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照片》教学反思

2024-05-12

《一张旧照片》教学反思(共15篇)

篇1:《一张旧照片》教学反思

《一张旧照片》作文指导课

四月份的时候县里要求江南片进行一次高段习作课比赛,虽然我所代的四年级属于中段,但学校要求我也讲一节,于是我着手准备这次习作指导课。说实话以前对作文指导真是极少极少,总认为习作课就是让孩子们明白写什么题材的就可以了,指导只是寥寥数语。通过这样的一次备课、讲课,我才深深地感到自责,感到愧对孩子们。因为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就像给孩子们指明写作的方向,才能思路清晰的进行写作!

教学流程:

一、课前三分钟:

“闪电组”展读《儿童和平条约》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闪电组”的精彩展示,可能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理解“和平”的意义。很难想象战争带给了中华大地怎样的灾难,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张曾经震惊世界的旧照片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播放日均轰炸上海的视频)

三、出示导学练案上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对和平的呼唤。

2.紧扣本组专题观察并想象,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作文读给家人听。

四、小组合作讨论:

下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泣?他的父母在哪?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让我们随着这张照片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37你那8月日的上海火车南站!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大胆的在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认真记录,然后起来小组展示。

(提醒学生讨论时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照片,看清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神态、动作。

3、展开合理的想像和联想,孩子的父母在哪里?想像孤独的孩子以后怎样生存?

4、重点说一说你面对照片产生的感受,你以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对待相关事件。(ppt出示图片)

小组起来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起来补充。

师:读课本页习作要求,从文中提炼出简介的习作要求,老师板书:、习作要求:想象合理

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真情实感

五、拟写提纲:

可以先写你看了照片的总体感受,总领原文;接着具体描写照片内容的情景和人物,可适当展开联想;然后集中抒情议论,写清你的想法、看法,你对日本侵略者以及战争的评价;结尾最好能和开头首尾呼应,不但提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还要激发中国人的自信心,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告诉全世界,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千万不能光写愤怒,那样是没有说服力的。)

学生从导学练案中提炼出提纲,老师板书提纲

六、放飞想象,大胆创作

A、老师提供经典题目(习作要围绕题目的意思来写)(ppt展示)

1、《不能忘记的一页》

2、《飞吧,和平鸽》

3、《让历史告诉未来》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6、《共同的心愿》

7、《为什么》

8、《我们决不能忘记过去》

9、《一张照片》

10、《可怕的照片》

11、《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12、《和平的阳光》

13、《屈辱的历史决不会重演》

14、《永远的伤痛》

15、《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6、《历史的见证》

B、佳词妙句来帮你:

灰烬 无辜 废墟 痛楚 呼吁 铭记 永恒 悲痛 悲惨 残酷 残暴 狂暴 无奈 无助 无端 痛恨 仇恨 忧伤 沉重 易于 窒息 烦躁 生灵涂炭 水深火热 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硝烟弥漫 战火纷飞 流离失所 背井离乡 民不聊生 无家可归 饥寒交迫 奄奄一息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义愤填膺 义无返顾 血肉模糊 阴阳两隔 难以愈合 滔天罪行 令人发指 国富民兴 伟大复兴 撕心裂肺 残垣断壁 民族振兴 抹上痕迹 和平之花 深刻反省

历史重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请同学们先选择一个题目,然后给文章来个简介漂亮的开头

(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写的好的开头拿到展台前展示)师:选择开头已经写好,请大家试着用这些词语造句,先写后交流!

(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写的好的句子拿到展台前展示)在同学们的写作中本节课结束了„„

课后反思:

1.精彩瞬间:当我播放视频时同学们都被震撼了,也被感染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我做到了。

2.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还存在有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不足之处在于我在课堂的尾声没有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没有解决的还有结尾部分的指导。

3.课堂节奏基本在我的掌握中,但是在列提纲时候,一个小组起来回答的不是很到位,我认识是预习没有到位。

4.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次作文特别好写,因为老师指导的非常具体。可是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还是糊里糊涂的,本身就对作文不是很“在行”不会组织语言的学生依然存在。我认为是我的准备比较充分,学生也提前预习了,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是没有预习这一环节的,因为一篇作文需要太多的时间去完成,语文课每天最多两节,如果不挪用其他科目的时间,根本不够时间来完成一篇习作。如果分为两天来写,效果更差。

5.专家意见:当时也没有组织老师评课,大家听完之后,评价还不错,就是对课堂的结尾部分提出质疑,按照“三维互动,五步教学”指导思想,必须要有课堂小结。

6.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觉得我会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这样划分开之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交换想法才能迸发更多的思想火花。为写作埋下伏笔,也让不会写的同学得到提升和带动。第二课时:习作。有了前面口语交际的铺垫,学生在一节课里完成草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目前能想到只有这些,这是认真回忆当时的教学过程,一字一句敲出来的,希望诸位老师批评指正,敦促我快速进步!

篇2:《一张旧照片》教学反思

“一张照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习作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

【导写目标】

1、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2、引导学生围绕画面,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止的画面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引申开去。

【导写重点】

本次作文教学,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作文,增强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导写准备】

1、精读八册四单元中的课文,即《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查资料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以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收集有关赞美和平的文章、诗歌、图片。

【导写过程】

一、情感铺垫

1、畅谈和平生活的美好

出示美好事物的照片,指名谈观后感。

2、了解历史背景,激发情感。

过渡:和平的生活多么美好,可是,当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1937年,会看到这样一组照片:

观看日本侵华照片,画外音: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满足扩张的野心,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大片国土沦丧,千百万同胞血流成河。在沦陷区,无辜的老百姓成了日军刺杀的活靶子,日军还使用了活埋,淋上汽油焚烧等灭绝人性的残忍手段,甚至连年幼的孩子也不放过„„

看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3、触景生情

出示照片:废墟前,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因为伤痛、惊恐和失去母亲而嚎啕大哭。坐在令人绝望的废墟上,孩子用尽自己孱弱的小身体里最后的一丝力气呼唤妈妈。

师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请看——这张相片就是1937年8月28日,疯狂的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无差别”轰炸,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这张照片,成了侵略者对幼小生灵戕害的无声证言。两个星期后,题为《中国娃娃》的这张照片,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上,并迅速传遍世界。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各抒己见。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表达出来。

二、写作点拨

1、指导看图:

自由读习作要求,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题目中有哪些具体要求?

板书:仔细观察 描写具体 展开想象 真情实感

在过去的看图作文中,我们了解了观察画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还记得观察有哪些顺序吗?(由近及远、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

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娃娃》照片。

照片上有些什么?(哭泣的小孩、候车大厅、站台、人行天桥、铁轨等)

你想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副图画?(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背景:候车大厅、站台、人行天桥、铁轨等变成了什么模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一幕?

想象:天空中会是一番什么景象?耳边会响起什么声音?刚刚经历过一场怎样的浩劫?

哭泣的小孩:他的穿着打扮怎么样?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可能会怎样哭喊?

2、情感共鸣:

知道了孩子的遭遇,你现在想说些什么?

3、指导写法:

设计“图意──想象──感想”的文章主线,引导学生将文章写得有条理。围绕照片准确运用语言,尽量做到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4、自主写作:

根据看图作文要求和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各自在稿纸上写作。

四、互动评改

1、自查自改:

把自己写的文章好好读一读,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再找一找,有没有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呢?

2、邻座交流:

邻座同学交换文章读一读,比一比,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学习,哪些地方还写得不够好,要改进呢?

3、小组评议:

前后四人组成一个组,交流后推荐写得最好的一篇佳作全班学习。

4、教师点评(佳作评析):

共同欣赏优秀作文(多媒体展示)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想象,思考: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改进?请提出修改意见。

5、同学评价。

6、共同欣赏优秀作文(多媒体展示)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想象,思考: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哪写地方值得改进?请提出修改意见。

同学评价 总评价

篇3:一张旧照片

我不爱照相。记忆中,我好像从没照过相。小时候,家里穷,没钱照;后来工作了,没时间照。现在年老了,我常常很后悔,后悔自己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以致于想看看自己年轻时候的摸样也不可能。

这可以说是我唯一的一张照片了。照片发黄退色了,但轮廓依旧很清晰:照片上穿白衬衣,留小平头,眼睛大大的男孩就是我;穿着碎花短袖,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孩,就是我的初恋,她叫杏儿。

这张照片是我当兵的时候我们两个在杭州的西湖边照的,那年,我22岁。

杏儿是我老家的一个农村女孩,跟我定婚的时候,她还不满19岁。我跟杏儿恋爱了四年,但我们却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我去她家相亲,一次是她来部队看我。

杏儿一直对我很好。在部队的时候,每个星期,我都会接到她写来的一封信。她没文化,信都是写得很短,有时候就几个字,有一年冬天,她还给我寄来过一双她亲手做的布棉鞋,是黑条绒布的。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杏儿的信就渐渐少了。正当我感到纳闷的时候,却意外地接到了父亲托人给我写来的一封信。父亲在信上说:“儿啊,你别等着那闺女了,杏儿已被她家里逼着嫁给了一个中学里的老师了!……”

看了这行小字,我痛苦地一连哭了好多天。

转业以后,我就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云芳。刚结婚的那一年,云芳没事就数落我:“你是不是总忘不了她,她的这么多书信,你整天神神秘秘地藏着掖着,这样,我们能过好日子吗?”我没理她,随她瞎叨叨。云芳又开导我说:“人要学会遗忘,学会了遗忘,人才能获得没有太多负荷的生存,这样,人才能生活得快乐,你看你,整天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累不累啊?!”

我觉得云芳说得有道理。狠了狠心,就把杏儿的那些信,一次性处理掉……

转眼,这么多年就过去了。我一直认为老伴是一个心胸狭窄,爱吃醋的女人。没想到,她竟然还偷偷地保留着我和杏儿唯一的一张合影。

我拿着旧照片问老伴说:“云芳,你怎么还收藏着这张照片啊?”

老伴接过照片瞅了半天,竞异常高兴地冲我说:“你是在哪里翻腾出来的,我都忘记还有这张照片了!”随后,老伴爱不释手地自言自语念叨说:“真好,真好!还能看看你年轻时候的模样真好!”

篇4:一张旧照片

“轰!轰!轰!”一个个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落在屋顶上,落在火车上,落在人身上,落在……上海火车南站立刻变成了横尸遍布的废墟。

在这之前,上海火车南站是正常热闹的:有的人刚买好车票,准备上车有的人正要掏出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糖吃;有的则漫无目的地走过来,走过去,像在走大街,突然,“轰”的一声,一个炸弹飞了下来,无数颗弹片飞来飞去,打进人的腿、头、肚子、脖子、手。这时,一个叫王家升的婴儿和他的爸爸妈妈,正要上火车,家升的爸爸妈妈看到了,立马把身子围起来,变成一座“人肉墙”当弹片炸到他们的时候,妈妈对他说:“家升,以后爸爸妈妈不在了,你要过地好好的。”刹那间,家升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他是多么渴望有一位好心人来救他啊!可是,在轰炸声中,他的声音是多么的渺小,他是多么的无助,是多么的脆弱,他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听到啊!可是,他的爸爸妈妈永远听不到了。

和平,是很多人渴望的,但有很多人喜欢战争,如果世界只有和平,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

篇5:一张旧照片

照片上有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嚎啕大哭,周围是一片废墟,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倒塌的房屋……地上全是残砖碎瓦。

看着这张旧照片,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令人痛恨的一幕幕。

这个嚎啕大哭的孩子是灾难中的幸存者,他的爸爸妈妈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当时,一家三口正准备逃难,可是,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已经在上空呼啸盘旋,投下一枚枚罪恶的炸弹。原本热闹繁华的上海火车南站顷刻间化成了一片废墟。小男孩的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身体护在孩子的身上。

轰炸结束后,小男孩从废墟里爬出来,衣服破烂不堪,坐在地上惊恐地嚎啕大哭。这哭声似乎在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我好害怕!”可是,幼小的他怎么会知道,爸爸妈妈永远也不会醒过来,永远地离开了他。

这个可怜的孩子最后的命运如何?是活生生地被饿死,还是被好心人相救……我想是命运多舛吧。

篇6:一张旧照片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张旧照片。那是去年春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彩虹谷游玩时拍的。上面是我的独照。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坐车去彩虹谷。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鲜花和小草,十分美丽。我们用了两个半小时才到彩虹谷。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座较高的山。进入大门,首先有一个小小的石柱,石柱上刻着“欢迎来到彩虹谷”七个大字。继续往里走,有一座小山,上山是免费的,但每个人都要领一把黄色的雨伞,领完雨伞就可以进去了。“啊!我忘记把伞打开了!”刚进去,我便边叫边跑了回去。把伞打开后,我就又跑了回来。原来是人工降雨啊!上了山,就到了飞越彩虹了。哇!好陡的坡啊!因为我很害怕,所以我是最后一个做“盆”下去的。呀,吓死我了!原来这个坡是下去一半之后就会减慢速度,接着再快速滑下去的。下来之后,我不禁感叹道:“真是有惊无险!”最后,游玩结束了,爸爸带我去领照片。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刚才减慢了速度是为了拍照。拍照是机器自动拍的。拿到照片,看到照片上张大嘴巴的自己,我顿时有些辶恕

这张照片记录了我童年的回忆,我一定会好好继续珍藏着它。

篇7:一张旧照片

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乱翻,这天,我翻到了一张旧照片,这是爷爷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爷爷把我带到了回忆之中……

我的爷爷,常常穿着一身老式的中山装,高高的个子,中等身材,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丝丝记忆,那满脸的皱纹像一颗老树的皮那样粗糙,那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任何事物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爷爷住在老家,患有哮喘病,总是咳个不停,但每次我回到老家的时候,爷爷总是和蔼地笑着说:“孙子回来了,等着,爷爷给你拿好吃的”幼稚的我乐呵呵地等着,有葡萄干、面包、糖果,每次想到这里,鼻子总是酸酸的,因为爷爷自己舍不得吃,专门买给我吃的。

老家离我家也不远,因此,我总爱回老家住,记得在那个星期天,我走得匆忙,将作业本落在老家,到了学校,才发现没有带,我焦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我看见了爷爷佝偻的身影,爷爷把作业本递到我手中,说:“小小年纪怎么这么不记事呢?”说完就走了,望着爷爷蹒跚着远去的身影,想到爷爷要走的山路,我的泪涌上了眼眶……

然而,我跟爷爷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爷爷的病情恶化了,从那以后,我一放假就往爷爷家跑,想抓紧时间多陪陪爷爷。然而,该死的病魔很快从我们手里夺走了爷爷,我没来得及见爷爷最后一面。听奶奶说,爷爷最后想见的人就是我,我十分的懊悔,爷爷就那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走了,永远地走了。

爷爷,我想您,多次跪在您的坟前失声痛哭,您在那边过得还好吗?

爷爷,我想您!

山西省吉县王家垣九年制学校九年级

指导教师:石静静

篇8:一张旧照片

照片上,一个小孩面对着废墟,嚎啕大哭,断裂的天桥,坍塌的房屋,满地是残砖破瓦……原本是一片繁华的景象,瞬间化为乌有。刚刚还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她,再也找不到爸爸妈妈。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一阵阵炮火轰鸣,炸毁了她美丽的童年。她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无助的、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哭泣着。

她可能根本就不明白已经发生了什么,可是她的命运注定要改变。从此她没有了爸爸,没有了妈妈,也没有了家。没有了疼爱她的爸爸妈妈,没有了舒适的小床,只有孤苦伶仃的她生活在这个弥漫硝烟的世界里。

我痛恨日本侵略者,痛恨战争的发起者。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多少人失去亲人,流离失所,流浪街头。那时候,中国正处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贫民困,处处受人欺侮。今天,祖国日益强大,但“和平之花”依然娇嫩。我们渴望和平,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

篇9:一张旧照片

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着这幅照片,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惨烈的场面。

1937年8月28日的上午,天空万里无云上海火车站内人头攒动,大家拖着沉重的行李,排着长长的队伍,准备坐火车。

这时,从远处传来了细微的“嗡嗡”的声音,开始人们都没在意。后来声音越来越响,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抬起头睁大了惊奇的眼睛看。原来是几架飞机从远处飞过来。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突然从飞机上丢下了一颗颗炸弹。炸弹在人群中爆炸,顿时血流一地,人们四下逃命,地上的行李丢得到处都是,有的老人和小孩都挤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过了好久,飞机终于飞走了。火车站到处是废墟一片,天桥也被炸掉一大半,斜斜地倒在地上。一个小男孩在废墟上哇哇大哭,他的父母都被炸死了,而他侥幸地逃过了一劫。但他没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篇10:一张旧照片

我的新坐骑非常精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显得威风凛凛,霸气十足。我迫不及待地想骑上它就走,可是它和我以前的旧车不同,没有辅助轮!骑上它,没走几步,我就摔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轮流上来扶着我,自行车开始东倒西歪往前走,但是只要大人一松手,我就摔倒!反反复复,大家都被折腾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一不小心,我冲进了路边的草丛,摔得个狗啃泥!气急败坏的我,扔下车就走了,我再也不想要这辆破车了!

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一直在思考如何驾驭这辆新车。第二天早上,我一个人悄悄推着自行车出去了,心里一直念叨着爸爸教我的口诀:“车往哪边倒,车把就往哪侧偏”。自行车依然是东倒西歪,但是3米、5米、10米,每次我总是能往前多走一点点。

渐渐地,我好像找到窍门了。我骑得越快,它好像越稳定、越听话似的。路边邻居,在我身边呼啸而过,他们羡慕的目光让我兴奋不已。这时,我最想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

篇11: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调查发现,一些队员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 心安理得,不知感恩,特别是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更是如此,队员对小时候的事记忆模糊,但爸爸妈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记忆犹新。

活动目的

1.以一张旧照片为载体,帮助队员找回儿时的记忆,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通过感受爱,培养爱的情感,从爱父母到爱家、爱国。

第一课 寻访小时候的足迹

1.以小队为单位,每个队员都来讲一讲“人生第一次”的故事,如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第一次上体育课,第一次给妈妈开门等。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引导队员讲一讲在别人帮助下才完成的“第一次”经历。)

2.各小队选派几名队员,在中队中分享他们的故事。

(指导队员选择传递正能量的故事,在分享时,当有队员记不清楚时,辅导员要及时引导队员去请教他们的父母。)

3.每个队员回家向爸爸妈妈要一张自己有意义有故事的旧照片(视频),并请他们讲一讲它的故事。

(指导队员主要了解照片或视频拍摄的时间、地点、画面中的人物、拍摄的原因、拍摄的过程等。)

第二课 我的成长故事

1.在爸爸妈妈指导下把旧照片制成电子文档或剪辑成一段不超过2分钟的视频,并准备2~3分钟的照片(视频)故事。故事可以通过讲、演或再现展示。

(辅导员引导队员重点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及自己的感受,指导并帮助队员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故事”,把每个队员的影像资料编辑在一起。)

2.用多媒体展示旧照片(视频),先请其他队员猜猜画面中的小主人翁是谁?然后请小主人翁讲“照片(视频)的故事”,或请队友帮助演“故事”或请照片(视频)中的其他人物再现“故事”。

(辅导员可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在队员讲故事中引入亲子互动,或提问或对话,引导队员和家长“有爱就大声说出来”。)

情感培养需要持续不断的情感体验积累。在“寻访小时候足迹”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密切注意队员的一言一行,及时捕捉最佳的授教时机,引导队员讲一讲让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去了解自己不记得的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学吃饭,第一次学走路等,从而激发队员探密自己不知道诸多“第一次”的兴趣,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当队员从父母那里了解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此时要再加把“火”,让队员把“故事”讲一讲、演一演,强化情感体验。邀请家长参加活动,进行亲子对话互动,则把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篇12:一张旧照片

在一阵狂轰滥炸的照片里,原本美丽繁华的上海南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天桥炸塌了,火车瞬间炸飞了,铁路炸断了......还有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个孩子可能因为找不到父母哭泣,也可能因为不幸被弹片击中,疼痛使他哭泣,还可能因为被周围的巨响吓哭。他的父母为了不让他受到伤害,奋力将他推进安全地带,自己却被炸弹击中身亡。

一位供职于中国的美国记者看到这样的情景,飞快地拿起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又飞快地抱起这个孩子,冲出了火车站,并把他抚养长大。他以后可能当军人为祖国出力。但是那些没有被救助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是小偷,要饭的,也有可能被活活的冻死饿死。

我们中国人愿意同日本人做世世代代友好的朋友,但如果一些日本的不法分子妄想对我们实行法西斯,中国人也会奋力反抗。最终日本人还是落个头破血流,必死无疑的下场。

篇13:一张旧照片

这张旧照片上的孩子叫小华。在可恨的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的那天早晨,小华一家人高高兴兴坐在餐桌前吃着香喷喷的早餐,打算饭后一起送刚上二年级的姐姐去上学。忽然外面传来了飞机的轰轰声,几颗炮弹飞快地落下来,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轰炸声、尖叫声、哭声。

小华一家马上反应过来,这是日本鬼子在轰炸上海中国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妈妈马上抱起小华,爸爸马上拉上姐姐一起往外逃。可大街上全是人;喊得喊、叫得叫、哭得苦、跑得跑、逃得逃、死得死、伤得伤;到处血肉横飞,到处硝烟弥漫,场面一片狼藉。这哪是昔日那个繁华、热闹的上海滩呀!一颗罪恶的子弹冲散了小华一家人,妈妈抱着小华拼命地跑,想去火车南站坐车离开这罪恶的地方。眼看着就要到了,可就在这时一颗炮弹飞快坠落下来,妈妈为了保护小华用身体挡住了炸弹的碎片,可她自己却倒在了血泊当中……转眼间妈妈没了,爸爸没了,姐姐没了,家也没了。

篇14:一张旧照片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好几个小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人们还没反应过来,只听“轰、轰。”几声,楼房瞬间坍塌,砖块、泥土乃至人群伴随着浓烟在空中纷飞。“啊。!敌机来了,快跑啊!”“爸爸、妈妈”“孩子,孩子”,哭声、喊声、求救声不绝于耳,人们乱得像无头苍蝇――瞎碰乱撞。

但敌机并没有罢休,仍旧用恶狼般的眼睛扫视着慌乱的人群,更多的炸弹相继而落,繁华的上海南站经过这般狂轰滥炸的洗礼,顿时化为乌有――断裂的天桥、残破的房屋、坑洼的马路、扭曲的铁轨,还有一具具倒在血泊中、压在废墟下的横七竖八、血肉模糊的尸体。

整个世界只剩下两种颜色:硝烟弥漫中断壁残垣的灰黑色及其中夹杂着的刺眼的血红色。

喧闹声渐渐变小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死一般的寂静。忽然,一阵哭声划破长空,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哭着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只见他衣衫褴褛、血迹斑斑、泪流满面。他拍了拍一动不动的妈妈,又摇了摇为保护他而已血流成河的爸爸。

他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永远都回不来了;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孤儿;他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如何安排。他坐在铁轨上,号啕大哭,眼睛里充满了茫然和无助。

后来,一名战地记者发现了这个小男孩,拍下了这张照片,并把他送到了孤儿院。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小男孩逐渐长大成人,对战争中死去的爸爸妈妈的思念,让他成为了一名军人,并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为保卫自己美丽的家园而战斗!

篇15:一张旧照片

原本井然有序人来人往的火车站,被日本鬼子的一番轰炸后,变成了尘土飞扬的废墟。远处的月台,本来是要准备逃离上海人们,可是日本侵略者给毁了,把月台炸的只剩下一个棚了。把逃离的人们逐渐炸死。本来高大而坚固的天桥,被导弹的气浪掀翻。只剩下一小段桥仍然在竖立。还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几个人影在晃动。这些人等待的不是列车,而是亲友分离的时刻。

在血迹斑斑的铁轨上,有一个约一岁的小男孩,他正在号啕大哭,可能他的父母为了保护他而被日本鬼子的炸弹炸死。眼见,这个小男孩衣衫破烂,身上似乎都是日本鬼子的炸弹弹片击穿的血痕。

这个男孩以后的命运不是被好心人收留,就是饿死。

上一篇:总经办秘书岗位服务标准化10.10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