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龄津贴标准

2024-04-28

护龄津贴标准(精选4篇)

篇1:护龄津贴标准

XXXX卫生局: 兹有XXX卫生院职工XXX,女,现任职务:护士,于2008年7月毕业于XXXXXXXX学校,护理专业,2008年11月参加工作至2013年11月,工作年限达5年,按照卫生部护士护龄津贴的若干规定,现申请护龄津贴为3元。报请你局予以批准为盼!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X 2013年12月 4 日

篇2:护龄津贴标准

21年过去, 职工工资、物价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缘何夜班津贴标准仍“屹立不动”?4.4元的补助在如今连买个早餐都不够, 让这些“城市守夜者”情何以堪?

被遗忘的夜班津贴

看到“夜班津贴只有4.4元”的新闻, 不少网友不无讶异地表示:“夜班还有津贴?”因为按照相关规定, 诸如延长工作时间的中班、夜班, 以及在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环境工作, 职工都应获得津贴。具体到上海, 《民生周刊》新媒体记者查阅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发现, 根据1995年上海市劳动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中、夜班等津贴标准的通知》 (沪劳综发[1995]7号) , 从事中班工作到22:00以后下班的, 中班津贴标准为2.2元;从事夜班工作到24:00以后下班的, 夜班津贴标准为3.4元;从事夜班连续工作12小时的, 夜班津贴标准为4.4元。就是这样的明文规定, 很多本身正在上着夜班的网友却表示“从未听说”。可见, 夜班津贴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还有人提出疑惑, 津贴是对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的一种工资形式, 那夜班津贴是不是加夜班的加班费呢?

有关专家表示, 夜班津贴是不同于夜里加班工资的补偿性劳动报酬。夜班津贴是针对上班发生在夜里所作的补偿或增益, 与在夜里上班是否为加班无必然联系;如果夜里上班是加班, 那么在单位内部执行夜班津贴发放制度的同时, 仍应发放夜里加班的工资。职工应该当心不少企业以略为丰厚的夜班津贴发放掩盖夜里加班工资未发的真相。

各地规定参差不齐

关于“夜班津贴”, 一直以来都是各地“各自为政”, 国家并未出台过任何相关规定, 目前仍然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譬如, 上海、江苏、山东、福建等地执行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标准, 夜班津贴基本以个位数为主, 最高不超过10元。江苏省和上海市一样, 执行的是1995年的政策, 根据1995年《江苏省劳动局、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中、夜班津贴标准的通知》 (苏劳薪[1995]23号、苏财工[1995]112号) , 三班制的中班津贴为5元, 大夜班津贴为6元;两班制的夜班津贴为5元;常日班职工因生产 (工作) 需要, 生产 (工作) 超过23:00的发夜班津贴5元。在夜间 (晚八时至次日晨七时之间) 工作不足三小时的不发夜班津贴。

福建、山东执行的是1997年的政策。具体看, 福建根据1997年《福建省劳动厅、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夜班津贴标准的通知》 (闽劳综[1997]2号) , 企业夜班津贴标准从1.5元至3.0元提高到5元至10元。

河北省执行的是2008年《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提高企业岗位津贴、夜班津贴标准的通知》 (冀劳社[2008]50号) :前夜班 (含20:00以前上班, 20:00至24:00工作4个小时或接近4个小时) 10元/班;后夜班 (0:00至8:00上班, 工作4个小时以上) 12元/班。前夜班和后夜班连续上班超过10小时的, 20元/夜。

陕西省执行的是2010年《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提高企业职工夜班津贴标准的通知》 (陕人社发[2010]245号) :在24:00以前上班的每人每班8至12元, 0:00以后上班的每人每班12至16元。其中:纺织、煤炭行业在24:00以前上班的每人每班10至12元, 0:00以后上班的每人每班14至16元。

与此同时, 也有部分省市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了夜班津贴标准。如天津市政府2008年颁布的《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发布及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正常调整制度的暂行办法》 (津政发[2008]17号) 规定:企业职工中班津贴和夜班津贴, 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中班津贴按不低于5%的比例确定计发, 夜班津贴按不低于10%的比例确定计发, 计算时四舍五入保留到角。其实, 早在2012年5月8日, 人社部、国务院法制办出台的《特殊工时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中, 对于“夜班”, 意见稿明确, 是指企业在22:00至次日6:00这一时间段, 安排劳动者工作且时间达2小时及以上的情形。但是, 这一意见稿尚未正式颁发。

调整标准不能再拖

《劳动报》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夜班津贴标准不合理的受访者达98%, 96%的网友认为应根据物价水平或参照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确定合理的夜班津贴标准。参与调查的260名职工中, 约有75%的网友表示有夜班津贴, 但其中仅三成左右网友的夜班津贴超过本市的4.4元标准, 近七成人的夜班津贴少于或等于4.4元。

在一些单位, 高温津贴被煮成了一锅“绿豆汤”。难道在更多的地方, 夜班津贴还要睡成一场“白日梦”吗?

2016年“两会”上, 就有代表委员呼吁:职工正常福利应落实到位。夜班津贴是单位对夜班职工付出额外劳动的一种补偿, 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理应受到高度关注。也有医学专家认为, 夜班对人体的损害, 即使睡一天也很难在白天把觉补回来, 适当对夜班职工发放津贴是必须的, 也是关爱职工的一种具体体现。

调整标准应参照物价等综合因素

“夜班津贴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理应受到高度关注。”上海工会干部管理学院王仁富教授认为, 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物价指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 对夜班津贴标准以及时段划分进行实时调整, 以保证执行依据的合理性。他还特别强调:“需要明确的是, 夜班津贴属于不同于夜间加班工资的补偿性劳动报酬, 不能等同于夜间加班费。夜班津贴也不属于正常劳动条件下的一般性劳动支出, 不应当纳入最低工资组成部分。”

劳动法专家、江三角律师事务所陆敬波表示, 夜班津贴从性质上来说, 属于工资范畴, 是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性收入。既然夜班津贴属于工资范畴, 就应综合考虑最低工资标准、社平工资等因素及时调整。

维权律师黄乐平也表示, 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应随着社会经济变化及时改变, 否则这些规定可能会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他提出, 能否参照每年调整的社保缴费基数, 建立一个灵活的机制, 根据CPI、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参照系数, 及时对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让职工及时享受属于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职能部门来说, 不能定一个标准就管几十年, 应该类似最低工资标准那样, 设计一个公式, 每年浮动变化。”

飞利浦电子技术 (上海) 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孙舒力说, 基层工会对提高夜班津贴的呼声很高, 希望政府出台合理的指导性意见, “这样, 工会就可以更有力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应建立与职工工资联动机制

2015年, 上海市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 目前仅有少数企业通过集体协商等渠道, 小幅提高了夜班津贴。绝大部分企业仍在执行1995年的中、夜班津贴标准。随着居民生活费价格上涨, 该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劳动者上中、夜班时能量补充需求, 补偿作用越来越小。

“今天的货币价值已根本无法等同于20年前。”社会学家夏学銮认为, 夜班津贴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 沿用“沉睡”多年的夜班津贴规定不符合职工需求的现状。“再小的权益也不能成为社会管理的‘真空’。”

律师韩世春则认为, “多年不变的标准, 说明劳动法规的一些条款存在滞后性。市场转型过程中一些法规没有相应完善, 企业就有借口用旧标准来发放过低的津贴, 这应该改正。夜班津贴这样的权益不应该被遗忘。”他还表示, “在生产实践中, 关于夜班津贴的内容应加入集体合同中, 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的办法来与企业方进行磋商。”

结语

“蚊子再小也是肉”, 夜班津贴数目虽小但关系到一线岗位职工的收入增长。20年没变的夜班津贴, 其补偿作用越来越小, 几近于无, 这会损害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 会成为阻碍职工劳动幸福指数提升、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有关部门应将夜班津贴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联动调整, 因为最低工资标准往往是根据物价水平作出的动态调整, 以保障职工们的合法权益。

篇3: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文件一: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离休干部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

赣老发[2006]18号

各设区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中央驻赣有关单位:

最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赣劳社劳[2006]10号),调整了在职人员的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现根据《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国发[1980]253号)“干部离休后,福利待遇不变。其他各项生活待遇都与所在地区同级在职干部一样对待,并切实给予保证”的精神,经研究决定,离休干部夏季7、8、9三个月防暑降温费调整为每人每月80元。调整增加的经费,按原经费渠道解决。本通知自2006年7月起执行。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2006年10月11日

文件二: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财政厅

《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赣人社发[2012]71号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直、中央驻赣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物价上涨和劳动者工资增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的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将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改为“高温津贴”,同时对高温津贴标准、发放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并按规定改变高温

津贴的列支渠道。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当调整高温津贴标准。从2012年起,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120元调增到240元;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80元调增到160元。

二、适当扩大发放时间范围。从2012年起,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共4个月),随同工资一起实行按月发放。

三、按规定改变列支渠道。从2012年起,将高温津贴纳入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计入用人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企业发放给劳动者的高温津贴列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行政事业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的高温津贴列入单位部门预算。

四、用人单位除按规定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外,在每年的6月、7月、8月、9月,还应当为全体在岗工作人员提供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药品及保健用品,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所需费用在“劳动保护费”中列支。用人单位不得以提供了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保健用品为由抵扣应发放的高温津贴。

五、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本单位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要严格按照安监总安健[2012]89号文件要求,认真遵守并落实有关法律法规,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发生,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减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六、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2012年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的,视为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劳动者高温津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高温津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通知下发之前未向劳动者发放或未按本通知规定标准发放今年6月份以来的高温津贴的,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补发或补差,超过一个月仍未补发或补差的,视为拖欠或克扣工资。

七、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高温津贴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要重点检查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交通、园林、水利、环卫等领域和苦脏累险等一线生产岗位,督促用人单位制定和落实夏季防暑降温各项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对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应依法严肃杏处。

八、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调整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赣劳社劳[2006]10号)同时废止。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西省财政厅

2012年8月13日

文件三: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调整企业离休干部高温津贴

(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

赣老发[2013]20号

各设区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中央驻赣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关于江西省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方案的通知》(赣办字[2002]2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企业离休干部高温津贴(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参照机关离休干部高温津贴(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执行,经研究决定,调整企业离休干部高温津贴(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标准:从2012年起,夏季离休干部高温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80元调整到160元。

二、发放时间:从2012年起,夏季离休干部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共4个月),随离休费按月一并发放。

三、经费渠道:提高高温津贴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四、原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离休干部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赣老发[2006]15号)同时废止。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5月30日

(本栏目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二处供稿)

更罗政策信息请关注老友网:www.laoyou1992.com。

责编/刘敏

篇4:护龄津贴标准

规范相关政策, 确保渠道畅通

为明确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确保政府特殊津贴及时准确地发放到专家手中, 河南省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 就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一是对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实行分层管理, 建立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人制度。省人事厅、省直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各县 (市) 以及专家所在单位都确定了专人负责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 责任到人。同时将各级责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向专家公布, 接受监督。二是规定发放时限。如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收到津贴, 有关部门的责任人从接到情况反映之日起, 须在一周内向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通报落实情况。三是严格发放手续。津贴原则上应由专家本人亲自领取, 领取时签字并注明签领时间。如果专家本人不能亲自领取, 应由其配偶或其指定人代领并签字。津贴发放完毕, 签领单据应由各省辖市人事局、省直各有关单位人事处妥善保管、备查。四是严格管理。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出现病逝、辞职、自动离职、出国超过批准年限一年以上且未与单位联系、受到刑事处分等情况的, 各省辖市人事局、省直各有关单位须在一个月内将变动情况书面报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从下一个月开始停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调入、调出的, 也要在一个月内书面报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对津贴划拨进行调整;跨省调动的, 由省人事厅报国家人事部进行调整。责任人因工作变动更换时, 应于一个月内将变动情况报告省人事厅。

倡导“人格化管理”, 开设服务直通车

为使每一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专家知悉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政策, 河南省专门印制了专家联系手册, 并及时更新。《手册》包括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有关文件、各级人事部门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省人事厅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专家遇到问题, 可以直接与相关责任人联系, 对专家提出的问题, 做到有问必答。以此为切入点, 确立了有效的专家跟踪管理与服务制度, 建立了人事部门和专家之间的双向沟通和联系机制, 使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政策上通下达, 服务到人。

开展上门服务, 传递关爱和温暖

对专家们来说, 政府特殊津贴不仅是一种“实惠”, 而且是一种很高的“荣誉”。针对仍有个别专家因种种原因和困难不能及时领取津贴的情况, 河南省开展送津贴上门的特色服务, 并以此为契机, 了解这些专家们的相关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征询他们对特贴发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让专家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有一位山东的老专家, 退休后来到河南, 因为没有主管单位, 在领取津贴方面遇到了困难,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及时为他建立了专门的账号, 并利用节日慰问的机会将津贴送上家门。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发放效率

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专家队伍本身变化大, 各级人事部门相关管理人员的变化也很大, 有些部门或单位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 不能及时将本单位本部门的专家变动情况进行上报, 给特贴发放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为此, 河南省把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 在全省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多层次的人才资源数据库, 提高了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效率。所谓动态管理, 即建立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数据库, 专家信息掌握到每一个人, 及时变化, 及时更新。所谓静态管理, 即印制专家名册, 便于领导、部门与专家之间相互沟通。2008年, 专门下发了《关于编印〈河南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名册〉的通知》, 对编制专家名册工作进行了较为周密的安排。收录的范围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目前, 专家信息收集、校对、整理等工作基本完成, 即将编印成册。

认真查漏补缺, 力争万无一失

每次政府特殊津贴款下拨之前, 都对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府特殊津贴专用账号进行核对, 避免因账号改变影响发放工作;津贴款下拨之后, 都会在规定的发放时限内对津贴发放情况进行层层抽查, 抽查重点是专家数量分散、相对较为偏远的基层部门。对没有按时发放津贴的单位或部门, 马上与相关部门或单位的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人沟通, 查明原因,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津贴发放到专家手中, 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通过科学管理, 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本人的好评, 促进了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是发放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制以来, 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推诿扯皮的现象不再发生, 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渠道非常畅通, 从未出现过严重拖延、误发或漏发津贴的情况。

二是增强了做好发放工作的责任感。有的省辖市把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把维护专家的利益与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极大地增强了发放工作的责任感。

三是密切了感情, 赢得了信赖。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的及时高效和特色服务, 使人事部门与专家的联系更加紧密, 专家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人事工作者说, 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愿意跟人事工作者提, 把人事工作者当成了真正的“娘家人”。

上一篇:马文智的随笔下一篇:网站内容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