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

2024-04-29

查阅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精选9篇)

篇1:查阅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

查阅公司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

江苏新大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暨庞学云:

申请人作为江苏新大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自公司于1999年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由庞学云实际控制运营。申请人为了了解公司资产及实际运营状况,更好地对公司事务进行参与和监管,以便维护自身股东的合法权益,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三十三条之规定,依法行使股东对公司的知情权。

申请查阅范围:

自1999年3月1日至2016年6月18日期间的公司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和会计凭证(含记账凭证、相关原始凭证及作为原始凭证附件入账备查的有关资料)供申请人查阅。

对上述申请,望公司准备好所有资料,依法于收到本申请之日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此外,公司在限期内未依法给予答复或者不依法提供上述资料的查阅、复制的,申请人将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特此申请!

申请人: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日 附:申请人指定代理人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希勤律师 联系电话:***8

通信地址:江苏海安中坝南路68-2-1502

篇2:查阅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

乐亭县兴盛经贸物资有限公司:

我为贵公司股东,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我有权查阅公司会计账薄,由于公司自2004年底以来一直未进行会计审计,为了解公司资产及经营状况,现申请查阅公司会计账薄,是否同意请于收到本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否则我将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特此申请

申请人:

申请人联系地址:

申请人联系电话:

篇3:论股东账簿查阅权

股东账簿查阅权, 是指股东查阅公司制作财务会计报告所需的基础资料的权利。它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地保护股东的知情权与保障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是股东账簿查阅权制度必须解决的一对矛盾。虽然我国修改后的《公司法》34条对股东账簿查阅权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但较为遗憾的是, 我国目前的规定过于简单, 缺乏可操作性, 给实践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文试就现行法律框架下如何使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和保护进行具体探讨, 以期能对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产生一点作用。

二、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行使主体

根据我国《公司法》不难看出目前立法仅限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享有这种账簿查阅权。那么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行使账簿查阅权时, 是否需要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在持股数量和持股时间方面做进一步的限定呢?有些学者认为为了防范风险和股东的投机行为, 应该加以限制;而学者陈开梓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理由是这些国家的限定均是针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 而在我国, 提起查阅公司账簿的股东仅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小股东, 这些股东不仅人数较少, 而且大都无法控制公司, 而且设定这一前提条件明显有违新《公司法》的规定及立法精神。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以及保护股东的需要, 笔者认为陈开梓的观点更为可取。

三、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对象范围

在股东可查阅账簿的种类问题上主要有两种立法例:一是概括式如《日本商法》第293条概括地规定了股东的账簿查阅权, 但没有明确列举其对象范围;二是列举式, 如我国澳门《商法典》第252条列举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必备账簿的种类。我国缺乏股东可查阅账簿种类的明确规定。

在《公司法》出台前, 许多学者主张, 为了保护股东的知情权, 为其提供充分、真实、全面的公司经营信息, 应当尽量扩张账簿查阅权的对象范围。如刘俊海就提出账簿查阅权的对象范围应包括凡是能够反映公司财务与经营现状的会计账簿以及制作会计账簿所依赖的各种会计资料即会计文件 (含会计原始凭证、传票、合同书、纳税申报书、电传、书信、电话记录、电文等) 。

由于我国《公司法》除了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之后便再无股东会计凭证查阅权的规定。因此目前法律就股东账簿查阅权的对象范围而言仅限定为会计账簿, 而未及会计凭证。

四、我国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期限

公司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公司今日的情况是以前运营的结果, 所以账簿查阅权的对象不仅应该包括正在使用中的账簿、文件和记录, 还应该包括已经封闭归档的账簿、文件和记录。对于查阅已经封闭归档的账簿、文件和记录, 应该仅限于公司有保存义务的期间内的方可查阅。

五、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行使程序及方式

根据新《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行使程序为:第一步, 股东向公司提出书面申请, 说明其查阅的具体目的和查阅的围。第二步, 公司在收到股东的书面申请后1 5日内, 对其查阅的具体目的进行审查, 如果不能证明其存在不正当的目的, 应当同意股东的查阅请求, 根据公司经营和会计处理活动的情况及时安排时间和地点由股东查阅有关账簿。第三步, 股东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对有关会计账簿进行查阅。

股东在行使账簿查阅权时, 是否可以对有关账簿进行摘抄或复制?是否可以对有关文件进行誊写或复制?我国在此问题上缺乏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 参照国外的立法, 同时为实现账簿查阅权之目的, 不仅应当允许股东查览账簿文件, 也应当允许股东摘抄或复制有关的账簿文件。

六、股东查阅权行使的时间限制

法律一般规定股东查阅财务报告或帐薄可在公司的营业时间内随时进行。这里隐含的前提是股东此时没有退出公司, 那么如果股东已经退出公司, 是否还享有查阅权呢?德国《股份法》规定:一个股东由于其股份被公司收回将要退出但还没有退出公司, 也有查询权。相反, 如果退出已经生效, 该退出股东就不能再主张这一请求权。如果该股东还享有一次性给付补偿请求权或盈余分配请求权, 则可以考虑适用《民法典》第810条的规定。

关于查阅权诉讼的时效计算可参照民法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 即两年, 起算时间为股东对其利益受损产生合理怀疑之日。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驶自己的权利, 有必要对查阅权诉讼的行使时效做一个上限, 即行使查阅权时限最长不得超过退出公司后5年。

七、关于账簿查阅权的法律救济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 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这一规定过于简单。有学者认为, 当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股东行使账簿查阅时, 股东的救济途径有:一是向法院提起查阅请求之诉, 由法院责令公司为股东提供特定的公司账簿;二是向公司账簿管理的负责人请求赔偿损失;三是在遇到重大、紧急事由时, 可以申请法院对公司的账簿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我们赞同以上观点, 惟第二种救济途径中, 应区别账簿管理的负责人拒绝股东查阅账簿的行为有无损害股东利益的过错的不同情形来选择被告人, 因为负责管理账簿的负责人的职务行为是公司的行为, 其后果一般应由公司承担。在其行为具有造成受害人损失的过错的情况下, 也可以依据我国《公司法》第153条之规定, 直接追究其对受害股东的损害赔偿责任。在诉讼的程序方面, 可以考虑建立一种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能够快捷的一种简便的诉讼程序, 立法可考虑为账簿查阅权纠纷增设一个类似民事诉讼督促程序中的申请支付令形式的申请调查令程序。

参考文献

[1]、陈艳:《股东查阅权的行使与限制》, 《法制与社会》, 2007年第10期。

[2]、陈开梓:《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计帐簿查阅权》, 《行政与法》, 2007年第11期。

[3]、张卫英:《股东的账簿查阅权及其实现》, 《财会月刊》, 2006年9月。

篇4:查阅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

关键词: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 诉讼考量 立法完善

股东知情权之会计账簿查阅权问题,从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增加了股东可以查阅会计账簿规定起,司法审判中针对该问题的诉讼就争议不断。本文统计和研究了中国裁判文书网2013年至2015年12月对股东知情权之会计账簿查阅权问题的审判文本,结合《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解释四》)的内容,对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诉讼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剖析,以期立法能体现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均衡。

一、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诉讼考量

公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组织,其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1]公司组织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尽管董事会要对股东会负责,但大部分股东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就可能会造成董事会不忠实于股东的委托而不履行对股东和公司的忠实义务,进而侵害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形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为了避免该情形的发生,《公司法》以强制性规范方式赋予股东知情权。从《公司法》的规定可以看出,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保护股东权益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主要方面。而本文只就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诉讼问题展开研究。

从会计法的角度看,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而且只是一个汇总后的结果。要想了解公司具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了解会计信息披露的其他载体即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因此,2005年的《公司法》将股东知情权扩大至会计账簿,尽管法律设置了前置程序,但对股东利用查阅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义非常重大。然而公司法虽提出了查阅会计账簿的一般框架概念,但并没有对其内涵做出更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解释,导致司法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以法院的审判文书为样本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样本来源和统计方法

本文所研究的判例样本均来自于官方网站中国法院裁判文书网。截止2015年12月在中国法院裁判文书网中对知情权案例进行筛选,调取了符合本文条件的117件判决作为本文统计和研究的样本。

该117件样本范围涉及26个省、直辖市的基层、中级和高级法院公布的判决书,案件判决时间为2013年—2015年12月。主要分布为:上海23件,江苏20件,北京8件,其他省份合计66件。所以后边讨论的问题主要以该三地的判决为依据,对其他省份的案例以汇总成一例进行讨论。

(二)会计账簿查阅权诉讼考量

1.诉讼案件主体的考量

查阅权案件的起诉主体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按照投资人是否为自然人划分,分为法人股东和自然人股东。统计结果表明,自然人股东起诉的案件为107件(约占样本的91%),法人股东起诉的案件为10件(约占样本的9%),合计117件。很显然,提起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股东以自然人股东为主。

对于股东的持股比例问题,国外一些国家如韩国、日本等对股东的查阅权资格是有持股比例限制的。我们国家目前从立法上并无此规定。本部分资料不是按照案件个数进行统计,而是按照股东数量做的统计,目的是了解起诉股东的真正持股比例。另外案件中还有没有注明股东持股比例的法人股东3家,自然人股东75人。股东个数共计110个。持股在1%以下的自然人股东3人,占比为3%;持股在1%—3%之间的自然人股东为13人,占比约为12%;持股在3%—5%之间的自然人股东13人,占比为12%;持股在5%—50%之间的法人股东7家公司,自然人股东71人,占比为70%;持股在51%以上的法人股东公司3家,占比为3%。行使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股东主要集中在持股5%—50%的比例范围内。以上数据说明股东知情权的制度设计是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而控股公司也会涉及保护知情权的问题。所以,知情权是股东权利中一项基础性的权利。[2]关于集体诉讼的情况以5人以上为标准的话,涉及多人诉讼的案件5件,且股东持股比例相对比较低。也有同一家公司股东为获取知情权而分别起诉的情况,但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知情权案件的诉讼主体最主要的问题是主体资格问题,即起诉主体是否是公司的股东,否则无权行使股东知情权。这里涉及的问题是股东资格认定的问题,按照《公司法》和《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分为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实质要件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形式要件为股东名册及登记。但具体到审判实践中则判断各异。

2.诉讼事由及正当性考量

正常情况下,按照《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参加公司的股东会会议并知晓公司的经营状况。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提起诉讼的理由主要是股东没有参加公司经营且不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133件诉讼理由中,有71件(约占全部样本的53%)是基于此原因;只要求行使股东知情权的案件24件(约占全部样本的18%);另外是公司财务问题造成的诉讼案件共19件(约占样本的14%);公司一直不分红情形15件(约占样本的11%);为落实股东出资情况及打算转让股权的案件4件(约占样本的3%)。从北京、上海、江苏及其他省份的案件数量来看,第一种和第五种指控也是数量最多的。从股东行使知情权原因来看,主要是源于公司董事会操控公司,使非控股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说明公司违反了现行《公司法》的规定,侵犯了股东的知情权。

公司法对于“正当性目的”要求是诚信原则在商事领域的延伸和演化,是对股东知情权的实质性检验标准。股东只有具有正当、善意及合理的目的,才能正确行使查阅权。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是如何判定“正当性目的”的?从117件审判案例情况看,正当性的审查最典型的案例是公司股东另起炉灶又成立一家相同经营业务的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法院已认定有侵权行为。所以在要求行使股东知情权时,法院判决只能查阅、复制财务会计报告,而不允许查阅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其他涉及正当目的的24件案例,都要求被告提供有力证据能够证明原告有不正当目的,但除上一案例外,所有提出有不正当目的的案件都因为证据不足法院没有采信而赋予原告股东具有查阅权。

关于正当性目的问题,2013年以前的法院裁判文书中,很多案件会介绍存在哪些不正当目的的行为,但从2013年以来的案件,大部分案件只是描述被告认为原告有不正当目的,如涉及同业竞争或直系亲属从事相同业务;查阅会计账簿会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原告股东新设立的公司与原公司经营范围相同,但法院认为经营范围相同不能证明侵犯公司商业秘密。其他情况就是提出有不正当目的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所以法院不采信。对什么是不正当性目的,《公司法》没有具体说明,司法审判中法院也没有任何的说明。从以上案件的审理情况看,被认定为有不正当目的的案件只有一例,缘于法院已对其侵权行为进行了认定,其他情形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只能不予采信。

3.其他事项的考量

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的案件法院的判决情况是:上海同意的17件,不同意的5件;江苏同意的18件,不同意的2件;北京同意的8件,不同意的0件;其他省份同意的64件,不同意的2件。从判决结果看出,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大部分法院都允许股东查阅会计账簿。其中不同意查阅的原因,一例是因为股东从事相同业务,属于同业禁止不允许查阅;其他都属于股东在起诉前没有履行前置程序,所以法院判决不允许查阅。从会计账簿查阅权的履行情况看,基本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而对于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的同时又提出查阅会计凭证的案件中,法院的判决情况是:上海同意6件,不同意6件;江苏同意13件,不同意2件;北京同意5件,不同意1件;其他省份同意28件,不同意16件。不同意查阅的原因,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的公司没有在起诉前履行前置程序;二是涉及商业秘密问题不允许查阅;三是法院提出《公司法》没有规定允许查阅会计凭证。主要原因是第三种。

我们也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在北京审判的案件虽然不多但几乎都同意查阅会计凭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2008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公司纠纷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第19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包括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但我们也看到,尽管外省份并没有该方面的规定,但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也有做扩大解释的判决。但在调查的案件中,也出现了原告在起诉时曾提出查阅会计凭证,但在法庭调查阶段就取消了查阅会计凭证的要求,主要是基于法律没有该方面的规定。由于立法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明确的解释,导致司法实践中不同的法院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和审判思路,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的司法不公现象的出现。

但法院在是否允许股东查阅会计凭证的问题上,尽管我国法院在审判中多数判决以固守法律文义为标准进行判决,尽量避免脱离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制的判断,机械地解释和适用法律。但在会计凭证查阅权的审判过程中显示出某些创新的观点,如尽管《公司法》并没有规定允许股东查阅会计凭证,但一些法院认为,按照我国现行《会计法》的规定,会计账簿是登记报表的基础,而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是为了股东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及现金流动情况,而仅仅依靠会计账簿是无法真正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必须通过查阅会计凭证才能了解公司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所以赋予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同时要赋予其会计凭证查阅权,才能使股东真正获得知情权。也有的法院是对会计账簿进行扩大性解释,认为会计账簿包括会计凭证;有的法院是基于《会计法》的规定,同时也是基于查阅权的法理基础,同意查阅会计凭证,认为是更好的行使会计账簿查阅权的有效途径;有的法院提出现行司法审判对于会计凭证查阅权问题已有相关案例支持,所以同意查阅。

另外,在股东有权查阅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之时,提出审计要求的,有12个案件提出对被告公司进行审计或要求提供审计报告,但12个案件中法院都予以驳回。同样也是基于现行《公司法》没有该方面的规定,导致股东诉求无法实现。

2013年以后司法审判的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很多原告股东在提起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查阅权的同时,提出由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或者律师代行查阅权。因为在现实中,很多投资人并不是会计专家或懂财务知识的人士,而财务会计知识的专业性很强,即便赋予股东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查阅权,也会因为其专业性使股东无法真正行使查阅权。审计师对董事会的控制不仅是最常见的制约,而且也是最为有效的监督机制。[3]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具有警示作用。司法审判案件中股东提出由注册会计师或者律师代行查阅权的案件23件,其中同意查阅的10件;不同意查阅的13件。同意查阅的原因是基于上述原因并为了使股东知情权充分行使。不同意的原因是基于《公司法》没有该方面的规定。

针对上述相关情况,以具体案件进行介绍。原告股东居少华告德本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要求委托注册会计师查阅和复制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法院认为,股东知情权是股东的权利之一。按照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先原告要求查阅并复制被告的财务会计报告,于法有据,且符合公司章程约定,本院予以支持。对查阅会计账簿也予以支持。尽管原告任公司经理比其他人具有更有利的条件行使查阅权,但作为股东仍有权行使股东知情权。对于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其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原始凭证既是会计账簿形成的基础,亦是验证会计账簿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记录是否完整准确的依据。虽然公司法只明文规定股东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的权利,但法律并没有禁止股东查阅公司的会计凭证,只有查阅原始凭证,股东才能了解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因此,查阅会计凭证也属于知情权的范畴。对于委托注册会计师行使查阅权不予支持,源于作为公司的股东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即使委托其他专业人员代其行使知情权,也应经公司同意或者由法院指定。目前法律上并没有充分的依据支持该诉求。

从上述案件的审判情形看,本案对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范围做了扩张性的解释。对于是否委托会计师查阅的问题也不仅仅从文义的角度理解法律,而是从法理分析的角度进行判断,即提出以后法律调整的方向,也明确了法官的审判依据。

从会计账簿查阅权看,基本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充分赋予了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而对于会计凭证查阅权的问题,会计账簿查阅权延伸至会计凭证并允许由注册会计师代行查阅,有效地保护了股东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逾越了法律的规定,导致有些判决会使公司利益受损、股东权益过大的弊端出现。司法实践中,会计凭证查阅权的行使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提出查阅会计凭证的77件案例中,52件同意查阅,占比68%;25件不同意查阅,占比32%。

另外关于股东行使查阅权的查阅地点和查阅时间方面的规定,在具体审判案件中,所有案件都规定了被告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查阅的资料提供给原告。但在117件裁判文书中,只有9件案件规定在被告公司经营所在地的营业时间内查阅,占比仅为8%。在行使查阅权时间方面,有2件案件规定在30天内查阅完毕;1件案件在20天内完成;3件案件规定在15天查阅完毕;8件案件规定在10天内查阅完毕;4件案件规定在5天内查阅完毕。有时间规定的案件数为18件,占整个案件的比例仅为15%。其中一则案件规定的查阅时间仅为5天,原告提起上诉,要求延长查阅时间,但法院给予驳回,认为符合法律规定。

二、会计账簿查阅权诉讼问题法律完善

(一)诉讼主体

从股东行使查阅权的主体资格来看,目前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都没有关于股东持股比例的要求。尽管域外有些国家有持股比例的要求,但基于现行司法案例中的具体情况,即我国提起行使股东知情权的股东持股情况是70%以上在5%—50%之间;1%—5%之间占比为25%;1%以下仅占比3%。所以诉讼股东持股比例相对比较高且能够开展集团诉讼的股东也少,仅有5件。因此,对诉讼股东没有必要有持股比例的要求,持股比例要求的前提是防止股东滥讼影响公司经营。同时集团诉讼也没有开展的必要,尽管确实存在一家公司的众多小股东分别起诉公司的现象存在,应该引起重视,但实务中案例很少,所以要实时关注此类现象的发生,可根据形势发展决定是否采取集团诉讼业务。

查阅权行使主体资格问题,最主要涉及的是股东资格的认定,是公司法理论和实践必须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其决定股东知情权是否生效。对于已转让股权的股东不能赋予其拥有查阅权,对于继受股东,根据经济活动和账簿记录的连续性,应该允许其具有查阅权。而对于隐名股东(实际投资人),如公司在投资时已知晓的,可以允许实际出资人现身行权。如公司事先不知道登记在册的股东背后还有实际出资人的,则不支持实际出资人的诉请。[4]《解释四》第14条规定,对出资存在瑕疵的股东不赋予知情权,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二)诉讼事由及正当性考量

关于股东查阅权范围问题,司法裁判案例中曾涉及一家公司的股东提出对其不具有股东资格时的公司财务资料是否可以行使查阅权?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法院判定以公司成立为准。因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一套完整地、科学地专门技术、程序和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完整地、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连续性体现为会计核算要持续反映,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有效提供。所以对获取股东身份前后的资料都应该有权查阅,才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

《解释四》第16条对会计账簿查阅权专门做出解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起诉请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及与会计账簿记载内容有关的记账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等材料的,应当依法受理。公司提供证据证明股东查阅记账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等有不正当目的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应当驳回诉讼请求。”

该条规定对于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界定有误,原始凭证是附在记账凭证下面证明经济活动发生情况的证明,查阅会计凭证实际就是包括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比较完整的提法是“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及与会计账簿记载内容有关的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因为会计凭证涉及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公司的整体利益。法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平衡利益,如何预防、减少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是股东知情权的制度设计必须解决的。[5]

在审判实践中,正当性问题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同业竞争问题,即原告股东新设立的公司从事相同业务、股东的直系亲属从事相同业务等,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不正当性目的,法院全部判为不采信并认为从事相同经营范围的业务也不能证明查阅目的不正当,全部没有采信。《解释四》第17条规定了股东存在不正当目的的范围,其中“股东为了向第三人通报得知的事实以获取利益”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进行证明,117件案例中只有一例是经过证明有侵权行为的,才被拒绝。

另外,司法审判中有12件案例中股东提出要求查阅被告公司的审计报告,但法院全部不予接受。对于公司来讲,根据《公司法》现行规定,几乎所有的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都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属居间服务,注册会计师既不依附于委托人(股东),也不依附于被审计对象(经营者),体现出较好的独立性。[6]所以向股东提供审计报告,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审计之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股东行使知情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公司运营的成本和股东申请行使知情权的成本,《解释四》中应该增加查阅审计报告的内容。

关于会计凭证查阅权问题,主要是依据查阅权法理基础和《会计法》的规定,在允许查阅会计账簿的同时允许查阅会计凭证。在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为了保证股东权利的有效实现,《公司法》中也要增加法律责任的条款,如对有限责任公司没有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送交各股东的情形规定行政处罚。

(三)其他诉讼方面的规定

关于查阅地点和查阅时间的规定,从现行的审判实践来看,明确查阅地点和查阅时间的案件很少,查阅地点的规定应该比较容易确定。关于查阅时间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如果股东行使查阅权时,能够明确查阅、复制的内容与查阅目的直接相关,专业人士就可以确定具体的查阅时间,就不会出现上述案件中因为查阅时间少而再行诉讼的问题了。

三、结论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显示,提起诉讼的股东,主要以自然人股东为主(约占总样本的91%)。股东持股比例集中在5%—50%之间(约占总样本的70%)。起诉理由主要集中于不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约占总样本的53%)。正当性审查的案件,总体上的判决都是允许查阅会计账簿,在公司承担举证责任的问题上,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效果,也许这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封闭性有关,证据的获得尚有一定的难度。在会计凭证查阅权的问题上,允许查阅会计账簿的案例中,对查阅会计凭证的案例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法律应允许查阅会计凭证。

基于《公司法》的规定,在股东行使查阅权范围内增加允许查阅和复制审计报告的内容。委托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专业人士代理行使查阅权;对不正当性问题采取概括性立法例;明确查阅地点和查阅时间。为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增加法律责任的规定。

从审判情况看,审判实践呈现出多种特点交错共存的局面。在固守法律文义的判决形式下,表明不同法院对法条存在不同的理解,同案未必同等判决,相似的判决未必依据相同的理由。同样,判决过程也显示出某些创新的观点,有效地保护了股东的合法权益,但有些判决也会导致公司利益受损,股东权益过大的弊端,主要涉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这些应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查阅权的前置程序中进行限定。

注释:

[1]参见周友苏、沈柯:《论我国<公司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两个问题》,载赵旭东主编:《国际视野下公司法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参见周友苏:《新公司法轮》,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页。

[3]参见石佳友:《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国际合作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6页。

[4]参见李建伟:《股东知情权诉讼研究》,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2期。

[5]参见庞梅:《股东知情权:从利益平衡到法律适用》,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8期。

篇5:查阅公司账簿申请书

申请人邵XX作为江苏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股东之一快两年了,并且已经先后出资350万元了,但对公司经营现状所知甚少。申请人为了解公司资产及实际经营状况,更好的对公司事务参与和监管,以便维护自己合法的股东权益,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三十三条有关规定,依法行使股东对公司的知情权。

申请查阅范围:

1、提供自20XX年7月24日起至20XX年4月30日期间的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供申请人查阅、复制;

2、提供自20XX年7月24日起至20XX年4月30日期间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和会计凭证(含记账凭证、相关原始凭证及作为原始凭证附件入账备查的有关资料)供申请人查阅。

对上述申请,望公司准备好所有资料,请公司依法于收到本申请之日起的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另外,如公司未依法给予书面答复或不依法提供查阅、复制,申请人将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xuexila

篇6:查阅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

XXXXXX公司:

我们是公司现章程上记载的股东。

为了了解公司的详细财务状况和影响我们股权价值变化的具体会计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我们申请查阅公司自XXXX年公司设立起至XXXX年XX月XX日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同时,请公司在我们查阅会计账簿时安排财务人员回答我们对账簿可能提出的问题。对上述申请,请公司依法于收到本申请之日起的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另外,如公司未依法给予予书面答复或不依法提供查阅、复制,申请人将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申请人的联系代表人为:刘江律师,电话:***,通信地址:XXXXX。

特此申请、通知。

申请人(签名):

篇7:客户查阅档案申请书

本人XXX,身份证号码:350*************,对本人名下**账户交易记录有疑义,相关信息如下:

交易机构:35*******(**支行)

业务日期:

账号:

交易金额:

现向邮储银行申请查阅该笔取款业务凭证影印件。

申请人签字:

2013年月日

(加盖业务专用章)

(网点综柜及所主任对该笔业务的申请人身份及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签署调档真实性的意见并签字)

业务主管:网点负责人:

篇8:查阅财务会计账簿申请书

吴律师:

因一家公司拖欠我们11万余元工资,我们曾多次索要。公司最初尚能认账,只是以一时无力支付为由,要求暂缓。可近日公司却表示所拖欠的工资数额与我们所说出入很大,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拖欠过我们的工资。为还原欠薪真相,加之作为公司股东之一的李某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我要求李某帮助查阅公司账簿,李某也满口答应。可公司却借口李某吃里扒外且将泄露公司秘密、损害公司利益,拒绝了李某的书面请求。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读者:江飞燕等13人

江飞燕等读者:

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即李某有权为了你们的利益而查阅公司账簿。

《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即查账是《公司法》赋予股东知情权的一部分。尽管其中提到必须以保护公司利益为要件,但也明确表明这种利益,必须以合法为前提。如果属于非法利益,则不能成为公司拒绝查账的理由。本案中,李某作为股东,秉公帮助你们查账,是出于还原事实真相,为你们据实讨薪提供依据,阻止公司故意寻找借口获取不法利益,不仅应予以提倡,而且不能认定其具有不正当目的,公司自然必须提供便利。此外,《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指出:“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二款同样表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即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鉴于用人单位对工资支付凭证具有保存义务,决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是否已经支付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时,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举证不能,便只能“承担不利后果”。也就是说,即使公司混淆视听,即使李某无法查阅,你们照样可以据实诉求,公司照样难辞其咎。

吴律师

员工家属在食堂打饭跌伤,能否要求单位赔偿损失

吴律师:

我丈夫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公司的内设食堂为员工提供了免费午餐。鉴于我家就在公司附近,为便于解决我和女儿的午餐,经向公司请求,公司同意我和女儿在食堂用午餐,每人每餐付费6元(略高于成本)。三个月前,因食堂地面用洗洁精洗过,而又没有作任何警示标志,以至于刚进食堂打饭的我,一不留神便仰面跌倒,不仅花去6万余元医疗费用,还落下了10级伤残。而当我以公司未尽合理安全保障义务为由要求赔偿时,公司却认为其开设职工食堂的目的并非对外营业,故对外来人员根本不存在安全保障义务,自然也就无需对我承担赔偿责任。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读者:黄秀英

黄秀英读者:

公司的说法是错误的,即其照样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从服务角度上看,公司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担责。虽然公司内设食堂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员工,甚至是向员工提供福利的一种方式,而非出于对外营业、牟取利润,但这只能表明公司与员工之间不存在经营关系和有偿服务关系,并不等于公司与你之间没有经营关系和有偿服务关系。因为你和女儿作为“外人”在食堂用餐,已事先征得公司同意,虽然只按每人每餐6元付费,但毕竟因为收费略高于成本,决定了彼此之间具备“买卖”和“有偿”、“经营”与“消费”或“服务”的法律特征。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可你被跌伤的结果,恰恰表明公司未尽职责。另一方面,从组织角度上看,公司作为用餐的组织者难辞其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也指出:“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正因为公司属于食堂的管理者和用餐活动的组织者,乃至对你来说属于经营者,且食堂虽系内设但它同样属于公共场所,决定了公司对就餐人员同样具有安全保证义务,其在地面因清洗而湿滑,极易导致他人摔伤的情况下,既未除湿,也未给予任何警示,对可能出现的损害,无论是出于听之任之,还是疏忽大意或轻信可以避免,都意味着其未能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吴律师

大学生合伙创业中遭遇伤残,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吴律师:

我与肖某等3人于去年大学毕业后,鉴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最终选择了以贷款的方式合伙创业。根据分工,我的任务是负责对外销售。三个月前的一个雨夜,我从客户家返回途中,由于摩托车车灯昏暗,加之路面打滑,一不留神撞上了路旁的大树,导致我不仅花去7万余元医疗费用,还落下九级伤残。由于我并没有办理工伤保险,以至于无法从工伤保险机构获得相应赔偿,我曾要求肖某等3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给予相关待遇,但却遭到拒绝。请问:我究竟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读者:汪小菲

汪小菲读者:

你不能享受工伤待遇,但可以要求肖某等3人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给予适当补偿。

一方面,你不属于工伤保险的主体。虽然《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但其前提是针对“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是指那些呢?条例第二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即必须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为必要条件。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并且该劳动成为用人单位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支付报酬而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经济社会关系。而你与肖某等之间并不具有相应的法律特征:你与肖某等系合伙关系,各自属于平等主体,彼此都是“老板”,并没有隶属关系,谁也不是对方所聘或所雇,根本就没有成立用工关系的合意;各自的报酬,完全依靠大家共同经营的利润,谁也不会给谁发工资,甚至必须共担风险,一旦出现亏损,不仅没有报酬,还得共担债务;你外出联系业务,只是根据合伙人的分工而工作,不只是为肖某等劳动,也包含着你自己的利益,根本动因是为了促成合伙经营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肖某等应当适当分担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个人合伙成员在从事经营活动中不慎死亡其他成员应否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合伙成员为合伙人的共同利益,在经营活动中受伤,作为合伙经营的受益人之一,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既合情理,也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与之对应,本案自然也不例外。

吴律师

工资被拖欠,能否以QQ聊天记录为凭索要

吴律师:

一年前,我从一家公司离职时,公司拖欠着我25000元工资。此后,虽然我曾经多次索要,但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推诿或拖延。2个月前,我在与公司负责人QQ聊天时,我再次提及:“就公司欠我的25000元工资,希望领导给予关照,早些给我。”该负责人回复:“我知道这件事,你以前也通过电话跟我说过,我会尽量安排,争取在两月内结清。”可当我目前前往公司索要时,公司不仅不给,反而提出我的工资早已付清。可面对我要求提供工资支付记录加以核对,公司又以早已销毁为由拒绝。请问:我能否以QQ聊天记录为凭向公司索要?

读者:付甜甜

付甜甜读者:

你可以以QQ聊天记录为凭向公司索要。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电子数据”属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范围。电子数据是指基于计算机应用、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电子化技术手段形成包括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的客观资料。QQ聊天记录因完全符合该特征,无疑当属其列。更何况你所提供的QQ聊天记录中,不仅已明确表明欠款的性质、数量,公司负责人也已明确表明支付的期限,故完全可以达到证明的目的。此外,《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2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也就是说,公司在尚未到期的情况下,便将支付工资的书面记录销毁是违法的。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用人单位对于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情况有书面记录的法定义务,该书面记录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应由用人单位提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六条也分别指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即哪怕你没有QQ聊天记录,作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公司,如果不能举证证明你的工资已经付清,照样必须承担支付义务。

吴律师

驾车途中与狗相撞导致伤亡能否要求交强险理赔

吴律师:

一周前,我驾驶摩托车外出途中,因一条狗突然从公路边的草丛里窜出,我一时避让不及撞上狗后,摩托车改变了行驶方向,将行人谢某当场撞死。我在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警的同时,鉴于自己已经投保了交强险,也通知了保险公司。可保险公司认为,狗是动物而不是人,不能成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也无法进行事故责任划分,即摩托车与狗相撞不属于交通事故,故我无权要求在交强险限额内进行理赔。请问:保险公司的理由成立吗?

读者:阳春琳

阳春琳读者:

保险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其应在交强险限额内理赔。

一方面,“车撞狗”同样可以成为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即其构成要件为:事故主体是车辆;事故空间在道路上;事故原因系过错或意外;事故后果包括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与之对应,你驾驶摩托车在公路上,因为狗突然窜出,意外造成谢某死亡,明显与之吻合。另一方面,狗主人可以取代狗成为事故当事人。因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也指出:“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再一方面,“车撞狗”案件可以进行责任划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也指出:“(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与之对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样可以对“车撞狗”案件,按照过错责任原则,认定各方的责任:车辆正常行驶无违法行为和过错,可认定狗主人负全部责任;如果车辆驾驶人或者乘车人有违法行为或者过错的,根据车辆驾驶人、乘车人和狗主人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各方责任。

吴律师

外国人在我国就业是否需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吴律师:

2015年3月,某市卫生局对该市某医疗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机构聘用两名韩籍整形医师为医疗技术人员的行为处以罚款并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中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后,才具备中国医疗技术人员的资格。由于该机构的两名韩籍医师没有取得许可证,所以不能在中国从事医疗技术工作。请问:某市卫生局的做法是否有法律依据?

读者:易济

易济读者:

根据我国《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馆处申请执业签证。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因违反中国法律被中国公安机关取消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用人单位应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门应吊销就业证。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我国《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

本案中,两名韩籍医师由于没有取得许可证,依法不能在中国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中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后,才具备中国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资格。因此,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不仅要了解国家主管部门关于外国人就业的相关政策,同时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和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也不尽相同,还要关注不同地方的不同规定。

吴律师

劳动者没签字合同生效吗

吴律师:

2013年7月,何某应聘到一家食品厂做销售主管的工作。他与该食品厂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为两年。2015年6月,他因工作上的事情到北京出差,原本打算半个月办完的事却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办完。他的劳动合同在7月份到期,也就是说在他出差期间劳动合同到期了。何某在该食品厂工作近两年的时间,单位一直没有给他涨工资,他对此很不满,所以不想再与食品厂续签劳动合同。因此,他一回到公司就向人事经理林某提出辞职。林某不仅没有同意还拿出一份劳动合同,说厂方已经跟他续签了两年的劳动合同。何某说不可能,因为他根本没有签字。林某辩解道,由于双方合同到期时何某正在出差,既然何某知道此事,但是并没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这表明何某想续签劳动合同,于是厂方就自行拟定了新合同,规定劳动期限两年。尽管何某没有签字,但已经跟厂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合同有效。对此,何某解释说,他早有不想续签合同的打算,在合同到期时他正在出差,手头工作没有忙完,因为不想给公司带来任何损失,所以没有在合同到期的当天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难道自己对工作负责也错了吗,没有劳动者签字的合同是否有效呢?

读者:何骏

何骏读者:

没有劳动者签字的合同无效。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由此可见,劳动合同必须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签字或盖章才能生效,任何一方签字,合同都不能生效。案例中,食品厂所提供的何某没有签字的合同,从法律上讲没有生效。劳动合同的续签,是在原有合同到期,合同权利义务即行终止后,合同当事人双方互相选择对方再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新的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都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因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如果需要续签劳动合同,就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案例中食品厂没有经过何某的允许就擅自拟定的劳动合同,明显违反了协商一致的原则,是单方行为,不能构成合同,所以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食品厂关于“何某在合同到期时没有提出辞职,并且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解释也与法定情形不符。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的明确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盖章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但是食品厂与何某续签合同,不适用此。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劳动合同一到期,员工的工作恰巧此时完成了,大多情况下,工作内容没办法和劳动合同同时结束。案例中,何某的劳动合同正是在他出差期间到期,此时他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他才继续工作,因此这并不影响合同到期即终止,不能作为续签的法律依据。

吴律师

篇9:会计账簿教学反思

本课所用教材是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所教对象是准备参加考证的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基础知识和填制方法,希望学生不仅能应付考试,更能动手做账。

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掌握本章节内容,我利用我校专门配备的多媒体教室――财会模拟室上课。我利用PowerPoint课件,把一些账簿的内容通过图示呈现出来,如:账簿的类型,账簿的格式,启用规则,错账更正的方法等内容;特别是讲到重难点――错账更正的时候特别强调解释,实操演示。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能够扩大知识的摄取范围,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课堂上,我从介绍会计基本账务处理程序的流程(经济业务→取得或填制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开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逐一讲解相关知识点,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我感觉学生的反应并没有完全跟上我的节奏。本身,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职业中学,学习重点有了变迁,初次接触会计专业知识的时候难免有些茫然,但是基于前面几章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时有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我这节课所准备的课堂内容就相对多一点,本意是想他们能够按照我的引导完成相关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的后半段,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我对原来的教学设想进行了简单的调整,在必要的地方多一些强调,对有些本来准备多讲的地方少讲。接下来,学生课堂练习环节,虽然练习能反映、巩固教学内容,但是,时间不够充分,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够,没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之间互动起来。

上一篇:南丁格尔名言阅读欣赏下一篇: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