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子的创意有感

2022-06-26

第一篇:读儿子的创意有感

读《一位研修中的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有感

----------最美的研修妈妈

下午,当我打开2012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的主页时,我看到了在主页最上方的《一位研修中的母亲写给儿子的信》。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这篇文章,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中处处流露真情,感人肺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一位甘于奉献和无比敬业的好老师。

我被研修中的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动,更被研修中这位母亲的乖巧、懂事的孩子而感动。于是立即在文章的后面回复:“为你们感动,同时为你们心酸,我相信等你的孩子懂事后,一定会为有一个您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的。”。

我细细品味着文章中的真情,泪流不止。“小小的你,静静的坐在电脑旁边的床上,对我说:‘妈妈,我不捣乱你。’一个人玩着玩具,看着图画书,等我想起你的时候,你常常就静静地睡着了,连被子都没有盖。”虽然我还不是一位母亲,但是我深知一位做为人母的教师的不易,他们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辛酸。他们的孩子好像总是得到的母爱比其他孩子少很多,因为他的妈妈要去爱更多的孩子。这让我记起了前不久从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一定要成为他们的骄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他们的榜样!王老师,好样的!这两项您都做到了,而且我们全山东省的千千万万的老师们也把您当成了研修的教育偶像。

“孩子,让我们把假期里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再往后推一推,等研修完,我们再一一去实现,好吗?”是啊,因为这次研修,我们中的好多老师都推延了很多事情,老师们带着各种病痛和不适坚持学习。我们又何尝不知,在这次研修中,又有多少老师家的孩子是这样度过的,又有多少个家庭中因为有参加这次远程研修的老师是这样度过的。

“当妈妈和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的时候,那千千万个像你一样的孩子就能得到更好的、更科学的教育。”是啊,这是对本次远程研修多好的诠释啊。正是因为有王淼这样的好专家、好指导教师,我们的研修才能日有所获,我们的研修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教育事业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王老师也要抽点时间给孩子,照顾到家庭和孩子的感受,尽量做到事业成长、家庭和谐两全其美。

一路走来,研修已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盛宴,更是一次次感动的泪水。研修中太多的动人事迹,让这次研修的征程有了更多美丽的风景。感谢这位最美的研修妈妈,因为有你,我会倍加珍惜这次远程研修机会。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们受益的。

第二篇:读《穷养儿子富养女》有感

韩小华

看了 《穷养儿子富养女》一书,感受颇多:穷养儿子富养女,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火候拿捏不到,很容易走极端,也会误导了孩子们真正的生活准则。没有必要遵照哪种格式去套哪种教育方式,其实,每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已经一代代遗传至父母身上,言传身教,想变也跑不出那个圈圈框框的。如果故意的穷养或富养,反而让孩子们不真实、不实际的生活。真实的养孩子,让孩子感受自己的现实生活环境,不去虚假的幻想,不去真实的假穷。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我并不赞同男孩和女孩不同方式的教养。诱惑是不分男女的,女孩子富养了能提高身上的非凡气质和贵气,殊不知,心比天高的孩子们目标也在渐渐水涨船高,总有她不能满足的愿望,其实这是心态问题,正确面对自己现实的生活,正确面对外界的诱惑,所积攒下来的好习惯、好传统,更能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上体现出中国女性的贤惠、朴实;而男孩子也不能穷养,为了培养孩子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却忽略了男孩子应有的担当、大气、责任和男人的那股冲劲,反而磨灭了男孩子的英雄气概。经调查,现在的小学和中学生中,女孩子从各个方面(学习、特长、为人处世)比男孩子们都强势,都比男孩子们略胜一筹。有些老师反映,班里的男孩子们反而更唯唯诺诺,过分的温文尔雅、主意不坚定、不敢担当。这是为什么呢?我也说不清,但我相信,依据家庭条件,结合孩子个人因素,因人施教,效果会更实实在在。

对儿子的教育,没有故意怎样或怎样,只是在家庭的力所能及中,让孩子学会体验,体验家庭富裕时的正常分配,体验紧缺时的心理压力和该有的应急心理。

从小没有过分的要穷养孩子,因为社会环境变了,社会上各种诱惑日益增加,你能帮他把持住眼前的,却阻挡不住身后金光灿灿的诱惑,所以,从小要让他自己养成辨别是非,抵挡诱惑的耐力。我不要儿子做小气、鼠目寸光、不敢承担责任的男孩子,从小要他树立男孩子应有的气概,不过分的给他创造优越的条件,也不故意制造生活窘迫假象;该有的社会场合都参加,该有的生活体验都尝试,甚至偶尔会破格尝试奢侈的某一餐,这并不是富养,这是一种生活体验,让孩子在经历中总结该与不该,总结奢侈过后也不过如此,他就不会有过多的想象,更不要孩子有比别人差的攀比和优越于他人的的心态。

孩子怎样养,不能从物质上概论,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心态正确了,外界的诱惑就能抵挡得住。不论儿子还是女儿,只要正确引导、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不刻意去穷养或富养,用平常心去待他(她),孩子身上都能挖掘出真实的自我和独有的特质。

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稚嫩的,关键是父母引导的方式和重心,我谨记:父母不是孩子的人生规划者,而是孩子人生的社会引导者。

第三篇: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篇一: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儿子的创意 教学设计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

篇二:儿子的创意 教案教学设计

一、读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分小组读课文,想想每段给我们讲了什么?讨论并写一写。

3. 全班交流,指导抓中心句、合并句意等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

细读第1段:

1. 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了解到爬山虎是怎样的? 2. 学生交流,适时点拔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3. 自荐是什么意思?围绕自荐作者给我们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4. 请学生读,评读后再有感情地读。

学习第

2、

3、4段:

1. 快速浏览,想想这几段写了爬山虎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 交流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3. 作者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采用总分的方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说明?请同学找出相关的语句。

4.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3段,感知列数据说明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学习第

5、6段:

1. 自读这两段,人们有什么疑虑 ?事实是怎样的呢?勾画批注。

2. 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感受。 3. 自由练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第7段:

1. 随和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爬山虎的随和? 2. 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易种易活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明确写法 1. 读最后一句,我指的是谁?课文在叙述的人称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的手法。

2. 课文哪些词语是把爬山虎当作人来写?

3. 读了这些词语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亲切、自然、有趣)

4. 原来说明文也可以写得这样生动,作者的这种方法我们可得好好学学。

☆爬山虎

爬山虎又名爬墙虎、地锦,原产我国,北起长白山,南至广东、广西,广泛分布。为葡萄科落叶大藤本,是一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相似,枝上有卷须,卷须尖端有黏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根茎发达,根深可达1.5至2米,茎长可达20至50米,叶由三片小叶构成掌状复叶,夏季枝叶茂密,用于绿化房屋墙壁、公园山石,既可美化环境,又能降温,调节空气,减少噪音。爬山虎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繁殖采用播种、压条、扦插等多种方法,通常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达95%。一年生苗株高可达1米。房屋、楼墙根或院墙根处种植,应离墙基50厘米挖坑,株距一般以1.5米为宜。在楼房阳台可以盆栽,苗盆紧靠墙壁,枝蔓迅速吸附墙壁。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淤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 篇三:《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彭冬梅 田益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 (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 (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第四篇:读《开始和结束一堂课的50个好创意》有感

本学期有幸拜读了英国著名国际作家凯特·布朗的著作——《开始和结束一堂课的50个好创意》。凯特·布朗是英国一家著名国际学校教师,她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入到这本书中来。可能你会说,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存在差异,她的教学和我们能适应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好回答你,不过答案你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

如何上好一节课?一堂课如何开始和结束?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50个好创意。每个创意都以标题形式展现出来并附有具体的实例。我们不可能全部接受这些创意,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好的,尤其是创意2:列举3个知识点。请学生写下本节课(结束活动)或上节课(开始活动)所学到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知识点(不能少于三个),要点陈述也可。规定明确的时间范围,时间截止后请学生自愿(或者指定学生)分享其中一个知识点。

在传统课堂上,老师上完一节课后会将本节课的内容小结后下课,老师主宰了课堂。而创意2:列举3个知识点,在一节课结束后让学生陈述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点。把最后几分钟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这种形式较有新意,而且我认为这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评价工具。教师可以初步了解自己上了一节课,学生掌握了哪些,更有利于老师把握自己教学重点有没有达到。

当然,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加以变化,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先自学,然后写出自己想要通过本节课学到什么知识点,本节课学完后老师再让学生写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把课前和课后学生所写出来的学习情况相比较,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本节课学习情况,同时老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创新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过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和结束,这本书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些灵感。

第五篇:和儿子一起读绘本-水的故事

主题: 坐上神奇校车穿越城市水系统

【科普启蒙】神奇校车的奇妙旅行:水的世界 推荐书名:神奇校车—水的故事

关键字:春天的故事、春雨贵如油、城市水系统

为什么选这个主题?谦和说:

1、自来水哪里来。我们的自来水哪里来?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就会知道。神奇的校车带着孩子们穿越城市水系统,水蒸发到空中形成雨,雨降落到水库,水库里的水经过各种过滤设备成为人们可以饮用的水。

2、故事+笔记的科普图书编排。整个故事通过旁白和孩子们的对话讲述。科普知识则写在了旁边的“科学笔记”中。书的设计既考虑了故事的完整性,还兼顾了科学知识的讲解。

3、神奇校车系列开启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如果科学老师都能像卷毛老师那样有一辆神奇校车的话,相信孩子们都会喜欢上科学课吧!“神奇校车”是否会成为解答“钱学森之问”的一把钥匙呢?

我们还能做什么?谦和说:

1、画出生活中的水系统。坐上卷毛老师的神奇校车,经历自然界的水变成自来水的过程。也像书中小朋友们一样,画出生活中的水系统,再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2、参观科技馆。在中国科技馆(北京)有一个展区展示的就是水的循环,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参观科技馆,感受科学的神奇,种下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科技馆,不防在假日安排一次科技馆的探秘之旅,不仅仅能让孩子们打开眼界,就算是成人也能一睹科技的力量。

3、环保小卫士:节约用水。孩子们仅仅了解自来水的来之不易是不够的,从自我做起,为孩子们树立起环保卫士的榜样,让孩子们也跟着一起行动起来。现在开始做个节约用水的环保小卫士吧!

上一篇: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下一篇:党风廉政宣传工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