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弓中心学校

2024-05-04

六弓中心学校(精选8篇)

篇1:六弓中心学校

课题 比的意义

课时 二

课型 新授

学习内容 教材44页 主备人 陈晓娟

学习目标 1.知道比的读写方法。

2.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3.会求比值。

重点难点 会求比值。

学具准备

学习过 程 二次备课

激趣定标 一 复习导入

1.( )叫做两个数的比。

2.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 )关系。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类量的比表示( )。

二 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比的读写方法。

2.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3.会求比值。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自学互动一

学习内容:P44

学习方式:自学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比的书写形式是( )。

2.比的读写。

(1)比的写法。

15比10 写作( ) 0.7比13 写作( )

2比0.5 写作( ) 4.5比2.5 写作( )

(2)比的读法。

4:5 读作( ) 2.3:1 读作 ( )

10:8 读作( ) 6:3.5 读作 ( )

自学互动二

学习内容:P44

学习方式:自学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 )叫做比的前项。

2.( )叫做比的后项。

3.在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 ),比的后项是( ), “:”是( )。

自学互动三

学习内容:P44

学习方式:自学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怎样去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4:2 0.6:2 8:9

3.思考: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

4.小组讨论: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测评训练 1.选择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2.P44页做一做

3.填一填

02:3=( )÷( )=( )

12:( )=( )÷( )=3

( ):4 = 5 2:( )=0.2

篇2:六弓中心学校

6月8日,我有幸与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到六弓中心学校,参加六弓中心学校与研训中心进行同课异构的活动。这次听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身感自己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高效课堂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

回顾两位教师的高效课堂,我看到每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备课,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上课。

两位老师立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各自展开了精彩的教学。同一课题两位老师进行执行。二年级的《数星星的孩子》。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节课由六弓中心学校王慧颖老师执教,王老师的学习目标有三点:1.认识“撒”“玉”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树立信心的美好品源。

王老师的这一堂课,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自读识字这一环节,先集中识字,让学生整地认读,通过个人读,找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等等,这些个性化的读法,吸引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学习张衡数星星的动作时,王老师先让孩子们圈出动词,应该让学生们互相做这些动作。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数到几百颗星星时是怎么的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仰起头数星星,课堂上所营造的氛围还是比较重要。

王老师的这堂给我很大的感触就是抓住了低段孩子的特性,采用了多媒体那丰富动人的画面和音乐,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夜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受到训练,使我有所收获。

第二节课由研训中心的郑艳梅教研员执教。出示的学习目标有二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距”、“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郑教研员通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采用齐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字词。郑教研员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生字教学时的多样化呈现。板块出示生字词时,抓住 “撒”字,进行动作比划、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知道“撒”是怎么样子的。以词语卡片交替的方式简简单单的落实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再说,写字教学生字“距离”时,对于其字义的学习并不是口头简单的解释,而是抓住文本,用课文的句子来理解,可见对文本的深思熟虑,我想,这样的细节是我们平时课上课下所要关注的。

在自学互动三中,郑教研员先解决难读的词语“仰起头”,告诉孩子仰起头就是抬起头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读动作,做动作,体会真是的感受读句子,简单的设计实际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理解了文段的内容,还可以体会到了张衡数星星的累,在以后写话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会重视动词的使用。这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自动互动四(小组分角色对话)这也是在这堂课中的一个亮点。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对话中,感受不同的感情。引导学生想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老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关键词句、关键问题)来展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句引导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篇3:六弓中心学校

惊喜一:德育充满诗的色彩

“你会写诗吗”在上庄中心小学的校园里, 随便叫住几位学生问一问, 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会!”再问问老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 没有一人不会!上庄中心小学的学校生活, 是离不开“诗”的生活。

提到诗, 不能不提上庄中心小学的毛向军校长。这位血液中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校长, 把他对诗的热爱, 对诗的情感和虔诚, 传递给了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每一名学生。毫不夸张地说, 写诗、吟诗已是这所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德育内容通过师生的诗作也处处体现。

六二班王楠同学, 写了这首“幸福之门”:幸福之门为你开, 美丽校园让你爱。智慧果实让你采, 文明校园往外迈。赵振平老师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感恩之情:感恩, 是一股温暖的清泉;感恩, 是爱的回报;感恩, 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毛向军校长在新年的第一天, 为全校师生写下这样的诗句:闲枝落叶枯黄, 生命如此凄凉。东方一抹霞光, 洒向人间万象。如何激情万丈?内心孕育希望。时光无情流淌, 吾辈难以阻挡。唯有起飞高翔, 操控心灵方向。一草一木依傍, 一山一水情长。何必犹豫彷徨!付出收获满仓。人生精彩别样, 不愧大地时光。

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文化名人于丹这样诠释了这句话:“诗对于中国人来讲, 它是一种特别深刻的血液里面的基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浪漫的, 适合去抓住一些暗示、比喻。”于丹认为, 林先生的这个说法, 不是把诗当作一种风雅点缀, 不是只有闲人才去写诗。她觉得越是在建功立业的时代里, 越是一个人要发愤图强的时候, 诗越能表现出一个人生命深处还带着什么样澎湃的激情, 还带着什么样对于生命的诚意。因为人在社会上更多的是要承担使命。

不难看出, 于丹提到的发愤图强、生命的诚意、时代的使命、顺应的规则、澎湃的激情……这些德育因素、德育情怀, 在师生的诗作中自然地流淌着, 这种融入生活, 融入生命的德育方式, 是上庄中心小学德育工作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喜。

惊喜二:全员德育, 为德育插上隐形的翅膀

在与上庄中心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程翠霞校长交流时, 一句平实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我们要求学校中所有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首先做到, 比如要求学校的保安在接待学校的进出车辆、接人待物时, 都要使用礼貌用语, 这样能为学生起到文明的示范作用。”

很多学校把“全员德育”作为一个口号, 上庄中心小学把“全员德育”作为了一项行动。学校将德育统一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 形成了人人育德的全员化教育氛围。学校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 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教职工、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体系, 完善了具有德育导向的师生评价体系, 全面推动了德育工作的扎实落实。为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德育的热情, 学校开展了德育培养目标为主题的大讨论, 确立了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 促进全体教师价值认同的达成。同时学校将德育任务细化, 落实到各个层面, 领导小组整体规划德育活动, 班主任、学科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落实学校德育培养目标, 教职工在工作领域内以注意安全等微小化提示践行德育精细化, 使学校工作做到了眼里有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程性德育。同时完善活动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活动后具有德育功能的学生评比, 借助榜样示范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道德意识与道德品质。在教师评价体系中, 增加了教师导之以行的德育影响力评价, 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身评价, 强化教职工的育人责任, 保障全员德育的落实。学校还加强了德育岗位培训和理念引领, 在学期末开展德育培训, 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实施者的教育理念, 借助优秀教师的案例示范, 引导全体教师更新育人理念, 创新育人方式。

惊喜三: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根基

学校生源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生活背景使得很多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此, 学校坚持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主线。在养成教育过程中, 学校坚持“三多三少”的原则:多一些落实, 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好高鹜远;多一些培养, 少一些指责。学校认为, 养成教育不应该是轰轰烈烈的, 而应是扎扎实实的。因此, 学校坚持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抓起, 坚持不懈, 逐步使学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和飞跃。

学校把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 制订各阶段分目标, 每学期乃至每月都有培养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开辟了“红领巾广播”——《德育之窗》栏目, 这个栏目由学生策划、主持, 同学们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利用广播与大家交流, 由于是学生用学生的语言说自己身边的故事, 因此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道德意识。

每周一次的班会,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更是重头戏, 正副班主任一起, 或根据班级存在问题, 组织同学讨论, 寻找问题症结, 制订解决方案。学校德育处除了每周利用升旗时间表彰好习惯标兵外, 还进行中期评价和阶段性总结, 评选表彰好习惯标兵个人。一个小小的红袖标, 让进步的孩子欣喜不已, 让还存在些许问题的学生下决心努力改进。应该说, 小小的红袖标, 在孩子当中, 尤其是在低中年级学生身上, 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惊喜四:自主管理成为学校德育的品牌

把校园还给学生, 让孩子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是为孩子服务的场所, 孩子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 并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学校很多事情都请学生参与。学校建设新的校园环境, 环境里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是学生命名的,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自己最喜欢校园。“同心椅是我和好朋友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地方”“每当心烦的时候就看看校园里的小鱼”“最喜欢开心农场”等等。“慧心石”“育心石”“连心石”“爱心石”等, 学校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环境建设中, 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精神熏陶。

学校建立了15个社团, 涉及艺术、科学、体育、数学等几个领域, 社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学生们还成立了学雷锋社团, 自觉地、默默无闻地开展一些活动。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自发的宣扬道德行动。

惊喜五:德育融于真实的体验之中

“看到的记忆不深, 听到的容易忘记, 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 终生难忘。”这句颇有诗意的话成为“体验教育”的生动宣言。体验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 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载体。德育的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 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1.岗位体验, 培养主人翁意识

赋予孩子一定的具体实践岗位, 让他们在为集体工作和为他人服务的岗位实践中, 感受义务, 学习服务, 体验责任。

学校精心设置了多种岗位, 努力为学生创造锻炼和体验的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班级中, 有值日班长, 卫生班长;在学校, 设立了值周班, 有值周员、领操员、主持人、播音员;学校还有升旗手的命名员。各种各样的岗位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 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体验。

2.情感体验,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 直接体验和感受情感的冲击力, 诱发和唤醒其道德情感。

上庄中心小学的道德教育中, 非常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学校认为, 孝悌之义, 是做人最根本的起点, 如果所教的学生不知体谅父母, 不知孝敬老人, 就失去了做人最朴素的情感, 所以学校把“敬老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头戏”。学校还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敬老教育体系。

3.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课近年在中学, 特别是高中较为广泛地开展, 上庄中心小学大胆地在小学开展职业体验, 因为他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生命, 若把情感体验在学校德育中加以落实, 德育就会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学校曾组织学生到职业体验中心进行体验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加消防灭火、医疗护理、食品加工等十余种不同职业的体验。随着活动的进行, 孩子们由最初的好奇, 逐渐体会到每项工作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每一项工作都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 要想完成好, 都需要艰辛的努力。

篇4:中心学校应成为乡镇教研的中心

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常听一些校长说,不要校长筹措办学经费,校长就好当了。直到今天办学经费全由国家买单后,校长依然难当,难就难在提升教学质量。当前农村学生搭乘专用校车上学,享受营养午餐,操作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已经不再稀罕,并且越来越普遍。可以这样说,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失衡的根源在于办学水平的差距太大。提升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办出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的学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道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要探求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法,让教师收获事业的成功,让学生享有成长的幸福,让社会满意学校的教育,就要走教育研究的道路。

可是,现在农村学校的研究气息相当淡薄。一次,笔者在报纸上发了一篇文章,可没有收到样报。碰到邻校的同行,询问他们是否订阅那份报纸,好讨来留存一份纪念。谁知他说,现在谁还读报纸呢。此话不假。我四处打听,终究没有找到那份报纸。周边学校不是没有订,就是没有保存,随到随丢了。不读书,不学习,就着课本教课本,是很多农村学校日复一日的“教育叙事”。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县级的教科研部门由于覆盖面太广,对于农村基层学校基本鞭长莫及。市县级教研活动只有少部分乡镇教师能够参加,多数的教师难得有一次到市县参加教学研讨的机会。尽管上面的活动如火如荼,下到农村学校,往往影响甚微。再说,学校的“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倡导的研究方式。它基本上是一个抱团取暖的集体行动,需要“专家引领”,需要“同伴互助”,不是哪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做好的。很多学校对此不甚重视,更不在议事日程之列。即便有教师满怀热情投身其中,但又能坚持多久?校本教研也就成了说辞。

中心学校作为连接学校与上级教育部门的纽带,作为乡镇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责任主体,理当给力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发展。一方面要落实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部署,把信号放大,把功能加强,让农村学校与外界教科研思想接轨;一方面要把学校和教师中固有的潜能和热情激发出来,建立基地,培育种子,凝聚力量,提振心气。如此,建立没有校际界限的乡镇教育共同体庶几可望。

今天,随着国家的教育投入逐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始享有更多保障,社会对教育的期许也更高。如何办好教育,让学生“上好学”,是当今农村学校须面对的课题。引领学校走科研兴校的道路,让教科研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乡镇中心学校当担此任。

篇5:士官学校心理教育中心职能探索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 国家之间的合作不限于地区、单域, 在互联网这一重要平台, 各国家、民族、党派、宗教等组织的思想、文化、观点都可以自由表达, 社会上由经济建设为主以来衍生的相关问题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个体, 包括看似封闭环境的军队。在军事斗争领域, 由美国军事变革后主导的几次全面压制的局部战争给军队信息化战争模式提出了新思考, 对单个军人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作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内在和外在、社会和网络、战时和平时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着士兵心理健康, 对士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军队院校成立心理机构是贯彻总部指示精神, 切实以维护官兵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有效举措。

1 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义

教育中心, 指的是围绕某一中心工作而成立的教育机构。心理教育中心指的是围绕心理服务中心工作成立的教育机构。在军队, 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义就是围绕军人心理服务工作成立的教育机构。具体而言, 军队院校心理教育中心是以加强军人心理素质为目的, 以开展心理活动和心理训练为主要手段, 配合心理课堂教育推进心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应对军队发展任务要求成立的组织机构。

2 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位与职能

军队院校是军委统揽国防事务, 谋求军队科学发展, 寄寓一定军事战略意图而成立的。每所军队院校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专业领域, 作为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士官队伍作用愈加明显, 士官学校的意义也更加深远。心理工作是依附于每个军人的普遍性工作, 它存在于人的思想和心理领域。在我军, 它是隶属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 起着辅助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行为不单纯受思想、观念的支配, 而且也受情感、意志、人格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问题不能统统归咎于思想问题, 用传统的政治教育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与此同时, 心理工作能疏导各种心理问题, 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所以, 在我国当前阶段, 军队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位就是隶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辅助思想政治工作达成政治工作意图。

教育机构的任务主要是疏导和育人。心理教育中心作为教育机构的形式存在, 它的职能就是疏导和育人。但是它的形式不是宣贯式的教育, 而是通过开展一些心理活动、心理测试、心理行为训练等疏导官兵心理问题, 提升官兵心理素质。但是它育人的形式不是宣贯式的教育, 而是通过开展一些心理活动、心理测试、心理行为训练等疏导官兵心理问题, 提升官兵心理素质。要响应好国家“建立信息化军队, 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战略指导方针, 就必须对军队的信息化战争能力以及单个军人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作前瞻性思考。而隶属于心理工作的单个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心理教育中心的工作范畴。完善的心理教育中心要达成以下四点目的:

2.1 能确保学员日常生活的思想稳定

和平年代心理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能, 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确保学员的思想稳定和心理健康, 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

(1)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心理授课、心理讲座、心理简报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解决基本的、共性的心理问题, 个别的要依托心理咨询室进行个体辅导, 通过各种心理途径使官兵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心理教育中心要端正学员学习态度, 培育学员良好的学习习惯, 辅助学员的专业技能学习。

(3) 学习有效地情绪管理。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 确保学员掌握好情绪管理方法也是心理教育中心的内容。

(4)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促使身心健康发展。要利用心理教育中心, 全方面普及心理知识, 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2.2 能开展合作与组训能力训练

运用心理教育中心, 举办心理活动, 开展心理教育, 围绕如何组织训练、如何管理等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挖掘和激发以班排长 (特别是士官) 为主的组训和管理能力。

2.3 增强对心理战的认识

核武器的存在消弱了我国遭遇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 现在战争最尖锐的战场在隐蔽战线, 在思想和心理领域, 要配合好“三战”宣传, 特别是现阶段心理战的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普及心理战知识, 具有一定的反心战能力。

2.4 能进行战场情境模拟

完善心理行为训练场, 开展情模拟训练。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总是新兵, 因为没有心理经历, 没有适应时间。通过情景模拟, 使官兵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就经历第一场战争, 形成实战环境下的心理经历。这项工作是战争时期心理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能, 能大幅度地提升官兵心理素质, 减少伤亡。这需要与专业部队联合建设情景模拟训练基地。

3 心理教育中心设施及工作内容

(1) 心理测量室。包括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等。心理测量包括智力测量、人格测验、心理行为测验等。在摸清兵员心理情况可以用scl-90等量表进行初步测验, 把握总体心理情况;对有需要的来访者进一步确诊则需要开展专项测验。 (2) 团体心理辅导室。建设一个可进行多媒体授课的团体心理辅导室, 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活动、培训心理骨干。同时增加受训人数, 力争面向全体学员传授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 心理训练室。包括心理放松训练系统、心理恢复训练系统等, 对有需要的学员进行心理放松和恢复训练。比如想象性放松训练等。 (4) 心理宣泄室。配备各种宣泄设备、宣泄套件等, 为学员提供合理的减压途径与场所。比如仿真木偶、沙发墙等。 (5) 心理治疗室。配备高级电脑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反馈性音乐放松治疗系统、行为矫正厌恶刺激治疗仪等, 对学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 (6) 心理战研究室。购置心理战设备、心理战资料, 可供学员了解心理战, 认识心理战。

4 应该注意的问题

心理教育中心的建设当前正处于边探索边建设的阶段, 所以, 在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实际性。要建成即能直接投入使用。所以建设中要规划到位, 分阶段进行。 (2) 前瞻性。要有预见性, 不仅仅局限于官兵现实中心理问题, 要聚焦于未来战争条件下官兵心理素质要求。 (3) 科学性。要实现数据管理的电子化, 仪器操作的自动化, 提高科学化水平。特别是在心理档案等心理资源建设上能在全军互通信息, 建立数据链, 实现电子管理。 (4) 要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合性。秉承服务于党和国家这一根本理念, 注重与“三战”有效结合, 与时代发展有效结合, 不仅仅限于心理这一单域, 也不仅仅限于某单一军校, 要利用好地方资源, 以其他科学为推手, 促进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5) 针对性。比如量表等, 要从我国军队实情出发编制能确实测验的有效量表, 而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一些传统样板。

摘要:在士官学校建立心理教育中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学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是开展心理教学、推动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是结合单个军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以及士官学校教育特点, 对如何定位士官学校心理教育中心机构的职能进行探索。

关键词:心理教育中心,士官学校,士官

参考文献

[1]王林.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2]叶奕乾.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戴旭.盛世狼烟.新华出版社, 2009.

篇6:如何当好中心学校校长

一、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办学思想则是校长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只有追求卓越,修炼了先进的办学思想,才会具备引领、指导的发言权,引领策划,指导纠错,支持协调才能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对路,创新有道,才能将自己的先进思想转化成师生的行为和动力,办出公平、优质教育。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规范办学和特色学校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发展学生个性相结合、常规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相结合、科学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把办学思想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内化为所有教师的内在动力。有了正确的办学思想作为指导,再加上全体干部教职工、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效率、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各界的认可程度逐年提高。

二、校长要树立的牢固服务意识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种服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后勤,而是工作中的引领和指导。在工作中要求中心学校班子成员及各学校校长树立“领导、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强化全镇教育干部“五个方面”的服务,服务于团队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于教师教学教法的指导,服务于学生矛盾问题的处理,服务于教师实际困难的解决,服务于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校长不仅要把自身定位成一个“服务者”,还要把学校打造成面向社会的“优质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我主动争取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对校园周边车辆交通、营业摊点等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学校。坚持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师生、家长、社会满意为目标,处处关爱学生,为学生今天的愉悦学习、健康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将来学习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今走进该镇每个班的教室,黑板已被白板代替,每个班都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大的触屏液晶屏幕,崭新的投影设备,宽带网络让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就连最偏僻的八里岔小学,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实现了“学校无危房,学生有餐厅、浴室,配备太阳能、洗衣机,学生有标准健康课桌椅”的目标。别具一格的校园布局,现代化的楼群设计,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先进的多媒体,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宽阔的运动场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师管理上,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为教职工多办实事,多听取教师意见,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每件事,通过开展说课比赛、评课比赛、现场教学案编写、现场论文撰写、老中青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铺设跑道,搭建平台,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荣誉、有前途,每年看望有困难教师200多人次,近年来80%的学校为教师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管理变成服务,命令变成感召,威严变成亲和,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服务教师,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激励全体教师无私奉献、敬业爱岗、敬业爱生、为人师表。

三、校长要深入基层第一线

农村校长是极度忙碌的,忙安全、忙会议、忙应付、忙创建……风吹雨打、来去匆匆是他们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主要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所以,校长不能坐而论道,而是应该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基层第一线,专心致志抓教学、抓管理,更好地了解教学、引领教学,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办人民满意教育。校长要通过勤转、勤查、勤听、勤谈、勤记、勤思,发现每一位教师的优点、特长,对教师的工作成绩与进步,做到虽微必应,而不是置若罔闻;要多和教师交流、沟通,要多问问学生、多征求一下家长社会对学校发展和工作的意见。我们让全镇中小学校长亲临教学第一线,走进教室代课,既能做教师的榜样,也能使自己锻炼成教学的行家,进而成长为指导教学的专家;积极参与年级组、备课组的活动,切实帮助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的质量;坚持走进课堂,把握教师的教学状态,在此基础上思考采用什么举措激发并保持教师的教学热情;向教师宣讲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方法,转变教职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指导教师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经常带领中心学校的班子成员,深入学校、班级、学生、课堂、教师,了解师生的真实心声,改善学校办学的条件,解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

四、校长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心理情感走向、学习生活态度和职业幸福指数,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一校之长,校长有义务为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凝聚全校之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展现校园文化特色,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建设,激发校园活力;以特色学校创建,提升学校品位,全力为师生营造一个恬静雅致、自然优美、整洁舒适、文明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让校园文化教育质量成为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动人乐章。作为校长,要深刻领会环境育人、文化陶冶人的真正内涵,倾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近年来,我高标准规划校园环境,大手笔建设校园环境,打造校园静态文化,由于各校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工作到位;精心装饰、巧妙设计;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整洁、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做到了净化、美化、亮化;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处处用文化为学校立魂,用文化浸润孩子心灵;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亮点纷呈:双沟镇中心小学“琴韵”“棋品”“书香”“画趣”校园文化,回民小学的书法艺术长廊校园文化,陈湾光彩小学国学经典校园文化,肖坡小学的美丽乡村校园文化……各具特色,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总之,校长有正确的办学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经常深入基层第一线,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一定能和谐发展。

篇7:职业学校实训中心VIS策划

我校在历任校领导的带领下, 全体教职员工都具备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经过多年的创造、积淀与传承, 学校的机电专业, 机修数控专业的学生实习设备已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在政府的支持下, 学校累计投资一亿多元, 创建了设施齐全的实训中心, 成为学生练就过硬技能的基地, 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学校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 适应新形势在机电专业, 机修数控等专业采用校企联办的办学模式, 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整体形象与办学体系、办学质量, 今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校项目。这样在实习实训中心的文化与形象建设上, 就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

课题组经过研究认为, 目前要提升实训中心的层次,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企业生产的模式融入到教学实习中来, 让学生的每一次实习都成为实战练兵, 让学生在进入真正的工厂车间之前, 就如同已经身经百战的战士对战场上的环境已经驾轻就熟一样, 很容易就融入工作环境中。

要想很好地将学校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就要很好地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战略策划 (CIS) 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最主要的一环。企业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MIS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BIS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VIS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MIS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是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思想、经营作风、进取精神和风险意识等, 它是CIS的灵魂。它的表现形式有企业口号、标语、广告、企业歌曲等;BIS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包括对内行为与对外行为, 对内行为主要是指干部教育、员工培训、生活福利、工作环境、内部修缮、研究发展、环境保持等管理活动, 对外行为主要是指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关活动、公益性资助等, 表现为动态的识别系统;VIS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包括企业的物质设备形象, 如厂房、办公楼、仓库、设备、企业标志、建筑物式样、外部装修、色彩搭配、环境绿化与美化、内部装饰格调等, 企业员工形象、产品质量形象及品牌包装形象等。

课题组其他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已对MIS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BIS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作了研究, 下面我主要从VIS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的角度结合学校实训中心的需求特点与发展做一下阐述。

一、实训服

实训中心机电专业与机修、数控专业的工作制服在整体结构上包括上下装、帽子和劳动鞋, 这样可以起到全方位的防护作用。尤其是女生将长发盘入帽子中, 可以消除头发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机电专业在色彩上采用蓝色系, 因为蓝色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从色彩心理的角度, 蓝色可以使人心情稳定专注, 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提高工作质量与安全。企业服装有一种等级制度, 从便于管理的角度考虑, 学校实训服也可以采用这种制度, 教师可以采用蓝色, 而学生可以采用浅蓝色。班级作为一个团队, 在这种服色制度下会潜移默化地产生一种向心力, 学生适当采用浅色系会显得朝气蓬勃。在从安全角度考虑, 服装的面料采用纯棉涂绝缘层材料, 可以在一些危险的意外触电的条件下, 直接避免危险的发生或减小危害的程度。机修与数控专业的工作制服可沿袭我校老传统采用迷彩色制服, 一直以来非常实用也很耐脏便于工作, 也可适当进行改进。在保持原有工作服样式的基础上, 机修可采用橄榄色或深绿色, 既耐脏整洁, 也显得学生有精神。面料可采用具有防燃等性能的功能性面料, 提高安全系数。

二、办公楼及实训车间外部色彩及内部陈设

学校办公楼外观为白色, 简洁大方。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将一个工厂的车间内部的机器全部涂成蓝色, 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而事故率却明显降低了。证明蓝色能为人们提供安心的工作环境。所以, 建议内部墙壁墙裙部分可采用宁静又不呆板的天蓝色。在校园通往实习间的小路两侧恰当的部位, 摆放铝合金公告栏, 内部张贴放大尺寸的红色安全标志, 因为红色醒目具有警示作用。所以, 警示安全标志用大红色效果最好;在橱窗中也可张贴安全常识, 配上有趣的安全警示漫画,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 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橱窗中也可张贴关于学生实习时正确的操作设备的照片, 让学生耳濡目染, 对学生的安全操作可以起一些辅助性的作用。每个实习间室内正对门口处可张贴安全警示图标, 教室空白墙壁上粘贴用新型装潢材料制作的金色或红色黑体字 (黑体字较严肃庄重。) 学校实训中心的室内或楼道里已经在适当处悬挂了一些学校优秀毕业生及名人的照片及座右铭, 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但照片的内容稍有些程式化。

三、环境绿化与美化

校园实训中心外景的和谐也会影响学生实习的心境。我曽去过这样一个大型企业, 走进院内看到的不只是单调的机器和冷冰冰的厂房, 里面既有枝头挂满桃子的桃园, 也有锦鲤自由自在嬉戏的鱼塘, 碧绿的草地……一片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怎么会不开心呢?所以, 学校里的实习场地既应该严肃有序, 也应该和谐而充满人文气息。我们的校园已有二十来年的历史, 学校里绿植丰富, 一直是庭院式的美丽校园。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 无论是校园还是实习间都应进一步增加景观, 设计得四季如画, 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充满着和谐的人文气息。春季:迎春花、海棠花、樱花等花盛开, 校园里生机勃勃, 预示着学校朝气蓬勃, 充满生机和希望, 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心境;夏季:学校绿篱草木茂盛, 预示学校事业稳步发展, 学生健康成长;秋季:桃树、李树果实成熟, 预示学校教学硕果累累, 桃李满天下, 学生成才;冬季:梅花绽放, 梅花具有不畏严寒的气节, 坚毅的品格, 预示学校的事业及全体师生的品格如同梅花永远坚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进实训中心空场处可摆放大型标志性雕塑, 材质采用银色金属, 形式抽象简洁, 采用弧线组合向上的造型, 金属具有坚硬感, 充满力量。

四、实训中心标志

我校有自己的校园标志, 实训中心的标志可采用学校原有的校徽标志, 或在学校标志的基础上加入相关专业的标志性工具或字母简写, 颜色可采用红色与黄色, 这样与实习间校服的色彩比较搭配与醒目。

篇8:六弓中心学校

关键词:规范办学;中心工作;素质教育;育人中心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04-02

自国家教育部2009年4月召开全国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会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规范办学行为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异彩纷呈。与此同时,“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理念,也使得在规范办学条件下,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迅速成为不少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实,高效课堂未必是高效教育。教育人的工作不是工业化生产,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是一个长期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片面强调高效课堂建设,以至于把它确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有违办学行为规范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为此,有必要重新探讨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理清对学校中心工作的认识。

一、教育家的共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

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1776-1841),被西方教育史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视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

他提出“教育性教学”一词。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显然,就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赫尔巴特更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而教学则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认为,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他说,这一点,在我看来,实为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处:使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就是我们必须细心准备的土壤。最聪明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最完善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我们只把希望寄托于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方法的话,我们现在必须重新认真考虑从根本上改革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

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认为:如果离开育人的宗旨,“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哪怕是最聪明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最完善的教学方法。

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提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还主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可见,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深处,育人是为师者的根本责任。

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观点的影响

从以上中外教育家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是教书(教学)而是育人(教育)。

当然,在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特殊历史时期,百废待兴,专业技术人才奇缺,人们认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种观点,这对当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面临的形势变化,这种观点对学校教育工作产生的消极影响愈来愈明显。这一观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工作的健康、全面发展,这一观点所体现的办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畸形办学思想,并由此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此外,这种观点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里除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至于有不少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教学高”。他们认为,在学校里,只有教学工作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而凡与考试科目没有直接关联的工作,都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更严重的是,在不少地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家长、社会,甚至一些政府部门对学校办学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阻滞了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理念和政策的推行。

三、办学就是办教育,育人是最终目的

办学就是办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任何学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学校工作必须以育人为中心,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干部的管理、工友的服务,其根本目的都应该落实到育人上。育人的渠道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其中,教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它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读书、观察、思考;其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占有更为特殊、更为重要的地位,即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管理、服务育人则是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尊敬他人,爱护公物,遵守纪律,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服务意识,学会劳动,学会自律,学会生活,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平等待人,最终学会做人。而文化育人则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教学活动、团队活动、食堂管理、宿舍管理、车辆管理、卫生管理,包括校园环境、厕所环境等等无不发挥着育人的作用,甚至有人说,要让每一块墙壁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就学校工作而言,教育工作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蕴涵着教育的因素。就教学活动而言,没有不蕴涵教育影响的纯粹的教学活动。凡教学活动都渗透着、内涵着、伴生着教育的作用。区别只在于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等等。就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来说,教育是灵魂,是宗旨,是着眼点和落脚点,教学是践行教育宗旨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渠道,当然,是占有突出地位的重要途径、渠道。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不惜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任何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对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

关于这一观点,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教学专著中国古代的《学记》,也早有确定的记载:“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一观点,早已十分清晰地揭示了教育和教学的关系。

任何一所在社会上负有盛名的学校,与其说其有着被社会认可的教学质量,不如说其有历久弥新、独具特色的德育理念和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以至于其育人的理念和实践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成名校的精神、灵魂。哈佛大学50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可见,成功的教育均是育人的典范。

可见,教学是手段,育人是最终目的。学校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学校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贡献的人才。

总之,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是教书,而是育人,这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最根本的教育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其龙.赫尔巴特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2]蔡 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J].2010-7-30.

[5]刘宏义.以育人为中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天津教育[J].2007,(10).

上一篇:读蓝猫小学快乐作文有感下一篇:店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