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2024-05-20

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共8篇)

篇1: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在××召开,充分体现了对××供电公司的关心、信任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供电公司工作的各位领导、原创:wenmi114.com同

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供电公司1991年1月组建,属国家大二型企业。公司共有职工623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2座,变电容量2464.2兆伏安,输电线路1358.4公里,担负三区两县供电管理服务工作。近年来,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下,××供电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一强三优”统领改革发展全局,以“三抓一创”统揽各项工作,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今年一季度,完成售电量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6。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称号的基础上,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山东省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华北电网公司先进基层党委”等称号。

电缆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器材,是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近年来,我公司坚持环保、开发、节约并重,在电网建设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加强电缆专业技术管理,加大电缆产品推广利用,截至2005年底,城网10kv电缆线路155.7公里,电缆化率44.084,为电网安全运行、城市美化亮化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对电缆运行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电缆运行技术管理,提高电缆运行管理技术水平,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已成为当前电力企业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今天,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在××召开,原创:wenmi114.com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好机会。我们将竭诚为会议搞好服务,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祝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祝各位领导在××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谢谢大家!

篇2: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在召开,充分体现了对供电公司的关心、信任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供电公司工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供电公司1991年1月组建,属国家大二型企业。公司共有职工623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2座,变电容量兆伏安,输电线路公里,担负三区两县供电管理服务工作。近年来,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下,供电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以“一强三优”统领改革发展全局,以“三抓一创”统揽各项工作,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今年一季度,完成售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称号的基础上,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山东省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华北电网公司先进基层党委”等称号。

电缆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器材,是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近年来,我公司坚持环保、开发、节约并重,在电网建设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加强电缆专业技术管理,加大电缆产品推广利用,截至底,城网10kv电缆线路公里,电缆化率%,为电网安全运行、城市美化亮化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对电缆运

行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电缆运行技术管理,提高电缆运行管理技术水平,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已成为当前电力企业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今天,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在召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好机会。我们将竭诚为会议搞好服务,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祝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祝各位领导在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篇3: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篇4: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XXX

20XXX年1月17日

尊敬的朱部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及兄弟市州的各位领导和来宾:

值此年初岁末、辞旧迎新之时,株洲有幸迎来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有朋来自远方、不亦乐乎”。这次全省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株洲召开,既是对株洲人才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株洲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在此,我代表株洲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朱部长及各位领导来我市指导工作,对兄弟市州的朋友来我市传经送宝,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株洲是“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370万;株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安寝于此;株洲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井冈山根据地6个县,株洲就有2个县;株洲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这里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株洲是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京广、浙赣、湘黔铁路交汇于此,素有“北郑州、南株洲”之称。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全省各市州一样,株洲圆满实现了“十五”工作目标。可以说,“十五”的五年,是株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GDP年均增长11.4%,2005年达52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9.49%和18.2%,2005年分别达41.1亿元和24.6亿元。是株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固定资产总投入547.6亿元,年均增长22.4%,2005年达160亿元。是株洲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国企、农村、城市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整体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完成进出口总额25.5亿美元,年均增长12.2%,2005年达6.6亿美元,引进外资5.1亿美元,年均增长26.2%,2005年达1.6亿美元,引进内资170亿元,年均增长50%,2005年达60亿元。是株洲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教育协调发展、科技引领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明创建活动力度加大、社会保障不断拓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2005年达11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2005年达3958元。

“十五”株洲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党委始终高度重视人才这一关键工作,充分发挥人才这一决定性因素的作用。近年来,株洲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紧紧围绕株洲的产业发展和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构建中部人才小高地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深入人心,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工作格局基本建立,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初步构建,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全面加强,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八大人才开发工程的实施、“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的举办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

靠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人才工作的创新年、服务年,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际,我们将以这次全省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的召开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务实的作风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把我市各类人才都聚集到“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的宏伟事业中来,为创造株洲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心!欢迎大家多到株洲来指导,来做客!

篇6: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尊敬的省劳教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全省劳教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会在我市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永州市司法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向亲临大会的省劳教局各位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出席会议的兄弟市州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这次会议在我市召开,是对我市劳教工作的鼓舞、鞭策和厚爱,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市劳教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我们深感荣幸。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检查和验收,更是对我们工作的推动和指导。

近几年来,我市司法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在省、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反腐倡廉工作有序推进。我市劳教所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规范行为,近几年来,场所未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及责任追究案件和领导干部重大违纪案件,保持了队伍的“零违纪”,推动了场所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保持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和场所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连续八年实现场所无劳教人员逃跑、无非死亡、无所内发案、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四无”目标。

这次全省劳教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既为我市和兄弟市州之间加强交流、促进协作、增进友谊提供了 1

一个难得的机会,又为我们共同探讨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真诚欢迎、热切期望大家多到永州来走走,多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珍惜机会,认真学习贯彻省司法厅、省劳教局领导的重要指示,虚心学习兄弟市州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把本市司法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篇7:在全省电缆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2011年10月25日)

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副市长 孙博前

尊敬的副厅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的时节,在全市人民共同欢庆还沉浸在庆祝建党90周年喜悦之际,全省市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在我市隆重召开了,这充分体现了省财政厅对我市的关心与厚爱,对我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对此,我们深感荣幸和感激。在此,我代表中共佳木斯市委、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和全市255万人民,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佳木斯市财政事业发展和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预算应体现社会公众的受托责任,提供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对推进绩效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佳木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财政厅和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佳木斯市目前已建立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坚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构建了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步改变了“重预算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重使用轻效益”的现象,财政资金的配置运行更加合理高效,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民生改善、“三农”发展、和谐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次全省市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召开,既是对佳木斯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厚爱,更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经验、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平台,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这次会

议精神的指导鞭策下,佳木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定能够汲取新经验,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我们坚信,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极大地激励广大财政工作者更好地担负起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大使命,必将有力地推动新时期全省财政事业的蓬勃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的相聚是我们缔结真诚友谊的开始,愿我们携手奋进,共同开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我也真诚地期待大家今后经常光临佳木斯,畅叙友情,共谋发展。

篇8: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十二五”和今年工作, 强力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前两天, 大家参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听取了栗战书书记、赵克志省长和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几位领导的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 阐述深刻、部署明确,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成绩, 增强农业农村发展信心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 全面落实强农政策, 科学应对自然灾害, 齐心协力, 扎实工作, 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目标。

——主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粮食总产1112.3万吨, 油菜籽产量51.62万吨;蔬菜产量1154.6万吨, 同比增长6.4%;预计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禽蛋15万吨, 牛奶5万吨, 水产品14.5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9.1%, 22.9%, 11.4%和80.5%。除粮油因灾减产外, “菜篮子”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实现持续增产, 为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0亿元 (不含烟酒) , 实现利润20.5亿元, 上缴税金13.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0%, 45.6%和17.5%。原9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3亿元, 上缴税金5亿元, 实现利润7.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9.9%, 35%和8.8%。至年末, 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251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600家。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油作物面积稳中有增, 经济作物面积和比重保持增长。畜牧业继续较快增长, 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草地畜牧业比重增加。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预计蔬菜、马铃薯面积均突破10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大幅增加, 特色渔业加快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迅速兴起。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 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牧渔业增加值实现630.3亿元, 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 实际增长12.6%, 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5.6个百分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实现连续四年增长8%以上.

———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水果、茶叶、蔬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5%、98.3%、94.3%和93.5%, 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品牌农业快速发展, “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增加,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农业农村基拙设施有效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机具13.11万台套, 受益农户13.48万户, 年末农机总动力1680万千瓦。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2.9万户, 大中型沼气工程147处, 清洁工程42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百村试点”初见成效, 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去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为保障城乡市场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保持全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 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不断强化, 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归功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真抓实干, 归功于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的一年,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提狠抓抗灾救灾和大力增产。组织技术力量积极投入抗灾救灾, 开展抗旱保春耕“三个一”行动, 切实减轻特大干旱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效阻截稻水象甲、紫茎泽兰等生物灾害。抓好关键农时生产, 确保粮油面积稳定, 深入实施粮增工程、高产创建等重大项目, 加强督查指导, 促进生产发展。二是突出主要产业和关健环节。多次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 推动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启动“千万只羊产业工程”等大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马铃薯、精品水果和特色渔业等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农业支持力度, 推进重点龙头企业扩容,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和装备建设。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动植物防疫等服务体系, 抓好适用技术推广和“阳光工程”、“三百工程”等项目实施,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重点农时、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 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 提高农业装备能力和农机作业水平.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和基础建设。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 推动土地承包地方立法,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 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 加强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建设及资源环境保护,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基本完成省农委直属国有企业改制, 其中省属农垦企业整体移交属地政府管理。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财政补助、融资担保等方式, 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 引导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化发展。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与交流合作, 成功承办中国马铃薯大会、国际绿茶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六是推进依法行政和自身建设。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抓好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机构改革, 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 加强行风建设、内部审计和纪律监察, 农业系统作风更加务实, 农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农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标志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五年, 是我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五年。一是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情况下, 5年粮食平均产量达到1115.5万吨, 在“十五”基础上稳定增长, 确保了“米袋子”供给安全。去年与2006年相比, 蔬菜、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47%和13%, 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0%, 22%和28%, “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增强, 品种日益丰富, 质量逐步提高。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烤烟、油菜支柱产业继续巩固,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接近1/3, 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果业、特色渔业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部分产业迈进百亿元产值行列。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农业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农垦经济稳定增长, 农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长足进步。良种良法普及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高, 农机总动力增长78.5%, 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10万户, 占累计建成总量的60%, 相当于新增封育440万亩薪炭林。基层农技推广、农业信息、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业资源环保等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四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年均实际增长9%左右, 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差距略有缩小。农村消费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 目前已接近城镇水平。五是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央和省连续出台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农业税彻底取消, 涉农补贴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加, 农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工程试点成效突出, 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实践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入贯彻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 站在全局高度与长远角度谋划农业工作, 把握推进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就一定能够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三化同步”机遇,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的辉煌一页已经翻过, “十二五”的崭新画卷正在展开。抓好今后五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必须系统思考、科学谋划, 结合实际、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一) 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 我省先后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 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 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 确立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重点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及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推进等战略部署。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特别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化同步”的精神实质, 把它作为贯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一要充分认识“三化同步”的现实意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横向比较差距巨大, “慢”这个主要症结在“三农”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粮、肉、菜人均产量仍不足全国水平的8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是全国最大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耕地等农业资源约束加剧, 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数量此消彼涨, 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 保供给、促增收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在这种形势下, 更需要推进“三化同步”, 实现三次产业提速,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要全面领会“三化同步”的内涵要求。“三化同步”建立在“两大战略”基础上, 既反映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城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与发展导向;同时, 又强调了三者的同等重要、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 坚持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丰富和发展了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我们要准确把握其辩证关系, 增强发展信心。三要切实找准“三化同步”的着力要点。作为农业部门, 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突出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 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供给能力, 保障迅速增长的“米袋子”、“菜篮子”消费需求, 增加工业原料供给, 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 要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契机, 承接其拉动和辐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扩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在“三化同步”的背景下,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工作, 更加清醒地看到自身肩负的发展重任, 更加积极地应对宏观环境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努力化解各种困难, 紧紧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 确保在“三化同步”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 明确“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整体要求, 结合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 我们编制了《“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三化同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强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历史机遇, 以农业提速增效、农民加快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稳定提高, 年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 期末油菜籽产量80万吨、肉类300万吨、水果240万吨、茶叶16万吨、水产品35万吨, “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牧渔业总量和农民收入提速增长, 农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中占比50%, 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占比46%, 蔬菜、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0万亩和11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分别达到500万亩和260万亩, 特色渔业产值16亿元,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优化, 现代农业显现雏形;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基层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加快, 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 设施农业规模显著增加, 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25%;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50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500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累计完成农村宜建沼气户数的50%, 建成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730个, 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 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

“十二五”规划是一幅宏大的远景蓝图,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好这个规划, 要以优化布局为基础, 以强化措施为保障,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在这里, 我着重强调一下规划中涉及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工程和项目。

生产保障工程。

包括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一轮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草原保护建设和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 主要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人工草地等建设, 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条件建设工程。

包括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植保体系、动物防疫体系、渔业支撑体系等工程建设项目, 主要是改善硬件设施、技术装备和配套条件, 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提高支撑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

新型农民培养工程。

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 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 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程。

包括农村沼气建设、清洁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建设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清洁工程示范村、生物资源保护区等, 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保护农业资源生态,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产业发展项目。

粮油作物上, 包括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马铃薯专项和特色杂粮等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建设商品化生产基地, 提高生产和供给能力, 兼顾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经济作物上, 包括蔬菜、茶叶、水果和中药材等专项, 主要是稳步扩大规模、优化区域布局, 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扶持产销衔接和品牌创建, 培育支柱产业。畜牧业上, 包括肉羊、肉牛、生猪、肉禽、奶牛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 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 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渔业上, 主要实施特色养殖等工程, 改善生产条件,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农产品加工提升项目。

重点扶持粮食、薯类、植物油、畜禽制品、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加工业发展, 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创建品牌等, 推进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质量效益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观光农业示范项目。

包括旅游精品沿线示范项目和观光休闲示范项目, 主要是在相关旅游景区景点配套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点, 拓展农业功能, 丰富旅游内涵, 改善基础设施, 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需要指出的是, 规划项目从纸上到落地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要继续加强衔接和沟通, 力争这些项目都能上、尽快上、上大项。同时, 要统筹抓好涉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推动各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 形成支撑保障“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着力抓好2011年工作, 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建党90周年, 是“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理清发展思路, 强化工作措施, 狠抓任务落实, 确保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门红。

今年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为指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力争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新突破, 千方百计保障市场基本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加快增收, 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粮食产量1150万吨;油料产量75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16万吨和5.5万吨, 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16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设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10个;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户;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80个;新增各类机具16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73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 稳定发展粮油生产。

粮食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在当前全球粮价持续上扬、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旱情持续的情况下, 粮食安全这根弦更不能放松。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2月10全国、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积极争取各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切实履行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 扶持生产大县和种粮大户, 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马铃薯面积各1000万亩,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抓好口粮生产, 大力发展兼用粮食, 继续扩大夏粮比重, 扩种高粱、薏仁米、花生等特色粮油作物, 优化生产结构。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着力抓好10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200个万亩连片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等项目,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提高生产科技水平。支持发展粮油加工和流通, 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种粮效益。

(二) 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继续集中力量、强化措施, 力争实现新的突破。畜牧业上, 重点抓好“千万只肉羊”、“千万头肉牛”和生猪、奶牛、肉禽等产业项目,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 进一步提高草地畜牧业比重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蔬菜产业上, 认真贯彻国发[2010]26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精神, 突出城镇保供菜和外销商品菜两个重点, 着力加强基地建设, 确保面积1200万亩以上, 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有新提高。茶产业上, 坚持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主攻方向, 新建茶园50万亩, 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 提升黔茶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 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马铃薯上, 要在确保面积稳中有增的基础上, 着重抓好脱毒种薯推广和商品薯生产, 在提高单产、促进外销上下功夫, 有效提高生产效益。精品水果上, 要以标准园建设为抓手, 新建精品果园10万亩, 争取两年内火龙果发展到5万亩。特色渔业上, 加快发展大鲵和冷水鱼, 建设15个大鲵子二代养殖小区。同时,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花卉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

(三) 着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质量安全。

坚持标本兼治, 一手抓执法监管, 一手抓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强化源头治理,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坚决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宣传力度, 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推进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工作。特别要针对我省市场上食用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偏低的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重点整治, 确保我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新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55个、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5个, 创建2-3个标准化示范县。加强品牌农业建设,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绿色食品15个。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力争新开工建设2个地级、24个县级质检中心和一批市场检测点, 加快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监测监管网络, 完善联防联控、检打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配合抓好重要农产品应急储备, 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四) 积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把加快农机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大力实施购机补贴政策, 加强山地适用农机研究、示范和推广, 扩大农机总量, 改善装备结构, 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组织实施重点农技推广、“三百工程”等项目, 加强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农艺农机紧密结合, 推广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等技术, 抓好关键季节和重点环节科技服务, 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和农机综合作业率, 发挥综合增产增收效应。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动植物育种专项, 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坚持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度关注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 落实好国家即将出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 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体系建设, 加快工作进度, 创新运行机制, 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五)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千方百计挖掘种养业增收潜力, 积极拓宽二三产业等增收渠道, 全面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力争农民收入增幅实现“三个高于”。加强与央企等大企业对接和农业对外招商引资, 引进一批优强农业企业,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抓好省级试点示范企业, 着力发展一批亿元级大企业。继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引导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加快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争取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2个。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 增强其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和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落实涉农贷款担保费率下调20%的优惠政策, 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贷款担保困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扎实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项目,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支持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六) 扎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外来有害生物和动物疫情防控, 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 强化集中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区域化防控机制, 落实疫苗和扑杀补助政策, 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突发疫情。依法实施动植物检疫,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扎实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 杜绝发生重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密切与气象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 加强农业灾变规律研究, 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制定《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推广防灾减灾技术, 抓好应急物资储备, 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抢种抢收、病虫防治中的突出作用, 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科学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强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 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实施粮食新增产能建设项目, 努力加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基础建设力度, 争取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 着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12316农业信息服务”等项目建设,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 在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从今年起省级重点抓好10个左右县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在此强调,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项目”是今年我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除年度目标中提出的户用沼气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以外, 还包括20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1200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任务繁重、要求严格, 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 加强组织调度, 强化督查指导, 严管工程质量, 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八)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快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 加强土地承包仲裁员培训。高度关注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乱占耕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等现象,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加快草原承包到户。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继续抓好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发挥在奶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队伍建设。配合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诚信农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加快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农业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

上一篇:贵州之行心得体会下一篇:六年级片段作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