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实践体会

2024-04-10

穴位实践体会(精选6篇)

篇1:穴位实践体会

穴位实践体会

穴位实践体会(1)-04-09 18:52体验了一回风池穴

半点钟

前天老公感冒了,鼻子也塞住了,我想,用啥办法呢?接触中里老师的理念以来自己还没感冒过,只是知道大概怎么治感冒。

鼻塞容易嘛,我来按孔最穴,按左面右面通了,按右面左面通了。不过一会儿鼻子又堵了。取嚏么又取不出来,老公和我一样的,纸巾戳鼻子里难受。

第二天感冒没好,晚上我想要么刮痧吧。刮了膀胱经,没有痧,刮了肺经,没有痧。中里老师说感冒发烧不建议吃药,建议在大椎处刮痧,刮了,也没什么痧。

第三天,也就是今天,感冒继续,症状不重,可还是鼻塞。那么似乎还有风池没用过,风池管风寒的。上次好像看到斑竹说取嚏取不出来可以先按风池,于是我伸手向老公的风池捏去,位置么瞅了个大概,也没去翻书,老公子哇乱叫,说疼死了,我说疼就对了,其实心里也没底。后来实在疼不让我捏了,过了会儿自己和我说,鼻子好像通了,我堵住他一边鼻孔听了听气息,好像是通了,然后趁机又多捏了几下。神奇了,老公从中午到现在打了好多喷嚏,鼻子一点也不塞了说。腱鞒囊肿我自己解决了

tanman002

我记得中学时一次腱鞒囊肿犯了,竟然体育考试差点不及格。那次的治疗是一位中医大夫,用他的拳头突然一砸,不痛了。再一次的治疗,是一位理疗医生用针头插进囊肿想抽出水液,结果照样肿照样痛。这次,我早已读过吴清忠和中里两位老师的书,所以决定自己实践。患手手背上长了一颗小斑点,位置在中指、无名指指骨联合处前凹陷处,外有斑内有瘀,我就在这里揉开了,剑这里是有些痛,多揉揉,不到两分钟,手腕不痛了,囊肿小了很多,真见效啊?!第二天,囊肿又起来了,这次我选在晚上9点后开始又揉,这次揉的时间长些,手腕不痛了,再揉到斑点处也不痛了,收工。转转手腕,验收一下,真好啦!第二天

到现在,10天过去了,手腕随意转。心里有点得意,与大家分享下。无意间治好老公肩膀疼sunny_young老公昨天喝水的时候,说一口气突然堵在了肩膀那里,和落枕差不多的感觉,只不过不是脖子是肩膀。疼得脑袋都转不得。

我并没有什么思路,只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拔了个罐子在他肩井穴上面,过一会,他说好些了,不过肩胛骨那里疼。我又拔了个罐在天宗穴那里,谁知道一把他就说不疼了,头也可以转了!

嘿,真神了!我自己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嘿嘿!~~感受悬厘、悬颅穴风儿也悠然前两天的下午,美尼尔综合症又犯了,头晕目眩,躺在床上不敢动.闭着眼睛在记忆里搜寻中里老师的书里什么穴位可以治头晕?终于记起是胆经上的头厘穴,马上去按,无耐头太晕,自己的手就用不上劲,只好等老公下班后让他帮忙按,按的时候好痛啊,坚持了7.8分钟后,症状缓解了好多,第二天早晨不晕了.以前象这样的情况,一般我都要躺两天.肺经郗穴孔最穴大力水手第一次见识到穴位的神奇是从孔最开始的。孔最是肺经上的穴位,在肘横纹下5寸,以前感冒经常嗓子痛,孔最就像是开关,只要揉上1分钟,疼痛马上缓解。周围的人对孔最的实践最多,有人说对痔疮有缓解,有人说可以通鼻窍。真是一个好穴。求医书上说,孔最,“孔”为孔窍,“最”为第一。此穴有统领人体诸窍之义。凡窍之病,皆可用此穴调治,如耳痛、耳鸣、鼻塞、鼻衄。此穴还是治疗痔疮的要穴。另外,孔最还善调毛孔的开合,“为热病汗不出”之第一要穴。孔最为肺经郗穴,郗治急症,所以此穴也可治急性咽炎、咳嗽、扁桃体炎。有没有用,还真要自己体会一把。

治口干、眼睛干效果好--液门穴

经络如歌

前几天觉得口干--嘴巴里怪怪的那种干,我喝了很多水也没用

昨天早上看《求医不如求己》-3三焦经上随便按,当按到“液门穴”时很痛

我一直按,大概10多分钟,后穴位处红肿,痛不可摸了

今天早上还是如昨天那般按摩,顿觉口中舒爽,

能听到吞咽口水的声音---口中、咽喉部舒服极了

而且,长期因上网造成的眼睛干涩症状也可能因为按摩液门穴而觉得好多了大钟穴的奇效深海中的红珊瑚这几天,小腿特别不舒服,僵硬。是小腿膀胱经的位置。但是怎么按好像也不见效果。中午边喂孩子吃饭边听中里老师的讲座,正好听到中里老师讲肾经--大钟穴,大钟穴是络穴,正好落在膀胱经上。我就点揉大钟穴,好疼。揉了一会儿。下午上班时发现,困扰好几天的小腿问题好了,轻松自如了。感想中里老师,感谢山药社区里的各位朋友。神奇的一按,大包mofeel前几天,我老公突然感觉右胸痛,说话呼吸都能感觉到疼痛。去医院看内科,拍片,一切正常,医生也没给出个什么所以然,只说过几天就会好的。后来他听朋友说,可能是挫伤了胸部的神经。晚上回家的时候,我对着《求医不如求已3》寻找相关的穴位试了试,先是肺经按了下,没什么效果,然后找到脾经,看到其中的大包穴,对急性扭伤、肋间神经疼有效,按了一下,我老公马上就感到疼的喘不过气来,我接着按揉,一会,他说感觉好多了,疼痛减少了,第二天,基本上已经没事了。:又在老公面前露了一手,很有成就感哦!警钟再一次敲响:同仁堂39岁董事长心脏病发猝死Cathy今日在网上看到“同仁堂39岁董事长心脏病发猝死”的消息,很令人惋惜。我查了一下这位董事长张生瑜先生的简历,他是学经济的,年轻有为,但平时身体就不太好,还身兼数职,税前年薪89万.唉,可惜呀!同仁堂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却留不住自己的董事长。

联想起中里老师在4月份在广州的讲座、6月在北京的培训课上、7月在北京电视台的“悦读会”节目上反复强调的一件事:“我在一年之中参加了我的两位高中同学的追悼会,都是三十八、九岁,突发心梗离开的.”。他送给了男士们一个预防心梗的一个无名穴:将左手上臂的心包经分为三部分,距离肘横纹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会有个痛点,他把这个点称为“阻滞点”,让大家没事的时候多揉此点,即可预防心梗了。当然女士同样适用。

这个阻滞点我为许多血压有问题、常备速效救心丸或肥胖人士按摩过,个个痛不可摸!

我们每个人都学点中医、学点经络按摩真是太有必要了“离穴不离经”,找不准的人可以从天泉穴开始仔细按摩至曲泽穴,遇疼痛点多揉即可。

治疗足跟痛

心想事成

我用X型法帮同事妈妈治疗足跟痛同事的妈妈右脚足跟痛,拍片说长了骨刺,我用X型法让她按左手掌跟最痛点,并在网上找到一个外用方子:用川穹,细辛,冰片各等分(各3克),研细沫,放入小包内,垫于脚下,可以止痛,今天正好过了一星期,说是好多了,我真开心哦.清冷渊穴-治上火而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躁

平静

清冷渊穴是怯火的穴位,当您着急上火,嗓子痛,牙也痛,眼睛也痛,眼红目赤的时候,揉清冷渊穴火气马上就会降下去。尤其是您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躁时,揉外关穴不管用,可以揉清冷渊穴和天井穴,效果立杆见影。掐太冲,让我每天都有好心情天街小雨中里老师的书,要细细的去读,细细的去品味,书里的每一句话对于我来说都非常重要。喜欢读老师的书,喜欢看老师的光盘,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随和。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去实践,不要只停留在本本上,或者只想着来这里求助,要动起来,不去实践怎么能体会到效果呢?

书我虽然不是看的很细,也没有实践多少,但我的确是受益了。只就掐太冲来说吧,刚开始掐的时候真的`是痛不可摸,从太冲至行间都非常的痛,而且掐完后真的如老师书中所说“大鸣大放,上下畅通”,呵。掐了一段时间后,现在再掐时已经不痛了。

自从掐太冲后,这心里真的是很舒畅,而且想生气都气不起来了呢,呵,丈夫也掐,上高三的儿子说心累,我也给他掐太冲,有时掐着掐着就打嗝,孩子说“怎么就这么神呢!”而且觉得身体也随之轻松起来,走路也比以前轻快多了。往常周末休息在家时干完大半天的家务活后都会觉得很累的,自掐太冲后就不觉得象原来那样累了

掐太冲,不仅仅让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更可喜的是,它让我的家庭关系更加的融洽了,呵巧用合谷穴随缘星期二下午同事小谢眼神呆滞地坐在办公桌前,问他出了何事,说是牙痛,问左边还是右边痛,说是右边痛,当时就拿他左手合谷穴摸摸并问他痛不痛说痛,稍一用力点按当时他大叫“救命”尖叫声吓我一跳,叫他强忍不要声扬,只一会小谢脸带惊奇的微笑望着我,说牙不痛了。代替吃药的快速降压穴位自然康道高血压患者,很多都有体会,一但血压高的时候,脖子就有发硬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颈椎循环又不畅通了;

我在高血压病考里,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的康复疗法;不过有脾气急的朋友呢,嫌慢;

这里,我介绍一个快速降压法,不过这只是一个缓解的办法,要彻底告别高血压,还是要按照我的理论,全面进行调理;

在颈椎和肩膀交叉的地方,两边有对称的穴位,我们叫它“双百劳:顾名思义,它这里是最辛苦的地方,我们的脖子每天要不时地活动,这里是受累最多的地方;

血压高的患者,在这里用手指按压10分钟,血压就会下降5--10个点;如果用我介绍的”穴宝",也可以用拔罐器里的磁头,效果会更明显;如果血压不是很高的,用这个办法,时间长了,血压就会回复正常,越是头疼头晕的高血压,效果越明显;血压很高的患者,用这个办法,也会降下来一部分;

另外,在颈椎顶部,还有两个风池穴,除了点按百劳外,用穴宝点按风池穴,也会起到降压的作用.如果每天坚持点按30分钟,不仅血压会降,头疼头晕等头部疾患都会见轻;

胃疼的朋友可以试一下慈心最近也是热衷于学习中里老师的经穴养生法。今天听了老师讲的太白穴是主治脾虚的就特别留意因为自己的脾胃很是不好,晚饭可能吃得多了点又喝了些冷汤水我一般很少喝冷汤的一喝就会胃痛今天懒得热了就冷的喝了,照理胃好的人在这样的夏天喝了冷的也应该没事,可是我就不行了,吃完饭后胃开始痛发胀一直持续着不舒服。我平时有用艾条熏足三里的习惯,今天刚学了太白穴养脾的也熏了试试,想想肚脐正中上来一点是主

篇2:穴位实践体会

尺泽 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足阳明胃经:

地仓 下关 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 丰隆 内庭 足太阴脾经:

公孙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手少阴心经穴

通里 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穴

后溪 天宗 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 天柱 肺俞 膈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委中 秩边 承山 昆仑 申脉 至阴 足少阴肾经

涌泉 太溪 照海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大陵 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穴

外关 支沟 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

风池 肩井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足厥阴肝经穴

行间 太冲 期门

督脉穴:

腰阳关 命门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任脉穴

中极 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膻中

经外奇穴

四神聪 太阳 印堂 定喘 夹脊 十宣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 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 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 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联系脏腑器官: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目、鼻、齿、咽喉病,胃肠疾病,神志病,皮肤病,发热病。

6.商阳 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 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足阳明胃经

地仓下关 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 丰隆 内庭

联系脏腑器官:胃、脾、鼻、眼、口、上齿、乳房。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2.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

13.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平刺0.5~1寸。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大肠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千金》:孕妇不可灸。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郄穴)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直刺1~1.2寸。

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搡作】向后内斜刺0.5~1寸。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直刺1~1.5寸。

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络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操作】直刺1~1.5寸。

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 荥穴)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足太阴脾经 公孙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联系脏腑器官:脾、胃、心、咽、舌。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偱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2.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郄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证;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操作】直刺1~1.5寸。

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手少阴心经穴

通里 神门

联系脏腑器官: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7.通里(络穴)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

28.神门(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手太阳小肠经穴 后溪 天宗 听宫

联系脏腑器官:小肠、心、胃、咽喉、鼻、目、耳。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29.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

30.天宗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 天柱 肺俞 膈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委中 秩边 承山 昆仑 申脉 至阴

联系脏腑器官:膀胱,肾,脑。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32.攒竹

【定位】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 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③呃逆。

【操作】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②鼻塞 ;③癫狂痫;④热病。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肺之背俞穴)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 斜刺0.5~0.8寸。

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 35.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胃之背俞穴)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操作】 斜刺0.5~0.8寸。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37.肾俞(肾之背俞穴)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0.5~1寸。

肾俞:肾虚晕鸣聋腰酸,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

38.大肠俞(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操作】 直刺0.8~1.2寸。大肠俞:胀泻便秘腰腿痛

39.次髎

【定位】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次髎:经乱痛经带下病,遗精疝气小便窿,下肢痿痹腰骶痛

40.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 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委中:下肢痿痹腰背痛,腹痛吐泻癃遗尿,丹毒特色委中求

41.秩边

【定位】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④阴痛。

【操作】 直刺1.5~2寸。.秩边:下肢痿痹腰骶痛,阴痛癃闭痔便秘

42.承山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承山:腰腿拘痛痔便秘

43.昆仑(经穴)

【定位】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②癫痫;③滞产。

【操作】 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昆仑:后头项腰足踝痛,癫痫滞产昆仑取 44.申脉(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③腰腿酸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申脉:癫狂痫眠头晕痛,腰腿酸痛膀胱经

45.至阴(井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③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至阴:胎位不正与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衄

足少阴肾经

涌泉 太溪 照海

联系脏腑器官 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6.涌泉(井穴)

【定位】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疗,及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 ;⑥足心热。

【操作】 直刺0.5~0.8寸。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涌泉:昏厥中暑儿惊风,癫狂痫眠晕痛眩,咯血咽痛喉痹肺,小便不利大便难,奔豚气急足心热

47.太溪(输穴;原穴)

【定位】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 直刺0.5~0.8寸。

头目眠忘精阳痿,咽齿耳病阴虚火,咳喘咯血胸痛肺,消渴月经腰脊病

48.照海(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 直刺0.5~0.8寸

照海:咽痛目痛失眠癫,经带阴挺尿数癃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大陵 中冲

联系脏腑器官:心包、心、肺、胃、三焦。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9.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定位】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内关:痛闷心动速或缓,癫狂痫眠与郁证,胃痛吐逆晕动症,肘臂挛痛内关寻

50.大陵(输穴;原穴)

【定位】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心悸,胸胁满痛;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④臂、手挛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胸胁满痛心痛悸,喜笑悲恐癫狂痫,胃痛呕吐口臭病,臂手挛痛寻大陵 51中冲(井穴)

【定位】 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中冲:中风昏迷舌不语,中暑昏厥儿惊风

手少阳三焦经穴 外关 支沟 翳风

联系脏腑器官:三焦、心包、耳、眼、膈。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2.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外关:热病头目耳五官,胁痛瘰疬肢痿痹

53.支沟(经穴)

【定位】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便秘;②耳鸣,耳聋;③暴喑;④瘰疬;⑤胁肋疼痛;⑥热病。

【操作】 直刺0.5~1寸。

支沟:热病便秘胁肋痛,鸣聋暴瘖与瘰疬

54.翳风

【定位】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⑧瘰疬。

【操作】 直刺0.5~1寸。翳风:口眼牙耳面颊瘰

足少阳胆经穴 风池 肩井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联系脏腑器官:胆、肝、膈、耳、眼、咽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5.风池

【定位】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风池:内风外风颈项强。中风癫痫痛晕鸣,感冒鼻塞口眼歪

56.肩井

【定位】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③瘰疬。

【操作】 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肩井:上肢颈项肩背病,难产瘰疬乳房病

57.环跳

【定位】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 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操作】 直刺2~3寸。

环跳:痿痹不遂腰跨痛,风疹特色环跳寻 58.阳陵泉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阳陵泉:黄疸胁痛苦吐酸,膝盖关节肢痿痹,小儿惊风特色症

59.悬钟 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 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0.8寸。

悬钟:痴呆中风髓不足,颈项胸胁下肢痿

足厥阴肝经穴 行间 太冲 期门

联系脏腑器官:肝、胆、胃、肺、膈、眼、头部、咽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0.行间 荥穴

【定位】 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所致的头目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阴中痛、疝气;④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⑤胸胁满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行间:头目妇科阴中泌,胸胁满痛与疝气

61.太冲 输穴;原穴

【定位】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 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太冲:头目肝经风热病,经痛闭乱带下崩,肝胃胀痛呕黄疸,癃闭遗尿痿痹痛

62.期门(Qīmén,LR 14)肝之募穴

【定位】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

【操作】 斜刺或半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期门:吐酸呃逆腹胀泻,胸胁奔豚与乳痈

督脉穴: 腰阳关 命门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联系脏腑器官:肾、心、脑、阴器、咽喉、口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腰骶、背、头顶、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神志病。有少数腧穴有泻热作用。

63.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腰阳关:腰骶疼痛下肢痿,男精阳痿女经带

64.命门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命门:腰脊强痛下肢痿,男精阳痿女经带,冷痛腹泻不孕育

65.大椎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痤疮。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大椎:外感咳喘热疟疾,潮热癫狂儿惊风,项强脊痛风疹痤

66.百会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④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毁的下陷性病证。

【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灸法壮数不能太多,头顶皮薄)百会:一切神志头面病,脏器脱垂阳举陷

67.神庭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③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

【操作】平刺0.5~0.8寸。

神庭:失眠惊悸癫狂痫,五官头目与鼻病

68.水沟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③闪挫腰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水沟:惊风神志急救穴,面鼻口病闪挫腰

任脉穴

中极 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膻中 联系脏腑器官:女子胞、咽喉、口齿、目。

主要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证有较好的作用,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

69.中极 膀胱募穴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中极:泌尿男性妇科病。

70.关元 小肠募穴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 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关元:元气虚损肠腑病,泌尿男科妇科病,腹痛泻痢血疝气 71.气海 肓之原穴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 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气海:气虚肠腑与疝气,泌尿男科妇科病

72.神阙

【定位】 脐窝中央。

【主治】 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 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神阙:中风虚脱阳暴脱,痛胀泻痢秘脱肛,小便不利与水肿

73.中脘 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中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②癫狂,脏躁。

【操作】 直刺1~1.5寸。

中脘:黄疸胃病儿疳积,癫狂脏躁寻中脘

74.膻中 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②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操作】平刺0.3~0.5寸。

膻中:心痛咳喘逆不畅,产后乳少乳房病

经外奇穴 四神聪 太阳 印堂 定喘 夹脊 十宣

75.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 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②目疾。

【操作】平刺0.5~0.8寸。

四神聪:头痛晕眠忘癫痫,目疾单列要记清

76.印堂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 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印堂:头痛晕眠忘呆痫,子痫血晕鼻儿惊

77.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太阳:头痛目疾与面瘫

78.定喘

【定位】 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操作】 直刺0.5~0.8寸。78.定喘:喘咳肩背痛落枕

79.夹脊

【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夹脊:心肺上肢上胸部,下胸胃肠腰下肢

80.十宣

【定位】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主治】 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十宣:昏迷癫痫与高热,手指麻木咽肿痛

本期中介绍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作为心电图学习的一个基本知识,需要理解体会。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指是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qRs、Rs、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下,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

4、R峰时间(R peak time):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04s,在V5、V6导联不超过0.05s。

5、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人的Q波时间小于0.04s,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6、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点下移。

7、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8、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电位变化。

9、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篇3: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体会

1—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笔者采用穴位敷贴治疗28例,其中50~70岁13例,40~50岁有8例,20~40岁有7例,其中20例有明显的咳嗽、喘累、气促等症状,这一类患者在采用穴位敷贴的同时,另外进行了抗炎治疗,其余症状轻的患者均只用清凉油调敷芥末成泥,用壮骨麝香止痛膏把芥沫泥敷在肺输、大椎、天突、膻中等穴位上。敷贴24h后,咳嗽明显减轻,连续贴1个疗程,喘累症状得到好转。一般感冒引起的咳嗽贴1疗程就可以痊愈;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一般敷贴3到5个疗程,(病情严重者辅助抗炎治疗)就可以痊愈。

2 理论依据

一般认为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其中,炎症反应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所以如何抑制炎症反应,是哮喘防治中的重要环节[2]。祖国医学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导致痰阻气道,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肺气上逆,而穴位敷贴通过作用于人体穴位,有降气平喘、祛痰利气,豁痰之功[3],同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机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起到抑制炎症,增强免疫力的作用[4]。

3 方法

3.1 穴位的选择

一般选用天突、膻中、肺腧、大椎穴,根据病情配定喘、玉堂、紫宫穴、膏肓、足三里等穴。

3.2 敷贴的药物

白芥子、元胡索、细辛共为末和匀,用清凉油调敷泥,用壮骨麝香止痛膏贴在穴位上。

3.3 敷贴的疗程

7d为1疗程,每日1次,每次12~24h,一般感冒引起的咳嗽贴1疗程可痊愈;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一般敷贴1d就有所减轻,2~3个疗程好转,5个疗程就可痊愈。

4 疗效观察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好转: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未愈:症状无变化。

5 结果

28例中治愈8例(31%),好转15例(53%),无效5例(16%),总有效率为84%。

典型病例:患者某男,57岁,2007年4月感冒后呼吸急促,胸膈满闷,咳嗽,动则喘累,喉中哮鸣有声,痰少咯吐不出,面色晦暗,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玄紧。中医诊断为“哮喘”。患者采用西医抗炎治疗1周不见好转,仍然咳嗽、气喘,故采用敷贴,1d后就明显减轻,连续敷贴治疗了3个疗程,同时辅助抗炎治疗7d,至今未复发。

6 体会

哮喘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该病在现代医学中称为支气管哮喘。截至目前,国内外对哮喘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根据“痰”为该病本质的认识,结合传统的敷贴方法,选用芥末泥在膻中穴、肺腧穴、大椎穴、天突穴处敷贴,取得了明显效果。该法之所以能取得疗效,原因在于:其一,膻中穴治哮喘,为八会穴的气会穴,有降气平喘之功效;天突、定喘、肺腧、大椎穴四穴治疗咳嗽、祛痰、平喘为理气豁痰之要穴[5];其二,芥末,入肺经,祛痰利气,有豁痰之功。其三,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穴位,并辅以抗炎治疗,更有效地激发机体细胞活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起到抑制炎症,增强免疫力,治疗哮喘的作用。

摘要:应用中医理论选取有效穴位,根据“痰”为该病本质的认识,结合传统的贴敷方法,选用芥末泥在膻中、肺腧、大椎、天突、定喘等穴处敷贴,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哮喘,穴位敷贴

参考文献

[1]孙滨.哮喘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197-198.

[2]虞金龙.穴位敷贴治疗预防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23).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出版社,2004.

[4]吴琛,徐美云.穴位敷贴治疗咳喘症189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1.

篇4:按摩、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体会

关键词颈椎病按摩治疗穴位注射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有:颈、肩、臂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症状。甚者出现上下肢活动障碍,发生痉挛性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自1996年以来笔者用按摩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有详细记录者共64例。男性29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病程平均1年以上,职业以从事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居多,发病前均有颈、肩部着凉、劳累史。X光片检查,均有生理曲度改变,C3、C4、C5椎体有轻度的骨质增生。治疗最短2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

2治疗方法

2.1患者坐位,医者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推法在颈、项及肩、背部治疗15分钟,再用拿法拿颈及肩部20次,弹拨10次解除局部的肌痉挛,配合轻缓的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手法治疗。接下嘱患者放松颈、项部肌肉,用摇法使颈、项部轻缓旋转5~8次,然后迅速向左(右)加大旋转幅度听到“咔嚓”响声。手法要快、稳(此法需专业按摩者完成)整个治疗过程需30分钟左右结束。

2.2穴位注射:患者坐位,选穴定位,常用穴[1]有风池、大椎、颈百劳、肩井、肩贞、天宗、曲池、内关、肩中俞和肩外俞等。常规局部消毒皮肤。医者选取当归(北京四药)、丹参(上海九药)注射液4ml,加维生素B1、B12(不宜与丹参混合用)吸入消毒好的注射器内,而后在选好的穴位上进行注射,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注入。每穴05~15ml,拔出针头,消毒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隔日1次,每次选3~5个穴,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再行第二疗程。

3治疗标准[2]与结果

3.1优:为颈、肩、臂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45例。

3.2良:为症状明显减轻,劳累时稍有症状,不影响一般工作;16例。

3.3可:为症状减轻;3例。

3.4差:为症状不减轻或稍微减轻;0例。

本组患者经以上两法结合治疗,总有效为100%。

4体会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中医认为多因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致使清窍不能受到濡养。又因劳损、外伤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使局部气血失和,经络失调而致病。本法按摩加穴位注射,具有益气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局部的穴位用药,能起到针灸留针之效,从现代医学讲又可以改变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的供应,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按摩既能松解局部肌肉粘连,解除肌痉挛,改变钙化的恢复,刺激神经兴奋;又有引起神经抑制,起到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两法并用收效非浅。

参考文献

[1]邱茂良.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篇5:穴位实践体会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 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 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 2.主治

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 命门---虚证为主 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

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

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

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

水沟---急救要穴 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

3.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 任脉 1.重点穴位

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

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 神阙 下脘

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 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

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 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承浆(流口水 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见课件 2.重点穴位 中府

尺泽(与太渊比较

孔最 列缺 太渊 少商 3.特定穴

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原穴:太渊 络穴:列缺 郄穴:孔最

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 八会穴:太渊(脉会 募穴:中府(肺 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见课件 2.重点穴位 商阳

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 阳溪 手三里

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 肩髃(两种取穴方法 迎香 3.特定穴

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原穴:合谷 络穴:偏历 郄穴:温溜 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见课件 2.重点穴位 承泣 四白 地仓

颊车(与下关、合谷配合治疗牙痛 下关(注意闭口取穴

头维(阳明、少阳、阳维交会,治疗少阳、阳明头痛 梁门

天枢(与中脘配合,调畅胃肠气机

归来(月经不调、闭经

伏兔(下肢痿痹,关注主治及取穴 梁丘

足三里(肚腹三里留,与中脘配合、与天枢配合、与膻中配合,分别治疗哪些疾病上巨虚

下巨虚(阅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自己总结 丰隆(与中脘配合,化痰 解溪 内庭 历兑 3.特定穴

五输穴: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原穴:冲阳 络穴:丰隆 郄穴:梁丘 募穴:天枢(大肠

下合穴:上巨虚(大肠、下巨虚(小肠 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

2.重点穴位

隐白(梦魇,十三鬼穴之一 太白(脾虚腹泻,体重节痛 公孙(奔豚气

三阴交(和合谷配伍催产、无痛分娩;和悬钟治阴虚,生殖泌尿疾病 地机(痛经实证,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阴陵泉(化湿要穴

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大横(平脐,阴维脉交会 3.特定穴

五输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商丘(经,阴陵泉(合原穴:太白 络穴:公孙 脾之大络:大包

八脉交会:公孙(冲脉,与内关相配,治疗胃心胸疾病

交会穴: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大横(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郄穴:地机(可采用走罐、拔罐技法

手少阴心经 1.经脉循行(见课件 2.重点穴位

极泉(神经电刺激疗法

少海(高尔夫球肘-前臂屈肌群紧张 通里(舌本 阴郄(汗为心之液

神门(分别配合三阴交、膻中、大钟、百会、风池的治疗病症 少府

少冲(热病、热陷心包 3.特定穴

五输穴: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原穴:神门 络穴:通里 郄穴: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1.经脉循行(见课件 2.重点穴位 少泽(乳痈,别称

后溪(配合大椎、养老所治疗的疾病 腕骨(定位!养老(急性腰痛

支正(头痛、目眩;为何能治疗癫狂 小海(与少海区分 肩贞(肩三针 天宗(定位

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配合承泣、睛明所治疗疾病 3.特定穴

五输穴: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原穴:腕骨 络穴:支正 郄穴:养老

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 1.经脉循行(见课件 2.重点穴位 睛明 攒竹

天柱(与风池配合治疗头痛眩晕 风门(主要治疗外风 肺俞(皮肤病的治疗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与足三里配合 胃俞(与中脘配合 肾俞(与太溪、命门配合

大肠俞(治疗腰痛的配穴,治疗大肠病症的配穴 膀胱俞 次髎 委中(放血

膏肓(如何体现补益作用 志室 秩边

承山(容易断针、弯针 飞扬(相较于承山不容易出现 昆仑(《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申脉 京骨

至阴(胎位不正 3.特定穴

五输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原穴:京骨 络穴:飞扬

郄穴:金门 阳跷郄穴:跗阳 八脉交会穴:申脉(阳跷)下合穴:委中(膀胱下合穴)、委阳(三焦下合穴)八会穴:膈俞(血会)大杼(骨会)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 注意内行路线 2.重点穴 涌泉(定位)(奔豚气)(阴虚阳亢者)然谷(阴虚,与涌泉配)太溪(肾虚病症,与三阴交相配合)大钟(痴呆)照海(肾阴虚之失眠,咽喉痛,常与列缺相配合)复溜(与合谷、复溜配穴)(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大赫 肓俞(腹中部当脐中旁开 0.5 寸)3.特定穴 五输穴:涌泉(井),然谷(荥),太溪(输),复溜(经),阴谷(合)原穴:太溪 络穴:大钟 郄穴:水泉(郄穴)、交信(阴蹻郄穴)、筑宾(阴维郄穴)八脉交会穴:照海(通阴蹻)交会穴:肓俞、大赫(足少阴、冲脉交会穴)手厥阴心包经 1.经脉循行 2.重点穴 天池(治瘰疬:臂臑;急性乳腺炎,局部)曲泽(热病,可刺络放血)郄门 间使 内关(止呕、催吐与膻中配合;呃逆与足三里相配合)大陵(手腕麻痛,十三鬼穴之一)劳宫(清热佳:口疮口臭)中冲

3.特定穴 五输穴:中冲(井)、劳宫(荥)、大陵(输)、间使(经)、曲泽(合)郄穴:郄门 络穴:内关 八脉交会穴:内关(阴维脉)心包原穴:大陵 手少阳三焦经(耳脉)1.经脉循行 2.重点穴 关冲 中渚 阳池(腕管综合征,腱鞘炎)外关(与风池,疏风解表)支沟(落枕,外感导致的便秘:配伍天枢,上巨虚)肩髎(肩三针)翳风(面瘫,呃逆)角孙(痄腮:灯火灸)耳门(与听宫、听会相鉴别)丝竹空(眉棱骨痛)3.特定穴 五输穴: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支沟(经),天井(合)原穴:阳池 络穴:外关 八脉交

会:外关(阳维脉)郄穴:会宗(与支沟相鉴别)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 2.重点穴 瞳子髎(三叉神经痛—眼支)听会(取穴法)率谷(耳鸣,耳聋)完骨(疟疾)阳白 头临泣 风池(进针方向)肩井(切忌深刺,捣刺)日月(与期门相鉴别)带脉(与章门的距离)

环跳(进针 2-3 寸,具体的解剖位置)风市(下肢痿痹,脚气)阳陵泉(肩痛,脚气)光明(乳房胀痛,乳汁少)悬钟(别名:绝骨)丘墟(踝扭伤配伍申脉,解溪,昆仑)足临泣 侠溪 足阴窍 3.特定穴: 五输穴:足阴窍(井),侠溪荥),足临泣(输),阳辅(经),阳陵泉(合)原穴:丘墟 络穴:光明 髓会:悬钟 筋会:阳陵泉 八脉交会:足临泣(带脉)郄穴:外丘 胆募穴:日月 肾募穴:京门 胆下合穴:阳陵泉 交会穴 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瞳子髎 足少阳,阳维交会:阳白 足少阳,太阳和阳维交会:头临泣 足少阳,阳维交会:风池 手足少阳,足阳明和阳维交会:肩井 足少阳,阳跷交会:居髎 足少阳,太阳交会:环跳 足厥阴肝经 1.经脉循行 2.重点穴(取穴位置与脾经的区别)大敦 行间(清肝火)太冲(疏肝理气)蠡沟 曲泉(取穴方法)章门 期门

篇6:阳痿按摩什么穴位

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按摩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提高性欲的作用,能辅助治疗男子遗尿、勃起不坚、遗精、滑精等。

2、阳痿按摩膈俞穴

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可以用指压的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也可以用手指按摩膈俞穴。唤醒性感觉、提高性欲。

3、阳痿按摩仙骨穴

仙骨位于尾骨上方3厘米处。指压“仙骨穴”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3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日不间断,则必能使你返老还童、清除疲惫、精力复生,促进性荷尔蒙的分泌,提高男性性欲能力。

4、阳痿按摩腰眼穴

肾虚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酸腰痛,有一个方法很管用――揉腰眼穴。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按摩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

腰眼穴位置: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5、阳痿按摩关元穴

肚脐下3寸就是关元穴所在之处,关元穴属于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所谓“任脉”,是指不论男女都与其生殖系统有密切关系的一支经脉,任脉上有不少具有强精壮阳效果的穴位。

上一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动员讲话下一篇:致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交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