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典型文章

2024-04-28

家风建设典型文章(精选9篇)

篇1:家风建设典型文章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代或者是几代人长期形成的风气,是家庭的文化涵养,也体现了家庭的精神面貌,是一种价值准则、精神足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家教和家风,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家风建设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离不开榜样典型的模范表率,更离不开一个全民参与的优良环境。

以“头雁效应”促进“家风”建设。党员干部要争当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其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是反映个人素养、家庭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建设的“晴雨表”。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和“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不止于“廉洁齐家”,在“廉洁修身”的同时要将三严三实和八项规定的要求融入血脉、结为一体,要有一颗“求真务实、胸怀群众”的赤子之心,在生活和工作中,常照镜子、及时纠过,逐步养成优良家风,以家风带党风。

持“榜样典型”助推“家风”完善。榜样典型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示范,其作用不容忽视。党员干部要树立“看齐意识”,积极向“不为儿女谋私利”的杨善洲、“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学习;

人民群众要见贤思齐、唯恐不及,主动向古人圣贤学习,如“懂孝悌、知敬畏、守勤俭”的曾文正、“威严有慈、勤学自立、以身作则”的颜之推等。同时要积极挖掘身边的榜样模范、乡贤典型,以点带面,助推优良家风养成。以“优良环境”助力“家风”巩固。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字里行间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事物发展的特殊影响,家风的建设与巩固也离不开一个优良的环境。要通过文化下乡、榜样宣讲等形式,积极宣扬良好家风,借助微信微博、电视节目、报栏横幅等方式宣传,凝心聚力、驰而不息地营造一个大众参与的“学良好家风、树良好家风”的社会环境,力争在全民学习中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的大小关系不容忽视,家风建设也不能止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致力于家风建设,让优良家风正三观、蓄能量。

篇2:家风建设典型文章

有感

学习“习近平同志强调家风建设”有感

好的家规、家风是关乎党的作风和形象的大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把争做合格党员融入家庭文化建设,自觉立好家规、正好家风、处好家事、管好家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纪委全会上提及家风建设,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道德境界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全党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道德境界也是其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

2、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主要举措是将家风建设纳入党员干部的考核

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用什么人都要把德放在首位”。提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重的“四德”标准和考核要求,把干部“家庭美德标准”纳入干部考察范围,为准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要将其家风考评纳入绩效考评机制,要把家庭美德作为干部提拔使用、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在选人用人方面用好家庭美德这根杠杆,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这必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的重视,进而更加完善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

3、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需要大力强化监督力度

篇3:家风建设典型文章

一、淀山湖镇“家风家训”现有做法与成效

(一) 开展家风教育进千家活动, 在 “群众学”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开展家风家训“百场宣讲五进”活动。 以“市民课堂”、“社区第一课”、“百姓讲坛”、“道德讲堂”为载体, 集中力量开展《 弘扬好家风、 共筑中国梦 》、 《 改陋习、 讲文明、 求进步 》、 《 我们的节日》、《知荣辱、树新风, 做文明淀山湖人》、《影响中国三百年治家思想智慧———朱柏庐治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价值观》等宣讲。 2015年开展宣讲130场, 参与市民9000多人次。 开设“社区居民流动论坛”, 讲述身边先进人物事迹、淀山湖好人事迹、开展“淀山湖好人故事”宣讲38场。

开展“议家风晒家训传美德”全民终身教育活动。 在全镇村、社区开展家风、家训格言征集和“好家风小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家风、家训格言470条;开展“说说好家风、好家训背后的故事”活动。 挖掘好家风、好家训背后的故事156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征文好演讲比赛活动等。 通过“群众学”, 培育“爱国、诚信”的道德情操, 养成“尚德、尚美”的健全人格, 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

(二) 开展家风家训实践活动, 在 “群众看”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淀山湖镇出台《关于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的实施方案》, 组织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 在市民活动中心设立“尚道尚美”好人文化墙, 在各村、社区设立“家风家训”教育画廊;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 布置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家风”宣传画册。 开展“家风家训寻访”及“家风家训进村规民约”活动, 通过公开栏、展牌、微信、报纸、网络等方式, 公开宣传好家风好家训, 对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和小故事集中进行整理编印成册, 发放到各村、社区集中学习、诵读,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风家训的传承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开展家风文艺周周演活动, 在 “群众演”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让老百姓展示自我, 让邻里走得更近, 让群众欣赏真善美, 真正让家风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地气。 淀山湖镇推出 “幸福广场周周演”的升级版———“爱我家园、乐在社区”社区文艺活动, 自创沪剧小戏《18号楼》、《心愿 》, 表演唱 《花园小区乐陶陶 》、《老来想点啥 》、歌舞快板《农民·居民·新市民 》、小品 《楼上楼下 》、《皆大欢喜 》、歌曲 《相亲相爱一家人》等, 唱出了当今农民的心声, 展现了社区居民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的幸福生活。 通过群众演, 帮助群众树立互敬互爱、和睦共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 激发群众热爱家园的热情, 进而促进良好家风的养成。

(四) 开展家风家训评选活动, 在 “群众评”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开展家风家训教育评选活动, 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 变传统的“我学、你看”模式为“我学、我看、我评、我议、我乐”。 举办“尚美人家·邻里秀” 社区公益活动、 开展寻找 “淀山湖好邻里”、“最美家庭”活动、开展“绿色淀山湖福满千万家”家庭知识竞赛、 志愿者进社区实践活动、“享生态美景·圆幸福之梦”—家庭文化主题活动、“绿色低碳·我家先行”家庭正能量公益活动。 通过活动发现评比推荐一批镇“好家风、好家训”先进典型, 评选一批“淀山湖好人”、“淀山湖道德模范”。

二、 推进家风家训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思考

“家风家训建设”, 提炼容易践行难。 2015年我镇注重 “好家训、好家风”的教育实践, 取得一些成果。 但是在推进家风家训建设的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群众的知晓度、参与面、接受度、践行程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更好地推进家风家训建设, 以良好家风、民风助推淀山湖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再上新台阶, 值得深思。

(一) 在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注重普及效果。

1.强化各级引领,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党委政府领导、组纪宣、工青妇、学校、部门的引领, 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领导干部要在“好家训、好家风”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方面带好头,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组织、宣传部门要发挥理论工作的引导作用, 推动家风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工青妇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学习宣传好家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抓好、抓实此项工作;教育系统要广泛开展家风建设和道德实践活动, 使“好家训、好家风”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2.认真谋划实施、注重普及效果。

注重挖掘提升, 要挖掘现有的传统资源、重点突出对知识人群、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系, 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注重典型引路。 发挥名人资源的感召效应, 聚焦到普通家庭的家训家规, 以“看得见”的感召力, 引领群众, 培育新风尚。 将好家风好家训做实、做活、做优;注重群众参与, 以群众为主体, 丰富活动载体, 充分体现紧接地气、小中见大、鲜活生动、温情感人的特色, 真正发挥出家风在家庭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 统筹谋划, 推进“尚德尚美”乡风文明建设工程。

1.实施 “好家风好家训”培育工程。

秉持建设“尚德尚美好人家”的理念,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 以家风为切入点、以村风为出发点、以乡风为关键点, 着力推出以“好家风好家训”培育工程、打造“尚美人家”品牌;放大淀山湖镇家风家训试点村示范效应, 逐步向其他各村、社区辐射推开;依托各类平台载体、提高家庭对家风家训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实施 “村规民约”普及工程。

村规民约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进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制定完善可倡导、可制约的村规民约,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风气好转。 以《永新村村规民约》为范本, 其他各村参考制订通俗化、本土化的村规民约。 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广泛收集、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 确保村规民约代表广大群众意愿, 接上地气;利用“社区第一课”、“三评三讲”、村民议事会、道德讲堂等平台进行道德评议, 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借助“传播文明尚德尚美”文明宣讲团, 让践行“村规民约”的好事例传播开来, 营造尚德尚美的文明氛围。

3.实施“志愿服务”提质工程。

篇4:家风建设典型文章

家风感染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场所,建设全社会良好风气应该以家风建设为出发点。家庭是人类传承生命的场所,也是传递文化、锤炼品行的园地。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家风的熏陶。形象地说,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综合“教材”或无书“典籍”: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风积极健康, 家庭成员在家风约束下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个人品质,那么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 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人, 产生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从而达到助推整个社会道德水准提升的目的;反之,在一个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家庭,子女的个体社会化往往会出现偏差,比如,问题少年往往出自问题家庭。良好的家风是形成优良社会风尚的基础。社会风气可分为民风、党风、行风和政风,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社会风尚的形成机理来看,家风在汇聚和沉淀后形成民风,淳朴的民风可为清正党风、行风和政风的形成提供基础;相反, 如果很多小家庭都家风不正, 整个社会风气就很难“正”得起来。家风约束是社会控制的基础环节,建设全社会良好风气需要以家风建设为落脚点。人类要有秩序地生活,需要各种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家庭是社会群体网络发展的起点和环节,是维系整个社会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在情感的缠牵中使成员相互关照, 而且也制约着人的行动。家风作为一个家庭通过社会影响、传统接力、长辈教诲、自我约束而形成的道德,可全方位地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法规意识、行事作风、为人之道,家风对每一个公民具有隐默而长远的影响。家庭是社会风气寓居的小环境,小环境的风气搞好了,社会大环境的风气也就容易建树起来。家风建设实际上是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家风净化了,社会风气正了,核心价值观就会在每一个公民心中生根发芽。换言之,作为与社会风气有互动关系的家风,其内容和形式也会时时刻刻继承、投射和演化着社会秩序,成为文化濡化最基本、最重要的机制。

充分发挥家风的正功能,必须努力打造家風建设与社会风气建设的联动机制。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功能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对家庭作用的消解,家风影响有日渐式微的趋向。在此背景下,家风建设尤其要结合新时期要求,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提炼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因子,成为社会风气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标准融入到家风建设之中。从内容上高度整合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相关联部分,从形式上突破家风的个体性与私人性,从传播方式上打通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二是要把家风建设融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包括融入村规民约的修订,使优秀家训的内涵蕴含其中,有效促进文明乡风、淳厚民风的培育和形成;融入“最美家庭”“最美乡村”“最美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广为传颂有益于家风建设的好人好事,以充分展现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在质量。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副巡视员、研究员)

(以上四则普荣摘自央视网)

篇5:家风文章

-------从我家的家教家风谈起

温泉小学:付汝会

如今,“家教,家风”教育在社会上提得很响,宣传“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光荣传统。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如古代的关公、岳飞等人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的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例如:我家的家风第一点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听父亲说:我的祖父过的日子很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吃树皮,挖野菜吃,没有地种,就开垦荒地,当时,村里有个别人懒惰,祖父经常说教他们:“自己动手,丰衣 足食 ”,同时,父亲也把原话传给我们这一辈,我们也照着做了,记得有一个夏天,天气很炎热,父母让我们下地干活,哥哥姐姐都到田间里去了,我不想去,却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慢慢的我就懂得了这个道理,牢牢的记住这个家规。干地回家后父亲还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上天怜悯人们,下的雪花都是白面,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不再珍惜粮食,天上大怒,从此不再降白面。人们饥饿后学会了耕作,也知道了粮食得来不易。”所以我们家无论大小都特别珍惜粮食,父亲说这就是惜福。父亲还经常和我们讲起祖辈的善行,以激励我们不忘本,这就是我家“善行一方”的祖训家风,他们的道德风范和人生品质永远激励着我。

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追溯到古代,从孔子提倡“孝”开始,对父母尊重、赡养,被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孝,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敬老尊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因为我父亲是一位教师,他在家中经常给我们讲敬老爱幼的故事,记得我嫂子嫁到我家的第二天,父亲让嫂子知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道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我们应该当作处世、修身的根本,想起这格言,我由衷地想起我的童年往事,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夏天,刚放暑假,表姐到我家来玩,我和表姐一起玩游戏,我们最喜欢捉迷藏,父母都到地里干活去了,当我们玩得很高兴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水杯打翻在地,全打碎了,于是,我悄悄地藏起来,怕父母发现,太阳落山了,父母干活回来找杯子喝水没找着,于是问我,我当时吓得直打哆嗦说:“我不知道”,父亲放大嗓门说:“到底是谁打的”,我的脸一下通红,然后吞吞吐吐地说:是我打的。父亲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诚实人,要有错就改,要诚实做人,从今以后我就牢记“诚实贵如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的道理。

我很庆幸,今生能与我的父母结缘。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殷实的财富,但是他们有一颗热情、真诚、善良金子一般的好心。他们用无言的爱告诉了我:做人无愧于良心,要懂得感恩;做好事不一定是要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一点一滴的小善做起;孝顺父母天降福;要懂得惜福,一生都不能贪财。

我一直都坚信一个善良厚道本分的人是会得到上天的眷顾的,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家风,成就社会好的民风。这爱的天空博大而宽广,慈祥而温馨,她福泽下代更恩施天下。我们就在这幸福的天空下快乐生活、成长,父母就是这样用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朴实做人行为告诉我们一生都要作一个好人,一个好女人、好丈夫,一位好母亲、好父亲。

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面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篇6:家风建设典型文章

——我家的家风家训

每一户人家,都有一条家训;每一户人家,都有一种家风。家风,家训,不管多么简单,亦或是多么复杂,它们都是精神精粹,是不平凡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也是感染了我们一辈一辈的,它会伴随一代代,也会影响一代代!

家风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乎德行!我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学历并不高,但是他们教给我的东西,确是让我终生受益的!正所谓“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二十多年来,父母的教育已经浸染了我的灵魂,每每想起,都会对父母多一层敬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句话大概是我小时候听到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母亲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凡事须躬行,而她自己也是如此做的!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起床后自己叠被子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不知不觉中,这种家风已经深入我们的灵魂,伴随我们成长!

“善良,正直,诚实”

这是做人的道德根基,也是最基本的底线!做一个善良的人,“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生来就是骨子里的善良,无论后天经历了什么,都不能够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有太多的花花肠子,人生于天地间,就该堂堂正正,就像父母教育我们的“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在浑浊的人世间,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贵“求真务实,说真话,办实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诚实的人尤为重要!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没写完作业,却欺骗父母,被他们发现后,母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啊,人无信不立,要想别人相信你,首先你得诚实讲信用,生活如此,交朋友亦如此” “勤俭节约”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这无关贫富,也是一种品德!从识字时,就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母亲也总说“清茶淡饭,细水长流”,不要攀比,要明白,节约时一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浪费是可耻的行为!父母亲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不需要他们太多言说,我却也慢慢开始懂得,并把这种美德化为行动!“百善孝为先”

我想每户人家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孝敬父母那是我们做晚辈理所应当的事情,我的父母并没有在我耳畔时常念叨,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在悄无声息间让我明白了“孝”的意义!父母都是孝子,她们很孝敬自己的父母 要代代相传!

篇7:家风建设典型文章

一、基本情况

**市邮政局下设10个分局、10个专业局和4县邮政局,181个邮政服务网点,其中储蓄网点80个,114个自办点。2006年我局累计实现业务收入3.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1%;2007年全市累计实现业务收入(含速递、物流)3.88亿元,同比增长7.41%;2008年1-5月份,全局累计完成业务总量18132.8万元,同比增长11.5%,为全省邮政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多年来,**市邮政局秉承“邮送真情,传递商机”的企业使命,围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全面实现了**邮政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已连续22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是“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邮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邮政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获得单位,并且连续多年荣获“**市创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先进系统”、“**市综治先进单位”、“**市国家安全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企业”、“江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江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市邮政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群众谋利益上。在一如继往地按照省、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做好创建工作的基础上,**邮政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响应中央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主动承担起服务“三农”任务,制定了加快新农村邮政建设的相关办法,明确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邮政的基本方向和主要责任,明确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就是要让农民感受到党中央的关心,政府的温暧,就是要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让农民安居乐业。

**邮政努力做好农资配送、农村商品流通、农村产品推介、小额质押贷款、送文化进村等工作,打造一个服务“三农”品牌,建好一张农资配送网络,链接一条小额贷款服务链,开拓一片文化进村新天地,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得到了政府肯定,社会的关注和农民的认可。

走进希望的田野之惠农建设——将邮路通到农户心中

近年来,**邮政投入200余万元,对农村网点进行了标准化装修改造,新增邮政服务点8个,配备了较为齐全的网点服务设施,设置了书写台和座椅,营业厅内外均设置了信箱和信筒。农村自办邮政营业网点全部实现电子化,在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方面有了全面提高。实施“村村通”工程,实现了邮政服务对农村的无缝隙覆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快捷、周到、安全的用邮服务,将党中央方针政策以及惠农政策及时传达到广大农民,保障了公民的通信权。

在为农民提供多方面的用邮服务,满足农民邮寄包裹、信件和技术信息往来的同时,**邮政还把优质的农资产品、快速消费品送到乡村,将蔬菜、水果、土特产等农副产品引入城市,为农村中小企业制作商函广告,宣传推介产品,促进招商引资,成为现代农民致富发家的好帮手。同时农村邮政服务站还为农民提供邮政金融、农资及快速消费品分销配送服务,开展为农产品分销、电信产品销售等,为用户创造了更好的用邮环境,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邮政的需求。

走进希望的田野之农资配送——百乡千村受益

**市邮政局围绕农村市场的需求,建立并完善了“市、县、乡”三级配送体系和村级配送网点,重点开发农资类、快速消费品类和公共服务等三大市场。**邮政为农民送科技、选良种,降成本、办好事、办实事,组织村民进行多项邮政农资知识培训,定期、及时地向农民群众提供病虫害情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介绍邮政配送农资产品,宣传农技知识。2007年5月,**县塘南、冈上镇出现飞虱疫病,邮政部门积极组织农技专家调配农药,及时控制了疫情,得到了政府和农户的一致好评。

通过几年的努力,邮政农资分销的品种已从单一的种子邮购延伸到液肥、农药、饮料、食品、日用百货等多个领域,包括6大类,19个系列,173个品种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建成了自办连锁店72家,加盟店144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2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视察了新建县石埠镇岗背村、龙岗村邮政服务“三农”代办点后,异世球皇 伪娘 冷血的传奇之旅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赞扬**邮政在服务“三农”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走进希望的田野之小额贷款——帮助农民“创家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资金不足,在各商业银行相继撤并农村地区网点后,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更趋突出。**市邮政局急农民朋友之所急,想农民朋友之所想,克服风险大、管理难等问题,于2007年3月那一世小说网 http://,面向社会开办了“邮政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主要面对广大城乡居民,发挥邮政储蓄在城乡网点众多的优势,为个体工商户和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用以农村养殖户、种植等各类农户个人生产和消费。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手续简便、利率较低,一经推出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为农民朋友克服生产资金临时短缺,帮助农民朋友“创家业”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融资渠道,是邮政深化服务“三农”、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

家住新建县石岗镇村民夏再彪因为要承包煤气罐厂,急需18万元的周转资金,2008年元月19日,在办理了邮储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后,当天就顺利拿到了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次的贷款为他赢利了12万元。从开办至今,**邮政储蓄已发放贷款374笔,3207万元。

走进希望的田野之送文化进村——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今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以“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邮政加强与四县政府沟通,发挥邮政品牌、信誉优势,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邮政送科技、科普书籍进村”活动。以新建县省庄村为试点,在四县全面铺开,邮政局对村民业余文化读物的普及工作做了详细调研,将印制好的报刊目录下发到村委会,建设了村文化阅览室,为每户村民订阅了一份《致富快报》,同时,做好村文化室各类图书(科普类、文化类)配送工作。在进贤县张公镇全福村、李家自然村建设了宣传文化活动室,送去1000册科技书刊,并为该村的文化广场添置了2万多元的健身器材。邮政送文化进村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为村民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和锻炼身心提供了保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条思路。

篇8:家庭伦理观视域下的现代家风建设

关键词:家庭伦理,现代家风建设,启示

家庭伦理观是借助伦理道德的约束力与教化的力量, 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及其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它不仅展示了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水平, 更彰显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风貌。立足当下, 经济的腾飞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凸显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那么, 如何重塑家风为家庭、社会和国家“服务”呢?家庭伦理作为一种道德教化的有效方式, 为家风的塑造提供新的切入点以及发展视域。因此, 汲取家庭伦理观的精华, 将其嵌入到现代家风的建设中已成为时代之必然。

一、试析家庭伦理观内涵

家庭伦理观内涵丰富, 内容广博, 主要围绕人们在处理父子、夫妻、邻里等关系时, 应该做什么, 应该如何做, 禁止做什么等内容, 凭借子孝父慈的待亲原则、相敬相爱的相处之道、克己慎独的做事方略来阐释家风建设的大智慧。

第一, 子孝父慈的待亲原则。毫无疑虑, 孝文化不仅是中国道德教化的核心因素, 亦是家庭伦理观的核心因素。子孝父慈是其最基本的家庭观。纵观古今, 在家庭伦理观中, “孝道”一直很受重视, 正如《增一阿含经》卷五十曾强调:“父母生子, 多有所益, 长养恩重, 乳哺怀抱, 要当报恩, 不得不报恩。”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对父母生活的关心与奉养, 对父母精神的慰藉与情感的呵护, 以及父母死后对亡灵的追忆与悼念。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关系, 而是建立在相互关照、相互包容、各尽其责基础上的尊重与关心。家庭伦理观在重视子女尽孝道的同时, 还强调了父母应尽的义务。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父母要爱护孩子, 要充分地尊重与理解子女的选择与爱好, 但决不能溺爱, 要引导子女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父母要在孩子未成年时赡养孩子;父母要教导孩子勤俭持家, 不可负债;对于生计要有计划, 要量入为出;父母要为子女选择配偶, 父母要将家产托付给子女经营, 以壮大自己的家族。父母与子女只有各自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遵循父慈子孝的待亲原则, 才能促进家庭生活的阖乐与幸福。

第二, 相敬相爱的相处之道。相敬相爱的相处之道, 简言之, 即夫妻之间要像恋人一样相互关爱, 要像对待宾客一样, 相互信任, 相互尊敬。列昂尼多娃曾经说过:婚姻的基础是爱情, 是尊重。相敬相爱的相处之道是处理夫妻关系的智慧之举, 夫妻和睦、相敬相爱是营造幸福家庭的根本保证。婚姻是一门需要“调理”的艺术。那么如何“调理”婚姻?何为夫妻的相处之道?这些问题必然会产生。在家庭伦理观中, 必然会重视相敬相爱相处之道。家庭伦理观是这样阐述相敬相爱相处之道之重要的:结婚之后的男女, 定不可将自己的兴趣喜好强加于对方, 要以恭敬之心来处理夫妻关系, 否则就会违背伦理道德。家庭伦理观主要是借助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护夫妇间的正当生活, 促进家庭和谐的。由此可知, 夫妻之间的尊重与爱情是幸福婚姻的不二法门。夫妻之间只有遵循相敬相爱的相处之道, 把握婚姻艺术的三部曲:真爱、博爱、实爱, 才能顺利踏上通往幸福之门的康庄大道。

第三, 克己慎独的做事方略。克己慎独的做事方略要求个人要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规范, 要约束和克制自己的欲望与行为, 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也要以高度的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家庭文化的内涵与素养主要通过个体的价值选择、言行举止、处事方式传达出来。因而, 个体只有做到克己慎独, 从小事做起, 从个人做起, 明确“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禁止做什么?”, 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对家风建设的价值, 才能为家风建设做“贡献”。家庭伦理观很重视克己慎独的做事方略, 强调任何事皆起始于个人, 凡事要以个人为起点, 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多多帮助他人。因此个人是否能做到克己慎独对家风的形成尤为重要。那么, 何以做到克己慎独呢?一方面, 克己既是家风建设的较高境界, 也是家庭伦理观推崇的道德境界。只有克己, 才能消解邪念, 个人的言行举止才能真正符合家庭伦理所倡导的义理。另一方面, 人格卑下的人常常在与别人相处时假装善良, 在个人独处的时候, 就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 还满以为自己做的事别人都不知道, 所以选择在“旁若无人”的时候做一些违背家庭伦理道德的事情, 这就是伪善的表现,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慎独, 为世人所不耻。慎独是建立在个人高度自觉的基础上, 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道德认同感, 才能达到将道德外化于行的目的。

二、家庭伦理观与现代家风建设的逻辑联系

家庭伦理观与现代家风建设同属于社会道德教化的范畴, 有很多互通之处, 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 二者的逻辑联系主要从内容的互通性, 价值取向的同向性, 目标的一致性三种范式展开。

第一, 二者具有内容的互通性。从家庭伦理的故事与论述中, 可以提炼出其倡导的观点主要包括慈、孝、敬、爱等, 而这些观点恰巧是家风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可将慈、孝、敬、爱等观点作为契合点, 取其精华, 巧用方法, 使其为现代家风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内容上的互通性决定了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家庭伦理观可以为现代家风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现代家风建设可以促进家庭伦理观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 二者具有价值取向的同向性。家庭伦理观究其根本是为了宣传克己利人的观念,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家风是社会价值观的缩影,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 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与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家庭伦理观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与现代家风建设的道德追求“不谋而合”。家庭伦理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和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同样适用于现代家风建设, 并已升华为家风建设的重中之重。这种不谋而合的契合性, 充分论证了二者价值取向的同向性。

第三, 二者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家庭伦理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形态, 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等, 并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家庭不仅是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 更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家风的丰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某一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一致, 并且会反作用于社会和国家的风气。二者相近的服务对象造就其目标的一致性。不仅如此, 家庭伦理观的重要功用了调节家庭矛盾, 处理家庭问题, 其得以世代传续的部分也正是其与时代文明相吻合的部分。而现代家风的构建不仅是为了调节家庭关系, 更是为了与现代文明的完美接洽。在这种情形下, 二者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 而且是一致的。

三、家庭伦理观对现代家风建设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并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 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家庭和谐美满, 社会才能安定团结, 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家风建设面临着严重的时代难题。学习与借鉴家庭伦理观的处事态度与方法, 对我们攻克家风建设的时代难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 发挥长辈的教育效用是现代家风建设的出发点。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场所是家庭, 而家庭又是家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发挥长辈的教育效用必然成为现代家风建设的出发点。家庭伦理观强调的“子孝父慈”待亲原则, 同样适用于现代家风建设。发挥长辈的教育效用需要遵循以下两种范式:其一, 孝亲教育。百善孝当先, 孝不仅是家庭伦理观的基础, 也是家风建设的核心构件。那么孝是如何产生的呢?《孝经》曾指出:“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由此可知, 孝是道德之根本, 是通过教育的方式衍生出来的。因此, 对家庭成员进行孝亲教育是家风建设的必要之举。构建良好家风需要长辈树立孝顺楷模、传递孝敬意识、秉承孝亲观念, 以身作则地尊敬老人、爱戴老人, 在言传身教中对子女进行孝亲教育。其次, 爱心教育。爱心教育即是建立在信任与关怀的基础上, 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 用爱心与耐心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长辈的爱心教育对现代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鲁迅曾在《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中, 指出了长者在家庭中应扮演指导者与协商者的角色, 不是命令者的角色。因此, 当子女表现不好时, 父母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打骂手段来教育后代, 取而代之的应是立足于老师、同学或者自身等多方面找到问题的症结, 用自己耐心与爱心帮助子女走出困境。长辈要教导子女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理解他人。通过言传身教, 使得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理解, 受到教育, 懂得家庭价值, 并将这种品德外化于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兴家风、淳社风、正民风, 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社会风气、国家风气。

第二, 构建幸福的婚姻是现代家风建设的着力点。幸福婚姻不仅是家庭成员增进情感的纽带, 更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剂。俗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 “家和”的关键因素就是夫妻“和”。夫妇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 不仅关系到“小家”家风的建构, 还关系到整个“大家”社会风气的优劣。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 男女平等、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下, 离婚率居高不下。其实这也是缺少家庭修养, 忽视家风建设的表现。婚姻是两个不同家庭的结合, 家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处世方法的不同, 极易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线。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呢?家庭伦理观中这样阐释:人类社会依存于人与人的结合, 理应相互关怀, 相互照顾。面对因婚姻产生的各种责任与义务, 人们更应发扬平等尊重的精神, 遵循相亲相爱的相处之道。因而现代家风的建设应该承续家庭伦理观的婚姻相处之道。夫妻双方应各尽其职, 分工协作, 相敬相爱, 做到六个相互, 即相互尊敬、相互学习、相互关怀、相互礼让、相互体谅、相互安慰, 才能夯实家庭基础, 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夫妻之间是双向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两者之间互相挑毛病, 家就变成了“地狱”。因此夫妻的相处之道就是放大对方的优点, 缩小对方的缺点, 以感恩之心、体贴之心、礼让之心过日子, 遵守夫妻伦理纲常与法律道德的约束, 才能白头偕老, 把婚姻“经营”成天堂。

第三, 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现代家风建设的永动力。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个人功成名就的坚实后盾, 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因子。家风建设只有将个人寓于家庭生活中, 才能使家风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着眼当下, 人们注重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 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 出现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之风。因此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已成为社会发展之必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家庭伦理的要求, 也是家风建设的现实需要。家风的优良与否, 与家庭成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现代家风建设的永动力。那么如何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呢?从家庭伦理视角分析:忍是道德修养的良好表现, 当遇到利益矛盾的问题时, 要以利他精神处理双方之间的矛盾。现代家风建设也将忍视为一种人生态度, 一种道德境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得失呢?一忍定乾坤, 忍凭借其消解疑心、化解矛盾、发展自我的现实功用, 一举成为处理是非得失的最佳选择。不仅如此, 克己慎独还是道德修养之所在, 是家庭伦理观的应有之义。克己慎独相对于忍, 又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那就是高度的道德自觉。现代家风建设应该汲取家庭伦理观的“营养”。明确认识, 建设良好的家风也需要克己慎独的道德境界作支撑, 来遏制自己的欲望;需要自律, 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需要反对奢华, 来提升自己道德品质。克己慎独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如能冲破顺利突破这一关卡, 便能从“根”上治愈贪污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顽疾。

综上所述, 以家庭伦理为切入点, 在家庭伦理观的指引下, 加深人们对家风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强化人们对家风建设的心理认同, 进而深化人们对家风建设的践行力度, 是家风建设的可靠路径。良好的家风的形成对抵御社会不良风气、抵御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冲击,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洁.报恩观与孝道观之比较[J].孝感学院学报, 2011, 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拜会[N].人民日报, 2015-02-18.

[3]业露华.中国伦理思想[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5.

[4]陆树程, 郁蓓蓓.家风传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03:14-20.

[5]康雁冰.论家风的及发展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 12:33

[6]丁文.家庭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22-109.

篇9:建设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时代家风

【关键词】 家风 世风 传统 创新

一、引言

2014年农历新年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导公众在过年团聚之时,不忘传承优良家风,传递向善的力量,引发了大众的强烈共鸣,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家风成为当前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本人就家风谈一点认识。家风即门风,是家庭的文化,是一个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价值取向、生活作风、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的和睦进步同国家的和谐文明息息相关,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有助于社会和谐、国家兴盛。

二、家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

1. 建设良好家风需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血缘亲族关系的民族,家庭伦理和家风问题,历来受到全社会和思想大家们的重视。中华民族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重视家风的民族之一。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大量家训、家教、家规、家范,以及治家格言中所叙述的内容,都与家庭伦理和家风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都是在良好的家风培育中成长起来的。许许多多革命家庭所形成的良好家风,为培育社会主义的新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些家风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从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古代的家训和家风中,特别是从许许多多的革命家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传统中优秀的家风,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折射到今天我们的家风中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家庭中,重视亲情,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夫妻平等,相敬如宾,兄弟友爱,长幼有序,爱子有方;生活上,热爱劳动,节俭持家,继志承业;学习里,励志勉学,读书明理,修养德行,涵养气质,学有专长,修业谋生,自立自强,有所作为。待人接物方面,讲究仪容、举止、表情、谈吐,表达内心的尊重与谦逊。重诚信,守规则、重契约、践承诺。 仁义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屈己待人,厚道宽容;远佞近善,洁身自好;扶危济困,奉献社会。慕清廉,廉洁正派,毋蹈贪黩,清正自守,奉公守法。我们要珍惜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理念、规范,继承发扬良好的家风。

2. 建设良好家风需要家长身体力行

“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所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对孩子的心灵影响、人格塑造,是一种无言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有句外国谚语说:“孩子是看着父母脊梁骨长大的。”这就是说,家长首先要行得正,不要“把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交给子女”。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都是家风教育的典范。现在社会上,人们越来越不敢说公道话,越来越不敢做公正、公平的事,这样道德的社会约束力越来越差,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影响他们健康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因此我们家长应身体力行,以良好的家风,抵御世风的污染,给孩子一个纯净的、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空间。

3. 建设良好家风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形式

家风是社会风气在家庭中的体现,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应该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风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良好的家风还是时代精神的主要载体,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糟粕,这些糟粕显然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因此,家风更需要创新。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那些与时代要求明显不相适应的家风就应该坚决抛弃;二是现代家风必须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家风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

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点:经济主体产权明晰,投资者对物权的占有不能被剥夺,损害应当得到超额赔偿。经济活动的有限责任制度。利润驱动决策,包括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有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的法制基础。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需要人们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等,这是具有崭新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需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我们家风的重要内容。

4. 良好的家风建设促进世风好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同良好家风的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良性运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

家庭美德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庭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家庭美德,就是要在家庭中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重视家庭美德,对形成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相继、陶冶家庭成员性情的作用。正如社会风气是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样,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风同社会风气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家风一方面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它又能反过来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变化,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在社会风气不好的情况下,如果能重视家风的建设,那么,良好的家风也能够对社会上的污浊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小家、大家、国家;家风、世风、国风”其实是休戚与共的唇齿相依关系。

世风好,意味着社会有规范,有底线,有原则,有正气,能够让好人有好报,让黑着脸说真话的人敢于说话,不怕说话,也能够将破坏社会规范、不遵守社会基本道义的人边缘化。世风好了,家风必然会好;家风好,有益于促进世风好转。世风、家风齐头并治,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 、总结

温总理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家风世风的热烈讨论,反应大家在经济上逐渐富足后,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更上一层楼的殷切希望,是大家对良好社会风气的期盼,是有规范,有底线,有尊严生活的向往。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展建立适应新时代的新道德规范,将使我们在新世纪更好的崛起。

【参考文献】

[1]卢逸,王静,周佼佼,等.论家风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4).

上一篇:孙仁福说课稿下一篇:声乐音乐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