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2024-05-06

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精选11篇)

篇1: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物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九条

在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将上述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第三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第三十八条

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第三十九条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物业管理用房和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交还给业主委员会。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业主大会选聘了新的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应当做好交接工作。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不按照规定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剩余部分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物业进行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工程质量及配套设施的完备情况进行监督。

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管理资料,交接双方应当做好查验记录。物业服务企业发现资料、配套设施不完备,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出现质量和使用功能问题的,应当向物业所在地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接到书面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

建设单位依法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的物业管理资料,应当自移交之日起3日内到所在地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面积不少于建设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的3‰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最低建筑面积标准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建设单位提供的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为地面以上能够独立使用的房屋,并具备水、电、供暖等基本使用功能。业主委员会的办公用房从物业管理用房中调剂。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对物业管理用房的位置、面积予以审查。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房屋预售许可证和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核查并注明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全体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第三十四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满不再续订以及依法解除或者依据合同约定提前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的,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合同终止之日起10日内退出该物业管理区域。在退出物业管理区域之前,应当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向业主委员会或者新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管理所需资料、预收的物业服务费用及其收支账目和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业主委员会与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成立移交小组,负责处理相关债权债务和物业管理资料移交等事务。原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以未结清债权债务为由拒绝移交或者退出。《沈阳市物业管理条例》 第九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的专有部分面积超过建筑物总面积百分之五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下列筹备首次业主大会所需的文件资料:

(一)物业管理区域划分意见书;

(二)房屋及建筑物面积清册;

(三)业主名册;

(四)建筑规划总平面图;

(五)交付使用公共设施设备的证明;

(六)物业管理用房配置证明;

(七)其他有关的文件资料。第二十条 新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其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排水、通信、有线电视、消防等设施,道路、绿化、物业管理用房、停车位,以及预留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附属设施设备应当同时达到使用的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第二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在办理新建住宅承接验收手续时,应当查验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物业管理用房。对于在承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物业服务企业有权要求建设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解决,并签订书面协议。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配合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新建住宅承接验收工作,并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二)设施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含随机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建设单位与专业经营单位办理的设施设备产权移交资料;

(五)业主名册;

(六)物业管理区域内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的清单;

(七)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承接验收手续办理完毕后三日内,到物业所在地的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减少专业人员数量、物业管理类型和面积,达不到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

(三)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业务一并委托给他人的;

(四)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

(五)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用途的;

(六)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途的;

(七)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

(八)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

(九)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不按规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和有关资料的;

(十)与物业管理招标人或者其他物业管理投标人相互串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

(十一)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十二)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管理项目的;

(十三)出租、出借、转让资质等级证书的;

(十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三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合同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下,向业主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移交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资料以及下列文件和资产,并与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做好交接工作:

(一)实施前期物业管理期间有关物业改造、维修、保养的技术资料;

(二)物业管理用房和属于业主共用的场地、设施设备;

(三)预收的物业服务费、场地占用费和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性收益的结余;

(四)与物业项目相关的债权债务清单;

(五)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费用的明细账;

(六)应当移交的其他管理资料和资产。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五项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用途的,由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剩余部分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物业承接查验办法》

第十四条 现场查验20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共用设施设备清单及其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三)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准许使用文件;

(四)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五)承接查验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未能全部移交前款所列资料的,建设单位应当列出未移交资料的详细清单并书面承诺补交的具体时限。

篇2: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清理整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三公经费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我单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杜绝管理和工作上的漏洞。

办公用房方面: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办发„2013‟17号)、《贯彻落实中办发„2013‟17号文件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4‟64号)以及省、市配套文件精神,全面自查,我单位办公用房无超标使用现象,符合标准。在长效机制方面,对办公用房全部进行动态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

公务用车方面: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办、国办发„2011‟2号)和中办发„2014‟57号、国管发„2014‟582号文件要求,严守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强化公车使用责任意识,规范有序使用管理 公务用车,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经自查自纠,我单位无超编车、超标车、违规借车、换车等情况。购车审批文件、购车发票、车辆行驶证等资料完整。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节假日集中封存的原则。不存在公务用车运行、维修、保养费用超出正常范围或者借车辆运维费用名义套取、挪用资金。无私车公养。以私车公用为名,将本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运维费用,转嫁由单位承担。无公车入私户。购车以个人或企业名义开据发票,变换发票内容在单位财务中列支,或将购车费用在下属单位、相关企业或“小金库”中支出,以及采取其他方式逃避监管的公款购车行为。无公车私用参加婚丧嫁娶、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旅游、接送子女亲属和个人迎来往送等与私人活动;无车辆出租、出借给他人驾驶的违规行为。

三公经费方面:我单位按照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等有关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减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中不馈赠纪念品,不存在公款送礼现象。召开各类会议,力求精简高效,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严格管理各类因公差旅费支出。****年我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合计***万元,比上年减少***万元,减少***。

篇3: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一、相关法规、规章及处理意见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不断深入, 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 并不断修正。现行《物业管理条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后根据2007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其中第30条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 并在第38条明确“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2003年修改后的《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新建物业在规划建设时, 应当建设必要的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单位在移交住宅区时, 应当按照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无偿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用房, 其产权属该住宅区全体业主共有”。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对配建物管用房做了进一步规定, 其第23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交付时按规定无偿提供具有产权的物业管理服务用房, 在业主大会成立后移交产权, 移交后的房屋产权属全体业主共有。设备用房不能作为物业管理用房移交。分期建设的项目在首期交付时的物业管理用房面积, 应当不低于全部项目应交面积的百分之五十。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交付使用过半的, 应将物业管理用房全部交付。物业管理用房按规划要求在末期建设的, 建设单位应当事先交付符合要求的物业管理临时用房。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提供物业管理用房的, 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建;逾期不补建的, 应当按该项目销售时的平均售价的95%的标准乘以应交面积, 向业主大会交纳补建价款。该补建价款专项用于承租、购置物业管理用房。建设单位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所有权初始登记时, 属于全体业主的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房屋应予以明确”。

基于上述法规, 371号文除了对开发建设单位执行交付物管用房规定的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外, 还对物管用房的建造标准、产权登记及使用作出了明文规定。据此, 南京市房产管理局于2006年11月15日以宁房管[2006]247号《关于南京市物业管理服务用房产权登记、交接验收等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程序, 这里不再赘述。

二、物业管理服务用房留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部分项目因各种原因未留置物管用房, 或简单地将门卫、地下室、警卫室、消防控制室、电信室甚至架空层等, 或将规划、竣工手续不完善的房屋作为物管用房使用, 造成业主委员会为落实物管用房的多起投诉。比如, 2006年9月1日前因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项目, 或由多家开发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项目, 其开发周期长, 房屋性质多样, 小区中不仅有拆迁安置房、房改房、自建自用房, 还有部分房屋作为商品房上市销售, 留置物业管理服务用房成为难题。又如, 经济适用房项目中, 住宅作为经济适用房销售, 其沿街商业用房往往作为商品房上市, 大量物业移交社区或街道进行统一管理, 其物管用房有待落实。再如, 将地下室留置为物管用房, 其中, 部分还经规划核准, 但这明显与上述371号文相关规定相悖, 有待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2. 补交建价款目前只是一纸承诺, 落实到位尚缺乏可操作程序。

在笔者近3年多办理的商品房现售或补建楼盘的老项目中, 虽为100多个项目核算并补建了物管用房楼盘, 但仍有40多个项目因房屋销售完毕无法留置物管用房, 或因项目预售许可时按3‰的预测面积留置物管用房, 其实测面积不能达到配建标准等, 开发企业虽有承诺按该项目销售时的平均售价的95%的标准乘以应交面积向业主大会交纳补建价款, 但应补交建价款在业主大会成立前无处可交。况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房价的大幅攀升, 应补建价款将越来越无法满足承租、购置物管用房的要求。另外, 项目公司项目完成后, 其承诺也可能变成一纸空文。因此, 我处曾与南京市物业管理办公室商量建立“物业管理用房补交建价款联系单”制度, 以尽快落实建价款补交程序及时间安排。目前, 对新报批的预售项目, 我处已按照4‰标准预留、按3‰标准结算, 基本解决上述预测与实测误差可能造成的物管用房留置不足问题。

3. 物管用房的调整问题。

项目建成后, 常因物业销售和使用问题, 开发企业要求调整物管用房。对于原由规划核准的物管用房调整为其他用途房屋, 首先, 牵涉到调整规划用途;其次, 调整后的物管用房位置或较分散, 或楼层较高, 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再次, 原于预售或初始登记时已向购房业主明示或提交到登记簿的物管用房在业主大会成立前如何告知业主, 又不会造成对已购房业主的侵权等,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4. 物管用房的查询问题。

2006年9月1日前, 即371号文实施前, 由于物管用房留置的可操作性不明确, 当时物管用房留置和楼盘建立未作统一强制要求, 之后在申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办理交易许可中逐步完善, 直到2008年2月18日根据《物权法》要求南京市商品房初始登记进入房地产交易与权属业务系统进行计算机登记, 物管用房才随之记载到登记簿。然而, 对于物管用房是否留置到位、承诺如何兑现、业主前来查询物管用房有关情况, 因物管用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留置, 现有的房地产交易与权属业务系统没有设计物管用房信息查询功能, 实际工作中, 我们往往要翻阅多年留下的纸质记录甚至调阅多个许可证档案来查询核实或重新核算。

三、建立物管用房楼盘查询系统和登记簿查询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多年来, 物管用房留置虽作为商品房预售许可、现售、自建商品房补建楼盘、初始登记各个工作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层层把关, 但仅有纸质记录而无必要的计算机查询系统支持, 同时还有承诺兑现问题等, 在后继房屋申报时凭手翻、人脑记甚至查档均不可避免开发企业重复提交资料、我们重复核算等问题。因此, 在每年以几百个开发项目递增的今天, 在现有的房地产交易与权属业务系统中增加物管用房楼盘查询功能及在登记簿中增加物业管理服务用房查询功能, 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增加上述查询功能, 关键在于确定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对于不分期建设的项目, 可以在项目申报预售许可时核定, 对于分期建设的项目, 必须按相关规定核定;核定后建议在楼盘中增加“物业管理服务用房信息”条目并按下表增补相关信息, 同时在“业务数据检索-许可证管理”中增加“物业管理服务用房”查询功能。这样不管是在每一个许可证楼盘中还是在“业务数据检索-许可证管理-物业管理服务用房”中, 通过项目名称、坐落、许可证号等均可查阅到物管用房信息。

篇4: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规定》出台的背景:

游艇业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地更高达每8人拥有一艘。专业人士认为。当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了。这也印证了我国目前游艇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家游艇制造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的企业就有3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厦门、珠海等城市。沿海有游艇100多艘,主要集中在青岛、深圳等地。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很多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对游艇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把她作为城市品牌。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和内陆水上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游艇业已有所发展,其中以深圳、上海、青岛、日照等地发展较快。青岛、日照由于有20D8年奥帆赛和世帆赛的因素,游艇业发展非常迅猛。深圳毗邻香港,且四季如春,发展游艇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上海加快发展游艇经济。要将奉贤区打造为游艇城。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拥有一艘游艇相比,我国游艇的人均占有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游艇业将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法规主要是针对营运船舶来制定的,很多规定对游艇安全监管不适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游艇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按照游艇的特性,制定包括游艇的登记、检验、航行规则和游艇驾驶员的培训、考试以及游艇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的原则:

游艇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非营运用途的休闲船舶,主要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商务接待,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建造风格上追求个性化,不参与公共交通运输,如果完全套用营运船舶的管理理念来管理游艇,会阻碍其健康发展。

游艇不同于营运船舶,除了遵守国际避碰规则外,其他国际海事公约,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大多对它不适用。属于非公约船,因此国际上缺少一致的标准和规范。在登记和检验制度上,有的国家不需要检验,有的需要检验但不需要登记,甚至有的完全不需要登记和检验;在游艇驾驶员的配备要求上,有的由主管机关主导培训、考试、发证,有的完全由行业协会承担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各国的要求和做法各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都是实行较宽松的管理。因此对游艇的管理,一方面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在现行海事法律、法规框架下,借鉴国外游艇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除必须严格遵守航行规则外,应当简化游艇的登记、检验手续,对游艇驾驶员不能按照《船员条例》的要求进行注册管理,不实行船舶签证、安全检查和安全配员制度。建立一个宽松的、有利于游艇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结合国外游艇管理经验。审视我国游艇管理现状,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坚持以下原则:

(一)保障游艇安全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相结合;

(二)游艇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兼顾:

(三)实施有利于保障游艇安全的特殊管理制度的;

(四)实行海事管理机构监管、游艇业主自主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游艇的定义和《规定》的适用范围:明确游艇的内涵十分重要。在起草《规定》的过程中,我们对加拿大、新西兰、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游艇定义进行了研究。加拿大航运条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个人娱乐而非商业目的船艇。新西兰有关法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船东娱乐或作为船东住所的,且不被用于出租或取得报酬的船舶。香港商船(游艇)规例规定,游艇系指符合以下条件的小轮、私人游艇、充气式船只、中式帆船、西式中国帆船或其他船只:1、已装备或者载有引擎,或设计为可装设或载有引擎。藉以使该船只能靠机械设备推进;2、纯为游乐而拥有或使用的;3、并非为收取租金或报酬而出租(根据租船协议和租购协议的条款租出者除外)。

结合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定义,《规定》将游艇定义为:“本规定所称的‘游艇,是指仅限于游艇所有人自身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考虑到游艇俱乐部所有提供给会员使用的船艇,游艇使用人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非盈利活动,也属于《办法》所称的“游艇”。

在起草《规定》过程中,曾经有一种观点。建议将游艇界定在长度20米以下、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的一律按照营业性客船进行管理。因游艇在检验、登记、签证、船舶配员等安全管理上较营业性客船宽松,采取这一限制措施有利于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但是大多数游艇业主、游艇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有些主管部门对这一限制措施表示了不同意见。因为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家都不会生产和购买超过限定长度的游艇,导致游艇向中小型规模发展,这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的立法初衷不协调。同时。考虑到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所以《规定》规定,“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按照客船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游艇的检验和登记:

游艇作为非公约船舶,没有专门针对它的统一安全和防污染要求,其检验管理由各国国内法规定。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严格,如欧盟和英国。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宽松,如加拿大、新西兰和香港。

在欧盟,2003年出台了2003/44/EC指令,要求无论是本地制造还是进口欧盟的游艇(主要对98年以后制造或进入欧盟的船舶),长度在2.5-24米之间的,其设计和建造,必须符合指令要求。经检验符合指令标准的贴CE标志。在英国,其《大型游艇法》出台后,要求新大型游艇从设计阶段就将如何符合该法考虑在内。对于已建成的游艇。通过改造也要符合该法要求。

在加拿大,游艇作为小船的一种,主要由《小船法规》规定,其他法规如《碰撞法》及《运输法》中也有涉及。《小船法规》第3、4、5、6条,要求游艇配备救生、安全设备、航行设备等。对这些设备的检验不是强制的,游艇主可自愿申请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贴标。该标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证明在检查时,船舶的安全设备符合相关要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游艇管理法规仅要求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

验,检验内容主要是安全设备。新西兰不对游艇进行检验。

不难看出,游艇检验的宽严是各国对本国游艇业管理方针的体现,游艇检验的项目和程度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也取决于各国游艇管理的方针。

我国游艇检验管理立法也应立足国情。目前,我国游艇业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游艇制造还是使用都不够成熟,现阶段对游艇检验管理不宣过于宽松,以免影响游艇自身及公共安全;同时,也不能过于严苛,以免影响游艇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规定》在游艇检验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艇应当经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批准或者认可的游艇检验规定和规范进行检验,并取得相应的船舶检验证书后方可使用;二是游艇应当申请附加检验。

关于游艇的登记。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登记采取不同的态度,有的要求登记,有的不要求登记,即便是要求登记的,一般情况下也不要求提供游艇检验证书。在香港船舶注册登记与牌照申请是可以分开进行的。领取牌照是法定要求:无论营业性质还是非营业性质的船舶,只要在香港水域活动而非临时靠港都需要取得牌照。但只有具有香港身份证的个人或香港公司方可申请。申领牌照手续比较简单,只需填写“游乐船只牌照申请书”,提供船长、颜色、厂商名称等船舶概况即可,无需提供技术证明。对特殊游艇,即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验后方可发牌照。船舶注册登记是自愿的:经过注册登记确认所有权的船舶可挂香港旗航行,同时有物权证明的性质,注册对申请人没有限制。在新西兰,政府不要求游艇进行登记。一艘新的游艇应有一份Coastguard与船舶工业协会签发的安全证书,而所谓的安全证书实质上相当于游艇出厂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通常游艇主均会参加一个游艇俱乐部,并自觉到Coastguard或找验船师对游艇及其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我国对游艇登记,采用基本等同于商船的管理制度。

游艇操作人员的管理:

不同的国家对游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

加拿大1999年《游艇操作人员适任管理法规》颁布之后,新出现的游艇操作人员均须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加拿大游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均由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机构要经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其授课、考试及发证过程进行评估。在香港,游艇操作员由香港海事处认可的机构进行培训,相关人员可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也可参加海事处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向海事处申请签发《游艇船长(轮机员)证书》。新西兰海事局未对操作员证书做法定要求,仅要求艇上有一人履行船长职责并具有良好“船艺”即可。英国按船舶大小对游艇操作人员职位作了分类要求。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视为客船,要求按照商船配备船员。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游艇,若长度在24米以上且80GT以上3000GT以下,要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分别配备甲板部和轮机部的人员;对小于24米或者80GT的船舶在配员上没有强制要求。

《规定》对游艇操作人员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不是职业船员,不需按照《船员条例》的规定进行注册管理,只需要取得操作证书(类似于船员管理中的适任证书)。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应当接受培训、考试,取得游艇操作人员证书,方可上船。在培训、考试科目上,有别于营运船舶,特别是不需要掌握货物配载等方面的要求。

游艇俱乐部的管理:

游艇俱乐部是实施游艇业自主管理的主要组织。对游艇俱乐部管理的如何。直接影响游艇水上交通安全。《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规定;第一,游艇俱乐部应当具备法人资格,具备一定安全和防污染能力。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第二,游艇业主与其加入的游艇俱乐部之间通过协议,明确游艇俱乐部对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确保游艇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第三,除了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可以由游艇俱乐部与游艇业主协商明确责任外,以下责任和义务,必须由游艇俱乐部承担:对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开展游艇安全、防治污染环境知识和应急反应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督促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遵守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管理规定,落实相应的措施;保障停泊水域或者停泊点的游艇的安全;核查游艇、游艇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保证出航游艇、游艇操作人员持有相应有效证书;向游艇提供航行所需的气象、水文情况和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航行通(警)告等信息服务;遇有恶劣气候条件等不适合出航的情况或者海事管理机构禁止出航的警示时,应当制止游艇出航并通知已经出航的游艇返航;掌握游艇的每次出航、返航以及乘员情况。并做好记录备查;保持与游艇、海事管理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按照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内部管理的应急演练和游艇成员参加的应急演习。

篇5:物业管理用房规定

物业管理用房,是指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按照有关规定建设的,由开发建设单位以建造成本价一并转让给购房业主集体,用作物业管理办公、工作人员值班以及存放工具材料的用房。这个每个大厦小区都会有配置的,比如说时尚三国所在物业就有专门的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管理用房规定内容

物业管理用房在实践中包括物业办公用房、物业清洁用房、物业储藏用房、业主委员会活动用房等。

物业管理用房规定

物业管理条例》第___条规定:“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本条第___款规定由建设单位所配置的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属于业主,而不属于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这一规定使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疑问得以明确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业主对物业管理用房所享有的所有权不是民法上的单一所有权,而是一种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不是为某一业主单独所有而是由全体业主共有。本条第___款是对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的规定,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是特定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可以使用物业管理用房,但无权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在特定情况下,有些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管理用房确有空余,如不改变用途,实属资源浪费,则经业主大会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后,也可以改变用途。

物业管理用房的配置规定

(1)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以下的按照不少于总建筑面积千分之四配置,但最少不低于五十平方米;

(2)建筑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超过部分按照千分之二配置;

(3)建设单位提供的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为地面以上能够独立使用的房屋,并具备水、电等基本使用功能;

篇6:物业管理用房配置规定

国务___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为了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____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价格改革和实施普遍性降费措施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____决定:对___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三十五、删去《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六十一条。

此外,对相关行政法规的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原文:

第三十三条 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___万元以上___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____物业管理条例全文(___修改)

(___年___月__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第___号公布

根据___年___月___日《国务___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

第四条 国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 ___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业主及业主大会

第六条 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业主。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四)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

(五)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七)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八)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五)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八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考虑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社区建设等因素。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十条 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但是,只有一个业主的,或者业主人数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五)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七)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

业主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

业主大会决定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第十三条 业主大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召开。经___%以上的业主提议,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第十四条 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___日以前通知全体业主。

住宅小区的业主大会会议,应当同时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应当做好业主大会会议记录。

第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三)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四)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五)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___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由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业主担任。

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

第十七条 管理规约应当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

管理规约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第十八条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就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成员任期等事项作出约定。

第十九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

第二十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配合公安机关,与居民委员会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等相关工作。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相关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支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

住宅小区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并认真听取居民委员会的建议。

第三章 前期物业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在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应当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物业之前,制定临时管理规约,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临时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

建设单位制定的临时管理规约,不得侵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物业销售前将临时管理规约向物业买受人明示,并予以说明。

物业买受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时,应当对遵守临时管理规约予以书面承诺。

第二十四条 国家提倡建设单位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篇7:物业经营用房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七十三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2008年)

《房屋登记办法》已于2008年1月22日经建设部第14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2008年2月25日予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建设部部长:汪光焘

第三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对建筑区划内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房屋一并申请登记,由房屋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剩余部分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

《物业管理条例》(2007)

2003年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9号公布 根据2007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

第三十八条 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

第三十九条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物业管理用房和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交还给业主委员会。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不按照规定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2008年)

已于2008年12月12日经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8年12月12日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四条 新建物业管理区域内,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一)物业建筑面积三十万平方米以下的,按物业建筑面积的3‰提供,但最低不得少于一百平方米;

(二)物业建筑面积超过三十万平方米的,除按照三十万平方米的3‰提供外,超过部分按1‰的标准提供;

(三)具备水、电等基本使用功能,且位于地面以上的建筑面积不低于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的50%。

业主委员会的办公用房从物业管理用房中调剂,建筑面积不少于三十平方米。

物业管理用房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并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其用途。业主委员会不得将物业服务用房转让或者改作他用。

第五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办理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提供物业服务用房面积和位置,并在商品房预售或者销售时予以公示。

设区的市、县(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房地产登记簿中注明物业服务用房面积和位置,业主有权查询。

第五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物业服务用房配置独立的水、电等计量器具。

《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2010.06)

《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已经2009年12月30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0年3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4月30日

第十七条 新建物业管理区域内,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一)物业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下的,按物业建筑面积的3%。提供,但最低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二)物业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除按照30万平方米的3%。提供外,超过部分按1%。的标准提供;

(三)具备水、电等基本使用功能,且位于地面以上的建筑面积不低于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的50%。

业主委员会的办公用房从物业管理用房中调剂,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物业管理用房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并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其用途。业主委员会不得将物业管理用房转让或者改作他用。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移交有关资料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相关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予以通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物业服务合同解除后,物业服务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退出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出;逾期未退出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2005年)

【颁布部门】陕西省西安市人大会

【颁布日期】2005-07-30

第二十七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15日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及下列相关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套建设房屋总建筑面积3‰的物业管理用房(包括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

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管理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

第六十一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后,不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西安市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条例》(1999年)

于1999年3月30日由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1999年6月24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实。

第三十二条 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宅出售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供必需的管理用房和经营用房,其费用列入开发建设成本,产权属全体业主共有。业主委员会应当将管理用房提供给物业管理企业有偿使用,其收入和经营用房的收入用于居住区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和其他物业管理。

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不得将管理用房和经营用房出售或者改作他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4次会议通过)法释[2009]7号

第三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共有部分外,建筑区划内的以下部分,也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六章所称的共有部分:

(一)建筑物的基础、承重结构、外墙、屋顶等基本结构部分,通道、楼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消防、公共照明等附属设施、设备,避难层、设备层或者设备间等结构部分;

(二)其他不属于业主专有部分,也不属于市政公用部分或者其他权利人所有的场所及设施等。

建筑区划内的土地,依法由业主共同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但属于业主专有的整栋建筑物的规划占地或者城镇公共道路、绿地占地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9]8号,2009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6次会议通过

第十条 物业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业主委员会请求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服务区域、移交物业服务用房和相关设施,以及物业服务所必需的相关资料和由其代管的专项维修资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篇8: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此次论坛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北京经卫联合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会议旨在通过讲座的方式, 向医院洁净用房等与空气净化有着密切关系的部门负责人和医务工作者介绍当前空气净化的新标准、新理念、新技术, 并且分享医院洁净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据悉, 论坛组织方在邀请演讲嘉宾时做了细心地安排, 演讲嘉宾有专门从事空气净化研究的专家, 有专业从事净化系统设计、施工和相关产品开发的企业技术人员, 还有来自医院相关部门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他们从不同角度, 系统地介绍了医院空气净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钟麟介绍了我国医院洁净用房建设的现行标准、通用原则以及住院部、手术部、医技室、中心供应室等部门对空气净化的具体要求和施工、验收的要求。另就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存在的误区和误解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同济大学教授沈晋明向与会者介绍了国外手术室标准的情况。他结合我国医院洁净用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强调, 为了科学合理地建设医院洁净用房, 应该正确了解与认识我国国情, 要及时了解国外医院标准的进展以及先进的控制理念与技术措施。收集信息不但要及时, 还要进行正确解读和科学处理, 这样才能真正得出有益的信息, 而不要误读信息, 误传信息, 更不应误导他人。要遵循代表主流意见的各国医院标准或规范而不是产品公司的宣传。只有经过实践考验、被标准或规范采用的技术和设备, 才值得积极推广。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吴怀兰、解放军301医院基建处处长孙鲁春、北大国际医院护理管理部总监王方、山西大医院筹备处副处长董福松、北大人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武迎宏, 向与会者介绍了关于洁净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上海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尹,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牛维乐, 江苏环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总工程师任建庆, 振邦医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宝明, 北京创绿建筑技术研究院总经理助理钱广等相关业内人士, 就洁净手术部节能设计、净化空调机房布局、数字化手术室建设、空调器的选择、如何依托专家资源提高工程质量等问题发表了演讲。

记者发现, 参会者普遍积极性很高, 经常利用间歇时间与专家进行交流, 请教洁净用房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有的还带来了图纸, 当场向专家求教。

篇9:办公用房维修管理的新探索

关键词:办公用房;维修管理;探索

一、办公用房维修管理的现状

首先,办公用房维修管理环节增加,导致维修管理成本提高。一般办公用房的租金和管理等经费都是由财政部门拨款,办公用房的各单位对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最后经费再次以租金的形式流转回到财政部门。这样的财政资金管理环节,使办公用房的管理环节增加,造成办公用房的维修流程更加繁琐,以及用于办公用房维修的经费减少,导致办公用房单位行政资源的康菲,维修管理的成本提高。

其次,办公用房忽视单位属性,影响单位形象。办公用房的使用者为省直机关的各种行政单位,因此办公用房也属于政府的一种行政资产。对办公用房的管理和维修要以单位的属性和形象为基础,采取不同于一般商业性质的经营性建筑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而目前有些单位忽视了单位的行政属性,擅自对办公用房进行维修,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办公,对单位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且容易滋生违规乱纪以及腐败等现象。

再次,办公用房维修成本增加,保障效果不佳。传统的办公用房的经费标准多年来一直沿用几十年前确立的制度和标准,但是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单位事务的改革,办公用房维修管理中的矛盾已经日益突显,这种经费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办公用房的管理和维修需要。一方面,办公用房维修管理的经费需求日益增长。维修原材料的价格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费用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涨,而且部分办公用房的建成时间已经很长,房屋需要维修的部分越来越多,造成办公用房维修的成本和难度都增加。另一方面,传统的办公用房经费标准难以满足现在的办公用房经费支出。办公用房的经济标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仍未改变,经费的使用保障能力减弱,导致真正能够用于办公用房维修管理的经费减少,从而出现办公用房管理和维修不力、工作重点不突出、维修管理保障效果不佳等现象。

最后,办公用房经费落实不力,维修管理难度增加。由于这些年来办公用房的经费一直持续沿用传统较低的制度标准,而且维修管理费用缺乏必要的财政预算,导致办公用房的维修管理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甚至有些单位办公用房不经过相关房产部门以及办公用房产权人的审批,直接向财政部门申请相应资金或者自行筹集资金对办公用房进行维修,这种擅自管理和维修的行为导致了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和维修的脱节。这种情况不但会造成办公用房经费使用不均,有些亟待维修的办公用房问题得不到改善,而有些办公用房则超出标准进行装修和维护的等不公平现象,而且会破坏办公用房管理与维修的正常审批、许可、论证等相关制度,导致单位办公用房管理部门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维修等有效管理,办公用房维修的资金管理以及维修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二、办公用房维修管理的创新建议

首先,健全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严格落实办公用房统一权属登记、统一使用调配、统一维修管理等制度。为降低办公用房维修成本,切实节约财政资金,避免出现新的超标准、超范围、超预算维修,要逐步把办公用房维修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建立完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依法依规管理办公用房维修。

第二,改变“以租养房”的维修管理模式,将维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一是停止对财政拨款的省直单位收取房租,二是清理非财政拨款的省直企事业单位占有、使片j的省级机关办公用房,要求其限期腾退,暂时难以腾退的,按照相关文件的标准收取租金并全额上缴财政。

第三,按照管修一体原则,采取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省直各单位在年初向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申报维修项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各单位申报的维修项目进行评审,统一制定年度维修计划,报省政府同意后统一组织实施。机关各单位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所需投资,统一列入财政预算,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维修改造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财政、审计等部门按照职责对项目进行年度审计。

第四,按国家和我省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维修标准。根据《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法规对政府资产管理使用提出的新要求,严格落实审批许可、评估论证、计划编制、造价审核、批前公示等制度,严格执行各类维修标准,确保维修改造项目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和完善使用功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重点,避免出现豪华装修,造成新的浪费,损害政府形象。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单位工作职能的深入,传统的办公用房维修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办公用房维修需求,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现状深入研究和分析,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办公用房维修管理模式,提高單位办公用房维修管理水平,为单位的正常办公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忠学.集中统一管理是提高办公用房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 中国机关后勤. 2003(08)

篇10: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的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的管理,有效降低公务用车运行费用、统筹压缩办公用房。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公司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的管理规定。

一、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范围

1.公务用车范围:用于办理公务的机动车辆。

2.办公用房范围:公司机关、各下属单位办公所用房屋。

二、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标准

(一)公务用车标准。

1.公务用车排量必须在2.0L(含2.0L)以下。2.公务用车净值必须在20万元以内。3.禁止购买一切公务用车。

(二)办公用房标准。

1.单位党政正职不超过20㎡/人。2.单位党政副职不超过12㎡/人。3.正副科级不超过9㎡/人; 4.一般管技人员不超过6㎡/人。

三、有关规定

1.高管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用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改革政策。

2.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基层单位或其他单位 和个人的公务用车。

3.实施公务用车按办公区域统一存放、使用、管理制度。4.严格执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统一上保险并统一结算制度。

5.严格执行派出车统一申请、登记和调度制度,杜绝私自出车或公车私用。

6.严格公务车有关费用审核报销手续,建立单车费用登记薄,实施单车能耗核算,降低公务用车运行费用。

7.加强办公用房统筹管理,遵照“机构定编定员、面积分配标准、集中办公使用”的原则,实行统一登记、统一调配。

8.对腾空和闲置办公用房按有关程序,妥善进行处置。

四、相关要求

1.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具体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费用,规范办公用房使用调配,并上报公司审核备案。

2.各单位要按照公务用车标准,对现有车辆进行全面清理,并将超出标准的车辆、闲置车辆、不在账车辆情况上报公司,由服务统一处置。

3.各单位要按照办公用房配备标准,对现有办公用房进行全面清理清退,按期完成调整压缩工作,并将办公用房整合腾空具体情况上报公司。

篇11: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一、会务管理

(一)会议审批

公司的大中型会议,如公司“两会”等,必须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由主办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二)会议通知

1、公司层级各类大中型会议,由公司综合管理部统一下达会议通知。

2、各专业会议等,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由会议主办部门下达会议通知,公司办公室负责对公司副处级以上领导的会议通知及座次安排。

(三)会场布置

1、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各类大中型会议的会前准备、会中服务等工作,会议主办部门具体协调配合。

2、会场布置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反四风”要求,杜绝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严禁摆放鲜花、水果、香烟和瓶装水,严禁对会场进行豪华装饰。

(四)会场纪律的监督

1.参会人员要严肃会议纪律,自觉维护会场秩序。2.会议主办部室要对会场纪律进行督促检查,包括:是否按照会议要求参会;是否存在他人替代参会现象;是否将手机调至震动或静音状态;是否存在交头接耳,随意出入会场现象;是否存在随地抛洒杂物,对会场干净整洁造成破坏的现象;是否存在提前离场现象;是否存在各类视频会议分会场秩序混乱现象等。

3.公司办公室要不定期对各类会议参会情况进行统计,并纳入部门月度考核范畴。

(五)会议记录及会议确定事项的跟踪落实

1.会议主办部室负责安排专人对各类会议进行准确完整记录,并根据会议实际情况,撰写相关会议纪要。

2.会议主办部室负责对各类会议议定事项进行跟踪落实,确保会议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业务接待

(一)审批制度

综合管理部是业务接待的承办部门,同意管理和协调业务接待事宜;计划财务部、审计专员负责过程监督,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处理违纪问题。

(二)费用支付

公司领导出席或安排的接待,费用纳入公司领导业务招待费支出;各个部室对口业务范围内的日常接待,费用纳入分管领导费用统计。

(三)审批程序

办公室在业务接待前需填制“业务接待登记(审批)表”,公司领导出席或安排的接待由本人签字确认;机关部室牵头的接待由部室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经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审批。接待活动结束后,由接待单位负责人和承办人在“就餐结算单”上对接待标准、金额等事项进行签字确认。

(四)结算程序

由接待单位根据“就餐结算单”逐月统计接待费用发生情况,制作“三项费用统计表”,每月底由办公室会同财务审计、工会对上月的业务接待费支出进行审核后报财务部结算。当月支出必须当月会审、挂账,不得拖延。

(五)接待标准

内部接待。集团公司内部单位之间,在组织调研、检查时一般不得安排就餐,确需就餐时,必须安排在公司内部食堂、餐厅,标准上限为每人每餐40元,不得提供烟、酒;

公务接待。公司在接待国家部委、省、市、县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调研、指导人员就餐时,必须安排在内部食堂或餐厅,标准上限为每人每餐60元,接待用酒必须为本省地方酒,不得提供香烟;中午接待,一律不得饮酒。

商务接待。在合作单位、客户、科研院所、金融和中介机构等商业接待就餐时,尽量安排在内部食堂或餐厅,标准上限为每人每餐120元,接待用酒必须为本省地方酒,不得提供香烟;中午接待,一律不得饮酒。

接待用餐。严格执行工作餐或自助餐制度,以家常菜为3

主,不得提供燕、鲍、翅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使用私人和企业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不得以任何名义用公款相互宴请或赠送礼品(包括土特产)、有价证券等。

公务接待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员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住宿标准。省部级干部可安排普通套间,厅局级干部可安排单间,处级及以下人员一律安排标间。住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不得摆放高档睡衣等生活用品,不得摆放鲜花、香烟、水果等物品。

简化迎送程序。业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铺设地毯,不得摆放鲜花绿植,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场所活动。

公务用车管理

一、公务车辆用于保障公司公务活动的正常运转。车辆调度遵循先急后缓、同方向拼车、合理安排、优先保障领导公务的原则。

二、综合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车辆统一调度工作和节假日封存制度。除公司主要领导相对固定用车外,公司副总及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其他人员工作用车均实行派车制度。

三、公务用车需填写《行车命令单》,200公里内由各部门负责人在用车部门签字,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签发,公司4

分管领导批准后由综合管理部统一安排。200以外由各部门负责人在用车部门签字,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签发,公司主要领导批准后由综合管理部统一安排。

四、公务用车的申请范围和级别

(一)因下列情况可申请用车:

1、到外地出差:公司部门以上负责人出差,综合管理部合理调派车辆。其他人员出差一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存取大额款项;

3、办理公司重要资质;

4、公司各部门业务;

5、员工遇有紧急情况或有其它公务等需要用车的。

(二)公务用车级别

1、公司正职:奥迪车、大众车、途观、别克商务车。

2、公司副总:大众车、别克商务车、途观,特殊情况下用东风风行。

3、公司部门负责人:大众车、东风风行。

4、公司各业务办事人员:东风风行、金杯、皮卡、五十铃工具车。

五、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合理申请公务用车,尽量避免同时申请二车次或二车次以上用车。各部门用车安排调度不开的,依用车申请先后顺序安排先申请部门用车,后申请部门根据工作实际自行解决,且不得耽误工作。

六、驾驶员出车前要认真、如实填写《出车登记表》,作为车辆管理的重要书面凭据,然后领取车钥匙;返回到公5

司在确认车辆没有问题后,要及时完善《出车登记表》(注明返回时间),并交回车钥匙。

七、严禁公车私用。

严禁将公务用车用于接送子女上下学、入托和接送配偶、家属、亲友上下班等非公务活动;严禁违反规定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嫁娶、喜庆宴席、扫墓、旅游或接亲访友等非公务活动;严禁将车辆停放在学校、超市、饭店、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等容易引起监督及舆论关注的地点;严禁用公款和单位车辆学习驾驶技术;严禁擅自将公务用车借予他人使用;严禁违反规定酒后驾车。

八、公务用车更新标准

公司正职为排气量1.8升(含)以下,购车价格在23万元以内。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不得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企业因抢险救灾等配备的特殊工作用车(非工程用车),原则上排气量在2.5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在38万元以内。

四、办公用房

(一)各级干部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1、公司党政正职不超过45平方米;其他副职不超过35平方米。

2、各部室科级干部实行集中办公,确需单独配备办公室的,地点、面积和结构必须经所在单位党政正职同意后方6

可配置。

(二)整改工作要求

各级干部现有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在标准基础上浮5%范围内,可暂时继续使用。待办公用房整体改造或职务变动时进行调整,不应造成新的浪费。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未达标准的,维持现状继续使用,不得借机新增或扩建办公用房。

驻外单位,如无集体宿舍,可使用套间(含卧室)办公室,卧室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

严格按标准配置办公用房,对现有超标腾退的办公用房,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得变相使用。

严禁超标新建办公用房,严禁豪华装饰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家具。严禁未经集团公司批准租用宾馆、酒店作为办公用房。

上一篇:摘要及前言下一篇:2011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总结(于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