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风家风宣讲

2024-04-27

最美家风家风宣讲(共6篇)

篇1:最美家风家风宣讲

“立家德,正家风,兴家业,优家教” 农村地区帮助家长形成有效家教家风宣讲稿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某中学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这样说:“我已经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他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这个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孩子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孩子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这个孩子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而他的爷爷爱给他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这个孩子: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他的爷爷还教导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或许直到这个孩子上大学,奶奶还是会经常打电话给这个孩子上政治课,他的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他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 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在我校一年级年级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出生在一个两兄弟的家庭,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他们兄弟二人都个性开朗,心态健康,学习优异。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会有人称赞他们……这些都归功于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说这个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而又严厉的家庭中,下面就像大家介绍他的的家风家教。

他的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但也会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这个孩子的父母说,以前,这两个孩子也会抱怨给他们玩的时间太少了,孩子们感觉很不快乐。如果孩子们考试疏忽了或没考好,他们会毫不客气地骂孩子们一顿,并且要孩子们写好检讨后才肯给孩子们的卷子签字。他们对孩子们的考试分数要求高,语文数学必须在九十分以上。这两个孩子说他们考试时都会有压力,但同时也会有一个目标,一个值得去奋斗的目标。

这个孩子的家一直有一个“家规”——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应培养他们独立。这个孩子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一次我们全家去登山,从山脚望上去,都看不清山顶。我们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我踩到青苔不慎滑了一跤,摔得我可疼了。我本以为会有谁过来扶我,或是爸爸妈妈会担心得要命,可结果却是爸爸的一句“没事,不要紧,快起来我们赶紧走”。说完便继续爬他的山,丝毫没有要扶我或安慰我的意思。其实我那时已经没那么疼了,可因为他们的冷漠,使我觉得没有人关心我,便哭了起来。哭着哭着,我突然意识到不是办法,我应该自己走,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事后,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他们是以严厉的方式在锻炼我的能力呀!”

在这个家庭里还有很多家训家规,比如:

1、衣着整洁,讲究卫生。

2、子女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姓名。子女在路上遇见长辈应问候。

3、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

4、父母呼唤,应及时答;有事交代,要去做。

5、子女要关心父母健康。

6、父母或长辈不能过分宠爱孩子,应严格管教。

7、纵然不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家训家规,才使这对兄弟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游刃有余,获益良多。

“发扬民主、平等协商”。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尽量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在大人的正确引导之下,让孩子自由成长;开朗、乐观地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曾经在我校开家长会时五年级一位家长这样说:“我觉得我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在小孩读小学的时候,陪同孩子一起练习游泳和书法,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同时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在佃坝镇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家长,虽然孩子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父亲能吃苦任劳任怨,还时常帮助左邻右舍,母亲能操持家务,聪明和善,在家中从来不争吵,遇到问题总是心平气和的商量,一有时间,就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单单是学习,还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的教学等,谈天说地,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个孩子总是面带微笑,快乐健康的成长。常言道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很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总是和蔼的面容,从不在晚辈面前讲家中生计的困难。在以前,孩子们小时候每到开学前些天,父亲忙于东奔西跑的筹借学费但父母没有告诉他们这些,记忆中父母讲给孩子们的都是:“明天会更好,你们遇上了好时代要好好学习,不管上什么学校家里都支持,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是孩子们想要买的书籍或一些学习用品总是会如愿以偿,当孩子们由小学升到初中,到高中,每成长一个阶段,这种积极的态度便转换成一种精神,鼓舞着孩子们。今天不必要建一堵完美的墙,只需要砌一块完美的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这是认真做事的第二点家教;一口吃不了胖子,凡事不可心急但必须认真去做认真对待,从小事做起,不管是在校读书还是在家中,应该给孩子们建立主动做家务,主动去做自己分内的事情的思想;父母亲言传身教的是勤奋节俭,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穿的实在是破了穿不出去了才买新的,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让给孩子们吃,从小孩子们就耳濡目染传承这种勤劳和节约的风气,也教会了孩子们不浪费不奢侈。第三点是为人要善良,真诚待人,在孩子们年纪很小的时候,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这些耳熟能祥的故事就印在大家的脑海里,父母亲教导孩子们做人做事要诚实,做人,要诚实、诚信、知错就改。“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不能撒谎。要让孩子们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富裕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父母对孩子说记得家中最开心的事情是孩子们考试取得了好的成绩,而丰盛的饭菜是父母们的一种鼓励的方式,孩子们会觉得与亲人们聊聊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总是那么开心、有趣,不管孩子们的学业到哪个阶段成长到什么年纪,这种开心、有趣的感觉都从不会减弱。四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风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篇2:最美家风家风宣讲

先来一个调查,在座的家中有书橱,家有藏书的请举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最看重的家风,首先是重视教育,诗书传家。

我们都羡慕东南江浙一带的富发达繁荣,认为南方人有经济头脑,脑袋活泛。南方人的精明,其实来源于尚学。我这里有一组数字,是关于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的:明清两代全国的进士分布情况,第一名,浙江 6505 人,第二名,江苏 5929 人,第三名江西 5033人,第四名,河北 4295 人,第五名,福建 3745 人,第六名,山东 4033 人; 明清两代中,江苏出了63名状元,浙江出了39名状元,江西出了21名,福建出了13名,安徽出了13名,山东仅仅出了9名,这与我们孔孟之乡的称谓很不相称。例举这组数字,是想启发大家思考一下,在你的家风中有没有重视读书这一条。

明清两代,在读书风气很盛的安徽,同时也出了一个著名的商帮,就是徽商。徽商是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大商帮,延续六百多年。徽商一代代继续发展,在历史上书写出光辉的篇章,是与他们具有良好的家风绝对分不开的。徽商极其重视家风的建设,他们的一言一行和种种事迹,也是留给我们今天的一份宝贵遗产。徽商家风主要由孝亲、教子、友爱、勤俭、修身、创业、睦邻、交友、诚信、助人、义行、守法等十二个方面组成。其中,与教育直接有关的‚教子‛,排

在第二位。所以,我们在羡慕他们富有的时候,也应该好好学习他们的家风。

那么,什么是家风呢?

我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家风。第一个,李双江的小儿子和一同伴分别驾驶宝马和奥迪车,在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因小事殴打业主夫妻两人,事后业主报警处理此事,打人者被带到警局接受调查。李双江亲自到医院向受伤者真诚道歉,在病床前深深的鞠躬,称:‚我没有教育好儿子,我对不起你们夫妇,我宁愿你们用棍子把我打一顿。‛临走前,李双江承诺一定会‚给个说法‛,不会放纵自己孩子犯的错,并承诺将负担全部费用。一周后,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消息说,李双江的小儿子李天一因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之规定,由政府收容教养1年,已送交执行。

第二个来自网上一篇博客:《向贪官郑道访的母亲致敬》,详细了解了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的母亲韩素清教子故事,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1994年,郑道访刚刚调任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时,赴任前特意回家看望年迈的老母亲,不到两天就收到各种礼金三万多元。韩素清老太太硬是逼着儿子将这笔钱交给了组织。另一件是在郑道访离家的前一夜,老太太专门把全家大大小小几十口人召集到起来开会,当着儿孙的面把自己攒下的一千元钱交给郑道访救急用,并在这次家庭会议上,老太太为了让儿子安心做个清官,给家人约法三章:一是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品和吃请;二

是不准答应帮助别人办事;三是全家任何人都不能去找县、乡、村领导办私事。虽然这没能阻止郑道访成为贪官,但最终因韩素清老人严格的家训及清正的做人原则,几十名务农的郑家子弟没有一点犯罪痕迹。

第三个,我们学校有一位学生,从小失去父亲,家境很贫穷。上初中后,看到母亲没白没黑地操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母亲知道后竟以不吃饭来逼迫他上学。在这位母亲看来,不读书,没文化,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不读书就是不走正路。母亲先后把他们姊妹都培养成了大学生。这名同学后来分到水利部工作,在他的带动组织下,他和他的同事们每年总是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重新走进校园,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些都得益于他母亲的身体力行,得益于重视读书的良好家风。好的家风,培养了他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我们周围不少村都有好学好读的传统之风,家家户户都出了不少读书人,他们都好读,好学都以考上好大学为荣,以读书出人头地。比如峨庄有几个村,每一年每一位考上大学本科的同学都要在村里举行读书庆典和读书活动,村委会就给考上大学的同学送去助学金和赠送‚翰墨永香‛的字屏。同时还给其考上大学同学的家属小孩赠送书籍,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快乐读书,好读书的传统。同时鼓励他们要再接再厉、努力学习考上更好的大学,将来报效家人,致富家乡。这样的好村风,必将带动良好的家风的形成。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上述

个案,代表了几种不同的家风。我们听过一句话: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什么原因?就是家风。家庭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出生后,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对其人生信仰、价值观、人格形成、性格情趣、为人处事等等方面都构成决定性的影响。在家庭中,孩子被家风熏染,潜移默化地打下了人生画卷的底色。有了这样的底色,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即使再走弯路,本质也不会变坏,而且最终还会回到正道上。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家风影响家庭一代乃至几代人。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低调,做事严谨,为子女树立良好风范。传至八代,他的子孙中有十三位大学校长,一百多位大学教授,八十多位文学家,六十多位医生,还有一位副总统,一位大使,二十多位议员。而珠克是闻名的酒鬼、赌徒,恶霸、地痞。毕生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只是会剋架,他的子孙有三百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四百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六十多人犯过诈骗、盗窃罪,七个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有出息的。这大抵就是两个家庭不同的家风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代的结果吧,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特别是当家人的言行好坏对家庭的影响、子女的成才与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良好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再回到我们的学校,但凡那些喜欢打架,喜欢向同学要钱,喜欢逃学,不爱学习的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与家风

有关系。那些善良上进的学生,也往往有一个善良的家庭。

国外各种心理、家教方面的思想,其实都不如我国古代的家教思想更直接、更方便,他们现在讲的各种道理,在传统文化中几乎都讲到了,现在只是换不同的方式转述出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他们绕了大圈子,把问题搞得很复杂,而我们的老祖宗直接抓住了本质,并且给了我们最便捷的方法。我们古代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帮助我们普通人树立的家风的资源。小时候常见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克勤克俭子弟,半耕半读人家‛等对联,就是家风的体现。传统文化中不用说‚四书五经‛,就在《菜根谭》、《了凡四训》、《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通俗读物中也包含了很好的家风教育思想。这些都是为人打基础的,对是非对错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前面的问题案例,无不是是非不清,甚至颠倒黑白才出问题的。

我最推崇的是《弟子规》。因为弟子规中汇集了我国古代圣贤教育的精华,既有思想,又有非常具体的行为要求,便于操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一部弟子规如果能做到一半,就很好了。我们现在不仅课前诵读,而且利用心理课讲解。学习弟子规,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信息时代,不仅孩子应该学,老师、家长都应该学,而且身教重于言教。

家风真的很重要吗? 还是用例子来说明问题。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江浙一带,钱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大家族,自吴越王钱谬以来家族就有族谱。杭州钱谬研究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邹身城研究这个家族多年。他说,自钱王始,钱氏精英不断涌现,近代以来更是子孙鼎盛。曾有一个绕口令来形容这个时期的钱家‚人才谱‛——‚一个诺贝尔奖、二个外交家、三个科学家、四个国学大师、五个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位两院院士‛。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1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

除了‚三钱‛外,人们所熟知的还有钱穆、钱钟书、钱玄同、钱永健等人。杭州钱谬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氏家训》是钱谬的后人把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天下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等。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钱

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氏家训》全篇共有个人、家庭、社会、国家4个部分。钱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流传千古教人上进的家训,才有了后代人才辈出的局面。

总书记在回忆他的父亲的文章中说:‚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为人坦诚、忠厚‛,‚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二是学父亲做事‛,‚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于父亲相比‛,‚实觉汗颜‛。‚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父亲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父母、妻子、儿女。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 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

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生活中的不良家风现象

家长即当家人的言行及家风对一个家庭特别孩子影响很大。有的父母只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只注重对其智商方面的培养,要求孩子背诵古诗、学奥数,不惜花高价找人教孩子跳舞、弹琴、下棋,这些当然重要,但是他们只是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方面的早期教育,而起码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能力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要知道,成绩不好可能出次品,心理不好就可能出危险品。‚有才无德要坏事,有德无才不成事,德才兼备成大事。‛还有,现

实生活中就有一些作父母的,每天忙于工作、娱乐、交际或者应酬等等,在思想上根本没有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而是只管孩子的吃饭穿衣,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只要孩子需要什么吃的与穿的,他们能满足孩子的这些要求就算尽到了父母疼爱孩子的职责了。还有的父母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自然懂道理了。其实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陷入了一种误区。殊不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和社会上的许多现象都有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丰富话题,作父母的要善于利用时机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奉劝这些父母们,不仅要在生活方面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思想、意识、品德、心理、习惯、性格、脾气、心胸、气质等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当孩子这些方面的某一点出现了哪怕是稍微不健康的苗头时,父母就应当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向孩子指出:怎样做法是正确的,怎样做法是不对的,或者是错误的。这样做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就逐渐建立起是非标准,并且用这种标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做到‚心有主‛。毛主席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家长们多学些知识,才能教育好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即当家人)的作用特别重要。

作为父母的还要明白怎样才算疼孩子这个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从来不让孩子做一些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总是宠着惯著孩子。这种做法叫

做爱的错位。必须明白‚恩以生害‛的道理,要知道‚家养的雀儿不会飞‛、溺爱享乐酿苦果的道理。温室育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犹太人沙拉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秘诀是:‚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段话多么值得我们今天做父母的深思啊!为了将来不给你的孩子‚包扎伤口‛,奉劝各位做父母的现在就不要再溺爱你的孩子了,心要狠一点,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适应性教育、进取心教育、尊老爱幼教育、理财教育、独立能力教育、基本技能教育、耐挫力教育以及同理心教育等等一系列教育,使孩子从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目的就是‚增益其所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能力。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就能顺利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贡献社会、造福社会,成为一个有有益于人民的人。两千多年前的赵太后都知道令其小儿子长安君‚有功于赵‛,等到‚一旦山陵崩‛长安君才能‚自托于赵‛的道理,我们今天有许多父母亲当然更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对孩子要从小就端正他们的品德、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是疼爱孩子的最好方法。

作父母的还要明确一个问题。既然对孩子恩宠有加关怀备至会惯坏孩子,那么对其放任自流或者是过于严厉管教也

是不妥当的,甚至是有害的。这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强,若对孩子从小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就会使他们从小养成任性、懒惰、自私、嫉妒、自负、骄横、自以为是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恶劣品质。一旦养成了这种品质,等到长大成人后,父母常常要为他们‚包扎伤口‛,更严重者甚至会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而自己走向犯罪的深渊。这是父母多么伤心的事啊!等到出现这种令人痛心的事之后,父母则噬脐莫及悔之晚矣!另一方面,如果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动辄则凶神恶煞地恐吓之、训斥之、体罚之、打骂之,一旦遇到了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脸上立即是阴云密布,血压升高,对孩子大发雷霆,不是打就是骂,并且对其全盘否定。这样做实际上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摧残,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让孩子生活在恐怖之中,天天有‚狼来了‛的畏惧感,心理上害怕父母,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长此下去,孩子就会懦弱、自轻、自卑、自贱,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随波逐流缺乏主见,经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样的孩子就像笼子里喂养的金丝鸟,永远飞不高,领略不到‚野鹤无粮天地宽‛的美好境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育它的后代相类似。‛我们作父母的必须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殴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能是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应当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能用温暖的、亲近的、和风细雨的、‚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进行循循善诱地说服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辩是非、知真伪、明善恶,从小就具有自信乐观的

性格,珍惜生命,关心他人。这样做,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才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有的父母家中富足,真可谓是‚金满箱,银满箱‛,但却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只要孩子张口要钱,父母也不问问要钱作何用,则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钱,而且唯恐给得少了。于是乎这些孩子便‚崽花爷钱不心疼‛,拿着钱大手大脚地挥霍,在小朋友中夸荣耀显富贵,吸烟、喝酒、赌博,更有甚者,有的花钱雇小朋友去欺侮打骂他所看不顺眼的同辈人。这是非常危险的!奉劝那些家中富裕的父母,要常读读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奕譞悬挂在其室内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业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这则治家格言,对我们某些作父母的多少有些启迪吧!就让你家中富裕得金银如山,也应当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忧患意识。

《黑龙江晨报》报道,湖南衡阳有一位女学生,15岁被复旦大学录取,待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去美国留学。在近10年留学生涯里,她就读的都是美国一流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自然科学硕士、肯塔基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但就是这位学业有成的海归派,回国后竟然难面挫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精神异常,经常进入‚狂躁期‛。这位女留学生之所以落到今天这样的结局,其主要原因是她父亲‚从来不让她吃苦,对她照顾周到‛,因而使她‚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没办法接受‛。无怪乎她的父亲喟然长叹:‚一切包办的孩子没有出息‛。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他们这些

学生,正是人生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生龙活虎,最富有理想和最富有生命力,但心理怎么这样的脆弱?性格怎么这样的怪异?他们怎么能这样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些学生,平时在家被骄纵惯了宠坏了,抑或是父母对其忽略教育或者教育欠当,使他(她)养成了一种与现代主流意识格格不入的变异性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以我为中心,都得以我为主别人为辅,只爱听夸奖奉承的顺耳话,只能受表扬,只能一帆风顺处处如意,哪怕做错了什么事情,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哪怕是爸爸妈妈对他稍有批评、甚至没及时夸奖他(她),于是他(她)就会就会生气闹情绪,就会怄他(她)父母,更有甚者还要对父母大发雷霆。父母感到很无奈,只好迁就孩子、娇惯孩子,孩子就愈来愈不像话,脾气愈来愈变坏,性格愈来愈变异,人性愈来愈变态。于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一个重要话题:应当重视正确的家风与家教!

什么是完善的家风?

一、家庭中尊老爱幼和睦亲善,起码是有矛盾也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说粗话、不骂人。背着孩子互相再沟通,对孩子不说神鬼,孩子长大后也不怕神鬼、不信神鬼。一家人老老少少亲和善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大人们在社会上工作上遇到的不愉快的事回家后不要在孩子在家时发牢骚、不要显露出负面情绪影响孩子,要使孩子感觉到家庭是一个欢乐愉快的境地,使孩子天天生活在快乐之中。

二、家庭要形成一个大人小孩都是求知好学的氛围,大

人有大人要学要看的书刊,小孩有小孩要学的书刊,大人和小孩在一起玩耍也是学、玩中学、学中玩,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家庭要形成一个遵纪、守法、敬业的好家风,家庭中要有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家庭中大致上有个分工,各自遵守规程:祖辈该做些什么,爸爸妈妈该做什么,小孩子该做什么,有分工有互助,和不良家风谐协调。这些好习惯好规矩会使小孩受益终生。

四、形成宽恕乐观之风,人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对做错事的人要宽恕要谅解,有做错事的人他自己已经难过了,就不要加劲了,而是要劝解、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对自己人是这样,对外人朋友也要一分为二,小孩们一块玩闹矛盾,也要一分为二,不要随便责备别人的小孩,分析矛盾的原因,找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最后达到团结友好、花恶为善、化怨为友、大人有好心态,必然会影响到小孩也有好的心态,好心态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好家风离不开‚勤俭耕读‛,这个‚耕‛字,现代社会里或可以理解为‚敬业、务本、不慕名利‛,‚读‛应是读圣贤书以修身。家长是形成家风的主导者,我们能否自己做子女的表率,是形成良好家风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升完善自己,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家风,为孩子树立榜样。而良好的家风,是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对家族最大的贡献。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会给后人造成不良影响。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第三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风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

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以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家风与学校的关系:

太多的父母只管养,不管教!有的家长会说,教育那是社会的事,老师的事,和我没关系!和你没关系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七岁在哪度过的?不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不是在社会上度过的,是在家里头度过的,父母是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你担任这个老师了吗?你给你的孩子传道了吗?有多少父母明白这个道理?有多少父母真的给孩子传道了?现在为啥很多孩子出问题啊,动不动就上网成瘾了,动不动就厌学了,动不动就早恋了,父母着急啊!怨这个怨那个,怨学校怨社会怨人家,怨谁啊?你是第一责任人!我们来看,中国教育协会,有一个教育研究所,对人生当中起决定作用的这三大教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看这三大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的功能和作用,研究结果公布了,我们来看,如果人的一生的教育是100%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占多大的比重呢?占51%的比重,学校教育呢?占35%,社会教育,14%。你看,家庭教育多么重要!

作为家长不能只把孩子送进学校,而忽视家庭教育,因为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对孩子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会影响着孩子身体、心理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每个人内心的天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总说忙、忙、忙。家长不应该总是谈论教育体制、学校、老师的话题,不是不能谈论,只是这些的存在决非会因为家长的谈论而改变。我想,家长能改变的是自己,家长能够负责任的是对自己的孩子。如果做父母的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孩子,多用爱心、责任心教育自己的孩子,又怎么要求别人多用爱心去呵护你的孩子呢?

如果学校教育是西医,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中医。学校里是照章办事,按照教学大纲的标准,把十八般武艺统统教给你了,至于你学得怎么样是自己的本事。一般的做法是,数学不好补数学,语文不好补语文,英语不好补英语,反正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其实说穿了,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整体,应该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寻找和探索,让他形成这样的一套体系,而不是天天盯着课本和卷子不放。总而言之,父母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多多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和方法,让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让我们的孩子像野花那样肆意开放,不需要刻意修剪,也不要放任自流。我们要有大水养鱼的理念,只有提供足够大的水池,才能让鱼儿在里面畅快地游动。家庭要成为一块肥沃的

农田,秧苗们才能在里面茁壮地成长。如果我们有十分的精力,那么三分用来应付学校的功课,三分用来进行阅读和其他兴趣的培养,另外四分都放在习惯养成和思维方式的拓展上面。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相弥补,才能把培养出一个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好孩子!

既然良好的家风与家教能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思想,增长他们的才干,既然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龙成凤‛大有作为,能贡献社会造福人民,那么每位做父母的就应当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榜样,努力营造家风与家教的良好氛围,使自己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使其健康成长!

篇3:家风小故事

一群孩子去偷摘邻居的苹果, 事后邻居发现苹果被盗, 只是怀疑, 没有证据显示是哪些孩子干的, 几个孩子的家长或知道或懒得知道自己的孩子偷苹果的事, 唯有一个孩子的家长认为“事情严重”。带着孩子上门“负荆请罪”, 主动提出赔偿, 苹果园主人看在家长“知礼懂事”的情况下, 原谅了小孩子的“无知”, 没有要求赔偿, 认为知错能改就行, 孩子想吃苹果也正常, 如果事先“打个招呼”, 送点苹果也未尝不可, 偷是不可取的。后来, 这个孩子被一同参与偷苹果的孩子奚落为“叛徒”, 各自“渐行渐远”。这个孩子参加工作后经常回忆起此事, 深深感激自己的父母家风严格, 要不然自己的境况不知道会怎么样, 当年参与偷苹果的孩子中, 就有两个“出了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 两位母亲争论: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好还是张扬好?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内向了, 进入社会要吃大亏, 另外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太张扬, 进入社会容易犯大错, 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 社会交往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内向孩子”, 吃了什么好大的亏倒没有听说。“张扬孩子”社交能力确实强, 其父母又担心起来, 原因是孩子过生日就把同学约到了KTV, 学着成人一样喝酒抽烟跳舞“疯狂”庆祝, 没有想到这是其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其父母进入娱乐场所从来不让孩子回避, 而是有意带着孩子以加强社交能力的“锻炼”, 孩子的“过度成熟”怪谁呢?对于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 我们有没有反思其家风对他的深刻影响?

篇4:好家风带出“最美家庭”

一块桦树皮成了传家宝

方秀云从未见过公公,当年杨靖宇将军离开家参加革命时,方秀云的丈夫马从云还不到两岁,小姑子马锦云也才出生5天。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他的名字是离开河南确山县老家到东北后改的。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环境中与侵华日军血战8年,1940年2月23日,将军孤身被围,战至最后壮烈殉国,敌人为了炫耀战绩,竟割下将军的头颅示众。

1950年,黑龙江省委决定在松花江边建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并决定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作为纪念馆中最为重要的陈列内容,他们历经种种曲折才找到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经过重新更换防腐剂,准备将其陈列在主要展厅的中心。

就在纪念馆筹备期间,一个重要问题摆上了黑龙江省委的议事日程,那就是陈列杨靖宇将军遗骸时,必须搞清这位抗日英雄的简历。由于战争年代黑龙江省委的许多机密档案无法保存,直到开馆前夕,甚至连杨靖宇的真正出生地都没有搞清楚。

于是,黑龙江省委派出以省委常委陈雷为首的调查组,跨越安徽、河南两省,历经波折,最后才找到了将军的老家河南确山县,见到了将军的一对儿女马从云、马锦云。

从远方的客人那里听说朝思暮想的父亲没了,马从云和家人抱头痛哭。经过组织再三动员,马从云到了开封工农速成学校读书,后来到郑州铁路局当了一名火车司机,带着妻子在城市定居下来。而已经出嫁的马锦云,直到1986年去世,终生守在父亲的故居。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纪念日,方秀云和丈夫带着当时的三个孩子去东北祭奠杨靖宇,并专门从将军就义的那棵树旁,带回了与他生前所吃的一模一样的桦树皮和野草根。从此,那块桦树皮和野草根成了马家的传家宝。

1964年,马从云在江苏镇江因公牺牲,年仅37岁。临终前他嘱咐家人:“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种。”

不为人知的特殊身份

上世纪70年代,每年冬天,方秀云总是买一车白菜存起来,靠着一日三顿白菜度过整个冬天。马继民小时候,曾经有一次对母亲大发牢骚:“闻到白菜帮子味儿,我都想吐,我们家为什么总吃白菜呀?我要吃肉!”

面对儿子的抱怨,方秀云从箱子里取出那块珍藏的桦树皮,教训儿子道:“你爷爷当年靠桦树皮充饥打日本鬼子,你现在的生活比爷爷那时强多了。你是英雄的后代,不准在生活方面和别人家攀比!”

生活中,方秀云处处以烈士的后代严格要求孩子,而对外,她从不提自家的烈属身份。1977年,方秀云想让儿子参军,征兵一开始,她便第一个给继志报了名,可等来等去,等到的结果是体检不过关,说继志腿有毛病。

生性倔犟的方秀云领着继志找到了负责接兵的负责人,对他说:“继志,蹦一蹦,让他们看看,咱的腿啥毛病也没有。”为了让儿子当兵,方秀云颠着小脚整整跑了13次,但她从不说儿子是杨靖宇的孙子。

参军后的马继志,主动请战参加了1979年对越南自卫反击战,荣立了三等功,至今腰上还有伤疤。复员后,马继志成了一名火车司机。

1982年,马继民高中毕业,踏着哥哥的足迹参了军,被分到南海舰队服役。临行前,方秀云嘱咐儿子:“二毛,还是那句话,记住爷爷,是在心里记。千万不要说出口,四处张扬。你说了,人家肯定要照顾你,那样的话,你就不是爷爷的好孙子了!”

带着母亲的殷殷嘱托,马继民在部队表现得十分出色,却没有人知道他的特殊身份。4年后,他和二哥一样,悄无声息地回家做了一名工人。

良好家风带出“最美家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马家的后代们也在经受着思想上的冲击和物质上的诱惑。看着身边许多人住上了大房子,开上了私家车,他们的内心也会起波澜。

方秀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在家庭聚会上,她总要拿出那块珍藏的桦树皮,告诫孩子们:“社会变化快,外面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你们如果做了对不起爷爷的事,也就对不住他老人家所吃的苦!”

近年来,郑州、北京等地有很多商家找到马继民,提出只要他以杨靖宇孙子的名义露露面,就可以得到不菲的报酬,也会拥有自己的大房子、车子。因为心头牢记母亲的嘱托,马继民都婉言谢绝了。他对邀请他的人这样说:“对不起,我不能拿爷爷的名声换钱!”

几年前,马继民由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变成了吉林省靖宇县的县长助理,曾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也一度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

其实,马继民当时对去东北赴任县长助理有很大顾虑。方秀云为此专门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她说,如果对方是商业行为,是利用英雄后代进行炒作,就坚决不能去,因为稍一不慎,就会给爷爷的形象抹黑。如果只是为当地百姓谋福利,那倒可以尽绵薄之力,因为那里是爷爷当年为之奋斗、牺牲过的地方!

经过和靖宇县领导认真沟通,马继民提出自己赴任的前提是不要一分钱工资,不要任何待遇,双方达成一致观点。

马继民临行前方秀云送出门外,只说了一句话:“孩子,到那边要好好为人民服务!”顿时,马继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他知道80多岁的老母惦记着什么,珍视着什么。他只能一遍遍地向母亲保证:“妈,放心吧,我绝不给爷爷抹黑!”马继民赴任后,工作出色,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夸赞。

篇5:最美家风作文

“勤俭节约,老实做人”。这是奶奶教给我的,70年,一个并不是多么漫长的人生,可奶奶却将它演绎的无比成功,爸爸姊妹们共有七人,这便无疑给奶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她并没有被苦难打败,在精心抚育子女的同时一个竟然扛起了几十亩农耕的重任,听爸爸说“奶奶干农活样样在行,年年有多余的粮食接济村里的贫困户呢”。几十年来奶奶含辛茹苦,将节约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将子女养大xx。可她却执意不去麻烦儿女,她有她自己的天地,一间十多平米的小屋,每天都被她打理的干净温馨。有人可能会说:“一个这样勤俭的老人,一定为自己留下了许多吧?”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奶奶将自己平时所攒的十多万元全数留给了这个家。后来我也是才从爸爸口中得知“七个子女平时里给奶奶的零花钱,奶奶从来不花,到现在,又尽数返回了回来。”不仅如此,奶奶在世的时候,便不断的告诫我:“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一次次用行动证明着。20xx年秋,奶奶在秋风中悄悄的走了,她走的很平静,没有一点痛苦,这大概是上天对她最后的眷顾了吧?

“知恩图报,以孝为正”。这是爸爸教给我的。“如果你不懂得孝顺,学的再好也没有用。”这是爸爸最常对我说的话。还在我蹒跚学步之时,爸爸便开始给我灌输“孝”的精神。他还给我讲述关于“孝”的故事,解释“孝”的本质,更重要的是爸爸始终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我,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便种下了一颗“孝”的种子。

为了让这优良家风继续传承,我愿接好这一棒,奋力前行!

篇6:最美家风作文

首先,我们去的是南街社区戴红星家。

走近戴红星家,“书香门第”是对这家人最贴近的诠释。戴红星是中国电信的一名员工。戴红星的父母是老一辈的人民教师,他(她)们在这个岗位上献出了全部青春,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并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们要善良、要有知识。

媳妇佘凤妹,坚持在教育第一线,现在是一名小学校长,用她的教育理念造福一方。正是这样的一家人,这样的家规家训,在戴红星女儿面临工作抉择时,也不假思索的选择了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不简单的职业。一家三代皆为师,一个平凡而又不简单的一家。

接着,来到抛渎岗村。

坞山塘王氏家族出了一位名为王拈生的名人,他的家族就崇尚着孝悌为先,忠信为本,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上一篇:“扶贫日”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父亲写给13岁女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