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2024-05-03

农业发展现状研究(精选6篇)

篇1: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斌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摘要: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意义,科学地分析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4—0067—02

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始于80年代,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从有机农业在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正说明了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继续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加以解决,而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报告,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农业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利用面积、单位劳动力还是农户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方式生产的同类农业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的购入物资成本较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积极开拓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通过开发有机食品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3、发展有机农业可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走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邻近南京的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原为贫困乡,近几年靠发展有机农业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商到该乡投资,现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不用多久,该乡就将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在我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农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并且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市场层面

第一、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

小,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目前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

2、政府政策层面

第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

第二、政府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而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品的提高。

第三、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策略2010年4月

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既要靠有形手的调节又要靠无形手的调节。而就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来说市场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使其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而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探讨就变的十分必要。

1、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农产品。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并开展有机食品的深加工。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创汇基础的能形成品牌的天然食品、特色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策划开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对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和高档超市,以及特殊性消费集团和群体为主的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3、政府要正确引导与扶持

要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高,积极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

义,扩大有机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有机农业虽然节省了化学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但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产量较低,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了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为顺应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首先了解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然后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学、王玉林、李华臣:开发有机农业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J],垦殖与稻作,2006(2).[2]吴大付、李东方、刘大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

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5(2).[3]李祥云、王瑞英、宋朝玉等:

篇2: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梁永明 刘风芝 罗铭俊 黄晓璐

2012-6-29 10:28:34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

摘要:针对中国农业和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以及现状,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于农业受到风险影响程度调查以及 相关数据的统计,加上中国农保现状的剖析,查证保险企业内部对于农业保险的问题和企业外部环境关于消费者和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对于农保的法制建设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认识,为未来农业保险发展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保险,农保政策

引言

古往今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在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的不断改良和进步,促使了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中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发生频率以及带来的损害对于中国农业方面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的道路频频受阻,前景亦不容乐观,但是农业保险对于农业的发展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中国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支柱,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保证民生之根本。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现状的农业保险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中国农业风险现状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之大是其他行业不可比的[1]。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变化莫测,人类在自然的面前给予现在的科学实力来讲还是很渺小的。我们对自然缺乏了解,无法提前预知和勘测自然气候的动向,也无法控制灾害。特别是中国地缘辽阔,且各地区间气候千差万别,使得农业风险更加复杂。中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中国的自然灾害不仅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而且还具有时空分布广,地域组合明显,受损面广,损害严重等特征。据国家部门统计,尤其最近三年,中国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发生明显性的变化,农业的自然风险有日趋增强的趋势。

2.市场风险。除了自然性的危害之外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就是经济风险,既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2]。一般发生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供求失衡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资本市场态势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或者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导致农户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其中,价格波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既可能是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有可能是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也可能是农业所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农产品的价格易发生较大的变动。

二、中国农业保险现状

1.中国保险企业经营现况。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广阔,农业风险有较强的分散

特点:农业经营多以家庭经营为主,不可能制定统一的衡量风险的标准和操作规范[3]。而且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风险管理措施需要有效协调。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主要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风险的作用方式也不相同。这就加大了农业保险的可保性低。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茫然和不确定,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灾害高发提高了农业保险的风险,同时高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的农险业务经常面临亏损,这使得保险公司对其设计较高的保险费率,而农民的收入有限,高费率使得大部分农民无法承担,所以企业又无法制定高费率。高风险,低费率是的农保的发展步伐举步维艰。

2.中国农民投保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中国又是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上农民是一家一户从事生产,抗风险能力差,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保险来分散风险,对农业保险的自然需求是相当大的。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风险意识落后,保险经营主体少,对农业保险的宣传也不到位,现实的保险需求非常低,现实的保险需求是不足的[4]。

三、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农业保险的可保性低,效益没保障。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业保险自1990年以来有些大型的保险公司逐渐向商业保险转换,成为了规范的商业保险公司,由原来的政策性,服务型的保险转变成了为追求商业利益的商业保险业务。同时,中国是自然灾难高发地段,自然灾害是一种覆盖面大,影响面广,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和测量,发生的概率又特别的大。加上原本是政策性的保险业务在商业化的趋势下,使中国的农业可保性降低了很多,导致了很多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此方面的业务。

2.农民支付保险乏力,政府保险方面投入力度不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但是,农业保险的收费很高,因为农业的风险较大。所以农民对于高费率着实负担不起。一直以来,中国政府扶持农民的方式都是通过财政部直接拨款,以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的形式来补助农民,一旦发生农业灾害,政府也只是直接拨款赈济灾民,很少有补贴农业保险这一块。对于农业保险的实际性支持缺乏法律制度的保证。

3.农业保险缺乏法律保障。自1982年起中国的保险业回复运转,作为政策保险的农业保险一直没有相关另行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他们的业务开展起驾保航。因此,农业保险一直无法可依,法律法规的建设缺失,极大的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正常化、规范化和秩序化,成为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大障碍,制约着中国农保的正常运转的最大环境因素。

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1.着力提高农保企业的水平。农业保险公司的自身因素,是提高农业保险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农业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不但可以优化整个业务过程的程序,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操作的成本,控制农业保险的风险,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起到一个自身主动性的作用。除此,还应加大设备的提升,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的农业保险这一方面中所增加的投入和应用的高科技设备,在于农业保险的初期通过投入人力物力,在全国的范围内加强调查取证,应用访查,数据统计等各方面的技术进行科学的测量。同时加大财力投入,引进精算师等相关的技术人员,强化统计。于此排清了和划分了一些高风险的农业区进行特殊的监控和保护。降低了预期的误差,减少了支出。同时引进部分的现在高新技术设备,包括气象卫星技术、通讯卫星技术、网络媒体技术等。建立灾害发生的观察站,在灾害实况的全程观测跟踪,以资料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和预报警装置从而提高农业灾害的监测水平。在与监测和划分出的低风险,灾害的发生频率较低的地区,应当制定一些低档的保险费率来降低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在农业保险上的的保险率。拓宽公司保险的业务,促进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

2.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特点,使得单纯靠商业性的运作很难发展。农业保险是商业化业务,它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与中国政府提出为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性援助的初衷存在着深深的矛盾。这其实就需要国家加大财政的投资力度对这方面的补贴。对于政府补贴可以根据需要和效力选择向经营农户提供消费补贴,或者同时提供生产补贴和消费补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生产补贴或向投保农户提供消费补贴,或者同时提供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从生产方和消费方的两方面同时对农保实行补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面对的是农业,但其带来的利益却远非农业产量、农业产值等指标所能衡量的[5]。所以,对于农业保险的补贴,会增加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对国家的稳定带来好处。

3.加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农业保险法规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农业保险的当务之急,建设法规,应当从各个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规范和约束,把农业保险的发展轨道正常化。首先要确立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的地位,将他与商业性保险的业务划分开来。从而促进农业保险在与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的作用得到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业保险政策性的确立。逐步完成对于农民补贴机制。构建农保的法制建设,从而巩固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3: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了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改变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尤其是年轻人。同时, 网络也是现代媒体的突破性发展, 它是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兴起已经实实在在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奥运新闻到NBA战况, 从球迷的BBS到明星、网友的聊天室, 作为备受现代受众关注的体育类信息, 也借助互联网焕发出勃勃生机。体育信息资源已逐步网络化。

随着因特网的日趋普及和发展, 美国等诸多体育发达国家中的各大新闻媒体、体操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纷纷在网上抢滩设点, 建立各自的体育网站。如CBS (http://www.cbs.com/)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的体育专线 (http://cbs.sportsline.com/) 每日24小时全方位地报道世界各地的重大体育赛事, 传播速度几乎达到了与赛场同步。在YAHOO (http://www.yahoo.com.cn) (雅虎) 网站列出285, 000, 000多个体育站点, 大量站点从事体育竞赛活动的报导, 提供有关休闲体育、体育组织、体育用品供应商的信息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浏览中英文网站, 查阅近几年来关于体育、体操网络资源应用的文献资料。

2.2 调查法:利用国际互联网, 搜索、调查了Internet上大量的体育、体操网站。

2.3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为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官方及民间多个体育、体操网站进行站点浏览分析。

2.4 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数据, 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和体育统计学基本原理, 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录入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美国体育网络的发展及现状

根据www.comscore.com/的统计, 2006年9月, 美国访问量最大的体育网站是ESPN, 与八月份相比, 访问量增长14个百分点, 达到2040万人, 其次是Yahoo!体育频道, 访问量1750万, 增幅27%。

ESPN是一间24小时专门播放体育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最初ESPN有播放娱乐节目, 后来全力发展体育节目。该企业由Scott Rasmussen和其父亲Bill Rasmussen创立, 并于1979年9月7日开始播放。http://www.ESPN.go.com.是ESPN为美国观众和网民专设的综合性体育网站, ESPN.com涵盖的体育种类繁多, 资讯丰富。并依托ESPN的体育电视台的媒体网络, 对世界的重要体育赛事和体育资源进行全面报道。此外, 该网站还有着独立的网上购物和电子支付系统, 销售各年龄段和性别所需的体育商品, 还和美国各职业联盟的网上销售联网, 进行各联盟的特许商品销售。

此外, 早在1995年11月, NBA.com这样的单项运动的专业网站就已问世, 目前该网站平均每日的浏览人次超过一百三十万。诸如ESPN.com和NBA.com这样网站, 美国还有很多, 前者如:Live Score.com (www.livescore.com) 、CBS Sports Line (www.sportsline.com) 、FOX Sports (www.msn.foxsports.com/) ;后者如: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 (www.mlb.com) 、NHL.com美国职业冰球大联盟 (www.nhl.com) 和NFL Internet Group美国橄榄球大联盟 (www.nfl.com) 等。

3.2 美国体操网站的发展及现状

美国是使用Internet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也是拥有体操网站最多的国家。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 国外与体操有关的网站共有将近900个, 而美国就有大约500多个。根据相关网络统计, 2006年11月全世界排名第一的体操网站mygym (http://www.my-gym.com/) 平均每星期访问量达到282, 637次。

目前, 在美国影响较大的体操专业网站主要有:

1.USA Gymnastics Online (www.usa-gymnastics.org) , 该网站是美国体操官方网站, 于1996年2月24日正式运行, 是目前美国最早的体操专业网站。主要发布体操赛事的新闻报道、体操运动员的资料以及美国体操协会的各个成员相关信息等。

2.My Gym Children's Fitness Center (www.my-gym.com) , 该网站于1997年7月2日正式运行, 主要向年龄在3—9岁的儿童提供体操、游戏以及其它一些原始的运动活动, 以发展孩子们的力量素质、社会技能和自尊心、自信心等。

3.The Little Gym (www.thelittlegym.com) , 该网站于1999年10月14日正式运行, 主要提供最好的儿童体质、社交能力和智力发展项目, 发布最新的全美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公告等。

4.International Gymnast (www.intlgymnast.com) , 该网站于1997年1月30日开始正式运行, 是美国体操杂志所创办的网站, 报道与体操相关的所有消息。

3.3 国外体操网站特征分析

按照网站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把体育网站分为:新闻消息类;组织机构类;体育用品类, 这3大类来进行分析

3.3.1 新闻消息类

这类网站都是有着大媒体的依托, 凭着各大媒体的网络进行新闻消息的采集, 编辑然后通过自己的通路来发布消息。报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和客观性是他们生存的关键, 通常这类网站都有很高的访问量和固定用户群, 再加上本身有着很大的信息量和灵活的运作, 所以可以拓展的项目很多, 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下网址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 (1) www.yahoo.com (雅虎) (2) http://www.ESPN.go.com. (ESPN) (3) www.livescore.com (Live Score.com) (4) www.sportsline.com (CBS Sports Line)

3.3.2 组织机构类

这类网站是依托大的体育实体机构来建立的, 这些网站是这些机构的宣传窗口和对外交流的联络通路, 他们完全的依附于实体机构的设置以及能力范围来进行网站的编排和操控, 有着相对固定的主项。

以下网址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 (1) www.figgymnastics.com国际体操联合会 (FIG) (2) http://www.ncbga.com/ (北加州男子体操协会) (3) http://www.ngja.org/ (美国体操裁判员协会) (4) http://www.region8gymnastics.org/ (美国第8区体操协会) (5) http://www.collegegymfans.com (体操爱好者网站)

3.3.3 体育用品类

这类网站是依托较知名的购物网站出售与体操有关的体育产品。

以下网址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 (1) http://search.ebay.com (2) http://www.amazon.com (3) http://www.artisticcoverings.com (4) http://www.vertimax.com/gymnastics.cfm (体操器械) (5) http://wwwallaboutdance.com

3.4 目前获得体操网络资源的途径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味着对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资源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 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深度的整序加工, 使其增值, 并通过网络方式成为使用者所获取的有用资讯。而网络空间中有大量的对体操实践有用的资料, 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体操实践可谓是得天独厚, 它有着广泛性、共享性、即时性等其他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是获取体操实践信息的重要途径。其获取方式表现如下:

3.4.1 网上数据库检索

互联网上有关体操信息的数据库大约可分为两种, 一类是以光盘为载体的数据, 又称光盘数据库, 另一类利用网络传输的数据库, 又称网上数据库。

3.4.1. 1 光盘数据库

3.4.1. 2 网上数据库

3.4.2 网上报刊、图书 (书目)

3.4.3 网上新闻

3.4.3. 1 利用网络版报刊

3.4.3. 2 利用部分大众传媒和搜索引擎网站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远程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已成为体操实践的新手段。如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学习到新的体操实践方法, 构造崭新的体操实践环境, 已经开始成为体操人群面临的新课题。体操人群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同行交流, 了解国际体操发展动向, 共享新的科研成果。体操人群对互联网体操资源的搜集获取、了解认识固然十分重要, 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它们则更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对网络资源在体操实践中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3.5 中美体操网站差距大

美国体操在近几年世界体操大赛上的表现呈上升趋势, 已经步入第一集团, 成为世界体操强国。此后, 有关美国体操崛起原因的报道、研究开始大量涌现出来, 但这些研究的结果所涉及到的原因大多在于:美国体操的商业化运作、美国体操的管理机制、美国政府对体育的优惠政策、美国竞技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等因素。但笔者认为, 除上述原因外,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中, 尤其是众多的体操网站所形成的体操传媒网也应被视为美国体操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在因特网的发源地美国, 早在1996年, 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的体操网站如:www.USA-Gymnastics.org。在这十年间, 美国体操网络已经日趋完善, 各式各样的体操网站无不为全美体操的普及与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有关网络统计, 2006年12月www.USA-Gymnastics.org的平局每周访问量达到504321次。美国竞技体操在国际上的崛起, 离不开众多的网站信息的支持。

2000年底, 由中国体操协会授权、李宁赞助的中国体操网正式诞生, 网站的域名为WWW.CGA.NET.CN。自此, 作为中国奥运战略的重点夺金项目的体操运动才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 中国体操才慢慢步入了网络时代的大门, 中国体操资源才逐渐网络信息化。

由于中国体操网站的开设较国外网站起步晚, 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使用和保存上还尚待趋于完善。从网站整体来看, 虽然我国体育网站发展很快, 但还处在一个初创发展阶段, 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网站水平差异很大;新闻报道的比重太大;重复性劳动多;对科普性知识介绍和学术研究太少、水平太低;缺乏商业化运作的基础;没有大规模的数据库;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文献检索功能。与美国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虽已建立了专门的体操网站, 如:中国体操网 (www.cga.net.cn) , 但在其网站信息容量、信息更新速度和交互性等还较落后, 还远远不能满足各类体操网络受众的要求。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了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 体育信息资源已逐步网络化。体育科学的更新和交流也离不开网络的传递, 网络将大大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篇4: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休闲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近年来农业多功能性研究不断深入,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休闲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通过自愿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和专家评审等程序,拟认定北京市延庆县等38个县(市、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北京市怀柔区白河湾沟域经济产业带等83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虽然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 我国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

一是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规划和合理布局,在开发过程中缺少科学规划和论证。很多经营者不顾自身条件,缺乏对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认真分析,只是简单效仿,造成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二是部分经营者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不考虑今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恶性竞争行为,如拉客、宰客,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三是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经营者不惜以破坏农业生产为代价,开垦湿地、占用耕地,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2经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低

休闲农业集农业和旅游业于一体,是综合性、多功能性、开放性的经济实体,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农业和休闲业。目前许多农业园区管理层的人员技术与素质还跟不上发展形势,主要问题在于知识结构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懂农业的不熟悉休闲业,懂休闲业的不熟悉农业。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不少观光农业园区中出现了服务质量不高、文化含量低的问题,现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功能单一,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比很少。一是部分项目缺乏长久发展的特色农业、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资源条件的坚实基础,档次不高。二是对休闲农业内涵的挖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农业基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与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有机结合起来。

2.3特色不浓,缺乏文化底蕴

休闲农业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势相比有着显著特色。如开阔的田园风光、地方的土特产品、独特的乡村风情、参与性的农事活动、鲜美的农家小吃,直感的返朴归真等。然而,目前现有的休闲农业园区大部分特色不浓、缺乏文化底蕴。或是因模仿城市的景观而没有体现乡村韵味;或是休闲活动与城市已有的活动类似而吸引不了游客;或是农事安排不当而无法满足游客体验农耕生活的愿望;或没有体现当地独特的风韵习惯(如一些少数民族区的景点没有少数民族的特色);有的甚至把一些原有的乡土建筑(如木屋茅舍)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

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农业特色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依据。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一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二是认真调查和分析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三是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四是要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性开发,强化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五是密切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3.2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第二,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第三,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方面都按规章办事。第四,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第五,根据规范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实行优者奖励和支持制度。

3.3突出特色,挖掘文化内涵

发展休闲农业不能只热衷于观赏、采摘等休闲娱乐活动的开展,停留表象繁荣上,必须深层次的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遗产,如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花文化、鸟文化、装饰文化、服饰文化、古传工艺文化和戏曲文化等,都是我国展现农业文明的瑰宝。而且大量的文化形式都蕴藏在民间,都可以纳入到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设的议程中,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服务。

3.4拓宽投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休闲农业应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一是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应作为投资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上其他闲散资金,以合资经营或股份制等方式进行开发。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饮食设施、卫生设施、住宿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标准规范,设施齐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2] 李波 - 《宝鸡日报》- 2012-宝鸡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

[3] 张齐 - 《贵州日报》- 2014-我省新增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4] 刘文福;林顺来;余文俊 - 《闽南日报》- 2011-南靖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篇5: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完善和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怀涛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虽然农业保险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农业保险的因素,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担保人、保险人、政府三个方面剖析其原因,然后基于上述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 政府导向 保险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4月,在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的大趋势下,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1O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试点省份确定为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6个省区,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将参与试点,此举极大的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2007年4月,中央财政10亿元资金正式注入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这六个省份是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所遵循的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保险金额中央财政承担25%,省级财政承担2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担,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具体比例由试点省份自主决定。保额原则上为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各试点省份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试点农作物的品种、保险责任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保费比例。

可见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的保障程度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的供需平衡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险业发展滞后,有保险业自身发展不成熟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和农民保险意识

淡漠的因素。

(一)投保人方面

1、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的一大症结所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落后、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使绝大多数农民缺乏保险相关知识,甚至根本就不懂保险是怎么回事,对保险公司、险种、保险条款等的不了解,导致对保险的抵触,更不用说主动购买了。多数农民认为保险“意义不大”、“不值得”,而且索赔困难,如果出现状况向保险公司索赔时,手续极其繁琐,而且很多时候保险公司不肯赔付;再加上有些保险营销人员忽视职业道德,刻意夸大产品的功能,掩饰保险条款中的免赔责任,严重影响了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所有的这些原因导致农业投保率低。

2、农民收入水平低

近年来,农民的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大约在9%左右,城乡收入的差距在不断加大,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为13,786元。农民必须用这些收入去交纳各种费用、购买生活必需品,赡养老人、为子女提供教育费用等,大部分农户所剩的收入已是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我国的农民没有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另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突发事件,他们还要留有一部分收入来满足预防需求。而我国按农业受灾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也通常较高,因此,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在让农民拿出高达10%的收入去购买保险,这显然是农民难以接受的。

3、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

农业生产经营过于分散使得农业保险难以推广,也在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

(二)保险人方面

1、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特点导致农业保险自身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农业保险的低收益局面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从而面临两难的困境。相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制约较多,尤其是我国自然灾害频繁。1982-2004年,全国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共计80.98亿元,赔款支出共计70.65亿元,平均赔付率达87.24%,大大高于一般财产赔付率53.15%的平均水平,也超出了保险界公认的70%的盈亏平衡点,如果再加上接近保费收入的20%的经营费用和其他费用,农业保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这都使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从而与一般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严重背离。

2、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

农业保险的推行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公司缺乏对保险的宣传,或者是宣传不够,不能彻底的打消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顾虑,保险公司作为农业经纪人,应切实为农民着想,从农民的思维、利益角度,去制定一系列的农业保险法规。当然也可以通过如宣传册、农业保险普及员等等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

3、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专业人才

农业保险种类多、情况复杂,使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我国农村经营方

式分散,导致难以对保险对象的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保险公司也就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和厘定准确的保险费率。我国保险公司缺少能对气象和自然病虫害进行中期预警的专业人才,也导致农业保险风险不可控。

4、产品的创新度力度不够

农民不相信、不购买保险的原因还涉及农业保险的产品单一,农民可选择的空间太过狭窄,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保险公司针对农业保险的产品还保留在原有的状态,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政府方面

1、政府推行农业保险发展的力度不够

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特点,使得单纯靠商业性的运作很难发展。基于我国农业投保人对保险认识的局限性和保险人对保险商业经营模式的习惯,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使得投保人对保险有认识、了解、和投入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也使保险人能切身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赔付制度。而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的宣传上做的力度不够。导致农业保险在我国推行发展缓慢。

2、缺乏相应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支持及相应的法律支持

我国农业保险本身发展就很滞后,再加上再保险机制不够完善,在现有的赔付条件下,一场大的天灾,将使得农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保险公司面对的将是大量赔款后的亏损,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经营主体自身,亏损较大,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也没有制订其他有关农业险的条例法规或者出台其他配套扶持政策。这一切都使得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退避三舍”。

三、完善和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投保人方面

1、加强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发展农业保险,农民是主体,为了改善当前农民对保险的淡薄意识,加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开展一些如电视、讲座、广播等使得农民了解农业保险,懂得投保、索赔、防灾防损常识,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提高其投保的主动性。

2、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想办法改进农业发展技术,如灌溉、种子改良等等,提高技术创新的收益,让创新者能得到收益,同时要加强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技术、资源浪费。政府要提供鼓励自由创新的环境,减少对创新活动的限制,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3、增加农民的收入

直接和间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参加农业保险。其中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三种途径: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多元化经营如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它可获得收入的项目。而间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方法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政府补贴部分保费分摊一部分保险成本;二是农民可以转嫁保险成本,因为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

小,农民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将一部分保费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使更多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参加农业保险。

(二)保险人方面

1、转变经营体制,进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

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商业保险公司无暇顾及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及社会的保障作用,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农险的经营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创新。

2、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商业保险公司要转变观念,在产品上创新,在服务上创新,在销售渠道上创新,不断扩大保险产品的覆盖力。要适当拓宽承保的风险范围和地域范围,不但要承保低风险的项目和灾害发生率低的地区,还要承保部分风险较高的项目和地区,切实体现农业保险提供保障的特点,在农户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3、积极参加再保险,增强农业保险公司承保能力

建立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要大规模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单一的商业保险公司没有实力承担全部风险。完善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体系,是帮助保险公司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以财政资金进行再保险,比直接用于救灾赈济款项,更能够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资金的运作效益。

(三)政府方面

我国要想使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发挥其在减轻农业灾害损失和保持农村稳定方面的作用,政府就应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强制性措施来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1、加大资金的投入

政府应筹集大量的资金,给予农业保险必要的财政支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从国际、国内开展农业保险的实践证明,如果完全实行商业化经营模式,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对农业保险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对投保人即农民提供保费补贴以刺激农业保险需求,政府对保险人提供经营费用补贴和再保险支持,实行减免税政策。

2、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

中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农业保险法规。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是建立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关键一环,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支持作用、保险费率形成机制、经营主体应该享受的政策支持、农业保险补偿体制框架、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内容,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或因财力问题而忽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促进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3、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主要包括:(1)由气象部门、农情研究机构组建农业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分析研究洪涝灾害台风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并给予预警,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害;(2)发挥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技术支持网络,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推广抗灾的优良品种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害;(3)建立农产品的市场信息系统,引导农民走市场化道路,积极参预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以降低农业的经营风险;(4)完善农村的金融系统,将农业保险与农民获得农业贷款相结合,在风险发生时由保险方归还部分贷款,可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由农业保险的把关与支持,降低了农业贷款的经营风险。

综观农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农业中高风险的存在,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是其他方式所无法完全替代的。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单靠任何一方的参与是很难以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针对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诸多复杂问题,提出了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并依赖政府在资金、立法、构建农村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为,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1、《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姚琴、许建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2、《我国农业保险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李莉、马丽丽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篇6:太极推手发展现状研究

摘 要: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为了了解该项目当前发展的现状,瞻望太极推手发展趋向。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对太极推手发展近况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太极推手比赛在运动员体能、技术方法等方面均有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其教学训练、竞赛制度、技术和科研等体系,使得太极推手这项赋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运动对抗项目继续受益于大众。

关键词:太极拳推手 现状 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014―03

太极推手规则发展

太极拳是武术拳术项目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在众多习练者中人数最多。它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逐步走向世界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随着太极拳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推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自1979年开始,太极推手历经3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竞技体育舞台上具有民族特色运动项目。[1]1990年4月,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牵头太极拳名家、教练员、运动员齐聚一堂参加的规则研讨会,主要针对“顶牛现象”对比赛规则进行讨论修订,在技术方面增加得分机会,从而使太极推手在实践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1992年和1993年举行的两届全国太极推手观摩交流研讨会上,武术主管部门又召集专家对太极推手的竞赛规则提出一些新的修订建议。在此基础上,第一本《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于1994年6月由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审定而正式出版。此后太极推手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体育大学及上海体育学院等省市和体育院校首先开展起来。经过近十年的完善与发展,各个省、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动作,总结出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推手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着规则不完善,规则与技术动作之间矛盾和互相制约等多种问题。2002年,由于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以及它本质特点的局限性和缺乏观赏性而逐渐成为冷门项目,进入了空前未有的低潮期。太极推手的改革

在随后的10年时间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于2013年开始对《太极推手竞赛规则》进行改革研究。为加强太极推手的基础研究,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太极拳运动规律、且能够体现太极文化的太极推手模式,经中心批准分别进行了四次研讨和展示,首次全国太极推手研讨会于2013年12月4―6日在江西省景德镇举行;2014年5月于北京体育大学进行第二次研讨;2014年6月第三次在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上进行首次展演;第四次于同年8月8日在首届全国武术大会上进行展示。经过四次的研讨和展示,与会人员一并赞同陈国荣副主任提出的“对太极推手研究工作要按照归位、完善、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进行,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大众”。四次研讨和展示使得太极推手项目更具中国太极特色化,并向健康、高雅、文明进一步发展。为了使规则更加完善,2015年3月19日位于北京体育大学再次对竞赛规则进行修改,使得太极推手竞赛规则最终能够确定。上海体育学院太极推手发展现状

上海体育学院太极院队是从1990年9月份开始筹备组队,1994年获上海体育学院批准,正式建立院太极队伍。从创建队伍至2002年,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的这8年内先后培养出太极推手冠军7名;获得前三名奖牌20余人次;2007年先后组队代表参加河南、香港等太极推手比赛,荣获10枚奖牌;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谢业雷老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6次派遣组织香港武术联会太极推手裁判培训和赛事组织;自2012年起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分别举办了4届太极推手比赛,比赛包括: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参加对象包括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及校外太极推手爱好者。并且从这4年参与对象的扩大情况来看,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承办的太极推手比赛为爱好者们提供展现自我、交流学习和提高技术的平台,并且上海体育学院太极院队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太极推手竞赛规则的改革不断在训练、实战及与社会太极推手爱好者交流中去发现与解决问题。上海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由创队至今共培养出20名太极推手冠军和12名武术套路运动健将,后辈优异人才受太极推手项目的魅力使然继续在社会大舞台中担任传播教学者。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上海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网查阅、收集有关太极推手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阅读。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对重点文献进行透彻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专家老师沟通交流制定太极推手发展现状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对上海体育学院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发放率100%,回收率98.0%,有效率97.5%。

2.2.3逻辑分析法

根据搜集的文献及调查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力求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与分析

3.1 对太极推手项目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得出,27.%的学生对太极推手非常了解;26.52%的学生较了解; 18.2%的学生对太极推手的了解度一般;13.44%的学生对太极推手项目不了解;12.34%的学生非常不了解太极推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太极推手在长期的传播发展中,院校派对太极推手的认知度较为可观,但其认识效果仍不明显。就目前数据分析可为今后太极推手项目研究提供参考依据。3.2习练太极推手目的分析

由调查分析得出,30.37%习练太极拳推手的目的为了强身健体;其次是兴趣爱好占19%;以参与比赛为目的的占有22.25%;结交朋友而习练太极推手为目的的有18.3%,而有7.58%习练者是为了陶冶情操。由此可见,此项目适应当下全民参与健身的需求,符合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竞争性、娱乐性和文化性。而且它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意义。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对习练者文化修养的提高也是具有较大的影响。

3.3习练太极推手时间统计调查

根据统计调查分析,习练太极推手6个月以内的占23.5%;44.78%的习练者在1-2年内;21.1%集中在3年及以上的年限。并且在调查中得知,8.12%的少数习练者具有10年及以上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太极推手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其推广的效果不显著,目前太极推手的练习形式主要集中在专业课堂教学及太极院队的专业技术训练。

3.4 太极推手教学质量满意度与推广支持率的分析

对推手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中,37.64%的调查者对太极推手教学质量非常满意;39.3%调查者对太极推手教学质量满意;6.2%调查者的满意度较为一般;8.2%不满意和6.16%的非常不满意。在推广支持率方面,根据问卷调查得知,40.43%的调查者非常赞成太极推手项目推广,16%表示赞成;13.1%的因刚接触太极推手项目还未产生浓厚的兴趣则选择一般;其他的则认为与太极推手项目的推广毫无关系。

3.5 了解太极推手项目方式的分析

由此项调查得知,48.51%的调查者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太极推手项目;8.41%的调查者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太极推手;4.19%的调查者通过报刊了解太极推手;14.29.%的调查者通过书籍了解太极推手;14.65%的调查者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太极推手;7.45%的调查者通过其他的方式了解太极推手。根据统计结果得知,太极推手项目的推广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而了解太极推手项目的比重较大,而且大部分调查者受到太极拳教师的引导,从太极拳开始练习而逐步接触太极推手。

3.6 太极推手比赛的承办单位等级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在太极推手比赛的承办单位等级中,校级单位是主要承办者,裁判工作从报名、编排、记录甚至到边裁总裁全部由武术学院师生承担。随着太极推手的传播和发展的逐渐成熟,2015年太极推手开始逐步走出校园由市级单位承办。由报名情况而知,太极推手项目在民间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因规则的不明确和比赛制度的宣传力度欠缺而造成比赛过程参赛者“莫名”失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为使太极推手比赛逐渐规范和科学化,专家老师及裁判员们对比赛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和修改,并组织培训太极推手爱好者们学习太极推手规则及技术动作的规范。

3.7 太极推手比赛的比赛形式的分析

调查结果中得知,42.53%的调查者参与是平地太极推手比赛;其次是有31.97%的调查者参加的是擂台太极推手比赛;6.5%的调查者参加过桩上太极推手比赛。由此数据分析出,太极推手的比赛形式丰富、娱乐性较高,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人群组织参赛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8 太极推手项目性质的分析

调查显示,小部分调查者认为太极推手比赛具有文化性、娱乐性和民族性;而大部分调查者则认为太极推手比赛具有对抗性。统计结果得知太极推手比赛中的对抗性更突出于民族性,并且从参赛的场地、运动员的服装、裁判工具等方面均难以体现它是属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分析认为,太极推手应找到自身独特的技术风格,在发展过程中紧密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以受益于广大群众为出发与落脚点,将太极推手项目发展成为独立于当代竞技舞台中的民族特色运动项目。结论

(1)大部分习练太极推手的人群非常赞成其推广并将此项目发展为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由上海体育学院太极院队20多年的优秀积淀使得太极推手项目在上海体育学院推广得较为成功,尤其是本专业学生对太极推手项目的武术技击性兴趣更为浓厚,有积极的意愿继续学习太极推手,并且太极推手项目是太极拳的体现,二者不可分离。太极拳顺应发展趋势,而太极推手走向更大的竞技舞台也是必然的。

(2)大部分习练太极推手的人群是为了强身健体,充分说明了太极推手有利于增强习练者的身心健康。但部分人群也对太极推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认为太极推手项目的后备力量以及完善的规则与推广制度是制约当前太极推手项目发展的问题所在原因。

(3)太极推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比赛的承办等级单位分明,参加校级比赛的占大多数。但是省级、国家级等比赛较少,习练者缺乏比赛机会,是太极推手项目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软肋。

(4)太极推手不仅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身处学业压力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增强拼搏顽强刻苦的精神,应成为高校大学生选修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雅芬,谢业雷,李吉远.对太极推手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搏击?武术科学,2008(6).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aiji Phushing Hands in the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Cui Yayun(Training School of P.E.and Sports,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Shanghahi 200438,China)

上一篇:世界艾滋病日活动流程下一篇:宽容他人,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