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04-16

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通用8篇)

篇1: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冀政〔2011﹞76号),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所职能作用,确保县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财政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财政政策,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我县标财政所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围绕“十八字理财方针”和“四个财政”建设,以“三型”(学习型、高效型、满意型)机关创建为总揽,以“财政管理年”活动为抓手,以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增强乡镇财政服务功能为主线,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立足于高站位、高标准,全县一盘棋,各单位抓落实,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乡镇财政所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效能,把17个乡镇财政所打造成“队伍健全、业务过硬、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作风优良、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财政所,更好地为迁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总体规划

从2011年8月开始,利用两年时间,使全县乡镇财政所达到“机构隶属全面明晰、职能定位全面精准、业务基础全面巩固、内部管理全面规范、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办公设施全面改善、整体形象全面改观”的目标,达到《河北省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规范要求》。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工作分两个批次进行。第一批完成9个,分别是,洒河桥镇、汉儿庄乡、罗家屯镇、东荒峪镇、太平寨镇、兴城镇、上营乡、新集镇、新庄子乡财政所,建设工作在2012年2月前完成第二批完成8个,分别是,三屯营镇、尹庄乡、渔户寨乡、滦阳镇、东莲花院乡、金厂峪镇、旧城乡、白庙子乡财政所,建设工作在2012年8月完成。

三、建设标准

标准化财政所建设达到以下“五个规范” :

1、组织机构规范按照财政所机构独立、编制单列、机构性质明确的要求设置财政所,实行县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双重管理,人、财、物由县局统一管理。设置所长、总预算会计、单位会计、出纳、专项资金会计、村财乡管会计6个基

本岗位。

2、财政业务及基础工作规范,预算管理方面,每年9月底前开始编制下

预算,编制周期不少于3个月,12月底前将预算建议计划报县财政局审核后形成统一的政府预算草案,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30日内批复到部门,同时报县财政局备案。实行统收统支体制模式的乡镇,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县级的一个预算部门进行管理,按照县局下达的预算指标控制数,按政策要求结合本乡镇具体情况编制政府预算实行“分税制”体制模式的乡镇,在编制预算时,按照乡镇政府支出责任,根据收入计划测算财力,结合主要任务和工作规划,统筹安排支出,自求平衡,独立编制本级政府预算和功能预算。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和标准定额预算的编制方法,统一使用省厅开发的预算编报软件,编制内容完整、结构科学、格式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文本。严格执行经人代会批准的预算,确需调整的,按法定程序批准后执行。逐季度撰写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每季度末3日内报送县财政局。逐月编制总预算会计月报表,于月度终了1日内报送县财政局。年终编制财政总决算,并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建立债务管理和防控机制,及时统计、上报乡镇债务状况,主动化解旧债,严禁新债发生。“统收统支”乡镇的所有财政性支出到乡镇支付中心办理。惠农资金管理方面,各项直接补贴农民的惠农资金按县局统一规定采取 “一折通”方式发放,做到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县财政局统一制定的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流程对各项惠农资金的申报、审核、公示、发放等实行“流程式”管理。将惠农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到办公室,服务大厅,提供集事项受理、审核上报、答复办结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对本级预算安排或县财政直接下达的各种资金,在“事前、事中、事后”对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对非县局直接下达到财政所的资金,根据县财政局的要求,对资金的使用主动进行监督同时,要及时向本级政府和县财政局报告,确保上级政策落。村财乡管方面,将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村自有资金、自筹资金等村级收支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做到全面入账、专户管理。报账票据使用正规发票,不能取得正规票据的,使用统一制发的票据。报账票据要经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签字,村民理财小组盖章,“村

财乡管”办公室,农经中心,审核会计审核。每季度分村编制会计报表,作为财务公开内容的依据。基础工作方面,各种账簿设置齐全,凭证装订整齐。部门预算文本、人代会财政预决算报告、决算和各种会计报表齐全。政策文件、基础数据、税源情况、债务情况等基础资料分别设置台账。

3、制度体系规范财政所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明晰,工作人员从业规范

内容具体、工作制度齐全,人事管理、公文办理、印鉴管理信访接待等政务管理制度健全财政资金、现金管理、支票管理、票据管理等业务管理制度规范。

4、队伍建设规范到2012年底,财政所工作人员达到专业对口、专科

以上学历,到2013年底,全体工作人员中必须有2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局机关建立干部培训制度,全部人员每三年必须轮训一便,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省财政系统网络学习培训年人均达到96课时以上,做到“五心服务”热心诚恳对待群众,虚心礼貌沟通交流耐心和蔼解答问题,精心调研掌握情况,用心高效反馈意见,做到“五个不让”,不让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文件在自己这里积压,不让纰漏和错误在自己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自己这里冷落,不让财政所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影响,廉政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廉政教育工作到位,财政文化理念有本乡镇特色,当地财政干部和群众高度认可;严格恪守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营造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干部职工按时正常交流,严格用人标准和选拔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年终主动接受乡镇政府和县局双重考核,分值分别为30%和70%。

5、基础设施规范办公场所方面,有独立办公场所,在楼房办公的全部

安排在一楼,平房办公的有独立院落,办公用房独立设置所长室、档案室、财务室、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或集中办公室,一律实行“柜台式”开放办公。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岗位责任、服务承诺等全部制图上墙。大厅内放置服务宣传手册,办公桌摆放人员职责明示牌,各种标牌制式统一。档案室按照县档案局和县局统一制度规定整理保存档案,配备档案柜、保险柜、装订机、消防器材。办公场所外观整齐、风格统一,室内外、走廊等机关办公区域内设置规范的宣传栏、宣传牌,悬挂财政文化理念的标语。办公设施方面,按人员数量统一配

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电子触摸屏,惠农资金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办公桌椅、电话、文件柜、便民排椅、饮水机等办公设备。办公设施布局合理摆放整齐。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省市县乡联网互通和即时监控,各级财政间数据、资料传输快捷高效,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应用省财政厅研发的各项业务管理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目标,构建乡镇财政资金动态监管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工作步骤

全县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工作从2011年8月开始,到2012年8月结束,分

五个阶段实施

1、部署阶段(8月 1日---9月15日)。局机关制定标准化财政所创建

总体规划,上报市财政局、省财政厅。召开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印发《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规范手册》讨论稿,征求各所

意见建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修改定稿后汇编成册,统一印发各所。

2、试点阶段(9月16日---10月20日)。第一批9个财政所按照《财政

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规范手册》对标规范,狠抓工作落实。局机关派驻工作组对洒河、汉儿庄财政所进行业务工作指导,帮助2个财政所在10月10日前完成规定动作。县局为17个财政所统一配备办公设备,统一制作标牌、楼道文化展板、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统一政务公开栏制式,在10月20日前完成外围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任务达到省厅规范标准。

3、推进阶段(10月21日---11月20日)。县局组织其余16个乡镇财政所

对洒河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情况观摩学习,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观摩结束后,汉儿庄、罗家屯镇、东荒峪镇、太平寨镇、上营乡、兴城镇、新集镇、新庄子乡8个财政所参照洒河财政所模式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11月20日前完成规定动作。

4、总结阶段(11月21日---11月31日)。第一批9个财政所将各项工作

与《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规范手册》等文件规定逐项对标,查找存在问题,及时完善整改,等候验收。局办公室撰写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工作验收申请经局务会审批后上报省财政厅。

5、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日---7月31日)。对三屯营镇、尹庄

乡、渔户寨乡、滦阳镇、东莲花院乡、金厂峪镇、旧城乡、白庙子乡8个财政所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在2012年7月31日结束。局办公室撰写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工作验收申请,上报省财政厅,等候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此项工作实行“县局统一规划、指导,各所具

体负责”机制,县局成立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各财政所为成员单位。各财政所是具体建设单位,乡镇财政主要负责人是“标准化财政所”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部署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二)强化落实狠抓推进。各乡镇财政所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县局总体部

署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把理清思路和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制订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人员分工,瞄准时间节点,全力攻坚。局班子成员要根据年初的分工,及时对所包乡镇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工

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完成到位,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三)主动工作创先争优。各乡镇财政所要在县局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不仅要达到统一要求,还要积极创建出自身特色。各所之间要加强沟通,取长补短、比学赶超,硬件建设上比规范化程度,软件建设上比精细化水平,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四)加强督查确保实效。县局要组成联合检查组,适时对各财政所创建

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各科室要根据本方案,分别制订乡镇财政工作量化考评标准和评分办法,组织对17个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县局将把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所评先选优的重要指标,对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消极应付的,予以严肃处理。

篇2: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县财政局: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及《**市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结合**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两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提升我镇财政工作效率、监管能力、服务水平,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东坑镇基本情况简介

**镇位于**县城西22公里处,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东西。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02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1000户、5.2万人,是**县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农业大镇,2010全镇人均纯收达15294元。2011年3月份,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的3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十八字”理财思路,以“两基”建设为抓手,开拓创新,强化服务,在软硬件建设上下足功夫,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做足文章,努力提高我镇财所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

三、目标任务

争取在一年内,使我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水平达到省级A级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一)创造条件、美化环境。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安全、卫生、整洁、优美的办公环境。

(二)制定目标、抓实做细。我镇财政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把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强化电子信息管理等工作做细做实。

(三)规范管理、强化约束。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流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制约机制和执行预决算的严肃性,促进财政工作管理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加强我镇财政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我镇财政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爱岗敬业、勤政廉洁、拼搏进取、务实创新的良好形象。

四、建设内容、标准及实施阶段

根据**镇农业人口情况及财政所相关业务情况,决定新建**镇财政所办公大楼,软硬件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情况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阶段(2011年6月10日至9月10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6月份开工,重新修建两层砖仝结构,房屋上下14间面积305㎡的镇财政所办公大楼一幢,预计于9月10日前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工程预算总投资51万元。

第二阶段:配置办公设施及相关规章制度完善阶段(2011年9月10日至9月25日)

新办公楼具备服务大厅、档案室、办公室等相关功能科室。

1、服务大厅。服务大厅使用面积为95平方米,划分为办公区和便民服务区,其中办公区占地60平米,便民服务区占地35平米。办公区建有标准的服务专柜,配备办公桌椅8套、计算机8台、打印机8台、复印机1台;便民服务区摆放休息椅20个、饮水机1台、放置宣传册、意见簿等;墙体布置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监督电话号码和岗位公示牌,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和实施监督;门头设置统一标识。装潢、及办公设施配置投资预算18万元。

2、档案室。档案室2间,占地48㎡,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化要求建设,配备档案柜10组、保密文件专柜1组、专用装订机1台、保险柜2个、消防器材1套等。按照标准化档案管理要求,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影像档案、密级档案进行规范装订,分类管理,有序存放,确保安全。配套设施投资预算1万元。

3、办公室。

(1)办公设施配置。办公室5间,占地120㎡,配置办公桌椅6套、会客沙发茶机6套、文件柜6组、床5支、计算机6台、打印复机1台、墙体布置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岗位公示牌等配套办公设施。

(2)网络建设。依托“金财工程”建设,搭建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县-镇四级联网、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使用统一的财政财务管理软件,保证财政信息的通达和各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管。配备专用的内网机和外网机,内网主要用于财政业务办理,外网主要用于财政政策、信

息查询和规定允许在外网开展的业务。

(3)动态监控。使用统一的财政财务管理软件,保证财政信息的通达,实现上下级财政数据共享。构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管。涉农基础信息和补贴类资金全部纳入动态监管,项目类资金逐步纳入动态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上建设投资预算20万元。

4、宣传公示栏。在镇、村醒目位置设置宣传公示栏20个,对项目资金、补助资金和财政政策及时进行公开公示;在服务大厅设置LED显示屏1台,对各项财政政策及业务流程进行滚动宣传;设置服务监督电话一台,接受社会监督。以上建设投资预算4万元。

办公楼配置办公设施及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工程投资总预算43万元。

第三阶段:机关作风集中整治及自检完善工作(2011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

1、关作风集中整治工作。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早8:00-12:00,下午3:00-6:00上下班,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衡,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积极开展廉政建设和财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优秀基层财政工作先进集体。

2、自检完善工作。对第一、二阶段及第三阶段正在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进行细致检查,查缺补漏。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同志任副组长,财政所、重点镇建设办等相关单位责任人员组成“标准化财政所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2、坚持节约的原则,多方努力,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建设。实现我镇标准化财政所建设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重点镇建设的目标要求。

篇3: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深化土地利用项目管理是优化财政工作职能、实现财政资金分配科学化的需要。传统财政管理模式是“重收轻支,重分配、轻管理”。若已有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不能有效跟踪和衡量财政支出绩效,就可能产生收入增长与浪费增长并存。深化绩效管理,有利于克服各部门预算的盲目性,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基于财政支出的土地利用项目评价是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全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并将考评结果融入整个预算编制的管理活动;其重心在于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注重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有效性。

当前国内从财政投入视角开展土地利用项目实施评价的研究较少,对土地利用项目进一步深入开展基于财政投入的评价,能客观反映和分析土地利用项目管理的现状及效率,对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土地利用项目管理的财政效益最优化有一定意义。

二、财政支出土地利用项目评价相关概念

1、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

财政资金是政府手中掌握的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实现政府目标的必要保障。财政是政府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政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政府绩效水平的关键部分。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可以认为是财政在服务于政府土地利用特定目标时,对财政支出从财政资金的申请开始,到资金的拨付、使用过程,一直到支出完成后的审核评价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的总体反映。

财政自身特点决定了财政绩效是一个非常抽象、复杂的概念。财政绩效涉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层级关系,涉及不同部门之间的部门特点,还涉及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多样化形式。在理论和实践当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量化的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内涵,只能在不同的宏观背景下, 按照政府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绩效评价方法去反映其中需要的部分。

2、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是指为保障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对涉及财政支出的土地利用活动在使用财政资金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影响效果等方面评价活动的总称。

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绩效理念融入从财政资金的申请开始,到资金的拨付、使用过程,一直到支出完成后的审核验收,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公共服务保障、 提升行政效能、实施行政问责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经历了项目评价、政府经常性支出评价和部门绩效评价的历史过程,而在当今西方各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中基本都包含了对这三部分内容的评价。但由于项目评价、政府经常性支出评价和部门绩效评价的方法与特点各有不同,差异比较大,无法采用相同的绩效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需要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

本文按照财政支出的土地利用活动目标,对涉及土地活动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分类,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活动目标实现程度的评测,了解财政支出资金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运用的效果。

三、基于财政支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

1、评价指标选取

为了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本研究从项目程序合法性、结果总体变化率和资金使用情况三个层次,共选取可研究设计的完善性、招投标规范性、项目变更的规范性、工程完成程度、工程进度变化率、投资变化率、总体工程质量合格率、资金投入额、亩均资金投入额、预算执行率、到位资金支出率和资金使用规范率12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通过专家打分确定每项指标评价内容及分值判定,各个指标考核目的及评分标准详见表1。

2、评分等级划分及其依据

依据专家意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如均匀分布法, 专家赋值法等,将评分等级界定,详见表2。

3、案例分析

广州市的财政支出中用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土地质量改良、土地储备及土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保护补贴、农用地开发整理、“三旧”改造、土地储备等。本研究只选取增城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材料做研究。

(1)规划设计方面。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充分征求项目区村民意见,方案基本可行,但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项目工程设计过于偏重于直接经济效果明显的道路系统,对于保护农田方面的田间灌排系统设计较少。虽然有利于地方经济和部分农业的发展,但对农田保护效果并不明显。

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次数较多,但大多为小规模变更,最大原因是项目施工过程中村民多次提出不同意见, 导致工程位置及规格变动。虽然,规划设计阶段存在时间紧,对项目区土地利用条件调查不够详细,规划设计不尽合理的因素,但更大原因是民众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的、方式不了解,以及作为土地所有单位的村集体内部不同群体利益需求不同,造成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提出更有利于集体或自身的要求,从而导致设计变动频繁。另外,不排除个别位置施工方为减少施工难度而有意变动的可能。 项目绝大部分工程变更手续较完备,个别工程变更文字材料有遗漏后补的成分。

(2)手续完备方面。因项目区处于珠三角发达地区,可研立项报批严格按照程序,并按正规程序进行公开招投标,该部分分值为满分。

(3)工程完成情况。项目工程完成度较高,全部完成了规划设计的任务量,主要是地方在行政和资金方面都比较支持,施工过程监管到位,另外项目区群众支持度高,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多便利。

工程进度变化较大,一是因为各阶段审批程序复杂, 尤其是地方财政部门对国土项目费用标准缺乏认同感,致使审批时间拖延;二是地方国土行业工程类项目较少,经验不足,加上招投标、监理、施工单位多为土建部门主管, 对农田整理缺乏了解,各类标准在国土、水利、土建行业之间难以掌握,影响施工进度;三是工程内容变动,造成施工延期;四是建设工期多处于雨季,受天气影响较大,且设计工期较短,造成工期变动幅度较大。

项目最终投资变化率不大,但施工过程各阶段资料中投资变动较大,一是招投标前的招标价格核准阶段,招标代理机构或地方财政部门往往参照其他行业标准或地方规定进行标底核定,费用比批准预算有一定下降;二是中标价和标底价之间本身有一定价差,最终造成合同价与批准预算价相差较大。该部分价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增加一定量的必要工程,在批准预算价格范围内进行了投资调整,最终对与审批投资的变化率不大。

项目总体施工过程中程序完备,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和施工程序进行严格监管,项目无质量问题,至竣工验收阶段没有返修,工程合格。

(4)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投资不足2000万,相对较小, 主要是珠三角地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普遍较小,地方财政由于不熟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的,地方资金没能及时配套。

预算执行率偏低,主要是建设单位和财政部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政策理解程度不够高,对项目工程缺乏全面了解,不敢及时足量的拨付资金,保留工程及其他款项质量保证金数量较多,时间较长。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通过评价体系,该项目总分值73.7分,项目评价良。 项目实际建设中程序规范,效果比较明显,虽然施工过程有一定变更,但工程任务基本完成,工程能够系统使用,群众对项目满意度较高,有利于项目区周边经济发展,同时通过项目建设过程,群众和各部门对项目都有了一定了解,群众积极性较之前有一定提高。项目评价结果与实地效果吻合。

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社会认知方面与项目建设本身的性质及目的有一定偏差,社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的结论过于侧重于经济效益,但相对于城镇建设,以及其他特色农业发展为目的的土地开发项目,基本农田整治本身应属于微利项目,他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土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社会耕地保护的意识, 从而增加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针对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现状,本研究认为今后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选址和定位方面,应更加注重其农业综合效果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注重农业经济效益,更不应该将农业项目主要效果转移到周边村镇经济上体现。

第二,在规划设计方面,应注重现场踏勘,综合分析, 既要避免脱离实地、闭门造车,也不能因过于迁就地方个人意见,忽视技术要素,造成布局散乱,整体效果低下。对于解决农业生产环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工程,应该重点投资。

第三,在施工变更过程,建议增加对变更效果的分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范围广、地形多样、权属复杂,而且规划设计时间有限,很难在设计阶段确定最优方案,施工过程中局部区域不可避免的会有更优化的设计及布局,不能因此而随意变更,造成施工布局与规划设计大相径庭,应对变更后方案与设计方案效果提升程度进行分析评价,若评价结果认为变更后效果提升极其明显的方可变更,对变更后效果提升不大的,尽量不予变更,以降低项目运行成本。

第四,资金使用过程中,因工程类项目不同行业项目有不同的标准,地方财政在资金审核和拨付过程中有时会参照当地常用行业标准来执行,资金使用依据虽然较完备,但由于计算方式的不同,资金不能与规划设计工程内容严格对应,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到付使用,最终只能通过增减或者变更工程才能完成预算。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为例,从项目程序合法性、结果总体变化率和资金使用情况三个层次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12个指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对项目规划设计、手续完备、工程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进行评价分析,就项目实施过程中选址和定位、规划设计、施工变更和资金使用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为该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建议。

篇4:沙河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四变”

日前,本刊记者一行实地走访了河北省沙河市辖区内的多所乡镇财政所,切实感受到了当地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职能转变

记者走访了白塔、赞善、册井、十里亭以及柴关5个乡镇财政所,前3个在2011年9月被沙河市确定为首批标准化建设试点,也是自那时起,沙河市正式步入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进程。如今,记者所见的这5家财政所无论财税服务大厅和档案室的陈设,还是墙上悬挂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以及不少于5人的工作人员编制,几乎如出一辙。

一位乡镇财政所所长回忆说:“我们这里在2005年取消农业税之后,财政所‘空壳化’现象较为严重,我想这和全国大多数乡镇财政所情况差不多。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员队伍建设几乎是停滞的,职能逐渐被弱化、边缘化。”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强农惠农政策。同时,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各级财政资金不断向农村倾斜,除各项涉农补贴外,落实到乡镇的专项资金也不断增加。作为落实财政强农惠农政策、推进改革与发展的最后环节,乡镇财政所不仅承担的任务愈来愈繁重,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

当被问及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时,柴关财政所所长王建朝告诉记者:“过去交农业税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以收税为主。农业税取消后,尤其是到2006年之后,我们感受比较明显,就是职能的转变,从上面拨下来的各种款项全部都是放到我们这里管理,我们的工作从以收税为主到现在变成往外放钱的了。”

资金监管

据记者了解,沙河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属县级市。全市共辖13个乡镇办,270多个行政村,目前白塔镇一地实行分税制的财税体制。从分税制试点乡镇来看,“乡镇自谋发展的主体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随着乡镇可用财力增加,更多的财政资金被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白塔镇乡镇财政所所长李明科指着财政所门前的路说。

西部山区贫困乡镇更多的属于农业依赖型地区。这里多位财政所所长向记者表示,他们现在主要的职责是发放补贴,其中最主要的是粮食直补,此外还包括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等各项惠农补贴。

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防止骗取涉农补贴行为的问题。有乡镇财政所所长解释,“涉农补贴资金全部推行‘一卡通’发放,项目资金严格实行报账制度。”通过“一卡通”发放,将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送到了农民手中,而这些信息也是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询的。每到一处,当地的财政所长都会主动提出参观档案室的邀请,档案室的柜子里是按项目标签分门别类摆放的文件夹,其中包括政策文件、部门预算、年度决算文本,还包括专项资金、税源企业和基础信息在内的各类工作台账。记者随手抽出一本家电下乡补贴的文件夹,里面收录着村民购买家电时的交款收据复印件,以及领取补贴的日期、钱数和本人签字。一位工作人员说,“就拿这项家电下乡补贴来说,过去农民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才能拿到补贴款,费时费力不说,而且每多一道程序,农民自己就担心资金会不会被‘雁过拔毛’。现在这些惠农补贴都集中到财税服务大厅,财政所里有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无论是良种补贴、五保低保还是家电下乡都可以一次性在这里办理清楚。”

结合走访观察,记者发现,如今各种强农惠农补贴名目繁多,而根据实际了解到的情况是,各种补贴涉及到的钱数都不大,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王建朝直言,“现在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还是低,补贴虽然少,但是老百姓对这些还是很看重,尤其现在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都指着这些生存,他们还是希望这方面支持力度再大些。”

村财乡管

在乡镇财政所之间走访的时候,记者听到重复率比较高的一句话要算是“更规范了。”

十里亭财政所所长胡进学讲,“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更大意义上是软件的规范,流程和账本的规范,以及管理流程的梳理和服务资源的整合。如今,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日趋完整,涉农补助发放管理进一步到位,乡镇财政、村级财务监管范围、深度都有大幅度的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也进一步规范。”

对于乡镇财政所而言,除了做好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主要职能还包括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科学合理的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决算草案,并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等。此外,还有一项重要职能是负责加强村财乡管工作。

有乡镇财政所所长对我们说,“我们刚开始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要先给各村建档。有的村里原来没有记账的,都是票据,给我们送来了我们审核。有的村里收入比较少,业务也比较少,我们去找过他们很多次告诉他们把账放到我们这里,都不当回事。还有的是村里的书记、村长换人了,会计也跟着换,留下一笔烂账,新来的会计重新做。而且村里的会计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要么年龄偏大,五六十岁,七八十岁的都有,有的高中刚毕业,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

账目和程序理清之后,工作开展更加顺畅,册井财政所所长刘增琪说:“村财乡管规范之后,干部之间矛盾少了。账目规范之后,村里的矛盾也少多了。村里的票据必须经过财政所审核,如果我们这里审核不过,项目不能上。重大项目必须有村民代表参加,有村支书、主任双签,还要有会议记录,特别是现在一事一议,几千块钱也好,必须有记录。”

垂直管理

沙河市自2011年下半年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乡镇财政所的人事权由原来归沙河市财政局管理划归到如今归乡镇管理。究竟是过去的垂直管理更有益于工作开展还是如今的管理方式更符合地方实情,记者得到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这些基层财政工作者纷纷表示,“说实话还是觉得垂直管理好。乡镇财政所最接近农村和百姓,最了解基层的情况,工作时能充分发挥就近、就地优势。如果是垂直管理,跟上级领导讲政策、谈业务更加顺畅,有什么敢说什么,财政所长对财政资金监管起来更硬气些。”

“财政所归到乡镇管理之后,要考虑当地领导的想法,原来虽然也考虑,但是毕竟人事权不在这里,现在除了做好分内的本职工作,还要跟其他部门打交道。而且一管钱,人情账就来了,有关系好的来找我要垫补,这是最让人头痛的,既不能犯错误又不想伤情义。”

“现在优化职能,财政的权力不大,只管发钱,就像是一个单位的财务室,没有更多的监督、反映情况的职能。我听说别的地方都是由归地方管理改成垂直管理,我们却是从原来的垂直管理改回去了。”

“当然,这个也是看个人追求,对个人前途来说,归到乡镇可能机会更多一些。如何使两者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是需要更多斟酌。”

篇5: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在开展标准化财政所建设中,横县财政局主动作为,抓早抓实有序推进工程建设进程:

一是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标准化财政所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确保标准化建设组织领导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责任到位,强化落实。明确了由局主要领导总负责,党委副书记余斌、副局长黄炳生具体负责,党政办、农村财政财务股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党政办公室具体做好开展标准化财政所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完成了项目立项、施工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报建报监等手续;农村财政财务负责对整个标准化财政所资金筹集的协调联系,有效地推进了12个财政所新建办公楼建设进程。

三是多方联动,统筹推进。实行分片负责的方法,以乡镇财政所为业主对12个新建的财政所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投标。共有四个施工单位中标,进场施工时,明确对中标单位提出要求,要求其给予施工人力资源保证,并对已获批复的财政所建设项目及时、同步进场开工建设。

四是抓实抓细,保质保量。深入各财政所了解各项目开工建设情况,督促各施工单位开展好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并从严审核各施工、监理、设计的资质,组织监理、设计、质监、勘探等部门对每项隐蔽性工程等必验项目进行验收签证,并要求施工单位从严抓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安全,高标准搞好建设。

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30日止,横县财政所办公楼建设已进行开工建设的项目有11个,分别是陶圩、峦城、百合、石塘、平马、马山、新福、校椅、南乡、那阳、镇龙;其中:已完成主体办公楼基础结构建设的有:陶圩、石塘、平马、百合、南乡、马山;正进行土地平整的有:峦城、校椅、新福、那阳、镇龙,完成项目总投资354万元。

篇6: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发展乡镇财政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保持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特别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综合改革的纵向深入,随着我国全面推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全省上下随即掀起了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的热潮。做为县级财政的澄城县财政局,如何从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业务管理、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五个方面上下功夫,下面浅谈几点意见及我县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质的工作条件

自建立乡镇财政所以来,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建设的力度,乡镇财政所的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绝大多数财政所均有独立的办公用房,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但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财政改革的纵向深入,原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职能转型提速的乡镇财政管理的需要。因此,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环境亟待优化。

1、目前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早期建成的办公场所,大部分设计简单、结构单

一、规模偏小。且办公场所大都建在商业街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式陈旧的乡镇财政所办公楼与周围建筑显得不太相称。

(2)个别财政所因条件限制,至今仍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办公,未有独立的办公用房。

2、根据不同情况,因类施策,分步实施,切实解决好办公场所建设问题。

(1)对仍可以继续使用的老式办公楼,设立专项维修经费,对办公楼墙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对墙体全部粉刷一新,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平整办公楼周边场地,并进行硬化。将面向群众办事的窗口一律设立在综合服务大厅办公,尽可能方便接待群众。

(2)确实需要搬迁的财政所办公楼建设,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盘活闲置土地及资产,通过拍卖、置换、重组等方式筹集资金,努力破解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积极接受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快办公场所的建设步伐。

(3)以建立服务大厅为突破口,开展财政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建办公场所必须着力按照规划设计突出建设服务大厅,有条件改建装饰服务大厅的地方也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改造。

3、我县的主要做法

一是按照“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要求,实行了宿办分离的一厅式办公,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业务办理区、便民服务区、后台工作区。业务办理区分设涉农服务台和单位服务台;便民服务区配备条形座椅、饮水机、政策宣传册、意见征询簿等,各项制度、业务办理流程、财政政策知识解答、人员岗位监督牌等全部公示上墙;后台工作区配备计算机、空调、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达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目标。二是按照要求设置了档案室。配备档案柜、保密文件柜、装订机、装订桌、消防器材等设施。对所有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规范惠农补贴农户基础档案、台账及资金管理等,确定专人负责。做到归档及时、摆放有序、查阅方便、安全可靠。三是在每个村部或村中心人口聚集区设置财政公示栏,定期对项目资金、补助资金、财政政策、业务流程进行公开公示,加大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强化信息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随着乡镇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职能的不断延伸,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乡镇财政更加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管理的层次、水平和工作效率,以促进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而乡镇财政机构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工作内容齐全,要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投入多、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可以说,乡镇财政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没有乡镇财政的信息化,就没有财政的信息化。乡镇财政信息化既是乡镇财政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又是财政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县财政局高度重视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将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纳入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乡镇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县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为支撑,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10个乡镇财政所全部建立了县乡财政部门内部以及乡镇财政与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办理相关业务的要求,严格内、外网分设,定期搞好网络的运行和维护,保持财政所网络的正常运转,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各财政所在内网上实现信息互通,传阅相关资料及文件,完成相关业务的审批事项。统一安装了“一卡通”软件,将各类涉农补贴全部纳入了惠农补贴信息系统,加强了惠农补贴的动态监管。适时统一配备乡财乡用县监管、总预算会计账务管理软件,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实现由手工记帐向电脑记帐升级。同时,将各类项目资金也纳入动态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达到了渠道通畅、程序规范、运行高效、数据安全。

三、严格业务管理,优化服务职能

1、强化管理职能,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话题,事关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而当前一个时期内村级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账务处理不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不完善;二是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三是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缺乏内容;四是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鉴于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终端核算、实时监控、网络管理、后台服务”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我县统一采用了“村财村用乡代管”模式:在不改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性质、保证集体财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以及债权债务归属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财政所成立会计核算站,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组)财务收支采取分村分组设置会计账目,集中核算。通过这样的模式,核实了村级基础数据,健全了乡镇人员、资产、税源、债务等台帐,强化了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

2、明确业务职能,统一规范业务流程

在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受一个客观、合理的工作流程所引导,那就会被一种偏私的、任意的工作流程所取代。这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过程可能会失去监督,往往会导致重要的问题出现。有了流程就有了标准化,有了标准化就减少了发生错误的可能,没有流程怎能做好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现了有制度不依,执行制度不严谨的情况,那就应当认真地审视工作流程是否健全合理。可以有序的来安排工作,这样不会重复、无序的工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下一个环节就不行,基本可以保证一次通过,高效的节约时间。

我县推行了财政业务“一厅式”和“一站式”服务,制定了《乡镇财政管理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报账及会计集中核算、“一事一议”、“村财村用乡代管”、惠农补贴发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运行程序,细化了工作标准,限制了工作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做事的隐蔽性,能加强相互监督促进,使前来办事人员一目了然,达到了程序化、流水式办理业务。

3、严格支出管理,加强资金监管

乡镇财政在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县乡镇财政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努力培植税源,积极组织各项税费收入,财政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在安排财政支出、平衡财政预算方面,能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各部门必须的事业经费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业、教育、镇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可用财力的同比增长,加上行政性支出增长较快,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费等一般行政消耗性开支过大,随着对市政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因此,我县乡镇财政所切实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优势,严格支出管理,加强了资金监管。①、扩大监管范围,依托乡财乡用县监管这一软件,对乡镇的原有账户撤销或合并,所有的财务工作收归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②、严格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要求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支出,首先经主要领导同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所对票据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报镇长审批,最后到财政所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③、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补贴”、民政优抚、五保、低保等各类补助性资金均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并通过走访、查阅档案等形式,对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④、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分账核算,对每个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推进内部管理,力求规范高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证明,依靠制度管人管事是提高基层工作效率、落实依法理财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推行服务承诺的重要保证。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职能有了较大调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的任务不断加重,其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乡镇财政要在农村公共财政建设中发挥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确保乡镇财政职能定位合理、转型适时、发挥充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各项制度及岗位职责。

1、以健全管理制度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

精细制定乡镇财政所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需在合理界定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乡镇财政所的岗位分工和工作职责,针对乡镇财政所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

我县在建设初期,领导小组针对目前乡镇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多少不一,管理标准不一的情况;结合财政所的工作职能定性和各项财政改革的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查找不足及有待完善的方面,搜集整理资料,全面掌握乡镇财政所现状。总结经验,修订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

对财政预算编制、惠民资金发放、专项资金管理等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实行全县一个模式运行、一个标准检查,形成环环相扣、互为牵制的业务操作体系。我们统一规范了制度公开的标准、内容、格式,整理并编印成《乡镇财政所制度规范文本》。主要有:根据财政业务工作需要制定了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根据基础工作的需要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印签管理制度、票证管理制度;根据队伍建设的需要制定学习制度、考核制度、请销假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使各项财政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操作。内容涵盖乡镇财政所内部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落实制度上墙,利用制度牌、公示栏及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达到公开、公平。

2、科学设置乡镇财政的工作岗位,明确乡镇财政岗位职责。

要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界定的财政职能,结合当前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乡镇财政所应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岗位设置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人员配备的情况。视人员多少实行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2)内部控制的需要。实行岗位分工,必须有利于健全内控体系,有效防范财政管理内部风险。(3)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确定岗位分工时,不相容职务(岗位)必须严格执行分离制度。(4)业务工作量的繁重程度,根据日常业务工作量的大小,突出岗位分工重点,合理调整岗位设置。(5)机关效能建设的体现。明确岗位分工,旨在明晰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能。

我们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工作性质和管理要求,明确岗位职责。结合各乡镇实际,统一设置了所长、副所长、预算管理岗位、农税管理岗位、涉农资金管理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按照每一岗位所承担的工作及责任,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细化每一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详细标准,根据设置的岗位分工合理安排。因人设岗,以岗定责。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五、以强化能力建设为突破,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关键在于强化基层财政能力建设。通过强化能力建设,有效提升乡镇财政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县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结构失衡、素质不高、后劲不足等不利因素,已严重束缚了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健全管理制度、优化工作环境的同时,狠抓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多管齐下力求突破。

1、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1)结构失衡。随着国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对农村的各种惠农补贴越来越多,乡镇财政所业务量成倍增加,人少与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财政所事业编制人员只出不进,人员缺编、人员结构老化的情况愈加严重,有的乡镇财政所仅有4—5人。人员配备在各乡镇也是苦乐不均,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的地区结构失衡。

(2)素质不高。从专业需求的角度来看,乡镇财政人员中财经类专业人员应占60%左右的比例,我县该类型人才虽然所占比例达到要求,但各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专业人员日渐年龄偏高,加之补充渠道的梗阻,业已存在着“青黄不接”的问题。

(3)后劲不足。由于乡镇财政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习惯于收收支支粗放型管理的乡镇财政所人员,还未完全从繁杂的日常事务解脱出来。乡镇财政的部分职能受客观因素限制,远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作拓展进度迟缓,显得后劲空乏。

篇7: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对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虽然是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但是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提高创建工作效率、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

关键词: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思考

近年来,我局以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法办事意识明显增强,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财政执法水平持续提升,财政权力运行逐步规范,促进了财政职能发挥。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局连续三年获得法治财政标准化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

一、法治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思维还未完全树立,依法理财观念有待加强。近年来,我们虽然开展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但是部分同志仍然缺乏一定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片面认为省厅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要求太高,一方面认为“完善财政业务管理机制”考核点中相关指标对于我县经济薄弱地区来说难以完成,有点不切实际,而这些指标恰恰是法治财政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认为“提升财政行政管理水平”等考核点务虚成分太多,财政工作比较忙,没有精力做那些琐碎、程序性的事情,没有时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法律法规学习,但是这些考核点恰恰也是提升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的必然要求。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有的人将法治财政建设当作软任务,没有从法治的高度,统筹谋划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以致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

(二)依法理财动力不足,创建手段还显单一。虽然经过多年的法制培训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实践,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部分人员由于缺乏法治思维,还不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习惯于用老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能力不够。有的业务科室没有认真研读涉及本科室的考核点,没有积极思考如何实施好考核点内容,反而问办公室该考核点如何完成,要求办公室为其把关,丧失了业务工作的主动权,其实办公室也只是起个牵头作用,个性化的考核点还应由各科室完成。有的业务科室只是简单对照考核点来找资料,照葫芦画瓢,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没有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未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各自为政思想存在,大局意识不强。法治财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几乎涉及到财政局所有科室,有的科室还是某个业务考核点的牵头科室,负责提供相关共性资料,界定相关指标,联系其他科室共同完成好相关指标,最后还要审核其他协办科室所提供的资料。但是工作实践中,这些科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各敲各的鼓,他们只负责本科室考核点需要的东西,不主动向其他协办科室提供相关资料,更谈不上对其他科室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一味指望办公室进行审核,有的协办科室也不主动和牵头科室联系,以致在省厅考核验收时同一考核内容以不同的数据出现,闹出笑话。

(四)整改落实不彻底,工作重点不突出。每次考核省厅都对我局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我局及时整改,但是有的科室认为这些整改事项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或者主动整改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应付思想,整改不彻底,落实不到位,负责整改的考核点年年考核年年还是要求整改,给省厅留下不好的印象。有的科室虽然注重业务工作,但是对“提升财政行政管理水平”考核点中的一些重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如应该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管理的文件,他们嫌麻烦,以其他部门或者上级处室也没这样要求为借口,规避以“宝财规”文号印制文件;同时对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还未跟进,只知道制定,不知道有些规范性文件随着各项新规定的出台,有可能不合时宜,甚至违规,从而远离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

(一)营造浓烈学法氛围,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

以“六五”普法为抓手,创新财政普法形式,持续推进财政普法工作。一是深化普法内容。按照规划纲要部署,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担保法》等基本法律,深入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制度,深入宣传学习《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规,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宣传和营造法治文化。二是突出普法重点。积极向领导干部普法,加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积极向财政干部尤其是基层财政干部、执法干部普法,提高财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事务的水平;积极向广大财会人员普法,增强遵守财税法规制度的自觉性。三是扩大普法方式。放大财政局网站宣传功能,全天候向社会公众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财政法规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了解;继续做优“财政讲坛”,提升财政干部业务水平和法律法规运用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组织财政执法实务观摩,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教育,以案说法,警示违法后果。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研讨和征文活动,调动执法岗位人员思考进一步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积极性,以巩固普法活动成果。四是严格执行普法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法活动,党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并积极参加省、市财政部门和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律学习培训;落实好新录用人员岗前法律考试制度、中层干部任职前法律考试制度,对补考仍未过关的,一律不予上岗、任职,促进财政法治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五是健全普法架构。理顺普法机制,县财会教育中心负责财政普法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各业务科室负责明确综合培训和业务培训内容,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范围清晰的普法培训架构。

(二)完善创建手段,提高创建工作效率。

一是决策程序和实施过程要留痕。法治财政建设突出“完善集体领导决策机制”,同时要求规范性文件出台前要经局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目的是提高决策水平,确保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而我局一些“三重一大”事项虽然经过集体决策,也作了会议记录,但是没有形成经局长签发的会议纪要,目前规范性文件虽然经局长审阅签发,但是没有经过局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这样降低了法律效率,影响了依法决策水平。所以,以后凡是涉及集体决策的事项都要形成经局长签发的会议纪要,留下决策痕迹。省厅法治财政考核重点检查各个考核点的备查资料,要求凡是备查资料不在检查现场的,一律不予认定,相应考核点不得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做好平时的法治财政建设工作,而且注意保留工作开展时的痕迹,如前几年有的科室没有将县人大批复预算调整的人大会报保管好,以致省厅考核前就请人大帮忙提供材料。为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局办公室现在已将涉及财政部门的人大会报以正式文件形式编号,流转给预算科保管。二是牵头责任科室要尽责。因为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较强的综合工作,所以牵头责任科室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办公室、预算科、监督检查科等牵头责任科室要认真研读相关文件,正确解读、把握好每一个考核点的具体要求;同协办科室统一好政策口径;审核、过堂、把关本科室和协办科室收集整理的资料,对资料不完善、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三是考核机制要注重平时。法治财政建设考核指标中除了预算执行相关的数据要到决算数据出来才能有完整的反映,而其他考核指标要突出平时工作开展的质量、序时、进度,可以由办公室和牵头责任科室实行半年一次的预考核,督促各科室把法治财政建设的功夫做在平时,提高法治财政建设质量,避免考核前花费时间突击整理资料,导致忙中出乱。

(三)主攻工作重点和薄弱点,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

近年来省厅对我局考核提出的整改建议,都集中在完善相关制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到位率、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等,这些既是法治财政建设的重点,也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薄弱点,这些整改要求固然有我县财力因素等客观原因,也有我们工作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进行超前思考,统筹谋划。

一是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相关业务科室要按编制规范和软件编制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经营以及政府采购预算,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严格执行“二上二下”预算编制程序,推进以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国库科要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各业务科室要加强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不断提高部门预算年初到位率。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二是创新资金分配机制。预算科要担负起专项资金管理职责,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宣传、引导,积极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制定全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打破财政局科室之间、部门之间壁垒,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专项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严格实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项资金申请、审核实行承诺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专项资金申报、审核、使用等各环节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会计科要担负起绩效评价工作职责,加大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和业务开拓,加强与业务科室、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的联系,严格要求重大专项资金按规定提交绩效目标并开展目标论证,逐步使项目单位树立起“纳税人的钱不能随意花,支出要讲绩效”的理念,减少和杜绝无效支出。监督检查科要加大重大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引导业务科室依法强化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牵头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和能力。实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工作,促进用款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四是健全约束机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办公室要牵头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财政执法持证上岗制、财政执法文书审核制、财政执法责任考核制、财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提高财政工作人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五是健全全面监督机制。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依法向同级人大报送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的相关资料,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要求,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和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开展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文明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增进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篇8:浅谈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乡镇财政,标准化,农村经济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部门的基础部门和先行者, 乡镇财政工作的发展对于基层的政权建设、农村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等方面意义重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响应国家号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乡镇财政的调控。近年来, 随着农村税费综合改革的纵向深入, 加强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县级财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 乡镇财政所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

一、办公条件标准化

目前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大部分设计简单、结构单一、规模偏小, 为此建议:第一, 以建立服务大厅为突破口, 开展财政综合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业务办理区、便民服务区、后台工作区。业务办理区分设涉农服务台和单位服务台;便民服务区配备条形座椅、饮水机、政策宣传册以及意见征询簿等, 各项制度、业务办理流程、财政政策知识解答和人员岗位监督牌等全部公示上墙;后台工作区配备计算机、空调、打印机以及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达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目标。第二, 按照要求设置档案室。配备档案柜、保密文件柜、装订机、装订桌和消防器材等设施。对所有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整理, 规范惠农补贴农户基础档案、台账及资金管理等, 确定专人负责。做到归档及时、摆放有序、查阅方便、安全可靠。

第三, 在每个村部或村中心人口聚集区设置财政公示栏, 定期对项目资金、补助资金、财政政策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公开公示, 加大财政政策宣传力度, 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机构建设标准化

(一) 把乡镇财政所和农经站合并

县财政部门从乡镇财政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 为了发挥财政所的财务管理功能, 把乡镇财政所和农经站合并成一个部门, 名为乡镇财政所, 负责管理乡村两级财政财务工作, 实行一套人马、一个办公场所、一套管理制度, 管理乡镇财务。

(二) 财政所人员明确具体职能

根据国家的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政策, 财政所的职能是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 如惠农政策等, 制定并坚决执行适合本乡镇是实际状况的乡镇财政收支预算, 对本乡的财务工作和国有 (集体) 的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从本地的经济状况出发, 培植乡村两级财源, 组织并监管乡镇财政的收入, 同时, 实行“村财乡代理”工作, 坚持三个原则, 即以村为核算单位不变, 村级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受益权和监督权不变, 村级债务的主体不变。也就是乡镇财务所发挥监管职能, 统一管理各村的财务, 实现村级财务的“五统一”, 即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时间、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切实保证村级财政的资金安全, 提高利用率。

三、岗位设置标准化

(一) 财政所的岗位设置要标准合理, 职责明确

乡镇财政所的各个部门应以“高效运作、保障安全”为原则,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把乡镇财政所的相关人员, 如乡镇财政所长、总预算会计、专项资金会计、村级财务会计、总财政出纳以及村级财务出纳等进行公开化透明化管理, 把各部门人员的姓名职责做成公示牌, 放在乡镇财政所的显眼位置, 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二) 严格内部控制, 细化工作流程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 细化每一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详细标准, 因人设岗、以岗定责, 有效防范财政管理内部风险。

(三) 合理设定财政所的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

为了保证财政所人员的稳定, 县级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所的人员直接管理, 人员调动必须经过县级财政局的同意, 但是人员编制仍归乡镇财政所管制, 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财经类大专及以上学历, 对于已在职工作人员 (45岁以下) 不满足条件者, 必须在三年之内达到要求, 否则待岗学习。

四、财政管理标准化

(一) 在预算编制方面

乡镇相关预算单位编制的预算草案的编制和审批流程要多个部门审核管理, 包括乡镇财务所、乡镇财务局、县财政局、县政府、基础预算单位以及乡财政所等部门合作, 一层一级地进行预算编制工作, 保证“一个乡镇一本预算”, 遵循“两上两下”规程。

(二) 在预算执行方面, 乡镇财政工作统一管理, 增强政府采购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对由乡镇财政公费培养的人员要进行资料管理, 可保证不会出现“吃空饷”的现象;以村民筹资筹劳为主体, 财政进行奖补, 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原则。

(三) 在财源建设和税源监控方面

充分调动乡镇的征管积极性, 培植财源, 各乡镇干部要增强理财意识, 改变乡镇“守摊子”、“要饭吃”的旧观念。

(四) 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对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财政奖补等专项资金要统一管理、统一报账、统一下拨, 对社保、教育、经济建设、环保和企业等类专项资金统一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通过以上四方面标准化建设, 可以使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以下成效:

1. 乡镇财政职能得到理顺、人员力量得到加强。

通过合并财政所和农经站, 使分属两个部门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协调统一, 乡镇财政职责更加明晰, 乡镇财政工作力量到了加强。

2.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通过标准化建设, 乡镇各项财政工作基本做到有章可循, 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为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乡村的财政工作必须要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 保证资料的详细和真实。

3. 提高乡镇的财务管理功能。

为了提高乡镇财政部门相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 乡镇财政所可进行多种制度结合, 包括首问负责制、AB岗制度和限时办结制等, 坚决贯彻落实, 加大监管力度。财政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 使涉农财政补贴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实现了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联、发放一折通、服务一站办,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村财乡代理”工作, 实现了村级账目由“混”到“清”、资金使用由“暗”到“明”、会计人员素质由“低”到“高”的三个转变, 有效防止村级资金被截留、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因村级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也可明显减少。

4.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上一篇:初中老师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锡伯族民俗主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