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学校2017信息办工作总结

2024-04-11

八面学校2017信息办工作总结(精选4篇)

篇1:八面学校2017信息办工作总结

八面学校2017信息办工作总结

2017年我校信息化工作在上级教育信息化部门的指导下,在全校领导老师的辛勤付出下,顺利的完成本学年的全部工作,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工作更上一层楼,结合学初制定的计划目标,先将这一年的信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核心目标,以“通榆县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深入应用为契机,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深入、协调发展。

二、完成目标

(一)各项工作汇报

1、电脑配备。本学期学校通过自购和上拨的方式共新引进电脑29台,极大的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同时也为教师网络研修提供了保障。

2、网络建设。学校继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各教研组、办公室均配备无线网络,方便教师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和学习。本学期学校新安装了吉视传媒网络,改善了原有校园网线路老化、覆盖面积小等问题。

3、监控设备。本学期学校在校门口、室外活动区、教学楼班级和楼道、幼儿园班级和楼道都安装了网络监控摄像头,摄像画面无死角全覆盖,监管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实时观察到监控画面,既方便又安全。

4、班班通使用。除信息技术薄弱的老教师除外,其他教师都能够利用班班通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并形成常态化。教师能够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在日常的使用中也能够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本学年继续开展“班班通”使用培训,在提高班班通使用率的前提下,更要提高“班班通”软件应用能力。

5、人人通大赛。第一届人人通大赛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集体组织奖,个人优秀组织奖2人,优秀空间获奖10人。取得这样的成绩跟上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密不可分,同时也是获奖教师辛苦付出的结果。虽然有成绩,但是也有遗憾,部分参赛教师作品种类少、数量少、质量低。所以在今后人人通的工作当中要调动教师参与热情,通过培训手段帮助教师提高作品质量。

6、云平台应用。本学期尝试在云平台利用网络集群备课系统开展电子备课,但是由于受限于系统中的字数限制,导致此项工作没能顺利开展,希望通过和管理员的协调解决系统问题,下学期继续开展此项工作。并且继续探索云平台的其他应用,形成本学校的应用案例。

7、门户网站。按照门户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完善门户网站工作。门户网站页面设置和栏目布局已经完成,短时间内不作美化改动。各个栏目新闻更新及时,教育资源质量越来越高,教育资源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除新闻和教育资源外其他作品更新较慢,需要划分责任人,改善情况。

8、信息化大赛。本学年我校教师在各项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屡屡获奖,教师参与热情高,参与人数多,在“教师微课大赛”“一师一优课”“优质课大赛”等赛事中我校教师作品质量高、获奖数量多,并在在县、市、省多个层面获奖。

9、信息技术培训。本学年我校开展了人人通大赛培训、微课制作培训、ppt课件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巩固和提升。

10、网络研修。学校开放电子备课室、微机,各教研组增配电脑,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环境,学校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级的集中培训活动。

11、信息化课题。信息化课题在课题组长的指导带领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课题计划安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积累了大量的过程材料。

12、新闻报送。保证报送新闻的数量和质量,但视频新闻质量不高。

(二)落实管理工作

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扩充信息办成员。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电脑未配备齐全。

2、人人通大赛教师参与人多少,作品少。

3、电子白板维护管理需要加强,部分班级有损坏现象。

4、信息办成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齐,成员分工落实不到位。总之,教育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必将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我们信息办成员要做足准备,迎接挑战,同时也相信在上级教育信息化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八面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篇2:八面学校2017信息办工作总结

本的工作即将结束,这一年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四间学生机房(141台学生机),多媒体教室2间,办公电脑68台,今年学校又新组建了一间电子阅览室兼备课室(30台电脑)。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教育局又为我校配备了班班通项目(38台),各功能室配备了触控一体机(9台),一间学生机房(50台),一间数字化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了我校教育信息化装备。

校园网已接入互联网,全校师生办公、学习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1、为加强校园网管理,确保校园网高效运行、规范信息化建设,成立了以校长赵曰贵为组长的“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网络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有关规章制度。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完善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校内每台电脑都有登记,并做到物理地址MAC与IP地址绑定,杜绝外来电脑随意联网。利用安装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对校园网内计算机进行合理设置,合理设置封堵一些与工作、学习无关的网络应用,对校内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监督、检查,建立用户上网日志记录,保证正常的网络带宽,净化网络环境。对电脑及其它设备使用方面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要求接入校园网的所有电脑安装杀毒软件,网络管理员不定期的进行巡查及监督,要求使用人员及时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并杀毒。定期对服务器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更新,对重要文件、信息资源做到及时备份,数据恢复。

3、我校为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文明上网倡议书》、《教师文明上网公约》等,并与使用电脑的教师签订了《网络安全责任书》,多次针对网络安全有关知识进行了培训,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强化了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生文明上网公约》学习宣传活动,并与学生签订了《学生文明上网承诺书》,提高青少年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网络道德水平,以及在网络环境下防范伤害、自我保护的能力。经过学习全体师生在网络安全方面加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法制意识,树立网络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并且清楚的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做出了努力。

三、信息技术设备的教学及应用

信息技术设备做为固定资产管理,有严格的采购和报废程序,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建档,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在使用过程中有使用日志和维护记录。我校各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络都有管理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定期打扫卫生,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正常的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学校教学班级有32个,多媒体教室两间,为协调好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我们制定了预约制度,提前一周进行预约,避免上课班级时间上发生冲突,同时提高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为教师应用信息化设备教学提供了保障。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

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情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每学期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相关校本培训至少两次。培训内容例如:教育资源平台的使用、“一师一优”课的晒课方法、微课的制作方法等。

今年,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也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国培计划2015”第一阶段和“国培计划2016”第二阶段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截止到目前,我校已通过新疆中小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合格及免考人员参加计算机能力培训人数达137人。

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激发了教师持续学习的动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五、不足之处

1、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还有待于积极探索、研究。

2、在资源网使用上,大多数的老师还局限于使用,对于自创资源的上传还是欠缺。

3、还有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今后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上还要多下工夫。

篇3:八面学校2017信息办工作总结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进一步搞好教育信息化校本研究,紧紧围绕区电教中心和学校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科学管理,突出工作重点,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努力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应用水平,跟紧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一、工作要点:

1.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2.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各项平台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与硬件管理。

3.强化制度制订形成机制,加强信息环境及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大教师信息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4.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信息应用能力。

5.加强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6.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类信息技术比赛,力争佳绩。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1.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处室成员组成主要职责是信息化工作的决策、软硬件的建设、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同时负责领导全校教师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开发、学籍系统管理及维护等。2.信息化教科主要是渗透在各个学科教研组中,参与电教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学校全面实施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地。

各部门、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互相交流沟通,使得学校信息化工作能够上通下达,运转自如。

(二)以智慧化校园为目标,优化信息化环境建设。

本学期,我们将规范管理,加强现有设备及资源整合,优化的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形成一个硬件综合利用率高,软件环境和谐匹配的良好现代教育技术格局,继续完善教育教学所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1.规范网络及班班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电脑的管理和使用,在班班通使用上做好设备的登记、发放工作责任到人。做好电脑等设备的调试、安装工作,确保日常教学能够顺利使用。

2.加强校园各教室和办公室网络覆盖,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硬件基础。

(三)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针对我校学生家用电脑少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班班通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认真组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1)做好“一师一优课”录像课上传工作。

(2)本学期赛讲中录像存档,并积极参加区、市微课评选。(3)学籍系统转学手续及信息上传工作。(4)做好开学各班级、教师办公电脑设备的调试。(5)控辍保学信息的采集及上报。

(6)图书、装备等平台数据备份,新建学期。(7)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持。

2017-2018年第二学期学校教育信息化

工作计划

电教处

篇4:八面学校2017信息办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基础教育部改革纲要》,和县教育局新学期工作思路及县教师进修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精神,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加强科研管理,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力争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走在前头。

二、发展思路

依据学校近三年整体发展目标和区教育局教科研指导意见,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逐步形成高效、全民、创新的教科研管理体制,努力建设成具有新一小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体系,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以主导性课题为龙头的课题群系,逐步打响具有新一小特色的科研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贯彻、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而真正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新形势的需要,积极探索我校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力争使我校教育科研得到发展。

四、具体目标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使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确定学校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确保实验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3、实现教育科研规范管理。

4、取得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能代表我校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5、培养出一支政治方向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教科研队伍。

五、主要工作

1、学习要深入。

教科研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实现理性的提升和飞跃。

我们仍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教师坚持业务自觉,要求每个教师做好读书计划(学习课改理论、教科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论著)以攻读教育专著和研读教育杂志为主。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随笔和反思,期末完成一篇读后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坚持上网阅读。

以学习促反思,养成良好的品质。通过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争强底蕴;不断争强课程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能力。坚持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及教育反思,坚持写教育叙事文章;结合教学中实际问题,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其他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2、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工作

指导各教研组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发扬团队精神,营造和谐人际环境,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督促和指导各教研组长制定本学年的教研计划,课改教研计划和课题实施计划。把好学科质量关,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本组理论学习、讲座、竞赛等活动。教研组长要带头教研带头提高教育质量。

3、申报并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教师要继续参与上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过程为主,立足与学以致用,向规范靠拢。

让教育科研意识在行动中得到体现,是教师的研究行为逐步与规范性、科学性要求接轨。

4、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积极争取获得竞赛学的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力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与学生,取得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与推广价值,能代表我校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有教学反思6篇,教学论文1篇,优秀教学设计1篇。

五、主要措施

(一)、完善保证机制

1、领导保证。学校领导对教科研有正确定位,并能身体力行,是学校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保证。

2、机构保证。教科室负责人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注重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自觉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完善课题组长负责制,加强对课题组长的培养、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有较高科研水平,并且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3、制度保证。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逐步修订符合学校实际,能激发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系列制度。

4、投入保证。学校平均每学年投入教科研专项经费1—2千元,以确保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二)、创设科研氛围

用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思想、观念去引导教师、凝聚教师、激励教师。把教科研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上,不为搞科研而搞科研,不为评奖而搞科研,而是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使教师们认识到投身教育科研是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在教科研实践活动中,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实验达到预期目标。

(三)、创设学习氛围

学校积极搭建教室学习交流观摩和研讨的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交流和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方法最优化,引导广大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

(四)搭建网络平台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使学校网络真正成为教师教改的参谋,科研的助手。

六、工作安排

1、制定并通过学校教研计划。

2、各教研住围绕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各教研组教研计划,继续做好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开展教师听课评课活动。

4、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总结。

5、教师撰写好教研总结。

6、统计一学期论文发表、获奖将情况。

7、整理一学期有关教科研资料。

上一篇:一个陌生人下一篇:学校附属设施安全排查报告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