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2024-04-08

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精选5篇)

篇1: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静安区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漫谈读书

梁实秋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③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④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⑤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坼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

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⑥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1.第①段说“(在古代),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其理由是:。(2分)

2.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畅销未必内容好,价廉未必货色差。

B.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

C.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

D.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3.第④段加点词“书卷气”的含义是:(2分)

4.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写有关“移情”、“顿悟”的内容?()。(4分)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确实下了一番苦功。

B.所谓“开卷有益”,就是只要读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C.不读书的人,一定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D.作者对“线装书”的偏爱,正是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

6.关于读书,本文的主要观点有哪些?(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7分)

请接受残酷

迟子建

①一个儿童站在漆黑的楼道里敲一扇铁灰色的门,他没有听到回答声;一个年轻女子伫立在百货商场柜前为丈夫购买丧服的衣料;一个探险者倒在茫茫无际的丛林中,弥留之际他发现鹰和乌鸦在头顶鸣叫盘桓不休;一个终日坐在河边洗衣的女人突然有一天发现河对岸那棵美丽的椴树让人砍了,而那椴树正是她曾与弃她而去却缅怀不已的恋人约会过,从此她不再来河边洗衣。这些景象的出现,标志着残酷的诞生。残酷走来的时候总是步履从容,不动声色。残酷可以出现在战场、医院,也可以出现在阳光明媚的网球场绿草簇拥着的花坛。生活让人学会残酷,而艺术必须让人接受残酷。

②一幅画的失败,一首交响乐的流产,一篇小说的流于平庸,并不意味着残酷。艺术的残酷是一种精神自虐的残酷。当你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对全世界的人发表演说时,心里却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空虚、恐怖、甚至厌倦,残酷在这个时候威风凛凛地走向艺术。

③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在残酷微笑着向他们走来时总是采取积极态度。海明威和三岛由纪夫,一个在西方用枪口对准自己的头颅,一个在东方用刀剖开自己的腹部。他们冷静地接受了艺术的残酷。尽管有许多饶舌的社会学家对他们的自杀做出了种种看似理由很充分的分析,但那只是社会学家的误解而已。能使艺术家结束生命的,只能是艺术。而我们总是在接受别人残酷上领略辉煌,这实在是一

种惊心动魄的悲哀。

④生活中出现残酷时尚有补救之机,而残酷走向艺术时只能面对死亡,你别无选择。没有任何伟大的艺术家会不断创造高峰,人在艺术的探索中越是执着、激动而勇往直前,同时又越是疲惫、绝望。艺术是狡猾的,当你迢迢奔向它时它能神采飞扬地向你招手,而当你切近它时却又将真实的面孔转向别处。所以总在路上行走的奔向艺术的人(不是艺术家)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尚且能在生活中占一席之地。而真正走到艺术临界点的艺术家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接受了双重残酷:生活的和艺术的。

⑤卢浮宫的藏画,巴黎图书馆的藏书,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拉威尔留给我们的音乐,无一不是残酷的表现。我们在领略伟大和辉煌的同时,必须明白我们首先应该接受残酷。凡•高的金黄色的像太阳一样燃烧着的向日葵是残酷的,因为它曾使凡•高的心灵备受摧残而又令后来者手持画笔望洋兴叹。《老人与海》《神曲》《喧哗与骚动》《人间喜剧》是残酷的,因为后来的作家在涉及同类题材时没有达到它的精神境界。《红楼梦》也是残酷的,它站在中国古典小说塔尖的位置上使其他作品黯然失色。而中国的艺术,能让人领略到残酷的却是太少太少了。徐悲鸿画马与齐白石画虾,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不明白为什么之后还有一些国画家孜孜不倦地画马和虾,真是不可思议。

⑥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让我看见三天》,在命题上是残酷的,因为她永远看不到她要看到的三天,只是她文章中的三天太罗曼蒂克,她没有让我们看到残酷的三天,因而这三天不是永恒,它时隐时现。

⑦我非常喜欢福克纳的《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结尾:

那男人躺在床上。我们在那里立了好久,仰视着那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粘在一起,难分难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匀地覆盖着一层常年积累下来的灰尘。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⑧这是最精彩的结尾,因为它是残酷的,是岁月,爱情的残酷,同时更是艺术的残酷,让我们接受它。

7.第①段是怎样解说“残酷”的?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4分)

8.赏析第④段画线句。(2分)

9.用福克纳的作品结尾有何用意?(3分)

10.分析本文引用名家名作的作用。(3分)

11.以第②、③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三)默写。(7分)

12.(1)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2)

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3)东隅已逝,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古代游子常以“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明证。

(5)两位遭遇不幸、经历相似而又初次相逢的人,未免感慨万千。可以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来表达此时心迹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赞颂老师或教师自己表示对事业忠诚,多会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7)“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①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②能化俗,焉知李广③未封侯?

路经滟滪④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 ①李剑州,时任剑州刺史,有才能而未被重用。②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异闻。③李广,西汉名将,战功卓著却未能封侯。④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13.对本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君”指李剑州,他在剑州做了三年刺史。

B.引用李广喻指李剑州未被重用。

C.“路经”两句交代作者将赴荆南所经之地。

D.末句说作者到了荆南回望蜀中,怀念故人。14.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李剑州的政绩与政治待遇。

B.后四句写自己意想中“将赴荆南”的情景。

C.“滟滪”、“一钓舟”、“沧浪”等词语,展示了一幅扁舟出峡图,表现了诗人不避风险的豪迈气概。

D.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自己,再由自己的离别之情折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起结转合自如。

15.就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②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③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

④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⑤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遗漏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膺传》)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膺谢不受(2)膺等复废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无所交接()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2)故引用天下名士()

..

A.使用

B.重用

C.荐用

D.任用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公事免官

乃以膺为长乐少府 ..B.乃复征为度辽将军

至乃杀孕妇 ..C.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

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 ..D.为司徒胡广所辟

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 ..19.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请择其一例分析文中间接描写的作用。(4分)

21.依据相关事迹,概括李膺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相关事迹 李膺的品质

矢石破虏 拒收樊陵 惩治张朔 临难不辞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①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⑴,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⑵,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②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③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④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 ⑴子固,曾巩的字。⑵正之:孙侔,字正之,吴兴人。

22.第①段中,作者认定“贤人”的依据是:

。(2分)23.概括第②段的意思。(2分)

2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志同道合的人应相互交往,共同进步。

B.与自己有相同知趣和理想的只有这二人。

C.与二人携手共进,登堂入室,追求“中庸”之境界。

D.只有与二位“贤人”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25.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作者与曾巩分手后的赠别之作。

B.曾巩与孙正之虽是好友,但两人未曾谋面。

C.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真挚友情,又反映出自己追求至高境界的远大志 向。

D.作为一篇道别之作,本文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哲理睿思。26.联系全文,谈谈对文题中“同学”二字的理解。(4分)

写作

70分

27.根据下列材料作文。

以下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几件事情。

李小文是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他辞世很多天后,媒体才发了一条短消息;送葬的也仅仅是一些他生前的学生。

歌星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让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阵阵喧嚣中。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如演员黄晓明的婚礼受人瞩目。

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霸屏数周,几乎掩盖了“奥运”的光芒。

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它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及评分

1.(2分)(古人)读书难,成书难;(1分)唯难而稀罕珍贵。(1分)2.(3分)C 3.(2分)因读书而汲取的清醇爽朗之气,(1分)其表现为境界高,胸襟广,谈吐不俗。(1分)

4.(4分)“移情”、“顿悟”是针对天赋禀异的人而言的,非常人所能及;(2分)就一般人来说,读书还是最好的修养途径。(1分)这样写,也体现了“漫谈”的特征。(1分)5.(2分)D 6.(4分)⑴现代人读书是幸福的 ⑵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 ⑶读书要有选择,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4)作为中国人,一定要读经书、史书(5)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对1点得1分)

7.(4分)选用一组特定画面解说何为“残酷”,(1分)将抽象的的概念具象化,直观、形象、感性,(2分)给人以强烈的震撼。(1分)

8.(2分)运用拟人的辞格,形象地揭示了人与艺术的特殊关系(1分)——艺术对人的诱惑,人追求艺术的艰难。(或:艺术的巨大魅力以及对人的残酷性)(1分)

9.(3分)再次选用一个充满死亡气息的具体场景作为结尾,揭示生命、爱情、艺术的残酷与永恒的主题,(1分)卒章显志;(1分)在结构上,也与开头相呼应。(1分)

10.(3分)作用:其一,实例典型,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其二,通过干洗店材料来揭示主旨,体现了文体特征;其三,涉及到音乐、绘画、小说等相关的艺术领域,具有普遍性。(对一点1分)11.(5分)关键词重复出现。两段文字,“残酷”一词共出现7次,如不断敲击的重音,一次次震撼读者的心灵。(2分)运用拟人的手法,“(残酷)威风凛凛地走向艺术”、“残酷微笑着向他们走来”,充分展示出艺术的魅惑与冷酷的双重特征。(2分)这些特点,凸现了本文的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分)

12.(7分)(1)焚百家之言(2)士不可以不弘毅(3)桑榆非晚(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2分)D 14.(2分)C 15.(4分)本诗运用对比有两处:一处在诗的前半部,将李剑州的“能化俗”的政绩与“未封侯”的待遇作对比,为其不公的政治处境鸣不平;通过“文翁”“李广”用典,精炼含蓄。另一处在诗的后半部,将“一钓舟”与“滟滪”之“沧浪”作对比,展示赴南荆途中的险恶,惊心动魄。(指明对比得1分,赏析2分,文字1分)

16.(2分)(1)拒绝(2)(被)罢免(官职)17.(2分)(1)A

(2)C 18.(2分)C 19.(4分)自从李膺来到边塞,(敌寇)一见(他的)威势都惧怕降服,将原先抓捕的百姓都送还回来。从此以后,(李膺的)声威远震边塞。

20.(4分)间接描写有:第(2)段之末;第(5)段景毅“自表免归”。

其作用:通过“诸黄门常侍”行为收敛,小心谨慎,表现李膺的威严震慑群官,使之不敢胡作非为。当李膺遭祸,景毅毅然不避牵连,因其子为李膺门徒主动领罚,表现了李膺巨大的影响力及在朝野的正义力量。(例子1分;分析2分;表达1分)21.(4分)(1)机智英勇(2)明辨忠奸(3)疾恶如仇(4)舍生取义 22.(2分)“学圣人”(或:“向圣人学习”)23.(2分)贤人之间互信不疑 24.(2分)C 25.(3分)D 26.(4分)真正的“同学”是共同授业于圣人的同道中人,(1分)能够致力于学习圣人之道而确立一致的志向。(1分)以“中庸”作为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1分)“同学”之间是否同堂、有否来往交谈并不重要。(1分)

27.(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篇2: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陆蠡(lǐ)

涸(hé)辙

揠(yàn)苗助长

淅(xī)沥

B.猗(yī)郁

抑(yì)郁

蕈(xùn)菌

婆娑(suō)C.瞥(piē)见

茎(jǐng)叶

纤(xiān)细

脉络(luò)D.移徙(xǐ)

葱茏(lóng)

囚系(jì)

嵌(qiàn)着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3.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看出战士们的苦心①他们是用手电筒灯泡涂了红漆,做成小白兔的眼睛②把瓶口切下来,镶上花瓷碗片,做成了蝴蝶翅上的花点③就是在那漱口池里,也砌了红日、雄鸡和“早晨好”的祝词④正象战士诗里说的“园地道路作锦绸,摆花好似坐绣楼⑤这里的一花一叶,都渗透着战士们的汗水和深情。”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B : ; 。” C :。:。” D : ; 。”。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____。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A.终止

蜕化

体验

B.中止

退化

体验 C.中止

蜕化

体味

D.终止

退化

体味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与这个有杀父之仇的敌人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B.现在,我国打出自由撰稿人招牌的作家依然寥若星辰。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D.在学习中遇到关键问题不求甚解是要吃苦头的。6.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周谷城先生早年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B.我们一定要上好语文课,因为语文课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C.金秋八月,丹桂飘香,美丽的北戴河海滨张开她热情的臂膀,迎来了宇航夏令营的少年朋友。D.“春兰杯”第十届亚洲象棋锦标赛昨日在江苏泰州落幕,中国男队笑捧金杯,夺得十连冠。

7.下面的句子有两处前后脱节,请在相应的序号处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完整连贯。①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②中国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③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④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⑤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答:在处补上,在处补上

。8.在下面句中的空格上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使全句更加生动形象。我怀念□□□□□□□□□□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每空不超过10字)

二、课内阅读

阅读《囚绿记》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1.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从下文“囚绿”的内容来看,我真的了解绿吗? 3.“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4.这几段文字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5.结合全文内容来看,作者赞美常春藤的绿与《绿》一文中朱自清赞美梅雨潭的绿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比较阅读

阅读《囚绿记》和《爬上窗台的绿色》,回答下列问题。[甲文]

囚绿记(文略)

[乙文]

爬上窗台的绿色 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芳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反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惟一心愿吧。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身奔涌。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若是晌午呢,前提是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1.联系上下文,说说甲文第8段中“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和乙文中第7段中“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中的“自私念头”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指什么?(1)自私念头:

(2)简洁纯真的心愿:

2.甲文第10段说“植物是多固执啊!”,其固执体现在 ; 乙文第5段说“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其执著体现在。3.通读全文,说说两篇文章中的“绿色”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甲文:

; 乙文:。

4.甲文赞美的是绿色,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交待公寓的简陋?而乙文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文章的结尾为什么又写“芹菜、韭菜、油菜”?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2)那晌午里散着泥土芳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反顾地爬了上来。

6.甲文第9段中运用了

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

。7.“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并说明它的其他新内涵。

例子:

内涵:

四、类文阅读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子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渐渐的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糊糊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淘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在我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以前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像,只有离开写作才能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往往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享受到的反倒是一种理想。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说:“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你们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这因为你们天生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节选自2007年第12期《读者》)1.“我”本来是想把这间木屋作为新辟的书房,但坐在那里却写不出东西,你帮作者解释一下原因。

2.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试举例进行具体说明。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的含义。4.作者对待花草的态度是顺其自然,由此得到的收获是什么?陆蠡 “囚绿”的结果是什么?

五、中考链接(2009年河北省)昙花终于怒放 ①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罢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⑨我爱昙花。

(选文有改动)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1.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高兴极了

—> —>

—>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答:

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

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B(A揠yà苗助长 C茎jīng叶 D囚系xì)

2.C(留连、须得)

3.D

4.D(中止:中途停止。终止:停止、结束。第一句结合前面的“终身教育”,应填“终止”。体验:用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其中有“经验”的意思。体味:仔细体会,其中含有“品味”的意思。第三句横线后面有“人生的苦辣”,应当用“体味”才能搭配。蜕化:蛇虫类脱皮,引申为腐化堕落。退化:引申为事物由优就劣,由好就坏)5.D(A“不共戴天”应作“你死我活”。B“寥若星辰”应作“寥若晨星”C“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6.D(A项无因果关系,B项搭配不当,C项“金秋八月”与“夏令营”矛盾)7.②处补上“使得”;④处补上“而是”。

8.例:故乡后山流下的清澈的/溪水中彩色的/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在水面追逐欢笑的。

二、课内阅读

1.写“我”享受房间的绿色。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格安宁、平和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的内容来看,我并不能真的了解绿。3.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人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4.示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绿的强烈的热爱。5.《囚绿记》中作者借常春藤的精神,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绿》赞美梅雨潭的绿是为了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比较阅读 1.(1)指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2)爬上窗台。2.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甲文:不屈服,对光明与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乙文:积极蓬勃,执著追求,无私奉献。4.甲文交待公寓的简陋是为了衬托作者对绿喜爱到极致,为后文囚绿作铺垫。乙文写芹菜、韭菜、油菜是反衬其积极向上的精神。5.(1)“生的欢喜”是指对于生命成长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机的绿的喜爱,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2)“义无反顾”是指绿色向上爬的坚决与坚定,表现了绿色的执著、积极向上的品格。

6.插叙

补充交待了“我”对“绿”的喜爱是由来以久的,表达了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

7.示例:绿色食品

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四、类文阅读

1.因为作者到了那里就觉得是一种享受,被大自然的美所陶醉,因此无心写作。

2.动词的运用,如“蹿”字写出了绿萝旺盛的生命力。拟人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表现了“我”的喜爱之情。3.提示:根据朋友的话来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4.收获是“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 陆蠡出于对绿的喜爱,想把它们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所以才“囚绿”,但结果是“绿”总是想出去,而且长势越来越糟糕。

五、中考链接

1.有点心急

心情淡然

欢喜欲狂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3.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4.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篇3: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一、对细节的理解不到位

1. 不关注词汇在语境中语意的变化以及受母语的影响

一般来说, 细节理解题往往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带着问题回归原文相关的句子或段落中去查找答案, 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但是, 有些学生在理解过程中, 却忽略了词在选项中所表达的意思和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含义方面的区别, 将其混为一谈, 结果导致选择错误。请看A篇文章及第42、43题 (以下例题均保留原题号) :

42. From the above posts we learn that ______.

A. Vallery has been begging in streets over the summer

B. Jack gets paid for cutting and moving the lawn for his own family

C. Erica is quite experienced in finding part-time jobs

D. Ashley is willing to do any part-time job during his trip to Hawaii

4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racy from her post?

A. She operates a law firm.

B. She helped her daughter become a lawyer.

C. She’s proud that she has got her daughter a job.

D. She hopes to know more people to help kids get jobs.

对于42题, 很多学生选A, 而正确的选项是B, 因为A 选项Vallery has been begging in streets over the summer中的beg意思是 ask for food, money, etc;而在阅读理解短文中的意思是ask in a serious way, 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少学生见到相同的词就选, 为此我们教师要提醒学生必须关注词汇在语境中语意的变化。

43题正确选项是C, 而很多学生选D, 因为原文中有“What about kids whose parents do not know someone?”其实这两者根本不构成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What about kids whose parents do not know someone?”并不能说明“She hopes to know more people to help kids get jobs.”而学生不选C的原因是对proud一词没有正确的理解, 他们说proud中文意思是“骄傲的, 自以为了不起的”, 是个贬义词, 而其实proud英文意思是“feel pleased and satisfied about sth. that you have done or own”。可见学生可能因受到母语的影响, 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我们英语教师授课时要尽量用英语解释英语。记得特级教师何小怡也曾经说过, 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用英语来解释单词词义的能力。

2.不能识别出替换了的句式结构

在阅读理解中, 命题者利用一些近义词、句等来替换原文中的语言表述, 从而考查学生的语言功底和领悟上下文的能力。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很容易就能确定答案。问题是, 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识别出这种替换了的句式结构, 从而导致理解不畅。请看B篇中的47题:

47. By saying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 (Paragraph 4) , Jerry Bingham intends to express ______.

A. his anger B. his doubt

C. his agreement D. his criticism

第47小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B, 因为doubt 的英文释义是 feeling of uncertainty, 而“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也是表达疑虑的一种方式。为此,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练习用不同的句型句式来表达相同的意义, 比如:It is not satisfactory. 可以替换为 I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也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功能意念项目。

3.不善于甄别貌似正确的选项

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解答细节理解题时, 有时觉得简单, 就凭着印象和暂时的记忆作选择, 不回归原文进行对照区别, 或者即使回归原文也不仔细对比差别, 就急于作选择, 殊不知出题人恰恰利用了学生这一心理, 专门设置一个与原文相近的选项, 干扰学生解题, 例如C篇文章及第52题:

“Young Japanese and Koreans can be good friends, but there are limits in some areas. We avoid political or historical topics, ” said Hiroaki Ohmura, 24, a grad-student in computer science at Tsukuba University. He was at Korea University in Seoul as an exchange student last year.

Before going to ROK in 2007, some students warned him that Korean society could exclude (排除, 拒绝) him and it could be difficult to enter. “I took that advice with a grain of salt, since Koreans looked friendly on TV dramas and movies, ” said Ohmura.

The undergraduates in his major were all polite to him. They helped him move into the dormitory, invited him to parties and taught him Korean.

But he did feel a distance between himself and other students. “Their society is very tight and so close that, as a foreigner, I couldn’t break into it. For instance, they invited me to computer games, but not to join the school’s football team. They like going shopping with me, but not to buy Japanese products. It was more or less embarrassing.”

But he soon found the proper balance. “Japanese fashions always seem the most trendy in Asia. In my opinion, Korean fashions come from ours, or at least they borrowed some elements (元素) , but I never expressed that opinion, ” Ohmura said. “Instead, I liked to share the trendiest Japanese items with them, which made our talk easier.”

Even though he was only in ROK for a year, he wanted to change something.

“In my opinion, Chinese students got along better than us with Koreans. It might be because ROK and China have tighter relations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 he said. “I know some Koreans don’t have a good impression about the Japanese, but as a young man, we should not let the past disagreement affect us too much.”

52.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 some tips for exchange students

B. the worry of an exchange student

C. what Korean society is like for foreigners

D. Hiroaki’s experi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52题正确选项是D, 但是不少学生选C,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 多次出现Korean, society, foreigner等词, 所以学生做题时, 看到选项C 中有那么多刚才读过的词, 就毫不犹豫地选中了这个答案。另外, 部分学生对D选项中的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不太理解而不敢选, 这说明学生没有对选项进行逐一甄别。

4.不能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

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式, 导致在这次考试中出现理解错误, 对此教师在讲解时, 要引导学生回归原文, 关注细节, 加以注意。请看D篇文章及第54题:

Astronauts aboard the space station celebrated a space first on Wednesday by drinking water that had been recycled from their urine (尿) , sweat and water got from air. They said “cheers” to NASA workers on the ground.

The urine recycling system is needed for astronaut stations on the moon and Mars. It also will save NASA money because it won’t have to ship up as much water to the station by space shuttle or cargo rocket. Besides, it’s important as the space station is about to expand from three people living on board to six.

The recycling system had been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last November, but it couldn’t be used until samples (样品) were tested back on earth. So when it came time to actually drink up, NASA made a big deal of it. The three-man crew stood holding their drinks and congratulated engineers in two NASA centers that worked on the system.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d been the stuff of science fiction, ” American astronaut Michael Barratt said before taking a small mouthful. “The taste is worth trying.”

The new system takes the combined urine of the crew from the toilet and moves it to a big tank, where the water is boiled off, and the vapor is collected. The rest of the urine is thrown away. Then the water vapor is mixed with water from air, and then it goes through filters (过滤器) . When six crew members are aboard, it can make about six gallons from urine in about six hours.

“Some people may find the idea of drinking recycled urine distasteful, but it is also done on earth, but with a lot longer time between urine and the tap, ” said Marybeth Edeen, the space station’s national lab manager.

The technology NASA developed for this system has already been used for quick water purification after the 2004 Asian tsunami.

54. Which is the RIGHT time order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a. The samples of the recycled water were tested on earth.

b. Astronauts celebrated the space’s first making water from urine.

c. The recycling system was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d. The technology for the system was used to quickly purify water.

A. a, d, c, b B. a, c, b, d

C. d, a, c, b D. d, c, a, b

对第54题, 有的学生回忆说, 他们在解题时根据常识是这样理解这道题的:首先是水回收净化技术的发明, 接着是试验水的样品, 试验后再安装在空间站上, 最后饮用, 所以他们选择C。 而正确选项是D, 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去仔细阅读原文中“The recycling system had been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last November, but it couldn’t be used until samples (样品) were tested back on earth. So when it came time to actually drink up, NASA made a big deal of it.”这一细节。这种由于思维定式导致的理解错误, 在学生的阅读理解中屡见不鲜, 但只要我们稍加点拨, 学生就能明白。

综上所述, 教师和学生对细节题或多或少都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 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分严重, 所以我们师生都不能只关注文章笼统的意思而忽视对语言细节的理解。另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 “了解重点细节”和“理解指代关系”。因为事实细节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进一步说明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是作者表达中心思想的具体途径。

二、对解题技巧的掌握不娴熟

至于获取阅读理解高分的另一把宝剑, 那便是解题时采用的排除法。如果在某些情况下学生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 就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 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 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来排除干扰项: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 即为“误”, 可以直接排除;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 但在文中没有依据, 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 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 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 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 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应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 (误) —是否有依据 (虚) —是否以偏概全 (偏) ”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 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 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以学生出错最多的D篇来说, 先看第53题:

53.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recycling system is important because ______.

A. it makes traveling to the moon for the average person possible

B. with it NASA won’t need to ship any water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C. it can help meet the need for more water after the crew is expanded

D. it protects the environment in space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waste

选项A属于“虚”, 选项B属于“误”, 选项D属于“偏”, 所以正确选项是C。

54题正确选项是D, 上文已经解释过。

55. From paragraph 5 we can know ______.

A. an opinion on recycling urine

B. the process of recycling urine

C. the effect of the recycling system

D. the theory behind the recycling system

选项A属于“误”, 选项C属于“偏”, 选项D属于“误”, 所以正确选项是B。

56.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New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Space Station

B. Drink up: Space Station Recycles Urine to Water

C. The Research of NAS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 Good News: Water Recycled from Urine Tastes Good

选项A属于“偏”, 选项C属于“误”, 选项D属于“虚”, 所以正确选项是B。

篇4: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任课教师 董亮亮

一学期的各项工作即将结束,1月6日我校进行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从整个试卷上看:题型确实不难,基本上是学生平时练的题型,没有偏、怪、难题型出现,题型覆盖面较广,为了更好的总结出教学中的利弊,查漏补缺,扬长避短,现就本次试卷进行如下分析:

一、前言

1、学生基本情况

我担任的是三年级(2)班的语文兼班主任工作,我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3人,少数民族学生8人。男生比女生多了11人,期末有一位同学因家庭原因转学回老家了。男生比较活跃调皮,但往往这样的孩子都聪明,班级总体来说还不错,大部分孩子还是很懂事听话的,男生懂得谦让女生,但有个别男生不是很好管理,活泼好动、学习上缺乏自制力,自控能力较差。对于整个班容班貌我还需要下功夫,引导这些聪明的孩子把心思用到学习上。

2、教学理念

我们使用的课本是人教版的教材,现在的语文课本都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阅读语文教师用书,用笔勾画重要的知识点,和同年级老师共同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之类的,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重点。识字写字依然是重点,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重点字词,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全文。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猜谜识字、小组合作学习、编字谜、小老师教读等多种方法。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习一个新字,就要找出它的形近字,并会区分组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下学期我将采用新的理念引导学生:一是“自我展示”,在一次班主任培训中,说到《弟子规》

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就想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学《弟子规》的成果,每天理解四句的含义,由展示的孩子负责教会其他同学。这样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二是“活动”,把课堂教给学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大量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积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四是“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要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使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积累语文知识。

二、教学成绩

我班有56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8.5分,最低分72分,平均分89.32分,优秀率为 80.36%,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为100%。优秀率需要提高,本次考试孩子们考的不是很好,从他们的书写上可以看出本次考试大部分孩子写字是有进步的,但也有些同学因为粗心导致错了一些不该错的题,还有同学写字不规范,横平竖直做的不太好,有些字没有写完就不写了;还有漏题的,照抄也把字抄错的,不注意封口和不封口的等等,都是一些经常说但个别孩子写的时候不注意,导致了失分。

本张试卷,覆盖面较广,出题灵活,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又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又结合生活实际考察学生应变能力。整张试卷以基础知识为主,但也不乏综合能力的测验。

三、优点

1、教师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6年了,现在的教学是有些成熟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敢说教学能力有多么强,但凭着自己对

工作的这份热爱,以及在工作中的勤勤恳恳,积极参加听课、评课,遇到问题多向同组的老师请教,相信不久自己会得到提升的。我知道要上好一堂课,之前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研读教材,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就是我们上课的法宝,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我也会努力做到这点,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好好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工作中,我遇到难题就向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总之,能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嘴勤”,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2、学生

我班有56名学生,其中有几个学生自学能力超强,在学校不用老师操心,回家爸妈不用守着就可以完成作业,还能自觉阅读课外书籍,每天将自己阅读的书名和页码都写在作业本上,识字量很大,这类学生是班级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学习自觉性不高,家长又忙于工作,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不是很好,他们在父母的监督下可以很好的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如果父母不在作业质量就明显有退步,这次考试总体成绩不是很好,遗憾的是心中的好学生却因粗心导致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这次考试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特别是平时特别慢,做不完试卷的那两个同学,这次考试没有空太多题,一再强调他们要把作文写完,只有一人作文没写完,但可以看出孩子还是很努力的。

四、存在问题

1、教师

这学期学习的内容比上学期难了很多,由识字转到识词语,在词语里识字,在阅读中识词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平时对学生的书写要求的不够严格,学生写字的间架结构不太规范,对重点内容练习不够,尤其是部分学生识字量不够,对于重点内容的听写做的不是很好。导致部分学生把ABCC这样的词语书写不准确,按课文所学填空,部分学生书写不对的原因是平时写字太少,掌握的不准确,不能够正确书写。他们不会把课本上学的知识移到试卷上,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

意一些细小的问题,教会孩子怎样巧妙做题的方法。

2、学生

大部分学生还是很聪明的,爱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回家自觉复习,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学习课外知识,这些孩子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学习自觉性较差,家长又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孩子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总的分析如下: 第一题 :看拼音写词语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拼读,并能正确书写,个别学生写得不是很工整。只有一两个孩子错的字较多,可见平时在课堂、家里听写不过关。易错的字是“准备”易错为“祖辈”,“视线”有写成试验的,“甜蜜”的蜜易写错成密。还有个别孩子写字不规范,间架结构不规范导致失分。第二题:比一比再组词

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失分,个别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比如:辫子、花瓣、辩论、分辨容易混在一起,慌张的慌和荒凉的荒分不清楚,以后加强形近字组词的训练。

第三题:一字多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考察的是“闻”字,这道题孩子们只要认真判断就可以做对,只有个别孩子粗心不好好读题,不思考导致错误。第四题:补充四字词语,并仿写

补充词语全班都可以写对,但是下面的仿写ABCC式的词语,部分学生反应不上来,不会写,一个孩子想到了生机勃勃,却把勃字写错了,很可惜。仿写千言万语这样的词,孩子们第一反应是写含有两个数字的词语,而题意是想让孩子写千什么万什么的词语,导致错误丢分。第五题:选词填空

本道题孩子们正确率很高,只有一人没有认真读句子,本应是因为„„所以„„误填成不但„„而且„„导致错误,这个孩子的基础

薄弱,需要加强。第六题:按要求写句子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扩句、反问句变陈述句、修改病句、把字句变成被子句、用只要„„就„„造句的掌握程度,修改病句有点难,部分学生做不对,其他都很简单,班里有几个基础薄弱的孩子,空了三道题没有写,原因是动作太慢,没时间思考去写,需要加强速度的练习。

第七题:根据所学的课文填空

第一小题复习时忽略了,只是口头问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哪幅画孩子会说《清明上河图》,但是让写很多人写不准确。孔子的名言也是反复听写,但还是有个别人写不正确,字的正确书写需要加强。分析全班试卷,孩子都会背了,就由于字的问题,写不准确,以后要加强听写。第八题:阅读

第一个阅读是课内阅读《给予树》中第一小题选择读音都可以全对。第二题表示愿望得到了实现的词是哪个?不认真读短文的孩子找不对。第四小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是短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只是换种问法,个别能力薄弱的孩子找不对,复习时已经强调过了,这属于不认真听课的孩子,以后要注意这类学生,课堂加强他们的听课要求。

第二个阅读是课外阅读,第一小题是给短文加题目,很多孩子对短文没有理解,加的打酱油、酱油之类的错误题目。第二小题,划去不恰当的字,都是一些易混淆的字,比如:“做”和“作”,“尊”和“遵”的区分,孩子分不清。第三题的近义词,吩咐的近义词孩子写不出来,惭愧的近义词知道但是字写不对。第六小题,属于送分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但是就个别孩子对短文理解不到位,导致回答错误。但还有两个孩子空着没有写,不知道是不会写还是漏题忘记写了,总之都是做题不仔细、不认真导致。

第九题:我是小作家

本次作文是考试前给孩子们复习时已经预想到的,一件事对于刚

接触写作文的孩子来说还是有滴定难度的,但总体上来说不是特别难写。部分孩子失分,可能是平时练习的少,基础稍微薄弱的孩子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个别人内容写得过于少,导致失去了7—8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以阅读为主,增加阅读量,为习作做好铺垫。

卷面书写: 大多数学生书写端正,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表现良好。极少数学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字只写一半就不写了。

五、今后改进措施。

1、认真研读本学段的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上课前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

2、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书写不过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坚持鼓励孩子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写的字要查阅字典,不要习惯性的写拼音。每天坚持在家听写,识字记字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工作。

3、加强积累,加强语言训练

学习语言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天一点点,时间久了就变多了。我尝试让孩子在预习时就把自己要积累的字词抄写下来,课堂上学完后肯定有自己的理解和补充,然后再把需要的内容补充到摘抄本上。下学期我将继续督促孩子去完成,形成积累好词好句的过程。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班级图书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4、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除了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外,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每天的抄写生字的作业,在家长配合下只写孩子不会的易错的字,节省下来的时间坚持每天阅读课外书,并将阅读的书名和页码写在作业本上,要求每个孩子根据的自己的情况定读书时间,10到20分钟,在读书群里发读书内容和心得。

5、加强习作的训练

课堂上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素材,借助班班通来实现。平时把班里写得好的同学的小作文拿到班里展示,分析写得好,好在哪里?让孩子们分析,引导他们也能像这些好点的同学学习。利用自习课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好点的范文,或是把他们自己读的好的作文拿出来一起学习,领会别人的写作方法。

篇5: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一)参考答案

1.蛟龙2.伦敦3.城镇化4.钓鱼岛5.莫言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508.铁道部9.李克强

(二)评分说明:本大题共18分,每个空格2分。答题错误或不完整不得分。

二、单项选择题

(一)参考答案

1.B2.A3.C4.C

(二)评分说明:本大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

(一)参考答案

1.ABC2.AB3.ABC4.AC5.BC

(二)评分说明: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才给分,错选、少选、多选不给分。

四、辨别改错题

(一)参考答案

1.(×)划出 “邓小平”改为“毛泽东”

2.(√)

3.(×)划出 “先天条件”改为“社会实践与主观努力”

4.(√)

(二)评分说明:

1.本大题共16分,每小题4分,判断错误不得分。

2.第1、3题判断1分,划线1分,改正2分。

3.第2、4题判断正确给4分。

五、问答与分析题(34分)

第1题

(一)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的经济发展讲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让全体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和文明。因此,在坚持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3分)重视社会建设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重视社会建设也体现了社会和谐需要共建与共享。(2分)

(2)略(有具体事例,共4分)

(二)评分说明:

本题共9分,第一小题5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第二小题4分。

第2题

(一)参考答案

不赞同这种看法。(2分)

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要积极倡导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3分。只回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得2分)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也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不可推卸的。(2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现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即使我们的生活很富裕了,艰苦奋斗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品德。(3分。回答民族精神相关内容也可)

“舌尖上的浪费”看似个人小事,但与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主动承担起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2分)

(二)评分说明:

本题共12分。其中判断表态2分,分析说明10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3题

(一)参考答案

(1)我国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过多,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结构不尽合理,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些都是今后长时间内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4分)尤其是人口过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口过多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将长期存在。(人口问题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给2分)

(2)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2分)我国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5分)

(二)评分说明:

上一篇:《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班级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一幼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