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4-05-19

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办公室、XX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X发„2011‟11号)精神,结合我办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按照分级负责、齐抓共管、总量控制、规范管理的原则,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确保2011年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范围内容

(一)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为本单位内。

本实施方案所称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二)专项治理的工作内容

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违反省、市、县公务用车编制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超出中央或省、市、县关于公务用车排气量和价格等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是指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1

4.摊派款项购车,是指向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

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是指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6.公车私用,是指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三、步骤方法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于2011年底结束,共分以下4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6月中旬)

6月中旬,要结合实际进行广泛动员和具体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做出工作部署,提出工作任务、措施和时限,并报区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清理纠正(6月—8月)

1、登记自查(截至6月15日)

要按照统一要求认真填报•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附件一)和•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二级单位名录汇总表‣(附件五),并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登记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对违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登记自查情况负责,并对报送的材料签字认可,填写的登记表于6月20日前报送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审查核实(截至7月10日前)

要组织力量,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审查核实甄别,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要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3、纠正处理(截至8月底)

按要求于9月10日前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附件三)报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重点检查(9月—10月)

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编制核定和配备标准情况、登记自查情况、纠正处理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要及时整理归档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各类材料,做好迎接上级抽查的准备,并按照要求将•公务用车问题重点检查工作情况统计表‣(附件四)报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章立制(截至11月底)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要重点建立和落实以下4项制度:

1、编制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从实际出发,报区级公务用车管理部门重新核定车辆编制总数。

2、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费用定额核算制度。

3、日常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三定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回单位停放制度和节假日封存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

对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专题工作情况总结报告,于11月10日前报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有关政策

(一)违规车辆的认定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11‟2号)和•中共XX区委办公室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的通知‣(XX字„2009‟77

3号)以及省里即将制定的新的车辆配备使用管理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门文件等认定违规车辆。具体分别是:

1.对超编车的认定。原则上按原有编制标准;没有核定编制标准的,按新编制标准。单位公务用车总量超过编制数的,按配置时间顺序确认超编车。

2.对超标车的认定。在中办发„2011‟2号文件下发之前购置的车辆,依据原有配备标准认定;在中办发„2011‟2号文件下发之后购置的车辆,依据新配备标准认定。配备标准不符合中央和省里规定的,依据中央和省里规定执行。

(二)违规车辆的处理

本着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原则进行。对属于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的超标车,能调剂使用的,优先调剂使用;不能调剂使用、实际价值又高于新配备价格标准的,一般按照有关规定公开拍卖;继续使用的,必须符合新编制要求,并报省公务用车管理部门批准、省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对属于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的超编车和摊派款项购车,一律收缴,并按调剂使用、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理,拍卖收入足额上缴同级国库。对违反规定换车、借车的,须报本级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换回、退回。执法执勤用车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按照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纠正处理;没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在登记自查的基础上,依据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纠正处理。严禁擅自处理违规车辆。

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违规车辆的处理办法,省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据此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三)越野车的管理

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含SUV车型)。确因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的,可以适当配备国产越野车,但须严格审批程序,纳

4入车辆编制,实行集中管理,不得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要严格执行省即将出台的有关越野车配备标准,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越野车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认真纠正存在问题。

(四)下拔和赠送车辆的管理

对上级下拨车辆和下拨专项资金所购车辆,以及接受赠送车辆,纳入单位车辆编制管理;不符合中央和省、市有关规定的,按照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纠正处理。

(五)有关责任人的处理

要区别情况、体现政策。对主动自查、及时纠正的,依据有关规定从宽从轻处理;对隐瞒不报、不及时纠正的,严肃处理;对中办发„2011‟2号文件下发之后的违纪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六)严禁借机更换公务用车

凡是提拔、交流的干部,必须优先使用单位现有车辆,严禁占用其他单位车辆,严禁违规新购置车辆。在•昆明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发之日起至市新的“实施办法”出台前,原则上暂停新购置车辆;确需购置的,经县汽车定编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还须报市公务用车管理部门批准,并报市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现有车辆超过新编制标准的,一律不准新增、更换车辆,逐步达到新编制的要求。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XX同志任组长,XX同志任副组长,XX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为成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

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单位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5认真研究部署,明确任务分工,提出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对在治理工作中执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落实不够、敷衍塞责、走走过场的,要坚决问责;对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贡任,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规定,规范公务用车管理。

(三)强化督促指导

要认真受理信访举报,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要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探索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XXXXXX

2012年6月1日

篇2: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罗甸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安监部门实际,现就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治理范围:安监系统涉及有公务车的单位:局机关、县安培中心。

(二)治理内容:按县“两办”印发的文件要求落实,即:

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违反中央、省、州、县公务用车编制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超出中央、省、州、县公务用车排气量或价格等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即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及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的车辆。

4、摊派款项购车,即向下属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

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即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6、公车私用,即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二、专项治理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本实施方案下之日起至2011年底基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6月上旬)

成立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安排部署本系统内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二)清理纠正(6月中旬至10月)

1、登记自查(6月20日前),由局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单位及二级单位公务用车登记,填写《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并将填写《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于6月20日前上报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纠正整改(截至8月底),由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到到位,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到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三)建章立制(截至11月底)

一是完善和认真执行日常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务用车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回单位停放制度和节假日封存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制度。按照中央规定的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定,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三、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毅负总责,成立以陈朝斌副局长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监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治理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篇3: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1 不同之处

当前条块在专项治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是安排的项目不同。从我市水利部门看, 省厅安排了52个项目, 当地政府安排了25个项目, 这些既有交叉, 又有不交叉, 市水利局实际需要开展的专项治理项目共有70个。

二是检查的内容不同。省厅检查内容主要有:工程项目决策、招标投标活动、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监督整改和案件查办等六个方面。市政府专治办检查内容主要是: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行为、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管理、加强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的管理、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八个方面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又有许多分项, 而不同之处主要在分项内容。

三是要求整改的问题不同。省厅专治办要求整改的内容主要侧重工程管理方面, 特别是在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市政府专治办要求整改的主要是工程程序方面的内容, 如用地批准手续的审批、规划许可、有无环评、审计手续等方面。

2 影响评估

由于存在着上述不同之处, 目前给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特别是一些问题的解决带来影响。例如, 规划许可, 环评等项工作, 政府的规划及环境部门认为水利工程不符合有关行业规定, 需要进行补充手续等, 同时由于在一些会议等场合通报水利行业存在的问题, 对我们的声誉也产生影响, 有的还在社会上造成误解。

3 行业特点

我们感到要建立条块协调机制, 首先要认真分析水利工程所具有的行业特点, 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协调。目前, 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3.1 水利工程是以防治水害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

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 投资主体以中央和省级为主, 由水利部、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部门批复实施。由于具有专业特点, 建设程序按水利行业专门的建设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如《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规定》 (水利部水建[1998]16号)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0]20号, 2000年7月15日) 等, 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 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不能完全按建设、国土等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3.2 水利建设项目以市政府批准的水利规划为依据上报省水利厅。

在可研、初设等规划编制过程中, 按照水利专业规定均列入了项目在技术、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等方面的内容或篇章, 并进行全面反复论证和方案比较, 提出可行性方案。每一个项目都要通过省以上水利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查, 原批准的规划已经过相关的评审或者在工程初步设计中已有相关的环评章节, 国家水利部稽查组、淮委、水利厅等检查验收时不再要求重新做环评。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由水利部淮委委托有资质单位专门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地方水利部门也与国土、规划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对于必须征用土地的均办理了相关土地使用权证。

3.3 小型水利工程由于面广量大, 一个工程往往有几十、上百个独立

项目, 涉及多个县、区及大型灌区, 单个工程投资规模较小, 主要是以提高区域防洪排涝标准, 增加和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的, 项目投资资金的30%~50%由地方自筹解决。由于有的地方财政困难, 地方配套无法到位, 资金缺口较大, 且在批复中也未要求单独进行项目环境影响方面评价, 也无相关环评费用。

3.4 水利工程基本为防汛急办工程项目, 具有时间性特点, 大水过

后, 损坏的工程和必须实施的项目要求立即组织实施, 在来年汛前必须完成, 造成时间紧、任务重, 如果按环保、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建设程序进行, 时间上也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3.5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 我们按水利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 委

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 采用招投标选择监理、施工、设备供应等单位, 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但在一些细节上与建设部门有所区别, 一是我们实行了严格的施工图审查制度, 由水利协会聘请专家出具审查意见, 但不颁发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二是根据国务院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0]20号) 明确, “水利工程项目应符合流域规划要求, 工程建设必须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水利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或施工许可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 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等前期工作文件的审批, 按照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省水利厅也以《江苏省水利工程开工审批管理办法》 (苏水基[2005]3号) 要求办理开工报告, 所以按规定不需再办理施工许可证;三是水利工程关系着区域的防洪排涝安全, 关系重大, 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水利强制性条文要求按照地区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是建筑物设计的重要组成, 在施工图审查中已包含该部分内容;四是在物资采购, 全部采用公开招标, 实行招标申请制度, 由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形式、招标内容、标段划分及招标时间等要素进行审查, 出具审查意见。合同由项目法人与中标单位签订, 至市水利招投标办进行备案。五是资金使用上由于多为省级以上资金, 工程建设过程中, 多次接受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委派的审计机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财务管理专款专户, 资金拨付和使用均较为规范, 已实施的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良好。由于配套资金无法到位, 有的工程未能及时编制决算报告。

4 对策建议

为深化专项治理工作, 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廉洁工程, 应加强协调沟通, 认真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

一是主动应对。目前对于从“块”上提出的问题, 有的单位采取“拖”的办法, 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僵局。这样既不利于水利部门与其他部门加强协调, 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的则存在“等”、“靠”的思想, 等上面来解决, 靠领导来协调, 贻误了时机。为此, 水利部门必须树立主动应对的思想, 加强协调沟通。

二是加强研究。对目前由于各条块协调等原因而出现的问题, 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并当作下一步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形成一套符合水利行业实际的工作办法, 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篇4: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精神,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围绕蔬菜产品,以禁限用高毒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加强蔬菜生产环节的用药指导,强化农药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全省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2.工作目标

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高毒农药行为,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我省生产的蔬菜不合格样品中禁限用农药残留检出率降低5个百分点,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确保不发生因农药残留而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整治重点

3.1重点产品 突出芹菜、韭菜、普通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突出秋菜生产、棚膜蔬菜等重点生产时段,重点检测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克百威、甲拌磷、特丁硫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等农药残留是否超标。

3.2重点区域 全省蔬菜生产大县(蔬菜生产标准园)、规模化生产基地、“三品”蔬菜生产基地。

3.3重点单位 农药生产经销企业,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蔬菜标准园和种植大户。

4.整治任务

4.1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突出高毒农药管理 开展蔬菜用农药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严厉查处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建立健全农药经营单位档案,对非法经营的,联合工商等部门依法取缔。凡经营高毒农药的,一律要建立营销台帐和高毒农药销售流向记录,实行高毒农药经营使用可追溯管理。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要尝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做到实名购药,掌握高毒农药销售流向。

4.2开展农药残留监测,突出重点品种抽检 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品种,提高监测频次,调整监测参数,继续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全年开展3次例行监测,开展保护地蔬菜、露地生产基地蔬菜、冬储秋菜、高风险蔬菜等专项监测,开展重点区域常态化监测点试点工作,实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综合监测,摸索规律性监控模式。各市(州)和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已配备的蔬菜农残速测设备,制定工作计划,积极争取经费支持,认真开展市场和基地蔬菜抽检,对在速测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要及时向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报告,进行核实,及时有效化解风险。

4.3规范用药行为、突出制度建设 组织对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开展经常性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大蔬菜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整合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鼓励使用低毒和生物农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5.重点活动安排

5.1开展放心农药下乡进村宣传活动 3月份,组织开展放心农药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下发《农药识假辨劣维权手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购买放心农药简明挂图》等手册及挂图。

5.2开展农药市场质量监督抽查 省农委2~3月组织对种衣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3~4月组织对玉米大豆除草剂进行质量抽检,5~6月组织对水稻用药进行质量抽检,6~7月组织对蔬菜用药进行质量抽检,共抽检农药产品200个,主要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是否非法添加其它农药成分。乡镇农药经销网点的抽样比例要不少于总抽样量的70%。各市(州)县(市、区)要重点对辖区内销售的可能有问题的杀虫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

5.3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活动 一是农药经营主体资格清查。4~5月份,各级农药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全面开展一次农药经营单位清查,对无照经营及不符合经营资质要求的,提请工商管理部门坚决依法取缔。二是开展农药标签专项整治活动。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对辖区内农药市场产品标签开展一次整治活动。对登记产品其登记作物本辖区不生产的要禁止在本辖区销售,对高毒农药扩大到蔬菜、水果、中草药材上使用和降低毒性标志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各县(市、区)抽检农药标签不少于200个。三是高毒农药专项检查。4~5月份,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检查。凡经营高毒农药的,一律要建立营销台帐和高毒农药销售流向记录,实行高毒农药经营使用可追溯管理。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要尝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做到实名购药,掌握高毒农药销售流向。

5.4主要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专项抽检 7月份对全省40个县(市、区)蔬菜基地开展专项监测,按照生产品种和面积,每个县抽检20个代表性样品,通报监测结果,排查问题隐患,制定整改措施。

5.5工作督查 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蔬菜生产、农药管理部门认真抓好本行业生产指导和市场管理,开展不定的检查督查,省专项整治办公室将适时开展工作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年底对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6.工作要求

6.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农药市场监管和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治理工作牵头单位,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6.2制定实施方案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辖区内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进度和要求。

6.3健全工作制度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农药监督抽查制度、监管信息公布制度、农药案件投诉举报制度、大要案通报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和部门间、区域间联动协作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对辖区内发生的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应按程序立即报告。

6.4总结工作经验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应对,对典型经验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篇5: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纠正车辆配备使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购置、配备、使用管理,根据《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龙党办发[2011]27号)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现就我局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清理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全局各科室各部门。公务用车分为领导干部用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二)专项治理工作内容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

三、专项治理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一)动员部署(截至6月上旬)制定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动员会议,作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任务、措施和时限。

(二)清理纠正(6月至8月)

1、登记自查(截至6月底)。对公务用车进行登记,填报《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登记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对违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登记表于6月底前报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审查核实(截至7月底)。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核实甄别,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三)重点检查(10月至11月)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编制核定和配备标准情况、登记自查情况、纠正处理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建章立制(截至11月底)对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专题工作报告,于11月15日前报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专项治理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刘国前局长为组长的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治理组织实施工作(见附表1)。

(二)要狠抓责任落实。局领导班子对本单位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及时开展摸底、自查、纠正及材料上报等工作。

(三)要严格对照政策。严格对照龙党办发[2011]27号文件中的有关政策,做到概念清晰、定性准确,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不偏不倚,扎实有效。

(四)要加强长效管理。要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好做法,形成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治理工作成果。

、龙井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1年6月10日 附表一

安监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刘国前 局 长

副组长:南俊植 副局长

成 员:金峰山 办公室 主任

金 晶 办公室 科员 李 明 监察二科 副科长

篇6: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镇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村委会,镇直各部门:

《**镇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1年6月7日

**镇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实施方案

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根据《根据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黔党办发„2011‟14号)、《贵州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黔委厅字„2011‟37号)、《铜仁地镇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铜党办发„2011‟78号)和《松桃苗族自治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松党办发„2011‟97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和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齐抓共管。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坚持总量控制、规范管理。严格编制核定、严格预算管理、严格配备标准,从严控制公务用车数量和经费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

——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立足实际,着眼大局,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事实求是处理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在清理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注重治本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长效机制。

二、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包括以下单位:**镇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人大机关、政协机关。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属于公务用车清理摸底范围。

本实施方案所称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公务用车。

(二)专项治理工作内容

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违反中央、省、地、县公务用车编制规定,实际用于部门单位领导和一般公务活动用车的车辆;未按规定程序审批,随意接受的超编制捐赠车辆。

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指超出中央、省、地、县公务用车价格或排气量等标准配备使用的公务用车。

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指未按规定程序审批,随意转送、转让、调拨和报废的公务车辆;利用职权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

4、摊派款项购车,指向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挤占单位正常办公经费或挪用项目经费购置车辆。

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指一般公务车,一次性增加高档配置和豪华装修超过车辆价格2%的;同一辆公务车增加配置和装修时间间隔低于两年的。

6、公车私用,指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三、工作步骤和方法

(一)动员部署(5月31日)各部门、各单位分别成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并报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动员会议,作出工作部署,提出工作任务、措施和时限。(二)清理纠正(5月至9月)

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抓好3个环节。

1、登记自查。(截至6月10日)。各部门、各单位对公务用车进行登记,填报《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附件1)、《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附件2)、《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4)、《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5),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执法执勤用车中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保密要求的车辆单独填表登记,不进行公示,不填车牌号、车架号);登记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对违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登记自查情况负责。登记表加盖单位公章、负责人签字后,于6月10日前报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政办)。

2、审查核实(截至7月底)。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力量,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核实甄别,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3、纠正处理(截至9月中旬)。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统筹考虑,对违规问题作出处理决定,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各部门、各单位于9月8日前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附件6)报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重点检查(10月至11月)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项检查组,对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检查面不少于30%。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编制核定和配备标准情况、登记自查情况、纠正处理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建章立制(截止12月底)

篇7: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公车改革相关要求,现就公务用车问题提出如下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公务用车专项整治重点内容

重点整治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配备使用越野车、违规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车辆、擅自配置处置公务用车和公车私用、公车违规停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整治,努力实现公务用车总量只减不增、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只减不增、公车管理严格规范的目标。认真对照《临漳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切实清查整改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超编制购置公务用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所有车辆,包括上级下拨实物车辆和专项资金所购车辆,以及接受各类赠送车辆,都要纳入单位车辆编制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

(二)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党政机关配备使用的一般公务用车,价格控制在18万元以内,排气量控制在1.8升(含)以下,其中机要通信用车价格控制在12万元以内、排气量控制在1.6升(含)以下。不得将公务用车作为领导干部的固定用车。

(三)违规借车、换车、摊派款项购车及豪华装饰公务用车。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公务用车,或者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其他单位、企事业单位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或者利用部门职权和领导干部影响向其他单位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接受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车辆,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以及豪华装饰车辆。

(四)公车私用。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接送子女上下学等非公务活动。节假日和非工作期间没有封存车辆并停放在指定地点。公务用车未按规定登记台账并进行公示。

(五)违规更换公务用车。违规购置车辆和占用其他单位车辆。更换公务用车必须符合“使用年限超过8年或者运行里程超过20万公里”的要求规定。

二、公务用车专项整治的方法步骤

公务用车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制定方案。制定公务用车整治工作具体方案。

(二)自查自纠。对照六项整治重点内容对本单位的公务用车逐一排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按时向县公车办报告情况。

(三)监督检查。通过专项检查、明查暗访、受理举报等方式,对公务用车开展监督检查。

(四)整改提高。针对在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对策,实行问题整改台账制和销号制,逐一抓好整改规范和责任追究。

三、公务用车专项整治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从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要安排专人,认真开展自查、纠错、追责,确保公务用车各项制度规定得到真正落实。

(二)要严肃查处违规问题。检查中发现的顶风违纪问题,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上报处理。

篇8: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国有企业“小金库”的存在形式和支出途径

第一, “小金库”的主要存在形式:一是现金形式。金额相对较小, 支配权一般掌握在单位的个别部门或小部分利益团体手里, 主要用于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额外的利益。资金来源主要是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套取现金、虚报冒领人员工资、业务来往中的现金回扣等。二是银行存款形式。金额相对较大, 主要由单位或部门支配, 既有单位账外账户, 也有以个人名义开设的账户。通过收入转移、将资金直接存入个人账户, 逃避日常监管。三是固定资产形式。来源于企业改制、固定资产报废、公司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账外资产, 主要是虚假报费设备、房产占用或出租、汽车处置收入不入账等。四是有价证券形式。多为企业账外购买的各类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和购物卡等, 一般来源于公用闲置资金或在违法理财过程中形成的收益等。

第二, “小金库”资金的支出途径。“小金库”资金的支出五花八门, 违法性质的恶劣程度、违法情节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国有企业存在“小金库”的危害

第一,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目前, 发现及查处的“小金库”中, 数额少则几万元, 多则几十万、成百万。“小金库”往往是单位收入的截留与转移, 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让企业效益缩水,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给国家财产和集体利益带来巨大损失。

第二, 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除了少部分用于弥补成本、给职工搞奖金福利外, 大部分都用于大吃大喝, 请客送礼, 招待应酬和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甚至被挪用、私分、贪污, 导致某些部门、单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

第三, 腐蚀了党的领导干部。由于“小金库”是少数领导干部违规形成的, 管理权和支配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且普遍存在公款私存、随意进出、收支混乱等现象。一些人就拿着手中掌控的“小金库”挥霍、挪用、私分、侵占甚至贪污。“小金库”的存在, 严重地腐蚀了党的领导干部。

第四, 损害了干群关系。少数党员干部凭借“小金库”请客送礼、侵占私分、贪污挪用, 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容易造成群体性不稳定因素。各单位设立“小金库”, 其目的多是为了谋取小团体或个人利益, 逃避财务监督和群众监督, 从事违规、违法活动, 激起职工群众对个别领导干部的强烈不满。

第五, 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小金库”的存在, 使不少单位大量的资金游离于财务核算体系之外, 出现两本账, 多本账, 甚至做假账, 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 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三、国有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有效途径

第一,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企业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各级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机构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营造企业良好的廉洁从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 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守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度上, 去认识“小金库”对国家、集体、个人的严重危害性;要加强法纪法规学习, 以党纪国法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 自觉地消除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第二, 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财务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行为, 将财务收支一律纳入统一核算, 进行财务集中管理, 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二是推行承诺制。各单位行政负责人要对上一级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承诺;企业内各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小金库”治理情况进行承诺;所有承诺人要以书面形式签字、盖章, 并将承诺书作为各单位自查自纠报告的一项内容。三是建立公示制。对容易产生“小金库”的资产处置、工资奖金发放、出租投资收益等方面的财务收支作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公示;对各单位各部门及各位负责人对“小金库”治理情况的承诺内容进行公示;要在专项治理期间公示本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举报电话、信箱, 要长期公示纪检监察机构的举报电话、信箱, 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第三,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强监督检查, 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要组成检查组, 采取账务资料检查、收入核实、支出追查等常规检查, 同时组织突击盘库、利用举报线索等手段加强针对性检查, 发现和纠正“小金库”违纪行为。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 加强企业员工内部钳制和相互制衡。纪检监察部门牵头, 财务、审计参加, 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 形成长效机制。

上一篇:思政专业考研真题下一篇:夏季送清凉活动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