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文学革命

2024-04-11

1五四文学革命(通用6篇)

篇1:1五四文学革命

弘扬五四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

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80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着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提到革命烈士,可能人人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然而,我不这样想,相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为祖国有这样英雄的革命烈士而感到自豪。是他们的爱国豪情使中国从“东亚病夫”中走出来,更是靠他们的爱国豪情改写了我国百年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起,青年就站在爱国的前沿,凭着一股力量,学生们首先站了起来;凭着一股力量,他们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军警的镇压和逮捕。这股力量,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而可贵的爱国思想。这股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我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面对新世纪,我们责任重大。我们回顾发扬“五四”精神,认真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记得,最初开始认识“五四”是从小学的历史课开始的。那时,老师讲到“五四”运动,向我们讲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种种欺凌,讲述青年们为祖国不惜献身的种种壮举。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中写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我们应该努力成为鲁迅所说的“创造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代。”“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青春热血献祖国,顽强地努力,无私地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要掀起中华腾飞的巨浪。人生的目标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李大钊身体力行,他壮烈牺牲时正值壮年。方志敏、瞿秋白牺牲时都只三十多岁,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献出生命时正当二十余岁年轻生命,刘胡兰更小只有十六岁,他们献身精神使他们年青的生命“延长了音响和光华”。我们是否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多少革命前辈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断头流血在所不辞。理想是一盏明灯,没有理想的社会是黑暗的社会,没有理想的灵魂是枯萎的灵魂。

五四运动,这个披着光环的词语,已被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史碑上。历史长河永远奔腾不息,也许我们错过了很多浪花雀跃的精彩,但心头难消的却是那久久不息的河啸回响。五四运动已经载入史册,科学与民主,九十二年前,一代热血青年披坚执锐、前赴后继,五四运动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樊篱,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它是成功而具有开拓性的,它的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中国的一批精英知识分子。在当前这样一个崇尚科学、民主的社会里,五四运动作为启蒙运动,自有它的功不可没之处。然而“科学”与“民主”这一五四灵魂要如何深入人心,使它能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呢?

开拓创新,是“五四”精神精髓之一,革命时代,开拓的是一条救国之路;和平年代,开拓创新更是一个民族谋求更大发展的动力所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强国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当代青年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只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作为时代青年,是否能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关键在于对普遍

事物能否持有批判性。“思考使人清醒,批判使科学进步”。对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来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独立思考,批判选择尤其重要,大学期间,正是课余时间充足,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能独立地对外物进行评判,择善而为之,就很容易迷失在各种所谓的休闲与娱乐中,使自己丧失了对宝贵时光的驾御能力。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就很可能终日看似忙碌实质空虚,无所作为虚度青春。

所以,在新世纪中我们应振精神,高扬“五〃四”青春旗帜;树新风,争做时代优秀青年!那么我们辉煌灿烂的和谐社会,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强盛就一定会早日到来。

篇2:1五四文学革命

晚明文学研究中的五四情结

由于五四与晚明之间联系是二十世纪文学研究一大话题,受其影响,晚明文学研究自然成为“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有着浓烈的五四色彩和五四情结。

20世纪晚明文学思潮研究者众多,大家在认可晚明文学思潮确实出现了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新倾向、新特质的同时,对晚明文学思潮的性质,则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或称之为文艺复兴,或称之为浪漫主义运动,或称之为启蒙运动,等等,有趣的是,这些名称大致转用当时人们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一、文艺复兴派

“文艺复兴”作为欧洲的一个文化历史概念,在清末就被介绍到中国来,至“五四”时期又与中国新文化联系起来。19,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办《新潮》杂志宣扬新文化,他们向胡适征求英文刊名,胡即名之曰“Renaissance”(文艺复兴)。1933年,胡适在美国做过多次讲演,介绍新文化运动,后结集出版,其名即为《中国文艺复兴》。可见胡适也是一直把五四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后来周作人便以“文艺复兴”转评晚明文学,而旧派文人如钱基博在他的《明代文学》(1933)也称中国文学之有明,犹欧洲文学之有文艺复兴。

二、浪漫主义派

1926年,梁实秋发表了《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其总体是趋向于“浪漫主义”的。李欧梵认为五四要比拟的话,用浪漫主义运动取代文艺复兴也许更合适。因为,五四和欧洲的浪漫主义都同样代表着对古典传统的反动。较早用浪漫主义概括明中后期文学的是任访秋、林语堂和朱维之等人,任访秋在他的《袁中郎评传》(1932)中即开始把公安派和英国浪漫派相比较了。林语堂称袁中郎为晚明浪漫派文学之健将。朱维之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就出过三版,在三十年代中期初版中,他就把明后叶至清初的文学称为浪漫主义。

三、启蒙运动派

三十年代后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迫在眉睫,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如艾思奇、陈伯达、张申府等为挽救民族危机,发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张申府认为“在思想上,如果把五四运动叫做启蒙运动,应该不仅仅是一种继承,更应该是一种扬弃”。可以看出,把五四运动看作是一场启蒙运动,是在三十年代得到确认的。此后,许多学者,特别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大多认为五四是一场启蒙运动。侯外庐在四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用启蒙运动的一些理论观照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九十年代,萧萐父、许苏民出版《明清启蒙学术流变》一书,也大致以启蒙思想为依归。

有学者认为,“就思想而言,五四实在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表面上它是一个强调科学,推崇理性的时代,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热血沸腾、情绪激荡的时代;表面上五四是以西方启蒙运动主知主义为楷模,而骨子里它却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正是五四运动的这种矛盾投射到晚明文学研究上,因此晚明文学在研究者眼光也就出现了多重含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等概念被频繁运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在“资本主义萌芽”理论语境下的晚明文学研究

1、持该理论的主流派影响了数十年对晚明文学的研究:

五十年代以来,晚明文学思潮研究又有新的文化背景,这就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理论语境中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的五种社会发展形态是全人类必然要经历的,那么中国当然就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毛泽东(1939)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五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大讨论,大致可以认为是为毛泽东这句话作注脚。关于萌芽出现的年代有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和明清说,其中明清说影响最大,这也对晚明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假说和嵇文甫“左派王学”说相结合,几乎左右了数十年的晚明文学研究。一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研究者在运用。

2、反思派(对晚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提法的反思):

a.台港学者对封建社会晚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提法存有异见,认为“中国大陆学者往往过分重视所谓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的改变,于是‘资本主义萌芽’成了一个用得最滥的名词。”可见他们明显不满这种提法的泛滥化或简单化。

篇3:五四文学中革命话语的建构

回到鲁迅编选《二集》的历史背景:1934年底至1935年, 蒋介石政府的文化高压政策, 左翼作家与国民党政府的斗争及合法性话语的争夺, 还有上海出版界的复杂情况, 五四以来的文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制。而当时的中国, 正面临着内忧外患, 作为精神导师与革命战士的鲁迅, 不得不充满担忧, 不得不进行抵抗。正如李长之先生所言, 自一九三一年以来, “他重又攻击国民性了, 但是比前此所了解的更深刻些了, 这是他从新的理论里而加以应用的时期, 同时, 他的反封建文化的使命, 已更明显地表现为反帝国主义的抗争了”1。我想, 这便是除了鲁迅始终坚持文学的社会价值论的内在原因之外, “独语”的外在原因之所在。另外, 我们还应注意一个话语背景, 就是整个《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者从一开始就迅速抓住理论话语在争夺合法性方面所具有的头等的重要意义, 《建设理论》集和《文学论争》集实际上在一开始就为作为子集的《小说二集》奠定了背景理论话语, 在这里, 理论在一个话语领域里扮演了合法性角色。

讨论过这种“独语”形成的原因及条件之后, 让我们再从编选者本人———鲁迅的角度来看看, 他的“独语”是否是以一个权威者的专断语气来表达的。如我们刚刚在上文论述的一样, 从宏观来看, 鲁迅确实是在“复调”的各类文学社团中通过自己对它们的解读发出了“独语”, 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出, 作为一个作家, 鲁迅发出“独语”时并不是斩钉截铁的, 内心仍是具有一定矛盾的。鲁迅给了这些社团进入选本的机会, 这就是对这些社团最大的肯定。而且鲁迅在导言中也都坦承它们是“为文学的文学”的社团, 并且对其文学的审美性也持一种肯定态度。

我觉得对这种现象原因的挖掘应该从鲁迅自身入手。如鲁迅自己所说, 他开始写小说, 是抱着一种“启蒙主义”, 以为必需“为人生”。然而我们看他写出来的东西, 却仍是抒情成分很大, 似乎是当时由于他的寂寞之感作用他吧, 使他没堕入浅薄的说教的典型里。对于文学和实用的关系, 鲁迅也看得很清楚, 他曾在《而已集》里说:“自然也有人以为文学于革命是有伟力的, 但我个人总觉得怀疑, 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 可以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 倒是真的”2。所以李长之就干脆直接说:“他简直做了艺术的保护人……艺术是不是也可以拿来作工具的呢?它是不是应当剖析现实, 而有一种推动的力量的呢?换言之, 它是不是武器呢?到了觉得文艺似乎是武器, 又不能忘怀于创作必须得没有约束的时候, 冲突就来了, 许多青年作家在这种机会搁下笔, 因为冲突, 所以停滞了。恐怕鲁迅也陷于这样的苦闷”3。

这也许确乎是鲁迅的矛盾与痛苦。“五四”刚开始时那么多如鲁迅一样以“革命者”的姿态进行社会批判的创作者, 在最初的高潮过去后, 纷纷转向一种迷惘的、彷徨的、忧郁的文学, 始终保持这种态势的, 只有鲁迅。“他和这个战, 他和那个战, 结果这里迫害, 那里迫害。他不知道有多少次, 纠合了一些他以为有希望的青年, 预备往前进, 然而骗他的有, 堕落的有, 甚而反来攻击他的也有, 结果还是剩下他自己”4。于是, 在十年后鲁迅编选《二集》时, 他的态度不会变, 但他的内心总会有犹豫。所以他最终的做法并不是压制这些“为文学的文学”社团的话语, 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阐释与重构。对此最好的解释如刘禾女士所说:“自我合法化不得不同时消解他者的合法性, 这常常需要用自己的措辞来虚构他者的语言, 而不是对他者的声音进行实际的压抑”5。

结合以上的论述, 我们有必要来整体讨论一下《二集》的经典化问题, 即经典怎样被确立及“谁维护着何种经典”6的问题。佛克马、蚁布思认为, “经典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促成的, 但另一方面, 经典也可以成为一种政治工具”7。鲁迅的文学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恰与一部分 (而且是很强的一部分) 政治主张和发展要求形成了历史性的同构, 他们有一种互相引起与强化的作用。“有的理论论断是不能够轻易对其进行合理化论证的, 因为它们有时是和一种关于历史的概念甚至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8。这里所说的历史概念和世界观, 对于鲁迅来说, 就是他个人作为文学批评家 (尤其是掌握了话语权的权威批评家) , 对于文学功用论的“坚持”与当时革命文学作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强烈“需要”这二者的合流,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实际上是没有理由去假设如果当时他不这么编选, 之后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方向会是怎么样的, 因为每一种可能性的背后都会隐藏着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在当时也是最能接受历史拣选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的要义是在‘现实’ (reality) 与‘事实’ (actuality) 的界限中表达出来的。事实标明了我们经验的现象世界, 一个由我们真实脑力构筑的世界;这种脑力认知角度不可企及的……这种建构发生在独立于事实的‘现实’中”9。鲁迅的这种对文学经典的建构, 也是连接“现实”与“事实”的津梁, 而在现实的“复调”与事实的“独语”的张力中, 显示出选本经典化的持续影响。

回到“五四”, 回到那十年的文学, 它之所以会在当下给我们留下的最大印象仍是“革命”与“改造社会”, 恰恰是因为那一批作家在那段历史刚刚过去十年后就积极为它写史, 并通过这种理论的合法化使这种对于“五四”的评价经典化, 而通过出版业的传播, 这种话语的声音更是被进一步高效率长时间地扩大了。“五四作家凭借其理论话语、经典制造、评论和文学史写作这样一些体制化的做法, 来着力于生产自己的合法性术语。理论起着合法化作用, 同时它自己也具有了合法性地位”10。我在这里并没有对这段争夺文学话语权的历史作出褒贬评价之意, 只是当我们回顾在此之后包括左联、抗战时期文学、建国后文学、文革文学直至当下的文学时,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似乎都处于这一理论的“影响的焦虑”之下。程光炜在谈到大众媒介与现当代文学时曾说:“在大多数作家身上都存在着‘媒介焦虑’……就在这一过程中, 媒介也在谋杀现当代文学的“诗性”, 使作家、批评家们的文学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功利主义) , 从而使‘现代’文学陷入‘现代性’的运作怪圈”11。这似乎与我们的话题有些远了, 但对起源语境的发现、探讨与反思, 其指向也正在于对当下文学的清醒认识。这也是结束了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编选的讨论之后我们的后续思考所在。

注释

11李长之:《鲁迅批判》, 北京出版社, 2003年, 第9页。

22 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 《鲁迅全集》第3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 第442页。

33 同1, 第55页。

44 同1, 第1 35页。

55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 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三联书店, 2002年, 第330页。

66 佛克马、蚁布思讲演:俞国强译, 《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第50页。

77 同上, 第44页。

88 同上, 第95页。

99 斯蒂文·托托西讲演:马瑞琦译, 《文学研究的合法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1997年, 第1 2页。这里, 托托西也引用了Siegt ried J.Schmidt (1992a, 303) 的观点。

1110同5, 第330页。

篇4:“五四”领袖走进大革命

一大二大的三人最高领导层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幢小楼里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会议。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因他未能来上海,临时推选参与一大筹备工作的北京代表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周佛海担任记录。

由于一大上海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会议首先讨论并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接着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草案,最后一项议程是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中央局的人选很简单,共3人,即书记一人,组织主任一人,宣传主任一人。结果,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当选为中央局组织主任,李达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会议决定,在陈独秀没来上海之前,书记一职暂由周佛海代理。

选举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选举前,共产国际授意张国焘就人选问题同各代表商谈,使选票能够集中。张国焘也很乐意借此提高自己在党内的威望。但在选举书记唱票时,还是念到了一张写有“李汉俊”的票。董必武马上问:“是谁选的?”刘仁静回答:“是我。”董必武没吭声。后来据刘仁静回忆,从董必武的惊讶来看,这可能是所有选票中唯一未按照事先约定投的票。后来有人评价说,刘仁静自由的一票,可以用来证明中国共产党即使在诞生时也并非对共产国际唯命是从。

中央局人选的确定,标志着中共中央最早的最高层领导集体形成。陈独秀1879年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安徽怀宁人。他是清末秀才,日本早稻田大学肄业,《新青年》的主编、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才华横溢,思想激进,具有从事政治斗争、宣传、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有号召力。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后,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极大贡献。不过,陈独秀性格孤傲,脾气暴躁,给党内带来了家长制作风,他对中国国情认识不全面,也给革命带来消极影响。

张国焘1897年出生,江西萍乡人,和陈独秀一样来自官僚地主家庭,北京大学理学院毕业。五四运动中,他主持创建青年团北京地委,任书记,并协助李大钊、陈独秀建立中国共产党。在筹备中共一大的过程中,上海的李达、李汉俊都不善交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接触时发生了冲突,而张国焘处事精明,和马林相处得非常融洽。也正因如此,24岁的他在一大上被公推代替陈独秀主持会议,随后又被选入中央局。1922年1月,张国焘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受到了列宁的接见。张国焘思想偏“左”,个人主义意识浓厚。

李达1890年出生,湖南零陵人,来自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日本第一高等学校理科毕业。他曾作为总代表,率百余名留日学生到北京向北洋政府请愿,1920年回国,在上海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李达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创办、主编《共产党》月刊,负责联络通知各地选代表开会。他理论水平高,但性格倔强,易动感情。1923年,李达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与陈独秀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随后离开党组织,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1949年,李达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历任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6年在武汉含冤去世,1980年平反昭雪。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2人。虽然距离一大召开仅时隔一年,但党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人数、质量上都有所增长,并且从实际工作中取得了经验。二大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党章。

这次大会确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共有5名成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后根据马林建议,补选李大钊、李汉俊、向警予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为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3人实际组成最高领导层。

蔡和森1895年出生在湖南双峰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文学部。青年时代他就同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后赴法国勤工俭学,由于组织领导留法学生进行政治斗争,被强遣回国。蔡和森理论水平高,对中国革命与建党理论研究深入,是二大宣言、决议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主要负责协助陈独秀开展理论宣传工作。

三大,毛泽东第一次进核心领导层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30多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会。三大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国共合作问题,最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然而,三大面临的人事难题也不容忽视。实际上,二大之后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团结,李汉俊和李达离开了党组织,张国焘个人领袖欲和表现欲过强,喜欢在党内搞小宗派小集团。因此,陈独秀在三大作报告时对张国焘提出严肃批评:“张国焘同志毫无疑问对党是忠实的,但是思想非常狭隘,所以犯了錯误。他在党内组织小集团,是个重大的错误。”而张国焘也不让步,极力反对共产国际的意见,并与曾经与他关系融洽的马林争论激烈,结果,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选举中,张国焘落选。

三大选出9名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5名候补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担任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

毛泽东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富裕农民家庭,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建党以来,他一直积极领导湖南工农运动,得到党内普遍认可。三大上,代表们对国共合作的方针曾有激烈争论,毛泽东赞成国共合作,并耐心劝导持反对意见的蔡和森等人,展示出其不凡的工作能力,被选入中央局并担任秘书。这个秘书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秘书,而是中共中央局领导人之一,相当于后来的中共中央秘书长,这也是毛泽东首次进入中央领导层。按照三大组织法的规定,中共所有的函件都要由陈独秀和毛泽东两人签字方能生效。事实上,毛泽东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第二把手。

担任中央局会计的罗章龙出生于1896年,来自工人家庭,湖南浏阳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罗章龙是早期中国工运的实力派人物和重要领导人。1930年,因反对王明篡权,罗章龙被开除出中共,1934年到河南大学开始教学生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章龙调回北京,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1995年病逝。

四大,张国焘凭一封信当中委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股向着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猛烈冲击的革命洪流。与此同时,一股逆流也逐渐显现出来,国民党内部的左右派进一步分化,国共关系逐渐复杂化。中国革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给予解答。

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来自全国的20名代表参加了四大。需要指出的是,三大进入中央局的毛泽东因病缺席这次会议。

此次大会选出9名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5名候补委员,执行委员会又选出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继续担任最高领导人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其称呼由委员长改为总书记。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四大确定的人员设置,表明党内机构开始日益健全,陈独秀作为总书记的权力也随之扩大,成为党内名副其实的“家长”。

在推选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时,山东代表提出,有同志反对张国焘当选。对此,陈独秀解释说,党中央人才有限,用人只能取其能力和贡献,如果过分苛求,会丧失一些有用人才。那名山东代表也没有再坚持。张国焘因故没有出席四大,但他给大会写了一封信,申述自己的意见,其中一项是要求中央加强出版工作,把一些重要理论书籍和有关苏联的著作译成中文出版,提高国内党员水平并加强宣传工作。有人认为,张国焘这封信不过是在耍“竞选”伎俩,但不论怎样,他最终如愿以偿了。

在四大中,彭述之和瞿秋白进入中央局。彭述之1895年出生,湖南邵阳人,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口才与文笔都极好,擅长宣传。他曾受派遣前往莫斯科留学,与瞿秋白、罗亦农并称为中共党内“留苏三领袖”,是陈独秀的坚定支持者。正因如此,虽然他在四大前连中央执委都不是,但在四大上不但当选中央执委,还进入了中央局。由于当时中共极其重视宣传工作,所以中央局5名成员有3人负责宣传,又以彭述之为首,这让他实际上成为仅次于陈独秀的党内“二把手”。中共五大上,彭述之也当选为中央委员。但后来因不同意中央路线,他在1929年被开除出党。那以后,他的身影便在中共党内消失了。1983年,彭述之在美国去世。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1899年出生于没落官宦人家,早年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1922年,陈独秀到莫斯科时瞿秋白为其担任翻译。交往过程中,陈独秀发现了他的能力与才华,随即邀请瞿秋白回国工作。回国后,他任《新青年》季刊、《前锋》主编,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为中共的宣传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在中共四大进入中央局。不过仅几个月,中央局再次进行调整,瞿秋白不再担任中央局委员,增选向警予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

五大,出现政治局常委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共产党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但在共产国际和党内右倾错误方针的作用下,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领导核心缺乏解决主要矛盾的、正确有力可行的决策。这次大会未能挽救大革命的失败。

出席五大的正式代表共8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鲍罗廷等也参加会议。这次大会上,中共领导机构第一次出现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的设置。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随后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維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政治局常委,陈独秀为总书记。张国焘、蔡和森、周恩来、李立三、谭平山分别担任组织、宣传、军事、工人、农民部部长。

五大会议上,陈独秀作了长达6个小时的报告。其中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也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和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解,提出了一些错误的主张。许多代表对他的报告表示非常不满,纷纷进行批评,带头开炮的就是瞿秋白和蔡和森。陈独秀做完报告后,第二天开会的时候,每位代表的座位上都放着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印着:“《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瞿秋白著”,瞿秋白在小册子中从理论到实际系统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引起了代表们的兴趣。陈独秀对此很不满意,彭述之也附和说:“这是见了鬼。”

尽管受到批判,此次大会上陈独秀还是连任总书记。这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国际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是由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条件所决定。首先,全体代表对右倾错误的严重危害性还认识不足;其次,陈独秀是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在社会上仍有较大的影响;当然,当时党内确实还没有各方面综合实力超出陈独秀的领袖人物。

六大前的频繁调整

五大以后,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日益严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事变动与调整非常频繁,几个月甚至一个月不到,就会出现新的面孔。

随着军事工作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中政治、军事才能突出的周恩来崭露头角。周恩来1898年出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春入党。1927年3月,周恩来成功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因此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192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周恩来代理中央常委职务,参加中央核心领导,周恩来由此成为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6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增补瞿秋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但月底,瞿秋白因病请假。随后,会议又决定谭平山任政治局常委。

谭平山1886年出生,广东高明人,北京大学毕业。1921年中国共產党成立后,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1927年8月,他与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失败后流亡港澳。同年1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谭平山被错误地开除党籍。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回到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9月,谭平山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了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1956年在北京逝世。

在国共合作濒临破裂的紧急关头,1927年7月12日,共产国际训令中国共产党批判机会主义错误,改组中共中央。此时的陈独秀已经有职无权,在极度彷徨的心态下,他给临时中央写了一封信,称“我实在不能工作”,要求辞去总书记职务。自此,连任5届中共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最高岗位。1929年7月,中苏围绕东北的中东铁路权归属问题,爆发了“中东路事件”。11月,陈独秀在此事件上与中共中央产生激烈争论,并发表公开信表现出与中央决裂的姿态,随后被开除党籍。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陈独秀辞职后,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之职权。

李维汉189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他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的筹建工作,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大革命时期,湖南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其中李维汉功不可没。“八七”会议后,李维汉一度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4年在北京病逝。

张太雷1898年出生,江苏武进人,共青团创始人之一,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共党员,具有杰出的政治和外交才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1927年12月,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阵亡,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前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李立三189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教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赴法国勤工俭学。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发动和领导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党内领导工人运动的领袖。

1927年7月21日,瞿秋白再次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瞿秋白6人组成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

基于对大革命失败错误的总结,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进行较大动作的调整。会议选举产生临时中央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3人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中苏兆征为新增常委。苏兆征1885年出生,广东香山人。中共党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的领导人。

此次调整总书记空缺,瞿秋白以中央委员会临时政治局主席身份主持中央工作,由此成为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共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3个月后,中央临时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增补周恩来、罗亦农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自此至1928年1月,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周恩来、罗亦农5人为常委。罗亦农1902年出生,湖南湘潭人。党内杰出的工农运动领袖,曾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4月被捕牺牲。2009年,罗亦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28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项英加入中央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周恩来、项英组成。项英1898年出生,湖北武昌人。中共党内工人运动著名领袖,曾参与领导1923年“二七”大罢工和1925年沪西日商纱厂二月罢工。中共三大至五大,项英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8年,由于国内形势严峻,中央决定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瞿秋白、周恩来等出国负责筹备六大。由李维汉、任弼时、罗登贤3人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总书记继续空缺。

任弼时1904年出生,湖南湘阴人。参加革命后曾与刘少奇等一起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在共青团中央工作。任弼时性格耿直,一次因向陈独秀提意见,气得陈独秀把他的意见书当面撕碎。任弼时“八七”会议被选入政治局,成为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

篇5:1五四文学革命

一、活动目的:为了隆重庆祝第个“五四”青年节,迎接建党周年的到来,丰富业余生活,努力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展现斗志昂扬、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树立当代人意气风发、青春健康的靓丽形象,同时为了增强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举办本次歌咏比赛活动。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辅导老师:

3、评委:

4、其他分工:

统筹:

主持:

物品准备、舞台布置:

摄像录制:

音响调控:

场地安排、入场退场:

场内外秩序:

三、参赛对象:

四、比赛时间:

五、比赛地点:

六、比赛形式:大合唱

七、比赛规则及要求:

(1)每个参赛单位合唱一首或两首曲目,但是演出总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否则扣分;

(2)必须全部参赛,人数不够的可以组合参赛;

(3)自选歌曲内容,要求符合本次比赛主题和活动目的,思想性强,内涵丰富,积极向上;

(4)参赛自选曲目需要伴奏带的请自备伴奏带,演唱形式可根据歌曲内容适当变化,如二部、三部、领唱、轮唱等,可配朗诵;

(5)参赛上下场保持安静,遵守纪律,精神饱满;服装整齐统一,美观大方;

(6)能准确把握歌曲旋律,演唱声音、节奏、准确,声情并茂,音色明亮;

(7)可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动作和准备道具,力求表演有创意,体现特色为最好;

(8)合唱歌曲必须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

(9)各参赛单位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自行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排练;

(10)赛前一天各参赛组以抽签形式决定本班参赛顺序。

八、评分标准:

1、评分内容包括5个项目:歌曲内容、音色音质、演唱技巧、仪表仪态,整体效果;

(1)歌曲内容满分为10分,要求参赛歌曲积极向上,富有特色,主题表达明确;

(2)音色音质满分为40分,要求发音清楚,音色清晰而有质感,有气势,吐字清晰,层次鲜明;

(3)演唱技巧满分为30分,要求整首歌曲的演唱富有情感,音乐节奏感强,演唱与伴奏配合默契,歌唱歌曲声音洪亮;

(4)仪表仪态满分为15分,要求参赛团队着装大方,仪态稳重,富有活力有朝气,指挥动作大方协调,与乐曲情绪相符;

(5)整体效果满分为5分,要求没有特殊失误,现场观众反映良好,有感染力。

2、需全体人员参加演出,如未经批准,每缺1人扣2分。超时亦扣分。

3、本次大赛为百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所得平均分就是该团队最后得分。

九、评奖办法:

1、本次大赛根据成绩,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若干;

2、赛后由评委评选出“最佳创意奖”1个、“最佳组织奖”1个、“最佳精神风貌奖”1个。

十、活动流程:

1、月 日前,唱熟一首红歌,并将参赛人员名单和合唱曲目报到XXXXX。

2、月 日— 月 日,按评分要求进行全方位排练,XXX加强督查。

篇6:轻风文学社五四游园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五四游园活动

活动背景:在我院校团委领导下,学生社团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成为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参与学校活动、延伸求知领域、扩大交友范围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社团以其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的多种形式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主办单位:院团委、院社联

承办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各学生社团

活动对象: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活动时间:2011年5月4日

活动地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操场

活动具体安排:

一. 轻风社全体社员由各部长带领,分工合作。编辑部与宣传部合作进行这次五四游园活动的前期宣传活动。秘书部与策划部从中协作。文艺部进行这次活动中的舞蹈节目编排与表演。

二.游戏大排档:

1.字谜猜猜猜:

{石达开 ——研} {◎永久和平。(射大陆地名一)长安}{◎.黄昏。(射大陆地名

一)洛阳 }{◎.一路平安。(射大陆地名一)旅顺 }{◎.四季花开。全院同学(射台湾地名一)恒春}{七十二小时——晶}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谜底:如狼似虎}{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谜底:当机立断} {床前明月光——旷} {主(打一成语)。谜底:一往无前}{ 综合门市——闹 } {守门员——闪} {大风地里吃炒面有口难开} {弹花匠上殿 有功之臣}{ 飞行员有机可乘(打一成语)}{纸糊的岩鹰 插翅难飞} {金银铜铁(无锡)}{.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六神无主} {◎.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五指山 }{四季温暖---长春(地名)}{泵(打一成语)。谜底:水落石出}{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不甘味或 来之不易)}{3)危楼高百尺。(琼楼玉宇高耸入云)}{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5)明月何时照我还。(归心似箭)}{(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往情深 或 无与伦比)}{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源远流长水天一色)}{8)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乎意料)}{(9)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开卷有益)}{(1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远走高飞荒无人烟)}{(12)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2.打破砂锅问到底:(根据所给的段子猜猜它是出自哪部电影)

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黄金甲》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天下无贼》

做人要厚道。——《手机》

有一日,我的心上人会脚踏七色祥云,身披金甲战衣来迎娶我,可惜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大话西游》

你开会呢吧?对。说话不方便吧?啊。那我说你听。行。我想你了。噢。你想我了吗?啊。昨天你真坏。嗨。你亲我一下。不敢吧?那我亲你一下。听见了吗?听见了。——《手机》

我对您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鹿鼎记》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活着》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东邪西毒》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

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板!——《无间道》

纸包鸡,鸡包纸,纸包鸡包鸡包纸„„——《麦兜菠萝油王子》

跟着你,有肉吃。——《无极》

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夜宴》

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睡觉还蹬被子。——《夜宴》

古伦木,古伦木!欧巴,欧巴!——《阳光灿烂的日子》

神仙?妖怪?谢谢。——《大话西游》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大话西游》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想不到晶晶姑娘你也„„——《大话西游》

你喷我老婆,我不介意!以德服人,以德服人!——《方世玉》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大话西游》

OK!OKOKOKOK!——《没完没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大块头有大智慧》

你想学?我教你。——《功夫》

“小琴,你觉得我怎么样?”“除了帅没什么好说的。”——《国产零零漆》

安全第一!——《方世玉》

打雷啦!下雨啦!快收衣服啊!——《大话西游》

我不管你是男是女,我只知道我好钟意你。——《金枝玉叶》

飞,是小李飞刀的飞;刀,是小李飞刀的刀。——《国产零零漆》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霸王别姬》

“小二,来两条肥香肠!”小二:“你不是正在吃吗?”——《东成西就》

梁朝伟:“我是警察!”刘德华:“谁知道?”——《无间道》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不该拿的不拿。——《寻枪》

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河东狮吼》

顶你个肺!——《疯狂的石头》

3游戏嘉联华:

《一吹成名》

游戏规则: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五根,摆成任意形状。在一定距离前划一个倒八字,参赛选手须两脚按八字的距离张开,并能一口气吹熄前方五根蜡烛的获得奖券1张。

《辗转反侧》

游戏规则:排一队学生。每次有六人参与。当负责老师叫到向左转时,参与者要向右转,以此类推,做错者出局,直至最后一个,最后一个得一奖票。

《一只青蛙》

参与者围成一圈,面朝中央。主持人念“一”,顺时针下一位念“只”,再“青”再“蛙”再“跳”再“进”再“水”再“中”再“咚”;接着“两只青蛙跳进水中咚咚”„„依此类推,跟不上节奏或出错者罚节目。

《飞跃峡谷》

准备五个乒乓球。前面放一碗水。参赛者将乒乓球在桌面的弹跳下进入水中。五个进两个可以得一张,四个就两张,全中就三张。

《民声大振》

给出两段电影经典台词,参赛者用自己的家乡话读出即可。

(1画外音: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剑的女主人将会彻底地爱上我,因为我决定说一个谎话。至尊宝:你应该这么做,我也应该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河东狮吼: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了,你就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了,你就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

活动目的:此次社团文化活动节以“五四游园”为主题,旨在与时俱进,充分展现学校社团风采、社团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与内涵。

活动总结:通过此次的“五四游园会”让大家对轻风文学社更加了解。一方面促进了各社团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丰富了全院同学全院同学的业余生活。从而让我院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

上一篇:发电机组运行保养制度下一篇:秋天的风景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