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的感悟有感

2022-06-26

第一篇:读古诗的感悟有感

读《一个北大学子的毕业感悟》有感

面对空白的文档,大脑里混杂着各种社会工作方面的画面,有悲伤,有绝望,也有奋发的激情,让我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作为大三学生,读完这篇文章的所引发的感触,不是简单的像大一学生那样,当时一看很激动,看后一秒忘干净。也不像大二学生那样边看边吐槽,自恃自我的强大足以面对社会的种种负面压力而加剧狂妄自大的膨胀。更不是像大四学生的悲观绝望,难以自拔。大三的学生更擅长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一是社会的竞争严峻,现实的社会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美好。二是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技能还不足以在这个社会稳稳地站住脚跟,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在校生活与社会生活鲜明对比的文章,这是一篇引发教育者、工作单位、学生三方深入思考的文章。

对于教育者以及工作单位的感想,因为我只是一名学生,所以不能具体表达他们的想法,也无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这个学生所必然面对的学校与社会差异性的问题。我只能代表广大普高的学生表达一些我们内心的渴望。

1、不是学生不愿意听课,只是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确实有些不到位,自顾自读课本的老师大有人在,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些以课本为基础,生活中加以运用并接近现实的知识传播,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陈旧的文字灌输。

2、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并不能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不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以急剧扩张的考研队伍核算本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有一定弊端的。

4、如今的教学体系并不应该是以教学为本,而应转换为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所能接受的,而不是单面的站在老师的角度认为学生该怎样怎样。

5、企业方面,盲目的追随98

5、211学校的学生,片面的依赖一纸证明,对普高学校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对其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6、校企联合制的管理教学是教学上的一大改革,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学热情、推动教学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也促进了学校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工作的大力开展,营造了一个实现三方公开、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当然,一味的寻找客观条件所呈现的不足,而不去正视自身的缺点是不正确的。面对还未健全的教学体制,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淘汰机制,北大学子尚且如此肯定自身的不足,急切的需要给自己加油充电,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坐以待毙呢?读了《北大学子的毕业感悟》,我个人而言,有以下几点感悟。

1、学习是主要的,不断学习则更重要,永远不要满足现在所学到的那点东西,未来老板不会因为你会一种工作而欣赏你,多元化的技能将帮助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为这样可以为老板省掉一大笔人力成本。

2、学校部分老师的授课方式可能使自己不适应,学校的一些教学机制也可能让自己不是很满意,但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有很多人才涌现,别人能,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个人态度不端正在作怪,所以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适应所处的环境,争取在这样不合意的环境中突破自我。

2、出去参加工作,首先要明确自己参加工作的目的,是给老板赚钱,而不是去赚老板的钱,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只为栽培一位未来动向不可预知的员工学习。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如果你的加入不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那么你本人也就无价值可言。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就业态度。

3、真诚是中华的美德,我个人认为,无论社会多么复杂,人心多么可怕,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最本真的品质,虽然我们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些方方面面的攻击,或者是很多不如意,但总有一天,真诚的付出必然会得到应有的真诚回馈,在这方面。我特别相信因果轮回。得到一部分,总会失去一部分,你因为真诚所丢失东西,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所以像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我们迫不得已说假话的事情,我想只要我们分清楚事情的本质,说一些合理的假话,也未必就被认为是不真诚的表现。

4、要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公司中他人的尊重,就要首先学会尊重他人,不应怀着一颗过分戒备的心态去与他人交流,尤其是企业中的同事。事在人为,即使当时不认可,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认可你对他们的尊重,那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获得更多人的尊重。

6、珍惜接下来的一年在校时间,多听听学术讲座,多读书,多学新的专业技能,尽可能的多交一些朋友,多与思想、眼界开阔的前辈交流,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

7、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老板对员工都很苛刻,一定要相信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的。和作者相似,我也曾在一些小型的公司干过,在与那些老板、经理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很通情达理的,他们严格要求员工,不过是为了保证整个企业有利可营,这样才能带领所有人赚钱 。这样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一下,你就会很理解他们,也就不会心里不是滋味了。

还是那句话,社会很残酷,但我们从不放弃努力。

2014-3-14

第二篇:阅读经典,感悟人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阅读经典,感悟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为每一本好书都透露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他们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所以,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或许会茅塞顿开,或许会醍醐灌顶,或许会恍然大悟······而经典则是书中的精品,更是人类智慧、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获得一份宁静,让我们在阅读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

经典的书籍有很多,而高中时读过的一本《平凡的世界》使我感触颇多。最近闲暇时间,又找出这本书,重温经典。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凡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磨难与奋斗、世事变更的戏剧。

书中刻画了很多个性鲜明的活生生的人物,以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的人生奋斗之路为中心,同时还写了兰香、金波、金秀等农村青年,他们虽然身处偏僻的农村,但对外面的城镇仍充满了渴望,这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更主要的是精神方面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拼命挣扎,与生活做斗争,在挣扎、斗争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与当时的社会及他人产生矛盾,但他们未屈服。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这个平凡人,但作者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不平凡。平凡是因为他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而不凡是因为他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深刻的认识。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自主,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这种对生活的见地,对生活在富裕年代,甚至温室里的学生来说,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当然,作者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追求和奋斗,亘古不变。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不正是说明了这一道理吗?在当代社会,作为青年的一代,我们需要有信念,有信仰,有目标,并且要有这种永不休止的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一个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我们懂得:尽管有时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前进的途中会布满荆棘,可只要我们能够不屈不挠、不休止的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书本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典更是如此。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领悟到经典的重要性,不断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因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本质的共同记忆,皆蕴含于中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之中。相信传承经典的中华民族,能够更加稳固地屹立于世界之中!

第三篇:在母爱的怀抱中成长—读《感悟母爱》有感

在母爱的怀抱中成长—读《感悟母爱》有感

启东市长江小学四(3) 刘畅

暑假里,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各种各样的好书,我徜徉在书籍这个快乐的精神家园里乐不思蜀,近来,我阅读的一本书叫《感悟母爱》,这本书让我很感动。

《感悟母爱》这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讲述的是全球的许多妈妈呵护和关心孩子的事例,在这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国父——布克.华盛顿的母亲。布克.华盛顿的母亲是一个奴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过着悲惨的日子,而且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没有了丈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一直为儿子争取着受教育的机会,最终让自己的孩子名扬世界,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总统。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难于平静。在静悄悄的夜晚,在温馨的灯光下,有一位母亲正在专心致志地为孩子朗读课外书籍,她为了让孩子的视力不再下降,宁愿牺牲自己的娱乐和休息时间,宁愿自己读得口干舌燥。这就是我的母亲,每天晚上,我都在母亲的温柔的读书声中安然入睡。记得在那次冬天去黄山的旅行中,由于下雪,山路无比湿滑,我们每个人必须穿钉鞋才能上山,可走着走着,我的一个钉鞋不翼而飞了,我的母亲看到后,毅然脱下了自己的钉鞋给我穿上,而自己却面临着滑倒的危险,在陡峭的地方,母亲总是让我在里面走,让自己走在外面,保护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鸟用歌声赞美蓝天,鲜花用美丽装扮大地,是啊,母亲为我做了许多的事情,我用什么来报达母亲呢?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安慰母亲;关心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帮助母亲,这是我现在能做到的。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不讲条件的!母亲,永远是爱的代名词,母亲,我永远爱你! (指导老师 陆向前)

第四篇:读古诗文有感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上学时,就很喜欢学习古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一个家长,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孩子常劝我说:“爸爸你也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从看来小学生必背古诗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给孩子起个好榜样。

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和孩子共同进步。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第五篇: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情不自禁地,这些诗句边轻轻的从唇齿间流出。心中的亲切感被一点一点的唤起,抚上质感的书页,一缕缕诗意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

随着作者的目光,透过每一首诗的背后,看看那一个字,一行诗,一首词中,蕴藏了作者心中多少的深情。不禁佩服起作者的诗意来,一花一鸟,一叶一云,一个个意象在她笔下盛开成美丽的花。这样的诗意,让她拥有了欣赏美的契机,拥有了与古人谈天说地的机会。

这样的诗意,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但却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一个不懂诗的人也可以拥有诗意。诗意不单单只针对于诗,在生活中,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心情。一个有诗意的人,他会被世界美好的事物而打动,他会用心去发现去感受一切美的享受;一个有诗意的人,往往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即使很忙,也会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个享受美,放松自己的时间。

何谓诗意?我想,通俗的来说就是一种会享受美的心情,一种能发现美好的生活态度。诗歌本身也是一种美,懂得品味诗歌的人有诗意,那么同样,音乐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懂得享受音乐的人又何尝没有诗意?

诗意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存在与时间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在有限的生命中,与其忙忙碌碌而身心俱疲地度过每一天,还不如为自己留一些诗意,让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意的存在而倍加美好起来。

毕竟,年华有限,而诗意无穷。不是吗?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2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3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 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4

渐渐习惯了打开网络获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机上阅读,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的滋味,体会不到小时候摩挲着新书的喜悦;同样,毕业后远离了校园的那种馥郁的书香氛围,日渐漂浮的心在喧嚣的环境里,也很难再感受到曾经课余闲暇时,偶尔翻开唐诗宋词静静体会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心中的诗意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5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在中国人眼底的会是生命的阴晴圆缺,会是嫦娥的妩媚相思,会是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但很难是一个只会反射阳光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归的静谧温馨,但绝不会是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平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能帮助孩子、学生们更生动地理解古代诗词外,更有帮助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之前的儿时记忆,占去了大脑的大半,此后余生,都是光阴似箭。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表态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