先,好的歌唱作品要具有审美价值,并且符合孩子的音乐审美心理。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所以,儿童的歌唱素材是真正的民间音乐,童谣和优秀作曲家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作品。《对鲜花》就是这样一首优秀作品,其中,歌词与曲调是经典的童谣,这也提高了曲调的感情效果和吸引力,它使用儿童自己的语言,但又不是口齿不清的呀呀学语。像这样短小的作品可以使儿童进入歌唱情境,为真正的歌曲学习作准备。

其次,好的歌唱作品要适应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感受力。歌唱作品对幼儿的表现能力有较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受孩子年龄特点的影响,选择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歌唱作品时一定要慎重分析,要结合本年龄班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作品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对鲜花》是五声音调、主音音域不超过8度,2/4拍的歌曲,主要旋律在3个音级到6个音级范围内进行,大班孩子能够驾驭。第一句用m~s两个音开始,是符合平声上扬的特点的,而且也是符合儿童掌握音级的规律。因此,在实验课的观察中我们发现,音乐声一起,孩子们就随乐有节奏地做起了动作,在适当的节奏上进行朗诵。随后幼儿开始唱旋律和歌词,而且表现出对民族童谣与音乐的浓厚兴趣,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歌曲作品是综合歌唱活动进行的基础,且往往需要教师在活动中进行示范演绎。因此,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力就是显得尤为重要了。歌曲作品的要素一般有旋律风格、节奏、歌词、段落结构、演唱形式、情绪背景等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多听作品,细致分析,把握住歌曲的情绪基调,整理好歌唱技能的要点, 让幼儿在能唱、会唱的基础上获得文化的传承与良好的艺术熏陶。

二、综合歌唱活动的目标制定

音乐活动的类型决定了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歌唱活动,就要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和饱满的情绪来表现和表达歌曲,还要深入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节拍、强与弱等。例:

第一个目标是音乐技能与能力的体现:“在了解歌词句式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编,流畅的进行演唱”。通过“流畅的进行演唱”掌握歌唱技能,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与游戏中,通过所有感官,体验音乐,享受快乐。其中,通过“了解歌词句式结构”“创编”提升音乐能力,让儿童体会到音乐是一种语言,学习用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听觉、感受、表达和创造能力等等。

第二个目标是情感和社会化的目标:包括促进儿童的情感的发展、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身体运动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发展。“培养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此目标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巧的打磨,而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和表达方式。在音乐中促进儿童情感和社会化的成长与发展,反映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属性,体现了音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首先解决的不是技能问题,而是兴趣问题;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塑造人,让幼儿喜欢集体的音乐活动。

第三个目标是文化传承与拓展的目标。《对鲜花》是选自北京童谣的优秀作品,幼儿能够在这样的民族音乐作品中获得文化的传承;通过问答的方式,将许多花儿的种类和生长习性都用游戏表现出来,又采用了特别适合幼儿演唱的节奏和调性,这样就将有着丰富土壤的民族音乐和面向孩子的教育实践自然地融合起来。当然,民族音乐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要进行篇幅和配器等方面的修改,这要既带有民族的风格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也离幼儿的生活更近。这样就可以让幼儿用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对待民族的音乐和文化,从而获得本土文化的艺术熏陶。

当然,歌唱活动不能忽略歌唱本身独特的规律,正确的做法是将歌唱技能与音乐能力的规律作为主线索制定音乐目标,并结合内容与教学过程提炼出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三、综合歌唱活动的环节构成

综合歌唱活动的环节构成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环节之间不可分割,通过音乐目标线索和情感社会化目标线索来设计,知识与人文并重,分科与综合互补。

综合歌唱教学过程一般分五个大步骤:

导入与聆听:这个环节是热身活动与歌曲聆听,如幼儿“随音乐开动小汽车和教师一同去植物园,聆听音乐《对鲜花》。”时,目的是让幼儿进入歌曲的情景,激发出他们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初步聆听或。注意,即便有分段欣赏形式,但顺序上不能随便打乱,必须要给孩子一种完整的审美体验。

感受与感知:此环节是歌唱游戏、体态律动等采用综合的艺术教学形式帮助孩子理解作品。综合性可以在此环节体现出来,如“情景再现:带领幼儿参加游园活动”,教师借助不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感受歌唱作品,感知音乐元素,为演唱作铺垫。

表现与表达:“师生讨论,按照曲式结构加以讲述,并进行视唱练习。”这个环节提炼了歌曲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的重点练习;沟通与反馈。这个环节常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将歌曲分成几个部份,先将较难的地方解决后,在进行常规性的学习。

创编与创造:“出示新图谱,并分组创作。教师可以将图谱进行展示,让幼儿看图谱进行歌词的仿编。”这个环节是分组创编与创造;分组或集体展示。

拓展与延伸:“展示图谱,对幼儿的创作进行展示”。能够发挥幼儿不同的想象力激发其创作意识,并敢于大胆演唱和自我表现。这个环节是幼儿音乐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展示,向其它活动领域拓展。综合性可以再次环节体现出来。

四、综合歌唱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综合的感官通道

聆听在歌曲欣赏和歌唱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孩子带有感情和注意的去聆听音乐。要给予孩子充分聆听的机会,帮助他们感知、体验作品,从而理解和表现作品。

在感受与表现的环节中,聆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感受环节侧重的是反复聆听,强调感受与体验;而在表现环节进行反复聆听,强调的是表演与再现。另外,聆听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听录音磁带、听教师演唱、边听磁带边看图谱演示、边听磁带边观看多媒体动画等,从作品的角度分析,可以有完整听、分段听、分句听。梁老师在本堂课引导孩子聆听时,用图谱帮助幼儿回忆,进一步掌握歌曲句式结构。并且,她预期幼儿在替换歌词后再演唱时,会出现接词不顺畅、音准、旋律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希望通过聆听活动是帮助幼儿构建新的句式结构,让演唱更流畅、更准确。因此,老师们要明确每一遍或者每一段、每一句聆听的目的,每一次的聆听是不断的帮助孩子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过程,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

另外,课程体系以及方法,集中地建筑在以歌唱为主的综合音乐教育的基础上:一切通过儿童自己去唱,不仅个人唱,而且通过参与集体分声部的唱去体验、去学习;在《对鲜花》的活动中,不仅是单纯的歌唱,而是将音乐故事、音乐游戏、歌唱、体态律动等综合表演形式有机地相结合,去让幼儿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进一种歌唱形式而言,梁老师也是通过个人演唱、小组演唱、问答演唱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始终保持演唱的新鲜感和兴趣,进而实现流畅演唱的目的。

综合的提问设计

综合歌唱活动的提问是教师不可缺失的技巧,要给孩子预留自我感受、想象、表达的空间,还要围绕目标的实现进行设计。环节的不同,提问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感受与感知的环节中,我们的提问注重幼儿的感受,问题要留给幼儿思考与自由想象的空间。表现与表达的环节中则注重节奏和旋律的把握、发声与共鸣的练习,以及声音表情的表现等,提问的重心往往是一些歌唱技能和表现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对鲜花》为例,从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

感受和感知环节的提问设计:

如,“我们今天到了哪里?都看到了哪些花?”“花儿的名称?”它们生活在哪里?”这些问题从是什么,在哪里,到习性的顺序,让幼儿更仔细地聆听和感受歌词的内容,透彻地理解歌曲的背景。

表现和表达环节的提问设计:

当教师问道,“这个歌跟我们平时唱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时让幼儿体验对唱的演唱形式,了解演唱风格是欢快、跳跃的;当教师问道,“小朋友能知道这几个字是什么吗?”(依儿呀儿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是让幼儿更加准确地把握歌词中的难点;“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幼儿边说答案,老师边出示相应的图片。)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准确地表现歌曲。

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和感知的提问都是在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情绪,而表现和表达环节的提问则明显是以把握歌曲的形式和歌词等关于表现力的问题。

综合的音乐读写教学

综合歌唱活动注重音乐的读写训练。音乐的读写其实就是视唱、读谱与记谱,对于幼儿来说是需要发展的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是必备的音乐素养。

《对鲜花》是采用民族的五声调式,因此教学时运用首调唱名法可以使幼儿更接近音乐,可以帮助儿童很快地学会音高和读谱。首调唱名体系注重音级之间的相对关系,各音级的倾向明确,调式感觉清楚,接近音乐自然的感觉。和其他教学一样,首调唱名法最重要和最需要谨慎处理的是开始阶段。我们采用移动的do训练方法:按照儿童自然的认知规律,采用五声音阶教学序列,从少数音级开始,数目逐渐增加。开始只是s 和 m 两个音级,之后逐渐进入l、d、r等音级,而不是从开始就采用大调式音阶式的形式。例如:《对鲜花》(见附谱),主要采用和m、s和d’、l四个音阶作为旋律主题。梁老师带领幼儿先回忆以前《对鲜花》的歌词和内容,如“-----花在水上------荷花

------花在树上-----桃花;”并请幼儿结合回忆对重点词句加以演唱。这样有重点的演唱,反复练习,孩子们首先稳定地掌握了四个音级,然后再增加其他音级,掌握起来更容易更准确。

《对鲜花》活动还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回忆,进一步掌握歌曲句式结构。幼儿在仿编歌词方面的特点是需要在自身的感知活动中,感受了解语言结构,进行仿编新的内容。因此,在落实教育目标时到了这个教育策略。对于幼儿来说,认知音乐符号并不是必需的,但没有任何铺垫,日后这种抽象的音乐符号系统推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门外语。为了消除对乐谱的神秘感,有必要采用这种图谱的方式,让幼儿理解音乐的符号是“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为掌握真正的抽象符号作铺垫。

篇2:幼儿园的歌唱活动

一、歌唱是什么?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柯达伊曾说过,你的喉咙里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都美。要使乐器成为大众的音乐有许多困难,而唱歌是使儿童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

歌唱在学前儿童的音乐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托儿所、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玩耍中的孩子们在歌唱,在马路上和公共汽车里,也总是可以听到这些小小歌手们的愉快歌声。凡是健康、快乐的去、学前儿童,都能很快学会用歌唱来愉悦自己和与人交流。歌唱简直就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一个亲密伙伴。

歌唱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活跃思想、完善品格、锻炼身心的美育内容,如学前儿童在歌唱时能受到内容美和曲调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能得到活动锻炼,心理活动过程能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解状态,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多种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在歌唱中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歌唱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歌唱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歌曲(含节奏朗诵);歌唱的表演形式;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的简单知识、技能;嗓音保护的知识等。

(一)歌曲

歌曲是文学与音乐联姻的结晶,具有双重的审美价值,歌曲可以向学前儿童展示出更为生动、更为丰富、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歌曲不仅可以引导学前儿童从许多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体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而且也可以带领学前儿童去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世界,甚至去幻想世界,以丰富和深化学前儿童的心灵世界。

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可以从感情熏陶入手,激发学前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启发他们重新思考和体验已经熟悉的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如有爱、分享和宽容;勇敢、勤劳和公正等。

多种多言的歌曲可让学前儿童有机会接触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大他们的文化眼界。同时,真正优秀的歌曲还可诱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联想,培养他们幻想的积极性和能力。

节奏朗读也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我国戏曲和曲艺中早就有此形式存在。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它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介绍到我国来的。尽管它没有旋律,但它同样含有高低、音色、强弱、快慢以及节奏、结构等几乎全部的音乐要素。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节奏朗诵的内容可以是诗歌、歌词、童谣、游戏语言;也可以是词组、象声词、无意义的嗓音音节;甚至仅仅是一些唇、齿、舌和气息的振动发出的音响。目前,节奏朗诵不仅在各级普通学校选作教学内容,而且还经常作为现代歌唱的一种形式,有专业作家和表演艺术家专门创作和表演的作品。节奏朗诵不仅能够具有和歌曲一样的艺术审美和艺术教育价值,由于它没有旋律,掌握起来比唱歌容易,更易为学前儿童所接受。

(二)歌唱的形式

歌唱的形式是歌唱活动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随的表演方式的总和。如参加者可以是一个人,几个人或许多人;各个参加者可能同时唱相同的歌词和曲调,也可能同时唱不同的歌词和曲调,还可能是一种轮流、交替式的合作歌唱;歌唱时歌唱者可能仅做一点体态动作,或自己边歌边舞(或边给自己伴奏);也可以由其他人伴奏或伴舞等。在学前阶段,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形式(包括节奏朗诵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领唱齐唱,伦常,合唱和歌表演。结合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特点,这些歌唱形式的实际含义可表述为:

独唱: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曲。其中包括分组轮流齐声唱歌曲中的某些部分,如一组唱语句等。

领唱齐唱:一个人或几个人唱歌曲中比较主要的部分,集体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合唱:包括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用同一旋律唱衬词;一个声部用哼鸣的方式唱旋律,另一个声部按节奏朗诵歌唱;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在休止或延长音处唱提充式的词曲;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

(三)歌词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学前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知识和技能主要有:

正确的歌唱姿势。如身体正直;两眼半视;两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坐着歌唱时不能靠椅背上等。

正确的发声方法。如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控制音量等。

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自然吸气;均与用气;吸气时不耸肩;一般不在句子中间换气等。

正确地演唱歌曲。唱准歌词、节奏和旋律;自然、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有感情地歌唱。

“有感情地歌唱”,主要指运用咬字、吐字、气息的断、连变化,以及歌唱的速度、力度变化等演唱技巧进行歌唱。这种通过一定ideas演唱技巧传打出的内心感情,也可视为声音的表情。当然,对于幼儿来说,运用这些技巧的程度是十分粗浅的。

正确地与他人合作。一起歌唱时不使自己的声音突出;轮流歌唱时准确地与他人或其它声部衔接;轮唱或合唱时努力保持各声部之间的音量、节奏上的协调性;在内心情感体验、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动作方面与集体协调一致等。

此外,一些嗓音保护的简单知识,也是学前儿童应该掌握的,如:不长时间大声喊叫和唱歌;不在剧烈运动时大声喊叫和唱歌;不在激烈运动后马上唱歌;不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唱歌;不迎着风唱歌;不在伤风感冒、咽喉发炎的时候唱歌等。

三、歌曲材料的选择

歌唱的材料主要是歌唱。歌曲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歌词的选择

为学期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歌词应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与文字要有趣并易于理解

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不强。所选歌词的悲痛和文字表述首先能为儿童所理解。否则,就很难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其次,歌词的内容、形象应是儿童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如动物、植物;自然想象;交通工具;儿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儿童自己的生活和活动;儿童所熟悉的成人活动等。第三,歌词的文字是较生动、有趣的。如使用押韵、重复;使用象声词、衬词、感叹词、无意义的音节;使用夸张、诙谐的创作手法等。第四,歌词应具有潜在的情感价值。如《泥娃娃》中的爱的情感;《再见吧冬天》中的一脸的情感;《小孩不小歌》中的自豪的情感;《颠倒歌》中幽默感;《勤快人和懒人》中的赞美的情感和鄙视的情感等。

此外,在选择歌曲时,除了要考虑以上条件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其一,处理好儿童现状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既教育者在选择歌曲时,既要注意选择儿童较易理解的歌词,又可留心选择少量的儿童暂时还不能理解的精品歌词。由于这些歌词配上曲调后,有节奏,有韵律,易于上口,易于记忆,即使一时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但可以为儿童愉快地接受和储存起来。以后,随着幼儿经验的累积、深化和发展,这些内容随时都可以活跃起来,被迁移到各种新的经验中去。只要教育者在选择比例上仍以容易理解的内容为主,少量不太容易理解和暂时不能理解的歌词逐步积累起来,对儿童的语言、知识、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2、歌词内荣应适用于用动作表现

学前儿童的活动,总体上是不分化的,无论说话还是歌唱,都尝尝以动作相伴随。如果歌词本身比较适宜用动作表现,则歌曲便更容易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另外,这种边唱边做动作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儿童记忆歌词、发展节奏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也能更好地帮助儿童表达情感。

3、歌词结构应简单,多含重复

学前儿童天性喜爱自由编唱。结构简单且多重复的歌词,特别易于满足儿童的这种要求。

结构简单主要是指:句子中所含的词汇较少,语法结构较单纯;多重复只要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在长度、结构节奏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处较多。这种简单多重复的歌词结构,可为儿童提供更多自由编唱机会。如《我的小手》这首歌中,前三句歌词都是“我有小手我拍拍”,最后一句是“我用小手帕”。儿童在自由编唱时,不仅可以唱“小手”可做的任何动作、任何事情,而且还可以唱“小脚”“小嘴”等。再如《胡说歌》这首歌中,第一、第二、三、五句都是“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吗”第四句仅省去了“你把”两个字。儿童在编唱时,可以随意编唱任何不合常理的事情。

此外,简单而且多重复的歌词,儿童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容易《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中,每段之间除了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以外,所有的歌词都相同;再如《十个绿瓶子》这首歌中,每段之间,除了瓶子的数量越来越少以外,所有的歌词都相同。学前儿童唱这样的歌曲,语言记忆的负担很轻,可以更多精力去享受歌唱和做动作的快乐。

(二)曲调的选择

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曲调应具有一下的特点:

1、音域比较狭窄

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合唱过高或过低的音。因此,在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时,不宜选择音域较宽的作品。平时儿童歌唱时出现喊叫或者走音的现象,往往也与歌曲的音域不合适有关。一般地,各年龄段的合适音域为: 2—3岁:c1—e1 3—4岁:c1—a1 4—5岁:c1—b2 5—6岁:c1—c2

总体上说,所选歌曲的音乐应控制在上述范围之内,但偶尔有个别音域超出这个范围,只要不是长时值的音,不停留在强拍上,出现次数也不多,还是可以容许的。

2、节奏比较简单

节奏在这里做广义解,包含狭义的节奏(时值的长度关系)、节拍和速度。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合唱过于复杂的节奏。为4岁以前的儿童选择歌曲时,曲调中的节奏应主要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偶尔也可以出现附点音符。为4—6岁的儿童选择歌曲时,可选择含有少量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浮点音符出现的次数稍可增多;还可有少量含切分音的节奏。

为4岁以前儿童所选歌曲的节拍,最好以2/4拍和4/4拍为主。3—4岁期间,也可以偶尔选一些3/4拍的歌曲。为4—6岁儿童选择歌曲时,除了仍然以2/4拍和4/4拍的歌曲为主以外,可以较多地选用3/4拍和6/8拍的歌曲。另外,在4—6岁期间,还可注意选择一些含有从弱拍开始的乐句的歌曲,以发展儿童读“弱起”音乐的敏感性。

用较快的速度歌唱或用较慢的速度歌唱,对较小的儿童来说都是困难的。因此,在为4岁以前的儿童选配歌曲时,宜采用比较中庸的速度。4—5岁儿童比较容易兴奋,除可多选轻快活泼的歌曲以外,还应注意多选安静而稍慢的歌曲,以陶冶他们的性情。5—6岁儿童已有了一定的控制呼吸器官、发音器官的能力,一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与歌曲内容的表达需要相一致的能力。因此,可以为他们选择速度稍快或稍慢的歌曲,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含有速度变化的歌曲。

3、旋律比较平稳

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合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一般地说,他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三度和三度以下的音程,同音重复也包括在内。对小二度音程(即半音进行),4岁以下儿童还不大容易唱准。在四度及四度以上的大音程中,学前儿童容易掌握的是四度、五度和八度音程。对六度和七度音程,即使是6岁或6岁以上的儿童也不太容易唱准。因此,在为学前儿童选配歌曲时,宜选择比较平稳的旋律。三度以上的跳进可以有一些,但不宜有连续的大音程跳进。

4、结构比较短小工整

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达的歌曲。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的歌曲,以含2—4个乐句为宜,总长度一般在8小结左右。为4岁以上儿童选择的歌曲,可含6—8个乐句,总长度也可增至16—20小节。

学前儿童歌曲的乐句也不宜太长。在中等速度的情况下,2/4拍的歌曲一般以4拍为宜;3/4拍的歌曲一般每句以6拍为宜。5—6岁的儿童,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偶尔也可以唱含稍长句子的歌曲。但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歌曲结构还是以短小为宜。

学前儿童不宜唱结构过于复杂的歌曲。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歌曲,大多数的结构都是比较工整的。也就是说乐句和乐句之间,在长度上是相等的,在节奏上是相同或相似的。而且一般没有间奏、尾奏等附加成分。为5—6岁儿童选择的歌曲,可以有间奏和尾奏,也可以偶尔有一些不工整的乐句,但总体上还是应以工整为宜。4岁以前儿童所唱的歌曲,大多数应为一段体或一段体的分节歌。5—6岁儿童偶尔也可以唱一些简单的两段体或三段体的歌曲,但总体上还是应该以唱一段体的歌曲为主。

5、歌词关系比较单纯

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宜唱词曲关系复杂的歌曲。4岁以前,儿童所唱歌曲大多数应该是一个字对一个音的;4岁以后,儿童可以逐步掌握一个字对两个音的词曲关系;5—6岁儿童还可以逐步掌握一字多音的词曲关系。但总的来说,为学前儿童所选歌曲的词曲关系应比较单纯,一字一音的关系应是主流。

歌曲是学期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媒介。因此,在选择歌曲时,除了要注意其可接受性以外,还要注意其教育性。换句话说,就是所选择的歌曲除了应是儿童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以外,还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幼儿歌唱的指导

(一)思想指导

在幼儿学习歌唱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学会在歌唱和说话时倾听自己的声音,并学着能控制声调的高低,必须唱得与乐器的声音一样,并注意与同伴的声音一样,要学习他说听到的声音,要感觉到自己唱的声音与他所听到的声音在音高上相配合一致,能使自己的声音与自己听到的声音相互靠拢,达到和谐感,逐渐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音准感。同时,还要发展幼儿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从听和唱两方面来培养幼儿唱歌的音准。在幼儿园应以使幼儿体验集体歌唱快乐为重点,在这过程中使幼儿亲自体验并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一方面让幼儿体会到自己和集体共同用音乐来进行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又给幼儿活动独立活动的经验。

(二)指导目标

培养幼儿对歌曲作品的感受力与理解力,不断丰富幼儿听唱的音乐经验,并满足其歌唱的欲望,引导幼儿用愉快情绪歌唱;通过学唱过程培养幼儿的歌唱表现力;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协调能力、自控能力、审美能力)。具体指导目标:

1、用愉快的心情歌唱。

2、在理解歌词基础上学习歌唱。

3、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听琴声轻轻唱)。

4、唱出歌曲的感情。

5、口齿清楚地歌唱。

6、正确地唱出节奏。

7、能参与小组或全班集体中愉快地合作歌唱(齐唱,多层次节奏的合唱,轮唱等)。

8、能记住许多熟悉的歌曲并能唱出自己的感情。

9、能识别、听唱音的高低,并能独唱。

10、能创编短小的曲调(随口而出)。

(三)指导措施

1、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1)根据幼儿需要,学唱简单的童谣,简短的儿歌,必须是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内容。

(2)选择的教材要适应幼儿音乐学习规律及身心发展水平(或是整体教育所需的内容)。

2、具体指导步骤。

(1)开始时从简单的sol、mi、la曲调的歌曲入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音乐经的扩展逐步提高。

(2)让幼儿在听赏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而学唱,增强其音乐印象,教师应创设情境,将歌曲内容让幼儿理解,丰富幼儿各种体验(绘画、谈话、观察、游戏、动作等)。

(3)活动中既有集体唱又有小组唱,既有轮流唱又有独唱(对唱、回答形式等)。(4)愉快时也不能大声叫喊地唱歌。

(5)正确地唱出歌曲的节奏、运气和休止感受。

(6)教师要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捕捉幼儿成功的闪光点,帮助其建立歌唱发生的经验。

(7)运用各种形式复习唱同样的歌曲(配乐器伴奏、合作、表演游戏等)(8)边唱歌,边创编,配合节奏自由地动作表演。(9)改编或创编歌词。

3、指导方法

(1)整体学唱法:新授歌曲时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整体学唱,感受歌曲的整体美。

(2)分句练唱法:当幼儿整体学唱歌曲后,教师可运用此方法帮助幼儿听音正音,处理吐字咬字,可让幼儿自由围在教师的钢琴旁听唱,发音要清晰,但应提及的是教师必须结合歌曲的内容情景进行指导,放置枯燥的练唱。

(3)装词学唱法:幼儿欣赏所授歌曲,通过听辨感知旋律节奏,并击掌表现,然后将有节奏的儿歌装配到歌曲的旋律中,发展幼儿在听辨基础上快速学习歌曲的能力。

4、教学程序

(1)导入。可通过儿歌,故事引出歌曲主题。

(2)引导幼儿仔细听赏歌曲作品,也可运用辅助材料及情景创设,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作品内容。(3)鼓励幼儿在听辨歌曲旋律基础上,用动作表现(可以拍手、拍腿、拍肩)歌曲的旋律节奏。

(4)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幼儿感受理解歌曲的程度,并能用摘句演唱歌曲形式来小结幼儿的回答。

(5)启发幼儿按歌曲旋律节奏朗诵歌词。(6)鼓励幼儿听辨歌曲旋律把歌词装配进去。

(五)指导内容

1、小班:(1)听歌曲的前奏整齐地开始、结束。(2)听音乐跟唱简短歌曲。

(3)师生对唱为主的歌曲。

2、中班:(1)听音模唱(五声音阶)。(2)听旋律装配儿歌。

(3)听简单乐句编唱。

3、大班:(1)听音模唱(七声音阶)。(2)听乐句编唱。(3)装词模唱。

(4)创编歌曲。(5)自编自唱。

(6)录音分析—听听、唱唱、处理歌曲、自唱自录。(7)分组轮唱。(8)齐唱、领唱、合唱(二声部多层次)。(9)独唱。(10)音阶接龙。

(六)活动评价

1、能否用自然声音愉快地唱歌。

2、歌唱时语言是否清楚。

3、歌唱时节奏是否正确。

4、歌唱时音程是否正确。

5、是否有即兴创造自己曲调的要求。

6、是否能做到和大家一起唱歌。

7、是否能记住学过的歌曲。

8、能否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轻快地唱出歌来。

9、能否独唱。

篇3:组织幼儿歌唱活动的方式探讨

一、准备阶段

歌唱活动的内容应当适合相应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指导,《柳树姑娘》这首歌曲符合大班幼儿的歌唱能力特点,因而设计了一节大班歌唱活动《柳树姑娘》。合理设计歌唱活动的环节首先要先对歌曲特点有所了解。《柳树姑娘》这首歌曲需要幼儿在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的基础上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对于幼儿来说,如何理解“三拍子”及其特点是一难点。因而在设计活动时,将第一次范唱作为让幼儿对“三拍子”歌曲的感知环节,以手部画三角形的动作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三拍子的特点,以声音强弱变化让幼儿从听觉上感知“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特点。

二、组织过程

(1)合理范唱。合理的范唱是歌唱教学的基础,教师会唱不仅仅只唱对旋律,更要唱出不同歌曲的特点。教师范唱时,一定要注意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特点,同时在范唱时还应当注意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歌声表现。

(2)图谱的设计与介入。1)图谱的设计。图谱是直接向幼儿展示歌曲内容的工具。图谱的设计离不开美与形象。“美”的体现:有些教师总认为图谱只要幼儿能看得懂就好了,从未思考过对美的追求。歌唱是艺术的教育,教师应当把一切美的东西展现给幼儿。教师可以将《柳树姑娘》的图谱设计从画面的布局和色彩呈现出美感。“形象”的展现:图谱的作用在于让幼儿能通过看图学习和记忆歌词,所以“形象”是图谱设计的重中之重。图谱不仅要表现出简单的歌词内容,更应当注意巧妙设计出难以展现的歌词。《柳树姑娘》中的第一句歌词:“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在表现柳树姑娘时,用漂亮的蝴蝶结装饰柳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柳树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在柳条中呈现出一条用柳树枝条编的长长的辫子,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歌词中“辫子”这一词。2)图谱的介入。既要调动幼儿的兴趣,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图谱的使用价值,关键就在于图谱的适时介入。教师在组织《柳树姑娘》这一歌唱活动时,图谱是在教师第一次范唱后介入的,教师可提问幼儿在老师的歌声里听到了什么,通过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巧妙学唱。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应有过重的教学痕迹。如何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过程中保证幼儿能学会唱歌曲,是歌唱活动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范唱歌曲前可以适当地提醒幼儿仔细听老师范唱。在范唱过后,教师可向幼儿提问:“你在老师的歌声里听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范唱相应的乐句。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语句帮助幼儿学习歌曲,比如:“你觉得歌曲中最好听的是哪一句?带着你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你觉得最难的一句是什么?请你的好朋友帮助你!”在《柳树姑娘》的歌唱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少数幼儿对最后一句“多么漂亮”的掌握较为困难,于是让会唱的幼儿带领集体学唱以及好朋友帮帮唱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和巩固,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4)多样的巩固练习形式。歌唱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幼儿巩固新学歌曲的环节少不了多种歌唱形式的出现,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柳树姑娘》这一歌唱活动中,教师使用了以上多种歌唱形式,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让幼儿接触了衬唱的特别唱法。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唱原唱,另一组在第一组唱完一句后衬唱“沙、沙、沙”,使他们在有趣多样的巩固练习中学会了新教的歌曲。

(5)情感教育的引导。情感教育可以说是所有教育领域中都应该重视的部分。作为教师,应该注重活动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激励性语言去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除了语言的激励,教师还可以时常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鼓励的微笑。《柳树姑娘》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尤为注重情感的投入,让美妙的音乐与美好的情感相融,让幼儿体验不一样的歌唱活动。

三、结束语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拥有一个美好的活动过程,更应当懂得去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柳树姑娘》这一歌唱活动的组织,教师也有自己的短板,即不知音乐的介入该在何时,说明教师还缺乏对这方面的思考。因此,如何组织好幼儿园的歌唱活动,还需要所有的幼儿教师共同探索与努力。同时,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专业素质,才能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广。

参考文献

[1]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篇4: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适宜的作品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作品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歌唱曲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

小班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音乐理解和模仿能力有限。对小班幼儿的歌唱要求仅限于喜欢唱歌,知道歌曲名称,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因此,应该选择篇幅短小,歌词内容多重复的音乐作品为主。如:《这是小兵》、《小手爬》。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开始能用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同的歌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题材的歌曲,并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开展歌唱活动,如接唱、对唱。大班幼儿歌唱能力有所提高,在歌唱的方式上不仅可以领唱,还可以两声部轮唱、伴唱。歌唱的要求可以有跳跃、连贯。在选择歌曲时,可以多选择合作完成的曲目,如:《欢乐颂》、《柳树姑娘》等。

2.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只有源自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才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其想要学唱歌曲的欲望。如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小班开展歌唱活动《春天》,歌曲中所描绘春天花开,柳树发芽,蜜蜂蝴蝶飞舞的情景,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为有兴趣。也可挑选一些内容积极、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让幼儿欣赏、创编新歌词。挖掘流行歌曲中的积极元素,给幼儿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

二、教学策略运用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基础

教师应结合作品,运用一种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情绪,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去。

1.教师合理范唱。

听唱是幼儿学唱歌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此,歌唱活动中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富有感情地演唱幼儿喜欢的歌曲,才能贴近幼儿,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为歌唱教学进行铺垫。清唱是范唱中最关键的环节,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同时给幼儿一个正确的示范,因此教师在清唱时要注意自己歌唱的姿势和方法。例如,在歌唱活动《小猫》中,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让幼儿听清歌曲中描述的小猫活动的场景;第二次范唱是配有钢琴伴奏的,让幼儿在音乐中想象,小猫在屋檐下晒太阳的快乐情景。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中,我通过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让幼儿想象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学当小乌鸦爱妈妈的愿望。在歌唱活动《蚂蚁搬豆》的开始部分,我边唱边做蚂蚁搬豆的动作,让幼儿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歌曲,从而激发幼儿学唱和表演的欲望。

2.巧妙运用图谱。

图谱是一种视觉性的参与,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形象直观的图谱,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小班歌唱活动《大苹果》中,我在活动的开头出示一棵立体的苹果树,引导幼儿边说歌词边做摘苹果的动作。幼儿在摘苹果、吃苹果的情景中,激发了学习情绪,为幼儿更好的掌握歌词、理解歌曲打下了基础。在中班《太阳喜欢》的歌唱活动中,我在苹果、桔子、田野的外围分别涂上红色、黄色、金色、代表太阳因为喜欢它们,所送的颜色礼物。然后,再引导幼儿讨论,太阳会送给已经是彩色的彩虹什么颜色呢,在猜猜说说颜色的过程中,幼儿很快明白歌词的意思。

3.巧妙开展游戏。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可以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等,在自然的游戏中习唱歌曲。如在小班歌唱活动《袋鼠妈妈》中,我让幼儿扮演小袋鼠,我扮演袋鼠妈妈随着音乐走到幼儿面前,随节拍拥抱小袋鼠,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在小班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中,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先把小手放在脸颊上,我喊出身体的某一部位名称时,幼儿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移到该部位上去。我以随意的顺序喊,有时快,有时慢,幼儿感到紧张有趣,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中班歌曲《吵醒了猎人快快逃》活动一开始就是进入游戏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都是以游戏《小动物吵醒了谁》贯穿始终,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教师与幼儿共同唱歌曲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把歌唱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变为现实生活情境。

4.丰富歌唱形式。

歌唱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在歌唱活动中,以独立歌唱、集体合唱为主,同时还有领唱、轮唱、分声部唱、表演唱等形式。比如,在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唱中,我通过独唱,小组唱,集体唱等不同的方式,巧妙运用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好表现的心理,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快乐情绪唱给喜欢的小动物听。他们都积极参与,唱给小狗听后,还要唱给小老鼠听,唱给小老鼠听后,又要唱给小猫听,唱给小猫听后,还要唱给娃娃家的宝宝听……个个兴趣盎然,充满了童真童趣。任何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创造和采用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形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5.巧借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的特点。在歌唱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幼儿对歌曲情境的体验。如在歌唱活动《小星星》中,我用课件制出满天星星一闪一闪,并运用动画效果制作星星眨眼的效果,通过这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促使幼儿产生学习的欲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国旗,国旗,我爱你》,我通过让幼儿观看升旗的录像进行导入,通过观看动人的场面,及教师轻唱,使幼儿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紧接着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旗、爱祖国?”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幼儿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

总之,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宜的作品,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开展歌唱活动。要用语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适宜的情境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快乐体验,使歌唱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快乐有趣。要多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避免仅为幼儿创设演唱歌曲的机会,还要注重为幼儿创设技能表现、情感表现、态度表现、创造力表现等多元的表现空间,让幼儿身上所获得的一切音乐感受、情感、理解和想象,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歌唱活动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能喜欢歌唱、快乐歌唱、创造性地歌唱。

篇5:幼儿园歌唱活动反思

幼儿园歌唱活动反思一:小班音乐活动《我上幼儿园》教学反思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孩子对教师直接一句一句的教唱不感兴趣,幼儿感到很被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就是我能够借助米老鼠手偶吸引孩子的兴趣,并用肢体动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自始至终的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以有趣的游戏形式或创设游戏情境,来贯穿活动的始末,而且,老师在活动中尽量要运用丰富、夸张的体态语言,语言要浅显、易懂,易于幼儿理解。那会,幼儿刚入园还没几天,许多孩子的情绪还不稳定,所以,要顺利地开展好教学活动,还需要我们老师在每个活动的教法上下功夫。

记忆歌词方面,对于孩子来说也比较难,因为他们还不识字,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在活动中,除了要吸引孩子参与学习的兴趣外。

在本次活动前,我经常领幼儿做拍手、拍肩朗诵儿歌的活动。课间休息时,我打开录音机和幼儿一起欣赏歌曲;在组织纪律时,我以简单的旋律加上肢体动作调动幼儿的注意,几天下来,幼儿对乐曲的前奏、间奏有了初步的感受。这些为本次活动打下来基础。

由于幼儿熟悉《我上幼儿园》的儿歌,活动中我加入了声势练习,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唱歌曲就变得轻松快乐,给幼儿宽松的集体生活的氛围,减轻幼儿活动的紧张程度,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园歌唱活动反思二:大班歌唱活动《大鞋与小鞋》课后反思>>(826字)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所以我在本次音乐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大鞋和小鞋,运用“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一、导入部分。我各出示爸爸鞋和娃娃鞋,请幼儿说说穿上鞋发出什么声音,请个别幼儿试穿表演,其他幼儿听听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幼儿说出了很多,如:咚咚咚、嚓嚓嚓、踢踢踢等,可幼儿说不到我要求点子上,这时可以让幼儿直接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这样一下子就能引导到主题上,也可以避免导入时间长。

二、学唱部分。我让幼儿欣赏后,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为歌唱活动做准备。图谱非常清楚,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们看着图谱来记住歌词,孩子们在图谱的引导提示下掌握得很好!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内容,兴趣也很高。学唱了三遍,幼儿基本上都会唱歌曲,达到了预期目标。刘老师提出,左手伴奏可以再轻点,以便幼儿能听清歌词内容。学唱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还有,作为我班有这样程度的歌唱能力,可以采用分组唱、轮流唱、对唱等来尝试,以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三、最后部分。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结束,幼儿的心情得到了愉悦,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整个活动过程安排较合理,目标达成度较高,幼儿参与积极,兴趣也很高。大部分幼儿在一堂课中,都学会了歌唱。虽然作为这样一次常态课,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达到了预设目标,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由于课前没让幼儿做试穿鞋的准备,对幼儿的回答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师的语言推敲得还不够仔细。在个别幼儿试穿体验时,没有让幼儿充分想像,充分的表达。这些也都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

课后刘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如:伴奏的协调,歌唱形式等,使我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欠缺,对于这个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反思。常态教学,贵在坚持认真对待.相信有刘老师这样对课堂的细致评价和引领,我们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会提高很快。

>幼儿园歌唱活动反思三:活动反思:大班音乐活动《歌唱——戏说脸谱》>>(501字)

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欣赏歌曲后我利用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我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合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效果很好。

再次,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居然能跟着音乐节奏哼起来,虽然谈不上什么韵味,但很投入,孩子们特别开心。

最后,在完整表演的环节,我利用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让孩子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再一次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篇6:幼儿园的歌唱活动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做喇叭状呼喊一边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做反方向

5-8小节,单手放在耳侧做倾听状

9-10小节,同1-2小节

11-12小节,同3-4小节

13-16小节,同5-8小节

17-20小节,双手握住拔萝卜,每两拍一次

21-24小节,即兴表演拔出萝卜后的开心状

25-28小节,双手握住放在肩膀上,表演扛(抬)萝卜回家 29小节,双手合拍后上举,结束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2、演唱时分为两个角色,一边是呼喊的小兔,一边是应答的小兔。从第17小节开始一起表演演唱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有趣、独特的韵味,能根据‘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情节演唱,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快乐的情绪。

2、能根据图谱的提示,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表达歌曲的意境。

3、能与小伙伴合作演唱,享受游戏一一“拔萝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听!

教师演唱后提问:知道我唱的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反应):哦,不知道啊,因为我唱的没有歌词。没有歌词的歌也很好玩,我们可以想象很多自己认为很好玩的故事。今天,我就想象是一群可爱的小兔在歌唱。

2、教师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加上动作再次有表情地演唱,提问:“猜猜,小兔们唱的是什么?”(幼儿讨论)

(2)教师边演示图谱边有表情、有动作地范唱,提问:“现在知道我唱了些什么吗?”

3、结合图谱,幼儿学唱歌曲

(l)观察图谱,提问:“在图谱里,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图谱提示演唱,提问:“我是怎么呼喊我酌好朋友,它们是怎么回答我的?”

4、幼儿结合图谱学唱

(1)幼儿尝试扮演小兔,分角色尝试演唱第一段

(2)幼儿边唱边表演“拔萝卜”的情景

(3)探索“拔萝卜”后开心的情绪,提问:“你高兴的时候会做一些什么?可以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4)教师和幼儿分角色共同演唱歌曲。(5)幼儿分两组尝试演唱,体验与同伴一起歌唱的快乐情绪(教师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提出要求,或组织幼儿讨论应该怎么唱会更好听、更有意思)

5、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表演,结束活动。

三、创意集锦

1、将歌曲的钢琴伴奏带放在音乐区,让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演,让每个幼儿感受此歌曲的韵味

上一篇:悲痛伤感的句子下一篇:关于申报州级卫生红旗单位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