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04-29

西楼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0篇)

篇1:西楼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西楼小学教室文化建设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教室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我们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室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造美好环境,培养良好性情

整洁、美观的环境,能振奋精神。教室的净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在教室净化最原始阶段,班主任向全班学生提出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学生每天打扫教室,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教室、保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随着良好习惯的慢慢形成,也注重了高品位教室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四化”目标,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卫生打扫用具隐蔽化。这样造就了一个更为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进一步养成了“文明守序,按规定行事”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营造团队精神。

比如四(1)班特设的“绿色小银行”,将学生用过的废纸、塑料瓶集中在大纸箱内放于教室角落处,学生自行负责定期送到废品站,所得收入用于班级建设,由学生民主选出“会计”和“出纳”管理“银行开支”,既保持了学校、教室的卫生,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交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四(7)班的带动下,学校各班纷纷效仿,文明卫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二、强调制度文化,人人参与制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教室文化渗透各个角落,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如果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如:班规、细则(如《学生考核细则》)、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它是教室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建立协调一致、相互制约、有机发展的制度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对教室制度文化坚持正确导向,着眼点是建立竞争机制,使学生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处于竞争状态之中。对于制度文化既要强调宣传教育,也要认真加强制度建设,有关各项制度、细则的设计,公布前要经过班级全体学生的反复讨论一致认同后,方能执行,以达到共建的目的。

三、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着教室的四壁。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学习园地”的定期更换,各班级利用同学们的创意,选择一个主题及一组色彩,设置了一系列专栏。每一期都能体现着各自的风格和追求。比如一(1)班的“丰收果园”用一颗颗丰收的果子比喻孩子们的成绩;五(2)班的“温馨提示”中老师指出学生的小缺点,并提出希望,温馨的话语让学生倍感亲切;六(1)班的“师生情”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意。设计新颖、具有创意的栏目,催人奋进。

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有效率地读书,从而扭转学风浮躁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建立班“读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既使学生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利用各种座谈会,讨论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身边发生的人与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素质,让他们各抒己见,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看有所悟,学有所知,取长补短,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自身素质。

四、开展多种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室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开展“我为班级建设献一计”主题班会,开展“走近北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主题演讲、读书竞赛,富有纪念意义的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教室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旨。

工作任务 一班级环境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教学楼对面书写“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园中心区域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训和“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由“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转变;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出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前,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两侧设有“四册一薄”专栏和远教、饮水设备,教室后墙设有开放式书架和卫生角,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3)宿舍环境布置。围绕“温馨家园、你我共建”的口号,学校负责整体规划,各宿舍师生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4)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贴近方便,贴近文明”,“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

(5)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6)文化长廊展现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特色作用。北墙面以师生活动为主,设有“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我是明星我能行、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板块;南墙面以课外活动为主,设有“领导关怀、发展规划、校长赠言、师生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生活专刊”等板块,体现“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主导思想。

二班级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创办校刊编辑部,每年两期,展现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平台。

(5)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两节一会”(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6)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7)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8)参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形式,认真做好每年度的敬业标兵、教坛明星、班务模范、五好媳妇、敬老楷模等评选工作,实行奖励颁奖词办法,从多方面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园团队精神。

(9)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

(10)打造“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育团队精神。学校紧紧围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狠抓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用每周三90分钟的集中学习制度,渗透“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争取机会,搭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年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教育故事、一份教学设计、一节汇报课例、一篇课后反思、一本听课记录、一套学习材料。通过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合作与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

业成长,让“抬起头来走路!”的西小口号唱响校园。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故而将此长廊命名为“温馨园”。

评价方案

1.有序、和谐

教室的墙壁(包括后面的黑板)可以分成五个板块:前面黑板两边;教室中间的两边墙壁;教室后面的黑板以及两边。所以我把它分为五个板块的内容:校园新知(学校以及班上的最新通知);有报天天读(报纸剪贴,这是主打板块);创作天地(学生的最新作品,有选择地张贴);书画一角(名家书画的鉴赏);墙报。对墙壁进行合理规划。

这次我吸取教训,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会定期规定主题,如“如何摆脱考前压抑”“让我们共同为汶川祈祷”等,然后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从报纸的剪贴、学生的作品到墙报,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力求有序。并且规定张贴的高度不能过低(一般在1.3米以上)。张贴设计时,力求整齐划一,高度要统一,数量上也要有适当控制,色彩不能过于鲜艳。

2.丰富、均衡

选择的材料分文字、图片、书画(这些都是从报纸或相关材料上来的)等,范围尽量广泛。例如,“有报天天读”这一板块,我分体育、政治、经济、娱乐、笑话等,范围有本市、省内、省外、国际等,形式有文字、图片、漫画等。其中,“汶川大地震”以及“考前多知点”这两期,我认为是设计得最为成功的,深受学生甚至任课老师的欢迎。

所选取的材料,兼顾了不同类型的学生,力求一个主题能拓展几个知识面,引导学生均衡发展。例如“端午节放假”,包括放假的意义、节日的来源再到当天的龙舟盛况,培养学生对传统的认可以及对身边事留心等。

3.集中、有效

我觉得对教室墙壁的“装点”,表面上看内容各异,但必须有条主线牵着。比如,“网络,想说戒你不容易”,这是我定的一次教育主题,于是我搜集的资料就偏重于这方面。这样有两个好处:增强这段时间的教育效果,有说服力;无形中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课堂文化环境,它不再是静态的。每次主题的确定,都从班的现状出发,让学生感同深受,这样才会有效。比如,每到考试前,我班大部分学生总会有较重的焦虑情绪。于是,我把报纸上的有关报道介绍剪贴下来(《广州日报》、《东莞日报》等定期都有相关版面),并选取部分学生先对读完,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贴上去。这种做法有效地缓解部分学生考前的不良情绪。

经历这三个阶段后,我在教室墙壁装扮方面已慢慢积累到一点方法与心得。要想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进行合理的规划,师生共同打造一种积极和谐的课堂文化环境,并不是一件易事。循序渐进、力求有效是我最大的体会。

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幽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教室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如潜在的规范作用、导向作用以及个性发展的塑造作用等)是不言自明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教室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楼小学

2011年9月

篇2:西楼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以下大小以测量墙面大小为准。

1、前白板上方:“敬”、“净”、“竞”、“静”四个大字,字体用艺术字。

2、后墙设计一面大展板,题材为电子画报+学生作品展示,要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底纹做背景。

篇3:智慧教室数字化教学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智慧教室是一个充分利用智能设备 (平板电脑) 和网络化的解决方案, 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多个环节, 提供便捷的课件阅读及课堂互动手段, 保留学生学习的过程数据, 智能分析学生作业并把握其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效果分析智能化、教育参与者社区化, 实现跨越式教育创新。它是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 是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同时,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也将是智慧课堂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2 智慧教室背景

在学校,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 是掌握好教学环节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签到环节、疑问确认环节、提问互动环节、课堂小测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签到过程中, 使用纸张签到, 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 结果不便于统计;提问互动环节和课堂小测试的环节中, 教师给出简单选择后, 学生举手或者口头回答, 不能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 教师只能根据大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进行教学, 没有准确的数据, 更不能考虑后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工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基于物联网技术或无线网络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正在逐步的推广运用。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3 智慧教室建设目标

智慧教室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云平台、教室后端管理、课堂互动、在线云课堂四大功能, 完美解决了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师备授课不能常态化、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不能有效互动等关键问题, 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教”与“学”模式。系统为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师生的情智交流”、“转变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等提供了全面支撑。智慧教室的建设, 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是项目规划的重点。根据整体规划, 主要完成以下目标。

1) 将传统教室改造成支持物联网覆盖的智慧教室。

2) 建设智慧教学平台, 打造以“资源”、“备授课”、“互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 为学生的智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 全面提升学校的软硬件的信息化环境。

4) 为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数据。

5) 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家长提供服务。

6) 为学校发展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形成学校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

7) 促进教育局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统一优质教学资源的标准,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8) 利用各种教学课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 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

4 智慧教室建构理论

智慧教室建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建构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 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建构主义主要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定位、学习坏境、师生评价6个部分。

4.1 知识观

1) 知识是主动建构, 并不是被动接受。

2) 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3)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 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 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 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 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4.2 学习观

1)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 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 学习意义的获得, 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 同化和顺应, 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4.3 学生观

1) 建构主义强调,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2)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3)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

4.4 师生角色定位

1)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2)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4.5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

1)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 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 怎样更多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

4)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4.6 教育评价观

要发展每一个学习者的经验, 创造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 就得洞察“学习者的学习轨迹”, 借以判断哪些是有意义的或有价值的经验。然而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把学习者简单地“等级化”、“分数化”, 这种狭隘评价方式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评价方式。

5 系统构成

智慧教室系统由教学资源云平台、教室后端管理平台、教室互动平台、微课大师工具、在线云课堂系统等共同构成, 其构成如图2所示。

5.1 系统管理

5.1.1 教学资源云平台

教学资源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设计, 并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服务集成于一体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 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网络支撑平台, 也是实施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创新转变的实践平台。

平台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设计理念, 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整合和网络教学互动方面的优势;通过“虚拟课堂整合现实课堂”的“双课堂”模式, 全面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 促进区域教学的均衡发展, 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心系统包括“网络教学服务系统”、“教学资源”、“学习资源”, 并提供整合本地资源的资源管理系统。

5.1.2 智慧教室后端管理平台

智慧教室后端管理平台是基于B/S结构的云平台, 在个人电脑上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 它实现了资源管理、数据记录统计、用户管理、模型分析、教学应用等功能。

5.1.3 智慧教室互动平台

智慧教室互动平台以互动为核心, 智能地实现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5.1.4 微课大师工具

微课大师采用先进压缩算法, 录制多媒体电子教材和作业辅导习题, 生成适合移动互联网点播的微课程。

5.1.5 在线云课堂

在线云课堂以视频“云”为核心, 包含现场录课、异地同上一节课、网路互动课堂、校长评估、在家加入课堂、老师在线评课、课程资源点播等方面, 有效满足了学校各类需求, 尤其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5.2 教学模型

5.2.1 教学模型简介

如图3所示, “课前预习, 课中带着问题学, 课后作业高质量完成, 及时复习巩固, 自我诊断及时解决”是教育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型。

5.2.2 智慧教学过程

智慧教学过程的过程如图4所示, 包括以下过程内容。

1) 教师备课, 推送学生预习内容, 同时推送预习检测的内容。

2) 学生预习, 并通过预习完成教师推送的预习题目内容, 同时记录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 教师授课, 通过学生预习情况授课15min, 讲解新课;亦可先测试, 后授新课。学生上课, 学生重点听取在预习过程中理解不透的知识, 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将自己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让教师辅助自己学习。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学生提问等各种互动手段授课30min, 解决学生在预习、听新课及拓展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教师课后布置作业给学生, 同时将作业每道题目的讲解过程给学生。

5) 学生完成作业, 提交给教师。客观题直接出结果, 主观题等待教师批阅, 同时可以将作业错题加入错题集, 并查看教师的讲解过程。

6) 教师完成学生作业批改, 同时批改结果自动给学生。

7) 学生查看自己作业的结果, 同时开始下节课的预习。

8) 教师根据收集到的4类数据 (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堂及单元测试、课后作业) , 分析中下水平学生的成绩、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 帮助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9)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改变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陋习, 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成绩。

6 结束语

通过智慧教室的教室环境和教学模式, 不仅可以实现课堂多媒体互动、远程网真教学, 还能够无缝导入教育云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 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简单、生动、高效, 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教学互动、资源共享, 为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智慧教室的数字化教学建设是当今智慧学习时代的必然选择。

摘要:智慧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校环境, 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诉求, 是当今智慧学习时代的必然选择。论文通过对智慧教室的简介及发展背景的描述, 介绍智慧教室的建设目标、构建理论及智慧教室构成的解决方案。

篇4:浅议小学语文兴趣教室的建设

【关 键 词】 自由平等;唤醒创造;教育生活化;兴趣教室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理想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室尽可能地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地方,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因而,现代化的学校就应该是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而理想的教室,书本不应该是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学生还应该拥有必要的工具、游戏、实验、辩论和自由。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生活化的场景和自由快乐的教学氛围来填补课堂使得语文课堂紧跟时代发展,满足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带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四维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新课程改革在主体多元的教改理念的引领下,摒弃“灌输”思维,着眼唤醒“火焰”。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室建设,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相对的自由平等、新媒体技术的适当运用和生活化的教育情境。

一、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建立相对自由平等的教育空间

小学时期是培养孩子基础的时期,而小学语文课在其中又是重中之重。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还不能完全达成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了极大的要求。尼尔说:“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传统课堂对学生的行为强调了顺从、从众、利他等行为,教室有限的空间无法满足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生命表现形式,尤其是在专制文化的教导下,学生生活过程变得模式化,使学生在校时感到孤独。在这样的固态教学模式下,教师疲于应付课堂知识,而学生则不可避免地被日渐束缚。

新课程改革重点着眼于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了“在引导下的发现”和“在发现中的引导”。因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勇于打破传统观念,提升教室的文化容纳性。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相对平等自由的教育空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节奏,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合作、互教互学、鼓励等途径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使教室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空间。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能让学生个性放飞的作品展示角。这个展示角,让学生把自己满意的作文、钢笔字和毛笔字作品,以及对某一篇课文根据情境所做的绘画插图等,都拿出来展示。在这样的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彰显,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打破审美疲劳,适当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丰富的色彩世界

儿童天然地生活在精神中,每个孩子都会对色彩、音乐、绘画、书籍有极高的敏感度。真正的教育,不过是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只要给儿童感觉,他就能创造自己。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打破他们的审美疲劳,让他们不断地处在一种色彩斑斓的、全新的环境当中,打通他们精神深处的秘密通道,让他们爱上学校,爱上教室,爱上学习。

曾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教室设置一般是桌椅整齐排列,学生排排坐,面对站在前方讲台上的教师。而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设置就更多样化,学生一般分成小组彼此面对面围坐一桌,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位于前方的教师。显而易见,我们的教室格局过于死板,缺乏活力,虽然新课改后,教师都在尽力改变教室布置格局,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尽管学生的座位和排列发生了物理意义上的变化,而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化教学。师生关系就像演员和观众,演员天天板着同一副面孔,观众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教育要给教师松绑,还教学权给教师,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首先,教师应扩充课内的信息容量,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现在的小学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及生活学习中都受到现代高科技的影响和熏陶,他们对教学的要求更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解、图片欣赏、技法练习等教学方式已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将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认识语文,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示范,展现演示过程和方法。可以插入演示视频、幻灯片、实物投影、与课文对应的音乐作品等展现教学、演示过程和方法,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教师可以改善教师布局,打破学生的审美疲劳。如教室的颜色不再是耀眼的白色,而是柔和的麦芽黄,以麦芽黄或象牙黄为主色调,有助于儿童稳定情绪。教室的天花板是天蓝色,墙壁的四面是白色,黑板是磁性的,讲台应是多功能的,学生的课桌椅应是能调整高低的。各种设备齐全,冬暖夏凉,让学生坐在这样的教室里,感到清新舒适。

三、创新教学思维,引入情境教学,促使语文教育进入生活化

孙瑞雪说:“孩子生活在万事万物中,但这些事物只是一种存在,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孩子成长的根本在于这些事物引发的内在感觉上升为内在的精神。”理想的教室应该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这些是指引孩子们前行的航标灯。特色里浸润着文化,文化丰富着特色,教室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家园。理想的教室是记录孩子们成长足迹的地方。心语本中,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喜怒哀伤,记录着孩子们身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快乐的六一节、记录着孩子们的喜悦与分享;生日会、联谊会记录着孩子们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变迁等。

所以,我们的兴趣教室,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的灵活场所,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前讲故事、说见闻,班会中进行主题演讲,课堂教学中做小组合作交流、辩论、集体展示等。教室也应该是学生交心的快乐园地,教室要像家庭,人人互帮互助互惠,人人都是交际、合作、创新、实践的主人。教室还应该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中心,在教室里,人人都是导师,个个都是受益者。成长的困难说说,生活的烦恼拉拉,学习中的聊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分彼此,教学相长,享有家的温馨、友情的温暖。在教室里学习,就像在家里生活一样简单而多彩,这样,他们的创新力才能得到彻底激发。

总之,建设全新的兴趣生态教室,把快乐融进语文课堂,学生的自由空间将明显增大,其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也会增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无疑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 叶凤岚. 兴趣是最好的教育[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篇5:文化建设教室布置设计方案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认真布置好教室,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品德陶冶以及集体观念的培养都将起积极的导向作用。现根据湛二海中政【2011】16号文《教室管理规范》的精神,本着“美观、大方、健康、文明、雅静、严肃、整洁”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规范教室布置,特制定本方案。

方案设计如下:

班牌:粘贴本班班徽,要体现班别和本班特色,以手工绘画为主。

黑板上的字:国旗与呼号(已有)。

前黑板左边:粘贴栏(已有)上部分粘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下部分粘贴课程表、学生操行评定公报表、检查公报、干部值班表等。

前黑板右边电视柜下:“图书角”,利用电视藏书,放置同学们喜爱的书刊杂志,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后黑板上方:正中央挂时钟,两边可贴奋斗标语、奖状等。

后黑板的左边:宣传栏(已有KV板)。粘贴班级公约、时事新闻等。

后黑板的右边:学习园地(已有KV板)

后黑板:宣传乡土文化等内容。

墙壁四边:张贴四张与现有的《学习园地》同种材质的KV板,大小高110cm,宽60cm,白底,蓝边,上边宽15cm(设计云状或波浪状图案),左右和底边宽 3cm。每届学生只能按以下要求内容在这四个KV板内张贴,并要做到美观。

左边的第一面墙KV板:“班训”。

左边的第二面墙KV板:“风采炫”或成长的步伐(贴如运动会、社会实践等照片)。

右边的第一面墙KV板:“励志名言”。

右边的第二面墙KV板:“励志名言”。

电脑平台右侧:放一盆盆栽,同学在下课时可欣赏这些事物陶冶性情,而且整间教室看起来也会比较有生气,不会使同学感到单调、枯燥乏味。

窗门都要窗帘(已有),平时用向两边拉开,用绑带系好。

目前要增添的设施:

1、KT板:共168块,每块高110cm,宽60cm,白底,蓝边,上边宽15cm(设计云状或波浪状图案),左右和底边宽 3cm。

2、小盆栽:47盆(或由班级自备)

关于安全知识标志指引图

目前我校校道安全知识标志指引图基本完善,只主要不足是各栋楼的应急疏散的指引图还未规范上墙。

现作如下设计:在各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并排安装一个与原来各楼的分布意图一样材质和大小的应急疏散的指引图,标明各班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各楼道疏散的方向和顺序。如下图(三栋教学楼):

目前要增添的设施:

增添10个与原来各栋楼的分布意图一样大小(长90厘米,高60厘米)的KV板,外镶蓝边,喷画打印内容。

篇6:温馨教室建设方案

温馨的家,不仅是因为家里有舒适的环境,更因为家人之间水乳交融、和睦相处的关系。家是一个人最放松自在的地方,在家庭里能拥有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热情,秋天般的活力,冬天般的纯洁。同样,温馨教室的创建,不仅是指教室环境温馨舒适,更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使学生能沉浸在温馨学习的氛围中。

一、指导思想

以《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我校和谐校园建设为主线,营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让幽雅、温馨、健康的教室文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关系的民主、融洽、和谐,让学生的生命在充满温馨的氛围里更加灿烂。

二、“温馨教室”的元素

(1)班级人际环境的关键元素:平等、公正;真诚、互助。

(2)课堂教学环境的关键元素:勤勉、笃学;活跃、宽松。

(3)自身心理环境的关键元素:自信、自尊;平和、达观。

(4)教室物质环境的关键元素:安全、舒心;美观、宜人。

三、班级特色称号:智慧星

在温馨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具体措施

(一)创造美好环境,培养良好习惯

整洁、美观的环境,能振奋精神。教室的净化是一个班级(中队)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努力造就一个更为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进一步式营销学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营造团队精神。

1、地面无杂物,墙面、桌椅无污渍,门、窗台无积尘,讲台、课桌椅、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学生每天打扫教室,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教室、保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教室布置人性化、设备管理精细化。教室内的常备用具和学生常带之物,如书包、学具、饮水用具等,应放之有序,避免杂乱现象。学生的仪表仪容符合学生要求,各项标志佩带整齐规范,出操列队整齐迅速,两课两操认真到位,食堂用餐文明有序,言行文明讲诚信,具体要求参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营造温馨课堂氛围

温馨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和谐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应做到:多一些鼓励、赞美和赏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多一点关注,要从关注“两头”变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多一点尊重、沟通和合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多一点课堂文明礼仪,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三)创建文化情境,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1、形成健康向上的制度文化,制定好班级管理各项常规制度,如班规、值日制度、大扫除制度等。要努力使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教室的墙壁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学生的优秀作品,可点缀教室的四壁,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2、建立中队“读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既使学生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3、定期出好班级黑板报,根据学校主题活动计划定主题,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4、积极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保持好各类文化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包括照片、活动方案、学生作品、学生感言等)。

(四)营造稳馨、和谐的人文关系

1、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1)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符合规范,做到不体罚学生和侮辱学生,不随意加重学生的课

业负担。

2)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热情、真诚、公正,不偏袒,讲究实效。

3)教师在学生面前处于一种非权势的状态,体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师生之间积极

相待,交流和谐。

4)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关爱、理解、宽容所有学生。

5)学生用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回报教师的爱。尊重教师,见到老师

主动问早、问好,形成良好的尊师氛围。

6)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7)班主任主动与科任老师交流学生情况,及时了解科任老师的想法,协助科任老师

做好学生和家长工作。

2、和谐的家校关系

1)教师要通过家访、电访、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保持联

系,反映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指导家长提升家教的艺术,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热情支持。

2)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家长,杜绝以责问、批评、说

教的态度对待家长。

(五)活动安排

1、制定班集体建设组织“班训、班规”,并利用班级板报加以展示。

2、指导组织班级美化工作。

3、为了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初步成立学习互助合作小组,让同学之间帮教结对,倡导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中互相关心。

4、组织“我最喜欢的老师”标准征集活动、“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

篇7:西楼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市教委高度重视、严密部署

高中课程改革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旨在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强化学生手脑并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市教委高度重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方案,于2008年年初向各区县教委和相关单位下发了《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意见》以及模块学习要求、教学设备配置标准、课程管理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文件,进行全面系统地部署。为了做好全市该课程开设的准备工作,市教委罗杰副主任亲自带队考察,组织研讨。3月27日,罗杰副主任在全市普通高中改革通用技术课程研讨会上,亲自动员部署;基础教育处李奕处长就相关问题在会上做了说明,并提出具体要求;顺义区教委、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二中分别介绍先行实践探索的具体做法及经验。会后,与会的市、区县教委领导和全市300余所高中校校长参观了顺义十中、一中的通用技术样板间。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做好专用教室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

二、装备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和专用教室的建设,装备与教研部门必须通盘整合,发挥出整体效应。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专门组建了以副主任赵宝军为室主任的通用技术教研室,抽调专门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研机构的建设;我中心在领受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任务后,迅速组成了由副主任柴旭津任组长,研究发展科、实验室管理科、技术管理科领导和科员参加的课题组。装备与教研两个部门多次沟通交流,边学习边探索,边研究边实践。

1. 研究提出教学设备配置标准意见

我中心课题组成员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反复讨论教研部门提出的标准草案,多次论证专用教室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对必修模块的必(选)配项目的数量、规格型号、功能等方面做了重点研究。柴旭津副主任还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就通用技术教室建设的许多问题专程前往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浙江省考察取经,获取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在反复论证、反复征求市区两级教育装备、教研部门以及通用技术教师意见后,形成最终稿报市教委批准,审核通过后颁布实施。

《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教学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我市采用的两套教材,规定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必(选)配的仪器设备,与已经颁布实施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中其他学科的编制规范保持一致。

2. 建好样板间

建好样板间,对深入地分析在专用教室建设全面铺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全市各学校规范建设非常必要,必须作为重要环节来抓。今年2月初,市教研部门和市区装备部门以及有关厂家汇聚顺义,共同研究样板间的建设问题。承担样板间建设的厂家按照联席会议议定的整体规划要求,结合样本校提供的教室情况,进行实地测量、设计,提出完整的设计方案,经专家论证、修改、确认后开工。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我中心和顺义区教育装备部门派人予以全程监督,提前完成了市教委交给的“3月底前完成样板间建设”的工作任务。

三、对学校实施具体帮助,指导到位

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是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必备场所,是该课程实施的重要物质条件和保障。教学仪器设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该课程对教学仪器设备的要求具有独特性。全市普通高中改革通用技术课程研讨会结束的当天,我中心立即召集各区县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领导和相关同志开会,就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专题进行现场指导。会上,我中心郑立科长解读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使用方面的相关技术标准;李峰科长讲解了样板间建设的情况和应注意的问题;样板间建设厂家也做了相关情况介绍。会议要求各区县教育装备部门按照有关标准,组织厂家为学校做好设备及器材的购置、装配、调试以及售后维修、保养等工作,切实把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确保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教学的正常实施。为了使学校主管教育装备、教研的校长、总务主任更多地了解情况,我中心还组织他们赴辽宁辽阳教学设备企业参观考察,实地研讨和论证有关问题。

我中心还将了解掌握的课题进行梳理归类,在指导帮助学校专用教室建、配中盯住三个重要环节。

1. 规划设计环节

我们强调学校一定要根据现有教室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因为建专用教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室面积不足(有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有学校布局调整、示范校的学生数量等多种原因)。

2. 安全环节

我们强调学校一定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室各功能区域布局要合理,通道设置、电气、机械设备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防护措施要科学规范。对技术试验室地面铺设,学生操作台、资料柜、展示柜和工具柜的规格尺寸,教室电源布线建立三重保护装置(漏电、过载、短路)以及通风条件、环保、室内照明等均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3. 产品质量环节

针对市场上有些仪器设备尤其是工具存在质量较差,技术含量不高,安全性能不强等问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现场监督检查,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责成厂家立即解决。验收时认真验证产品质量、数量、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重点检查机加工等设备的安全性。

为指导区县、学校做好专用教室建设工作,我中心下发了《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专用教室建设与配置要求》(京教设[2008]11号),就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提出规范要求,对采购的仪器设备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强调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必须经过国家检测机构质量检测合格,电动设备工具应有国家强制的安全认证等要求。还搜集编印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

在今后的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中还有不少配置、管理、使用等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教育装备部门继续帮助学校解决,我们在招标采购、验收、建章立制、加强设备使用管理以及开展教师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培训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做好建、配两个方面的工作,用我们的辛勤汗水和周到服务,千方百计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到新学期全市所有普通高中都能顺利开展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课堂教学的目标。

篇8:纽约市中小学的教室文化

外观上看,纽约市中小学的教室环境就够有冲击力。与国内中小学教室简洁明快的环境相比,他们的教室布置几乎眼花缭乱,学科张贴、规章制度、日程安排、指引专栏、激励栏目等等,整个教室满满当当,密密麻麻,连楼道也格外珍惜,成为了学习园地和艺术长廊。这样的布置也许并不十分美观,但是,如果从文化视角来解读,那也许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纽约中小学教室一般同时也是一个任课教师的办公室,老师都会精心设计这间教室,以体现所教学科的特点,并为学生学习创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在教室里,老师一般会为学生准备一些日常用品,如纸巾、洗手液;还有一些简单文具,如书写用的笔、橡皮擦、小剪刀等等;另外,也还提供一定数量的工具书、课外读物等。当然

这些还不足以体现它的教室文化,更能体现文化特征的是教室布置及其内容。

一、与课程同步——学科张贴

低年级的单词墙(Words Wall),高年级的学科挂图是少不了的。单词一般会按词汇开头字母的顺序把本学期学习过或将要学习的词汇列出来,从A开始一直到Z,列举了很多词汇,在小学教室中占据了很大的面积。高年级的布置也有相应于学习的内容,如生物课教室,张贴的是人体结构、人体血液循环、地球生态环境之类的挂图,以及教师手写的内容纲要、生存环境(Living Environments)课程的学习方法等等。有关学科内容的张贴,如写作课和阅读课园地,老师做了大的表格,题目是“我在写作过程的哪个位置(Where am I In The Writing Process)?”按照作文的一般过程,其关键词列在前面:收集思想(Collecting Ideas)、确定立足点(Developing A Seed)、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编辑(Editing)、公布发布(Publishing)。这些关键词位于大表的每一行前面,后面留出了空格,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几个关键步骤,同时也留出课后作业展示的空间。阅读园地(Reading Workshop)是用来陈列与阅读有关的方法指导、图书介绍等内容。写作园地(Writing Workshop)展出的是学生习作,或写作素材的背景资料等等。教室的布置及其内容一般隔段时间更新一次,随着教师讲课内容的变化,环境布置也不断更新。这种既向学生介绍知识内容,又同时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能够及时“收获”学习成果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提醒自己——规章制度

中小学生的规章制度,学生若能亲自参与订立并能使之提醒自己,是最好的纪律教育。如学生守则(Rules),班级学生守则一般由学生自己参与订立,以便知道自己要遵守哪些规矩,当然,对于低年级学生也许会由老师与他们一起来制订。比如公立第205学校的3-215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合成了如下守则(Class 3-215 Rules):1. 试着做得最好,来迎接危机;2. 要尊重你的同学和老师;3. 使用要清洁干净;4. 当大家分享观点时,你要倾听;5.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怎么对待你;6. 要一直保持适宜的行为。学生参与订立才便于他们遵守,这也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形式。在霍瑞斯曼私立学校我们看到,学校楼道里专门辟有志愿者读书给一年级学生听的场所,上面有一块醒目的牌子写道:显示友好,要礼貌,不伤害别人,尊重地倾听,负责任。英文内容为:“Rulies We Live By: Show Kindness;Be polite;Dont Be hurtful;Listen Respectfully;Take Responsibility。”这些规章,提醒学生如何交往、如何做人,都是很好的品德教育载体,同时这样的教育并不显得空洞呆板。

三、温馨提示——日程安排

在教室进门处附近的墙壁上张贴月历和周历表,这是我们访问的所有学校的布置。西方人尤以美国人以做事的计划性、严谨性强而著称,他们凡事都提前做好计划,做好有关活动安排。从小对学生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教育,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渗透式教育。在月度日历上老师一般都会作特殊的标记来标识今天是星期几或几号,用不同颜色装饰的日期数字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周历显示班级一周的特殊活动安排或重要日志记载,学生活动安排井井有条,不做无准备的工作;还有每天的作息时间表(Periods of the Day),用来安排一天的学习活动。日程表有时也会与学生名单贴在一块,以示工作安排与不同学生有关。

四、周到服务——指引专栏

学习指引内容也是教室布置重要内容之一。学习策略之类的指示语,用纸写出来了,如有一张纸写的“当我不能解析一个单词时可以使用的策略(Strategies I can use when I cant figure out a tricky word.)”,在这张纸上,都是教孩子们如何运用解析策略。还有学习方法指引,如我们如何了解加拿大(What do we know about CANADA),美国的宗教(Regions of the USA)。还有课外活动指引,如“我怎样成为一个好的图书俱乐部的成员”(How To Be a Good Member of a Book Club.),下面则列了8条如何成为好会员的条件等。还有如何与老师联系的提示:“打电话给老师(Dial A Teacher)”,紧接着告诉学生有关老师的电话号码,之下是提示行为“免费帮助家庭作业(Free Help With Homework)”,再下一行分四个学科,列出了数学(Math)、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科学( Science)老师的电话;还告诉学生,哪些老师也说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中文、法语、俄语等语言,打电话的时间分别是星期几到星期几的时间段。这个张贴非常详细清晰,可见他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很强。

五、学校生活好玩有趣——激励栏目

口头表扬也许没有书面表扬来得长久,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是这样,所以有的班级专门设计有表格形式的表

扬栏,比如“我们班的群星谱”(Our Class Constellation),记载了学生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好成绩,用孩子喜欢的各色卡通人物标注,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特别亲切和有趣。还有特别让孩子们期望的生日,也有专门栏目以月份为单位列出了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出生月日,共有12栏,每月一色,配以标题“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五彩斑斓,十分引人注目。看来,学校生活还很有趣,生日Party不止在家里。这是“生活即教育”的最好诠释。

六、师生创作的舞台——门与楼道

我们还注意到,他们一般在教室内布置的是语文的内容,在教室外则是数学,也许这是学校的一种约定。因为美国城市学校的校园较小,除了把教室布置得满满当当以外,楼道更是师生展示的舞台。除了学科内容和学生的作业作品外,有些学校教室门也是老师和学生创作的园地,如果这一段时间正在学习与俄罗斯有关的作品,他们会把门布置成俄罗斯风情,讲日本的什么内容,就会布置成日本格调。因为老师特别是老教师,他们一般以州课程标准为蓝本,不是以教材为蓝本,教材在他们看来只是可选择的参考之一,所以教师可创作的空间大。例如语文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规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认识哪些生词,数量是多少,达到什么水平的写作和阅读要求,至于选不选教材,使用什么作品来让学生识字、学写作、学阅读,都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专业自主权较大。不过,近年来,由于州里抓统考抓得较严,很多教师不敢放松,开始倾向于选择一本当地学区较通用的教材作为备课(Planning)的重要参考。

有的学校还将过道的一段设置为××学习角,比如特殊需求儿童学习区,我们参观时就有老师和志愿者在这样一个地方辅导孩子学习。有的学校也把过道设置为举办师生电脑作品、摄影作品展示的艺术长廊,色彩斑斓,学生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显得特别得意,还引导和介绍给参观的朋友。励志标语也不少,如“每个人都是明星”(Where everyone is a STAR!),这条出现在小学校园;“BETA(学校校名缩写)更好”(BETA IS BETTER!);“追求成功,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For SUCCESS, ATTITUDE is as important as ABILITY.);“追求最好永不放弃”(Never Settle for Less than your best),这是用来激励高中学生。

篇9:古诗意象“西楼”小议

在诗人的笔下, “西”似乎很能表达愁怨, 如“西风”“西下”, 便分别比秋风多了一层凉意, 使夕阳增了一丝伤感。那么“西楼”里装了什么呢?

红颜、离愁、爱说起“西楼”, 让人联想到的人首先是女子, 从概念来看, “西楼”指位于西面的楼, 它应是位于主体建筑西边, 方位朝东的小楼。西边的楼为何如此引人注目呢?中国古代建筑包括现在农村许多地方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这一建筑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其实用性, 是出于气候和环境的考虑, 这样的居所冬暖夏凉。但古代人们对此最科学的解释恐怕是风水学的运用, 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 把天上的星相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和中宫, 这一观念影响到房间的分配, 以南为尊, 则尊长居住面南之屋即北屋。“日归于西, 起明于东。”东为阳, 为大, 为贵, 东边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方, 比如“东宫”成了太子的代名词。西边属阴, 为次, 甚或为贱, 照应的人物是少女、侍妾或歌伎, 西楼就成了女子的居所, 如元杂剧《西厢记》中“西厢”便为崔莺莺的住所, 段段闺情相思, 片片缠绵哀婉, 自然要在此演绎, 所以也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或凄、或怨、或忧的诗词佳句。“西楼”、“西窗”以及“西厢”也就成了古代文人传承下来的表达相思哀怨之情的凄美意象。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王实甫的“到晚来闷把西楼倚, 见了些夕阳古道, 衰柳长堤”, 都与闺情相关。

于此, 寂寞的红颜, 深锁春闺, 登楼, 或远眺, 或低眉, 闲情也罢, 离愁也好, 油然而生。李清照“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 泪粉偷匀”, 许浑“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下西楼”的人已远走他方, 留在楼上的人也就只有丝丝缕缕的念想了。于是, 这楼里便装满了无尽的缱绻缠绵, 散发出脂粉气息, 体现出一种柔媚的爱与美了。

意象、寄托、怨“西楼”一词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中。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中有“始见西南楼, 纤纤如玉钩”。至此以下, 诗家似乎就特别钟情“西楼”, 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李商隐的“云屏不动掩孤嗍, 西楼一夜风筝急”。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遭遇的人, 都会选择“西楼”, 而不是“东楼”、“北楼”之类呢?看来, 在诗词中, “西楼”是个象征性的概念, 从中国古代诗人的心态构成进行透视, 诗人们常常将诗歌作为用来排解感情纠葛的特效剂, 借诗词来抒发“怨情”, 而西楼或者指代闺房, 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 或者指代登高怀远之地, 其主体情感无疑是悲怨与感伤, 因而便成了抒写怨情的最好载体。

“怨情”基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决非偶然, 而是一以贯之、源远流长的, 这里, 我们主要从“仕不遇”这一老话题, 来透视中国古代诗人的特殊心态。“仕不遇”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绝对的现象。“文士多数奇, 诗人尤命薄” (白居易) ,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杜甫) , 生动地概括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 有志难酬的共同命运。然而明知“不遇”, 却又极力去追求“遇”, 排斥与渴望、回避与迎合, 对“仕”又恨又爱, 也正是古代文人的悲哀所在。于是诗人们将自己内心的悲怨之情外射到了“仕不遇”之外的各个角落, 而其中数量最多的要数闺怨诗词了。

闺怨诗词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表达怨情最为众多的题材, 诗人们或是抒发自己在外无所成就却要家中妻子独守空房的愧疚:“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或是对这类女子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叫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或者借女子之口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与悲怨:“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李白《长门怨》) ;或者表现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西楼”不正是抒发这种种怨情的最畅通的出口吗?

由此说来, “西楼”这一与女子有关的居所, 在反复运用和创造中, 早已变成寄托人们某种情感的特定意象,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 从仕途到闺怨, 共同吟唱着“怨情”诗词的主调, 让一个小巧别致的“西楼”, 装满了爱, 承载了几千年的怨, 同时, 也激发了读者, 影响着当代。

篇10:西楼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词】 智慧教室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改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9-083-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PAD、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除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渐渐地深入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中。在过去,老师就是一支粉笔或者一个课件走天下,但是现在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广泛应用,老师们都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影响着现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形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景;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还指出“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智慧教室引入到小学课堂上,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转化为一对一数字环境下课堂个性化学与教,使小学教学课堂模式大大发生了转变。

下面,我就以小学数学四年级《画垂线》一课利用Aischool云课堂平台为例,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一、布置前置性学习,提出问题,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就要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而做好准备。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形象进行具体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本节课教学前,我给学生推送导学案,里面有包含2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推送APP游戏软件《猴子偷桃》,玩一玩,发现里面的奥妙;学生接收后通过玩游戏发现当猴子跟桃子的位置是垂直关系时,它才可以吃到桃子(如图1),复习了两直线互相垂直时的情况。

第二个任务是:推送一个没有语音和文字说明的“画垂线”示范视频和学习提纲,要求学生边看视频边完成提纲;再根据《导学案》初步尝试画垂线,并且把画好的作业拍照或拍视频上传到班级空间(如图2),初次经历了画垂线。

第三个任务是:预习课本内容同时提出问题。学习的学习离不开课本,课本是一切的源头。学生经历了前两个任务后,此时再来进行课本的预习,已经是对书本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求对该知识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来进行课堂上的学习。

在过去的预习中,学生很多时候只是将书看一遍就以为是预习了,并没有去思考哪部分看懂,哪部分看不懂,哪部分感到困惑等等,所以学生预习并不到位。而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在家自主完成以上三个任务,可以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率。

二、布置课堂任务,自主学习,实施高效的课堂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这导致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存在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特别是学到“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知识点,就算教师想将教学环节设计的尽可能贴近学情,却总因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的局限性,往往是自己拿着教具在演示或者是通过课件PPT来进行说明,学生缺乏了主动性。利用智慧教室环境特有的优势,我将课前学生预习的作业收集,并从中进行筛选分析,归纳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从而调整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学生施教。

在课堂上先调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施课堂“小翻转”。在此基础上,当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的时候,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如图3)。

在新授课环节中,我根据学情,设置了了两个任务(如图4):

第一个任务是通过了平台,推送了学习任务A《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和学习任务B《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到学生终端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选择其中一个任务单进行探究。每个任务单中都含有《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或《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微课和学习提纲。学生先按要求观看微课完成学习提纲,拍照上传。

第二个任务是小组根据提纲的画垂线步骤,组员尝试合作在任务单上画垂线,并拍成视频,组内视频回放,组员们互评,从中发现问题、小结方法,最后选出其中一个视频提交到班级空间(如图5)。各个小组可以通过班级空间去评价其他小组所提交的视频。

图4 图5

上一篇:执纪问责自查报告下一篇:itv常见问题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