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024-04-28

(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精选14篇)

篇1:(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十五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活动主题:认识新朋友

辅导对象:七年级新生

七年级新生入学后,不少学生在交友上采取等待和自我封闭的态度,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情况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学生之间彼此熟悉,消除陌生感。

2、营造和谐气氛,建立良好关系。

活动准备:一副扑克牌,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扑克牌分组4人一组)目的是通过随机分组,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广泛交往。

二、切入主题

猜谜语“什么东西是你自己的,但是别人用的多。”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拿破仑的擅长记住别人名字的故事,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白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同,同时迅速记住他人的名字,也能更多赢得他人的好感。

三、拓展主题

1、活动一介绍自己的名字。请两组学生根据自我特点生动介绍自己的名字,而其他学生不用笔而是用脑子记下,看谁记得多,最后统计,谁被记住最多,评为”最佳自我介绍”,能记住最多同学名字的人是“未来的拿破仑”。从而营造和谐气氛,建立良好同学关系。

2、通过游戏“棒打薄情郎”,(后一人重复前一人讲述的,再加上介绍自己,说错了要被前一人的棒打)来介绍同学的家庭住址、爱好以及其他,使学生对同学的了解更进一步,而消除陌生感。

四、总结

全班跟唱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结束本节课。

注意:

1、在棒打薄情郎活动中要关注被打的同学,有没有不高兴。

2、在棒打薄情郎活动中如果时间够的话,可以多玩一会。

篇2:(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009-12-27 20:24:01|分类: 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搬新家了

【主题】

适应新环境。

【活动目的】

让学生知道熟悉与适应新环境的内容和方法。

【活动形式】

情境讨论、角色表演。

【重点难点】

⒈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去适应新环境。

⒉难点:帮助学生努力适应新环境,以减轻或消除“分离焦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活动准备】

⒈了解班里新搬家、新转学的同学。

⒉排练小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改革开放的成功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实惠,特别是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加上旧改造和农村居住向集镇发展,搬家成了一种时尚。搬家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所改变,使我们离开熟悉的伙伴、老师和学校。那么我们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呢?在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二、活动与训练

⒈小品《搬新家了》。

小品简介: 人物:小明、父母、老师、同学

地点:学校、家里

时间:开学一个多月时

内容:小明搬家了,他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转到了一所完全陌生的学校读书。一个月多了,他还是不习惯,整天闷闷不乐,学习也退步了。父母、老师都很着急。⒉讨论交流:

⑴小明为什么学习退步了?

⑵小明怎样才能使学习进步?

⑶教师总结:是呀,小明只有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才能感到高兴,学习才会有进步。如何适应新环境呢?我们下面继续讨论交流。

⒊介绍经验:

⑴请新搬家地同学和新转学地同学来谈谈自己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

⑵同学们边听边想,他们是如何新环境的?

⒋讨论:

如果你认识小品《搬新家了》中的小明,那么你会如何帮助他呢?

⑴小组讨论:

①假如小明是我的老同学,我给他出些什么主意?

②假如小明是我班新转来的同学,我会怎么帮助他呢?

③假如小明是我的新邻居,我会怎么帮助他呢?

⑵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个代表按这三种角色进行交流,或按三个角色分别由三个同学表演。

⑶如果你搬了新房,要转到新的学校,你如何来适应新的环境?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向其他同学交流。

三、总结

同学们,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学习、生活。如果我们到了新的地方,要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往,参加各项活动,让老师和同学了解自己,熟悉自己。我们也要在活动中熟悉新环境,多交新朋友。如果班上来了新同学、隔壁来了新邻居,我们要主动地和他们交朋友。向他们介绍新学校

欢迎通过百度搜索来到诺诺的博客!

注册登录后,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还可以和博友更好的交流。

网易博客欢迎你的加入

请输入登录信息

用户名:

密码:

原文网址: http://qiananao2009.blog.163.com/blog/static/***0911278241451/

篇3:(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心理健康是中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它要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中有他人, 不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 和同伴友好相处, 乐于友好交往, 与人为善;有一定的独立性, 自主性, 不依赖别人, 不屈从别人, 不嫉妒他人, 也不固执己见。我认为对初中新生上的第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适应环境教育。

当孩子们带着新奇和憧憬跨入初中, 面对全新的生活, 作为初一新生应该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呢?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 原来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已不复存在, 迎接他们的是陌生的校园、新的班级, 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 学习、生活均有很大的变化, 学习负担加重, 各种矛盾和竞争加剧, 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有些孩子因不适应这种变化, 不习惯新的生活,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一般情况下, 所有的新生入学后对新的环境都会有一个心理适应期。所以在孩子们上初中前, 应注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当遇到困难时才会有心理准备, 才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很快投入到新的环境中去。作为家长、老师首先应该上的第一课就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孩子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新的环境的适应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的适应。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初中前, 不少孩子他们没有远离过家门, 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 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中学后, 住读在校, 一日三餐必须自己料理, 冷暖穿脱、开支等得自己拿注意, 衣服得自己洗, 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 时常出现“经济危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的饮食及作息时间的变化等。新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 常常束手无策, 就非常想家, 就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家长、老师应该指导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尽快适应新的自理的生活方式, 培养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 新生面临的是学习环境的变化。

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较好, 上中学后, 由于课程门类增多, 内容难度加大, 学习方法不适应, 导致成绩下降;有些学生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 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 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树立新的发展目标, 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新的学习方法, 科学安排时间, 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笛卡尔说:“没有正确的方法, 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在学习中要注意三个环节, 一是课前认真预习, 为听课打基础, 二是课堂上认真听, 留心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 解决疑难问题, 三是课后及时复习, 查漏补缺, 认真完成作业, 牢固地掌握知识。

其三, 新生面对的是人际环境的变化。

从小学升入中学, 进入新的环境, 新的班级, 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在新的集体中会碰到不同类型的同学, 会接触到不同性格的老师, 要指导孩子学会与老师同学相处, 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怎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 教会孩子学会自律, 管好自己, 认真完成老师交办的任务。中学的老师与小学的老师不一样, 他们来班上的机会相对较少, 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们, 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 如果孩子能自律, 按时完成各种交办任务, 老师的印象肯定就好;其次, 上课时认真听讲, 积极发言, 主动请教;第三, 尊敬老师, 对老师有礼貌, 不管是任课或没任课的老师, 见面都要主动问好;第四, 主动和老师交谈, 谈自己的理想、烦恼、心事等;第五, 理解老师, 比如老师对你的批评, 那是对你的负责, 老师有什么缺点, 我们要宽容。

如何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呢?

中学接触的同学比小学相对较多, 教导孩子要积极结交新朋友, 发展新的友情。和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 团结互助, 理解宽容, 真诚相待, 不在背后说人坏话, 要关心同学的疾苦, 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真诚地把同学当自己的朋友, 虚心地学习同学的优点, 真诚地帮助同学克服缺点;同时经常反省自己在性格和行为习惯上有哪些不被人接受和喜欢的地方, 努力改变这些不良性格和习惯, 就会和同学相处得更好。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也许是小公主或者小皇帝, 以自我为中心, 教育孩子不要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带到学校来, 必须把个人的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中去, 学会谦让、宽容、理解。

还要提醒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碰到难以适应的地方, 在自己无力解决的情况下, 要尽快主动寻求老师或父母的帮助, 千万不要回避问题, 让问题压抑在心中。

篇4:(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一新生 学校适应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97

新入学的初一学生大多数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任课教师换了,熟悉的班集体已经不存在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分散了,再加上小学生的依赖性太强。据了解,大多数小学生在家依靠父母,在校依靠教师来安排他们的生活,当然这也是由他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重了,教材教法变了,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不进行及时调整就会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如何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一、了解学生的性格,有针对地进行帮助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要做的第一项工作,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要尽快地了解他们,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性格,才能引导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怎样才能做到尽快了解学生呢?可以先从档案材料入手,班主任接班以后要一个个仔细地阅读学生的档案,这样先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进行课内外观察,课堂上要观察他们的注意力情况、思维能力等,课外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再抽出一些时间来和学生谈话,和科任教师座谈,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就能有所了解。比如有的学生勤奋好学,有上进心;有的学生天生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懒惰,不认真完成作业……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就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要把精力多用在缺点较多的学生身上,可以直接和他们谈话、谈理想、谈信念、讲道理,也可以让学生帮助学生,同龄人在一起无话不谈,让他们互相看到对方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只要班主任认真地策划,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他们会有很大的变化。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新生到校后,班主任要像长辈一样处处去关心他们,要像朋友一样主动去亲近他们。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可以安排一节课讲校史,带他们参观整个学校,介绍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因为他们要在这里生活,就要熟悉学校的各个角落。环境的熟悉给新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们就会有充沛的精力参与学习和活动。帮助他们熟悉了新环境,还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要做到这点班主任就要付出很多很多,早晨要提前到校迎接学生,一句“早晨好”会像一股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课间,要来到他们中间参加活动,和他们聊天,一句简单的玩笑、一句幽默的话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放学了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如“生活园地”应设计哪些内容,教室两边的墙壁张贴谁的格言,听听他们的建议和他们多谈一些班级的事情。

和学生一起劳动,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他们会感到新班主任可亲可敬,同时也感到班级的温暖。教师的关怀,班级的温暖,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新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到愉快。愉快有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使他们以更放松的心态接受教育,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

三、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学生

初一学生年龄在12岁左右,他们年龄小不会对主客观条件做出科学的分析,面对新的环境会遇到许多困难,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新接班以后班主任要及时地进行家访,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也要向家长介绍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任务等,多给家长谈一谈,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一些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家长协商共同帮助学生。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我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原来缺点较多的学生也会想到从今以后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时机,一方面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另一方面同家长多交流,家访、电话、联系卡都是交流的好方法,把学生的可爱之处、身上的闪光点介绍给家长。家长听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看到孩子的进步,也会主动经常和学校联系,把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地反映给教师,双方再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在新的环境里即使有点小小的困难,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初一新生也很快就能克服,顺利过渡到中学生活中来。

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来是新接班教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这项工作完成得好,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班集体都有好处。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适应了新的环境,精力就能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思想也会很快统一到一个目标上来,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就形成了。

篇5: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带着几分喜悦,几分迷茫,大家告别了三年的初中生活,终于如愿以偿的跨进了一中的校门,面对新的校园,大家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校容校貌。走进新的班级,大家看到的也不再是朝夕相处的同伴,而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新的集体,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我们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群体”,重新构建自己新的人际关系系统,那么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现在的你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也许你会觉得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而带来的变化。在历届的高一新生中,都会有部分同学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由此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一种迷茫、困惑和痛苦。在以往我们所做的适应情况调查显示,有51.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不适应,8.9%的学生的自我认识不清楚,24%的学生心态较平稳。大家适应情况好坏将直接影响你们对新环境的认可,对自我的肯定,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信心。因此,我们就必须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以前,大部分同学肯定都是老师的宠儿,是班上的佼佼者,进入高中这个全新环境时,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很多同学总爱这样问自己:“别人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吸引力?我还有没有优势?”等等。在这样的自我探询中,有些同学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一、在学习方面如学习太苦、太枯燥,没有意思。我找不到适应新的学习的方法。我变笨了。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学习有点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我不再是学习的料等等。

二、在环境适应方面:如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班里的新同学不真诚,我不是班干部,成绩不再优秀了,不必严格要求自己了。

三、在情绪方面:由于环境变化大,压力大,新同学容易出现害怕、嫉妒、焦虑、自卑等情绪表现。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总认为班上的同学比自己强,很容易自卑、生气、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四、在行为方面:上高中了,繁重的学习有时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有很多同学很想在各科都表现自己,希望大家发现自己是一个很优秀、很不错的人,但有时想的和做的往往不太一样,心里就容易产生焦虑。新同学适应不良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有: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参与,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而有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高一生活中,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那么,面对这么多的新问题,新同学应该如何尽快地适应呢?第一要做好心理准备,对在新环境中将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心理上有所准备,到实际行为中才能够适应。其次,努力克服自卑心理,走向自信和坚强。一个自信坚强的人不会惧怕任何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三,注意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丰富生活情趣。对同学所共同关心的话题留心注意,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适应,你会很快的溶入新的班集体,从而建立起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第四,主动向周围的同学学习一些必要的适应方法。面临问题和困难时,积极改善,必要时寻求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向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求助。第五,尽快找准自己的坐标,树立新的目标,做到有备而来,这样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也会大大增加。第六,培养宽阔的胸怀,增加容忍力和忍耐性。针对同学提出的各种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以宽广的胸怀,接受意见,使自己早日完善。同时还要尽快熟悉环境,新同学可以自己多逛逛校园,了解一

下校史,使我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增加自己感性认识,消除陌生感。建议各班在条件允许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开展以迎接新生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各种球赛等,既创造亲切热烈的迎新气氛,有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有利于新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使他们尽快的溶入新的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成长,在团结互助中提高。加强生活指导。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自己学会处理和解决,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

篇6:大学生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大学生完成学业,开始迈向社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这人生的转折阶段,大学生如何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从习惯于单纯有序的大学生活环境到适应五彩缤纷的职业环境,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1.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某种客观事物首次作用于人的感觉,人们从第一印象所获得的主要是关于对方的表情、姿态、仪表、服饰、语言、眼神等方面的印象。它虽然是零碎的、肤浅的,却非常重要。

第一,着装得体,注意仪表。

第二,眼要活,新上岗的大学生往往是从做低级点的工作开始的,凡事要

主动点,积极点。

第三,手要勤,在日常事务上要勤快,要能干“小事情”。给人留下“勤快”、“主动”的第一印象

第四,第五,注意小节,不要因小失大。不能长时间地接、打私人电话,尽量不要在办公室接待亲友和同学。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主动随和,平等待人。谦虚随和、平易近人。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诚实守信,不惟利是图。

(4)放下架子,尊重他人,谦虚好学。

(5)服从领导,不无理犯上。

(6)及时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矛盾。

3.强化职业角色意识,争取尽快适应新环境

(1)利用岗前培训机会,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2)不轻言跳槽。

4.调整学习态度,从知识结构上去适应工作的新环境

篇7: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

乐乐5岁半的时候,去了某学校小学部的学前班,开始了小学生的新生活。

开始几天都挺好,他也愿意去,但我知道这可能是暂时的,孩子在观察。我尤其担心他的饮食习惯能否适应。

一天晚饭时,我说:“桌上有3个老菜(胡萝卜丝炒土豆丝,西葫芦炒虾干,炸小黄花

鱼)、1个新菜(白菜炖蘑菇)。”

他说:“不对,4个老菜,还有一个小碗的凉拌黄瓜丝。”

我笑了:“妈妈没看见,乐乐眼睛真尖。”我挟了两片西葫芦放到他面前的胡萝卜炒土豆的盘子里,说:“复习复习这个老菜吧,不然忘了,又成新菜了,还得学。”

他想了想,挟了一片,嚼了嚼,又挟了一片吃了,说:“我以前会吃,后来就不喜欢了。”

我立刻说:“所以要经常复习复习。”又给他挟了一个他爱吃的虾干。

他说:“今天老师真不好。”

我心里“咯噔”一下,但很快平静地问:“怎么啦?”

“今天又吃冬瓜,又喝冬瓜汤。”

“乐乐觉得不合理,是吗?”

“嗯。”

“也许,今天买的菜少,老师觉得,舀出冬瓜的时候,还没有汤菜,就加点水做个汤吧。”

“我还以为是萝卜呢,我一吃,还挺好吃的,硬硬的。”

听了这些对话,这时已经吃完饭,正坐在沙发上的姥姥说:“以后咱们也这么做汤。”

我立刻修正说:“万一老师煮汤的时候,去喝了点水,煮久了,冬瓜就软了,就凑合喝吧,总比没有强吧。”我知道乐乐不喜欢吃软的菜。

“对。”乐乐坚定地说。

于是我们又轻松地聊了一会儿为什么有的菜要硬的时候吃,有的菜要煮软了吃。

上学第五天的时候,因为头天晚上睡眠质量不太好,乐乐早晨有点哭闹,但还是坚持和我一起出门。路上他和我讲了不愿意去学校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吃饭时老师让都吃完,一个是午睡时必须要睡。

第七个晚上,他说:“我最不喜欢铃声了。”

“为什么?”

“我觉得上课的时间太多,玩的时候太少。”

“小学和幼儿园就是不一样呀,小学以学为主,幼儿园以玩为主。”

他不做声了。其实,乐乐每日回来后,我让他吃一个水果就下楼踢球。有一天下雪,就改成玩雪,直到天黑才回家。

第八个早晨(周五),他一醒了就哭,不想去学校。除了以前的两个原因,还加了一个原因,就是如果他的午饭吃不完就要被老师扣分。我想一定是因为那些他不喜欢吃的菜。

他说:“烦死我了。在幼儿园时,不睡午觉老师都不说。这儿却必须睡。”再一个原因就是,爸爸这个周六、周日出差,乐乐一想第二天见不到爸爸,很伤心,直到9点半才在姥姥的“高压政策”下出门。

事后我得知,因为早晨我着急上班,乐乐说“不想去学校”的时候,我可能无意中哼了一下,他就认为妈妈同意了,所以等吃完早饭后,姥姥要送他上学时,他不愿意,坚持说是妈妈同意的。姥姥说:“晚上我要狠狠揍我的宝宝,因为她让自己的宝宝不去学校,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

乐乐说:“不能揍,只能批评。妈妈做错了,姥姥不能再做错。”我很欣慰,因为以前我对孩子说过,别人做错了事,咱们不能也做错事。乐乐把这个道理用到这里来了,而且用得恰到好处。

当天晚上,我对孩子说:“你吃不完菜,倒掉了,老师扣分,扣就扣呗。你抓紧学习吃菜,慢慢的,就不会扣分了。大白菜是最便宜的菜,谁家都吃得起,学校也买得起,所以你要学会吃大白菜。”

晚饭后,我好不容易说服乐乐吃了一小块白菜,他自己说:“我给自己加一分。”

“行!写到你的小本子上。”他自己去写和画。

周六的晚上,我说:“今天乐乐学习吃两块白菜,好吗?”我把一些豆角和两块白菜放在了他的盘子里。他想了想,主动吃了肉、米饭、豆角,最后还是吃了白菜。我想,我还是等到了胜利的时刻。如果我沉不住气,总是催促,或许他就不会吃了。

周日的晚上,我又说:“今天乐乐学习吃3块白菜,等吃到10块,得10分的时候,就不再是新菜了。”

“20分的时候。”

“好!”

我仍然等待着他自己挟菜喂自己,吃到第二块的时候,他又像以前那样“恶心”,眼泪都出来了。我忍着心疼,说:“不要紧,没事没事。”

他立刻往嘴里放了一小块饼,一起嚼就好了。我高兴地说:“乐乐自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太好了。你在学校吃的时候,可以先吃一点米饭,再吃白菜。”

他看着第三块小一点的白菜说:“这个不吃了。”

“行!”

过了一会儿,他说:“这个吃下去,可以得3分。”就挟起白菜,吃了,一点事儿没有。

事后,我还认真地提醒他记得在小本子上记分,他却只顾着玩球而不在意这件事。我想,我也要放松一些,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是关键。

大人对孩子的帮助要恰到好处,不能急于求成,要符合孩子当时的能力和心理状态。即使当时他的能力非常糟糕,也要学会面对和接受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去帮助孩子。

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比如一天晚上,乐乐画视唱练耳课本里的音符符头时说:“我今天写了一天字,手都写疼了。”我立刻告诉他,握笔不要太紧,方法不对,手就会疼。记得我一二年级的时候,写字写得把中指第一个关节处磨出一个大茧,很长时间才消失。如果我不留意孩子的话,他也会和我以前一样受伤。而这一点,老师是无法一个一个指导孩子的。

对孩子的要求不要一下太多,不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比如,在乐乐上学前班的第八天,姥姥从自己的角度发现乐乐的英语需要加强,就告诉我给孩子补一补。我想,他现在的主要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先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规则。先把这些问题理顺,再说别的事情。他一天上6节课,已经很不容易了,回家就应该做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户外踢球,下棋,做手工,玩电脑,按时吃饭、喝水、睡觉等等。

我要做的事情:

1. 准备一个小本子,作为家校联系簿,为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创造条件。一个老师面对30多个孩子,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必须参与做一些工作。

2. 增加自己的抗压能力。校长提了很多要求,但我觉得这些要求都是对家长提的,不是对孩子。我不应该告诉孩子他所面临的压力(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也许您会奇怪,是孩子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许多知识,又不是家长,怎么能说是对家长的要求呢?我觉得,孩子的记忆力、反应能力、注意力、生活习惯、读书习惯不是最近一两个月才具备的,是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就要引导、激发的,使这些品性成为孩子自身的东西。现在正是检验我育儿工作成果的时候,是乐乐亮相的时候。校长提的要求是:

①学前班期间孩子要学会汉语拼音,到7月份能够自己阅读有拼音的书。英语只教听说,等9月份的时候再教写。

②学前班期间教完学校自己确定的教材(语文和数学两本书),9月1日到10月1日,串讲完北京市的统一教材第一册,10月1日到1月1日教完第二册,即前2年读完3年的课。

③学前班期间还有美术、音乐、手工、体育课。

④要求严,压力大,进度快。本校不是普通的义务教育的小学,是出人才的地方,如果孩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素质,就不要来。不欢迎那些爱打人的孩子来,这会牵扯老师的教学精力(我觉得这句话是说给家长听的,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素质,他们养育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好的素质、好的习惯的)。

3. 对乐乐的帮助和要求(学前班期间):

①每天早晨的习惯:6∶30醒,喝水;7∶00穿衣下床,洗漱,吃早饭;7∶25换衣鞋,背包;7∶30出门;8∶00上课。9月份以后7∶30上课,必须6∶50出门,7∶00到校吃早饭(从乐乐4岁多的时候,我就帮助乐乐养成早起的习惯,现在就不怕孩子受不了,也不会觉得孩子怪可怜的)。

②每天16∶40下课回来,先喝水,吃一个水果,到院子里踢球或者进行其他活动;17∶30回家,自由玩;18∶30吃晚饭;19∶00看电视、玩电脑、听音乐、下棋、玩牌,或者洗澡等;20∶00洗漱,喝奶,读书,讲故事(可以考虑课本里的内容),睡觉;21:00睡着(如果中午没有午睡,必须20∶00入睡)。

③周末以运动为主,比如游泳、踢球、滑冰、跳绳等,结合做家务、购物、交友,增强与人相处的能力。根据兴趣引导读书、画画、做手工、下棋、视唱练耳,把教科书里的内容融合进去(要求妈妈先看看乐乐的教科书,都记在脑子里。这也是我以前的育儿方法)。

篇8:(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高中衔接时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其规律不太复杂。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而且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法,特别要具有情景想象,空间想象和科学想象等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了信心。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 正确引导,循序渐进。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控制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螺旋式上升。

2. 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 克服学生初中旧学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负反馈。

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到了许多物理学的现象,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会使他们思维抵触,并使他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二、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

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有的学生认为对于简单问题,画图无需完整甚至不画受力图。殊不知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长此以往也会养成这种不良习惯。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只有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受力情况与运动性质,才能提炼模型,选择合适的方法。

2. 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应要求规范书写。如u、v、μ、ρ、p,m与M等,现实中有不少学生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3.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4. 要有规范的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解题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反映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人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

2.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

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利用网络等现代工具获取信息,从而扩大他们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探究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等。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 指导学生听课。

学生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老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庄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学生应通过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点连成串、构成面、结成网,形成知识体系。

篇9:初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最快时期及性成熟时期。初一新生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面对全新的老师和同学,心理上缺少依赖感。而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他们开始重新选择朋友、亲近老师。但由于他们心理水平的局限,当许多期望不能实现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初一新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在面临初中生活时产生多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成人感与童年留恋 初一新生具有强烈的成人感,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儿童时期区分开来,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儿童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非常留恋,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全面关照。

反抗与依赖 初一新生独立意识增强,但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体现在情感和生活上,进入初中了,对父母的依赖往往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他们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界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但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需要成人帮助,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封闭与开放 初一新生渐渐进入青春期,加上面临新的环境,他们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表露于外的东西少了。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会去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因此,初一新生在封闭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勇敢与怯懦 初一新生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他们在思想上会拒绝一切条条框框的限制与束缚,但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开场合常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

自信与自卑 初一新生往往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容易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也可以让他们认为自己非常无能而出现自卑。

从小学进入到初中,最大的挑战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初中新生在学习目的、内容、途径、节奏和方法上都与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学习内容和节奏改变 初一新生在进校前对初中生活有许多美好的想法,但新的作息时间,特别是学习、上课的时间明显延长,活动课减少,科目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的变化很快会让初一新生突然觉得压力增大,变得紧张。从小学六年级以语、数、英三科为主的几门功课,到了初中一下子变成十几门功课,每门都有不同的要求,课堂节奏变快,新课的进程加快,用于复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样,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就很容易掉队。

学习要求改变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高,可以说,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长眼里是比较模糊的。但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成绩的好坏一目了然。特别是初中阶段一改小学时测试较少的状况,差不多每个阶段都会有各种形式的测试,这些会让孩子压力突然增大。如不及时调整好心态,孩子容易出现厌学、抑郁等情绪。

学习方式改变 中学课程难度加大,改变了小学反复强调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能力培养,锤炼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再次,小学时间较中学充足,有教师软磨硬泡,而中学则需要自己梳理诸多的知识。另外,小学生往往是老师手把手教,初中阶段则十分看重自学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因为自己不能主动学习而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改变 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家长眼中的他们似乎也一下子长大了,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孩子嘘寒问暖,甚至“狠心”地把他们寄宿在学校。中学教师也不像小学教师那样整天出现在孩子面前,使得孩子遇到问题时无法像小学时那样能很快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帮助。父母和师长的这种“你已经长大成人”的观念必然导致对孩子关心变少,主动了解变少,而父母对孩子的社会期望却没有及时调整或者变得更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有波动,便会紧张,甚至批评孩子,更促使孩子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

初一新生在新的生活状态,新的学习环境面前,需要勇敢面对。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适应新环境。

尽快了解学校,熟悉校园 初一新生可在开学前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操场、厕所等)以及学校的历史、概况、各科老师等,从而消除对学校的陌生感,并逐步建立一种亲切感。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初一新生进入教室,应养成主动整理书桌、打扫教室卫生、摆放物品等日常生活习惯,在分组、发书、布置教室、班级生活等方面要发挥主动作用,在各项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立能力,增强对新生活的信心。学校应让新生参加一次军训活动。班主任老师应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做好“开学教育”,向学生宣读、讲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住校生须知》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等,并在开学初不断地强调和督促,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新的、愉快而紧张的学习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良好开端。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 初一新生应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制定详细计划,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制定计划时应从学习实际出发,既要知道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又要知道自己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有哪些,更重要的是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则不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过低则松松散散,反而不如没有。

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初一新生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式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网上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要积极调整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学会预习,锻炼自己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主动思考;要敢于怀疑课本,怀疑老师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纠正偏科现象 初一新生应纠正偏科现象,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课余时间应多阅读与所偏科目相关的书籍。

篇10: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以及如何应对

(梁 悦)

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也离开了原来的朋友同事,面对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也都是陌生的,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尽快采取措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一、可能遇到的困难

1、工作中的困难。

新的工作,新的环境,也有了新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对于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工作定位不明晰的情况,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处理,哪些事情该由别人处理,哪些事情需要请示,可能会出现缺位、越位的现象。二是业务流程不熟悉,工作水平不够。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失误和差错,给领导带来麻烦,给单位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2、工作关系上的困难。到了新的单位,会遇到新领导、新的同事,我对于他们的个性特点、工作方式都不是很了解,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经验阅历不同,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也会不同,容易导致工作中步调不一致,如果沟通不及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不理解。

3、自我心理调节上的困难。新的工作环境远离了原来熟悉的朋友圈、同事圈,可能会有孤单感;现实与自己的期

望有差距可能会有失落感;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会有压力感;工作出现失误时会有挫败感;遇到领导、同事不理解也会有无助感等等一些心理问题,如果疏导不及时,可能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4、生活上的困难。新的工作可能会遇到食宿问题、交通问题,暂时朋友不多,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等一些问题。

以上的困难也许只有少部分存在,但是对于困难的估计一定要充分,这样才能早做准备,不至于在困难出现时无所适从。

二、解决的方法

1、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

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论是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做出更大的贡献,想要生活的更加幸福、快乐,就应该要充分认识到乐观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做到工作上积极,生活上乐观、阳光。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使我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工作,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做好本职工作,得到领导、同事、群众的真正认可。一个人只有从内心里乐观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工作中的快乐,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我会常怀感恩之心,报着吃亏是福的态度,相信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在哪里,一个积极乐观的老实人都是受欢迎的,态度决定人生,我们怎能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能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只要我们积极地去思考,心情愉

悦地去工作,就会克服一切困难,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2、勤奋学习。

人的一切本领无不是从学习中获得的,学习和实践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唯一途径。如果不学习就会出现本领恐慌,知识恐慌,难以达到作为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伟人尚且如此,做名一名机关新人,更要重视学习,与时俱进,多一些终身求知的韧劲。我会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统战理论的学习,详细了解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和自己的工作职责;向同事学习了解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向领导学习驾驭宏观的能力,就像前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区长要有市长的眼光那样,在机关里,办事员至少要有科长的眼光,科长要有处长的眼光,处长要有部长的眼光。

3、扎实工作。

一是要摆正自己的位臵,到了新的单位,就是一名新兵,一切从头开始,融入新单位的唯一方法就是扎实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二是热爱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工作不热情,把工作作为负担,就不会积极主动,工作也干不好,我会对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把工作作为一种乐趣,常怀感恩之心,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始终坚信付出越多、磨难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老实干事不会吃亏。三是要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4、正确处理各种工作关系。

我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妥善处理同领导、同事、群众的关系。坚决服从领导安排,维护领导权威,对于领导的批评,学会换位思考。领导批评,说明工作有失误,或者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也许领导的批评有偏颇,或者批评的语气、分寸不太适宜,但是我们要看到领导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是对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我们负责;对同事要我会主动配合同事的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不越位的情况下,多为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工作。遇到困难多向同事虚心请教,工作之余多同同事交流,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对群众要积极热情,学会同他们做朋友,做好交流,充分理解他们的难处,在自己的职责能力范围内,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

5、学会心理调节。

篇11:如何面对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9-27 10:20:19 繁體版在当今时代,改换工作、生活环境已很常见。如何面对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提高自己,是许多人可能碰到的问题。

一、面对新的环境

人有一种惰性,习惯于安于现状,一旦掌握了某一范围内的应对能力,便基本上依照一种惯性工作、生活,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适时地调整自己。

笔者做了七年的高校老师,最近不得已改调到校图书馆做图书借阅工作。一时心中难以转过弯来:把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安排做这样的工作,岂不是浪费人才,岂不是一种不公平!当习气发生作用时,身体变得沉滞,如受缠缚;心也开朗不起来,念头跟着生起,开始怨天尤人:以前作教师,课余时间多,可以自主安排,可以用来做喜欢做的事,现在得每天上八个小时的班,听说在班上管理很严,不可以看书,那我如何做学问?即使我于这种转变能看得开,又如何面对他人的看法?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贬谪吧!

以上诸多计较,内心也知道不合于道。我相信,这样的安排必有其合理性,我可以从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中学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从局限于精神领域的玄思中走出来,学会与人交流,在与人交流中转化自己的习气,以正知正见影响他人等等。因此,我得从以上心态中超越出来,真正以一种合道的心态、平常的心态、无住的心态实现自心的转化。我在心里告诉自己:

1、佛菩萨以内在的提高为根本,以自利利他为己任,并不拣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从事的工作。在任何时代,任何阶层,都有许多大乘菩萨“内秘菩萨行,外显凡夫身”,通过种种方式,与大众打成一片,随机教化他人。自己若把心挂在不同环境的高下比较上,挂在不同工作的优劣上,不要说利他,便是对自己都没有抓住修行的根本。所以一定要首先提醒自己把心放在自性的磨炼、提高上,对外在的变化视为无常幻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做到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谈得上与周围大众打成一片。通过自身的修行、反省,打破自身的幻想执着,也打破他人的幻想执着,与大家一起共上菩提路。

2、对于世俗的事业,应随顺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执着在自己习惯于作老师,习惯于作学问上,到新的环境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尽量把事情做好,不该做什么就放下。最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把自性的磨炼放在首位,对于世间的工作应以无住的心态去做,以欢喜心去做,以安祥的心态去做。

3、对于他人的看法与眼光,正确的则提醒自己改进,不正确的则应视为幻妄,提醒自己时时生起正知正见,发正言正行,以正知正见正行影响他人,而不是让他人的幻妄影响自己。

4、在新的环境中会接触到什么样的人,碰到什么样的事呢?对于未知,总是不由自主生起一种恐惧或者说一种忧虑,觉得还是过去熟悉的环境温暖,这实际上正是自己的住著心、习气,是轮回的根本,必须从中挣脱出来,不为外境的变化所牵转,心无挂碍,安于自性,安于当下。自性是恒常不变的,是所安心处;当下不用留恋过去,不用操心未来,是所立足处。

二、在新的环境中

真正投入到新的环境中,我们会发现,掌握工作技巧本身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与人交流却有很大的学问,也最能磨炼自性,转化习气,增强内在的张力与灵性。

1、进入工作环境,做好本分事,认真做事,是获得他人认同的基础。

2、进入新环境,一开始难以被该环境中的人接纳,彼此矜持着,礼貌相待,这是很正常的情况。要相信,时日一长,相处久了,便能相互认同。最关键的是你要主动努力,尽快记住同事的姓名,友善待人,不懂就问。给新的同事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你以后朝好的形象方面发展。

3、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倾向于期待别人接纳自己。实际上积极争取他人接纳自己的同时,还应树立新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求自己接纳他人,善以待人,主动与人交流,而不是封闭自己,被动地等待他人的认同与接纳。

4、给他人关爱,是与人交流的最好方法。给他人关爱,最关键的是内在关爱他人的气氛,而不是表面上的礼貌。若局限于言行上的礼貌,并不能促进内在的交流,难以达到真正的融洽。

5、与人交流,要求建立在本性基础上,与内在本性的能量贯通,自立、自主、自信。表现在与人交往上为:随缘、不人为、不违心、不随便附和他人。

6、许多交往的障碍实际上源于自心,在许多时候,对人对事,我们顾忌太多,脑子里转弯太多,结果表现得拘谨。实际上对人对事的反应,只要于己于人有利,不妨表现出来。我们没有必要人为地要求自己热情,我们只要在与人交流过程中,随时解除自己思想上的束缚,自然能达到越来越与人和谐一体。

反省的作用也在于反省自己思想上的执着、障碍,及时解除。我们越解除思想上的束缚,我们就会越自然开朗。一旦我们解除了所有习气的束缚,便能通体透脱,充分发挥内在本性的能力,不仅能令自己解脱,同时也能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令他人解脱。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习气,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与人交往的机会,使自己及时从种种习气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无形中帮助他人解除思想的束缚。

7、与人交流,不是光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被动地认同他人,还必须把自己的认识、理解及时传递给他人。

8、与人交流,受他人负面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因而要求我们及时反省自己,多打坐,与内在本性的力量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坚持戒定慧,实现戒定慧。

篇12:(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上班第一至三天,先了解俱乐部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俱乐部各项规章管理、职位说明、欢迎辞及俱乐部口号、组织架构图、工作关系图、薪酬福利说明、岗位工作职责、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

2、学习制

选择健身俱乐部工作,一般情况比较热爱运动这一行业。在他上班前五天,让他安排不同时段感受不同的课程,提高他的兴趣,掌握健身基本常识;然后像朋友、顾客一样地坐下来聊一聊感受,会让他在上班前即可了解一些公司和同事的情况、会有助于他尽快融入这个团队、提高工作激情。

3、注意观察。留心新员工不适应的迹象。安排专人负责带队学习。另可以规定每两周与员工一对一的沟通,时间保证在二十分钟至四十分钟,这样才能断定他们是否遇到问题,更有助新员工的绩效管理。

4、不要让他们感到厌烦。如果他们有潜力,想想有什么办法让他们的工作更富有挑战性及时了解他们的兴趣点。

5、前台与水吧不设独立部门。前台与水吧工资统一标准,前台与水吧工作变换、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及衔接。在问题面前提高解决能力。

6、通过本次的考核,对考核通过者给予转正待遇。除对他们工作、学习的认可外也表现出俱乐部对他们的重视。

文娟

篇13:(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物理学习,台阶,原因,策略

一位职高新生在作文中感叹:“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物理难, 难于绝壁之攀岩。”虽然有些夸张, 但确确实实反应了学好物理之难, 尤其是初中物理基础稍差的同学, 学好职高物理成为他们学习中所面对的一道新坎, 也是职高物理教师和学生心上的一道坎。那么, 形成这道“新坎”的原因何在?又如何跨越这道“心坎”呢?

一、由简单到复杂, 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增大了学生学习难度

通过对教材研究, 发现初高中的物理差距较大。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 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各方面的初步知识。问题多是单一对象的静态问题, 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 物理规律简单粗略, 易于学生接受。而职高物理教学则是数学方法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利用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解决的问题常常涉及多个物体。例如, 质点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受力分析等。学生较难理解, 增大了学习难度。

二、由经验总结到逻辑推理, 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新的挑战

初中生与职高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比较地简单, 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生活习惯进行思维。物理概念大多是直接的经验总结, 定性的感性知识多, 定量的理性的内容少, 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而职高生的思维比较全面, 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 根据逻辑推理程序, 利用理论做指导, 采用归纳、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形成知识网络。例如,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物理矢量的学习和公式图像的增多, 使学生解题常常产生误区

初中物理没有涉及矢量的学习, 图像较少且容易理解,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并不突出。而职高物理开始就要学习位移和速度矢量, 从标量到矢量的认识跨度很大。如围绕操场跑一圈, 位移却为零。-8m/s的速度比2m/s速度大, 学生感觉不可思议, 难以接受。仅在职高物理第一单元的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就有十几个公式, 学生很容易混淆, 做题时往往选不对正确的公式, 不知所措。再加上x—t图像和v—t图像不好理解, 不能和物体运动过程正确联系, 张冠李戴, 因此学生解题时常常产生误区。

四、学习模式的转变,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初中生往往习惯于“考试考什么, 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的学习模式, 习惯于应试教育模式, 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成分比较多。而职高物理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主、自主地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灵活记忆,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题。例如, 解决汽车刹车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有五六种解法, 要求学生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好的解题方法, 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生习惯于埋头做笔记, 有些学生还习惯于死记硬背, 学习不得要领, 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 这种学习模式当然达不到职高物理学习的要求。

五、跨越“心坎”的策略

面对职高新生学习中遇到的“新坎”, 教师理所当然尽全力去帮助学生跨越这道“心灵之坎”, 主要策略如下:

1.加强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作为职高物理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 了解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 明确各章知识的重难点,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 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 就会形成教学难点, 所以教师对教材理解要深刻, 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要清楚, 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 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 中间增设驿站, 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 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 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 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这样, 降低了学习的台阶,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坚持“细嚼慢咽”的教学原则

职高学生普遍成绩较差, 尤其是物理成绩一般在五六十分左右, 一时很难适应职高物理的学习, 接受新知识很慢, 稍微讲快一点就不能接受,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慢慢讲、反复讲, 直到大部分学生听懂为止, 然后通过相应的难度适中的习题加强巩固, 切不可出现偏题怪题, 课后还要及时复习, 温故知新。如我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节时, 按照教参的要求只要三课时, 我用了五课时, 讲练结合, 每节课都要求把所学公式默写一遍, 处理相应习题, 最后效果很好, 学生很高兴。

3.尽量增加学生实验机会, 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职高新生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时候,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 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规律结论,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 在学习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 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 按照常规认识, 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 水必往下洒, 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 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 学生们会发现慢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 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使得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去探究新知识。这样,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多鼓励少批评, 及时指导、交流学习方法

由于职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较普高学生要差得多, 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较慢, 给老师的感觉反应迟钝, 总想批评甚至打击学生, 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 作为职高物理教师要理解学生, 尽可能地多鼓励少批评学生, 给学生更大的信心, 尤其是职高新生更要多多鼓励。对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吃力的同学, 要及时指导和帮助, 找出他们问题所在, 多和他们交流心得, 交流学习方法。一开始, 就要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如何阅读教材, 不能一目十行, 要有所思, 有所疑, 有所获。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才能更有利于物理学习。

除了以上几点策略外, 当然还有很多。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发展物理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加强解题规范化的要求, 等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灵活选取不同方法, 互相渗透, 让职高新生面对“新坎”时, 不再感叹“物理难, 难于绝壁之攀岩, ”而是顺利地跨越“新坎”, 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姚文忠.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

[2]王学斌.中学物理教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篇14:(十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一、用耐心和爱心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会对幼儿园里的老师和环境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这一切都源自于陌生,对老师的陌生,对环境的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都会表现为心情紧张、恐惧、害怕、哭闹不止等。这时,老师要从言行上给予孩子安全感,比如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话语、适当地拥抱等,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喜欢他,从而得到孩子的信任,这样慢慢就会消除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恐惧和陌生感。

二、帮助幼儿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新入园的幼儿因为生活环境的转变往往会感觉到很孤单,甚至害怕,以至于让人看上去他们是那样的不合群,这时教师应该为幼儿之间多创造一些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尽快地熟悉起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感觉到孤单无助了,从此变得愿意上幼儿园。

三、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转移注意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选择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玩具,或者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并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和他们一起玩,营造出欢乐、愉快的氛围,使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玩儿带来的乐趣,同时感受到幼儿园带来的快乐。

四、适当给予精神鼓励,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

新入园的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和好胜心,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赛,比如穿鞋、收拾玩具等。同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我们还可以抓住幼儿在园的一些细微变化,如:今天这位小朋友来园没有哭闹,那位小朋友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了玩具等。这样不但能增强幼儿的荣誉感,还会大大增强教师对幼儿的吸引力,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从而提高幼儿入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帮助家长度过幼儿入园适应期

在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家长也同样需要老师的帮助。其实,幼儿与家长的依恋情绪是相互的,家长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幼儿入园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入园时大多数家长都会把照料大小便、拿毛巾等事情一一做完,却还是依依不舍。在这种气氛下,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这对幼儿顺利入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与家长多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给家长信心,帮助家长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把幼儿在园的一些情况向家长做简单的介绍,还可以针对幼儿的表现多进行肯定和鼓励,使家长感到欣慰。第二,可以通过电话或建立班级QQ群等方法,保持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信息和幼儿的表现。第三,让家长配合教师,培养孩子必须掌握的一些自理能力。看到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时,家长自然会对孩子更有信心。第四,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回家后跟家长说说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参与了哪些有趣的活动、交了哪些新朋友等。通过孩子自己的复述,可以减少或消除家长的顾虑。

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没有集体生活经验,对于集体生活感到陌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为了帮助幼儿把这种焦虑情绪减到最低,我们幼儿园推出了一种新的入园方法:

1.家长陪伴制:为了帮助刚入园的孩子和家长减轻入园的焦虑情绪,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可以由家长陪伴度过一段时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熟悉老师和幼儿园的新环境,这样大大减轻了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同时家长也会放心。

2.在园半天制:在园半天制可以缩短孩子离开家人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渡期,减少和淡化分离的痛苦,从而使幼儿慢慢地适应幼儿园里的生活。

3.安抚物的陪伴: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保证孩子有愉悦的情绪,在入学初期我建议家长为孩子带一个平时在家里最喜欢的玩具,在幼儿园有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的陪伴,哭闹现象减少了许多,为抚平幼儿的焦虑情绪起到很大帮助。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具有一定的爱心、耐心和包容心,尽我们的一切努力来缩小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增进幼儿对教师的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幼儿园就像家一样温暖,与此同时我们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使幼儿由害怕上幼儿园到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一切生活。我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一定能使新入园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上一篇:小件物品和刀具的盘点管理规程下一篇:浅 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