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导语的例子

2024-04-12

好新闻导语的例子(共6篇)

篇1:好新闻导语的例子

四、新闻各部分的播读处理

(一)导语的处理

新闻稿件的导语,是指每一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自然段,揭示了新闻的要点,突出新闻的精华。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受众收听或收看新闻的全部内容,提起受众想了解新闻详细内容的兴趣。所以,对新闻导语部分的处理要得当,以免造成受众的流失。

对新闻稿件导语的处理,要注意的是重音的处理以及语势的起伏。语句的重音切忌太多,因为太多的重音选择反而没有了重点,一定要精选重音,找准声音的着力点,使整个语句的走势有起伏变化,引起听众、观众的兴趣,切忌语势僵直。

新华社香港5月7日电(记者李凯)香港苏富比今天在此间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粉彩蝠桃“福寿”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价格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价格世界最高纪录。

据介绍,同时期这类花瓶多以青花设计,粉彩设计花瓶尚属首次发现。橄榄瓶表面点缀着象征福寿的桃与蝙蝠,做工精致、细密。优雅的瓶体上繁花硕果的设计体现了粉彩作品的魅力。

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介绍说,这件瓷器在美国及亚洲地区展览时已受到收藏家的青睐。拍卖一开始价格即迅速脱升,以致很多收藏家都没有机会投标。

全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清朝时期的一个花瓶以4150万港元被拍卖,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这五个新闻要素组成。时间是5月7号,地点是在香港,新闻事件的人物就是一家叫做“苏富比”的拍卖公司,事件就是苏富比拍卖公司以4150万港元的高价拍卖成交了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粉彩蝠桃“福寿”橄榄瓶,结果是拍卖的价格创世界最高纪录。那么在处理导语的时候,就要注意重音的选择,一定要少要精,比如这篇新闻的导语只需在播讲得时候强调“4150万港元”和“最高”就行了,然后将“苏富比”以及橄榄瓶作为次重音也是可以的。

另外,语势上,第一句话平起,慢慢地形成一个向上走的趋势,到“4150万港元”的时候形成第一个小高潮。然后又平走最后在:最高纪录“的时候达到最高潮,然后再稳中结束。这一导语语势就呈波浪形,起伏有变化。反之如果直地架起,就不能引起听众观众收听收看的兴趣了。

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意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二)对主体部分的处理

新闻的主体部分,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作进一步的阐述,使观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具体的认识。因此,要处理好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才能把主体部分叙述清楚,让听众、观众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达到宣传的目的。新华社4月13日电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我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视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做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日前完成。这项研究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同时考虑指标的国际可比性,以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和金融参数合理化等作为测度体系,认为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外在推动,市场化程度在2002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所长李小西说,60%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的临界水平,中国达到69%的市场经济水平,无疑是市场经济国家。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说,是否为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成为我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这项成果对继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谋求公平公正的贸易地位将产生积极影响。

这条新闻是由四个自然段构成的。第一自然段为新闻的导语,第二、三自然段为新闻的主体,第四自然段是由新闻的主体加结尾构成的。下面来对这篇新闻稿件的主体部分进行层次的划分,然后找出主次。

主体是由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构成。主要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的研究程序及其原因。主体的第一层次就是第二自然段,它主要对导语中的“何人”,即什么人做的研究,什么人得出的这个结论进行了阐述,并且详细叙述了研究的步骤。主体的第二层次是第三自然段,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李小西的话,介绍了“结论”得出的依据是什么。主体的第三层次是稿件的第四自然段。通过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的话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什么原因”进行了介绍。在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由谁研究的这个项目和第二个层次即研究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和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来比较而言,应该说,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主要层次应该是第四自然段,次要层次是第三层次和第二层次。

那么我们在处理这样一篇新闻稿件的主体时,首先要让每一个层次内的语意抱团,比如,第二自然段也就是第二个层次,只有两句话,分别又是第二个层次内部的两个小层次,那么在表达的时候,就要让两个层次相对的作为新闻稿件中的具体情节处理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意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三)新闻稿件中具体情节的处理

对具体情节的处理,把握“感而不入”的境界。

“感”:在新闻播报中,把握新闻稿件新闻点的基础上,要切身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感受而形成播讲的愿望,才能播讲清楚。

“不入”:要有真切的感受,但不要陷进去,否则将影响对稿件的整体把握,而没有客观性。练习:《四川江油蒙面歹徒挟人质抢银行》 记者黄志富成都报道 前日下午5时10分左右,一名身份不明的劫匪身绑炸药,外穿雨衣,头用肉色丝袜套住,劫持一名年轻女子突然闯入江油市金轮干道解放碑附近的建设银行企图抢劫。江油警方与劫匪相持两个小时后,劫匪被击毙,人质安然无恙。

据当时在该行取款的一位杨姓男子介绍,当时是下午5时10分左右,他和一些人正在办理取存款业务,突然从门外闯进来一个头部用肉色丝袜套住、穿着一件雨衣的小个子男子和一个吓得浑身发抖的年轻女子,那个大约1.5米多高的男子,看样子有30多岁,他一手抓住那个年轻女子,一边凶狠地对营业厅里的顾客吆喝道:“出去,出去。”随后又对银行柜台里的几个营业员喊道:“快把钱拿出来!不然我就拉响炸药,同归于尽!”杨氏男子说,他在往门外跑的时候,隐约看见那个满脸凶光的歹徒腰上捆着炸药包,那件雨衣有些小,穿在身上紧巴巴的。在警戒

线边,记者看见两个中年男女正在门外街上痛哭,打听得知,他们就是被劫持的女青年的父母。事发前,他们一家正从太白公园外经过,冷不防被劫匪抓走女儿,后又挟持着进了营业大厅。

接到报警,江油市公安局立即调集各警种赶到了现场。与此同时警方开始与歹徒周旋对话,解救人质。在一个多小时的僵持中,劫匪的态度一直很狂妄。

下午6时40分,现场民警在应急小组的布置下,为了保证人质和现场上万名围观群众的安全,最后一次要求歹徒释放人质,走出营业厅投降。在劝说无效后,随着一声枪响,狙击手一枪击中劫匪的太阳穴,劫匪当场毙命,人质安然无恙。7时,现场公安人员开始陆续撤离现场。

目前,江油市警方正在对此案进行深入调查。

这篇新闻稿件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来报道这一新闻事件的,而且描写的篇幅相对要多一些,较为详细。稍不留意,就会过多地去渲染这些细节,使消息类的播报偏向了通讯的播报,就显得整体不协调,节奏混乱。主要的还是让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所以在播报时,就要把握住“感而不入”的境界,不要陷入特有的情节里不能自拔,感情控制不自如,应该把语气控制在概述的样式中。

‘快把钱拿出来!不然我就拉响炸药,同归于尽!”等等,这些非常形象的描写,在播报时都要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着眼于细节,而忽略从整体上把握它。

篇2:好新闻导语的例子

新闻部 郭伟东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者赫伯特.黑德这样说。一个好的导语,意味着一篇新闻报道已成功了一半。

在日常改稿、编稿的过程中,我发现,编辑的工作大部分用在了修改导语上。因为新闻事实已经清楚,最多也就是改改错别字,调整句式、段落,使之顺畅贯通而已。但在导语上,编辑上往往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总想用更新鲜的方式,更简洁的语言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吸引读者。下面,我结合日常工作简单谈一下新闻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

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

导语高度概括着新闻事件的面貌,集中表现着新闻的核心内容,快速传递事件的最新动态,它反映着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一般来说,导语中已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新闻事实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所以说导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披露了新闻的实质内容。

2、吸引读者

忖语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导读部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看下去,导语对他们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关键。有的新闻学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读者拿过一张报纸,往往是处于“无意注意”的状态,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意图去寻找特定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篇新闻的导语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就人过去时一步阅读下去,此时,“无意注意”就开始变为“有意注意”。可见,导语是否能吸引读者对于一篇新闻能否传播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3、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一个好的导语,实际上就已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因为在导语的写作过程中,你会对全部的新闻事实进行思考、判断,从而确认你想最先告诉读者的内容,同时确定你讲述这些内容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要素的选择、结构及关系等都已经完成。可以说,写出了一个好的导语,你就已找到了整篇新闻的思路与方法。

二、导语的分类与写作

导语的分类与写作,各种新闻业务书籍中已讲得很细,光分类就大概能分出十多种,诸如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评论式等等,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感觉到,导语其实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式导语,一类是间接式导语。

1、直接式导语

也可以叫概括式导语,或者更通俗一些,就是硬新闻导语。它从第一句话开始就集中交代新闻事件的主题,在第一个自然段就把构成新闻的何人、何事、何地、为何、结果这些最重要的内容告诉了读者。

直接式导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它不事渲染,不设悬念,完全用新闻事实的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事实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去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我们报纸的新闻(消息)一般多采用这种导语,通讯员来稿这种导语也较多。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种导语写作、编辑过程中,一定要有所选择,也就是要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有的通讯员来稿,虽然采用的是这种直接式导语,但不会选择,不知道交代哪些新闻事实,所以恨不得把相关的事实全都概括出来写在导语中。这样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导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做下面新闻主体每一自然段的一个小标题。这种写法,就说明作者不会选择、不会提炼。特别是在反映增运增收、安全生产这类稿件中,总是把取得的效果一条条全写出来,把安全措施一项一项列出来。编辑在修改这类稿件时,就要注意让最重要的一个新闻事实在导语中出现就可以了,至于更详尽的内容,读者可以在新闻主体中获取。这就要求编辑一定要具备选择、判断的能力,要根据新闻价值的标准,准确果断地对新闻要素进行取舍。不要在导语中追求展示信息的全面,只需披露信息的核心与要点。

直接式导语包含的要素通常有:事件的主角、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结局如何,是何原因以及信息的来源。

2、间接式导语

间接式导语也可以称为软导语、特写导语,它最突出的特征是不在最开始的时候告诉读者新闻中最关键的信息,而是用情节、引语、细节、故事的精彩片断激发起读者的兴趣、疑问、好奇心,借此带领读者走进新闻事件的核心。

这种方式通常不在报道突发性新闻、重大新闻、时效性强的新闻中采用,而是通常用于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新闻、新闻特稿的写作。

现在我们报纸这种导语方式也在增多,如新闻部王好生主任曾写过一篇反映我局环保方面的消息,导语先从最近热映的一部韩国影片《汉江怪物》写起,点明因环境污染而致使汉江出现怪物,自然过渡到了环保的话题,然后才写我局为环保采报了什么措施,作出了哪些贡献。这样写,有趣,吸引读者。还有我本人曾写过一篇《三封部转表扬信彰显我局服务新风尚》这样一篇消息。当时只是拿到了三封领导批转的表扬信,我就思考如何写,更准确的说,思考如何不写成简单地好人好事。我分析了三封信的内容,每一封的角度都不一样,着眼点都不一样,基本上可以涵盖为旅客服务的各个层面。为此,我决定以三封信为点,把主题定在全局服务质量的提升上。顺着这个思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个间接式的导语,先是说大环境,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迎奥运树新风在全国展开,我局也开展了活动,特别在第六次提速后狠抓服务质量,然后引到消息主体,三封部转表扬信再次彰显出我局新风尚。这样一个导语,可以说增加了新闻报道的深度,不再是简单的好人好事,而是有了背景,更突出了主题。

但在这类导语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间接”的过分,也就是不能离主题太远,写了好几百字,读者还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这不行,间接式导语虽然间接,但最后还是要扣上主题。二是间接式导语虽然可以描写场面、刻画人物、述评议论等,但切记,无论写什么,都是新闻的一部分,新闻讲究事实,讲究凝炼,切不可生编硬造,或过分渲染,喧宾夺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间接式导语最好不要滥用,像时效性很强的新闻就不宜用这种导语。现在通讯员来稿中,有这种苗头,无论什么样的新闻,都先在开头讲个故事,描写个场景,然后再写新闻主体,便细看新闻主体,与导语联系并不紧密,只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这很不好。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那就是关于导语的长度问题。

导语必须简洁,但简洁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多少字就算是简洁呢,似乎没有一个绝对一长度标准。

美联社是这样划定导语的界限的:当一条导语的句子超过了25个单词时,记者就要进行调整。因为据美国新闻界研究发现,超出25个单词的句子,记者就很难把句子表述的全部内容一次读懂。

当然,这不是个绝对标准,但具体到我们的报纸而言,根据我们刊载消息的数量与种类,我个人认为,一条导语最好能控制在七八十个字左右,而且尽量要用短句,让人读起来有节奏感,能充分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

篇3:写好新闻的导语

现在社会的信息量超乎了人的想象, 受众可以选择的机会多到空前的地步。信息选择的多元化使得导语对于一篇新闻的意义更加重要。如何吸引受众, 让真正重要的新闻为受众所知晓, 是摆在每一个新闻导语写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改进导语的视角, 增强可读性和亲和力, 已成为各类媒体参与竞争最重要的筹码之一。

导语要想紧紧抓住受众, 必须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 必须采用最有吸引力的形式。这是新时期信息选择多元化对导语挑战的必然选择, 是新闻导语的本质属性和受众的认知心理决定的。

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新闻写作的传统, 我们要求导语的句子明快、简洁, 用字简单、有力, 而且具体, 要删去繁复的语句和暧昧含糊的字词。

干脆利落, 少而干练。比如, ChinaDaily, December 20-21, 2003, Page8就有条导语。“Basra, Iraq:Iraqs US administr atorPaul Bremer said on Friday he had escapedanassassinationattemptin Baghdad in early December.”此条导语仅用了19个英语单词, 其意大致为:“伊拉克的美国管理者保罗·布雷墨星期五说, 他于12月初在巴格达逃过了一次暗杀企图。”译为中文后字数为36个字。导语虽然短小, 却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新闻记者的功底和敬业精神。

避免面面俱到, 多而拖沓。如2003年12月22日, 某晚报第6版。

本报讯 (记者×××) 今天上午10时30分, 服刑3年没见到儿子的赵红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孩子。为了见儿子, 赵红特意化了妆:“让儿子对我放心一些。”但是在19岁的孙覃眼里, 妈妈还是瘦了些、变老了。19岁的孙覃第一次给妈妈倒了一杯茶, 端着儿子倒的第一杯茶, 赵红热泪盈眶:“原来担心他不适应没有妈妈的生活, 现在看儿子虽然瘦了, 但却成熟多了!”除掉标点符号, 这条导语还有131个字。经过一番“瘦身”, 这条导语仅剩下了44个字, 却能传达出同样多的新闻要素。

用心构思, 留有悬念。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有一则消息, 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 ‘救活’了两只鸳鸯, 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新闻导语还须精当。精彩的导语可以让读者数秒钟读完“导语”后, 便可了解这篇新闻报道所反映的事件的主要内容。

1865年4月14日, 美国总统林肯被刺, 美联社记者戈布莱特当日从华盛顿拍发了一条轰动世界的大新闻, 仅有一句话:

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

导语写作的思路

好的导语写作都应该是思路清晰的、富有逻辑性的。根据导语的使命和写作要求, 写导语的思路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 要在提炼和概括上下工夫。新华社曾给各分社的指示信中说:有导语的消息是比较难写的, 它是研究的结晶。这里所说的“研究”, 主要指的是对材料的分析、提炼。所谓提炼, 就是提炼最主要、最新鲜、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事实。同时, 提炼和概括是紧密相联的, 如果只有提炼, 不善于概括, 导语做不到简而明;只有概括, 没有提炼, 导语就不得要领。新闻导语要提炼得准确, 概括才能精当。

找出新闻六要素中, 具有价值最高的和较高的要素。在新闻写作实践中, 往往同一个要素在不同的新闻中, 其价值大小也不一样。请看下面两则导语:

(1) 来自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全国人大代表, 利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休会的机会, 应邀到大钟寺参观。

(2)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今天重访了一年前他们批评过的北京大钟寺。

第二条导语揭示出因为“一年前他们批评过北京大钟寺”这一特殊原因, 说明了人大代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注意选取能揭示新闻价值和烘托深化主题的背景材料。有些新闻事实, 本身看不出什么新闻价值, 如果将其放在有关背景中, 其新闻价值就显现出来了。请看获1991年“中国新闻奖”的电视消息《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的导语:

上海市民做了100多年的大桥梦, 今天终于实现了。他们纷纷涌向大桥, 争睹这座跨度423米, 名列世界第二的斜拉桥的英姿风采。

导语有两处背景材料, 即“上海市民做了100多年的大桥梦”和“名列世界第二的斜拉桥”。把此桥放在历史背景上看, 它来之不易, 是人们的企盼;把它放在世界的背景上比, 它属第二。因此, 这座大桥的建成便有了较大的新闻价值。

选择适当的表达形式。导语的表达形式是较多的, 我们应就内容、主题和受众心理而定。原则是既突出新闻价值, 又引人入胜。如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 往往直截了当地将人们急于知道的信息告诉受众;报道凡人小事新闻的导语, 往往采取一些修辞手法, 将导语写得形象、生动, 富有趣味性, 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新闻导语的写作, 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 已形成了一些新闻界公认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但我们在写作时, 不仅要有独特的角度、新鲜的内容, 还必须注意表达方式上的刻意求新, 力求写得和别人不一样。当然, 创新还必须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 特别是新闻记者队伍中的新朋友, 首先是掌握规范, 熟练之后方可去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姚里军著:《新闻写作艺术与技巧》,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版。

篇4:如何写好新闻英语中的导语

新闻英语中常见的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三类:消息、特写和新闻评论。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title)、导语(lead)和正文(body)。其中,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标志。

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头部分。它和一般文体的开头部分有所不同,并不用来介绍事由、缘起,也并不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消息的导语,从形式上看,它一般是消息的第一段或开头几段;从内容上看,它必须对新闻事实(事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加以概括;从功能上看,它必须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浓缩、提炼,展示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对受众形成看一眼就被吸引住的力量。美国的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一条奏效的导语应实实在在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导向记者认为是新闻的基本点或报道角度的地方。”简而言之,导语是消息的核心所在,是新闻的眼睛,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宣传效果。西方记者十分注重导语的作用,视其为消息的精髓,也是显示记者文采的橱窗。

新闻英语导语的特点

一条好的导语应具备哪些特点呢?概括起来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简洁(succinct)。导语应力争以最经济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或轮廓。它应做到简明扼要,使人读来一目了然。有的新闻机构为此规定了一条导语的具体字数,如美联社和合众社都要求记者撰写导语时将数字尽可能控制在25个词之内,最多不超过35个词,并且以一句一段的形式一气呵成。

信息丰富(informative)。导语应揭示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必须做到言之有物,以最少的字数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力戒華而不实、内容空洞的导语。

引起读者兴趣(intriguing)。导语的关键在于引导、引入,故新闻英语的学者除了称之为“lead”之外,有时也常把它叫做“grabber”,意指能有效地吸引读者阅读全文。有时,一篇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事件)涉及诸多方面。而读者感兴趣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导语应当将读者最感兴趣的那一个方面或部分,放在醒目的位置特别加以突出。也就是说,写导语的时候,要牢牢把握读者的兴趣点。

新闻英语导语的种类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英文消息导语正在日益呈现千姿百态、标新立异,语言更加凝练,形式更加活泼,可读性更强,充分展示了记者构思的广阔空间,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显示记者才华的“橱窗”。目前,英文消息报道常见的导语主要有十二种:

概括性导语(summary lead)。概括性导语又称“综述性导语”(roundup lead),是导语写作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在消息的第一段把新闻事实的轮廓等过程,概要地叙述出来,以引导读者提纲挈领地阅读新闻并抓住要领。

A branch of a Chinese dairy giant and a unit of the biggest oil refiner are among 32 companies that were ordered to stop production yesterday for violating pollution limits.Shanghai Daily , July. 4, 2007

(乳制品行业巨头的分公司和最大炼油厂的一个单位也被列入32个由于违反了污染方面的相关法规被迫停止生产的企业。上海日报,2007年7月4日)

要点式导语(main fact lead)。这种导语语言精练,集中叙述新闻中主要事实的某一部分、某一场景或情节。它强调开门见山,直接道出新闻精髓,反对将“新闻六要素”一次交代完毕,而争取以最少的W报告最新的消息。

China will restrict organ transplants for foreigners coming to China as tourists, promising priority to sick Chinese and demanding that pati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seek official approval, the government announced on Tuesday. Transplants for foreigners restricted.

China Daily July 3, 2007

(中国将限制外国人以游客身份到中国进行器官移植,承诺在器官移植上优先考虑中国人。要求其他国家的病人应征求官方的许可。中国政府周二公布了“限制外国人器官移植的相关规定”。《中国日报》2007年7月3日)

描写性导语(descriptive lead)。这种导语指消息一开始只描写与新闻事件有关的某个细节,等渲染了气氛后再逐步展开,引出最基本的 新闻事实,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 想象,从而增强报道的现场感,以吸引和影响读者。

Arriving for work at British Airways’ headquarters early this morning, staff about to discover what the airline’s survival strategy would mean for them. At seven am sharp, the staff newspaper broke the news, nearly 6,000 jobs to go. On top of last years’ cuts, that’s now 13,000 jobs in total, almost one in four of BA’s workforce.(British Airway Job Losses)

BBC World 13,Febbruary,2002.

(今天一大早,来到英国航空公司的员工将会发现公司的生存战略对他们意味着什么。7点整,员工通讯发布消息,近6,000个工作岗位被裁掉。加上去年裁掉的,到目前为止总共裁掉工作岗位已经达到1,3000个,几乎是英航职工总数的1/4。BBC 世界报道 2002年2月13日)

直呼式导语(direct address lead)。这种导语亦称“人称式导语”(personal lead),指记者用一种与读者直接交谈的方式入手,以第一或第二人称的笔调撰写出消息的导语,从而给人一种亲切感。

Like many on the mainland, I was on the move over the Chinese New Year. My flight lifted off early on the last morning of the Horse, touching down at the airport eight minutes later. Yet it never left the ground.

My flight—that’s what it was called—was aboard Shanghai’s spanking -new Maglev(magnetic levitation) train, the world’s fastest, most futuristic passenger line.

The Asian Wall StreetJournal, Feb. 21-23,2003

(像很多中国人一样,我正赶着回家过年,我的航班在“马年”的最后一个早上启动,8分钟后到达机场。然而,它从未离开地面——我的航班就是上海的磁悬浮铁路,世界上最快的、通向未来的乘客快道。《亚洲华尔街时报》2003)

引语式导语(quotation lead)。这种导语引用消息中主要人物关键性或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或有新意的谈话,以增强消息的真实性、可信性与权威性。它通常又分为“完整引语式导语”和“部分引语式导语”。

“If you haven’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ou aren’t a real man”, MaoZedong once said. This particular assertion is known to almost every citize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millions of whom journey to the Great Wall each year.(Saving the Great Wall by Sheila Melvin).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2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毛泽东主席的诗句之一,现在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慕名到长城游览。“拯救长城”《国际先驱论坛报》2002 )

悬念式导语(suspense lead)。这种形式指记者先在导语中给读者以某些惊人的或戏剧性的细节,作为“引子”,调动读者思维,驱使他们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整篇报道。请细细体会下列两则实例中的“悬念”之处。

Los Angeles—It sounds like the plot of a Hollywood thriller but it’s true:just nine days before this year’s Academy Awards, Oscar has disappeared. The FBI is hunting for him and a reward of $ 50,000 has been offered for his return.

The Guardian, March 18,2000

(洛杉矶——人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像看到了好莱坞影片中让人兴奋的情节。事实确实如此:今年就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发九天前,奥斯卡失踪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悬赏50,000美元来寻找他。《卫报》 2000年3月8日)

延缓性导语(delayed lead)。延缓性导语也称“多段落导语”(multi-paragraph lead),其风格与一般导语迥然不同,启闭比较迂回,新闻的主要事实不是一开始就被报道出来,而是常常放在第一段、第二段甚至第四段。读者初看第一段、第二段,可能不知所云,但再往下看便会明白,记者把真正的导语放在下文中。这样写的目的,旨在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可读性与趣味性。下面这段话是关于克隆羊多利诞生的报道,作者在第三段才写出主要的新闻事实。

On July 5, 1996,at 5:00 p.m., the most famous lamb in history entered the world. She was born in a shed, just down the road from the Roslin Institute , Scotland, Where she was created. …No one broke open champagne. No one took pictures. Only a few staff members from the institute and a local veterinarian who attended the birth were present. Yet Dolly , who looked for all the world like hundreds of other lambs the dot the rolling hills of Scotland , was soon to change the world.

When the times to write the history of our age, this quiet birth, the creation of this little lamb, will stand out. The world is a different place now that she is born.

A Clone is Born by Gina Kolata, The New Millennium Reader 2000

(最后一句:當后人编写我们这一时代的历史的时候,这一平静的降生,这头小羊的问世,将会引人注目。世界因它的降生而从此改变。)

对比式导语(contrast lead)。这类导语同时列举两个极端的新闻事实,如今与昔、大与小、生与死以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的情景等,把它们对比起来,以突出全文的内容或意义。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思考与关注,吸引读者读完全篇。

While nine survivors of the Nanjing plane crash last Friday have recovered sufficiently to be out of danger, six others who survived initially have died to raise the death to 106.

China Daily, Aug. 3, 1992

(上周五,当九个南京空难的幸存者完全脱离危险时,起初幸存的六个人突然死亡,这样死亡人数已达106人。《中国日报》 1992年8月3日)

提问式导语(question lead)。这是修辞中设问方法的移用,即先简短直率地提出人们广为关心的问题,以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事实去回答。这种写法能适应和调动读者急欲了解答案的急迫心情,使之有兴趣读下去。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East Asian Crisis ? After Thailand devalued the baht on July 2 1997, capital rushed out of the region’s economies, and in rapid succession most of them collapsed….

The Lost(Half )DecadeThe Economist 2002

(东亚金融危机究竟出现了什么情况?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后,资金从该地区迅速流失,大多数国家的 经济接连崩溃。……《经济学家》2002)

轶事式导语(anecdotal lead)。这种导语指记者在全文的第一段或开头几段引述一些与新闻人物或事件有关的趣事轶闻,以增强报道的趣闻性,通常用于时效性较弱的“软”新闻报道中。

At 14, Kent Conrad figured he’d be ready for the Senate in 1986 or 1988. Twenty-four years later, Conrad laughs at the memory. At 38, about to become North Dakota’s new senator, he says“I guess I was a serious kid.”USA Today, Dec.2, 1986

(十四岁时,Kent Conrad 说1986年 或1988年他会成为参议员,二十四年后,他想起当年的话就发笑。38岁,当他将要成为North Dakota州的参议员时,他说:我是一个认真的孩子。《今日美国》 1986年12月2日)

复合式导语(combined lead)。复合式导语又称多元素导语(multi element lead),指一个导语同时概述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新闻事实,一般用于报道比较重大或复杂的新闻事件,常以“when”, “ as”, “amid”, “following”, “while” “ in the wake of”等作为连接词,把并列的几个新闻事实复合成一句。

标签式导语(label lead)。这种导语往往对新闻事实只稍稍提及而不概括出最精要的内容,即无实质性的内容,古亦称为“空洞式导语”(empty lead)。它只起到一篇报道“开场白”的铺垫作用,因而记者通常忌讳采用这类导语,除非报道诸如公报、声明、条约、演说、官方会谈等内容时。

英语消息文体中导语的写作要求

怎样才能把导语写好呢?除了新闻事件本身, 文字功底等因素外, 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就是看作者有没有好的构思技巧。这种构思技巧主要有以下一些规律:

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在通常情况下,导语都要对全篇消息的内容进行精当的概括。读者只要读完导语,就能大致了解全篇报道的内容。因此,导语部分就应当把整篇消息的精髓呈现在读者面前。善于提取新闻事实的精华,并进行准确生动的概括,这是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一般是由近及远, 在導语中突出最新鲜的事实、突出距报道时间最近的时间概念。这样写的好处是, 能够变从“头”写起为从“新”写起, 把新闻写新, 把新闻的节奏加快。

展示亮点,吸引读者眼球。

消息的导语,应当有自己的亮点。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致力于发现新闻事实本身的亮点。亮点往往与新闻价值紧密相连。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事件)所固有的一种素质。面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并不是任何记者都有同样的发现。有所发现,这有赖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记者没有办法使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具备新闻价值,但他却完全可以在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应当融化在导语写作之中。②致力于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撰写导语,从而形成某种“亮点”,即导语的写作要给读者带来新颖之感、新鲜之感。

设置悬念,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也有消息的导语,并不采用读此一段、全篇了然的方法写成,而是在读者最感兴趣的地方设置悬念,激起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所走的路子是与在开头处将精华和盘托出相反的路子,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注重使用“动”词使导语活起来。

有人把动词称为“动字” , 把形容词称为“静字”。一位老记者说得好: “形容词再多, 还不如展现一个生动的事实。”所以,在新闻英语导语写作时要多用“动作动词”,少用“静态动词”。

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之长。

在新闻写作领域,有人进行过散文化的倡导和实践。这有利于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散文化的写作体现在消息导语上,那就是自由发挥,不受约束,记者采取自己认为有利于牢牢吸引住读者和生动地表现新闻事实(事件)的写法。

当然, 客观事物千变万化,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 写作导语也应灵活多样, 只有不拘一格, 勇于创新, 才能将导语写得绚丽多姿, 像“凤头”那样引人注目。无论采用哪种导语,导语要想发挥它的效用,其作者就必须深切地、准确地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将导语写得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经贸外语系)

篇5:精美新闻导语欣赏

2、本报武汉专电 3月下午,武汉市江岸区发生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数十人不同程度受伤。(204月5日《湖南日报》)

这条导语只有一句话,31个字,它把新闻事实中的.时间、事件、结果三要素十分清楚地作了交待,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让人一目了然,明白无误。可谓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3、今天下午,记者终开见到了陆蓓英。撩开门帘进来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妇女。她一头披耳短发,遮住了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年7月8日《文汇报》)

这条导语用“身材瘦小”,“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来描写被拐卖妇女陆蓓英的外在形象是最富有特色的,因而让人读之便欲罢不能。

4、新华社7月16日电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2002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这则导语构思奇特,打破了追悼会消息的传统格式。追悼会消息的导语,过去往往是“某月某日某人追悼会在某地召开”,几乎是千篇 一律,刻板至极。这条导语则一反常规,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鲜花、翠柏丛中”,“金山同志的遗像”

篇6:好新闻导语的例子

实践一——拟写一句话新闻:

第一招:检索要素概括法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抓住导语中的关键词,找出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例4 下面是盐城市某报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 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邵宏庚今年34岁。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今年2月他将自己最满意的第1001件作品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会徽。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例1、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第二招:提取中心加工法:提取能反应新闻主旨的中心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新闻材料、语境,适当删减替换补充。

例2、请将下列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据新华社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师王永志透露,“神州六号”将于2005年发射,并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目前各项研究进展顺利。王永志说,现在初步考虑,“神六”准备上两个人,飞行5到7天,继续考验飞船的实际能力。他还透露,“神六”还将是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和“神五”基本一致。而与神五最大的不同是,两位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在太空中进行对地观测等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同时,“神六”还将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的搭载实验,这些实验也将首次由两位航空员完成。

实践二——概括主要信息 :和拟写一句话新闻基本一致,在字数限制严格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事件及事件的结果。

例3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

[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

实践三——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拟标题”较之于“拟一句话新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实践四——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眼睛,撰写时通常要简明扼要的交代报道的中心或结果,让人了解到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所以做这类题时首先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再根据字数要求,增加人物、时间、地点及意义等,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找出能涵盖几方面的概念,但不是将几个方面简单相加。例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这则消息的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______________。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的。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作业:

1、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幅木制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武腰饰的两位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油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据传,这幅“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是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为失火而烧毁。画有关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踞今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2、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个字)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 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到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至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的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和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3、下面是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20个字)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7、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不超过30个字)。

(新华社多哈11月10日电)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10日18时30分,在喜来登酒店萨尔瓦会议大厅,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勒宣布:大会开始讨论下一个重要议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的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4、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条导语。()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运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行,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5、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6、将下面一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字)

最近,在安徽枞阳县汤沟镇出了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户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主席吉拉德向大会报告工作组的工作,并向大会提交了部长级会议《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草案,请大会审议和通过。

在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情况下,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击槌轻落,标志着中国长达15年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结束,宣告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坐在主席台上的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等首先起立鼓掌表示祝贺;接着,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起立鼓掌,全场700多名与会代表也纷纷站起来,热烈鼓掌。

在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8、这则报告,写一条“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上一篇:结缘自然-生活随笔下一篇:冬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