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实习报告总结

2024-05-22

关于翻译实习报告总结(精选8篇)

篇1:关于翻译实习报告总结

目录

1. 引言 ........................................................................................................................ 1

2. 翻译过程分析 ........................................................................................................ 2

2.1直译法 .................................................................................................................. 2

2.2排比、对偶句的处理 .......................................................................................... 2

2.3语序调整 .............................................................................................................. 3

2.4成语及四字词语的处理 ...................................................................................... 3

3. 结语 ........................................................................................................................ 5

参考文献........................................................................................................................ 7

1. 引言

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的艺术。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活动的结果与译者自身的文学修养、翻译技巧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英汉翻译有口、笔之分,范围涉及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旅游等各个领域,不论文体如何区别,在翻译标准,对原文要求有比较深透的理解,对译文要求通顺达意,能反映原文的精神实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翻译是语言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和消除语言差异的途径,把握汉英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互转换尤为重要.词性转换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是译者必用的手法.在词性转换的研究方面,其中以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者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创造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并运用到翻译实践上.国内对词性转换的研究以毛荣贵为主要代表.在近期 出版的刊物中有对词性转换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项伙珍的《谈翻译中转性译法》和梁超的《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为主要代表. 本文对翻译中词性转换进行研究,有利于发展翻译技能,使翻译表达形象化和生动化,译文更加通顺和地道. 汉译英这项工作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极高的英语能力,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做好汉译英。

2. 翻译过程分析

衡量是否为一篇好的翻译文章就看它是否达到了 “信、达、雅”的要求。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要按我们所学的步骤来。在两个学期的翻译课上,老师教了我们很多翻译技巧,常用的有直译法、意译法,还有归化法和异化法,各种句法翻译方法等等。在这篇“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Cost Nothing"中也同样使用了这些翻译技巧。

2.1直译法

直译是基本的翻译方法,当一个句子的结构相对简单时,我通常会采用直译的方法,保持原文形式一句一句地进行翻译。反而如果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翻译技巧,反而会让人不知所云。同样,意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这整篇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我还是依照原文的顺序依次翻译。

2.2排比、对偶句的处理

在这片典型文章中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句,这无疑增加了我的翻译难度,所以在对这篇文章的翻译过程中运用大量的从句翻译。不论是限制性的或是非限制性的,往往可以译成并列句,放在主句的前后,偶尔还可以完全脱离主句而独立成句。

寂寞时默默陪伴你的那个人,摔倒时向你伸出手臂的那个人,伤心时将你揽

在怀里的那个人。

The one always keep you company when you are lonely, give you a hand when you fall, hold you in arms when you are sad

那份不由自主的倾慕,那份无法遏制的思念,那份风雨同舟的深情,那份相

濡以沫的挚爱,

The admiration which is involuntary, the miss which can’t stop, the deep love which stands together regardless of situation, the true love of mutual help and relief in time of poverty,

2.3语序调整

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能够符合英语语法和使用习惯,需要改变语序,汉语的很多前置定语,状语和修饰语,在翻译中的位置变化是英译汉中常用的翻译技巧。在翻译的过程中避免句子过于冗长复杂,我往往将句式整合之后进行翻译。 ? 慷慨的阳光,既照耀着豪华别墅,也照耀着农家小院;既照耀着国王,也照

耀着乞丐;既照耀着老人,也照耀着孩子

The generous sun is shining both on luxury villas and small farm homes, on a King and a beggar; on elderly and children

2.4成语及四字词语的处理

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词汇对原文进行精确的表达是最能看出译者的文学功底的。很多汉语中的成语要翻译成英文着实不易。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的成语,四字格等等,还有几个类似于古文的词语,在翻译中需要下很多的功夫,好在老师在课上已经对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训练与讲解,我才不至于无

从下手。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汉语成语的这些特色很难全部在译文中得以再现,此时必须有所舍弃,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主要信息的传递。汉语句子但中的四字词组在译成英语时都有可能与英语剧中的但系、短语、习语甚至整句相对应。比如“芸芸众生”,我译为“All living things”虽然没能译出其中的意境,并且过于直白了些,但是主要意思把握好就可以了。又如“锦衣玉食、衣不蔽体”。我译为“sheltered”和“scantily clad”,我知道自己现在的翻译水平不高,所以力求能够将原文的意思清晰简单的表达出来,这也是锻炼自己翻译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3. 结语

要尽量避免汉译英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翻译的过程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从英文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对句子进行重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记录一些地道的英文与汉语对应的表达,以及难度大的译文。

在翻译过程中我发现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搞清楚它的语法结构,才到正确理解原文的要求。在分析句子结构时,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找出来,这样句子的骨干节后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分析句子是否有省略成分,主句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正确把握句子的结构是进行正确翻译的关键,如果连句子的结构还没搞清楚就匆忙动笔翻译,肯定是译不好的。

通过两个学期的几门课程对翻译技巧和知识的系统学习,我总结了翻译的过程大致可分理解、表达、校核三个阶段。

1. 理解阶段

透彻的理解原文是确切翻译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到这点,译者必须从整体出发,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探求正确的译法。我们知道,对原文的分析如何是关系到翻译成败的极其重要的环节。这里,不只是要分析原文词语的表层,还需挖掘深层,揣摩风格等,也就是说,既要理解内容,又要研究形式,既要琢磨原文的词法、句法和修辞特点,又要考虑作者的观点、态度、手法以及某些词语的特殊含义。我们也知道,几乎一切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同样一个词或词组,在不同的上下文搭配中,在不同的专业范围中,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一个词脱离了上下文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理解的。只有结合上下文,通过对词义,句法等各方面的分析,彻底弄清原作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才可达到透彻理解原文的目的。

2. 表达阶段

表达就是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材料,把已经理解了的原作内容重述出来。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和译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关系到表达的好坏。但理解正确了并不等于表达一定正确。只有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复合规范的译文语言形式,下能确切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

3. 校核阶段

校核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作内容的进一步核实,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过程,也是使译文复合标准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校核内容、方法大致如下:

1) 校核译文在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数字等方面有无错漏。

2) 校核译文的段、句或重要的词有无错漏。

3) 修改译文中译错的和不妥的词、词组和句子。

4) 力求气温没有冷僻罕见的词汇或陈词滥调,力求译文段落文字、标点符号无误。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对翻译的认识了解和翻译练习,做出一个好的翻译绝非易事,但是只要自己坚持不懈的锻炼和学习,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多背常用习语,坚持做翻译,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翻译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篇2:关于翻译实习报告总结

1.学生若参加我院与外研社合作的翻译平台,进行外国名著的重译项目,则学生应获得外研社的接纳证明后,并且通过翻译验收,方可以重译作为毕业翻译报告的题材。

2.学生如果是翻译出版书籍,则在毕业报告中必须提供翻译合同。

3.学生如果没有参加外研社的项目,也没有接到出版社的翻译项目,则可以选择前人没有翻译过的文章,文章内容,由导师把关。

篇3:关于翻译实习报告总结

关键词: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分析与建议

一、全国翻译本科专业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即将开幕。经济的增长, 综合国力的增强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在各个层面上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 各领域对一般和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为止翻译人才缺口达70%。其中口译人才更是被列入了紧缺人才的行列。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广大需求颁布了《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 (教高[2006]1号) 。该《通知》宣布, 将在国内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自2006年第一批翻译本科专业成立以来, 迄今为止, 已有19所院校通过教育部的审批相继开设翻译本科专业 (20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2007: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2009:外交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目前, 开设翻译本科专业院校的数目已初具规模, 然而, 在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中却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系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短缺且不均衡等。我在下文中将通过对九所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 对现状进行分析描述, 从而提出改革建议。

二、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情况调查报告

目前, 19所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尚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 我选取其中的9所院校 (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 , 对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各校的共性和差异性, 比较不同院校的优缺点, 从而提出科学、合理、适合中国国情、有特色的口译课程设置建议, 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课程建设。

各校口译课程的总学时安排 (口译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总和, 不包括选修课程) 差异较大。其中口译课程学时最多的院校是复旦大学, 约为288学时, 其次是沈阳师范大学, 约为220学时, 天津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总学时安排大致相同, 约为144学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约为108学时, 学时最少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约为90学时。

各校在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语言基础类课程为主, 各校开设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大致相同, 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阅读、语法、听力、语音语调、口语和写作, 少数学校开设英语视听说、古代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公共演讲等口笔译预备课程, 为三、四年级的翻译专业类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大部分院校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在第五至第八学期。但也有一些学校较早开设口译基础课程, 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 也就是第一至第四学期接触到口译知识。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第三学期开设联络陪同口译, 第四学期开设交替口译;复旦大学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译初步与视译, 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听说与述译;河北师范大学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口译基础。

各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 主要集中在交替口译、同传互译、口译基础、专题口译和视译这几门课程。而在选修课方面各校突出各自特色,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倾向于某种行业或专业的口译训练, 或者是某种口译技能的专项训练或口译实战模拟训练, 例如, 商务口译、政务口译、特殊场合口译、笔记技巧、速记、口译名段研究、口译工作坊、同传模拟、会展口译。

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通过对口译员翻译过程的观察, 研究者将口译的基本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听解—记忆—转换—表达。 (王斌华, 2006) 口译过程同时涉及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 我们可以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将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划分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翻译本科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基础阶段教学 (本科第一和第二学年) 和高级阶段教学 (本科第三和第四学年) 。根据上文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本科基础阶段各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于语言技能教学, 到高级阶段才开始开设翻译技能课程, 只有少数院校在基础阶段加入了口译预备课程。我认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应当在分阶段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在基础阶段增设口译预备课程十分必要。例如, 听解和表达在口译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们可以学习名校的做法开设听说、读说、读写课程, 同时增设中文和公共演讲课程, 辅助提高口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 仲伟合提出了译员知识组块结构构成:KI=KL+EK+S (P+AP) , 即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双语知识板块+百科知识+ (职业口译技能+艺术表达技能) 。因此, 口译教学可以总结为双语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能训练。由此可见, 在培养口译员提高其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在调查的九所院校中无一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我在以往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对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是造成最终译不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 可以在本科基础阶段增设百科知识相关课程, 或改革现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可以在翻译本科专业的阅读、听力和基础英语课程中加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管理、外交、环境、教育、贸易、法律等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事实、读写新闻报告、汇报新闻事实, 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

各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 语言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各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理论课程与技巧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必修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衔接与过渡。这一点从各院的口译课程总课时安排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出来, 最多达到288课时, 最少仅有90课时。各校应考虑学生口译学习和口译技能教学的发展情况, 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课程安排, 建立科学的口译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学,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双语技能, 增加学生的百科知识, 培养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完成一般性口译任务的本科翻译人才。

调查中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校本科课程设置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与中文相关的课程, 例如古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而中文相关课程的总学时在本科四年全部课程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中文水平和中文文化底蕴严重欠缺, 在英到汉的口译训练中存在表达不清、用词不准确、语言生硬、逻辑表述不清、表达不完整以及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因此, 建议各校增加中文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 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和文化底蕴, 使学生的双语能力能够同时、同速提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背景情况的介绍及对九所设立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 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就此提出改革建议。目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在本科基础阶段缺乏口译预备课程的设置;第二, 教学中缺乏提高学生百科知识的教学课程和内容;第三,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第四, 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我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 结合自身的口译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期望能够与翻译本科教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篇4:关于翻译实习报告总结

游戏文本汉化是翻译领域中比较偏门的部分。汉化翻译的特点很明显,首先,游戏汉化的翻译题材广泛,没有固定的范畴。但同时这也给翻译初学者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可以接触大范围不同题材的材料。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变换翻译的着重点,根据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进行合理的理论应用;其次,汉化的评价依赖大众评价,也就是由玩家来评定。汉化的评价不严格。这一点上要求汉化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笔者在翻译中主要遵循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同时借鉴了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Nord,2006)。诺德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目的论理论。诺德认为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译文的好坏看法不同;诺德就提出了忠诚原则来解决文化差异及译者、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该原则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译者应尊重原作者,协调译文目的语与作者意图。同时笔者在翻译时采用较多异化翻译。施莱艾马赫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是译者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译者不是翻译中的隐形人。(Venuti,2007)笔者认为汉化翻译更多的是使玩家享受游戏的乐趣,所以在翻译中充分调动译者的主体性,目的是使游戏内容更富乐趣。

二、文本分析

汉化文本的任务文本发送者通常是游戏公司或民间自建的小型游戏汉化组。文本目标功能是达到英译汉或日译汉的目的。接受者为广大玩家,对于玩家来说,游戏汉化的最低门槛是不影响游戏操作和游戏兴趣。文本通常为书面形式,(某些大型游戏会根据汉化文本进行配音)。文本翻译的原因主要是迎合中国玩家的需要,促进外国引进游戏在中国的发行。本文当中所采用的文本是某二战题材游戏的一段独白。词汇上涉及众多地名及人名。内容上符合历史事件。句型结构上看,有较多状语与插入语。

三、翻译反思

在汉化任务交稿后,笔者进行了一些反思,下面截取其中的几句话,总结这次任务的心得。

①His legs badly injured,Isakovich spent months recovering in a military hospital; he would not return to combat.

句子①的翻译有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人名Isakovich的翻译。笔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没有相应的广泛接受的翻译。通过几个已有翻译的类似人名的对比,最后翻译为“伊萨科维奇”。没有突兀的翻译腔,效果较好。第二,汉化任务的一个很大的弊端是,大所数情况都是团队合作,分工完成一整部游戏的汉化工作。这就存在翻译时断章取义的风险。在句子①中就存在这种情况。“would not do”在句子表达的是不想回去战斗,不能回去战斗,还是单纯的陈述不会回去战斗呢?句子中上下文之间没有办法推测出这个句子的潜台词。处理方法是,根据前文提到伊萨科维奇腿伤严重,结合“would”本义,定为“他不会回去战斗了。”第三,标点符号。英语原句中分号连接两个分句,在翻译中改为两个完整的句子。并且调整主语和人称代词的位置。翻译如下:

伊萨科维奇的腿伤的很重,在军事医院里恢复了数月。他不会回去战斗了。

②Ivan Pozharsky,a fellow patient,befriended Isakovich and shared his experience in breaking the Siege of Leningrad.

句子②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位置调整问题。Ivan Pozharsky 属于新信息,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调整了语序,翻译为“他与一名叫伊凡·波扎尔斯基的病友成了朋友。波扎尔斯基讲诉了他们突破列宁格勒包围圈的经历。” 原文中用“and”连接两个并列分句,翻译中处理成两个独立的句子。通过这样的调整,句子表达上更流畅了。

③Pozharsky fought on the Volkhov Front,pushing west into the town of Shlisselburg,while soldiers from the Leningrad Front pushed east across the frozen Neva River.

句子③中有一个难点,首先句子中出现的地名是真实的。需要仔细的核查并给出公认的翻译。句子翻译起来比较容易,难点在于大量的文本对比找寻最公认的翻译。句子③中还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词性替换。如“fought”翻译成“参加战斗”;“from”翻译成“在某地战斗的……”。本句翻译如下:

波扎尔斯基参加了在沃尔霍夫前线的战斗,部队往西向什利谢利堡镇方向推进。同时,列宁格勒前线上战斗的士兵们穿过冰封的纳瓦河往东推进。

总之,汉化翻译对翻译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低的,在翻译时译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配合,使整个翻译有连续性。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同时对于地名、人名、历史事件等需要仔细查证。翻译中措辞要尽量优美!尽量多进行校改,在每次的校稿中,笔者都能找到不足之处,经过改译后,译文质量就会有一定的提升。这足以说明对翻译初学者来说,校译是翻译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

参考文献:

[1]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2.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篇5:6月翻译实习报告总结

在实习起步阶段,我们先是由魏老师指导向我们进行本次实习的内容、安排以及意义并将我们分组。要求了每周的具体工作以及我们第一周要进行的翻译材料,汉译英材料是《唐朝皇后棺椁被追回》,英译汉是《Extra Weight in Early Childhood Foretells Later Disease Risk》,并要求我们将《唐朝皇后棺椁被追回》做成课件,详细的列出翻译过程中所遇到困难以及感受。第二周的翻译材料是《设备维修中心》和《Exhaustion Syndrome Leaves Measurable Changes in the Brain》

万事开头难,翻译实习的开始是比较头疼的,在正式动笔对《唐朝皇后棺椁被追回》进行翻译之前我们不得不复习之前所学过的翻译理论知识点了解在翻译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术语和一些晦涩难懂词让我们四人为此而抓耳挠腮。所以开始的时候,总是感觉翻译的有些别扭。在周四的PPT汇报过程中,魏老师认真的给我们讲解了各种困难。

第二阶段的实习是由张云老师指导我们对菜谱进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以及学校组织的西科杯翻译大赛。主要翻译内容是《Why Economics Can’t Explain Our Cultural Divide》,中餐菜名译法举例以及班级合作的菜谱书翻译;最后一周的翻译材料是《平凡的人生》节选及《The Girl with the Apple》节选。

篇6:翻译实习总结

Summary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 is a bridge which leads them to step into the society.It helps the students contact with the community, understand it and be close to the society earlier.Practice, in other words, is to study in practice.And it is known that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 and will be used in practice.As for me, with nearly one months’ work during which I have the chance to put the theory into the practice, I got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and some other professional skills requires.Above all, this internship experience has strengthened my ability in all aspects.In addition, it helps me understand the truth of “Be a good man before you do something” I’m sure these will be a valuable asset in my future work and social interaction.I was very happy to have this kind of internship.In my opinion, I may have many chances to deal with many problems and have to deal with various people which can be good for my social skills.Now it seems what I thought about was right.During the time of translation internship, I get not only the translation skills but also several ideas and important knowledge which can help and benefit me in the future.First, sincere.First day of translation internship, I harbored feelings of unease, many interns have heard rumors before that they are treated as transparent in the unit or person, or to do some chores, so a bit worried about them the same.Entered the classroom, I saw a few unfamiliar faces.I smiled and greeted them.Such as the gentle greeting, but it expressed concern to colleagues, to help others feel valued and cared for.Just a few days, I mingle with colleagues.The worry about becoming “transparent man” did not happen to me which may thanks to the attitude I treated them.I always try to help what they may need when they are working and try to remember everyone’s hobbies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I think I should be sincere, in exchange for the trust of our colleagues.They took me as a friend, but also willing to work assigned to me.Secondly, passion and patient, like fire and ice, seemingly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things, but it can spark the most beautiful collision.A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y is not an easy job.An evening party, for example, write a plan book firstly and then encode and record of programs and rehearsal, and then burn the disc on the show with the actors and actress apparel, written after the preparation, it is a creative living, fees brain, ready to be constantly revised Followed To edit music, voice, subtitles, need more than a month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done,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program, and we were all by the owners point to rehearse the show, I plan to work overtime and sometimes at night.Even sometimes, I forgot what the day and date is.Thirdly, idea.We all can learn technology, but the idea only belongs to you.Have no idea when you only have technology, only sent to do some chores, and when you have your own idea to work independently, they will be entrusted with the challenging task.I thought: This is not just property management;other industries should also be the case.Because the technology everyone can learn, and for his own idea you were a ”franchise“ Do not fear the work will need to master new technology, in fact, technology is not difficult to learn, the difficulty is always stirring his own unique

thoughts and ideas.Only in this way, you can highlight their work, to show their value.Lastly, well-organized.To do ” translation internship", if not so organized, we will let you rush inefficient.Leadership to, it is necessary to prepare for their information, sometimes they want more information then, we must begin again to prepare, play and programs, leaflets and other departments should coordinate, but also singles out the program to show them, and sometimes There are games to add on-site activities, a monthly selection of great photos but also has to do with publicity, but also write the text.Finally, I want to thank Mrs Mo, he arranged this internship for us.I will cherish the memory of this period of internship, One thousand-li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I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篇7:翻译实习总结

每个大学生都在学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我该如何立足?我正在寻找答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只要专业技能够硬够强,一定会有自己的舞台。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只有足够的input,才能output。

翻译实习总结范例篇3

要想领工资就得做事情。时常,张老师会打电话过来有些要紧的邮件要翻译。一个电话一谈就要半个钟,然后就会打乱我自己原先的计划,临时插进来要先把翻译的事情搞定。然后一周还要上三天班,从早上九点半到晚上五点半,中午还没得睡的哦。我通常白天上班,那晚上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只能看电视休息。这样,我才发现原来赚钱那么不容易。而且为私人老板打工,还得调整自己适应她的工作习惯。这对于时时刻刻想随心所欲的我,简直是折磨。

任务化能让自己静心做事。最开始为了得到这份工作,一个晚上我居然能够翻译出一篇长达七八页纸的艺术类论文,简直是奇迹。后来,一个下午我居然能把一本英文艺术家传记了解的七七八八。因为翻译是工作,工作有指标,所以我能够静心把完全没有概念的艺术类文献很快熟悉。

商业眼光能帮助你赚钱。张老师有一定艺术造诣,但真正能使她赚钱却是她的商业头脑。她注重和朋友关系,抓住每个能扩大她交际面的机会。有商业头脑的艺术家能赚钱,当然有商业头脑的教授也能赚钱。其实,无论是学术还是艺术领域,具备一个造诣的学者数量是不少的,但是兼备商业头脑的学者就少之又少了。虽然说把学术商业化是有点不合适,但是说到底又有几个真正的学者能够家产万贯呢,到后来还是具备商业头脑的学者就够名利双收。

篇8:关于翻译实习报告总结

面对甲午海战后的严峻局势, 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中提出了自己的“善译”翻译观:“夫译之为事难矣, 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 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 深嗜笃好, 字栉句比, 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 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 委曲推究, 务审其音声之高下, 析其字句之繁简, 尽其文体之变态, 及其义理精深奥折由然。夫如是, 则一书到手, 经营反覆, 确知其意旨之所在, 而又摹写其神情, 仿佛其语气, 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 译成之文, 适如其所译而止, 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 与观原文无异, 是则为善译也已。”[1]

马建忠呼吁借鉴西人语言文字、政令法规、文化典籍等如数家珍的做法, 在通商口岸城市建立翻译书院, 迅速及时地翻译外洋各国报刊书籍, 培养“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的翻译人才。

二、后人对“善译”说的研究成果总结

后人对“善译”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的角度, 但综合起来大多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把“善译”理解为一种翻译要求或标准, 研究“善译”说中的具体措辞, 从而归纳“善译”说提出的对翻译的具体要求;也有从文化角度研究的, 现将后人的研究总结如下。

(1)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研究“善译”说提出的文化背景。

从多元系统理论这一角度研究“善译”说的非常少, 这一角度主要是研究“善译”说提出的文化背景, 因此这个角度非常新颖。多元系统观的根本观点是将个别事件置于一系列相关影响因素构成的语境下来考察该事件与各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在文学系统中, 翻译既可占主要位置, 又可占次要位置, 具体要据该文化中当时其他文学的状态而定。如果原来的文学系统处于强势地位, 已经发展完备, 翻译便会居次要地位, 翻译文学在系统中就会处于边缘地带, 其文学模式也往往是次要的。相反, 翻译占主要位置时, 就会在塑造多元系统中心部分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总体来说, 19世纪末中国的翻译系统在文学系统中居于边缘地位, 在翻译系统内部居于中心的翻译观是派生于传统文艺理论的传统翻译观。所以, 为提高翻译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引起人们对翻译的作用的高度重视, 马建忠顺应时势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善译”说, 为我国传统翻译理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2)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善译”说对翻译的具体要求。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善译”说的重心在“善译”说的具体要求上, 他们认为, “善译”说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努力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 充分应用语义学, “委曲推究”所有相当之实义, 即准确充分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应用语音学, “审其音声之高下”, 即译者应把握原文中感情的跌宕起伏, 贴合原文感情基调;应用文体学, “尽其文体之变态”, 即译文应在文体上与原文相符合;应用语用学, “析其字句之繁简”, 即译文应做到详略有据、得体;应用修辞学, 研究“其义理精深奥折”, 即译文应传达出蕴涵在原文中的深刻哲理, 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确知“其意旨之所在”的基础上, “摹写其神情, 仿佛其语气”, 准确传递原文的神韵, 使译文尽可能接近原文, 这样的翻译才是“善译”, 即好的翻译。

(3) 从等值翻译理论角度研究“善译”说的历史相似性。

陈福康在《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介绍马建忠的《拟投翻译书院议》时是这样界定他的翻译理论的:“他提出的‘善译’的标准, 是力求与原文在意思上毫无出入, 而且使读者读了译文后能达到与读原文相同的感受”。并指出“这一提法, 已与现代等值翻译理论非常接近。”[1]梅美莲更是在《马建忠与等效翻译》一文中通过等效翻译涉及的三个基本概念与马氏的“善译”的对比, 提出“马氏的‘善译’理论已具有现代意义的和完全意义的等效翻译理论概念。它的翻译观点已完全具有现代等效翻译理论所包含的内容”[3]。有学者更进一步地从语符、语义和语用三个具体角度来研究“善译”说中所蕴涵的等值论。

三、对“善译”说的新解

基于前人对“善译”说的研究, 笔者拟分别从过程论和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文化学派这两个宏观的角度提出个人对“善译”说的一些研究新角度的认识。

(1) 从马克思主义过程论的角度看“善译”说的历史传承性。

过程论是关于事物是一个发展过程的思想理论。过程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作为过程而发展。自然界是个发展过程, 从沙粒到太阳, 从原生生物到人, 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变化之中。社会是个发展过程, 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依次更替, 不断发展。认识是个发展过程, 一个正确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 由精神到物质, 即由实践到认识, 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 才能完成。总之,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没有过程就没有事物。[4]过程具有客观、动态、发展、实践、连续等特点。翻译同样如此, 翻译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便是翻译过程, 这是众多翻译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

根据马建忠的“善译”理论, 译书之前, 译者必须透彻了解原文, 达到“心悟神解”的地步, 然后下笔, 忠实地表达原意, “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而且译文又能够摹写原文的神情, 仿效原文的语气。正是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 后人提出的众多翻译理论大多涵盖“理解—转换—表达”的模式, 即翻译过程, 并且强调理解的准确到位、转换的顺畅自然、表达的贴切传神。如后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理论是基于忠实的理解、顺畅的转换和表达的过程实现的。林语堂提出的“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 是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 同样遵循忠实的理解、通顺的转述和富有美感的表达的模式和翻译过程。傅雷的“神似”说是基于对原文准确理解的基础上, 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反复推敲语言转换过程, 最后得出“神似而非形似”的译文, 即“摹写其神情, 仿佛其语气”。钱钟书的“化境”说妙在一“化”字, 是翻译艺术的极致, “化”生动地体现了翻译的过程, 也是以“理解—转换—表达”为基础, 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加入译者的主体因素, 充分发挥译者对原文的艺术感悟性, 在推敲词语时需要“化”, 在辨别文体时也需要“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过程论来看,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是在“善译”说基础上的传承与延续, 正是后来翻译实践者和理论家的共同努力, 才使得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得以自成体系、自成一家之说。

(2) “善译”说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

传统的翻译研究把译者摆在微不足道的位置上, 认为译者是“媒婆”、“译匠”、“带着镣铐的舞者”、“舍人”等, 随着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研究的哲学转向和9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译者的作用被提到了显著的位置, 并引发了关于译者地位、作用研究的高潮, 由此推动了译者主体性这一命题的研究。关于译者主体性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査明建和田雨认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 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5]

分析马建忠的“善译”说, 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译者的主体作用, 即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发挥与体现。具体表现在“善译”说要求译者在对原文意义的把握上充分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 即译者对原语的理解和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读者意识, 考虑到原文的特殊文化现象和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接受意愿。同时, 译者要具备过硬的分析转换手法, 能够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将原语转化为译入语, 从而得出译文, 即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恰当调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自己的翻译感知, 准确、充分地表达出原作者的意图。在这个过程中, 译者要反复思考、琢磨、对比, 直到达到“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使译文读者观译文与原文读者观原文的感受一样。为达到这样的翻译标准, 译者还需在翻译结束后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译文, 以求找到改进、提升之处, 达到真正的“善译”, 这也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表现。

四、结语

马建忠“善译”理论是洋务翻译的一次重大飞跃, 促进了我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善译”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过程论和译者主体性这两个新角度来审视“善译”说, 丰富了对“善译”理论的研究, 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借鉴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而深化了对“善译”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晓农, 马建忠翻译观的历史命运——基于系统观的解读[J].东岳论丛, 2007.

[3]梅美莲, 马建忠与等效翻译[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http://www.upicture.com.cn/Knowledge/nPost/nPost_24570.htm.

[5]査明建, 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 2003.

上一篇:透视“购房意向书”下一篇: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