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022-07-16

第一篇: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措施

我市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

应现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年均日照达2936个小时,无霜期171天,气温日较差大,≥10℃积温为3100—3500℃,因此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作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截止2008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沙塘等7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11714.5元,亩纯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川山区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在“名、优、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扩规模、抓市场、促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速度。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辛万苦抓项目,千家万户搞培训,千方百计解民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强化服务,2008年新增设施

农业10万亩,成为我市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是关键。市委、政府和各县(市、区)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作,把设施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年初就将设施农业的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各部门,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加强督查考核,主要领导亲自抓,

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建,各乡镇具体抓落实。农牧部门在年初就提出了日光温室建设方案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及时与供电、水务、交通等部门沟通、合作,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列入自治区计划,并派驻技术人员蹲点把关。财政部门及时筹措建设补助资金,先期拔付540万元,用于启动建设。商务部门及时协调,保证建棚高峰期的柴油供应。

(二)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以公司引领、大户参与带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市委、政府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十大产业基地”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十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在政策扶持上进一步做了明确规定,继续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设施农业。一是广泛发动公司、企业、个体老板,积极参与设施农业建设。除享受**市补助政策外,从建棚选址、道路、打井、架电、协调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今年,有40多家公司、大户投资参与日光温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乡村干部、党员、科技人员带头建设日光温室,率先垂范,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三是调动本地群众发展设施农业。今年,通过政策驱动,能人带动,全市70%以上的温棚由本地农民自己建设、经营,比去年提高40个百分点。

(三)统一品种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村一品”,对日光温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种作出统一安排,积极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嫁接、反光幕、电动卷帘机、暖风炉等新技术,按照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定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组织销售,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统一销售困难的局面。今年,我市日光温室品种以西红柿、辣椒为主,面积占80%以上。

(四)坚持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寻求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投入是关键。为此,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因势利导,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社会力量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大市、县(市、区)财政扶持力度。对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500亩以上的园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基础设施,并视规模和财力给予每棚2500—8000元不等的补助;二是整合捆绑项目,形成共建合力。各县(市、区)普遍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整合资金,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四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寻求信贷支持。最终市区由市财政担保,国有土地抵押,争取到自治区农发行设施农业贷款5000万元。其它县(市、区)也争取到了金融部门对设施农业建设的信贷资金,为设施农业稳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农户的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山川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川区的技术优势,派驻技术人员到山区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山区技术人员和骨干农民。多次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观摩会,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一栋使用面积0.8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各级部门关心建设和种植,而忽视销售。

三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四是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布局,按照市场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一是发挥优势,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川区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主,以外销为主。山区鼓励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先期发展设施农业,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步推进。二是突出特色,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托市场,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以番茄为主打产品,大中棚、小拱棚蔬菜生产以番茄、辣椒、黄瓜、西瓜为主打产品。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在利通区、青铜峡等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销路稳定的地区,以日光温室蔬菜、园艺为主,提高建设标准,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在盐同红等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选择发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设施栽培形式,实行梯次发展,逐步提高设施标准。

(二)依靠科技,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一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强设施的标准化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温室外覆盖、内覆盖与遮阳网揭放的机械化操作水平。二是强化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人员结构,保证推广经费,增强服务能力。根据各县(市、区)的产业特点,研究成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组织形式。三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阴阳棚日光温室、热风炉、嫁接、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四是加强品牌培育。依据自然地理和品种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种,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地方品牌。五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与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民对设施蔬菜、果树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带动农民应用各项新技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做到棚棚都有“明白人”。六是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在制定和实施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中,加快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织园区内农户组成生产、销售合作组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和销售。

(三)建立健全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针对我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导品种和产品,加快制定无公害和绿色设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加工、包装、运销标准,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标准加大认证和监督管理,实现设施农产品生产、检测、运销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加强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实行定点定期检测、监控,加强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韭菜等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监管,突出抓好集中产地的瓜果、蔬菜农药残留量监控。引导支持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市社区设立无公害瓜果、蔬菜专营区和连锁店,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生产、销售违禁投入品的经营单位和摊点,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滥用;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并建立销售台账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四)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按照“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的原则,搞好规划布局,建设产地批发市场。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市场建设,建立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扶持壮大果菜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创建品牌、新产品研发等,促其做大做强。重视对流通企业的扶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一批瓜果、蔬菜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以生产、销售为纽带,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四是努力扩大蔬菜、瓜果出口。依托出口骨干企业,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建设蔬菜、瓜果出口生产基地,开拓蔬菜、瓜果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五)加大设施农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提供贷款贴息补助。主要对龙头企业、中介流通组织、运销大户从事农产品运销提供贷款贴息补助,对与农民签订保价订单,集中种植同一个品种达500亩以上的,给予以奖代补。二是鼓励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设施农业面积大的市县可以考虑在目标市场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负责提供当地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信息,采集后向在全市发布。三是扶持运销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冷藏库建设、冷藏运输车、产地市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投资建设预冷库、购买冷藏车,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设施农业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积极倡导建立设施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保险补贴,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五是对成效突出的县(市、区)进行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表彰奖励先进县,对发展设施农业速度快、市场营销好、农民增收显著市县,给予以奖代补。六是建立高效、通畅的“绿色通道”。严格执行交通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05〕20号)和自治区关于建立“绿色通道”的有关通知要求,对整车运输包括瓜果、蔬菜在内的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不滞留、不卸载、不罚款,对车辆的违规行为事后妥善处理。对合法装载运输瓜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车辆路桥费实行不同程度的减免。七是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在维护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统建分管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第二篇:寿光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调查

按照省、市农机局通知的要求,我局结合本市发展实际,对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成立了专项调研小组,由局长带队深入我市设施农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建设情况。通过走访农户,对当前我市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情况,查找出具体问题,认真加以分析,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下面就实际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概况

我市的设施农业装备主要应用在设施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方面,以种植业为主,特别是蔬菜种植和瓜果种植应用广泛。

到2009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占地80.16万亩,其中蔬菜设施占地80.03万亩,包括温室60.03万亩,大棚20万亩。蔬菜总产值达到78.08亿元。已经形成了蔬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随着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的新型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温室光控设备达4.1万台(套)、二氧化碳施肥设备达2820台(套)、节水灌溉设备达3030台(套)、自动卷帘机达8.01万台(套)。而养殖业装备发展相对薄弱,目前,只有挤奶机6台,今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二、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目标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区域、资源、产业、市场、科技等优势,坚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增加农民收益为目标,以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为基础,提高设施农业装备建设标准,使蔬

菜生产上档次、上水平。使设施农业向生产、科技、生态、观光、休闲、高效等多功能、多层次于一体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不利因素

近年来,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速度很快,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设施农业装备以农户为主,规模小发展速度不快。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生产独立性强。而以农户为主的生产模式,使其形成规模化生产难度加大,造成各蔬菜基地菜农、生产管理、销售都是独户进行、缺乏组织、产品无竞争力、交通运输不便、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困难增加,为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设施农业装备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弱。目前,我市的设施农业装备大多还是传统的、陈旧的装备设施,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受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影响较大。比如:一场大雪或者一场大风就会导致一部分蔬菜温室大棚设施装备被压塌或刮坏等现象,给种植户带来很大损失。

3、农民文化水平低,先进设施农业装备使用少。大部分菜农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先进的设施农业装备认识不够,而且先进设施农业装备价格高,导致了先进的设施农业装备使用较少,大多菜农还在使用传统的设施农业装备。这样,也给蔬菜产品上档升级、提高产品品质等带来不利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温室设施蔬菜生产向质量好、规模大、品牌硬方向发展的速度。

四、对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的几点建议

1、不断推进设施农业装备规模化发展。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结合农村城镇建设整体规划,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建设步伐,形成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模式。并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发展订单农业,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进一步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对高效、大型农业设施装备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不断完善设施农业装备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对场地排灌系统和交通运输等配套设施要求较高。特别是随着设施农业装备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更加完善和配套设施用地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设施农业装备的正常运转,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3、不断提高设施农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设施农业装备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议出台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设施农业大户、大型基地新建设施农业项目进行补贴;金融部门出台和放宽对设施农业装备的优惠和贷款政策,要确保先进的设施农业装备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淘汰落后的设施农业装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山东省设施农业装备现状与发展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机分团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技术与工程技术的集成产业(主要设施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代表),涉及建筑、材料、机械、环境、自动控制及作物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类系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我省,设施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致富的优势产业,搞好设施农业将在我省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占据重要地位。设施农业装备,即用于设施农业中的作业机械、环境控制设备、卷帘卷膜装置等,作为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研制与推广应用必将推动设施农业上台阶、上档次。设施农业技术体系的升级一定包含着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优化。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要在农业资源严重短缺及农业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实条件下,应对我国加入WTO对农业提出的挑战,就必须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设施农业的"装备化"是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举措。

一、山东省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山东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起步于7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中、小型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的蔬菜栽培已具相当规模,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产基地,为丰富山东乃至全国的"菜篮子" 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潍坊、泰安、日照、枣庄、烟台、临沂等地,特别是寿光、昌乐、莒县等县市,已基本建立起了产、供、销的设施栽培服务体系。据统计到2002年末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213万hm2,而设施栽培面积达73万hm2,约占34%,占全国设施栽培蔬菜总面积的40 %。山东省已成为全国冬春设施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

我省设施农业装备发展起步较晚。1996年前后山东省农机研究所、山东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山东红旗机械厂、博兴华兴机械集团、常林集团等单位先后开始开发研制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及配套作业机具。1997年,山东省农机管理部门在全省第一次机械化设施农业现场会会后,根据冬暖大棚构造和材料不合理、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等情况,提出了大棚改造五项措施,即:改立柱竹杆顶棚为无立柱钢架结构;改土坯墙为砖砌体加保温层;改草帘覆盖为轻型保温被覆盖;改人工卷帘为机械卷帘;改大水漫灌为滴灌。这五项措施的推行,为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近几年,山东省加快了设施农业装备开发研制、生产与推广应用的步伐,把其作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机科技创新和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措施之一,省农机管理部门将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列入全省七大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之中。两年来,全省共建设省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工程示范基地5处,市级创新示范点28处。据农机管理部门统计,到2001年底,我省日光温室卷帘机械、田园耕作机械、微灌设备等装备保有量达到32万台(套),经测算,平均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9.7亿元。设施农业装备从无到有,由单项向多功能过渡,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不断提高,产品品种结构逐步得到了改善。

1、田园管理机械

该机械作业于温室大棚或其它小地块经济作物,具有旋耕、扶垅、培土、开沟等功能,配套动力为2.2-4.5kw,以风冷柴油机为主,个别为汽油机。该机具操作方便、移动灵活,配套性好,目前在潍坊、济宁等地区的温室大棚中已得到较好地示范、推广。田园管理机械最早由日本、韩国引进,近几年,我国许多企业也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如山东华兴机械集团,引进消化吸收韩国亚细亚机型,目前,零部件已完全国产化,机械性能接近国外产品,售价在3000元~5000元,若配套旋耕、开沟、扶垅等机具,售价在5000元~8000元。潍坊杰农机械厂,为台商合资企业,是我国较早的田园管理机械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反映良好,近两年,由于市场竞争及价格因素,产品已较少生产。寿光亚细亚农业机械公司,为韩国独资企业,产品在韩国加工,在我国组装和销售,由于价格较高,仅在潍坊等某些县市有市场。有些企业生产简易型田园管理机,由于操作及配套作业性能相对较低,成本及售价较低,仅在某些地区有一定的市场,如山东红旗机械厂、山东诸城高强度紧固件股份有限公司、高密市田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柳州蓝天机电有限公司、江苏扬州农丰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上述机型一般比国外的同类机型价格低一半,基本符合目前我国农村的购买力水平,但总的看,产品性能不高,功能不尽完善,又由于其利用率较低,全省推广使用田园管理机总量不多,约占作业量的3%。田园管理机在日、韩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已普遍采用;且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配套性上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价格多在万元以上。

2.施肥机械与装置

温室大棚内的追施肥,因受作业空间的限制及种植作物品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方式,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温室还配有营养液配置设备 。

施底肥:常以农家肥为主,铺以化肥。两者搅拌均匀后撒于地表,然后使用小型翻耕机械将底肥埋入土层中。

追肥:一般采用化肥专用深施器进行追肥。

液肥混施:将化肥或其他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溶入水中,随灌水作业浇灌到作物的根部,达到补肥的目的。

二氧化碳增施技术,就是补充增加棚室CO2含量,满足光合作用需要,以利蔬菜增产和提高品质。山东理工大学和解放军二炮北京长缨机电设备厂研制的燃煤式温室气肥增施装置(CO2发生器)氯量可调,安全可靠,成本较低,使用也较普遍。

3、微量灌溉设施

近几年我省温室大棚中采用微量灌溉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灌溉管理设施与自动化技术有所发展。微量灌溉以滴灌、喷灌、渗灌、微喷灌等为主要方式,其特点是控制水量准确、灌水流量小,土壤水分变幅小,并有可兼施液体如可溶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功用,节水、增产、降湿、提温、省工、高效。微量灌溉几种方式的输、配水方法大致相同,一般包括有:压力水源、过滤装置、干支线输水网、灌水器、旋肥缸等。在山东省设施蔬菜生产中滴灌技术已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并普遍采用。一个标准日光温室的滴灌设备(国产)在1000元左右。我省莱芜塑料总厂、潍坊润泽节水灌溉有限公司等以及北京、郑州产的产品我省均有,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所以得到了推广,有些经济条件好的还购置了以色列、荷兰等国外产品,每套设备2000多元。

4、环境监控设备及温室供暖热风炉

目前棚室内的环境条件监控,仍然依靠生产者的经验、感觉或一些简单工具如:测温室的温度,用温度计;测水分的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测CO2浓度用CO2 浓度计等,显然只能粗略测试了解一些环境大概情况,但这些控制完全靠人工进行,不准确。

温室供暖热风炉多为燃煤式,因其非常适合温室大棚内特殊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温室大棚。如莒县农机局研制的PF-2型燃煤热风炉供热面积800m2,热效率为70%,每台价格为2000元左右。温室热风炉的运行原理是利用热风炉产生的清净热风,由离心风机送入温室大棚内的风筒,而烟道废气经烟囱排出室外。风筒上有φ10~φ15mm的小孔,热空气以射流形式进入室内,并可通过风湿调节装备和大棚内的进风、排风设施调节热风湿度。

5、卷帘机械

日光温室卷帘机是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卷帘机的出现不但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工时,而且延长了温室光照时间,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现有日光温室卷帘机主要有三种型式:

(1)机械式导链卷帘机,它将起重机导链安装在卷轴的一端,拉动导链,卷起或铺放草苫。该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工作效率非常低,与人工卷铺相比,省力不省功。

(2)卷轴固定式卷帘机,它将卷轴固定在温室后墙上,电动减速机带动卷轴旋转,使草苫卷起或放下。该装置需在温室后墙安装专用的支撑装置,对后墙要求较高,且价格昂贵。

(3)撑杆式卷帘机,该机构卷轴在转动的同时,随着草苫移动,结构相对简单,对温室墙壁无特殊要求,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日光温室卷帘机。

我省生产卷帘机的企业有十几个,主要有山东省农机研究所试制工厂、山东常林集团、莒县农机局推广站等单位。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产品价格相对于农民的购买能力高些,加之使用可靠性不高,目前推广效果不太理想。

6、植保机械与常温烟雾机

大棚内植保机械目前采用的是一些大田用的手动喷雾器移植品,这些手动喷雾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雾化差、农药残留量大。现个别地区有采用超低量喷雾机和烟雾机,如南韩生产的2U-2000型手提式烟雾杀虫灭菌器,国内生产的脉冲式烟雾机,效果良好,但我省均无生产。

二、山东省设施农业装备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山东省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仍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且设施建造水平较低,与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了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的基本设施就是塑料大棚,按其结构可分为拱圆形大棚和单栋或连栋的双层面及拱形的温室。目前除少数花卉及苗木生产基地采用了连栋大棚和较高标准的温室外,有80%以上大棚为结构简易的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规格、结构随意性较大,档次低,谈不上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与调节,也难适于机械化作业,而且这些大棚稳定性、可靠性较差,防冻、防病虫害能力较弱。

2、我省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于设施农业的发展,且发展比较缓慢,与上海、江苏、北京、天津等地相比存在差距,机具品种少、水平低、性能尚满足不了使用要求,这与我省农机工业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从总体上看,全国的设施农业装备水平都较低,设施农业的栽培、管理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按人均管理面积计算,仅相当于日本的1/

5、西欧的1/50和美国的1/300。如种植机械,目前真正能与多功能田园管理机配套的蔬菜播种的条播机、精密播种机,以及按蔬菜栽培要求的育苗机、移栽机、穴栽机、嫁接机在我省均处空白,在全国也是廖廖无几,处于刚起步阶段,而国外工厂化育种、育苗技术以及与之适宜的机械已普遍推广。

分析其原因:

一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差,购买力低,是目前制约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是,产品开发周期长,生产经营利润微薄,企业很难抉择在产品开发上进行较大投入,同时由于市场空间有限又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现多数企业只在低端产品上进行竞争,使得一些建设起点较高的日光温室,难以选到合适的设施农业装备,而只能引进国外的产品。

三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农机专业户购买大量农机具,以收费的方式为农户服务,而我国的机具购买者是温室大棚业户,自购自用,严重限制了机具的作业使用效率,阻碍了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

三、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推广重点与方向

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与推广需根据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设施农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和气候及土壤条件差异,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近期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优化多功能田园管理机的设计结构,合理选择配套动力,注意人机工效结合。作为目前机型的换代产品,新机型应具有质量轻、动力足、性能好、操作舒适的特点,特别是噪声、振动、排放能得到有效改善,操作手柄设计尽可能使机具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转移。动力为以2.2-5.8kw为宜,柴油机与汽油机均有配置。

(2)增强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适应设施农业的农艺要求,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更换作业装置便捷。能进行旋耕、犁耕、开沟、做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植保、灌溉和施肥等作业。

(3)开发与小型管理机配套的精播机,以及用于蔬菜栽培的育苗机、移栽机、穴栽机、嫁接机等先进适用机具。填补省内设施农业发展所需装备的空白。

(4)机具能兼顾在露地蔬菜、果园、小块山地大田作业使用,提高机具的利用率。

(5)产品档次可高、低并存,逐步由单机向成套过渡,向系列化和智能化发展。

四、措施与建议

加入WTO后,我省农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和农产品质量次、附加值低的现状已刻不容缓。发展设施农业,走农产品工厂化生产的路子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必备技术支撑条件,设施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必须加快步伐。根据我省提出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全面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指导思想,结合我省目前设施农业装备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1.根据山东省的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在明确全省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和有一定基础的设施农业基地,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上档次、上水平,发展档次较高的设施模式,可配以档次较高、较齐全的机械设施装备;对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县区、乡镇,应在巩固中求发展,逐步对现有的设施条件进行改造更新,设施装备的配置也要相应提高水平。总之,发展规划应从实际出发,突出当地特色,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集中规模化发展的原则,不要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

2.科研开发部门与生产企业应有重点、有步骤地研制、开发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适中、可靠耐用,与设施农业发展相适宜、农民需求的技术与装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应走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子,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并注重与设施农业特殊农艺的结合。同时把握发展趋势,跟进设施农业的发展的未来需求,有目标地进行一定的技术储备。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应给予立项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3.加大推广力度,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为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省里要建立一批 省级创新示范基地,各级部门要共同努力,下功夫把这些已建的和待建的示范基地建设好,有效地组织好设施农业装备的选型、试验,熟化技术体系的工作使其在先进设施、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4.发挥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推动作用,抓好措施的落实。一是要引导和指导农民搞好设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要推动农民建立完善设施农业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并创新和优化内部运行机制,组织其走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发挥设施农业装备的使用效益。

5.加大政府对设施农业及其装备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设备农业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基地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在普及推广中给予农民政策上的扶持,鼓励农民和社会投入,鼓励实施招商引资,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6.加强部门配合,发挥联动互效作用。设施农业是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生物与环境、工程有机结合,需生产与服务、市场齐开拓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应明确方向,找准位子,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实施同一个规划。在各负其职的同时,注意加强配合与协作,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中追求职能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相俊红、贾军、刁承军,我国设施农业装备现状及发展研究,中国农机学会学术交流材料,2002.12(信息来源:科技处 )

第四篇: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 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对策

0.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正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设施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材料、电子、能源、机械、生物、建筑、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速度很快。

1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00万hm²。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 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上述这些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由多学

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有的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2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的趋势:①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大型化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提高栽培效益。国外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基本上都在0. 5 hm²以上,连栋温室得到普遍发展,室高一般在4. 5m以上,最高的有6m左右。这种大空间可进行立体栽培,便于机械化作业。②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荷兰Petson花木公司的8000m²盆花栽培从播种、育苗到定植、管理等作业只用了3个工人,年产30万盆花,产值达180万美元。美国开发了移苗作业机器人,可将作物幼苗从穴盘中转栽到苗床上。③向无土栽培发展。在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设施栽培的传统种植方法,成为当今世界栽培学领域里飞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多方面优点,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无土栽培温室的发展在国外发展较快,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 。美、日、英、法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250—400hm²。日本无土栽培作物占温室总产量比例是:草莓66 %、青椒52%、黄瓜37 %、西红柿27 %。已成功开发计算机控制的营养液配制和供给的闭路循环系统。④覆盖材料多样化。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 ,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了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多制成波浪板)透光好、耐冲击强度好,使用寿命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PC板),重量轻、保温好,价格比较便宜。国外还研制了多利,缀铝遮阳膜,具有不同的遮光率和保温性能,可供用户根据需要选用。⑤发展温室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量,发展超低量喷雾设备,开发生物防治技术,使荷兰温室青椒生物防治率达到80%—90 %,日本从1993年也开始发展温室生物防治。⑥温室内部广泛使用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2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继“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

重大产业工程项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广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

20 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 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²,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设施园艺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要求。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 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超越早先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林果生产等农业的诸多领域。

2.2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地膜覆盖,到单栋塑料大棚产生,发展到今天的温室连栋大棚、智能温室节能温室,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⑴ 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数量化和指标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⑵ 设施水平低下。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但整体设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⑶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⑷ 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完全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的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硬件设施是可以靠一次性投资在短时期内建成,而后期管理和运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此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如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等诸多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是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能充分得以展示。 3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⑴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因此,各地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列入应有的位置,积极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和企业集团起步发展设施农业;

⑵ 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国外的现代设施农业确有独到之处,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因此,我国应适当引进,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水平。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 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农业,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

⑶ 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

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投入等政策措施,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

⑷ 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来操作,才能使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得以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⑸ 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将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从而使设施农业能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相关生物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祝华军,田志宏等.农业技术的要素替代特性及我国工厂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11

[2] 赵冬梅.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2.5

[3] 魏文铎等.工厂化高效农业,[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3—57

[4]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课题组.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调研报告,[R]. 2002年10月

[5] 李云伏.几个重要农业基础研究方向的探讨,[J]中国科学基金2006.1

[6] 叶全宝,李华,霍中洋等.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J]农机化研究,2004(5):36—38

[7] 安国民,徐世艳,赵化春.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4,(12):34—36

[8] 古文海,陈建.设施农业的现状分析及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4.1

第五篇:滨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山东省滨州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所发挥的作用,文章中还指出了设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山东省滨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一历史机遇,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强化措施,把设施农业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体来讲,滨州市的设施农业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初步进入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

一、滨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滨州市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下游,总面积9454平方公里。目前,全市辖6县4区,总人口377.92万,其中,农业人口257.45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1.41万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0.41亿元,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9.42亿元,拥有农机总动力546.21万千瓦。蔬菜、瓜类播种面积达4.4万公顷,产量达222.36万吨。

(二)设施农业情况

滨州市设施农业主要有设施种植业和设施畜牧业两大类,设施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蔬菜、瓜类、食用菌等,截止2010年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3.34万公顷 ,拥有各类大棚13.6万个,其中:连栋温室50个,日光温室2.52万个,塑料大棚2.17万个,中小拱棚8.92万个。

(三)设施农业装备情况

各类设施农业装备达到3.2万台(套),其中:温控设备为32台(套),光控设备为4台(套),二氧化碳施肥设备为3002台(套),灌溉设备为16393台(套),自动卷帘设备为12536台(套)。

(四)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种形式

主要有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四种形式。

中小拱棚:指以塑料薄膜为全覆盖材料,以竹片为支架,两端直接插入地下,形成的小拱形简易保护设施。采用竹架结构,造价低,不受地形限制,不需要特殊的基础建设投入,一个一亩地的拱棚投资在2000至5000元不等。

塑料大棚:指以塑料薄膜为全覆盖材料的拱形单体温室,一般跨度在6.0~12.0m,脊高2.4~3.5m,长度在30~100m以上。每亩大棚投资在5000-10000元左右。日光温室:指前坡面以塑料膜为覆盖材料,并配有活动保温被,其它三面为围护墙体的温室。采用机械构建厚土墙体,竹木拱架结构,是越冬生产园艺产品的主要温室型式。温室跨度一般为6~10m,脊高2.6~3.5m,长度多在60~80m。每亩温室造价在1-1.5万元。

连栋温室:指温度、湿度、水肥等生长条件可控的现代化整体连栋温室。包括玻璃连栋温室、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这种类型标准较高,投入大,资本回收期较长。温室内水分、温度、湿度自动调节,通风、加温、覆盖、滴灌等设备齐全,适宜各种设备配套和种养殖高产出、高效益产品。

二、设施农业发挥的作用

1、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设施农业的收益高于种粮收益,正在逐渐成为吸收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据统计滨州市的设施种植总面积达16万亩,通过设施农业生产的农业产值达26.4亿元,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15.6%。从亩均产值来看,以日光温室为例,亩均年产值达1.51万元,远远超出种粮的产值。

2、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变。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像店子镇积极推广的五彩椒—小西瓜—五彩椒的“三种三收”种植模式的试种成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设施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3、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近几年,滨州市农机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示范推广大棚种植、灌溉、植保、微耕等新机具、新技术,开展设施机械的购置、安装调试、操作、演示、故障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成效显著,使得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

高。为了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2011年的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共12个大类40个小类166个品目,机具型号达到4940个,比上年增加了1883个。其中,抗旱排灌机械、菌类生产机械、温室保温被等首次被纳入补贴范围。

4、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强了农业抗灾防灾的能力。设施农业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特别是农业区干旱缺水、积温不够、自然灾害频繁的突出问题,农业的整体抗旱防灾能力增强,农业效益成倍提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此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施农业整体装备差,高档连栋温室很少,已有大棚温室的机械装备不足,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且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虽然设施农业面积发展迅速,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设施农业的设备、技术更新换代缓慢,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劳动量还是靠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我市设施农业主要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连栋温室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一旦遭遇灾害性天气,生产难以保障。另外尽管市面上有些设施结构,但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和栽培品种,更重要的是高出农民的购买力,因而农民仍旧习惯采用简单低廉的设施结构。

2、前期投入大,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制约了设施种植和养殖规模。发展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特别是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前期建设不仅有建造成本,还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数额较大。从我市的情况看,目前设施农业所需资金,政府投入仅占1%左右,基本上需要农户自筹。尽管设施农业是高产高效农业,一亩设施农业的效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十倍以上,但是规模小、相关设施不配套已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3、农民品牌意识、环保、生态意识淡薄,农产品的知名度不够高。设施农业优点之一是能够生产出高档绿色产品,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设施种植产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尽管政府部门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但广大种植户在此方面却意识不强,或者有意识而缺乏落实,使得在我市种植的蔬菜不得不贴牌种植外销。

4、设施农业技术储备不够。设施农业涉及机械工程、农艺栽培、自动化、信息化、声、光、电等诸多领域,内容广泛。但目前设施农业科研项目少,相关机具的研发滞后,制约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同时,掌握相应技术的专业人员少,缺乏系统的技术推广网络,设施农户得不到有效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致使一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难以推广应用。

四、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抢抓有利时机,促成我市农业的二次崛起。发展设施农业,走生态农业之路,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滨州市是农业大市,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高效生态”的特点,认真分析形势,充分利用政策,尤其是在我市被科技部批准为“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国第三个省部共建的农业园区的时机,根据农业规划,建造、建成一批代表区域性农业发展的示范园区,加强政策扶持。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尤其注重发挥农机部门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龙头作用,明确职责,增加投入,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按区域分别规划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已有基础的设施农业基地,应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发展档次较高的设施模式,对已进行设施生产的经济水平一般的县区、乡镇,应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发展,逐步对现有设施条件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施农业效益。无论是哪一类,在设施农业发展上首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农业,并把主攻方向放在改进提高现有设施水平和加强管理上,千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发展。

3、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技术,积极争取更多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加工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二要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帮助、引导农户进行小额资金贷款,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三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扶持高档园区、特色园区的标准园建设;二是完善设施配套建设和基础建设;三是扶持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也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示范创新,促进设施农业由数量规模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

4、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设施农业机具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将设施农业机具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内容,组织协调高等院校、地方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机具。同时,对生产急需、农民欢迎、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和成果,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

5、健全组织推广体系。设施农业涉及种植、园艺、植保、畜牧、林果、渔业、机械及科研生产诸多领域,为加强组织协调,应当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和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定期培训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推广服务能力。

6、加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是农业高科技的产物,囊括了当今农业先进技术的主要内容,而我们现有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凭经验管理和经营。目前很多栽培品种只是从大田生产移入大棚温室栽培,产品的品质、产量和病虫害抵抗能力都存在很多问题;设施内的栽培技术多半是沿用的大田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不高。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阳光工程设施农业专题培训班的形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宋立成 李明刚)

上一篇:深入开展自我批评下一篇:宿舍风采大赛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