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照片作文-叙事作文

2024-04-11

旧照片作文-叙事作文(通用16篇)

篇1:旧照片作文-叙事作文

一次,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张旧照片,这是被当时的记者王小亭于1937年8月28日拍下来的,看完后,我的心灵触动十分大。

照片上,在横七竖八的燃烧的木板中间有一个大约2岁的小男孩坐在那里哭泣,他当时衣衫褴褛,面部黑得像碳一样,五官都看不清了,显然已遍体鳞伤。

我能想象到当时轰炸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的场景,那个小男孩的父母逃不掉了,慌乱中将他们的孩子抛出车窗外,结果,自己被炸死了,轰炸停止后,那小男孩从废墟里慢慢地爬出来。随后就大声哭起来,那哭声多么凄惨,多么无助,多么苍白。眼前一片废墟,到处是碎落的瓦砾,坚固的大桥轰然倒下,火车像一条巨龙瘫痪在铁轨上,地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天空硝烟弥漫,一片狼藉。

后来,这个小男孩被八路军战士发现,并送往后方医院治伤,把他抚养成人,他参加了八路军去抗日,杀死了无数敌人,并屡建奇功,但最后还是死在了抗战前线。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十分悲痛,我想告诉那时的日本人,摸摸你们的良心自问,难道你们不是父母养育而长大的吗?你们为何去杀别人的父母,使得那时中国孩子无家可归,使得妻子失去丈夫,儿子失去父亲,父亲失去儿子。

我十分痛恨战争,战争让无数人失去宝贵的生命,战争让一个完整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所以,我们要制止战争,不能以暴制暴,我们应让世界充满鲜花和春光,让世界充满爱并和谐相处。

篇2:旧照片作文-叙事作文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那里变得一片狼藉。

轰炸前,一位可爱的小男孩牵着父母的手,蹦蹦跳跳地去看望住在远方的亲人。突然,几枚炸弹飞来,把那儿的几座房子给轰成了碎片。人们见了,惊慌失措,四处逃散。那个小男孩十分害怕,紧紧地牵着父母的手,连忙逃跑。可是,一大堆惊慌失措的人们,把他们三人都冲散了。

这时,又有十几枚炸弹分别炸毁了站台的`铁杠和候车室的屋瓦。

轰炸之后,那本来繁华的上海瞬间变得狼狈不堪。

站台里的物品全成了碎片,只剩下几根铁栏杆摇摇晃晃地立在那儿,候车室更是不成样子了。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尸体,地上血流成河,真是令人毛孔悚然。天桥被轰炸地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铁轨被炸得只剩下那么一小节的、扭曲的铁 。

瞧,废墟上坐着一个无家可归的小男孩,他衣裳褴褛,仔细一看,他身上穿的哪里是件衣服呀,分明就是一条破破烂烂、充满血腥味、沾满泥土的破布挂在身上。小男孩那被烟熏黑的脸上充满了悲伤,眼里流出了绝望的泪水。飞溅起的炸弹碎片在他的肩膀上、手上、腿上划出了几道血口子,弄得小男孩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他盘着腿,坐在冰凉的铁轨上,手放在大腿上,使劲地搓着那件“衣服”。小男孩嚎嚎大哭,他一边哭着,一边大声地呐喊:“爸爸,你在哪里呀?妈妈,我想你们了,你们快来呀!我好害怕呀!”

哎,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啊!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是战争,战争!战争毁灭了上海的和平,让孩子们再也没有温暖的家,再也没有银铃般的笑声,再也没有欢乐的童年。

篇3:旧题材如何写出“新”作文

一、要确定一个新颖的题目

大家知道, 好的题目应该有鲜明、确切、简洁、醒目的特点, 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是, 许多同学为作文定的题目平淡无味。如写一篇反映童年趣事的文章, 许多同学就都跳不出《童年趣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童年傻事》等老框框。试想这种老掉牙的题目, 又怎么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呢?语文教科书中关于童年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童年的发现》等就比较新颖、醒目。再有一个小作者, 他写了一篇以妈妈送伞为内容的作文, 大多数人都是《送伞》《一件值得回忆的事》等, 但这位同学却用《一半批评、一半表扬》为题, 使人迫切地想读下去, 耐人寻味。

二、要选择一个新颖的表现角度 (即立意) 来写

这就要求大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 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颖的, 给一些本来并不新的材料赋予新生命。

1. 逆向思维是出新的常用方法

即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定论, 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相反的事例, 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 便会得出与传统定论或发现截然不同的观点。

成语俗语是个极丰富的语言宝库, 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但由于社会的变迁, 不少成语在沿用时不同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 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 弄斧到班门”, 因为这样可以使人少走弯路, 大大提高自己的技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说做事不思进取, 消极度日;逆向的新含义是:撞钟是和尚的职责, 只要还是和尚, 就要敬职敬责撞一天钟, 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 应大加褒奖。再如作文《妈妈的爱》, 许多同学总是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来体现妈妈的爱, 写出妈妈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教育, 并赞美母爱的伟大。假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 不写真心的爱, 却写妈妈对自己无知的溺爱, 写妈妈没能明辨是非, 将“宠爱、溺爱”当作“真心的爱”。这后者的表现角度与原题相反, 文章就会新颖感人。

2. 发散思维是出新的另一法

学生在习作时出现雷同, 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 进行发散思维, 努力挖掘出同一题材的多义性。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 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 (1) 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 抒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 (2) 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 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 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 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3) 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 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4) 通过登山联想到杜甫“一览众山小”, 把中心定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如果要大家以“做饭”为题, 十有八九会写自己如何把饭烧焦或烧糊。究其原因, 一半是贪于看书或看电视。于是, 第二次做饭,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终于获得了成功。这种拾人牙慧的做法, 又怎么能表现出新意呢?

有一个同学写“做饭”选了这样一个写作角度:“我从小就得到了爷爷的宠爱, 因此爷爷常常为我做饭。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渐渐地长大了, 而爷爷却越来越老。终于有一天, 爷爷卧床不起了, 而“我”却一改过去的懒散, 义不容辞地去“做饭”。但是, 当我把能体现“我”手艺的饭做成时, 爷爷却去了天堂。由于作者别开生面, 从“爷爷”这一角度写“做饭”, 新颖别致, 独具一格, 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三、要选择一种新颖的表现形式

如写一篇源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许多同学无外乎《××的变化》或《××变了》。其实写成寓言童话, 如《垃圾的自述》《废纸流浪记》等;也可以写成书信, 如《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或表扬稿、批评信等;还可以写建议书、新闻报道、独幕剧、诗歌甚至病历卡等。体裁的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心情一爽。

篇4:一张旧照片叙事作文400字

看看照片上的奶奶,她的脸上洋溢这幸福的笑容。奶奶的皮肤白如雪,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做农活的,而是像城里退休的。再看看我红红的小脸蛋儿;像个诱人的大苹果,瞧!多么俊俏的小鼻子呀!笑起来的嘴巴像个弯弯的小月亮,多么可爱!那时候爸爸妈妈他们都要上班,我和奶奶在乡下,他们一星期只回来一次。记忆中奶奶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

奶奶很勤劳,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油亮亮、金灿灿的糖油粑粑,一口吃下去,软软的,甜甜的,美味无比!还有香脆的红薯片,咬在嘴里只听见咔擦、咔擦响,嗯!够脆!我的最爱酸枣糕,它酸酸甜甜的,奶奶说,“酸枣糕小孩吃了最好,即消食,又开胃。”小时候的我总是围着奶奶吃着各种好吃的东西,很幸福。

奶奶还种了许多的蔬菜,那时的我经常帮奶奶提篮子去摘绿绿的长豆角,尖尖的小辣椒,紫莹莹的茄子。小小的我跟在奶奶的身后一起收获劳动的果实,别提多高兴。

篇5:一张旧照片叙事作文400字

那天,热闹的上海火车站,还是那样的繁华,可谁又能想到呢?正当人们上下车、买车票······时,日本侵略者竟然袭击了上海火车站。顿时,呼喊声、救命声接连不断的传来。突然,一名小男孩掉落在地,茫然地看着眼前的场景,并且号啕大哭。无数的人从他身边走过,可谁又想要去救他呢?

小男孩号啕大哭的声音不断的传来,可是"嗡嗡"的敌机声、"轰隆隆"的巨响,又何时停止过呢?

这个小男孩还没有哭完,除了那些血泊在地的人们,就只剩下他了。孤零零的他又能干什么呢?那些负伤倒地的人,又何尝不想救他呢?可是,做不到哇!

那样一个仅仅不到两岁的小男孩怎么不会让人心生怜悯呢?可是那些残酷的侵略者又何时想过放了他呢?他们只是会用刺刀或枪来杀了他。

凶恶的侵略者们啊!为什么你要让我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心愿达不到。在此,我向你们发出质问:

可爱的小孩,

本来是人们的希望,

可是尖锐的刺刀和子弹,

却毁了他,

这究竟是为什么?

篇6:旧照片写作文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站,人山人海,有的要出去旅游,有的刚刚下火车。突然传来隆隆的响声,接着飞过无数架贴着日本国旗的直升机,一眨眼,这里成了废墟。

鲜血淋漓,死伤无数的人们,横七竖八的躺在火海中,硝烟弥漫着场地,听到断断续续的哭声,一个孤立无助的孩子,坐在火海当中嚎啕大哭。他的爸爸妈妈去哪里呢?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丢下他不管呢?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感到无处的茫然。好像在说:“战争把爸爸妈妈推在死亡线上。”

啊!战争真可怕,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和平!和平!如果世界上处处充满战争,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没有爱的世界。让世界充满爱吧!我们要制止战争,维护世界上永远的和平!

篇7:作文教学应重视叙事策略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直以来是我国广大学者和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但多年来作文教学方法依然很传统, 教学理论陈旧, 实际指导作用很小, 教学效果不明显。加上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学习的机会很少, 对新的文艺理论学习甚是缺乏, 使得当下作文教学和西方新文艺理论结合甚微, 对西方文艺理论开发甚少, 使一些适应作文教学的西方文艺理论在基础写作中未受到重视。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这些年来虽然在不断改革, 但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却很少改革, 作文教学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我们的作文教学探究内容虽然十分庞杂, 但缺乏开拓、创新。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说“章有章法, 句有句法, 字有字法”, 可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是章法有余, 而句法、字法不足。作文教学的理论看似汗牛充栋, 但实质单一:只注重作文文采及模式化的东西。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华丽的辞藻, 运用排比, 运用“三段”论;或强调“532”式作文模式, 即一篇文章不少于五个自然段, 不少于三种修辞, 不少于两句名言;写议论文虽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等大框架, 但都只是从宏观上把握, 到怎样提出问题, 怎样分析问题, 怎样解决问题, 怎样引论—本论—结论具体而微的语言层探讨就很少了。这些看似经典, 实则很大、很空、很虚, 学生具体动手时可操作性很差;传统作文教学是从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这个路子走下来的, 在文体上、结构上、立意上强化训练, 但在语言理论上很少下工夫, 在句法上、表述方式上、话语技巧上研究很少, 在微观上把握十分薄弱。可见传统的作文教学研究与中小学生写作实际是有些脱节的, 有点儿舍本逐末。可学生作文最终要落实到语言运用上去, 所以, 作文教学急需开辟新天地, 急需重视叙事策略这样的新理论。

在新课程改革中, 高中选修课本已涉及到叙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在第一单元话题部分专门介绍了叙述 (即叙事) , 它分为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四块 (见2007版P7-10) 。这说明叙事策略是中小学教学应研究的理论, 是作文教学应注意开发的领域。

限于篇幅, 下面我们选取叙述角度、叙述人称浅析一下叙事策略对作文教学的启发作用。

一. 叙事视角与作文教学

“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 或一个文本, 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 (杨义:《中国叙事学》, 人民出版社, 2009版, 第197页) ;叙事“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 或者说, 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胡亚敏:《叙事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第19页) 。叙事视角不同, 作者对同一件事的写法不同, 作品的结构和情趣不同, 读者的感觉不同, 作品的生命力、影响力也不同。

叙事视角分为:一、非聚焦型;二、内聚焦型;三、外聚焦型。

非聚焦是无所不知的视角, 叙事者可以从任何角度叙事, 具有“上帝的眼睛”, 是先知, 对所有的事情了如指掌, 能从任何角度观察, 能任意从一个人物转向另一个人物, 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叙事者可以观察到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任何一件事的发展趋势、发展结果。叙事者既说又看, 可以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

内聚焦是指“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物 (主人公或见证人) 的感官去看、去听, 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的活动, 而对其他人物则像旁观者那样, 仅凭接触去猜度、臆测其思想感情” (胡亚敏:《叙事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第27页) 。

外聚焦则是指叙事者置身于人物之外, 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 而排斥提供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人物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

在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中, 中小学作文对非聚焦运用得最广泛。他们在叙事过程中往往是既写说又写看, 从所有角度来观察、理解事件, 完全是全知全能, 任意从一个人物转向另外一个人物, 从一个角度转向另外一个角度。对于内聚焦的运用也较多, 往往是自传性的、内省性的。外聚焦型则运用的最少, 由于能力问题学生对客观叙事视角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捉襟见肘。

另外, 叙事者为了某种需要而采取非常视角。所谓正常视角、非常视角是从作品和生活的真实吻合度来划分的。“正常视角, 指的是叙述者的选择和确定比较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形”, “非正常视角, 指叙事者的选择和确定不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 具有某种荒诞的色彩” (晓苏:《文学写作系统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版, 第178页、第181页) 。非常视角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我”是人还是物, 是活人还是死人等, 这在中外作家的作品中都很多。如方方《风景》的叙事者“我”就是一个死了的小孩, 而我们都清楚任何作品在创作时作者都不可能是一个死了的小孩。叙事者变异的也很多, 如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经典篇目——卡夫卡的《变形记》,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 作者全是在用动物的眼光来观察、反映社会问题。

对于非常视角, 近些年来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如众所周知的2001年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作者以三国故事为基础, 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又如2009高考湖北满分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 作者通过“我”和狗、猪的对话, 以寓言的形式, 以黑色幽默小说的荒诞写法, 拷问当下的‘人性’, 说明在现代文明进程中, 人受到各种欲望的挤压, 从而丧失了本应属于‘我’的所有东西, 以至要请狗来帮, 请猪来拯救“忠诚”“勇敢”等。

可见, 作文一开始就有叙事视角选择的问题, 叙事视角不同决定立意的优劣, 决定作文的吸引力大小, 决定分数的多少。我们要通过叙事视角的写作训练教会学生比较不同叙事视角的优劣, 发挥各类叙事视角的优势, 写出好作文来。

二. 叙事人称与作文教学

叙事人称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分类法是最容易让中小学生理解、接受的, 也是最实用的。第一人称“我”是属于说话人, 第二人称“你”是属于听话人, 而第三人称“他”是属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认为的人。第二人称叙事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少运用。

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区别在于与作品塑造的世界的距离不同。第一人称叙事者站在作品塑造的世界里, 是作品世界的一个人物, 叙事动机是切身的, 是植根于第一人称现实经验和情感需要的。“我”在作品中可以自定年龄、身份、地位等。第三人称叙事者一般是站在作品塑造的世界外, 从作品外观察作品世界里的人物, 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事后叙述, 叙事者不想沾上自我暴露的嫌疑, 不想让作品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拉上关系。

2010年高考北京卷影响最广泛的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这是一篇经典的站在第一人称叙事的“穿越型”文章。

1.全文站在第一人称的叙事者角度来与墨子对话, 采用的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叙述。文章仿佛是一个真实的特写, 给人亲身经历的感觉, 作品中“我”好像就在现场, 是一个目击者或参与者, 让作品增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2.作者运用寄信与墨子的这种外在形式, 将古典素材巧妙地融在“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的思想之中,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因为采用书信体和自传体会很自然地使用第一人称叙事, 从而给人亲身经历的感觉, 引起读者共鸣。

3.对墨子采用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我”和墨子的距离, 让人觉得“我”和墨子在促膝而谈, 在话家常。

其实以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写作在历年高考作文中比比皆是, 比如2009年湖北卷“站在__________门口”为题作文, 以“我”为叙事者的作文不计其数;20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为题作文, 其中写自己的更是大有人在。可以说, 以“我”为叙事者的作文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体现是最多的。

同样, 2010年高考北京卷另外一篇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站在第三人称叙事, 是一篇描写孔子一生的速写, 全篇抛开空格字数还不到700字, 是典型的第三人称叙事模式“他”的眼光在讲述, 叙事者高高在上, 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从出生到去世一生了如指掌, 对孔子的一生经历是全知的。文章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事后叙述, 看上去很客观。它和上面一篇的“现在进行时”叙述刚好相反。可是恰好是这种客观的叙述、不动声色的第三人称叙事加深了孔子的悲剧感, 让孔子的纯真、高洁和命运的残酷形成对比。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叙事人称的研究对作文教学有很多可行性的指导。

1.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具体的、有意识的按叙事人称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对叙事人称的运用训练, 让学生知道作文中平常最常见的“我”的写作和“他”的写作是有理论可探究的, 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更加清醒、更加理智。

2.学会根据写作目的和写作实际的需要来确定作文的叙事人称。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来叙事的特点及表达效果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作文人称的选择并不是凭感觉确定的。当确定用第一人称叙事时那是想让文章更具现场感, 当选取第三人称叙事时则是为了更自由、更全面的叙述。

篇8:旧照片作文

记得那是我4岁时,我很幸运地参加了“商丘市春节晚会”的开场舞蹈。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节目,虽然年龄最小,但我一点也不紧张。在休息室,我竟然还遇到了外国人,真的和电视里看到的一样:高高的个子,一头黄头发、蓝眼睛、皮肤白白的,关键是他还会说中国话。老师说:“这是大山老师!是这次晚会的特邀主持人,我们一会可以和他合影。”我们一听简直乐坏了!表演结束后,我们把大山老师围在中间,他一副快乐的样子,我也开心的笑了,只听“咔嚓”一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出现在照片上。

后来,听妈妈说,大山老师还是我们商丘的“形象大使”呢!大山老师的祖父母曾经在商丘生活过,他好几次到商丘来“寻根”,还说商丘是他的第二故乡。

篇9:旧照片作文

那天放学回家后,我正在做作业,奶奶推门进来,把一本厚厚的相册放到了书桌上,熟悉的封面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阀门。从小到大,妈妈给我拍下了无数照片,每一个动人瞬间,都留在了光影之间。每一次“咔擦”声,都是记忆里最动听的回声。

“奶奶,你把相册给我干嘛呀?”看着相册,我疑惑地问道。

“过一段时间我们要搬新家了,刚才在整理时,看到了这本相册,里面有你很多小时候的照片,你留着吧。”奶奶的脸上挂满了笑容,那熟悉的笑容,曾几何时,也和我一起定格在照片上,一想到那些,都是满满的回忆。

我跑上楼,把相册放在床上,一张一张拿出来,很快就铺满了整个床,一张张童年的记忆,五彩缤纷。在凌乱的照片里,有一张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这一张,是和奶奶的合影。那时我还小,奶奶抱着我,满脸笑容,我僵硬的小手打着一个“V”字,同样也是笑容满面,可我已记不得那一天是哪一天。时光匆匆,无数美好的瞬间终将成为一些模糊不清的过往。

随手拿起一张,那是我和阿姨在方塔公园游玩时拍的,身后的竹林昂首挺胸地站着,苍翠的绿意生动着一段快乐的午后时光。还能隐约看到不远处的小河,河面波光粼粼,阳光照在上面,碎金子一般,跳跃着,晃动着。

我又随便拿起一张,那是我爬在奶奶家的芭蕉树上,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在巨大的叶子的阴影里,我获得了片刻凉爽。躺在芭蕉的树干上,翘着二郎腿,我正悠闲自得地看着书呢……

看到这儿,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泪水悄悄从脸颊上淌下来。

篇10:旧照片作文

两年前的暑假,我们一家四口去了美丽的青岛旅游。我们在崂山的索道尽头,留下了这张美丽的照片,它成了我永远美好的回忆,也是一次与勇气、时间的完美战斗。

崂山的风景闻名遐迩,暑假里的崂山人山人海。我是那么期望坐上索道,便毅然决然地和家人一起排在了队伍的尽头。可是,那是怎样的尽头啊,蜿蜿蜒蜒早就出了索道大门,延着步行山道一直向上,有接近半山腰的趋势。刚开始的兴奋在时间老爷爷的“折磨”之下,消失殆尽。天公也不作美,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乌云密布。

当我们终于看到进出索道大厅的门,时间已过去两小时。但眼前的景象,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大厅里迂回的队伍曲曲折折,工作人员说至少还得等半小时才能登上索道。爸爸妈妈一个劲儿地安慰我。是的,既然已经等了两小时,就不会在乎再等半小时;既然已经忍受了户外的风风雨雨,那接下来就好好享受凉爽的空调吧!

我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可是,麻烦又来了。我远远地看到了索道的真实面目:长长的铁擘下吊着的,仅仅是一张公园里的休闲椅!我张大嘴巴,问爸爸:“我们就坐那个上山吗?”“是啊!这是观光索道,每次只能乘坐两人。”曾经在索道专业任教的爸爸自豪地在一边侃侃而谈,丝毫也没注意到我那渐渐难看的脸色。难道我等了近三小时的索道,竟是这危险至极的家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慢慢向前挪着沉重的脚步。终于,我拽紧妈妈的手,闭着眼,坐上了那“决定命运”的索道。等我睁开眼时,才知道我差点错过了“全世界”最美的风景。

崂山靠海,随着索道上行,山水一色,尽收眼底,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原来这个索道一点也不可怕,没有它就不可能看到这奇峰妙景。接下来,就是拍照的一幕了:我一只手挽着妈妈,另一只手比着“V”,脸上甜甜地傻笑着。头顶,是蓝天白云;身后,是青山绿水;脚下,是枝繁叶茂。

篇11:怎样写好叙事类作文

叙事作文以叙述事情为写作的重点, 表现事情的一些意义, 反映作者对事情的某些态度或者看法, 在具体写作中,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当选材, 选择熟悉的事情写

教师要精当选材, 就要处处留心观察,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并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教学内容,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写, 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心应手, 并引发出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获得感情的共鸣。

二、精巧构思, 显示独特魅力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构思, 教育学生在写作文之前重视一系列的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 梳理出中心, 精心组织材料, 恰当运用语言, 在写作立意上要新颖新鲜, 在组织材料上也要生动别致,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下工夫, 努力实现与众不同的写作面貌, 呈现优美的艺术境界。

如, 在写《听音乐的神韵》的时候,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听音乐过程中感悟到的神韵, 感受到节奏和脉搏, 能与音乐产生共鸣, 写出让心灵坦荡、怡然、舒展的神韵。

三、叙述清楚具体, 富有表现力

写好一件事情, 要细致交代清楚细节, 叙述明白透彻, 讲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这样, 使整篇文章叙述得具体和完整。

叙述事情的过程中, 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 贯穿全篇而引起情节发展, 把握住脉络, 教师把握住线索才能决定材料的取舍, 才能够突出教学的中心, 突出文章的主题。

四、选择顺序, 详略得当

教师要选择记叙的顺序, 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顺叙、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 并根据中心内容选择详略的记叙, 重视文章写作过程中的详略安排, 重视把握写作过程中细节的设置, 引导学生完成写作过程, 重视解决问题, 突出写作重点。

五、结构完整, 叙述得当

教师要教育学生将事情的起因到结果写完整, 并在保证结构完整的基础上, 实现内容的精当编排, 前后照应, 围绕事情的重要部分有取舍地描写, 将起因和结果进行简单的交代, 关键的部分要集中笔墨描写, 点明文章的主旨, 写出文章的内涵。写作的时候围绕中心表现中心思想, 根据写作的需要组织材料, 并按照科学的顺序来巧妙编写, 叙述得当, 将事情写得完美。

六、展现中心, 突出主旨

篇12:旧照片作文

很久以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宁乡沩山游玩,因沩山毛尖是我们当地非常有名的茶之一,所以我们慕名来到一座茶厂,想了解一下制茶的工艺。茶厂位于大山腰中、盘山公路一旁,厂后矗立着巍巍大山,山坡上的茶树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我正陶醉于沩山峻秀的风光时,迎面走来一位老奶奶,引着我们去参观土法制茶。那是茶厂一角的一栋三层小楼,走进房间后,老奶奶给客人们端上一碗刚刚制好的新茶,嫩嫩的叶芽像是会魔法的小仙子,让满屋子都弥漫着沁人的芳香。我轻轻的尝了一口,开始有点苦,慢慢的茶香在嘴里游荡,然后感到有点甘甜,简直回味无穷,那滋味美妙极了。大家也纷纷开始品尝,我则趁机四处参观。

在旁边一间房间里,一个老爷爷正用手在一口大锅里揉来揉去,我好奇的问:“老爷爷,您在干什么?”“我在炒茶叶呀。”我疑惑的问:“茶叶为什么要炒呢?” “来来来,你来看看,我给你说说。”老爷爷一边说一边招手:“这炒茶啊分三步,第一步叫杀青,就是去掉茶叶上的青草味,第二部叫回锅,就是去掉茶叶的水分,将茶叶抄成八成干;第三步叫筛选,用筛子选出较完整的茶叶。”“您不怕烫手吗,为什么不用铲子炒呢?”“这些茶啊都是刚摘的新芽,可嫩着呢,别看山坡上这么多茶树,新芽也摘不了多少,我用手翻炒就不怕伤了茶!”老爷爷嘴上说,手上也没停着。老爷爷就像音乐会上的指挥家,让茶叶在手上翻滚跳跃着。

“咔嚓”,妈妈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并用随身的手机拍下了老爷爷炒茶的情景。

后来,我了解到:一杯好茶却要经过种植、采摘、加工制作、包装销售等很多的工序,很多阶段都需要人力完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上好的茶叶,还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才能制作,原来只有经过积累与沉淀,茶香才能久久不散。

篇13:旧照片作文

春天的雨遇不上秋天的枫叶,而我们可以窗外漫天飞雪时坐在家里翻看着春雨和红枫。这就是美好。当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不仅想留下自己的足迹,还想用拍照的方式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多年后,再次翻出这些旧照片时,便有了感动。其实每个人都对旧照片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小时候就很羡慕爸爸手中的相机,那时觉得很神奇。每次爸爸给顾客拍完照片以后就独自待在小黑屋里,我也去过。黑屋给我留下的印象有一点特别深刻,有微红色的光,也许是那温柔的光的缘故感觉特别的热,每次我待在里面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的出来了,因此我当时并不知道爸爸在做什么。调皮的我还经常将黑屋里的胶卷拿出来对着太阳看,一个一个的饶有兴致的看上面的轮廓。

当顾客来取照片时,所有人脸上都满是幸福感,所以在很早以前我就觉得照片对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

泛黄的照片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怀念,它记录的是过去的岁月。光阴似箭,岁月流逝,以前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令人怀念。旧照片带给我们的回忆是那么的动人,人因拥有回忆,内心而充满着爱。我们之所以怀念过去,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光里,包含着太多我们如今已经失去的东西,有些将永远不会回来。上帝给予我们太多梦,漫漫长路的得与失终将把我们带回最初的地方。

印象里爸爸的手是温暖的、有力的,牵着我时会让我感到无比的踏实。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不和爸爸牵手了,如今翻开相册看到小时候自己牵着爸爸的手,奔跑在草地上,当时拍照片的是妈妈,忘了当时自己是什么心情,但看着照片上的自己笑得很开心。现在爸爸白发一根接着一根的冒出来,时光盗走了照片上他那乌黑的秀发。

也许旧照片会让人感动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旧照片所记录的那段时光的怀念吧。人们总想寻找当年的感觉,找寻当年那个笑得天真烂漫的自己,那个已经逝去的自己。

篇14:旧照片作文

拿起照片,我陷入了沉思。

一切仿佛回到了七年前的夏天的昨天。七月的阳光耀眼而炎热。宽敞的舞蹈练习室格外明亮,因为它被镜子反射。有了音乐,一群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的绷紧脚趾头,旋转出汗。我还记得老师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你坚持跳舞,你一定是最好的舞者。听到老师的表扬后,我忍不住笑了起来,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个老师给我拍了一张跳舞的照片,时间就定在那一刻。但是,我在这张图中回忆的思绪不断被切割,我也回忆起了当初。我答应看黄色照片里那个穿白色舞鞋的女生。我的作文,擅长跳舞。我只能低下头紧紧抱着照片,轻叹过去不堪。

时光之舟载着你前行,但游回来却能感受到世界的无奈。

两次意外之后,我选择了离开,把梦里的一切都藏在心底深处,不去触碰。我把自己埋在书海里,用知识填满自己的心,默默地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我深深陷入回忆的泥潭,苦苦挣扎,但终究逃脱不了被吞噬的命运,回忆又像草一样长在心里。

收回强烈的思绪,把时针指向十二点,匆匆收起作业,从抽屉里拿出相框,把照片放在里面,放在我床上。在成长的路上,逃避太久,迷失了很久。这次我选择面对!去正视这个美丽而又荆棘丛生的梦。

模模糊糊的睡着了,在梦里,依然是那间明亮的卧室,穿着白色舞鞋的女孩变成了女孩的模样,或者是那种熟悉的绷紧脚趾,伸出手臂不停旋转的舞蹈。在我心里,住着一个一直有梦想的女孩,像草一样顽强。长得疯疯癫癫的慌慌张张,哪怕暴风雨重重地打在他身上。

篇15:《颜氏家训》对叙事作文的启示

《颜氏家训》内容切实, 语言流畅, 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 其影响不应止于家庭伦理教育, 其文风对学生学写叙事具有切实的指导价值。

“平而不诡”, 这里的“平”应为“平常”之意“, 不诡”意为“不奇异”。“平常而不奇异”, 告诉了我们叙事作文应该“写什么”, 即写平常而不奇异之事, 写自己亲身经历之事, 写自己真实的生活。《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常用自己经历之事身边周遭之事教育孩子, 如《序致》篇中写自己“便丁茶蓼”之后“肆欲轻言, 不修边幅。年十八九, 少知砥砺, 习若自然, 卒难洗荡”之事, 《慕贤》篇中“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 恃侃一人安之”之事, 《文章》篇中“近在并州, 有一士族, 好为可笑诗赋”之事等。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之事, 真实有说服力。

诚然, 现在的学生人生阅历简单, 生活积累薄弱, 但每天都有发生在自己或周边人身上的事, 这些有限的生活积累就应成为学生写作的第一资源。叙事作文应为真实作文, 写真实生活, 抒真实情感, 淌真实思想。

叙事作文在内容上一要写平常之真事, 二要写源于真实的事。20世纪30年代日本兴起的“日常生活作文”运动中提出的“写真实的事”、“用自己的话写”、“原原本本地写”等, 十分重视作者的看法、想法、感情、行动的真实, 和自然、人、社会、文化中的意义、价值、美、规律性等内在真实和外在真实的统一;1942年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 脱离生活, 写作就无从谈起”, 一切写作的材料“是生活里原有的”等观点, 至今, 对于学生写作仍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启示。

学生或许会抱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好风景永远在远方”, 其实“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 但并不缺少素材, 校园内有班级集体生活, 学习中的“细节决定成败”, 餐厅宿舍的“绿色生活”, 学校老师、家庭父母的“忧与爱”等, 都是自己的生活, 学生特质的生活, 都可以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蝶》取材平常, 写了一件极简单的事情:“大伟”父亲在高考前夜为孩子理床铺洗脏衣切西瓜, 是很多住宿的学生经历过且极易忽视的小事, 而这位考生化繁为简, 把大伟父亲的举动比作“探险者的行为”, 将“我”内心的变化比作“蝴蝶飞向更深处”, 切题而又深刻。

在写作指导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题材或者以其为蓝本进行适度加工, 能够使学生明白写作活动中题材的源头在哪里、艺术加工的底线是什么, 从而培养去伪存真的写作态度, 促使他们将写作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一件小事》, 为表现“细节决定成败”的主题, 写了一件发生在高考考场关于“一只蜘蛛”的小事, 我想这件事发生在高考考场上是虚构的, 但我也相信, 这一定在他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发生过, 他巧妙地以之前发生过的事为蓝本进行了再加工, 既贴合材料, 置位于高考考场又给人一种置身考场的紧张感, 令人又笑又叹, 感叹这位考生的机智与妙思。

“质而明”, 这里的“质”应为“朴实不虚浮”之意, “明”应为“明晓不晦涩”之意;“详而要”, 这里的“详”应为“详尽”之意, “要”应为“概括”之意。这两点则告诉我们叙事作文应该“怎么写”。《颜氏家训》之《教子》篇云“齐朝有一士大夫, 尝谓吾曰:‘我有一儿, 年已十七, 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 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 无不宠爱, 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 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亦不愿汝曹为之。”语言朴实, 但士大夫的功利心态跃然纸上, 而颜之推“俯而不答”, 鲜明态度已然表露。

诚然, 叙事作文还是质朴一点为好。鲁迅先生曾指出, “有真意, 去粉饰, 少做作, 勿卖弄”乃作文之秘诀。《颜氏家训》的为文风格也告诉我们这一点。

叙事作文在写法上一要凸显质朴本色, 强调“有力表达”, 二要感悟生活“常”景, 咀嚼生活韵味。李白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苏轼说:“发纤秾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中唐时期发起的古文运动, 反对绮靡文风的时候, 则明确提出文道并举、以道为重的主张。可以说, 重神遗形、重内轻外的审美价值取向, 不仅是中国文学, 亦是中国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共识。再看美国的SAT作文, 也极力主张质朴的文风, 走的是一条返璞归真之路, 强调作文的“有力表达”。重视线索的清晰连贯, 而不是文字本身的诗情画意。多年担任江苏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的何永康教授也主张学生写“真实、本色、真情、纯净”文风质 朴的文章。

以质朴本色有力表达情感、思想, 就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寻觅写作内容, 按生活本来面貌去写, 用朴实的语言去表达, 用真情去打动人。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纸梯》, 全文语言质朴, “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 我们爷俩保护你, 如果你生个女儿, 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 凸显了高大的负责任的父亲形象, “你曾经那么英俊”, 就像面对着父亲时舌尖滑落的低语。行文的自然和口语化创作保证了父女感情被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 丝毫没有失真。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如何把平常之生活, 写得有韵味, 这是要思考的。高中作文毕竟不同于小学初中作文, 不能简单地叙事, 而要挖掘生活的深度。

感悟生活“常”景, 要关注生活中的细小点。学生要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细节, 捕捉能使自己内心有所感悟和震颤的细微点, 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如有学生写到“高一开学时, 一位学生的妈妈帮他拎包上宿舍三楼, 手上被绳子勒出了一道紫痕”。这“一道紫痕”就是细微处, 就是生活的细节, 如能把握与咀嚼, 就能写出“紫痕韵”, 写出人情冷暖。就如《项脊轩志》中的娘“以指叩门扉”大母“以手阖门”的细节, 平常而有味, 事细而情深。

感悟生活“常”景, 要强化生活中的动情点。日常生活中, 不少学生对人世间的友爱视而不见, 对父母的呵护心安理得, 对师友的培养泰然视之, 常常令我们感叹, 现在的学生怎么不容易被感动了, 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在其心海里已泛不起点点涟漪。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是否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动情点, 让学生从平常生活中抓住事情的触发点, 化腐朽为神奇。上文中提到的《纸梯》写到“你陪我去购买寄宿用的衣物。结账时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 于是叫你守着购物车排队等着。回来时, 发现你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伏着购物车睡着了。侧仰着头, 轻声地打着鼾。往返拿趟东西只不过三分钟而已, 你竟已如此疲惫, 那一刻, 我久久站在你身边, 凝望着你, 不忍将你叫醒, 嘈杂的超市在我心里突然也寂静了”。因疲惫而睡着, 打着鼾, 这是动情点。而上文提到的“一道紫痕”既是生活的细节, 也是生活的动情点。

篇16:旧照片四年级作文

清明假期,我来到战争纪念馆参观。其中,有一组照片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组照片是由一个美国记者拍摄的。原来这是发生在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的故事。那天天气阴沉,急着躲避去逃亡的人们聚集在火车站里,人山人海。铁轨上还有一列列火车候着,随时准备听号令启动,而就在这时,敌机的“嗡嗡”声从天上传来,打破了平静。

人们惊慌失措,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几十枚炸弹从天空落下。火车站硝烟四起,断裂的天桥如同瘫痪的长龙趴在地上,扭曲的铁轨无助地伸向远方,地上全是碎瓦和断墙,成了一片硝烟弥漫的废墟。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他衣衫褴褛,身上和脸上都沾满了血污,正在嚎啕大哭。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在他面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后来,拍摄这组照片的美国记者把他带到了美国,将他抚养长大。经过多年的努力,小男孩成为了保卫和平的战士。

上一篇:有关公司项目建议书下一篇:机电学院第十四届学生会成立大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