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2024-04-21

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共10篇)

篇1: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俗语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甘作舟”,在普通父母看来,好像学习就必定充满艰辛与苦涩,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要求孩子们爱学习,结果使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枯燥烦琐的简单学习中日益缄默、消沉。学习的确不是一件轻松地只要抬抬手就能做好的事,但也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样苦不堪言。会学习的人,会把学习视为一件乐事,时时饱含热情充满兴趣,从而爱学、乐学、勤学。即使作为普通家长,父母也有责任帮助孩子学会学习,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不再将学习视作畏途,变苦于学习为乐于学习。

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呢?这就需要普通父母擦亮眼睛,借一双慧眼,用心去寻找和捕捉每一个机会,把生活中的零碎的小事转化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有力材料。那么,普通父母该怎么去下功夫呢?

一、课内外联系法

这种方法在孩子课堂学习某种知识的前后都可使用。在上课前使用,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加强其课上的注意力,有利于顺利掌握课堂学习内容。课后使用,则可加深孩子的印象,巩固课上所学,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有的家长在孩子要学习“水蒸气”以前,先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外面“赏云”并向孩子提出“云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引以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当孩子得知明天上课老师要讲与其有关的问题时,就会带着疑问去听讲,结果听得特别认真投入。

二、生活小事锻炼法

这种方法通过让孩子参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使他们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巩固加强其学校学习的结果,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如让孩子去买油盐酱醋等生活日用品,在买东西找钱这一自然过程中,让孩子熟悉单价、数量、实付额等常用概念。既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又使孩子巩固了相应的数学知识,一举多得。这样的机会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关键是父母在善于发现,善于利用。

三、情境创设法

这种方法着力于创设一种情境,实际的或模拟的,让孩子解决这种情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其开拓思路,利用已有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家长送孩子上学时,看见有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很慢,就上孩子找出10种以上影响车速的原因。孩子经过思考,结果找出了上坡、顶风、破车、骑车人有病、下大雪等15种情况。或者在夏季吃西瓜时,请孩子思考如何快速美观地切好西瓜,如何切的刀数最少也能切成同样多的块数,等等。

四、趣味游戏法

这种方法旨在由家长带领土完整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或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使其乐于学习掌握游戏,实验背后蕴含的知识。如和孩子一起玩“压不弯的纸条”游戏,让孩子把一张宽带纸条架在两本书上,这时家长往纸条上放一盒火柴,纸条立刻会塌下去,然后将两本书靠近一些,让纸条向上拱起,卡在两书之间,再放上火柴盒时,纸条就不会往下塌了。这个游戏利用了一个原理,即向上凸起的拱形物体能承受较大的力。因为它能把受到的压力分解,传到支撑它的物体上去,这样,压力对它本身的影响就大大减小了。当孩子对此感兴趣时,可告诉他,许多大桥和建筑物的屋顶都做成向上凸起的拱形,也正是应用了这个原理。和孩子一块,找出生活中常见的与此原理有关的事物,或者让孩子设计一个与此有关的别的游戏,加深孩子对此的理解。

五、角色表演法

这种方法或用于许多方面,由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随所要表演的内容不同可采用独白、对话、场景等不同形式,观众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小朋友担任。角色表演法可以把希望孩子理解或掌握、遵行的知识、规范以孩子喜欢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孩子由于身临其境,印象会更深刻,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方法还很多,只要用心去发现、捕捉、任何一位普通父母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帮孩子从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只是别忘了,从生活中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不管家长使用的方法在旁人看来是如何荒谬、可笑,只要它能确实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乐学,那么,家长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持之以恒、科学地学习。在生活中随时用慧眼去捕捉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机会,是普通父母辅导孩子学习时的重要地一环

篇2: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初一新生家长会讲话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初一年级正式上课已经三个周了。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明显感到中小学两个阶段学习的不同。虽然,小学老师在孩子毕业前讲过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显然多数家长没有做好准备。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仅仅三个周,多数家长与孩子都感到手慢脚乱、不适应,甚至感到了压力或焦虑。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尽快的解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初中

阶段学习就会出现大问题。因此,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初中阶段是每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转型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首先面临问题就是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而我们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做好过渡与衔接,帮助孩子迈好中学第一步。

一、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哪些过渡与衔接?

家长首先要了解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有哪些不同,才能帮助孩子做好过渡与衔接:

1、学习内容的不同

首先,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初中,学习环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加,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等都是新开的科目,就连体育也要参加中考。教材内容增多,概括性强,难度加大,趣味性减弱;课堂教学内容多,节奏变

快,用于复习的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初一新生一时难于适应。学生如果仍然按照小学的学习习惯、方法与要求进行学习,很快就会掉队。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各学科的学习状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成绩评价方式变了。小学时期,应该说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高,期末成绩单上也是采用“优”、“良”、“及格”的等级评价制度,即使有分数,差别也不大。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在家长眼里都差不多。而中学采用分数制,层次划分非常清晰,成绩的好坏一目了然。如果学生学习不自觉、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指导再不到位,不到半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拉开很大的距离。学生与家长的心理落差都会很大。长此以往,孩子学习、成长的自信心会大受影响,有的产生自卑心理,人格出现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学生。所以,家长必须有心理准备,要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耐心帮助孩子

分析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平时不教育不管理,考后成绩不满意就用简单粗暴的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很快会成为双差生。

3、学习方法的不同

小学阶段重记忆,轻理解,多用重复的学习方法,主要老师领着学,学习被动;中学阶段重理解应用和能力培养,多学生自主学习要求高,学生要主动学习。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和定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提高理解、记忆、分析、综合等能力,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要求提高。这对于习惯于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这就要求家长要配合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尽快掌握各学科的学习方法。

4、学习节奏的变快

很多学生对初中生活有许多美好的想法,对初中的学习节奏、学习要求

和作息时间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快,每天8节课,每节课45分钟,每节课都学不同科目的新课,几乎每节课都有作业,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延长,回家后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也明显增加,课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这一系列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突然觉得压力增大,变得紧张。这就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和作息时间。

此外,初中阶段孩子还要学会适应更多老师和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学科的增加,上课的老师也增多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要求,这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老师。

因此,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对每一位初一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同时,对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帮助孩子迈好进入中学的第一步,学校希望家长同志们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家长要不断更新传统的家教观念,尽快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二、家长需要做好的两项工作

1、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一年级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家长的主要任务也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由于初中课程多、要求高、难度大,学生光靠课堂,各种学习能力是很难培养不出来的。它需要预习、复习、作业、单元总结等许多学习环节相结合才能取得好成绩。

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的目的是增强听课的针对性,目的是为听课做好准备。通过自学提前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同时把发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课上认真听讲及时解决。预习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教材。预习要动口,把该记忆的内容提前记着;预习要

动手,把例题和课后练习尝试做一下、预习要动脑,把预习的过程为发现问题的过程,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防止走马观花,走过场。所以家长要帮助引导,要督促检查。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能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

认真听课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孩子是否认真听课,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学习的内容、检查课堂笔记、检查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等方面来了解。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孩子,与老师沟通,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听课问题。

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初中阶段每天学习的科目多,内容要求也高。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单靠课堂的学习,学生无法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因此,每天必须及时复习。课后不复习就马上就做作业的习惯是十分不科学的,进入初中以后,必

须培养孩子先复习、后作业的好习惯。复习的方法是:先尝试回忆,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哪些知识? 如果自己能独立地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那就证明自己的预习和听讲的效果是好的。回忆一次,都需要把头脑中“贮存”的知识“提取”一回,就能使知识强化巩固一遍。如果回忆不起来,当然会着急地翻书查笔记;这就增强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复习效果特别好。重要的科目每天都要复习,同时还要周复习、单元复习和月复习。这项工作也需要家长常抓不懈,直到孩子养成习惯为为止。

认真作业,及时纠错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家长每天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记清楚,督促孩子

逐项完成。同时,每完成一门作业,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检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错误,家长也不要讨厌孩子作业出现错误。而要以感谢、喜欢错误的心态去对待它。因为只有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才能不断地提高。检查作业和纠错的方式,可先让孩子自己检查、纠错,然后家长帮助检查、纠错,在家解决不了鼓励孩子到学校找同学或老师帮助。第二天家长一定要检查孩子是否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纠错。

珍惜时间,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任务重,对学生自觉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不是太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每天晚上和周末,家长都要求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内容,定时定量,由家长检查督促,并作出评价。这样,既让孩子学会了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孩子克服了学习磨蹭的不良习惯。

当然,在培养孩子各种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不管不问。要多督促、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多正面强化,少负面强化,及时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2、家长要不断更新传统的家教观念,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的内涵不在于向孩子传授知识,而在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教育孩子对家长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是”无证上岗”。要教育好孩子,家长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更好的适应自身担任的角色。因此,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的学习,相互交流家教经验。认真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家教书籍。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技巧:、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

系。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而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他们愿意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而对家长却渐渐疏远,甚至逆反、顶撞。因此,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废除传统的“家长至上”观念,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变说教为引导,变管教为平等协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要多用平等协商的语气,少用强迫命令的口气,通过促膝谈心等方式来

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消除他们的“敌意”,使父子、母子之间产生共鸣,做孩子可信赖的朋友。、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宽严适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错误与成功同等重要。对于孩子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要有耐心和爱心。孩子犯了一般性错误,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只有让他说出来,你才能了解他,教育引导他,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家长要态度严肃语气坚定,决不能妥协和让步,直到孩子认识到错误为止。切忌轻描淡写,漫不经心或父母双方说话口径要一致,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号。

家长要对孩子每天的成长和进步多”鼓励”和“表扬”。

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

偏激的话:“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为这句话当中80%的成份是真理。教育孩子,鼓励是家长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的对孩子进行鼓励。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得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你每天做需要的事情!

而表扬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正面强化,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经常要用的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家长应该及时的表扬,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这样他才能下次接着做。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家长应及时的表扬。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一个行为是对的或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实际上就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过程。

家长要客观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

中学阶段内容多,要求高。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有思想准备,不能用小学的评价标准要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有过高的要求,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焦虑,更不能打骂、讽刺、挖苦孩子。不然对孩子的成长进步不利。而要多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改变学习习惯和方法。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与老师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教育方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与老师保持高度一致,不要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联系。

家庭教育要注重细节

教育孩子要大事举重若轻,小事举轻若重。凡是影响孩子人格、品质、习惯、成长的都不是小事。如不尊敬师长、不爱劳动、骂人说谎、学习偷懒、怕苦怕累、比穿名牌、校服上乱写乱画、男生留长发、染烫头发、女生佩戴首饰,染指甲、带手机,进网吧、上不健康网站、与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交往、在同学家过夜等不良行为。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家长一一定要重视,及时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讲清利害,并与老师联系共同帮孩子。

篇3:帮助家长管理孩子学习的几点建议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会这样说:“供他(她)吃穿,是我们父母的事,学习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乍一听,好像分工挺明确的,家长只需关心孩子的吃穿,至于学习事务可以一股脑地丢给老师。结果一学期下来,家长只来学校两次,一次报名,一次领通知单。可事实是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也有许多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但苦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得当。整日困惑于孩子不听话、贪玩、上网、不与家长交流、成绩不能上升、孩子不重视学习等问题中。寻找不到恰当而有效的措施。本人既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家长,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我就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

1 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真正重视孩子的学习,切实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是踏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必经过程。孩子学习的过程是长期的、曲折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与孩子最亲密的家长适时地排忧解困,才能保证孩子学习得顺畅。孩子的学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家长地参与管理是必须的。因此,说孩子的学习仅仅是她(他)自己的事有失偏颇。

作为一名现代家长,首先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整体,同时三者的教育又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地位,互相不可替代。提起孩子的学习,总是把“严师出高徒”,“孩子有一个好老师算是运气”等话语挂在嘴边的家长,实际上只是依赖教师在孩子学习上起作用,却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上所起的作用。而请家教,托付长辈,交由他人代管往往很难达到家庭直接管理的效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光有良好的愿望还不够。要从心理和行动上切实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嘴边心中,如果只有美好的目标和愿望,而没有实际落实的管理行动。将无法起到管理孩子学习的作用。虽然现实生活紧张而忙碌,可既然为人父母,就不能推卸和逃避责任。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是家长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必须行为。

2 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树立学生长远发展的培养观念,要不拘于成绩看学习

家长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学习只是孩子成长、发展的方式手段,决不是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是最基础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人格、品德、习惯、是非观、身体素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是为孩子的一生发展铺垫坚实基础的阶段。其中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是根本,家长必须指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爱心和责任心,遵纪守法;学会与人相处,严以待已,宽以待人;多参与劳动,多磨炼孩子的意志。家长还可以有选择地提供有益的书让孩子去读,努力开拓孩子的视野。坚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未来发展全方位地打基础。

现代家长,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以一时一事就给孩子下定论,做取舍。尤其应对孩子的分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考分的高低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能说明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但是,分数的高低受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完全地、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实际水平。而且,仅仅是高分,也未必能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一些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只以孩子考试的分数作为孩子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好了则兴高采烈,出手大方给予奖励;考得不好了则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导致孩子为分数而学,为了考试而学。使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速成,只有长期坚持才会有好的效果。只有通过家长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稳定学习情绪、分析得失原因、调整学习方法、设立可行的学习目标、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孩子体验成功。进而才能保持孩子源源不断的学习信心和力量。

3 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昔日孟母的“择邻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为什么能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父母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正是它非常好地阐述出了环境对于育人的重要性。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温文尔雅,孩子很少会有脏话连篇者。同样,问题儿童也多处于单亲、暴力、留守等存在问题的家庭中。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如同水质与鱼儿、土质于幼苗的影响一样至关重要。因此,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要想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1)父母双方应该有分工与合作,针对孩子学习有分歧必协商,统一意见后共同执行。不宜相互争吵,各行其是,让孩子无所适从。(2)不宜当孩子的面议论他人是非,贬低老师。无需担心孩子骄傲而故意无视孩子学习进步和成就。(3)不宜任意变更孩子学习的时间,地点。孩子学习最好能定时定地,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孩子学习时不做干扰(不等孩子做完就纠错,或喂吃喂喝等。)。(4)确定孩子的确需要指导了,再出手帮助。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书桌、灯光、书架、静音等问题。(5)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宜进行干扰孩子的娱乐活动(打牌、看电视等)。(6)不乱给孩子树榜样,拿孩子的学习弱项比他人长项。

4 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并做到坚持不懈

每个人都会具有很多习惯,而完成同一件事的习惯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角度上来说,习惯是能力的通道,能力,只有在良好习惯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学校里,老师只是指导学习方法和培养课堂学习习惯,而家中学习时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大事。从小学一入学开始,家长就应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头等大事,切实加以关注。重点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配合老师加以培养和训练:

4.1 自觉学习的习惯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时间、学习要求、及时检查反馈。直至孩子对学习活动的步骤形成习惯,成为孩子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无需家长提醒。

4.2 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习是种向新向奇地思维活动。有效的预习,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家长不能只顾督促作业的完成与否,而忽视预习。

4.3 做事专注的习惯

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学习时的效率,有的孩子看上去在做作业,但实际上心不在焉,作业拖拉,费时耗力。发现这种情况必须严肃指正,从短时到长时逐渐要求孩子关注一件事。增强孩子的专注能力。

4.4 思索与创新的习惯

教育孩子遇到学习中的难题要独立思考,支持孩子在常规学习过程中自由发表议论,鼓励大胆质疑问难,不轻易放弃,不抄袭。不依赖他人给答案。

4.5 学会总结的习惯

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家长教给孩子自己要学会总结,在学完一个章节,或一个知识内容后要理清思路,将知识点纳入到知识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

4.6 科学用脑的习惯

学习和休息并不矛盾,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家长要教育孩子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体育锻炼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4.7 课外阅读的习惯

现在要学好各门功课,光靠课内所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家长可以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孩子阅读,要教给孩子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孩子写读书笔记,教会孩子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4.8 使用学习工具的习惯

目前,电子学习机、电子字典、电脑以及网络都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有效信息,方便查找学习资料,但同时又容易带给孩子各种诱惑,阻碍学习。疏导孩子取其益、弃其弊地使用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可以使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长期的坚持才会有效果。如果没有家长长期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孩子的学习习惯则往往难以形成。即便短期内形成,也容易反复。这就意味着作为家长要有坚持不懈地奉献意识。

5 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适时为孩子加油鼓劲或干预指导,增强自信

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孩子独立学习的心理基础。家长要善于尊重孩子、多赏识孩子,不用尖刻的语言嘲讽奚落孩子,如果当众讽剌贬低或故意揭短,夸大孩子的缺点,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最初都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家长要善于称赞、赏识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好的评价是对孩子个性、能力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有了成功的体验,才容易形成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任何孩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培养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如有的孩子遇到失败只会伤心难过,这时家长就要主动询问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发展一般,但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家长要帮助他发扬长处获得自信。家长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别人都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

6 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主动改进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

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要努力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在孩子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孩子总结不同时期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保持积极的心态迎接更大的挑战。在经过努力未能取得成功时,更要鼓励与帮助,家长应该找出孩子进步之处,虽未取得成功,但应充分肯定孩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和热情,使他们看到希望,进而激发起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不要搞独裁,擅作主张,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征求他们的意见,休息、娱乐、学习只要不违背的教育原则,家长尽量配合。要做到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知心者,只要孩子遇到问题肯主动和家长谈,向家长诉说,家长就能掌握好孩子的学习动向。只有把握了主动权,家长才能做到更好地管理好孩子的学习。

7 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与孩子同步成长,及时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

篇4: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39-01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如今,国家取消了毕业分配,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毕业以后,都面临竞争就业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历低,将来就业会非常困难,许多家长真为孩子的前途着急,渴望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不能只希望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必须同时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孩子缺少了有效地家庭教育,就很难走上成功之路。

二、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共同点的“共性教育”(也叫普遍教育)。

1、从时间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程教育;

2、从形式来讲,只能以“上大课”的教学方式为主;

3、从精力来讲,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深入教育。

每个孩子的学习都具有独特性,所以,家长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教育”,认识到学校普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尽可能完美结合,帮助自己的孩子在每个阶段达到尽可能高的标准。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家长最容易出现的失误是“放弃”,如果孩子进了普通学校,有的家长便会埋怨学校不好,埋怨老师水平不高,放弃了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与帮助;如果孩子进了重点学校,有的家长就特别容易满足,而满足之后,也容易导致放弃,觉得“我可省心了”,把教育孩子的事全推给了老师。由于家长的放弃,使得孩子也放弃了自身的努力,最终结果必然是学习成绩不好。

不少教子成功的家长用自己的经验证明: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谁就会获得成功;不少教子失败的家长用自己的教训证明:谁总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别人,总是在埋怨外界条件不好,总是在用落后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谁就会教子失败。

三、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监督管理、注重平时、关注错误、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1、让孩子学会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放弃了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出现差 距。许多孩子不是不想认真学习,而是“不会”学习。谈到学习,不只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就行了。在上小学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100分是常有的事;到了初中,同样做就开始出问题了,小学时经常100分的孩子上初中后成绩单上居然出现了80分,高中甚至出现了60分,考完后经老师指点,马上明白了未能做正确的题目是哪些基础知识的拓展、变形,但老师没讲过,在考场上就想不出来。为什么同样的投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模仿为主”逐步过渡到“自学为主”的过程,上中学后老师课堂上讲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灵活应用和拓展,为了让孩子尽快完成从“模仿”到“自学”的过程,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具体作法是:“跟着跑、自己找”。跟着跑:紧跟学校老师的进度,基础的东西要记得住。自己找:成绩好的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巩固加深(“拔高”);成绩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学校普遍教育的进度时,即在“吃不了”的时候要想办法及时弥补(“补齐”)。

2、边学边查:

一天24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学习成绩还很好?因为他们很好地运用了“查”的手段,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绝大部分是有效时间(有的同学投入时间很多,可惜无效的太多)。查:是改正不足的第一环节,不少家长和孩子忽视了检查的重要性。“只学不查”其表现常是:成绩落后了——着急;成绩排名靠前——心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只学不查,是最累的学习方式,一些孩子在学习中为什么觉得特别累?就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差”在哪,使得在平时学习中,学了一个知识点,就等于背上一个包袱——学过的老得想着,总怕忘了,在考试之前复习的时候,也只能是按照学过的顺序,一遍一遍地把精力分配在复习己经学过的全部知识上,结果是由于复习缺乏针对性,使得己经掌握的,又重复了一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没有掌握的,由于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依然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很容易出现“复习的时候觉得全会,考试的时候觉得全不会”的现象。同时,只学不查,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由于不知道自己哪有不足,所以总是被一种“无名”的恐惧心理所困忧(表现为心里总是“没底”),尤其在重大考试之前表现更为强烈,因为不知道自己差在哪?也就不知道从哪里进行补救。

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对孩子的学习不要平时不管,不要只是在期中期末考试以后才管,不要只注重期中期末考试的名次,采用“秋后算帐”的错误做法,要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从考试以后转移到日常学习中,重视学校平时的测验,在老师的“普查”之外,多利用课外资源让孩子积极主动进行“自查”,只有多查,才能知道差在哪里,才能克服不足。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现为只看考试得分,不看丢分,更不管为什么丢分。只看得分,得分高容易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产生自满,得分低容易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产生自卑,两者后果都容易导致放弃努力;有的家长甚至只盯着中考高考,认为孩子刚上初一不着急,等到了初三,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家庭教师就行了,这样做,使得孩子必然放弃日常的努力——只是在考试前才用功读书,使得在平是时偶尔出现的“小错误”没能及时克服,在考试之前累积成了不容易克服和来不及克服的“大错误”。

3、边查边改:

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暂时的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监督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只查不改,等于白查。

4、边改边验:

篇5: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首先要有必要的课前预习,基本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其次要充分高效地利用好课上的时间,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

篇6: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赤峰三中 闫迎春

一、小学升初中面临的变化

1、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2、管理方法的变化

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老师监管,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3.教学内容的变化

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初中又增加了政治、历史、生物和地理,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六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4.教学方法的变化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许多孩子不会利用自习时间。5.考试及评价方式的变化

初中的考试增多,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考试得了80多分是比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时会高一点。学生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下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青春期)

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发育和活跃时期,从初中开始就进入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育最主要的时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时期。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青春期的症状如下:烦躁、叛逆、独立、不交流、厌学、追求另类、意气用事、对着干、顶嘴、寻求刺激、网瘾

二、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的办法

1、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制定三年计划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初中三年的打算,聊一聊孩子的人生梦想与三年目标的关系,并且一定要落实到纸上,把人生梦想一步一步分解,而后,让孩子写下初中三年的目标。家长也要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对孩子的祝福。最后,可以把它贴在家中的醒目处,或收藏起来。计划要随着时间以及孩子的成长要修改,更主要的是要执行和及时总结。制定计划时要关注两方面: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也就是日程表。试想,当孩子的心灵插上梦想的翅膀之后,这初中三年,乃至于今后的岁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心中装着目标、满怀激情的孩子会用可爱的、真诚的行动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2.鼓励孩子采取行动,融入新环境

每个人到一个新环境,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成人也如此,何况孩子。但这个过程,我们要让它尽量缩短,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才会更快。怎么办?就要一步步鼓起勇气战胜自己的困惑,一次次勇敢地亮出自己。因为,面对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谁都非常渴望融进这个新环境,每个人都在忐忑不安地试探,那就看谁能更早投入更快的适应。不妨鼓励孩子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自我打气。要时时这样暗示自己:我是个很特别很出色的孩子,我一定要让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亮点,我一定行!

第二、勇于行动。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哪怕是为班级搬一次作业,领一回新书;主动举手抢答问题„„不要放过亮出自己的机会。有些家长认为做哪些事情都没有用,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那是大错特错,因为孩子的威信并不完全是看学习,还要看你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帮助等。

第三、不怕失败。记住一句话:试一试,我有时可能会失败,但不试永远不会成功。我们要做自己最该做的事,做最自然的自己,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

第四、乐于助人。要有这样的为人处世态度: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样,无论老师、同学、家长都会因为你而快乐,而助人就是助自己。当每一天都能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时,就会感觉初中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3、告诫孩子把握课堂,学会主动学习

上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而且初中更要求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笔记能力、倾听能力等。尤其是,在一个新的班级里,可能会强手如林,每个同学都会很棒。这时,如果还用小学的方法很随意地学学,突击一下,就能应付过去的学法,肯定会招架不住,甚至会在学习中落伍,丧失信心。怎么办?

第一、认真听讲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的一分钟,大于课下十分钟。老师备课的心血,老师知识的精华都会在课堂上展示。所以,课堂上要极专注地听课,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认真地做好笔记。

第二、要严格落实老师们的要求。一位中考状元介绍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她说,我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听老师们的话。”也就是说,无论是老师口头要求还是书面作业,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不但孩子要落实,家长也要落实老师的要求。

第三、帮助孩子总结学习方法。不懂就要多与老师交流,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但所有学科又都有相同的学习规律,如五个学习环节是必需的: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该做什么事做什么,做什么事就做好什么。”如果自己真的一步步地遵循这种规律,一环扣一环的去落实,又加上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那么,再多的科目也不怕,学习便成为了乐趣。

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入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备知识又要备方法,课堂老师指导,家长在家也要积极配合。

4、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克服马虎的不良习惯

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增多,学习量加大,一节课如有几分钟的时间溜号,就有可能导致本节课的知识学不懂、不扎实、整个知识链条就断裂开来,为以后的学习设置了障碍,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切记以下做法:孩子专注做事,哪怕是玩的专注,也不要打扰他;学习时不要随意打扰他,送水果、送水等吃的,提前把这些工作做好,要么就在休息时吃;更不要看到孩子很累就心疼,让孩子休息,抱怨老师的作业多;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不停地催促快点,因为你很累等原因;如果孩子坐不住,不停地出来,大人一定要在他的书房陪读,严格限制他出来,必要的话可以训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慢慢的就把孩子陪出来了。

有些人认为孩子不是不会,就是马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于马虎,就是不认真、不熟练、或者不会。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加大训练,做到熟能生巧,看谁还马虎。我女儿在初二生物地理考试的时候,做了大量的练习,马虎一点都没有了,而且地理100分,生物98分,因为她把该出的题都做遍了,而且特别熟练,所以永远都不会马虎。

5、回家及时复习巩固,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学习了新知识,如果不及时的巩固和训练,那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训练的程度肯定不够,需要通过作业来进一步强化,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作业问题。作业量虽然大,如果合理的安排时间,没有问题的。具体做法是:(女儿的例子)第一,每天固定好先写那一科作业,成为晚上学习的规律。第二,写着一科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这一科的内容,然后动笔。第三,作业写完后,在对照一下课程表,看今天哪一科没有作业,必须复习一下。

第四,所有的科目复习并写完以后,针对自己今天不太熟练的科目再次复习,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第五,家长检查,查数量和质量,但是不要指出那错了。

第六,对于史地生政四科来说,一定不要偏科,当天有那一科,就利用晚上10-15分钟时间复习一下,如果等到期末再去背,就相当于10天的饭菜一顿吃了的概念。

第七,周六和周日,一定要把本周所学的知识在巩固一遍,做到天天清,周周清,学习起来就轻松了。千万不要偏科,那样既不能全面发展有不利于中考。

6、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排除各种困扰,减小青春期的不良反应

初一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加之青春期的来临,会出现成绩下降或者情绪低落等状况。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和孩子仔细谈谈心,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及时疏泄不良情绪。

第一、多用激励的语言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到,“只要努力和付出了,无论成败,我都是父母心中最棒的宝贝!”而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会愿意与父母交流。要在乎他们的想法,当好孩子的大朋友。要积极、及时、准确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以肯定,及时表扬。到了初中在糊弄孩子可是不行了,做事情一是一,绝对不可以应付,否则孩子会学习你的做法用在您的身上,糊弄大人是孩子的特长。

第二、要理智科学的爱孩子。既要关心又不要过分溺爱,做事要有原则,万事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学会负责。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赏罚分明,发现问题解决一定要及时,千万不可以攒着,那样会出大问题的。生活上我们一定要关心到位,学习上要求孩子的时候也好执行。

第三、和孩子共同成长。买一些通俗易懂、实用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家庭必备的书籍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挤时间学习,或者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读书,做孩子学习上的伙伴。和孩子一起运动、听音乐、唱歌、弹琴、看电视、逛街等,做生活中的好朋友。

第四、多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勤翻一翻孩子的作业本、教科书以及考试卷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及时与老师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孩子调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学习过程把握好了,结果自然会很理想。

第五、与孩子谈理想,设计美好生活。

上初中后孩子已经有了对物质的追求,开始有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想,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让它成为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让孩子有达到目标的冲动。

上初中后,孩子和家长真正交流的时间减少了,所以,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快乐成长、轻松学习。例如,我女儿就好像没有青春期,因为------

7、培养孩子的习惯,从家长自身做起

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最终决定成败的就是学习习惯和方法。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常见的不良习惯:

第一,晚上睡的很晚,早晨不起床,精神状态差 第二,进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或电脑 第三,做事不认真,不严谨,应付差事,得过且过 第四,在家召集人打麻将或打扑克,没人管孩子

第五,在家讲话粗声大气,爱嚷嚷,絮叨,导致孩子不爱回家 第六,大人闹矛盾不避开孩子,或拉拢孩子,或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第七,说脏话,抱怨生活和社会的不公,意气用事 第八,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极的情绪,缺少坚强的意志

第九,缺少宽容和忍让,用刻薄的话挖苦和讽刺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第十,强烈的攀比

第十一,长时间梳洗打扮,过分追逐时尚 第十二,善于妥协,没有主见,尤其向孩子妥协 三 消除错误的观念,成就孩子美好人生 孩子聪明,就是不用功 努力很长时间就是不见成绩提高 孩子的职业就是继承 有钱随便花,谁也管不着 老师的要求太多,任务太重 只要学习好,所有的要求一律满足 校信通没用,就是收费

老师找家长不是收礼就是收拾孩子

四、提几点具体的要求

1、校服

2、做早饭

篇7: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英语

首先,孩子在小低阶段,相对来说可支配时间是多的。而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抽象记忆力是最好的,尤其是在自己感到有兴趣的事情上面。所以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情吧,在什么阶段就做这个阶段最适合做的事情吧~

其次,你固然可以安排孩子在高年级去背单词。可是你有没有看过高年级的数学书?语文书?你有没有看过高年级的教材后面一课有多少个单词?你知道高年级学完一课需要多少课时吗?课后作业的量有多少?加上各种动词时态的变形?为什么不利用当前的可支配时间把一些可以死记硬背的东西吃掉,然后高年级的时候多注重思维拓展呢?

很多东西是摆在那里的,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初中的主课有多少门,大约学点什么,几年级是一个大跨度的分水岭,一般孩子几点睡觉,这些都是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的。所以我调查完了以后的结论是,如果小学阶段吃掉初中英语,和部分的语文小古文和诗歌,初中就能全力以赴应对物理化学数学(这些科目比我们当年难很多。。。)然后在应该长身体的时候,每天按时睡觉。

篇8: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一、保证孩子要有良好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孩子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所进行的学习。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持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小, 没人看, 上幼儿园主要是解决没人带孩子的难题。孩子在幼儿园主要是吃好、玩好, 至于学习, 孩子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其实不然。在一年级的适应期, 很多孩子掉队并不是他没有上幼儿园, 而是他在幼儿园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个人的能力也没有什么提高, 而适应能力强的其他孩子, 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多, 习惯养成得好。从这里看出, 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也很重要, 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从幼儿园起步的。对幼儿园老师教的知识, 家长还是要关注的, 至少要让孩子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 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拼音的早期介入, 数学1~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可根据孩子情况提前灌输、指导。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的生活习惯会对他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 在入学后, 会很快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对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也能顺利完成。而生活习惯不好的孩子, 入学后, 既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又不能完成老师的各项新要求, 造成孩子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感。而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宜早不宜迟。在孩子上幼儿园阶段,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按时上幼儿园的习惯。吃饭时要教给孩子正确拿筷子和勺子的姿势, 吃饭不掉渣, 不用大人喂。写字或画画, 握笔要正确, 看电视要坐端正, 不躺着、歪着看。玩完玩具, 能主动收拾, 并把玩具放好, 会自己收拾书包, 整理文具盒。做事有头有尾, 有条理。与小朋友玩时懂得谦让, 不霸道。不随便撕废纸, 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对人有礼貌。这些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家长不可小觑, 它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悉心培养, 孩子就会有好习惯的。

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很多孩子刚上一年级, 就经常迟到, 没有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这样的孩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其他孩子的指责与嘲笑, 从而造成迟到孩子的心理负担, 对上学有种紧张感和排斥感, 不喜欢上学, 不愿意上学。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家长就要端正思想, 转变观念, 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四、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刚上一年级, 有一部分孩子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 在出操、站队、值日、收拾书桌、摆放文具、写作业、听讲等方面明显比别的孩子慢一拍, 究其原因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 动手能力较差造成的。要想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 最好的办法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开始, 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五、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浅显的生活常识, 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孩子们入学后, 老师往往会让每个孩子介绍一下自己及爸爸妈妈, 可总有些孩子说不上爸爸、妈妈的名字及工作单位, 甚至连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也不知道, 个别孩子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不会翻书找页数, 不会拿笔写字, 不会用本子写作业等等,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不会, 不仅让孩子难以适应小学生活, 而且给孩子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 被别的孩子笑话。其实, 只要家长稍加注意, 平时多给孩子灌输, 多训练孩子, 孩子完全能掌握。家长不要有错误的观念, 认为这些知识和能力小学老师会培养的, 不用自己费神费力,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些老师也许会教, 但在多数孩子都会的情况下, 老师会为几个或者个别孩子再培训这些能力, 再教这些知识吗?或许老师会要求孩子记住家长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电话号码, 但没有办法去教每一个孩子写自己的名字。家长只有在学前教育上提前迈出这一步,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看时间, 认识水果、蔬菜, 了解四季, 了解爸爸妈妈, 了解安全信号灯, 能区分各种课本, 会听话, 守规矩, 能够处理一些同学间的小矛盾等等, 孩子的能力就能提高, 自信心就会增强, 那么老师的任何要求都能做到, 他 (她) 还会有什么不适应呢?

六、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孩子在入学之后, 他们的心理会常常受到打击, 如当他们犯了错误时, 老师的“铁面无私”很可能使他们认为老师对他们有偏见;当他们因为小事而跟同学们争吵时, 同学的“丝毫不退步”, 促使他们开始产生怨恨情绪;当他们遇到困难时, 家长和老师未能及时“拔刀相助”, 会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这些感受都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跟随身体一起成长而造成的。而这往往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对学校及学习的看法, 很容易促使他们厌烦情绪的产生。所以, 家长要提前帮助孩子, 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篇9:如何引导家长帮助孩子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班主任,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代上来的,对于孩子以及家长的情况我都很清楚。然而,我们是家长和学校的纽带,是家长和学校的桥梁,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为了孩子全面的发展。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帮助家长,了解农村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解决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成绩不好

有些学生把“学习无人辅导”作为造成自己学习低下的首要因素。事实上,处于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还是非常强,很多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期间由于过于思念父母,导致自身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孩子往往无人倾诉,在生活中与学习中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都闷在心里,这显然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目前,在我班就读的孩子——徐××,他基本上都是在过年、过节时才有与父亲团聚的机会,平时都是生活在学校和她姑姑家,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也不和别人玩,我去找他说话,他都很少搭理我,久而久之,有些自闭。

二、如何引导家长

1.提高家长的素质,改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对“农村孩子”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中的作用,围绕学生的教育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监护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例如,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现在的状态和学习成绩,还让家长看孩子的日记,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家长可以来学校听课等等,对在校的孩子,就经常采取走访、调查的形式。

2.增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显得更加严格。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懂得生活、会学习,还应该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三、如何引导家长帮助孩子

1.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3.家长不要做晴雨表

4.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篇10: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第一: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关心。也许你会说,天天让他好好上学,成绩有一点不好,就立刻想办法找个家庭教师或参加个补习班补课。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固然正确,但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孩子的情绪变化。家长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小小年纪就不应该有什么压力,有什么烦恼,其实不然,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如果你看到你的孩子心情不好时,你不能对孩子糟糕的心情置之不理,直接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好一件事情的。再者,要关心孩子的行为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现象:孩子小的时候很乖,什么都听父母的,学习成绩也很棒,值得家长到处炫耀,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不听话了甚至家长自己都怀疑这是自家的小孩吗!其实孩子也是有主见的,只不过在小的时候还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有主见这个事实,还不知道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判断事情的真假好坏,而是照着父母要求自己做的好好去做。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见”这种观念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一步一步做了,他会掺杂自己的思想去做,这时父母一定不能对孩子的这一正确行为大动干戈,也不要总拿这孩子小时候如何如何乖来说事,而是要意识到孩子长大了,不应该再用命令的口气告诉他,你必须做什么,而是作为一个引路人去引导孩子应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和孩子融洽相处,才能更有利的促进孩子的成长。

第二:要学会如何激励孩子更好的学习。如果你没有好的方法,一天到晚只是在孩子身边念叨学习,这样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要想更好的激励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就要培养孩子学习之外的思想道德修养。平时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只看中孩子科学文化的学习,并不怎么对孩子灌输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其实思想道德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孩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的关键。如果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时,他如果回答说是父母要求的,那你的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而是在父母的强压下一直被动的学习,但如果你的孩子回答说:“爸爸妈妈太辛苦了,我要好好读书,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那么你的孩子对学习是主动的。虽然这两种回答都和父母有关,但前一种回答有一种无奈蕴含在答案里,言外之意,如果父母不要求,孩子就不好好学习了;后一种回答有一种美德蕴含在里面,那就是孝敬父母,正是因为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才将学习变得主动,根本不用父母的督促就能好好学习。虽然小孩子的思想道德意识不是很强烈,但只要家长循循善诱,您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第三:家长对老师的话要懂得取舍。如果您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话,那么您当然不会烦恼,老师从不会说能够给他带来好名次的好学生的不是,只会把成绩差的学生大批特批一顿,有些老师甚至对家长也不客气。他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糟糕的成绩负全部责任,强烈要求家长给孩子请个家庭老师,好好补习补习,免得拖班级的后退。与其说这种老师对孩子负责,不如说他在推卸责任。如果有老师对您说这样的话时,你不应该回家后直接把气都撒在孩子身上,而是要直接反问老师的责任在哪里,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提高,为什么孩子如此害怕老师,而不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差,三天两头被

上一篇:施工技术总结免费下一篇:2024学年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