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

2024-05-19

五环节(共6篇)

篇1:五环节

备课制度

备课是上课的前奏,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教学进行预设的过程。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努力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将上海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有效地落实到备课中去,充分发挥备课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前期准备

撰写教案前,教师首先必须弄清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以及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还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地阅读和查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二、教案的书写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的有效方式,教案的书写格式通常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七部分组成的。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难点分析。

(三)教具准备:注出使用的投影仪、多媒体、小黑板或其他教具。

(四)教学课时数。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内容。

1.教学程序: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设计要求渗透二期课改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2.教师引导: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指导、问题情景的创设等。3.学生活动:学法要求,学习活动形式。

4.结 语:

概念、方法、研究结果、结论,注重情境的深化与内容的拓展。

5.练习设计:要紧扣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知识概要和它们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抓住成功与失败,结合新课程理论寻找原因,对教与学的精妙之处给予记录。

此外,鼓励教师在课本上圈圈划划,并在课本的留白处作些标注。

三、备课要求

(一)备课要求超前一周。

(二)语、数、英学科必须备详案,兼任的主要学科备简案(要有备课本);专职教师的教案必须详写,任教多个年级的选其中任教班级较多的一个科目备详案,其他科目备简案。每个教师所有任教的科目都必须备课。

(三)教研组长、有课题的教师要注重在教案中体现研究的课题。学困生、弱智生所在班级语、数教师尽可能在教案中体现对他们的特殊教育。

(四)电子备课的教案右边要有修改的意见,上课后适时写出教学反思。

(五)教师必须持教案上课。

四、集体备课

备课小组成员根据学期的教材,以座谈的形式,相互交流备课心得、难点剖析等,真正实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特别是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

语、数、英各教研组要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同组其他教师在教案上根据自己的教

学特点与本班学生的特点,课前或课后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总的设计思路是否符合我校的学生? 2.我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中出现哪些问题?我将如何解决? 3.本教案的那几个环节使我得到启示,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结合新课程理念写出自己的个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上课制度

一、课前准备充分

语数英教师上课前要有板书,如语文的生字新词、自学思考题板书等;数学的复习题、接受的例题、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板书等;英语教授的单词、句型板书等;课前要熟悉教案;课前要发好学生课堂作业本;课前将前一节课的大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擦干净。

二、教学方式要改革

要努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内容。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一)教师要转念观念。要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潜能。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要坚持“少讲多学”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激励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敢于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评价,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做到四抓

注意力及时抓,读写姿势随时抓,听说训练堂堂抓,审题能力题题抓。体现“四个字”:轻、活、实、优。活:课堂气氛活跃。轻:教学内容适度、教学容量适中、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培养要扎实。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要整体优化。

四、教学设计要合理

教学组织要严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目标要实现,向35分钟要质量。

五、教具运用要得当

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教师板书设计要合理

板书内容精炼、清楚、醒目,字迹工整。板书要有计划,书写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及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草字。

七、教学与德育要渗透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德育内涵,结合合作互帮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情智和谐发展。

八、教后反思要坚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水平来促进其他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应该从如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有“沟通”和“合作”?

(三)教师是否创造性的利用了教材?

(四)教学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五)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火花”?

(六)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七)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快乐、获得心智发展?

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步骤,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教学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作业本要求

(一)各班级同一学科作业本用一样的本,装订一致。

(二)作业本要有名签。

(三)作业本要保持美观整洁,不许随意涂抹。

(四)作业本要保存到期末放假,不准丢失。

二、作业布置要求

(一)各年级、各学科的作业布置要依纲扣本,目的明确,选题精当,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计划性。

(二)作业量要适当,应根据年级的高低布置科学合理的作业量,努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1—2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3—4年级家庭作业各科总量不超过30分钟,5—6年级不超过1小时。

(三)不许机械重复地布置作业,不许用加倍写作业的形式来体罚学生。

(四)要求学生作业独立完成,格式规范,书写整齐,按各学科教研组要求统一格式,同一薄本只能使用同一种颜色的笔书写。

三、作业批改要求

(一)作业批改要及时,无乱批、漏批、错批现象。

(二)有问题及时向学生反馈,对出现的问题学生要及时纠正。

(三)数学作业周批至少批4次,其他学科一课一批,作业要有总批、眉批和间批。

(四)批改一律用红笔,批改符号要规范化。比如,对的打“√”,错的打“”,错的经学生改正后再打“√”。

(五)对学生的每次作业要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或评语,提倡多写鼓励性的评语。

(六)要注明批改时间,教师要做好作业批改记录。

课外辅导制度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在进行学科辅导中,适当加入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真诚和理解,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目的。

一、课外辅导要遵循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

(一)课外辅导工作要“三定”,即定人、定时、定内容。

(二)对优秀生个别辅导要加深内容的难度,扩大知识面,适当提高训练要求,发挥其潜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四)对后进生要学习方法的指导,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辅导的效果。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

(五)要重点加强英语学习的辅导,营造较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提倡英语教师课间英语对话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设英语角。

二、辅导教师要制定辅导计划

课外辅导活动一般在晨读前、午休时、自修课或放学后进行,但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情况,控制辅导时间,尤其是放学后。教师要制定周密的辅导计划,明确辅导的内容和步骤,争取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三、认真填写辅导记录

教导处每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外辅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定等第。

四、加强家校间的联系

学校或年段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举办教学开放日或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校建立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家访工作,除日常联系外,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一次,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方法。

五、辅导教师每学期期末要进行一次总结

检查与评价制度

检查与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阶段性检查和客观性反映,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监控窗口,学校高度重视,并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测试环节管理

(一)单元测试、小型考试由教研组长负责,测试后及时分析统计汇总。

(二)期中阶段性抽测和期末测试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人员监考,统一测试、统一阅卷。

(三)学校以年级进行测试,由教导处根据某学科某年级测试结果进行质量监控。

二、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记录好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每一次测试后要及时找出学生在掌握、理解、运用知识方面的缺陷,要重视从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找原因,以便改进下阶段教学工作。

三、重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重视诊断教学问题。教师要通过检测,发现、诊断教学问题,有效调控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和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三)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评价,要指出他们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四)重视学生发展评价。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简便、有效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2:五环节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下面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简单谈谈决定备课成败的5个“关键点”。

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

研读就是要知根知底。“备课备什么?”这是必须要知道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研读”与备课内容相关的一切资料。

细分一下,“研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备课前要吃透了课程标准要求,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例如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如果连《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本理念等一点都不清楚,就无法备得出一份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科学教案;二是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一定要弄清楚,免得走“重复路”、“半段路”或“走过头”;三是要极为细致、认真地品读和读透教学内容的每个细节。如《科学课》每一个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多问题、实验方案、图片、知识点、提示、表格„„这些内容的答案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和教学的条件有什么联系,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在哪里等等一切问题都要搞清楚。像有些实验必要时要自己亲自尝试做一做;四是“研读”学生、自己和教学条件。对学生教师应该熟悉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其他各种条件,对自己教学这个内容的能力和水平要有一个自我认识,当然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己能够创设的教学条件也要了如指掌。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除了发挥自己的力量外,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依靠集体的力量来“研读”,但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研读”效果,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较恰当地确定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方向。

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

博学”就能做到厚积薄发,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甚至顿生灵感。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广泛学习,不断积累,关键时刻才能一点一点发挥出来。我觉得备课前教师博学的途径很多,如、广泛阅读、听课取经、研究教案、专家指导等等。

广泛阅读,这是教师丰富内涵的必然途径。例如,科学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而这个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动物、植物、人体、宇宙、环保、能源、电学、光学、力学、磁等等。课间课后学生很可能提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什么都回答不上,久而久之,威信就自然失去了;反之,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怎么问也问不倒,那学生就会由衷敬佩,学习动力也就会倍增,所以阅读学习是教师备课前的必修课。

听课取经、研究教案,这是教师备好一堂课的捷径。有机会多听课,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可以学到教学设计等很多好的教学基本功;同样研究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大量现成的教案也可以了解自己所需的教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这两种途径都能迅速帮助教师拓展备课的思路,提升备课水平。

专家指导,这是一种机会难得、提升自我最快的途径。得到专家点拨,有时就会茅塞顿开,所以教师要积极把握和创造机会向尽可能多的教学专家请教。一方面可以向学校“请进来”的专家请教;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广交教学好友,特别是要利用现代通讯条件(如网络)和教学专家建立交流联系途径,这样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

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细致”即是备课设计要考虑周密。备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针对教学对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应该实现什么目标,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可能会出现什么意外,怎样调控教学进展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都应该有方案设计和预见。如果考虑约周密,课堂教学实效就可能更好。环节扎实,方法新颖

针对教学内容和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清晰、由易到难的教学环节来达成目标。一般来讲,科学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导入、教学、巩固、拓展等四个环节。

导入”要突出一个“新”字,要用新颖的方法(例如情境法、猜谜法、故事法、实验法、悬念法等等)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渐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的重点互动活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通过实验、考察、讨论等探究方法主动学习,锻炼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意识,多一些尊重和宽容,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也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巩固”环节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再锻炼,但不能简单地重复。“拓展”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学也要用科学,科学课中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仅仅依靠课堂是完不成的,例如种植、饲养等活动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所以“拓展”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活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总之,教学设计要遵循“五个性”,即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教育性和有效性。关注生成,提前应对

科学课中,面对鲜活的具有主动探究能力的学生,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学生生成的各种新问题,这些可以统称为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等特点,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中即时产生的。对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反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提前应对。

首先,备课时教师要充分预设。生成性资源尽管对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甚至有时是不可预测的,但教师备课前可以进行细致分析,将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可能生成的情况作出多种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做,可以使教师有备无患,真正做到应对自如。

其次,经常与学生沟通,变被动准备为主动准备。学生在课堂中可能生成的资源,由于师生思维之间的差异,光靠教师独自思考,预设时不一定能够全部考虑周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遇到问题应该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思考动向,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最后,及时总结应对生成性活动的经验。每一堂课上总有很多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在不断应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例如因势利导法、留有悬念法等等。这些好的方法,教师要在平时认真总结,通过课后反思,归纳梳理,形成新的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当然,课堂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生成性资源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很多结果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但是教师如果能进行充分准备,并且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那么学生生成的思维火花就会被点燃,成为师生创新的火花,成为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语言锤炼,简洁优美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我觉得科学课的教学语言应该锤炼得简洁优美,具体有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语言要生动形象,学生喜欢听;二是语言要简洁精炼,学生容易听;三是语言要富含知识,学生有收获;四是语言要科学规范,学生能模仿;五是语言要激情激思,学生受启发。

课堂中,教学语言做到了高度概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学生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体系,才能明白教师引领要求,并进行科学有效地探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一堂效果显著,能够吸引学生的好课,必然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而成就这种好课的前提应该是备课中有创新。我认为科学备课中最需要创新的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创新。

科学教材在编写时都会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且选择各种地方的教学素材,正因为这样,对于同一个地方,教材中的素材不一定全部适合本地区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材料。例如研究“土壤的成分”时,教师要学生准备的土壤就应该是学生身边找得到的。像苏州地区土地肥沃的黏土和壤土多,沙土少,学生研究自己找到的土壤就更加兴奋。教学技术使用上有创新。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想不出、说不好的自然现象,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如实验、动画、录像、音频、投影等)巧妙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看得清、听得见、想得出、说得好,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学技术创新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充分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功能,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熟练了才能有创新使用的灵感迸发出来。教学方法运用上有创新。

教学中,如果我们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所有的内容,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那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备课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多变性和多样性。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心中的“教学方法库”;其次,教师要像作家创作一样需要一点“灵感”,需要充分联想归纳,形成创意独到的学生喜爱的教学设计。例如,针对学生很难探究的宇宙知识,教师可以选择网络虚拟探究法,引导学生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针对学生喜欢饲养的小动物,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探究法,指导学生在饲养中培养观察、动手等各种能力,获得饲养的方法等等。教学能力应变上有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情。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学生不小心手弄破了,或者东西掉在地方发出响亮的声音了,或者外面飞进了小动物了等等情况。当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时,教师如果反应敏捷,巧妙处理,非但不会影响教学实效,甚至反过来可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应对问题时,要有自己很独到的应变能力,特别对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突发事(如东西掉地上)时,更要不断变换处理方法。应变能力的创新在于教师对课堂把握的熟练程度,也在于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还在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

五、“传承”是备课的价值延伸

每一次备课都是教师的一种创新劳动,凝聚了教师很多心血。特别是公开课的准备,教师更是尽了一切力量,费了无数精力。因此,一套备课其实就是教师的一份财富,不应该随意丢弃,而应该很好地传承下去。如何传承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呢? 坚持撰写教学反思。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备课都可以总结出得失经验。当我们再次上到这个教学内容时,这些经验就能帮助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实效。所以,在每次教学之后教师要进行积极深刻地反思,并将反思加在备课后面。写教学反思可以将课堂上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典型问题等等内容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还要记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想法。鼓励反复使用备课。

备课要传承好,发挥其更大价值,教师应该反复使用。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忙于案头的一些重复劳动,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反思内容进行修改,使备课不断精益求精。反复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和同行交流,让他人在使用中给你指出改进的地方。积极使用电子备课。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备课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将原来的手写备课,改变为电子备课。电子备课由于修改、携带和保存都很方便,所以这种改变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传承好备课,真正发挥备课的重复使用的功能。

篇3:初中物理“五环节教学”研究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 提出问题 (1~2分钟) ——教师上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 如:复习上一节或前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

(二) 自我学习 (8~15分钟) ——教师设计导学案, 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学习。

(1) 自我学习 (3~5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

(2) 自我探索和研究 (5~10分钟) ——结合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索,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 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三) 精讲 (3~5分钟) ——学生归纳, 教师精讲, 师生合作交流。

(四) 巩固练习 (10~12分钟) ——给学生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练习, 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 复习提高 (3~5分钟) ——给学生做本节课的相关练习, 并布置作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提高。

以上五个环节中,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精讲”、“巩固练习”、“复习提高”是为了进一步深化,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些环节中,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实践“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在五环节教学中, 只有学生能提出问题, 才能进行自主学习, 对不能自己看出问题的学生或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使他们都能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所上课的内容无关, 甚至是不着边或使人不能理解的, 但是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大胆想, 充分考虑, 教师适时以引导。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培养, 学生的提问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自主学习”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 问题提出后, 学生在教师的导学案引导下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准备, 教师要精心策划导学案, 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预判, 设计导学思路,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知识内容。

“精讲”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对学生无法回答或不了解的问题进行讲解, 精讲不是面面俱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不讲, 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或普遍不能回答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上《探究并联电路电压》时, 教师精讲的内容有为什么要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再重新做实验?实验中如何进行电路和设计?

“练习”是 “复习提高”的基础,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同时对自主学习进行检测。教师在准备练习时, 要注意设计一些开发性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复习提高”是所有环节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不同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 理解得透, 撑握得好;有的学生学得慢,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配合自己的教学进度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 这种课后练习实际上就是一种复习提高的过程。

初中物理知识点并不是很复杂, 难度也很低, 也很具趣味性, 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阶段, 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 要把学好基础知识, 提高基本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自主学习和精讲上多花时间。

篇4:推行教学五环节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

2010年7月,学校开始了初中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在原来实施的“自主学习一交流探究一目标达成检测”为内容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学习借鉴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五环节教学模式(如图1)。

1.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第一环节:“学”,包括课前以导学案、教材为介质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每天安排4节自主自习课,其中1节在校自习、3节家庭自习。家庭自习每节30分钟,总量不超过市教育局规定的每天一个半小时的作业量。

第二环节:“展”,是对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出错率高的问题以及能归纳出方法、规律的重点问题的展示。它是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示,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最好时机。

第三环节:“点”,是学生在“愤”和“悱”状态下的教师精讲点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第四环节:“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

第五环节:“测”,是用多种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检测和反馈。检测环节让师生双方对教与学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课后有针对性地补救。

五个环节中,“学”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测”是课堂教学的反馈。

2.五环节教学的三个依托

一是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自主学习。学校编制导学案的原则是: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层次性(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探究性(设计探究性学习内容)。

编制导学案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要有明晰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有适当的学法指导;要有分层练习及检测材料。

二是以学习小组为依托的合作学习。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综合素质好的学生为组长,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定期总结评比。

三是以集体备课为依托的教学研究。备课组定期开展活动,对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进行研究,每周都要对下一周的导学案进行讨论修改,对教学隋况进行反思,精心编制单元教学检测试题。

3.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

一是学校从2010年9月起,在初一、初二年级推行“导、学、点、练、测”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五个环节是否齐全,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练习检测,都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着力改变“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模式。

二是开展了三轮“五环节”教学达标课活动。教师全员参加,每一轮都有不同的达标观测点,从达标课中选出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对于不达标的教师,组织进一步学习教学模式、听课、整改,教研组内帮助、指导,直到达标。

三是在教学模式实践和完善的基础上,2013年9月将“导、学、点、练、测”五环节调整为“学、展、点、练、测”五个环节。

4.五环节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是教和学的方式变了。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不再始于教师的“讲”,而是始于学生的“学”。同时,由“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二是师生角色变了。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再是听众与观众;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不再是主讲人。

三是教学效率高了。由于有了课前的先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熟悉了基础知识,解决了部分问题,上课便有备而来。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集中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四是学生综合能力强了。自主、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五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了。随着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自我反思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实验

在推进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们体会到了课堂转型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但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呢?2011年9月,学校在多年进行差异性教学的基础上迈开了重要的一步,开始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其一是开展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分层走班具体做法是:开学初将学生均衡分班,再以两个行政班为基础,根据学生数学、英语成绩的差异,结合学生家长的意愿,将相同师资的两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是基础薄弱的学生;B层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在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实行分层走班,而其他学科暂不走班。

后来逐步加大实验的力度,分阶段实现各学科均开设A、B、C三个层次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选择,形成自己的课程表,走班上课。

其二是在2014年9月,学校开始了“太原市初中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与实践”课题研究,借助“人人通”,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篇5:诗词赏析五环节

一、“读”,就是阅读。可通过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二、“议”,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1、议题意或题旨。

诗有题目,可通过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词有词牌,看词牌就知道这首词的大概了。

2、议作者或背景。

读诗词要知道作者的字、号以及作者的生平、风格和贡献。

同时还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或词的有关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3、议题材、体裁。

题材就是诗词的内容,它包括诗词中的人、事、景、物;

体裁就是诗词的分类,读诗词就要弄清它是诗还是词?是古诗还是新诗?是律诗(八句)还是绝句(四句)?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征战诗?若是词,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

4、议意境、语言。

意境就是诗词中的景与情。哪些写景,写了什么景?哪些抒情,抒发了什么情?如何情景交融?

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炼和谐。用字用词精雕细刻,还要音韵美、色彩美和节奏美。

5、议名句佳作。

好的诗句,在选词用句上出奇制胜,一字传神,或景极活现,读后让人流连忘返,万古不磨。

三、“品”艺术表现。

诗词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方法,后来的研究也出现了白描、对比、夸张、比喻、比拟、借代、用典、象征、衬托、通感等。阅读诗词,研究它的表现方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即揭示诗词比兴的寄托意义。

四、“背”诵名句佳作。

阅读诗词尤其要熟背或默写名句、名篇。这一点在每次语文考试中不少于6分。

五、做练习或仿写诗词。

篇6:教学五环节(范文)

1、检查理论学习笔记;

2、听录像课《凑整》,认真作好听课记录,写好点评并每人交流。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减负增效。2月12日下午,光启小学邀请了汇师小学汪耀鸿校长来校,就有效教学对全体教职工做了一次生动的讲座,汪校长用大量多年来教师教育教学的实例,浅显易懂的语言,切身的教学经验,向大家介绍了汇师小学是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夯实教学五环节的,让光启小学的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

汪校长报告中重点讲述了有效教学要瞄准教学五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课堂,这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点。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这门学科,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这也是有效教学的最好体现。如何让学生最终喜欢课堂,就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师德情操,有精湛的教学艺术,需要靠教师的责任心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以及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而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起点就是教学的五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对于每个不同的环节,汪校长将他们学校的一些要求和经验,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就备课方面谈到,汇师小学寻求的备课,是在教育与学生之间找到“共振点”,让备课具有高度;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启迪点”,让备课具有宽度;在已知未知的对接中,找到“相通点”,让备课具有深度;在个体与集体力量中找到“平衡点”,让备课具有力度。就这四点四度,将备课的精髓进行了高度概括。另外,汪校长也就学科作业要求提出了几点建议。例如语文学科作业要讲究兴趣,数学要讲科学,英语要讲层次等。最后汪校长概括到:“有效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全体教师聚精会神地聆听汪校长的报告,并认真地做好笔记。最后,曹校长就此次交流进行总结性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努力实践,并对汪校长的到来表示感谢。报告会后,老师们深启发,深有体会,大家真正认识到:抓好、抓实每一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不是口号,只有切实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使自己明白。这一点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另一类是阶段性目标。其次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再者要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的核心点,教学难点是学生的障碍点。最后要明确知识的逻辑关系。这里她还介绍了设计预学单时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设置问题要有梯度;突出学习重点,不应面面俱到;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等。

第二,使学生明白。这一点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首先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第三,使学生容易明白。这一点体现了学科的艺术性,教师要在宏观层面把握教学内容,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促进学生的思维。

杜老师和风细雨,侃侃而谈,为第二场论坛开了个好头,她的三个“明白”,也让如何做到备课环节的有效在每个人心中明明白白。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传统的作业评价常常采用对与错来评判正误,太过一刀切,而且作业是教学常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践与探索:从作业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三个方面尝试。评价内容可以是质量,思想性,创造力,也可以是态度,避免一刀切的情况。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有评语,张贴,积分,口头评价,当面评价等,用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内在动力。评价的主体不再仅局限于老师,还可以是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三、提炼与总结:要重视作业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徐老师的很多作业评价方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地参考。

一、教学环节是学习的进程。

教学五环节是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教学方法、规律就在环节上,在每个环节上历练自己的能力。五个环节既是线性的,又是跳跃的;既是渐进的,又是往复的。

二、环节目标的知识重心不同。

备课重在教师理解,上课重在学生学习,作业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学科知识是目标,语用知识是课文,依托课文确定目标,最后呈现知识是教学方法、模式的运用过程,而我们语文教师的障碍就在于学科知识和语用知识如何呈现的问题。要根据学情实际,如:城区学生与乡镇学生,重点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等不同情况进行教学。

三、环节达成度,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这个问题涉及到师生和谐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名家之言,言简意赅,理论厚实,高瞻远瞩,“春风”拂面。

末了,关老师再次提醒我们,论坛应注意:主题鲜明,方法明确,语言简洁,还有着装得体,风格严谨。并强调青年教师要有所得,要修为思想型教师,必须养成“用笔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出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校已经启动的“五步骤五环节小版块”有效课堂模式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分散了重点,分解了难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减小障碍,各个击破,逐步理解、形成和掌握知识;有利于调动教师严密组织教学,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本次的讲课和听课我受益匪浅。

一、授课思路清晰,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小版块五环节的授课模式。

在活动开始时,我对这一模式朦朦胧胧不甚了解,通过我们年级组的反复学习、谈论,初步探索出符合英语学科特点的教学思路,然后又通过个人讲课听同年级组老师讲课、听其它年级英语组老师讲课,逐步明确了授课思路。本次英语组进行了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探讨。各位老师的授课思路非常清晰,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听说课还是语法课,都清晰地体现了小版块五环节的授课思路,分散了重点,分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学生很容易接受,课堂效果好。

二、先学后教,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通过本次听课可以看出老师们很看重这一点,各位老师设计的教案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教法,达到了先学后教,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

各位老师都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注重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

三、把课堂教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这个观念在第二个环节-展示和第五个环节回思,体现得尤其明显。在学生经过了自学环节后,他们有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老师不是马上讲解或给出答案,而是让小组讨论,这样就给了优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内动力,兵教兵的做法会带来很高的效益。在带领学生回思阶段,老师们都尊重学生个体,注重乐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老师们还为学困生创设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初

四、初三老师的词汇复习,初

一、初二老师们的小组活动安排,从老师们提问的问题我可以看出,她们有意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学困生;请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当学困生们回答正确时,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请大家给他们掌声,鼓励他们等激励性语言。

四、打破旧的框框,边训练边回思,将知识活化。

从前的课堂小结要么让学生总结,要么老师总结,或者师生共同完成,这个环节均放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而五步骤五环节小版块要求我们每进行一个知识点就跟上同步训练题组,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教师释疑和训练题后,自己就能够找出或总结出所学内容的通式,这比老师讲解后再总结,再让学生记忆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学生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知识有一无所知到豁然开朗,乃至于熟练运用,这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他们会终生受益的。

是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适应形势。总之,我校的五步骤五环节小版块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一定吃透精神,用活环节,不死板硬套,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高效讲好每一节课,做到事半功倍,做领导放心、家长拥护、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情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倡合作与交流的课堂气氛。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发展学生为本”为核心。正像高老师所说的,要有导致学习活动产生、师生一定要互动、以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解题策略的开放——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2)题目条件的开放——让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对所要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根据不同的条件驿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提高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求问题的开放——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4)题目答案的开放——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独立探究

3、合作交流

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以下合作技能的培养:

(1)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2)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3)交往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取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

4、实践运用

5、评价体验

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评价要突出全面性、自主性和激励性。

②评价方法多样化,扩大学生展示学习成功的空间。③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培养上。

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五个环节构成了新的教学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都是开放的,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三、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

1、开放教材

2、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开放学生的思维

4、开放学生的思想,促进个性的发展

四、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1、把微笑带进课堂。

2、把爱带进课堂。

3、把赞美带进课堂。

4、把鼓励带进课堂。

5、把民主带进课堂。

上一篇:社区调解法心得下一篇:清华大学考研艺术学复试线较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