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写作技巧(第四讲)

2024-04-19

导语写作技巧(第四讲)(精选6篇)

篇1:导语写作技巧(第四讲)

新闻写作之导语篇

1.什么是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亮点的新闻事实。换而言之,导语即整篇新闻的高度浓缩与概括。

2.导语的要求

基本要求:概括主要新闻事件,写出来的文字确实是导语。

更高要求: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增加新闻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攫住读者眼球。

3.导语的常见类型及写法举例

●直述式

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类似于“开 门见山”。

这类导语在我们的校园新闻中应用较多,基本格式是“某月某日,某某地点,某单位的某活动举行”,语句的构成很传统,基本程式化了。然而,它包含了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内容,是符合我们说的导语的基本要求的。

实际上,“某月某日,某某地点,某单位的某活动举行”是所有校园新闻导语中都包含的元素,我们不妨称其为“基础元素”。

引例:

11月4日晚,由校学生科协举办的“攀登行动”博学科普讲坛之专家报告会在南湖新1-404举行。(摘自校报2011年11月10日期《梁宏:创新思维与我的人生规划》)

进入学期第十周,我校秋季体育达标测试陆续展开。(摘自校报2011年11月10日期《体育达标测试敲响健康警钟》)

3月21日下午4时,政治与行政学院团委学生会女生部在余区老

七、老八栋宿舍楼下开展了女生节系列活动之“淘东淘西大卖场”。(摘自校报2012年3月30日期《政院女生举办淘东淘西大卖场》)

●直述+简单介绍

第一类直述式的导语,虽符合基本要求,但读来感觉生硬单调。因此,很多校园记者 们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事件的简单介绍,给人的感觉提高了许多。

这里说的简单介绍,是一个统称,实际上种类有很多。例如,比赛类的稿件,加上了冠亚军得主的简单介绍;大型晚会的稿件,加上出席的领导嘉宾;一般的活动,加上其内容的简单讲说等等。

引例:

12月8日晚,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在西院公会活动中心拉开帷幕。28组作品各展神通,激烈角逐。(摘自校报2011年12月20日期《理工机器人大赛激情上演》)

小小邮票,传承历史。12月12日,一位姓周的先生在我校余区图书馆二楼门厅进行了邮票的展销。周围挤满了老师和学生,场面很是热闹。(摘自校报2011年12月20日期《小小邮票:我在这头 历史在那头》)

描绘新的画卷,创出新的精彩;总结2011,展望2012。12月23、26日晚,2012年研究生“研华似锦”元旦晚会相继在西院大礼堂、余区工会二楼上演。(摘自校报2011年12月31日期《“研华似锦”舞动元旦》)

●引语式

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校园媒体上常见的样式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引语一定是加引号的严格的直接引语,转述的间接引语已经等于改编,一般避免使用。

此类导语的写法是:直接引语、标语、口号等+基础元素

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能起到一语胜千言之效,否则引语的使用反而给人笨拙的印象。此外,所用引语应该让受众很容易解读其语言含义,不要让人感到很费解。当然了,有时为了增加新闻稿件的可读性,直接引语也选择幽默诙谐的语句。

直接引语一定要注意其真实性,切莫为了效果生搬硬套甚至胡乱编造。

引例:

“远离方便筷子,绿色走进生活。”11月4日,由武汉理工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发起的“用竹筷换走方便木筷”活动在南湖校区食堂展开。(摘自校报2011年11月10日期《绿色生活 对一次性筷子说不》)

“我也只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希望给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送去温暖。”5月16日,在文法、机电等六院自强社于升升食堂前联合举行的绿林行动募捐现场,机电学院的小王说道。校自强社五月义工文化月的重头戏“绿林行动”已于5月9日在南湖食堂门口启动,而募捐活动将从16号持续到22号。(摘自校报2011年5月20日期《绿林行动 撑起爱的天空》)

“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2月6日,近一个月的寒假接近尾声,中国节日元宵节如约而至。受寒冷气流影响,今年很多地区遇上“最冷元宵节”,但寒冷的天气丝毫未影响人们过节的“温度”。(摘自经纬网2012年2月7日《元宵节看花灯 天冷人不“冷”》)

●设问式

新闻不同于文学,是不能随意使用修辞的。但是,采用导语中采用设问的方式是可取的,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新闻对于读者的吸引力。设问式有两种情况——导语中给出答案或不作回答,实际上两者皆可行,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写导语时,该设怎样的问呢?

其一,可由作者直接提出。那么此问题一般是广大师生希望了解的事情,或是客观存在需要解决的某些现状。这样的导语下,新闻的主体大致就是对该问题作出具体的解答了,成稿的思路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见引例)

其二,可假借他人之口(当然得是被采访者说出的话)提出,作用仅仅是引出要写的新闻事件。(见引例)

引例: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是否有极限,宇宙大爆炸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否在困扰着你?3月23日下午,西院会议中心301,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香涛带来了题为《爱因斯坦和宇宙大爆炸》的精彩学术报告,详细解释了相关问题。(摘自经纬网2012年3月27日《何香涛教授解读爱因斯坦和宇宙大爆炸 引起一片天文热》)

7毫升的血液,如何点燃另一个人的生命希望?3月20日,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升升食堂门前开展“天使计划”活动,为广大学子加入“中华骨髓库”提供机会,各学院同学积极参与。(摘自经纬网2012年3月21日《我校学生积极加入中华骨髓库》)

“咦?听说今年学校帮我们买春运票?”(摘自校报2011年12月20日期《春节回家 一票难求 学校代买 可解烦忧》)

●现象+原因

此种写法类似于文学中的“设悬”,作者开头提出引人注目的现象,紧接着道出事情的由来,这样便能极大地吸引读者看完整篇报导。事实上,这里的“原因”即前面说到的“基础元素”,后面的新闻主体,则具体讲明现象与原因。

引例:

脚底与地面摩擦出“吱吱”响声,队员之间用眼神和手势进行迅速交流。3月17日下午,理工男篮们坐镇主场迎战上海交通大学,最终以80:63力擒上海交大。(摘自经纬网2012年3月8日《CUBS战火重燃 理工男篮力擒上海交大》)

每天晚上6点左右,一群英语爱好者便会聚集在余区图书馆前练习口语。他们围成一圈或模拟雅思考试场景,或针对具体的生活话题,如喜欢的花、住的房子、家乡、运动等,自由地练习英语口语,然后由学长学姐点评。(摘自校报2012年3月30日期《校园现草根英语角》)

一部话剧,或让你捧腹大笑,或让你感动流泪,或让你心灵震撼……八部话剧连轴上演,那将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3月25日下午,文法学院2011级“相„剧‟你我话剧比赛”为你揭开答案。(摘自经纬网2012年3月27日《小小舞台穿越、历史、童话等八部话剧连轴上演》)

●其他类型

上述几种导语类型,主要适用于校园内各种各样的活动稿件,在校内各媒体上还是比较多见的。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新闻,并不属于这种类型,如“校园观察”、“记者在线”类的稿子以及人物、深度稿等。这些稿件的导语,与常见的活动稿有明显区别,形式更为灵活,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

写人物稿、深度稿的导语,须紧扣导语的概念,以防偏离新闻而不知所云。此外,还要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所写必须与后面的主体部分联系紧密。这一点,需要我们阅读一篇稿件时细细体会,积累经验,相信大量的积累之后,也就慢慢有感觉了。

引例:

圣诞节本是西方节日,为了庆祝耶稣的诞辰,一家人围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然而,圣诞老人的出现,苹果——平安果的解释使得中国也掀起了圣诞热。我们一起来看看我校的学生是怎样过圣诞的。(摘自校报2011年12月31日期《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圣诞》)

注:先介绍了圣诞节的背景,再过渡到中国的圣诞热。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揭示了整篇新闻的内容,事实上后面的主体部分也是围绕着这一句展开来写的,逻辑性非常明显。

10月27日至29日,武汉理工大学第八届运动会分别在马房山、余家头校区运动场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运动会上,教工趣味比赛、田径正赛、趣味运动比赛见证的不只是一个又一个奇迹,更多的是一片片欢声笑语。镜头凝固的瞬间,运动员们奋发的状态,啦啦队的热血沸腾,幕后工作者们的坚守都汇聚在这56小时的点滴光阴里。(摘自校报2011年10月31日期《青春飞扬 竞之悦》)

注:导语开头交代了运动会的时间、地点,接下来写了运动会的三个主要部分。后面“镜头凝固的瞬间,运动员们奋发的状态,啦啦队的热血沸腾,幕后工作者们的坚守”可谓匠心独运,仔细看此篇占据大部分版面的新闻会发现,后面所有的内容,无一不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来写。

晚上六点多钟,新材料研究所到第一行政楼的路上,地面终于被淋得湿透。她没有带伞,肩上斜挎着一白色小背包,踮脚跳过一处处积水。雨是傍晚时分下起来,而她从早上进实验室,一直呆到现在。

单星星,我校材料学院材料学研1108班学生,本科就读于武汉工程大学。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她与搭档刘艳娇获得桥牌青年女双冠军。一个多月过去,那份荣耀却似乎早在她嘴角淡然的微笑中荡漾开去。(摘自经纬网2011年12月31日《单星星:桥牌桌上,刻画的成长》)

注:导语第一段给出一个人物特写,读来令人感觉真实亲切。第二段介绍了人物的基本信息以及主要事迹,后面的主体部分则详细展开来写。结合后面的内容看来,这篇导语的逻辑性也很明确了。

4.编后语

作为一名校园记者,在校报工作了一年,收获颇多。上述文字仅仅是我个人对校园新闻的理解以及一点经验总结,见解粗劣浅薄,乃初摸新闻皮毛罢了。

导语是一篇新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若将导语的写作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入门会写、容易上手、风格独特,那么学会了上述的方法,大概算得上达到第一个层次了。上述一点点经验,对于对新闻无甚了解的同学,是有一定帮助的,欲更进一步,则需多花功夫。要达到写导语容易上手的程度,建议多多研读校报与经纬网上的新闻稿,积累各种各样的导语写法。毕竟,倘若胸中有万千文章,下笔也就犹如神助了。

此外,同一篇新闻,不同的人写的导语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前面介绍的方法,仅仅只能利用它达到会写新闻导语即可,切忌一味地盲目模仿,而陷入了固定模式。到一定程度后,应抛开一切所谓的方法,自己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实际上,真正新闻功底扎实的人,是没有写法可言的,他们针对每一篇稿子,都会具体斟酌怎样将导语写得生动漂亮,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篇2:导语写作技巧(第四讲)

第四次课:大作文主体段的构建要素

学时数:2H

教学重点:主题句和推展句

教学难点:合格主题句的写作要领

习得技能:同过主题句和推展句构建段落的立体结构

主题句:简洁,不需要长难句

写作要领:具有概括性,能概括出分论点

不需要详细的论点

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因为人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信息获取对增强竞争力很重要)

举例论证(注意逻辑连接词的使用,take sth for example, a typical example can be found is in

对比论证、例1:The news med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I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s media positive or negative?

首段:背景介绍+引出话题+个人观点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news media such radio and television are a very influential part of our lives.While some people doubt whether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us.In my point of view, I tend to believe that the positive side of news media holds more weight than its negative side.This essay will summarize some powerful reasons to support my opinions.中心句When it comes to its positive side, two main reasons must be mentioned firstly./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why the news media are important and popular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分论点1The first one is that news reporting provides people with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ents that just happened in their cities and even other countries.论据(因果论证)because 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full of fierce competition, thus whether we can get news timely and effectivel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s.If we can get the latest news quickly, which may mean we can make usually better-informed decisions and therefor have competition advantages.论点2 满足好奇心

论据2 满足好奇心,丰富谈话

篇3:导语写作技巧(第四讲)

1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新闻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就能吸引广大观众。所以我们写导语时,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白描等,使导语更加好懂、好记,从而使受众在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新闻信息。导语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要能够提示新闻要旨和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一般说来,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观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好的新闻导语能够让新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使得观众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提高新闻栏目的知名度。不好的新闻导语一方面不能够吸引住广大观众的眼球,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实现新闻的重要价值和提高新闻媒体的知名度,进而让新闻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好的新闻导语对于新闻本体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关系到新闻消息的价值是否能够实现。

2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消息类新闻和一般的新闻一样,都需要注意新闻的基本要素和要求。现阶段,有很多的媒体为了能够吸引观众会过分的夸大新闻,摒弃新闻的真实性。这样的做法是不能够满足新闻要求的,只会误导广大的民众。因此,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以下主要论述电视消息类新闻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2.1 尊重新闻事实

无论是电视消息类新闻,还是重要的媒体新闻都需要尊重新闻事实,不能够夸大和制造假新闻来误导广大民众。目前,有不少的新闻媒体在播出新闻时,新闻的导语与新闻的核心内容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民众不能够获取到真是的新闻消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新闻导语的撰写者没有尊重新闻事实,过分的夸大新闻,制造假新闻来引诱和误导观众,这将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电视消息类新闻的导语在撰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新闻事实,新闻事件是什么样就报道成什么样,不能够添油加醋和夸大新闻。否则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2 注重新闻的简洁性

新闻消息一般都是比较简单明了的话,在语言上需要做到通俗易懂和规范化的语言。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新闻的简洁性,多采用一些短语和被动语态,这样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进而引导观众关注这条电视新闻。如果新闻的导语写的很长,没有清晰的层次和实质性的内容是很难吸引观众和实现新闻价值的。因此,在写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2.3 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

一则电视消息类新闻是否能够吸引观众主要在于新闻的导语是否能够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并在抓住新闻事件核心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样写出来的导语才能够吸引广大的观众,进而实现新闻的价值。电视消息类新闻主要是宣传一些好的产品和国内的一些大事件,这样的新闻重点就是新闻能够突出重点和事件的核心。在写导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抓住核心来写,这样才能够满足新闻导语写作的要求和实现这类新闻的价值。

2.4 能够吸引观众观看新闻消息的其余部分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一篇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炼主题以吸引受众听完全文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必须把导语构思得对所要表达的稿件主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好的新闻导语除了能够吸引观众,还能够让观众继续关注新闻的其他内容。虽然有的新闻导语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但是当观众看过导语后就不愿继续看新闻的后续内容,这样的新闻是不能够实现其价值的。因此,在写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时不仅要考虑到导语要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促使观众继续看新闻的其他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吸引住观众和实现新闻的价值。

3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写法和一般的新闻导语相差不大。为了能够吸引广大的观众需要注意导语的写作技巧,不仅要采用新的角度和特点,还需要在表达方式加以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电视消息类新闻的价值。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3.1 采用新的表达方式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写作的手法和角度外,还需要采用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导语写作过程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设问式、引入式、类比式、点题式和反衬式。以上的几种表达方式都有各自的有点和缺陷。一般设问式主要是强调新闻事件的特殊性;引入式主要是为引入新闻主题服务;类比式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点题式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新闻的主题;反衬式可以给人制造出一种悬念感。然而单独的使用一种表达方式是不能够吸引住观众的,必须要结合几种表达方式将新闻的内容简练在一起形成一段优美的话语,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和实现新闻的价值。

3.2 创新写作特点

以往的导语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是开篇点题的特点,这样虽然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但是不能够引导观众继续观看新闻的其他信息。因此,需要改变以往的写作特点,抓住观众的心理,合理的写作导语,突出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个性,这样才能够从正真意义上吸引住广大的观众。

3.3 选择全新的写作角度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写作角度,对于一则新闻而言,好的写作角度不仅能够将新闻信息完整的表达出来,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实现新闻的价值。针对同一新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写作角度,但是好的写作角度是需要写作者充分的分析观众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对新闻信息的独特见解。从这样的角度入手后,再采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就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合理利用修辞手法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但是不能够过分的夸大新闻消息,这样是不能够是实现新闻价值的,反而还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4 结束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的“眼睛”,是新闻的开场白,只有使“眼睛”更明亮、更传神,才能博得观众认可。为了能够博得观众的认可就需要采用一些写作技巧,将新闻导语写的既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内涵,这样观众不仅能够第一眼发现这则新闻,而且还会浏览与这则新闻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电视消息类新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洋.浅析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卟媒体时代,2011(6).

[2]兰杰.浅析电视新闻的导语写作技巧[J].新闻传播,2013(8).

篇4:浅谈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我们都知道,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写导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东西写在导语中。多年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导语,就是一个好的导语。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导语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导语要从角度选择上求新

现在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有些导语的写作并不尽如人意,让人读着起劲、爱不释手的导语越来越少了。大多是些形式单一、结构老套的模式化导语,要么是“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某事”的传统写法,要么是“……这是某单位为某做法采取的又一举措”等陈词滥调,枯燥、乏味、呆板,缺少新意,令人生厌。出现这种现象,有写作技巧的问题,也有对导语写作的认识问题。在新闻要素的认识上,有人认为要五个“W”俱全;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有人认为应将所有事实都浓缩于导语中。带着这些框框写导语,必然会像套公式一样去填空,有的像“晒衣绳”上的衣服,一件件地挂出来,不分主次;有的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写出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同样一个事物,同样一个新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察分析角度。即使同一个人,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倾向。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因此,能不能写出一条好的导语,打动人心的导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能不能选择一个最有新意、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角度,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角度。这就要求记者本人要具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现在,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导语之所以出现雷同、大众化、缺乏新意,没有特点,笔者认为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采访不深入,没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个性,没能抓住事物的内在特点,没能和当下热点问题结合起来。

二、导语要从写作特点上求新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除画面外,还要依赖声音。在写电视新闻导语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怎样扬长避短,发挥出为听而写的功用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 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2. 简短明晰。要在两三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3.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受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理解。

4. 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要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观点、复杂的事件、重要的问题。

5.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汉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有较大选择余地。比如,将“气候”改成“天气”,将“立即”改成“马上”等。多用双音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一闪而过。双音词两个音节,音波存在时间长,给人印象深刻一些。例如:“曾”换成“曾经”“虽”换成“虽然”,“乃”换成“就是”等。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导语中,不要包含全部细节,不要罗列数字,观众对这样的导语不易记住。

三、导语要从表达方式上求新

电视新闻导语写作除要选好角度外,还要在表达方式上求新。这里浅谈几种常见导语的写作形式。

1、设问式。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突出的是稿件本身提出的问题,强调的是新闻事件的特殊性。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采用这种形式,必须要坚持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能拐弯抹角,引而不发。

2、引入式。是指利用引人入胜的关联事物、特殊情节或常识性东西,将受众引入作者表达意图,其特点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3、类比式。是将某些属性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得出某种结论,引发人们对事物某种属性的深层思考。这种形式多用于调查性新闻,易增强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典型性认识,说服力较强。英国《泰晤士报》一条题为《10亿英镑用于喝酒 3亿英镑用于买书》的消息,导语:“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大学生花在喝酒上的钱,是他们买书与课程辅导材料的钱的三倍左右。”

4、点题式。开门见山,主题鲜明。便于受众接受,特点过渡快,常用一些常规新闻之间的链接。例如:【口导】新年将至,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生活冷暖,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今天上午,××市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物资集中发放仪式。

5 、反衬式。是指通过敏锐细心的观察,把客观事物中对立的两面,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强烈的对比吸引读者注意,使导语富有戏剧性和色彩感。其特点是性质反差强烈,事物特点易于突出。可以采用反衬方式的素材较多,常见的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美与丑、悲与喜、爱与憎、穷与富、先进与落后、繁荣与荒凉、高尚与卑微、廉洁与腐败、光荣与耻辱等等。这些反衬手法运用得好,经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导语是新闻报道的“眼睛”,是新闻的开场白,只有使“眼睛”更明亮、更传神,才能博得观众认可。一位外国记者曾说过:“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同样的道理,只有在导语的写作上下工夫、多研究,新闻才能像“磁铁”一样,散发着无形的引力和魅力,水到渠成般的吸引受众去品味。

作者简介:张国兴,男,(1971.2-),黑龙江省富锦人,富锦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本科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富锦市广播电视台2.哈尔滨电视台)

篇5:导语写作技巧(第四讲)

归纳概括题作答“三步走”

归纳概括类试题是申论考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在申论试卷中都比较常见。申论考试通过这种题型来考查公务员必备的一种能力,在我国党政机关中,公务员每天的实际工作中,他们都要处理大量的各类文件、资料和信息,这就需要公务员去整理,去归纳,去提炼,将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东西筛选出来,并将重要的文件、资料和信息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上报给有关领导或进行存档。

归纳概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依据给定的背景材料,找到材料中的某类事件,进行提炼、总结,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件的梗概表述出来,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做题,多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和不断地提高对资料的概括能力。本文结合以下真题实例来分析,具体总结出归纳概括题作答的“三步走”。

【真题链接】(2012年山东申论●第一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中公解析】

第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目要求概括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寻找要点锁定了范围,在接下来阅读材料时,我们不仅需要从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寻找问题,同时对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作答要求中“准确”提醒考生,一是要点概括应毫无偏差,只包括问题,二是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在150字的范围内对要点进行高度概括。

第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定寻找要点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从头开始寻找,最终发现对我们作答有帮助的是材料3、4、5。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谈到了移民补助款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由此我们得到第一个问题,即移民补贴筹措难。

给定资料4的第一段提到“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这是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某知名专家的话提到了移民人群的生存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

给定资料5的第三段提到“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这提示我们此处也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段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出现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补助没有完全到位”“远低于国家补偿标准”“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这里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搬迁用地问题,二是补助问题。这里面的补助问题可以与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补助问题归并为一类,要点重复表达的地方进行合并。

第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以上要点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移民补贴、法律、生活、生态环境、搬迁用地等方面入手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关键词。

【参考答案】

一是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三是移民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题。

四是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五是搬迁用地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道归纳概括真题实例对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三步走”进行解析,接下来我们具体来总结作答申论归纳概括类题目的“三步走”具体包括的内容: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作答首先要认真审题,审准题目是申论作答的第一要务,一定要审准题目,避免答非所问。同时审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内容,结合题目内容来准确定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些题目有明确的给定资料,在找要点时可以直接依据给定的资料,有些没有明确的资料范围,如上述真题案例,这就要求考生结合题目内容,准确定位可供参考的给定资料。在明确作答范围之外,作答可先带着题目要求的内容,大概浏览下材料中的这部分内容,做好标注,先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读这部分内容打好基础。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要结合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找准、找全相关要点。申论材料内容一般都比较繁琐,在阅读材料寻找相关要点时一定要学会结合题目关键词,快速阅读材料,将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内容可详细阅读,无关的可以略读或跳读,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会整理要点留出更多的时间。考生在作答归纳概括题时可先概括总结出各自然段或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概括出的各主要意思进行整合。避免作答要点内容重复,要点内容混杂,找不到作答的重点,作答要点关键信息不够突出,甚至会出现作答内容超出字数要求,内容偏多。因此在提取要点时一定要注意将相同要内容进行一定的标注,便于在要点加工的过程中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要点进行合并。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紧扣题目要求对要点进行加工整理,组织形成答案。这一过程是形成答案的过程,用语一定要注意,用词要简洁,要对材料中繁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用简洁规范的语言重新整理材料要点,避免直接引用材料内容,作答内容不能紧扣题目要求。

同时在做归纳概括时,如果题目设定了角色和身份,应试者就要按照虚拟角色的口吻来说话。如题目没有身份限制,则以应试者的身份进行概括总结。在具体概述时要注意语气的连贯和题目限定文体的特点。

总之,作答申论归纳概括类题目一定要知道哪些是重点、是关键,要找重点、抓关键,确保作答要点全面、作答内容准确、简洁,符合题目要求,组合材料中的语言时,尽量不要使用修饰语,避免要点内容不够简明、明确,同时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时,尽量使用短句,要尽量使用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确保作答内容关键信息明确,能紧扣材料内容总结要点,这样才能拿到更高的分值。此外要注意小的细节如字数要求,不要超出题目规定的字数范围;要注意作答内容中不要有错别字,避免因小的瑕疵影响整体分值。

篇6: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人民日报》曾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当《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时,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 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光明日报》曾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篇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湖南日报》曾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0.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曾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11.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 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曾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2.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13.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 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14.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当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时,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15.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16.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 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17.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18.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19.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导语写作技巧(第四讲)】相关文章:

导语写作下电视新闻论文04-15

谈深度报道的导语写作04-26

第四单元单元导语06-27

导语论文04-18

面试导语05-10

采访稿导语04-07

沈阳故宫导语05-14

现场调查引导语04-26

主考官导语范文05-22

心灵的独白导语范文06-18

上一篇:保险销售公司下一篇:什么是力教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