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5

摘要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他们对学生所造成的身心伤害绝不亚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提出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结构分析与测评系统开发

课题类别:国家青年基金 学科分类:教育心理学

课题负责人:蔡圣刚 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510006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是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发生多起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伤害他人的悲剧,更凸显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心理学专家Smith和Hightower指出:教师患神经官能症的比率高于医生、律师、家庭主妇、教士和修女。有关调查亦表明,教师己体验到与职业不相称的巨大压力。Greenberg指出:如果有机会让教师重新选择职业,有1/3将不愿意选择教师职业。30%的新教师工作不到5年就想退出教师行业。到底有多少人因为压力原因离开教师职业难以估计,但是,研究表明1/5到1/3的教师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的人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的人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12.5%的人不易与人相处;而其它职业没有如此高的不良症状。他们认为,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国内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部分考察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较有代表性的如1995年上海市对3055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的调查(SCL—90),心理不健康检出率为48%;2000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的229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研究考察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得出物质环境、经济收入、工作压力、人际压力、个性特征等因素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目前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缺乏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和结构的准确把握,因此,对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测度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点。(2)缺乏准确评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根据对目前有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分析,本课题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如下:(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结构模型的构建。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方法确定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和结构,具体来讲,就是从教师与自身的和谐、教师与社会的和谐、教师与意义世界的和谐这三大部分入手,构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结构。(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开发。这个系统不但力求能准确测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将在测评方式上做一些新的设计,如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分析,各种测评数据的统计处理。从教师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学校主管部门层面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完整分析。

责任编辑/杨建伟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标准与对策

摘要 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他们对学生所造成的身心伤害绝不亚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提出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标准;对策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 Mental Health Current Situation, Standard and Countermeasure//Huang Youzhen

Key word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psychological health;current situation;standard;countermeasure

Author’s address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Shangqiu, Henan 476000

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中小学教师心理疾病的出现是在一系列外界因素和自身心理素质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教师受社会委托,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社会责任重大,社会对教师角色期待呈现多样化、高要求的特点。教师在履行工作角色时往往会产生角色冲突,另外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感受,这无形中会给教师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中小学教师担负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工作量大且繁琐,过重的工作压力必然导致教师的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材及课程改革、新的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这些都无形中给教师形成种种压力包围。中小学还是一个相当封闭的系统,学校把全部精力用在抓教学、抓升学率,使得教师整天疲于教学,社交范围较为狭窄,社交能力与社交活动的需要不相适应,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这样,不仅严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而且还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

2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标准相一致,同时也具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2.1 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适应能力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教师职业是一个崇高、伟大的职业,具有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它具有复杂性、重复性、创造性等特征,是一种非常艰苦的职业,缺乏思想准备的人会产生畏难情绪,对教师职业产生不适应感。那么,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敷衍应付。有良好职业适应能力的教师,会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爱生敬业,教学相长,并能坦然面对遇到的压力与挫折,永远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准备,不要有厌恶自己职业的情绪,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制定目标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使之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

2.2 要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做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中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和肯定,这种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心理健康的教师要对自己充分了解,既不过分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他人;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敢于接纳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前途和现状充满自信,努力发掘自身的潜力。

2.3 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健全稳定的人格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另外,教育对象的不同,也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同时,还要具备调控自身的心境、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不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所左右,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昂扬振奋的精神。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个性和豁达的胸怀、真诚的态度和广泛的兴趣,努力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并用它教育和感化学生,做到教育的人性化和智慧化。

2.4 乐观自信和宽容乐观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使人能正确地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它又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能使人更多地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宽容即是对他人的理解、对他人的尊重,宽容是一种美德。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宽容的态度,这种宽容包括对学生的宽容、同事的宽容及对所有人的宽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宽容,这就意味着,教师能有一颗博大的心去包容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自信,用爱心去教育和感化学生,而不是依靠严格的纪律、粗暴的惩罚来对待学生。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希望,相信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才。

3 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3.1 呼吁社会的理解和关注全社会要建立“尊师重教”和“科教兴国”的理念,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理解教师的苦衷,坚决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现象,解决好教师的医疗保险和住房问题,取消名目繁多的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为中小学教师创设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负担,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中小学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者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咨询热线等,还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心理辅导。

3.2 改变认知策略,形成“压力免疫”对任何事情的认识都有两面性,积极认知就是在看到事情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有些教师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也会使情绪低落,其实,变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人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对自己认识越深,就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等。很多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压力是由于对自己缺乏全面的了解,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会欣赏自己的成绩。要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为取得的部分成绩而肯定自己。

另外,积极形成“压力免疫”。在应付压力之前,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必须掌握应付压力与挫折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抗压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和开朗豁达的性格,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对待压力与挫折,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3.3 重视心理保健,注意行为调节作为现代的中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正视自己心理的变化,要有心理自我调节的意识,掌握心理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及时进行自我放松,自我缓解,自我调适,自行解决不良情绪的困扰。并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快、平和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在压力状态下保持愉悦的心境。

即使不良情绪发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转移注意,可以参加体育活动,从事家务劳动等;进行放松训练,如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或进行合理宣泄,向朋友倾诉,听听音乐,唱唱歌等,使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

3.4 从源头抓起,把好入门关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平和的情绪、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现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心理疾患的教师,本身心理脆弱,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对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应从源头抓起,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还可以在师范院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从准教师抓起,为未来培养心理健康的教师。

3.5 从学校自身做起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努力在学校内部为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办公条件,为教师订阅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报刊杂志等。成立“教师之家”,在那里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可经常请一些教育专家来校给教师作专场报告,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改善师生关系。请心理专家为教师作心理健康讲座,进行一些心理测验与调查,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培养和训练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黄友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关系,通过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方法 选择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效能感调查。应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为研究工具。 结果 中小学教师各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P、N、E、L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教师SCL-90因子、EPQ量表评分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结论 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其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与教学效能感均呈显著相关。应重视和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学效能感

作者:黄晓芸 陈丽江 黄丹宇 祝嫦 王明霞 吴玉芳

上一篇: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论文下一篇:造纸机安装测量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