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舒婷的思念有感

2024-04-23

读舒婷的思念有感(精选4篇)

篇1:读舒婷的思念有感

读舒婷散文有感

汉语言文学 2009101201 姚伟鸿

舒婷,一般人提到这个名字都会想起她的诗,如:《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等等脍炙人口的朦胧诗派经典名篇。但很少人研究过舒婷的散文。散文在朦胧诗人舒婷的后期的著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已结集出版的《心烟》、《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到《柏林:一片不发光的羽毛》,字数已达60万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相当突出的。

第一,散文中诗化的语言

舒婷的散文诗化语言倾向较为明显。有很浓郁的诗的韵味,华丽而清新,简洁而空灵,明快而带有诗的律动,让人总忍不住有想朗诵的冲动。

如同《鞋趣》中对海滩的描写:“礁石连亘。浪花神出没,摩擦期间,立时锋利雪亮起来。尖峭凶险的兀石上,一支钓鱼竿静静悬着。沙滩像少女的肌肤一样洁白无瑕。”舒婷将诗歌的魅力用到散文里面,使一段平平常常的海滩,在她的笔下,却仿佛有了生命,不禁让人神往之。又如同《抬头是你低头是你》中对三角梅的描写:“70年代在日光岩见到的三角梅颇具野性,未经雕琢不被扭曲。门廊,石缝,墙根和路旁,爬高跃低,繁花如晕染腮,如钗斜簪,如织锦如挂瀑,如歌如诉如痴如醉,极其动心动情。”这一段中的后面一句,如果加上停顿划句,便又是一首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的诗歌了。其中那些词语“如晕染腮,如钗斜簪,如织锦如挂瀑,如歌如诉如痴如醉”便将诗人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诗化了的语言使舒婷的散文作品具有了内涵意象化、结构空灵化、语句诗质化的特点。

舒婷散文的语言,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隽永典雅。

如同《家园里的至爱亲朋》中描写茑萝的句子:“唉,北方的汉子,叫我如何向你说茑萝?一道星霜月痕?一阵轻微的战栗?18岁女儿梦中爬满的晕红的星状小花?茑萝的心事吹弹得破。”浅浅淡淡的几句话,几个词语,便描绘出那一种奇妙的韵味,那一种独特的感觉,北方的汉子要是看到这几句隽永典雅的句子,也会在脑海里想象得到江南烟雨中那温婉女子的满帘幽梦。

舒婷的散文语言的隽永典雅,光她的散文标题便见端倪,如《心烟》、《行走的风情》、《人生自在浅谈写》《一茎一叶总关情》《抬头是你低头是你》等等,生动传神如画,含蓄优美如诗。

这就是舒婷的诗化的隽永典雅的语言,以简单,平凡,极少的文字让读者生出无限的想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技巧,而是用了平淡却又含蓄蕴藉的话语,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如许含蓄隽永而又淋漓尽致,让我们在这种情感的真挚、风格的淳朴、意境的深远里回味无穷。

第二,散文中生命的意象

舒婷的散文,具有个人化的特点。选材,从个人的生活出发;布局,重个人的思绪流动;抒情、有个人的性格特点。

选材,几乎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描写了鼓浪屿这座岛屿在舒婷一生中的变迁。舒婷在自选文集《真水无香》的第一页便写下了:“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这不仅是在讲述她生活在鼓浪屿的这几十年,更是在讲述鼓浪屿给与她生命的激情,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整一本《真水无香》几乎全部文章都是在写鼓浪屿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所以鼓浪屿是舒婷散文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家的意象。

可以说,没有鼓浪屿,就没有舒婷,便没有舒婷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便没有舒婷那么多令人神往的散文。

舒婷的散文中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如《猫有九条命》中的那些流浪猫,如《鱼在天上飞》的那些鱼,如三角梅,古榕,木棉,凤凰树,凌霄花等等。这些生命在舒婷的的一生中或多或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是舒婷生活的一部分,是舒婷进行文学创作的生活源泉。

流浪猫代表着生命的尊严,三角梅代表着生命的倔强与顽强。《家园里的至爱亲朋》里面那些玫瑰、芍药、双背刺、风雨花、金银花、仙人掌不仅是舒婷生活中的乐趣更分别代表着永远的玫瑰永远父亲、父亲的芍药、老祖母的双背刺、外婆的风雨花、老师的金银花、丈夫的仙人掌。这些花儿的意象已经不仅仅是代表生命,更代表着舒婷的家的温暖记忆。

在这些意象中,舒婷她的出身,她的故里亲朋,她的足迹,她的所爱所恨所思所梦,都被她像抽丝剥茧般巨细无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些意象中,舒婷她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苦难的体悟,对爱的细腻感受,对“家”这一意象的领悟都被她那像潺潺流水一样的诗化语言徐徐道来。

篇2:读舒婷的思念有感

童心

《春夜》这首诗是一首比较直白的诗,所以容易读懂,我很喜欢。全诗分为四个小节,分别讲述了一个场景、一个人的感叹、另一个人的看法和最后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下面我们细细品味这一首优美的小诗。

在第一小节,作者写道:“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忧伤/当我们在春夜里靠着舷窗/月色像蓝色的雾了/这水一样的柔情/竟不能流进你/重门紧缩的心房”.这应该是作者与一位友人在一个静谧的、有月亮的夜晚,一同靠着舷窗前交流、谈心的场景:这夜色如此优美,月光在海面细碎而闪烁的星星点点的微波荡漾里更加显得温柔,似乎被海水染成蓝色的雾。“我”的心也被这美景所感染,心情就像如水的月光,柔柔的……但“你”的心门到底有几重?为什么紧紧的关闭,感受不到这如水的月光、静美的夜,还有我像月光一样的柔情呢?

接着在第二节,作者讲述友人“你感叹:人生真是一杯苦酒/你忏悔:二十八个春秋无花无霜/为什么你强健的身子/却像风中抖索的弱杨?”这应该是一位男性友人,有着强健的身躯。但他却有一个脆弱的心。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总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总在抱怨世道不公,抱怨世态炎凉。我感觉这位友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把人生品味成“一杯苦酒”,忏悔自己二十八年虚度春光。而在作者看来:你明明有强健的身体,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弱不禁风?

于是在第三节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知道你是渴望风暴的帆/依依难舍养育你的海港/但生活的狂涛终要把你托去/呵,友人/几时你不画地自狱/心便同世界一样丰富宽广”.这一节是我最喜欢的,也是这首诗的高潮。首先作者客观地讲述了友人的心情和状态,“你”一方面渴望走向一望无际、深邃而自由的海洋,一方面又被亲人的浓浓亲情所牵绊迟迟不能出发。但是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无情:花开自有花落,秋来叶儿最终也要脱落。作者说道,如果友人不“画地自狱”,他就会发现世界还是那样丰富和宽广。

最后作者用诗人特有的浪漫说出了心中的憧憬与向往:“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读到这里时,我突然想到,这也许是一对情侣,男孩困于亲情,对未来和远方充满迷惘,女孩儿用她委婉深情的话语耐心地劝导着她心爱的人,要走出自己给自己画的牢狱,要敢于走向未来,就像帆一定要遨游在大海之上。而她会是那“顺帆的风”,伴随他走到天涯海角,走向未来,走向远方……

这首诗虽然短小简单,但讲述的道理却一点儿不简单,所谓“大道至简”就充分地在这首诗里体现出来了。对于“画地自狱”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个成语“画地为牢”.“画地为牢”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做监狱。据说,人们很自律,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但在这里,是作者的友人(也许是恋人)自己为自己画的牢狱,用亲情的牵绊画了一圈,把自己的双脚牢牢地锁在里面。这样的画地自狱其实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最多的就是像诗中这个男孩子一样的年轻人,另外还有一种是出于对外界无知的恐惧和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迟迟不敢迈出走向未来和远方的脚步。还有其它类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此我联想到3月24日在包头市图书馆举办的“包头最美书友会2018第二期读书分享会”上,青年作家包讷睿分享《关于文学创作》,他讲到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差距特别是和美国文学的差距时说道,中国文学总在讲述“宫斗”之类、尔虞我诈的故事,而美国文学在塑造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英雄,他引用张伟老师在一次讲座中的一句话“现在中国文学出现了高原而没有高峰”形象地描述了当今文学的现状。最后他说道地球太小了,我们人类将来会走出地球,走向太空,走向宇宙,文学作为先知先觉者,如果在这方面多用功,或许会出现划时代的作品。这样的思考何尝不是在打破旧有的思想樊笼,让我们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地球、小小的宫斗,去思考那广袤深邃的宇宙中的大千世界呢?为包讷睿老师的观点点个赞,也为有创新精神的科幻小说《三体》点赞。

最后说说我读这首诗感受到的另外一点。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狐狸的故事》,最后的场景回想起来眼角不知不觉就感到湿湿的:在一望无垠的茫茫雪原上,小狐狸被一路艰辛、甚至几乎付出生命代价把它养大的母亲赶了出来,它一次次地回头,一次次地遭到驱逐,幼小的狐狸孤独地、一步一回首地慢慢走了,火红的身影在皑皑白雪中渐渐消失在远方……长大了,就要独立生活,这也是就是狐狸世界的生存法则,这也是我幼小心灵第一次思考人生!我们都曾是被母亲呵护在怀里的小狐狸,我们都曾是被母亲保护在翅膀下的雏鹰,但是总有一天我们要奔向那广袤的雪原,振翅于蔚蓝的天空,亲情不应该是我们的牵绊,而要成为我们成长的强大的支撑力量!

写于2018年3月29日晨

作者简介:

篇3:读舒婷的思念有感

一、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 但它不像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 倾诉自己对爱的焦灼和渴望, 而是以二元对立的艺术构思结构作品, 以发自肺腑的内心独白表达其独到的爱情观。

《致橡树》中, 诗人以“不, 这些都还不够”, 把这首诗以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种种爱情观的批判和摈弃。先否定“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的凌霄花, 否定这种充满功利性的爱情;也否定“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痴情的鸟儿, 否定这种缺乏独立个性的爱情。《致橡树》的后一部分抒发了诗人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呼唤和憧憬。爱情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利己或利他, 爱情必须是双方的交流, 必须是心心相印的理解和互动。因此, 诗人以生动的意象表达其独特的爱情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木棉与橡树比肩而立, 同在蓝天下作为树的形象屹立;“根, 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 紧握在地下的根昭示了他们心心相印的爱情, 相触在云里的叶表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真情;“每一阵风过, 我们相互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是心心相印的深情, 是相互尊重的爱情。在心心相印中, 双方仍然保持各自独立的性格:“你有你的铜枝铁杆”,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征男性的橡树充满着阳刚之气, 铜枝铁杆凸显出男性的英武姿态;象征女性的木棉洋溢着阴柔之美, 红硕的花朵展现出女性的柔美意味。

诗人在二元对立的构思中, 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 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观,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希翼。

二、新颖丰富的抒情意象

诗歌必须以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意象的择取与描绘, 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含蓄地道出。《致橡树》中的主体意象是橡树与木棉, 诗人择取了这两个外形迥异的意象, 并赋予它们性别色彩, 有着伟岸身躯铜枝铁杆的橡树充满着男性的勃勃生机, 有着红硕花朵的木棉洋溢着女性的娇艳美丽。在勾勒橡树、木棉的个性特征后, 诗人突出描写橡树与木棉的比肩而立、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终身相依。在对橡树与木棉意象的勾画中, 表达了诗人心目中的“伟大的爱情”, 通过橡树、木棉这两个主体意象的抒写, 将诗人心中关于爱情问题的思考抒写的十分形象, 又贴切地宣告了诗人独到的爱情观。

《致橡树》中, 诗人还以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烘托反衬橡树、木棉之间的爱情, 以针砭诗人所反对、所不满的爱情观, 这便使诗歌中的抒情意象显得新颖而丰富。诗人择取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意象, 意在通过这些浇灌、衬托、照耀、滋润对方而不考虑自我的意象, 以它们只知奉献而不为获取的特点, 表达诗人对于牺牲自我幸福、放弃自身追求的传统爱情观的不满, 在这些被历代文人所礼赞所推崇的意象上, 不落窠臼地独辟蹊径, 在平平常常的意象中见出新意, 从而反衬出橡树、木棉主体意象的崇高壮美, 抒写出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爱情的伟大坚贞。

《致橡树》中所择取的意象群体都是与橡树相关的, 无论是攀援大树的凌霄花, 还是站立枝头歌唱的鸟儿;无论是送来清凉慰藉的泉源, 还是衬托威仪的险峰, 都是诗人精心思考择取的, 从而在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远近交错的背景中衬托主体意象, 使整首诗洋溢着诗人赋予大自然的清丽深邃的意境。

三、整饬自然的对偶句式

品读《致橡树》, 诗歌中诗人以整饬自然的对偶句式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 在发自肺腑的直抒胸臆式的诗句中宣告诗人的爱情宣言。

在整首诗中, 诗人以两两对偶的句式表达其对于爱情的思考与追求。在开篇“我如果爱你——”的句式中分别否定凌霄花、鸟儿的功利性的姿态;在谈及日光、春雨时, 诗人采用了省略的方式, 仅仅以“甚至”的对偶方式, 表达对这种爱的方式的不满。这种对偶句式的运用, 读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 更好地抒发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诗人在勾画橡树、木棉心心相印时, 以对偶的句式很有层次地展示二者的爱情境界;在对仗工整的“根, 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句式中, 勾画出二者表里合一、心心相印的爱情境界;在“你有你的铜枝铁杆”“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的对偶句式中, 展现橡树与木棉各自的风采神韵;在“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的对偶句式中, 抒写出了形分实合、息息相关的爱情境界, 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以对偶句式十分生动流畅地抒写了出来, 在跌宕起伏的节奏中, 在隔句押韵的诗句中使整首诗激情洋溢、流畅自然, 宣告了诗人发自肺腑的爱情宣言。

篇4:读舒婷的思念有感

——读《老海棠树》后有感

祁集中心校七(3)赵漫丽

爬树可能是每个男孩子的必修课,童年的史铁生也是如此,他家的那棵海棠树就成了他的乐园。如今在史铁生的记忆里那颗老海棠树,它的名字叫“思念”,思念的须根已经深深地扎入他的心里,那颗海棠树也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儿时的史铁生爱在树上玩,希望任何事都可以在树上解决,如吃饭,睡觉等,孩子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甚至认为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因为儿时有奶奶的陪伴所以他的童年多姿多彩,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所以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史铁生对奶奶的思念。奶奶的慈祥连同海棠一起成为他记忆中的永恒。

上一篇:给蟑螂大伯的一封信下一篇:《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