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

2024-04-17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精选5篇)

篇1: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

刑辩专家张智勇释义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是指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的构成要件:

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具有特定性和限定性,专指公司、企业的财会凭证,其对象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2、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犯罪情节是否严重是构成本罪的法定要件,只有那些情节严重的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行为才能构成本罪,情节较轻的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行为一般不以犯罪论处。

3、本罪的主体既可以为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自然人作为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公司、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不属于本罪主体,但可以成为本罪的共同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法保存,故意予以隐匿或者销毁。行为人隐匿或者故意销毁财会凭证一般具有某种目的,如逃避监督检查、清算等。过失不构成本罪。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及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5: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涉

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隐匿、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

篇2: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

2017法硕考研: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凯程法律硕士辅导班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详细内容,希望考生能在未来的考试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我们愿与考生共同创造更辉煌的法硕未来。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是指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有义务保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在认定这类案件性质时要注意,行为人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工作上的疏忽造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毁损的,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修正案》第1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凯程法律硕士培训机构13年的法硕教学品质,培养了无数法硕学子走向成功,我们希望考生能在未来的考试道路上奋勇拼搏,我们愿与学子们共同创造更辉煌的法硕未来,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凯程法硕优势:

凯程法硕辅导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大量学员考取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贸大、中财、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在凯程官方网站有他们的经验谈视频,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他们的经验对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法硕参考书、就业、择校、分数线、备考指导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查看凯程的官方网站,可以联系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凯程法硕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

很多机构说自己考了多少人,亮出来多少经验谈,但是几乎没有机构把自己学员的经验谈视频亮出来,凯程有实力把凯程学员部分学员视频经验谈亮出来,体现凯程的绝对优势。详细请查看凯程官方网站法硕栏目。

凯程简介:

篇3: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

一、关于犯罪对象的认识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会计资料的管理制度。就犯罪对象的范围而言,我国《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均将会计资料分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类会计资料,但本罪只将隐匿、故意销毁前三类会计资料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隐匿、故意销毁其他类会计资料(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等)不构成犯罪。对于上述问题的理解,学界基本没有争议。不过,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即隐匿或故意销毁小金库(即暗账或账外账)中的会计资料(主要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是否构成犯罪?换句话说,小金库中的会计资料是否属于我国《刑法》第162条之一“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案例一:2000年12月底,重庆某广告有限公司的实际负责人张天生,为达到偷税的目的,在该公司建立了一套暗账,主要记载该公司以现金收入且不开发票部分的广告款和一些支出。被告人张芹负责管理暗账及账款。2003年11月底,张天生因涉嫌犯罪被重庆市公安局立案侦查,该公司公开账簿被公安局扣押后,被告人张芹即将暗账中的余款转到该公司的公开账户上,并擅自销毁了暗账,上述销毁的暗账涉及金额400余万元。张芹以故意销毁会计账簿罪被提起公诉。审理过程中,辩护人提出:被销毁的资料不属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财务会计报告。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张芹所记录的账页,是经营业务的账外账,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国家进行监管的依据,属依法应予保存的会计账簿。张芹的行为已构成故意销毁会计账簿罪。

案例二:2001年至2003年间,被告人仲宏斌与陈国庆等人共谋,由陈国庆先后将从本单位小金库支付给业务单位和个人工程回扣款及违规报销的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销毁,销毁金额达75余万元。公诉机关指控上述行为构成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辩护人则指出,被告人销毁的小金库账上的白纸条及部分发票并非法律规定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不能认定其构成销毁会计凭证罪。

一审法院认为,小金库是通过收款不入账和虚假发票从大账上报支的手段设立的,这些款项的支出用途等具体情况在大账上不能准确反映。透过小金库本身的违法外表,这些款项的性质归根到底仍属公款,这部分公款仍应受到有效的监管,理应将该部分公款的有关原始凭证依法保存,因此该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但二审法院认为,小金库的资金本身就是违法的,其所销毁的白纸条不属于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所规定的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上诉人的行为不符合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的犯罪构成,故原审认定上诉人犯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不当,应予纠正。

上述两个案例表明,隐匿、故意销毁小金库中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是否属于“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的问题已经成为这类案件审理中辩诉双方的一个主要争议焦点,在不同的法院认识也并不一致。这一问题已超越了理论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直接关系到犯罪的认定和案件的判决结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笔者认为,法律要求会计资料的记载真实、完整,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均应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各单位的经营状况。不论出于什么目的,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均违反了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隐匿了本单位的部分经营项目与资金往来,规避了国家对其正常的审核与监督,因此行为不合法。但是,小金库中涉及的会计资料也记载了单位特定时期的一部分经营活动和资金往来情况,这一违法账目与明账结合在一起,才构成该单位业务往来的全部记录。小金库的账目,也是业务的真实记录,反映了该单位的资金往来情况,也属于“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不能因为私设小金库的行为违法和小金库涉及的资金违法,就认为涉及该行为和资金的有关会计资料不能依法保存。因此,笔者认为,小金库中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应当属于“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

二、关于“情节严重”行为的认定

本罪是结果犯,要求行为人实施了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一种或数种,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01年联合制定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简称《追诉标准》)第7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包括: (1) 隐匿、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 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

我国《刑法》第162条之一将本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规定为“隐匿”和“故意销毁”两类,但《追诉标准》对其进行了扩张解释,增加了“拒不交出”行为也构成犯罪的情形。本文仅对如何理解、适用该规定展开探讨。

案例三:2000年4月,被告人陈勇被千秋镇党委免去会计辅导员的职务后,以镇党委、政府对其反映的李某的经济问题处理不公为由,将应移交的该村1996年至1999年的会计凭证、账簿带回家中,拒不交出。2001年3月16日,镇纪委对李某的审计结论出来后,镇党委又多次通知陈勇交出所有账簿。2001年8月8日,县纪委亦对李某经济问题做出调查结论。2001年8月15日,镇政府将“限陈勇于8月16日下午5时前交账”的书面通知送达其家中,陈勇仍拒不交账。但陈勇一直未隐瞒账在其身边的事实,而且要求有关部门来查账,在上级部门要求审计有关账簿时,陈勇均积极配合交出有关账簿。直至2001年8月31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被告人陈勇才交出全部账簿。经统计,该部分账簿涉及的金额达300余万元。后检察院以陈勇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提起公诉。

本案是一个典型的被告人“拒不交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案件。本案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如何理解“隐匿”和“拒不交出”行为之间的关系?陈勇“拒不交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审理本案的法官在案件评析中指出:“拒不交出”不是“隐匿”的一种情形。“隐匿”是指将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隐藏起来(不明示其去向),使别人无法查找,影响的是会计资料的保存,破坏了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而“拒不交出”则明示会计资料的去向,仅是暂不向相关部门移交,其并不影响会计资料的保存和完整性,只会影响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依法使用。因此,“拒不交出”与“隐匿”的字面含义及所造成的后果并不相同。“拒不交出”行为虽不影响会计资料的保存和完整性,但在妨害相关机关为依法进行查处活动而使用会计资料时,其社会危害性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社会危害性并无实质差别。因而,《追诉标准》将“拒不交出”行为规定为应受追诉的犯罪行为,符合立法原意。不过,“拒不交出”的行为仅在以逃避依法查处为目的时才应受到追诉,将仅影响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依法使用的拒不交出行为作为犯罪处理,尚无法律依据。最后,本案审理法院准许了检察院撤回起诉的要求。

笔者认为,这一判决精神和法官的说理过程准确揭示了“拒不交出”行为构成犯罪的标准。本案中,被告人陈勇并没有隐瞒账在其身边的事实,也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账,但始终拒绝交出账簿。这一行为不属于“隐匿”,而应认定为“拒不交出”。《追诉标准》认定本罪“情节严重”的第一种情形是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这一情形中不包括“拒不交出”行为,因此不适用于本案;第二种情形将“拒不交出”行为认定为犯罪,但要求以逃避依法查处为目的时方才构成犯罪,而被告人陈勇并没有这一目的,相反,其目的在于通过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行为促使有关部门积极查处他人,因此第二种情形也不适用于本案。

三、关于犯罪主体的范围

尽管本罪规定在“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一节中,但从《刑法修正案(1999)》的语言表述来看,犯罪主体并不限于公司、企业,所有依照会计法律规定办理会计事务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为了澄清这一问题,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对审计署致函做出的《关于对“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主体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法工委复字[2002]3号,简称《答复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办理会计事务时对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进行隐匿、销毁,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笔者认为,《答复意见》对本罪主体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将构成犯罪的主体限定在“办理会计事务时”,似乎将行为人不在办理会计事务时的隐匿、故意销毁行为排除在犯罪认定之外,这是对该罪条文的错误解读,容易产生歧义。我国《刑法》并未限定本罪的适用领域,司法实践的经验也表明,行为人在不办理会计事务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完全可以以本罪论处,如下文案例四提到的一公司因涉嫌偷税犯罪被国税部门调取会计资料进行检查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纠合其他人潜入国税部门的办公室盗走并销毁会计资料的案件。为逃避查处从有关机关盗走并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为在“办理会计事务时”,如果将本罪的适用领域限于这一范围,反而会束缚司法机关的犯罪认定。既然我国《刑法》并没有做类似的限制,《答复意见》加入这一限定词反而是画蛇添足的举措。

笔者认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对于自然人而言,任何实施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主体都可以构成犯罪。对于单位来说,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主要指在单位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起领导、组织、决策作用的负责人,可能包括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等;“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般是指在单位实施犯罪过程中直接参与的从事会计工作的其他一般会计人员。

此外,我国《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犯罪行为在后来的刑事立法过程中并未单独确定罪名,笔者认为,可以将实施上述行为的人员理解为本罪的共犯。因此,单位的其他人员甚至其他单位的人员在“授意、指使、强令”他人实施犯罪时可以本罪的共犯论处。

四、关于罪数的认定

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按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隐匿或故意销毁)和侵害的对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财务会计报告之一种或数种)来确定罪名。因此,即使行为人实施了两种行为,侵害了多个对象,也只构成一罪。不过在司法实践中,本罪多与偷税、骗取出口退税、贪污、职务侵占、挪用公款、挪用资金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联合在一起,其罪数的认定仍然是一个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在罪数认定和罪名确定问题上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行为人采取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手段进行偷税和其他犯罪的。

我国《刑法》原第201条将“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规定为偷税罪,在偷税罪客观方面的描述中,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构成偷税的一种方法行为,应理解为牵连犯。不过这属于牵连犯以“从一重罪论处”选择适用罪名的例外情形,应依《刑法》规定直接以偷税罪的罪名加以认定。不过,在2009年2月《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将偷税罪的客观行为修改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的抽象表述后,是否还应当将隐匿、销毁会计资料视为偷税的一种方法行为?又应当如何定罪呢?

笔者以为,尽管《刑法修正案(七)》改变了原来列举式的叙明罪状,但是如果行为人以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手段偷税,且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则仍然属于牵连犯,但应按照“从一重罪论处”的原则定罪。这意味着当行为人采取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手段逃避缴纳数额较大的税款时,应认定为构成本罪,因为本罪的量刑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偷税罪的第一个量刑幅度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外,如果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有一个构成犯罪而另一个不构成犯罪,则按照构成犯罪的罪名定罪处罚。

《刑法修正案(七)》提高了偷税罪的认定标准,如果行为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其刑事责任。但不予追究其偷税罪的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予追究行为人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的刑事责任,此时仍然可以以本罪论处。笔者认为,偷税罪客观方面的立法修改赋予了本罪更宽阔的适用空间。上述认定规则也适用于以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手段实施其他犯罪(如贪污、骗取出口退税罪等)的情形。

2. 行为人在实施偷税和其他犯罪后,为了掩盖罪行、逃避处罚而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该如何定罪?

笔者认为,行为人实施偷税、骗取出口退税、贪污、职务侵占、挪用公款、挪用资金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之后,为了逃避惩处,掩盖其犯罪行为而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由于两个行为之间没有牵连关系,隐匿、销毁会计资料也不是上述犯罪的必然结果,因此应当实行数罪并罚。这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通常做法。

案例四:2002年9月27日,佛山市南海区东方星画框工艺有限公司因涉嫌偷税被某国税局稽查股依法调取了有关会计账簿、凭证等资料进行检查并存放于稽查股办公室。10月5日晚,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谢志清纠合了其他几位被告人携带铁梯、螺丝刀、蛇皮袋等工具来到国税局外,翻越围栏,采用搭梯、撬窗等手段潜入稽查股办公室内,将东方星公司被调取的有关会计账簿、凭证等资料盗走并销毁。

一审法院以单位犯偷税罪,被告人谢志清犯偷税罪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其他被告人犯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做出判决。在上诉过程中,谢志清的辩护人提出同时对“烧账”行为和“偷税”行为分别定两个罪不当。二审法院认为,谢志清等人在公司偷税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被税务部门稽查期间,实施销毁财务资料的行为,目的是销毁偷税行为的罪证,并不是偷税的手段行为,因此,原判认为销毁财务资料的行为和偷税行为不是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关系,符合法律规定。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认定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时的一些观点问题。笔者认为, 该罪的犯罪对象包括小金库中的会计资料。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行为构成犯罪须具备逃避依法查处的目的。在本罪罪数的认定上, 行为人采取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手段进行其他犯罪的, 应认定为牵连犯, 从一重罪论处;行为人在实施其他犯罪后, 为了掩盖罪行、逃避处罚而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 应实行数罪并罚。

关键词: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参考文献

[1].陈音.失算的藏匿者——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隐匿会计资料犯罪案查处纪实.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3;4

篇4: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辩护词

时圣永律师

涉及当事人隐私,人名等均采用化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任xx的家属张xx的委托,并经被告人任xx同意,特指派我们担任其涉嫌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一案的一审辩护人。

我们介入此案后,本着对法律和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彻底弄清案情,会见了被告人,听取了其陈述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询问了本案相关问题,并到贵院详尽阅卷。现又经过今天的法庭调查,对本案已十分清楚。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任xx的行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没有异议,但对起诉书所指控的部分犯罪事实持有异议。现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供合议庭参考:

一、就本案的事实而言

需要说明的是起诉书对被告人销毁的江苏省电力公司xx供电公司xx供电所的会计账簿没有细分。根据江苏省xx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出具的发破案报告和承办人卜xx、乔xx出具的到案经过

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

可以看出:被告人销毁的xx供电所的会计账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999年至2000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小用户材料账;另一部分是1991年至1995年的财务大账。

(一)辩护人对指控的被告人销毁的1999年至2000年的会计账簿不持异议。

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销毁的1999年至2000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小用户材料账不持异议,但是辩护人认为销毁的只是一小部分。

(二)辩护人对指控的被告人销毁的1991年至1995年的会计账簿销毁的犯罪事实持有异议。

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文号为(98)财会字第32号文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是15年,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第十条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可以按照相应的程序销毁。也就是说江苏省电力公司xx供电公司xx供电所1991年至1995年的会计账簿是可以销毁的,只是没有按照规章规定的相关程序销毁。所以这一部分辩护人认为是不构成犯罪的。

二、量刑情节

(一)法定的量刑情节

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

1、起诉书中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自首。辩护人完全同意公诉机关对被告人自首的认定,公诉机关是客观公正的。

被告人任xx在公安机关通知讯问时,就主动到公安机关并如实供述公安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销毁会计账簿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被告人系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在本案中,犯意的提起者是另一被告人任xx,也主要是任xx实施的,被告人任xx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酌定的量刑情节

1、被告人系自愿认罪,可以从轻处罚

本案中,被告人任xx在接受公安机关的讯问时,如实供述其全部犯罪事实。从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到法院审判阶段,被告人对其罪行供认不讳,从未出现过拒不认罪、翻供等情形。根据我国一贯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恳请法院在量刑时予以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五条的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

规定。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2、被告人系初犯,系偶发性犯罪,并非惯犯,建议从轻处罚 被告人任xx系初犯,之前无任何刑事犯罪或行政处分记录,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犯罪前表现一贯良好。这次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反省自己,主动配合调查。

(三)通过上述的法定及酌定的量刑情节来看,辩护人认为可以对被告人任xx适用缓刑。

根据被告人任xx的上述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辩护人认为可以适用缓刑。

综上所述,被告人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而且系初犯,有多种法定和酌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辩护人恳请法院依法减轻处罚!

以上意见,敬请采纳。

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 律师:时圣永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

联系方法: 时圣永律师 电话:

邮箱:shengyong5588@163.com 单位: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

篇5: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量刑标准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 是指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 本罪的客体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会计档案。

(二)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隐匿或

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 本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

成, 即行为人明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法保存, 故意予以隐匿或者销毁。行为人隐匿或者故意销毁财会凭证一般具有某种目的, 如逃避监督检查、清算等。过失不构成本罪。

(四)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亦可构成本罪。单位犯本罪的, 实行两罚制, 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二、处罚

犯本罪, 隐匿、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或者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本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三、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罪数的认定

一般来说, 行为人实施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不论是在实施其他犯罪之前还是之后, 都只是为了防止罪行败露、逃避惩处, 是行为人掩盖其他犯罪行为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实施其他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 与其他犯罪之间不具备手段和目的的牵连关系;此外, 隐匿、销毁会计资料行为虽与其他犯罪行为关系密切, 甚至有可能处于同一犯罪过程, 但并不是其他犯罪的必经阶段, 而其他犯罪行为也不是隐匿、销毁会计资料行为发展的必然结果, 故也不存在吸收关系。因而, 此类犯罪活动亦不宜作为牵连犯或者吸收犯来处罚, 而应实行数罪并罚。

四、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的证据标准

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将会计资料隐匿或者销毁, 往往仅有被告人供述, 而没有其他证据, 共同犯罪可以有同案人供述予以佐证, 单一犯罪则无其他证据予以佐证。从理论上讲, 共犯同案被告人供述, 无论是关于自己的犯罪供述, 还是关于同案被告人的犯罪供述, 均为被告人供述, 而非证人证言, 依据《刑诉法》第四十六条“只有被告人口供, 没有其他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之规定, 要想使证据达到确实充分, 只有做到证据补强, 即有其他的证据予以佐证。而要想取得其他证据, 以现在的财务管理水平, 和目前的经侦手段, 除非犯罪嫌疑人留下蛛丝马迹, 否则应当说是项难度十分大的工作。因此, 如果片面追求此罪名“精确性”, 无疑会增加举证难度, 使犯罪分子得不到惩罚。

既然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 取证如此之难, 那么, 是否可以从“不作为”之理论上来讨论这一问题呢?“不作为说”即违反义务说, 本人认为,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犯罪”乃是一种不作为犯罪, 根据有关法学理论, 纯正的不作为犯罪的, 作为义务是由其他法律规定, 而被刑法所认可的。因此不应当强调行为人采取了什么手段, 只要有证据证明没有保管应当保管的会计资料, 有没有保管的事实存在, 在不能查清行为人是否采取了积极的行为的情况下, 行为人只要有违背先行义务的事实, 就构成本罪。基于“不作为说”之理论, 加之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公诉案件并不完全由公诉人负举证责任。例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负举证责任。但理论界、司法界除了认可此罪举证责任倒置以外, 没有讨论过是否有其他罪也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本人认为, 犯罪嫌疑人的辩解, 如持有型犯罪, 这完全应算作是一种举证。但若说成是“举证责任倒置”, 就偏面夸大了犯罪嫌疑人的举证责任。事实上主要举证责任还在公诉人。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应负一定的举证责任。做为公司的主管和责任人员,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以及税务机关对有关票证存根的管理要求, 必须管好自己的帐目, 这属于义务性规定, 在遇到调查和侦查时, 要拿出本公司应当保管的帐目, 或要说明帐目的去向。如有证据证明公司有理应保管的帐目, 而案发后, 当事人又既拿不出帐目, 又说不出帐目的去向, 或说明帐目的去向, 经查证不属实的, 就应当认为构成犯罪, 若没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 应以隐匿会计资料罪定罪处罚。如果能搜集得到诸如帐目碎片之类的证据, 则应以销毁会计资料犯罪, 定罪处罚。

五、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的定罪标准

上一篇:柳芽林场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北大清华学生毕业去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