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整理

2024-05-26

仪器分析整理(精选8篇)

篇1:仪器分析整理

1.提高仪器性能的关键是

A.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

B.降低仪器的噪声

C.提高仪器灵敏度

(D).提高仪器信噪比

2.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

A.样品用量太少

B.选择性差

(C).相对误差大

D.重现性低

3.同一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为

A.准确性

B.选择性

(C).重复性

D.再现性

4.不同人员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为

A.准确性

B.选择性

C.重复性

(D).再现性

5.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检出限

D.灵敏度

5.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

A.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D.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1.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A.光的吸收

(B).光的发射

C.光的散射

D.光的衍射

2.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

A.散射

(B).衍射和干涉

C.折射

D.发射 3.棱镜是利用()来进行分光的。

A.散射作用

B.衍射作用

(C).折射作用

D.旋光作用 4.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光谱可以分为

A.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B).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

C.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D.X射线发射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X 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

5.频率、波长、波数及能量的关系是

A.频率越低,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低

B.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

(C).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

D.频率越高,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

6.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

(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极管、显示装置

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

7.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仪器分析方法。

(A).利用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信息

B.利用光的波动性

C.利用光的粒子性

D.利用物质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二、名词解释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三、问答题

1.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光的吸收定律?其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

1.摄谱检测系统中感光板上进行的反应是将

A.光能转换为电能

B.电能转换为光能

(C).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D.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2.在原子光谱仪器中,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是

A.光栅

B.狭缝

(C).光电倍增管

D.放大器 3.样品的气溶胶在等离子体的焰心区

A.电离

(B).蒸发

C.原子化

D.激发 4.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于()而产生的

A.原子的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C).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D.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

5.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标准光谱法定性时,通常采用()作标准。

A.氢谱

B.碳谱

(C).铁谱

D.铜谱

6.利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判断某元素是否存在()。

A.将该元素的所有谱线全部检出

(B).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两条以上的灵敏线和最后线

C.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一条灵敏线和最后线

D.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五条以上的谱线

二、名词解释 1.原子线 2.离子线

3.共振线:元素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最易发生,需要的能量最低,产生的谱

线也最强,该谱线称为共振线,也称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 4.灵敏线

三、问答题

1.简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形成原理?

2.原子发射光谱仪常用的激发源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空心阴极灯;

(C).原子化器;

D.辐射源.2、贫燃是助燃气量()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A).大于;

B.小于M

C.等于

3、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光的吸收符合(), 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效应;

(B).朗伯-比尔定律;

C.光电效应;

D.乳剂特性曲线.4、使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较多,其中()是最主要的。

A.压力变宽

B.温度变宽

(C).多普勒变宽

D.光谱变宽 5.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6.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

A.释放剂

B.保护剂

(C).标准加入法

D.扣除背景 7.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其作用是()

A.减小背景

B.作为释放剂

(C).作为消电离剂

D.提高火焰温度 8.通常空心阴极灯是()

A.用碳棒作阳极,待测元素作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B.用钨棒作阳极,待测元素作阴极,灯内抽真空

(C).用钨棒作阳极,待测元素作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D.用钨棒作阴极,待测元素作阳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9.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的干扰主要表现为()

(A).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

B.共存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火焰中待测元素产生的自吸现象

D.基体元素产生的吸收 1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干扰。

A.镁

B.锶

(C).H3PO

4D.H2SO4

二、名词解释

1.多普勒变宽 :由于原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变宽 2.锐线光源:即能辐射出谱线宽度很窄的原子线光源

3.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简答

1.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有哪些因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显色反应中,显色剂的选择原则是

A.显色剂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越好

(B).显色反应产物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越好

C.显色剂必须是无机物

D.显色剂必须无色

2.测量某样品,如果测量时吸收池透光面有污渍没有擦净,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A.影响不确定

B.对测量值无影响

C.测量值偏低

(D).测量值偏高

3.测铁时,样品甲使用1厘米吸收池,样品乙使用2厘米吸收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定的吸光度值相同,两者的浓度关系为

A.样品甲是样品乙的1/2

B.样品甲等于样品乙

C.样品乙是样品甲的两倍

(D).样品乙是样品甲的1/2 4.某溶液的透射率T为30%,则其吸光度A

(A).-lg0.3

B.-lg70

C.3-lg30

D.-lg0.7 5.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

A、分子的振动

B、分子的转动 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跃迁 6.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A、向长波移动

B、向短波移动

C、不移动

(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

7.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中有关的是()

A、吸收池材料

B、吸收池厚度

C、吸收物质浓度

(D)、入射光波长

二、名词解释

1.发色团:含有 键不饱和官能团,产生  * 和 n * 跃迁的基团

2.助色团:基团本身无色,但能增强生色团颜色为含有n电子,且能与电子作用,  共轭 3.吸收带:

三、简答

1.简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为什么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红外光谱是:()

(A):分子光谱

B:原子光谱

C:吸光光谱

D:电子光谱

2、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 可以用来 _____。(A).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确定配位数;C.研究化学位移;D.研究溶剂效应.3、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 A: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

B: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

(C):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D: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

4、以下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 A:SOB:CO

2(C):O2

D:H2O2

二、名词解释 1.红外吸收光谱法 2.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

三、简答

1.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是什么?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有哪几种?

一、单项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A.沸点差

B.温度差

C.吸光度

(D).分配系数(2)、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调整保留值之比B.死时间之比 C.保留时间之比 D.保留体积之比

产生n 3、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 A.与温度有关;B.与柱压有关;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4、在色谱图上,相邻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

A.理论塔板数

B.有效塔板数

C.塔板高度(D).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5、在一定柱长下,某组分色谱峰的宽与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A.分配比

B.保留时间

(C).扩散速率

D.保留体积 6、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A.进行定性分析

B.进行定量分析

C.分离混合物

(D).分离混合物并进行分析测定

二、名词解释 1.色谱图

2.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达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浓度的比值。3.调整保留时间

4.基线:无组分通过色谱柱时,检测器的噪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三、简答

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

1、塔板理论的不足

塔板理论虽然指出了理论板数n或理论板高度H对色谱柱效率的影响,但是没有指出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因此无法在理论指导下从实验上提高色谱柱的效率。2.色谱分析归一化法定量有何优缺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时,采用()进行定量最简单。A.内标法

B.外标法

(C).归一法

D.单点校正法

2、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_____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3、气相色谱分析下列那个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A 填料的粒度

B 载气得流速

C 填料粒度的均匀程度

D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E)色谱柱长

4、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5、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A 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B 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 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A、B和C

6、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7、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A H

2B He

C Ar

(D)N2

8、某气相色谱仪检测器,若其灵敏度加倍,噪音水平为原来的一半,则此改进后的检测器的检出限为原来的()倍。

A.1/2

(B).1/4

C.4

D.2 简答题

1.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2.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3.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4.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5.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红外检测器

C、差示折光检测

D、电导检测器 6.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A、恒温箱

B、进样装置

C、程序升温

(D)、梯度淋洗装置 7.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

A、贮液器

(B)、输液泵

C、检测器

D、温控装置 8.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流通池

B、光源

C、分光系统

D、检测系统 名词解释 1.高压液相色谱仪 2.正相分配色谱法 3.反相分配色谱法 简答

1.高压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哪些? 2.简述高压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篇2:仪器分析整理

教研室主任:吕青涛 授

人:吕青涛

研究生(部)2011 年级 中药 专业 班 2011 年 9 月 20日

目:

荧光分析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机理;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征。

(2)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强度影响因素。

(3)熟悉荧光(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4)了解磷光分析法的类型。

(5)熟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

内容与时间分配:

荧光分析原理:120min; ②

荧光仪器:20min; ③

分析方法:40min; ④

磷光分析简介:20min;

重点与难点:

1、荧光的产生;

2、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

3、荧光与分子结构

4、影响因素

5、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PPT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灵敏度高,紫外-可见法10g/ml 待测物质:分子荧光

原子荧光 激发光: 紫外可见荧光

红外可见荧光

X-射线荧光

1、基本原理

利用目一波长得光照射试样,使试样吸收这一辐射,然后再发射出波长相同或较长得光,若这-9种再发射约在10秒内发生,称为荧光,利用荧光得强度和特性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称为荧光分析法。

当分子轨道中电子吸收光子跃迁,若电子跃迁后,处于自旋方向相反得状态,则总自旋量子数S=0,体系的多重性M=2S+1,既为激发态的单线态(此分子在磁场中不产生能级裂分)

若电子跃迁后,处于自旋方向相同的状态,则总自旋量子数S=1/2+1/2=1,体系的多重性M=2S+1=3,即为三线态(在磁场中,三线态的电子能级产生裂分,一条线可分裂成三条线。三线态的能量较相应单线态的能量低)。

[电子由单单跃迁,所需E1

紫外-可见光照射物质,基态分子不断跃迁到激发态,则分子的紫外吸收应逐渐减小至消失,但事实上物质分子能够连续吸收紫外-可见光,说明存在一条或多条从分子激发态往基态的途径。

①振动弛豫:无辐射跃迁,只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

激发态分子由于分子间碰撞或分子与晶格间的相互作用,以热的形式损失掉部分能量,从振动能级的较高能级下降。

既激发态不同振动能级间的能量释放,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而不是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出,故振动弛豫属于无辐射跃迁。

②荧光发射

电子由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迁到基态,释放出能量,发射的光为荧光。由于已损失了部分能量,所以荧光的波长<原照射的紫外光波长。③内部能量转换:非辐射过程

激发态分子将激发态能转变为热能,回到基态。

第二电子激发态S2的的振动能级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高振能级的ΔE较小,甚至重叠,所以,他们之间的内部能量转换很容易发生,速度很快。

因此,分子无论在哪一个激发单线态都能通过内部能量转换到达低一级激发态的最高振动能级;然后通过振动弛豫回到起最低振动能级;最终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一过程成为内部卒灭。大多数物质的内部卒灭过程很快,所以无荧光发出。

④内部能量转换

激发态分子通过碰撞将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直接回到基态,导致外部卒灭。例:溶剂中含荧光卒灭剂或温度较高时,易产生外部卒灭。⑤体系间交叉跃迁

-7

电子由激发单线的最低振动能级激发三线态的最高振动 多数分子:体系间交叉跃迁时禁阻的。

极少数分子可以(如含溴、碘等重原子)因为其自旋轨道的强偶合作用,电子自旋可以逆转方向,时体系跨越容易。

⑥磷光发射

电子通过振动弛豫从激发态三线态的最高振动最低,然后发出光发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磷光发射。

激发三线态最低振动能级低于……单线态…… 所以磷光辐射能量<荧光 磷光辐射波长>荧光 荧光法不普及:

室温下难呈现①体系间跨越几率小

②体系间跨越后,又一改体系间跨跃回到激发单线态荧光 ③分子间碰撞,溶剂间作用,各种卒灭效应。所以,磷光法:液氮冷冻条件下激发。⑦延迟荧光

分子在激发三线态的振动基态可以存活一定时间,所以需时较长。

2、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荧光时分子受激发射光谱,所以有两个特征光谱: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1)激发光谱: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 荧光强度为纵坐标 荧光强度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

(2)荧光光谱:以荧光的发射波长为横坐标 荧光的发光强度为纵坐标

荧光物质的λex,man和λem,max是鉴定的依据,也是定量的依据,(3)特点:

(4)紫外光谱:紫外光的吸收度

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两者相似,因吸收了紫外线才能发射荧光 ①激发光谱与紫外吸收相似,但不完全重叠 ②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相比在长波长处

荧光光谱的吸收峰只有一个,且与激发光波长无关。③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呈镜像关系,例蒽的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在高分辨的荧光光谱图上)

*激发光谱 a峰:分子基态S0→S2

* b峰:分子基态S0→Si的(V0、V1、V2、V3、V41、2、……为不同的能级)b0峰相当于b0的跃迁线

b1峰相当于b1的跃迁线

荧光光谱:C峰: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振动能级基态跃迁至电子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而形成C0峰→C0跃迁线

C1峰→C1的跃迁线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产生过程:(2)分子吸收光子,由基态→第一电子激发态或第二激发态 →通过无辐射跃迁回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跃迁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 →发出荧光

→通过无辐射跃迁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2)产生荧光的必要条件

×分子①吸收光能量(紫外-可见吸收强),产生跃迁。(n→л跃迁ε弱,所以引起的荧光极弱)②吸收后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才能产生荧光

物质分子不是吸收荧光紫外光量子,即能够发射一个荧光量子。物质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所吸收的激发态量子数的比值,称为荧光效率或荧光量子产率 фf=发出荧光的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3)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内部因素)①长共軛结构

×л→л跃迁产生强K带紫外吸收。

Л电子共軛越长,λex和λen将长移。F、фf将增大 ②分子的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效应

分子的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效应增大,фf增大,且λem长移。例: ③取代基

a、增加分子的л电子共軛程度,фf增大,λem长移的基团 ―NH2,―OH,―OCH3,―NHR,―NR2,―CN等

b、减弱分子的л电子共軛程度,фf减小,甚至荧光卒灭的基团 ―COOH,―NO2,―C=O,―NO,―SH,―NHCONH3,―F,―Cl,―I,-Br等 c、对分子的л电子共軛作用小,对荧光影响不明显。

+―R,―SO3H,―NH3等

4、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温度:温度增大,фf小,碰撞几率大,分子运动速度增大,无辐射跃迁增大,(2)溶剂:a,极性大,фf大。红移 所以极性溶剂中,ΔEл→л×减小。b、粘度大,фf大,粘度小,分子碰撞几率增大,所以фf小

(3)PH值的影响:对弱酸和弱碱的荧光物质影响大。PH值不同,离子电离结构不同。如:

(4)荧光熄灭剂:使фf减小或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

常见的熄灭剂有:卤素离子、重金属离子,氧分子、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和羧基混合物。

原因:分子碰撞;产生无荧光的配合物;I、Br溶解O2使易发生体系跨越至三线态;(5)散射光干扰

a、容器表面:方形影响小,原形影响大。

可通过调整狭缝减小散射。

b、丁达尔散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可尽量除去胶体颗粒;脱气 c、瑞利散射:瑞利光波长=激发光波长

分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较低振能级→较高能级,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返回原来的能级,释放出与激发光相同波长的光线。

d、拉曼散射

分子吸收光子,基态较低振动能级→较高能级→回到稍高或稍低与原能级的振动能级。拉曼光波长激发光波长 可通过减小狭缝 加强滤光片

选择激发波长来减小拉曼光的干扰。(6)氢键的影响

与溶剂或其它溶液分子产生氢键,对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有显著的影响(7)表示活性剂的影响 增溶、增稳、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胶束→对荧光分子有遮蔽作用。→减小分子碰撞几率→保护激发单线态荧光分子→提高фf(8)自卒灭

荧光物质浓度过大,>1g/l产生的荧光含被分子吸收。使荧光强度减小,发生浓度卒灭

5、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1)定量关系F(I0-It)F:荧光强度。(I0-It):被吸收的光强度 即F=(I0-It).K′

K′常数,取决于фf根据Beer定律:

-EclIT/I0=10

-Ecl-2.3Ecl即:F= K′I0(1-10)= K′I0(1-e)

2n= K′I0[2.3Ecl-(-2.3Ecl)/2!-(-2.3Ecl)/3!-……-(-2.3Ecl)/n!] 当Ecl0.05时,即稀溶液 F=K´I02.3Elc=KC 所以,浓度低时,F与C成线性关系。(2)灵敏度高

可通过放大检测信号,增加激发光强度,通过灵敏度。而吸收光谱:A=-lgIt/I0 It/I0为比值,无法放大(3)定性、定量分析 ①定性分析:

依据激发光谱中地峰位鉴定物质。

注意:影响因素多,测到地只是表观光谱图,须校正。一般用对照品对照 ②定量分析

方法:工作曲线法

比例法(标准曲线过原点)Fs-F0=KCs F样-F0=KC样 F0:空白溶液荧光强度

多组分测定: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用 6荧光分光光度计(1)主要部件 ①激发光源:

疝灯(多用):连续光源

汞灯:发射线光谱,产生不连续地一定波长地光 另外:氘灯、卤钨灯等

②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光源与样品之间)

发射单色器(样品与监测器之间)荧光计:虑光片

荧光分光光度计:光栅作色散元件 ③吸收池:石英

④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迅速、瞬时测定荧光光谱(2)类型

荧光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

(3)校正

(4)①波长校正

用汞灯地标准谱线对单色器地波长刻度进行校正

②灵敏度:影响因素较多

a光源强度稳定度单色器地性能 b波长、狭缝

c空白溶液、拉曼散射、激发光、杂质荧光 常用:硫酸奎宁溶液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校正 ③ 光谱校正

双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参比光束抵消光学误差 7荧光分析新技术

(1)激发荧光分析:

光源:激光、波长纯,强度大 检测灵敏度高,样品量<1ul-16最小可测10g 测量生化样品、气体样品及有机化合物中地自由基(2)同步荧光分析 灵敏度高

在荧光物质地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中选择适宜地波长差值Δλ,同时扫描荧光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得同步荧光光谱。Fsp(λem,λex)=KCFexFem(3)胶束增溶增敏荧光分析 加入增溶增敏试剂,如

表面活性剂:SDS,CTMAB,CPB,PVA,Triton*100等 环糊精:α-CD,β-CD,γ-CD等

表面活性剂在临界胶束浓度时,相差疏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得具有一定大小内腔得胶束,增溶、增敏

其用于荧光分析,不仅提高了灵敏度、选择性且可在分子水平模拟生物体系细胞膜结构。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4)反相胶束增敏荧光分析法 形成亲水基向里,疏水基向外的微囊

今年来在膜的模拟化学、蛋白质液-液萃取,胶束催化,超细纳米材料制备,有毒物质降解、医药、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5)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根据分子荧光寿命不同,在激发与检测之间间隔一定时间,使不同分子达到分别检测,从而可以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将其用于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技术研究新进展。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5,vol2(1),54-57(6)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结:

思考题:本章学习了荧光分析法的原理、特点、仪器、方法及应用,重点应掌握:(1)掌握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机理;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征。

(2)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强度影响因素。

(3)熟悉荧光(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4)了解磷光分析法的类型。

(5)熟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

篇3:仪器分析整理

在线分析仪器与生活息息相关

据曹乃玉秘书长介绍, 实验室仪器是通过实物采样来进行测试, 从而决定事物的本质及成分。分析仪器的特征是分析事物、辨别事物。所谓在线技术, 就是通过现场检测, 直接显示出本质及成分。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国力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发展, 在线分析仪器的出现势在必行。最近热门的水质、空气质量、食品卫生等话题的产生, 实验室分析仪器的检测结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必须通过在线分析仪器来取得更有说服力的数字。目前, 国外已经把实验室仪器的很多功能转换为在线技术。可以说, 在线分析仪器跟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息息相关。

“十二五”期间国家三大投入重点

从“十二五”国家对仪器仪表的规划中, 可以明显看出, 国家把在线技术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十二五”期间, 大部分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的重点投入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质、食品卫生检测, 二是专用、联用技术, 三是快速检测技术 (便携式检测仪) 。“十二五”重要项目就是要关注国计民生, 水是生命的源泉, 关乎民生大计, 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水质检测也就成为重点项目之一。联用技术是指将在线分析仪器和实验室仪器进行有效联机整合, 将所有不同传感器并联在一起, 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快速检测仪是指快速采样、快速检测、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数值。便携检测仪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 让百姓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安定。

行业发展“双刃剑”保持良好心态

曹秘书长提到分析仪器行业有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社会对行业的产量总需求低于IT行业的需求量, 而且从事此行业的企业也不是非常多, 所以行业发展是柄“双刃剑”。因为进入行业的门槛很高, 所以做起来很难。一个产品和一个项目想要跟进, 机、光、生、电、化、通讯、自动化技术这几大功能必须具备。

篇4:浅析仪器分析工作

关键词:仪器;分析;概况;基础;方法

通常而言,仪器分析主要是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仪器或者是设备对测量的物质进行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物质的相关信息,包括化学组成、成分含量或者相关结构等,这种方法应用于很多行业中。

1 仪器分析工作常用方法概况

目前在仪器分析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质谱分析法:MS、NRS

色谱分析法:GC、HPLC

2 仪器分析工作探究

2.1 仪器分析工作中的基本分类

通常而言,在仪器分析工作中,需要独立的方法原理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如下:

2.1.1 电化学分析 顾名思义这种分析方式主要采用电讯号为基本的计量,例如电导、电解、电位、伏安以及库仑,通过电讯号的计量方式来得出分析结果。

2.1.2 色谱法 这种分析方法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的方式,属于分离类的分析方式,操作较为简便。

2.1.3 光分析法 光分析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光谱法一种是非光谱法,光谱法主要指的是根据光的吸收情况来通过发射和散射等内容来简历光谱,这种方法较为常见,非光谱法则是不用通过光的波长作为基本研究内容,而是通过电磁辐射等性质的测量来进行基本性质的确定,例如衍射、偏振、折射、反射等。

2.2 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

AAS这种测定的方法主要是依据物质本身产生的原子蒸气对于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通过这种吸收的作用来定量,从而进行物质分析。

ICP-AES这种测定方法采取的是原子发射光谱的情况,通过对物质内部能级跃迁产生的辐射强度及波长为基本测定内容的方法,是一种光学分析的方式。具体的说ICP-AES主要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作为原子光源激发的方式来产生发射光谱,通过光谱情况在进行物质组成成分的具体分析,包括物質组成元素化合物以及单体等,在等离子体的高温条件下解离为原子或离子,激发辐射出各种不同特征波长的复合光,经过单色仪分光记录后,得到一系列代表组分中各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光谱的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

2.3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例如热分析方法、放射情况分析方法或者质谱分析方法等。

2.4 仪器分析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4.1 微环境表征测定以及微型化的发展 在现代化学的发展分析中,认识自然和不断的宏观到微观的延伸过程中,微型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和发展,其中微环境分析为物质的检测和仪器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对生物功能的不断了解促进了人们对仪器分析深入到微观世界的发展,例如光学、电子学和工程学都在向着微型化不断进步和完善。例如在微区分析过程中,表面分析可以由电子探针、X射线、激光微探等为基本内容,另外通过脉冲激光原子探针、电子能、次级离子质谱等内容可以对单原子层进行检测,从而对材料和仪器分析、物理学理论、化学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仪器分析工作中,电极表面的表征过程以及表面修饰的研究为分子的设计和仪器分析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联用技术超微点击、分离科学理论以及光谱电化学等的应用为新体系的开发以及反应机理的揭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4.2 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仪器分析工作的不断发展,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就是灵敏度的提高,这是各种不同的分析测定方法不断发展后的终极目标,目前很多新的技术和科技内容都引入了仪器分析,这都需要更好的推动仪器分析灵敏度的提高才能具有更广阔的适用空间,例如激光技术的引进,激光技术引进之后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内容的发展,包括激光拉曼光谱、激光质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光热光谱、激光共振电离光谱和激光光声光谱的发展,更多分析方法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仪器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为原子和分子的多元配合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各种试剂和物质的多效应用研究,并且促进了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例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射光谱、化学及色谱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分析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2.4.3 自动化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普及 随着全社会各个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电子工业、微处理器促进了仪器分析的自动化发展,并且逐渐向智能化推进,和其他很多学科和技术一样,在仪器分析的前沿科学中,机器人成为了自动化操作的主要工具,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中有效应用,通过对专家系统的设定和优化,实现了设计实验和开发实验分析实验的工作,并且使得工作人员摆脱了繁琐的实验室工作,进入到生态控制的时代,分析化学机器人和现代分析仪器作为“硬件”计量学和各种计算机程序作为“软件”,其对分析化学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十分深远的。

2.4.4 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解决复杂体系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已经得知并且应用的物质和化合物数量已经非常大,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新的化合物,这种情况下就对仪器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分离和测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其中包括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等内容,色谱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光谱和质谱作为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其他的一些引入技术奠定了基础,不断的提高选择性,进行传感器的抉择检测、萃取离子交换等都是未来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3 结语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工作应用在各个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仪器分析工作水平,创新仪器分析工作方法,为仪器分析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先友,袁霖,肖新生,廖阳,李尊华,张敏.理工融合的基础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应用仪器分析三层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03:20-22+104.

[2]李冰,周剑雄,詹秀春.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J].地质学报,2011,11:1878-1916.

篇5:仪器分析整理

作 业 指 导 书

修改号:0 仪器设备管理作业指导书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和使用制度

1、凡需要购置仪器设备,必须遵循性能先进、质量优良、配套齐全、价格适宜的原则。首先由各分析室、车间根据科研测试需要,提出计划报室集中,经室研究后上报队批准购买。

2、仪器设备到货后,及时组织验收,收齐技术资料文件,然后入库建档立档。如型号、质量、数量等有问题,及时办理补差、索赔、退货手续。

3、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后,确定专人负责保管,并编号或翻译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档案,内容包括:设备登记卡片;出厂检验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及有关图件;检定记录卡及大修记录;重大更新、改造记录;报废鉴定书等。

5、计量仪器设备统一张贴“合格”、“准用”、“限用”、“封存”和“禁用”标记。所有测试人员均不得在“禁用”设备上进行检测工作,如有发生除测试数据作废外,并予以经济、行政处理。

6、测试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方能上机操作。

7、测试人员必须爱护仪器设备,仪器室内禁止吸烟、进食,进入大型仪器室必须服装清洁并要换鞋。使用仪器设备必须作好登记记录。

8、测试人员必须熟悉仪器的性能、原理、操作规程,使用中发生故障,测试人员不能排除时,不能乱拆乱动,应由管理人员通知仪修人员修理,修复后填写维修卡片存档。若测试中发生事故,测试人员应立即关闭电源,并保护现场。然后报有关部门检查、处理,填写事故报告书,交物管科和本所存档。

9、进修、实习人员,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方可上机操作。

10、根据科研和测试工作的需要,所内可以调整仪器设备的布局。

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借用和报废制度

1、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由所或室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保养。个人使用的设备由操作者全面负责管理和维护保养。

2、为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使用环境必须满足说明书要求。大型仪器的工作电压,环境温度,湿度要给予保证。使用仪器后要详细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

3、为确保大型、贵重、精密仪器的技术性能,一经安装妥当,不得随意搬动,若要变动应室所领导批准,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重新安装、校验、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4、仪器设备的保管人员必须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换油、润滑等维护保养工作。对于长期不用

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实验室

作 业 指 导 书

修改号:0 仪器设备管理作业指导书的仪器设备,也应经常开机保养检查。

5、为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所内的仪器设备,各专业组可互相借用。经领导批准,仪器设备也可出租,但应按经济合同法有关规定签订合同。

6、报废仪器设备,由使用部门填表提出申请交室,上报队计财科,由计财科根据部、局、省有关报废制度进行复核,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履行报废注销手续。

三、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安装调试与验收报告、维修记录、检定与校验报告、证书等。

2、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归档由所统一管理、保存。其他人员使用时,可采用借阅或复制的办法。仪器设备调动时,技术资料随同转移。

篇6:仪器分析的感想

仪器分析是高等学校等有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有关仪器分析中一些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对于将来参加科学研究或具体实际工作都是很有益的。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理和化学及其信号强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使用比较复杂和特殊的仪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源于分析化学。分析仪器的发展与分析化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分析化学经历过三次重大变革,使得仪器分析也逐步升级,从仪器化、电子化、计算机化到智能化、信息化以至仿生化。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几类: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法。这些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具有的性能指标如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测定下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等,在选择方法时,还要有一些考虑,如对样品结果准确度的要求,还有费用(包括仪器的购置费、运转费)、样品量、分析速度等。使用仪器分析法检测样品,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方便、实用的特点。

仪器分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仪器分析与科学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起源和深化)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粮食、能源、人口、环境)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也与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的质量保证等领域密切相关,仪器分析的发展包括仪器和方法两方面的发展,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建立原位、在体、实时、在线的动态分析检测方法建立无损以及多参数同时检测方法。现在以实现各种分析法的联用;分析仪器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微型化等几个方面。

篇7:仪器分析绪论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2. 3. 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重点与难点

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2.仪器分析的分类依据与各类特点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三.学时安排学时

一、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仪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仪器分析方法不断出现,且其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化学工作者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和仪器的简单结构; 2.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4.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 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 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将它们称为 “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 ”更为确切。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三、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1.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 3 境科学都促进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8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促进分析化学一次巨大的发展。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为科学技术提供更准确、更灵敏、专

一、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2.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3.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4.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结合,出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它使许多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实验室的自动化,图谱的快速检索,复杂的数学统计可轻而易举得于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变换主要依赖于各类的传感器。这又带动仪器分析中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光导纤维的化学传感器和各种生物传感器。5.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

联用分析技术:

1.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2.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

3.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法(GC—AED)

4.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四、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点是:

1.操作简便而快速,对于含量很低(如质量分数为 10-8 或 10-9

数量级)的组分,则更具独特之处。

2.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或物理性质变化能转变成某种电学参数(如 电阻﹑电导 ﹑电位 ﹑ 电容﹑电流等),故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 接电子计算机。因此,仪器分析具有简便 ﹑ 快速﹑灵敏﹑易于实 现自动化等特点。对于结构分析,仪器分析法 也是极为重要和必 不可少的工具。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仅对分析化学在提 高准确度 ﹑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不 断提出更多的新、课题。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更 多﹑更复杂的信息。

课时分配

光学分析法(33学时)

1.绪论(1学时);

2.光学分析法导论(2学时)3.原子发射光谱法(5学时)

4.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6学时)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学时)6.红外光谱法(3学时)

7.分子发光分析法(5学时)

8.核磁共振波谱法(3学时)

9.质谱法(3学时)电学分析法(17学时)

1.电分析化学导论(3学时)

2.电位分析法(4学时)

3.电解和库仑分析法(4学时)

4.伏安和极谱分析法(6学时)色谱分析法(14学时)

1.色谱分析导论(4学时)

2.气相色谱法(5学时)

3.液相色谱法(5学时)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2学时)

参考书

仪器分析

(武汉大学)(教材)

仪器分析教程

北京大学化学系

仪器分析教学组(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仪器分析原理

方惠群等 参考书(学术期刊)国内

1.分析化学

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国外

1.Analytical

Chemistry

2.Analyst

林树昌等

篇8:电子仪器失效故障分析

1 电子仪器的可靠性分析

所谓的电子仪器可靠性, 主要是指电子仪器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 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完成任务, 而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电子仪器的可靠性与电子器件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联系, 针对故障发生的时期, 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故障期, 主要是在电子器件设计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出现的, 由于设计工艺或者生产方式不符合预定的流程, 在电子器件的内部出现隐藏性的故障, 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出来, 对电子仪器的可靠性造成极大的影响。第二阶段为偶然故障期阶段, 此时出现的故障率较低, 主要是在电子仪器运行的过程中, 由于人为操作的失误或者外力的干扰比较强烈时可能会对电子仪器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第三阶段为耗损故障期, 电子仪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 受到自身性能以及运行环境的影响, 各部分结构会逐渐老化, 由此故障发生率逐渐升高。

2 元器件的故障分析

元器件是构成电子仪器的基础单元, 所以当元器件出现故障时, 电子仪器的可靠性就会受到影响。元器件的故障主要是指某个参数超出了规定的权限范围, 此时元器件就会受到损坏。元器件受损会根据损坏的程度分为部分损坏和完全损坏, 部分损坏是指元器件的部分功能失效, 但是电气仪器还能够运行, 比如说在电容器的损耗增加的状况下, 电子仪器也可以运行。完全损坏是指元器件的功能已经完全丧失, 电子仪器已经无法正常运行, 比如说电容器开路或者短路等现象, 此时电子仪器无法运行。在实际运行中, 元器件的部分损坏可以允许存在, 但是完全损坏则无法容忍。其中有些故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平时很难发现, 这类故障被称为软故障。所以为了保证元器件运行的可靠性, 在平时要加强运行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提高运行稳定性。

3 电子仪器故障分析及检查的基本方法

3.1 初步检查中的观察法。

观察法可分为不通电观察法和通电观察法。它利用人的感官去发现明显故障, 常可直接找到元器件故障。

3.2 判断故障部位的基本方法

3.2.1信号寻迹法:将合格的测试信号注入仪器的相应部分, 用示波器或仪器终端指示器观察响应是否正常。测试信号可以从前级输入, 由示波器逐级观察判断故障部位;也可由后级逐次向前推移输入, 用终端指示器或示波器观察判断故障部位。在多单元电路系统中常用“分块”法, 以加快故障诊断的速度。3.2.2交流短路法 (用电容旁路法) :它常用于判断产生寄生振荡和寄生调制的电路部位。若在某级电路的输入端并接适当容量和耐压的电容器时故障消失, 则问题在该级前面各级电路;若故障仍存在, 则毛病在该级或后级, 据此, 可判断出故障部位。3.2.3波形观察法:它是利用仪器内部信号源用示波器观测有关电路输入输出波形从而确定故障部位方法。3.2.4测量电压法:在判断故障部位时, 它用于检查仪器内各电源电压是否正常。3.2.5替代法:用整块印刷电路插板等部件 (可用备件或用同型号仪器上相同的正常部件) , 替代怀疑有故障的部件, 看故障是否消失, 从而判断故障的部位。3.2.6分割测试法:若一复杂电路, 它由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子电路组成, 检查时可断开其中一个子电路, 观测其对故障现象的影响。振荡器可分解为放大器和正反馈电路两部分;一个有源积分电路可分解为放大器和积分电路两部分。分别检查电路, 就可判断哪个子电路有故障。

4 元器件故障检查的基本方法

4.1 测量电压法:

这是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它可不拆焊元器件而发现故障。电压测量法是通过对电路节点电压测量判断电路哪个器件有故障, 一些仪器说明书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节点电压值, 这就给寻找故障器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注意, 测电压法通常检查电路节点的直流电压, 它可检查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静态) 是否正常, 但对电路的交流工作状态 (动态) 是否正常缺少判断能力。

4.2波形观测法:

它可观察检查电路元器件交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4.3替代法:

它是用正常器件去替代可疑器件, 看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4.4 测量电阻法:

电阻器、电容器、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器件往往可以通过阻值测量来粗略判断其好坏, 但测试时应在仪器断电时进行, 并应注意断开被测器件与电路的电联系。在烧保险丝时, 用该法判断哪路负载短路十分有效。

4.5 改变现状法:

它特别适用于检查虚焊、接触不良、温升后性能变坏等引起的不稳定故障;烙铁靠近器件可观察温升后的变化等。

4.6 用器件测试仪器设备检测器件:

器件测试仪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在线检测的仪器, 它能在线检测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的量值, 还能在不割断印刷线路的情况下直接测试该线路的电流;另一类不具有在线检测功能, 如电子管测试仪、晶体管图示仪;集成电路测试仪;电桥等。

结束语

电子仪器一般都比较精密, 由于内部电路以及结构比较复杂, 所以在运行时的可靠性非常重要。电子仪器的故障失效主要是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中产生的, 所以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在前期的采购阶段, 应该对元器件的结构和各项性能进行严密的试验, 保证各部分结构的性能稳定。在日常使用中应该做好维修养护工作, 为电子仪器的可靠运行创造有利的环境, 减少外界环境对其可靠性造成的影响。在养护阶段, 要对处于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仪器进行重点检查, 发现性能失效的元器件要及时更换, 保证电气仪器运行的可靠性。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仪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有效的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电子仪器属于高精的仪器范围, 所以在运行时对于环境以及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电子仪器越来越趋向于精密化和智能化, 由此在稳定性方面也相应的有所提高。一旦电子仪器发生失效故障, 将会对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要确保电子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准确性, 提高运行效率, 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文章对于电子仪器失效故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于提高电子仪器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仪器,失效分析,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万向荣.电子仪器失效 (故障) 分析[J].电子质量, 2005, 9, 30.

[2]郝明飞.浅谈电子仪器的管理手段和故障维修方法[J].仪器仪表用户, 2011, 2, 8.

上一篇:投资审计中计算机审计案例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