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营改增方案

2024-05-21

银行业营改增方案(共6篇)

篇1:银行业营改增方案

银行业“营改增”方案设计及建议

摘要:全面实施增值税是国家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金融保险业子行业的银行业同样面临改革要求。本文在对银行业“营改增”难点问题展开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同类增值税制度设计和我国已有的增值税政策,给出合理的改革方案,同时从理论和银行业实际运行两个角度对方案设计做出论证,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对方案实施提出部分补充意见。

关键词:“营改增” 银行业 税率

作为金融保险业的核心构成,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面,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当前我国对银行业征收营业税,银行业重复征税问题严重,且较高的营业税税率让银行业承担了相对其实际能力而言更高的税收负担,同时还存在银行业内部税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银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影响着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可见,银行业改征增值税已成为我国“营改增”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银行业“营改增”的难点

(一)理论争论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是价外税的一种,由消费者负担。因此,部分观点认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业务都是对消费基金的跨期配置和进行的余缺调剂,而货币数量上的变动也更多是资金本身时间价值的体现,是对市场主体违约风险和通货膨胀的补偿,不能算作银行业业务活动增值额被征收增值税。但是,更多的观点还是认同对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征收增值税。在他们看来金融服务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原本可能闲置的资源通过其他诸如生产企业等间接创造出了新的价值,故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等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所提供的应税商品和劳务,应该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只是在增值税具体征收政策上可能会有所区别。

(二)政策选择

1.税基的确定。考虑到银行不同的业务收入取得方式不同,或为利息收入、或为利差收入等其他形式,且收入核算方式也不同,再加上银行日常运营受某些特殊因素影响,在计算增值额时无法像其他行业那样直接通过流转中资金的增减或产品的流通价差予以确定,还要考虑诸如汇率变动、通货膨胀等影响。因此,银行业增值税税基确定存在困难。

2.计税方法的选择。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各有优缺点。其中一般计税法允许一般纳税人对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能够形成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减轻税负,但是存在纳税操作上的困难;而简易计税法虽然计算简便、便于征管,但在减轻税负、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上作用又十分有限。那么,未来银行业实施增值税选择何种方法,需要认真权衡各自的利弊审慎选择。

3.税率的确定。税率的确定可以说是整个税收政策选择问题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对市场各个主体利益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整个“营改增”的成败。增值税税率如确定得过高,不仅无法产生改革红利效应,相反可能由于过重的税收负担抑制企业的发展,让经济变得缺乏活力;如确定得过低,虽可以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但也会破坏公平的市场规则,使经济运行变得低效。因此,审慎确定一个合理的、社会各方普遍能接受的增值税税率十分必要,唯有如此才能使现有的税制问题得以平稳解决,同时又为国民经济的高效、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的确定。由于银行业业务的特殊性,成本中很大部分是人工费、存款利息支出,很难获得增值税进项抵扣发票,申请抵扣的真实性审查、抵扣数额的确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都存在困难;至于占比较低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比较容易的外购设备等是否按照一般企业的进项税抵扣标准执行也有待具体考量。

5.中央和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例的确定。我国增值税作为地方与中央的共享税,地方和中央按照1∶3的比例分配;而营业税则主要归地方财政所有。具体到银行,除各总行外的其他分支行应缴营业税由地税机构负责征收,计入地方财政收入。若银行业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仍然按照1∶3的比例分配,将打破原有财政收入分配格局的平衡,造成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匹配,引发其他深层次矛盾。

(三)成本-收益分析

银行业“营改增”不仅是构成上层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社会福利举措。但银行业“营改增”是否可行,以何种方式推行,每个具体的政策部分各个方案如何取舍?这些都需要通过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确定,以保证改革的红利效应能够充分释放,整个社会都能共享改革的红利,与此同时又能将负面的不利影响限定在一个可接受和控制的范围内。鉴于银行业本身涉及面广,测算数据难以准确获得且数据过于庞大,再加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难以量化,银行业“营改增”的成本-效益分析也就随之成为改革道路上一道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

二、国际国内参考借鉴

(一)国际上三种主流金融业增值税征收模式的启示

国际上在进行增值税税制分析时,一般根据银行收取的服务费用是否直接体现在银行的金融服务收入中把银行业务分为显性和隐性收费业务两类展开讨论。其中隐性收费业务构成了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关于隐性收费业务增值额核算却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性难题,对此各个国家在实务中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正是基于这种对隐性收费业务处理上的差异,目前国际上形成了三种主流模式,包括欧盟模式、澳大利亚-新加坡模式和新西兰模式。

比较三种流行的模式,可以发现各国都在致力于解决重复征税、隐性收费业务增值额难以确定这两个问题,但各有侧重。考虑到实行增值税改革的根本点在于它能更好地避免重复征税,相对而言,增值额难以确定问题则更多地体现为一个技术性难题,随着科技进步必定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更多考虑免除重复征税方面的意义,我们可以参照采取新西兰模式。一方面,在新西兰模式下银行所有业务都纳入应税范围,即使零税率项目也得负有纳税义务,所有的进项税额都能得到抵扣,从而形成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可以有效地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另一方面,新西兰模式能避免进项税额分摊上的困难,消除分摊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实务工作的复杂性。

(二)国内试点行业相关制度设计的启示

从我国现有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试点的做法来看,它们基本都是在遵循减轻纳税主体税负原则的前提下,在对行业的业务内容进行明确而合乎实际的分类基础上选择征收或免征增值税,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采用简易计税法和一般计税法。而针对行业内纳税人各个不同的业务内容,也是从多档税率中灵活选择,很少执行统一的增值税税率。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试点行业的一些国际业务如运输业的国际运输等的税收政策选择上要么免征、要么实行零税率或按简易计税法征收,体现了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政策取向。显然,上述做法对本文中正在讨论的银行业“营改增”提供了一些改革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银行业“营改增”方案设计

(一)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

1.改革要遵循增值税的一般原理。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流转税,核心在增值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货币的形式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化,但这期间货币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货币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银行在围绕货币展开业务活动时,实质上和从事普通的商品(包括应税劳务)交易是一致的,在流转过程中都出现了增值额,唯一的区分仅仅在流转于银行业的商品是比较特殊的“货币”商品。这表明银行业在进行“营改增”的制度设计时无论其业务相较其他行业多么复杂,我们都只需狠抓“增值额”这个根本。

2.改革要坚持“轻税负,促发展”。一切上层建筑的变革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作为完善国家财税制度的重要举措,实施“营改增”的目标就在于让制度更加适应经济运行规律,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具体到银行业,其改征增值税就是要减轻其税收负担,使其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市场资源的分配,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即“轻税负,促发展”。

3.改革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改革是有代价的,我们必须在改革红利和改革成本之间综合平衡,银行业作为“营改增”的深水区更应该审慎考量,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同时将改革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要争取经济净效益的最大化。否则,改革就是让历史开倒车。

(二)主体方案设计

1.银行业务划分。在许多已有的银行业“营改增”研究中基本都是参考国际通行的核心业务、附属业务、其他业务及出口业务分类,然后依据各自不同的视角对不同的业务采取差异化的增值税征收策略。但是笔者认为这种仅仅以收费和服务关联度为标准分类征收方式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建议按照银行业务风险高低将业务分为三类:高风险类业务、一般风险类业务、无风险类业务,具体划分如下页表1。

如此划分,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程度不高的现状,且目前正处于一个全面改革的关键期,急需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按照风险划分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在更为适宜的风险范围内进行业务经营,从而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能很好地将一些分开核算存在困难的业务归为一类,统一考虑其增值税政策,为纳税核算提供便利,减少核算成本。此外,该分类在某些方面与前文提到的国际流行的分类存在契合之处,如无风险类业务和国际分类中显性收费项目基本一致,这为将来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入到新阶段、进一步深化“走出去”战略、与国际接轨留下了空间。

2.银行各业务增值税方案设计。鉴于我国银行基本都是一般纳税人,而采用一般计税法又有诸多好处,故在以下业务方案设计中均采用一般计税法。

(1)无风险类业务增值税征收设计。银行无风险业务主要考虑中间业务,这类业务是利用客户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及佣金。收费十分明确具体,增值税销项税额易于确定。至于进项税额,这类业务的业务成本集中体现于办公设备和服务设备成本以及租金和第三方手续费及佣金等,但是核算时值得注意的是办公设备和服务设备成本以及租金部分成本往往也构成了一般风险类业务、高风险类业务的业务成本,需要在这三类业务之间分摊。然后按照无风险类业务在纳税期内应该实际负担的成本部分,加上支付给第三方的手续费和佣金作为进项予以抵扣。税率方面,可以参考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6%)执行。因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很多内容与已经改征增值税的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基本一致,如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咨询类业务就完全可以看作是普通中介公司提供的鉴证咨询服务,只是服务提供主体发生了变化。实施6%的增值税税率有利于保障银行业中间业务与现代服务业的税负公平,引导彼此间公平竞争。至于国债买卖,基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本文建议延续过去营业税时期的优惠政策实行零税率。对国债买卖过程中的利息收益、差价收入按零税率征收增值税,同时因国债买卖而形成的手续费用准许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扣除。

(2)一般风险类业务增值税征收设计。对于一般风险类业务主要是存贷业务,刨除时间价值、风险补偿等因素,单就货币作为一种商品来讲在流转过程中确实发生了增值――净利息,符合增值税征收的一般原理,可以按照一般的增值税征收方式征收,分别确定销项和进项税额。但考虑到一般逐笔确认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然后再计算应纳税额的方式与银行业利息收支的现实明显不符,对各项存贷业务利息收支分开逐笔核算不仅成本大,而且在技术上也不完全可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汇总核算的简易处理方式,将一个纳税期内的全部净利息收入视为一般风险类业务的增值额。

至于税率的确定,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综合考量。一方面,该类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约占75.51%,是以往税务部门对商业银行征收营业税的重要来源。改征增值税后,如果对利息收入实施零税率,必定将对财政收支形成冲击,影响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如果对利息收入按较高税率档次征收增值税,又会影响银行从事基本存贷业务的积极性,导致银行最基本的信用中介职能被抑制,不符合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消费和投资的要求。所以,6%应该是一个比较适中的选择。

(3)高风险类业务增值税征收设计。在全球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尽管目前我国尚未从制度上认可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但是关于其业务范围的监管和限制已不再像以往那么严格,混业经营正逐渐成为金融业改革的一大趋向。于是,各个商业银行在较高经营收益的驱使下业务都开始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银行不曾涉及的范围,包括证券投资等业务,而且涉及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正是这些不断被拓展出的业务内容组成了商业银行高风险类业务,它们在增加银行收益的同时也将银行置于更高的风险,对此我们需要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因此,在总体选择零税率模式、允许对所有进项税额予以抵扣的情形下,暂时有必要对这类高风险业务执行比较严格的增值税政策,以保证银行在安全范围内从事多种经营、参与现代金融竞争。故当前同样应选择6%的增值税税率,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风险,又能使银行混业经营的进程保持合理的速度而不至于停滞不前。待到以后金融体制得到完善、商业银行经营更加科学合理后,再进一步放宽增值税政策。

(三)方案可行性测算

1.税率测算。“营改增”要求减轻税负,那么本文所拟定的方案是否符合这一要求呢?接下来,本文将就上述方案拟在银行业实施的增值税税率与当前银行业的营业税税率进行对比,以判断方案中的税率是否满足“营改增”的要求。

基于本文关于增值税征收的方案设计,现拟采用加权汇总的方式对该方案下银行业实际将执行的增值税税率进行计量,其中加权的权重参考三类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具体公式如下:

方案中加权汇总税率=无风险类业务收入占比×适用增值税税率+一般风险类业务收入占比×适用增值税税率+高风险类业务收入占比×适用增值税税率

代入2014年我国十二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各类业务占比数据,其中无风险类业务收入占比约为23.12%,一般风险类业务收入占比约为51.84%,高风险类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4.41%;可知方案中增值税加权汇总税率为5.36%,高于5%的营业税税率。但是考虑到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银行实际承担的税负要远远低于按照5.36%直接计算所得结果,这也就是说按照本文银行业“营改增”方案实施能够使银行业的税负降低,符合国家政策的目标取向,方案可行。

2.实际税负比较。为了通过对比增值税改革前后银行业税负验证税改方案的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以2014年我国十二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作为测算基础,现对测算过程作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由于方案设计中各拟征收增值税的业务均采用6%的增值税税率,故在处理增值税销项税额时可以采取汇总计算的方法。经计算,2014年我国十二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增值税销项税额合计为1 588.31亿元。

第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计算。在方案总体选择零税率模式的情况下,除了人力成本无法作进项税抵扣、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损失因与增值额进项抵扣无关外,所有构成增值税进项的都可以抵扣。但是在计算销项时对利息、手续费及佣金、其他非利息收入采用的是净值,相当于已经抵扣。因此,需要单独核算的进项税额仅为符合增值税抵扣要求的部分业务成本及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现按照2%的抵扣率对该部分进项税额作简易处理。经代入数据计算得需要单独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02.81亿元。

第三,征收增值税情形下总体流转税的计算。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纳税人在缴纳增值税的同时还应以其应缴增值税税额为基础计算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其他附加税费。基于此,在测算过程中分别按照7%、3%的税率对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予以考虑,经计算流转税合计1 524.05亿元。

根据测算结果整理得出表2。

对比表2中数据,按文中方案实施“营改增”后十二家银行总体税负减轻345.9613亿元,增值税较之前营业税少缴纳399.874亿元。考虑到数据的有限性和测算存在的误差,上述税收变化幅度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它满足减轻税负的要求,另一方面税负减少幅度相对财政收入也不会对政府财政形成冲击。所以,通过实际数据研究可以看出方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四、其他补充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配套设施建设

银行业“营改增”要想充分展现其优越性,必须要有一批专业人才和完备的配套设施来支撑。首先,执行层面银行要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财税人才,税务部门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以保证“营改增”政策正确、及时执行;其次,通过引导学校、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做好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再次,要坚持现有的税务培训、研讨机制,及时传递最新的增值税政策并收集增值税实施的反馈意见,不断推动增值税制度走向完善;最后,要加强增值税发票开具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以使整个增值税系统以一种高效的方式顺畅运转。

(二)关心国际动向,注意国际接轨

现今,我国正在推行的“营改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借鉴国际上流行的流转税制改革,在为国内企业释放利好的同时借以消除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差异,为国际经济交往提供便利,以一种能为他国接受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国际流转税制度的最新变化和国际学术界关于流转税的最新研究动向,尤其是欧洲、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增值税相关动态,以便及时针对国内情况做出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宋英华.金融业“营改增”难点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2.李瑞波.银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方案探讨及其影响分析[J].金融会计,2014,(1).

篇2:银行业营改增方案

2013-11-20 来源:扬州时报 作者:编辑部 | 中国会计网-中国会计行业门户 | 会计论坛

国务院关于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试点的工作部署,金融保险业将从2014年开始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增值税改革。根据《试点方案》中金融保险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的制度安排金融服务于经济,“营改增”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势必将对金融产生影响。此举可能对某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实际税负可能加重。《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而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银行业,较有可能适用6%的税率,比现行营业税率5%高1个百分点,与试点方案中减轻税收负担的目标不匹配。

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贷款利息收入,进项税额的抵扣可操作性难度很大。其他电子设备、办公设备及其固定资产采购项目,在日常业务中所占比重较低从而抵扣税额有限,实际可抵扣税金远远少于银行业机构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营改增”,后不论采用何种具体方式开增值税税票,银行都应该而且必须建立增值税开票系统与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硬件和软件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支出,从而增加营业成本。

银行现有税务方面的人才匮乏,更重视的是业务及信贷能手,今后“营改增”实施过程中肯定需要税务方面的专职人员,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新增岗位人工成本也是较大的支出。

作为中小金融企业之一,就“营改增”实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作为服务于“三农”地域性的中小银行,是地方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提供者,同时承担较大比重的政策性社会性责任,服务对象的信用风险较大,因此亟须政府政策扶持,建议政府设立财政扶持基金,由财政出资,对这些税负增加的企业进行补助,减轻税务负担。

“营改增”后,将促进银行的经营模式转变,逐步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式精细化转变;另一方面,“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行业税负水平均有大幅提高,但大部分企业税负将下降,发展动力增强,对资金将有更大需求。银行应利用本次税改契机,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改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银行自身的共同发展。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加大对相关行业风险的监测,加强风险评估,审慎开展行业准入。对行业存量贷款,要积极完善相关担保手段,保证资金安全。

“营改增”将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辐射性,对银行现有的业务系统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建议对征税范围、税率进行充分测算,明确银行业务类别划分标准,对各种业务纳入税改时限区别对待,分阶段稳步推进税改。

加强会计核算降低银行税收成本,明确进项税抵扣范围,增加进项税税额,增值税抵扣力度,减轻税负。在“营改增”过程中,既要考虑银行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对行业税收负担产生的影响。不断完善各业务系统,实现增值税开票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解决在衔接过程中出现的硬件、软件等问题,同时制订相应的增值税开票流程,规范工作人员业务行为,防范风险。

“营改增”对银行业经营及税收的影响

2013年10月28日10:51 徐海波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

【字号:大 中 小】

以往增值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制造业,这造成增值税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易往来的双重征税、重复征税问题比较突出。为改变这一状况,避免重复征税,发挥增值税中性、税负公平等优点,我国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总体上看,“营改增”将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得到加快发展。

我国现行银行业营业税征缴规定及问题分析

(一)银行业营业税基本规定。根据现行税法规定,我国金融机构营业税税基包括以下四类:一是贷款业务利息收入全额;二是融资租赁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承租方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三是买卖金融产品的价差收入;四是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取的手续费与佣金等。目前,我国银行业营业税率为5%,附加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分别为营业税的7%(市区7%,县镇5%,乡村1%)、3%和2%,银行一般金融业务的营业税及附加名义税率为5.6%。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从2004年起,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税税率调整为3%,加上附加综合税率为3.36%。

(二)现行征缴规定存在的问题。一是银行业营业税计征范围不合理。目前银行业营业税的税基是营业收入,而非净营业收入,存款的利息支出不允许从营业收入中扣除。二是营业税无抵扣项目。银行业成本费用支出如购进IT设备、电信服务等支出中所含税款均不可抵扣,使银行在事实上成为增值税和营业税双重承担者。三是营业税无法实行退税。出口型金融业务无法享受到退税优惠,削弱了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

银行业“营改增”构想与影响测算

(一)我国银行业“营改增”的构想。基于金融业增值税制的国际经验以及保证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和征管方便等现实要求,我国银行业“营改增”进程可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以基本免税法为基础,同时对存贷款利差收入开征增值税,以免造成财政大幅减收;第二阶段,随着银行中间业务比重不断上升,择机过渡到基本免税法;第三阶段,创造条件向“允许进项税额抵扣的免税法”方案靠拢。

(二)银行业“营改增”具体影响的测算。考虑到目前我国银行业存贷款业务比重较高、中间业务比重尚低的现实情况,依据上述构想中的第一阶段税制,对我国银行业“营改增”的测算设定如下前提条件:将隐性收费服务中的外汇转贷业务、金融商品转让等列为免税业务,把一般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视为此项业务增值额,对其开征增值税;对显性收费服务如金融租赁、保管箱、咨询等业务开征增值税;对出口的金融业务适用零税率。

1.银行业“营改增”对银行利润影响简化测算。本次参与调查的银行为各商业银行在大连辖区内的分支机构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具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8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村镇银行8家。第一,存贷款业务“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对于存贷款业务,银行业“营改增”后,原先缴纳的营业税转增为银行的利润,而后对存贷款业务的利息净收入开征增值税,原先缴纳营业税与新开征增值税之差作为实际的银行利润变动。在各档增值税率下,6%的增值税率使得银行利润小幅增加,11%的增值税率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最小。第二,显性收费业务“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根据样本数据,显性收费业务中成本费用占其收入的比重为31.3%。通过对部分样本银行的调查走访,其成本费用中60%左右是人员费用,不能进行抵扣,剩余的40%左右是IT运营、电信服务等支出,为可抵扣项。因此,如果增值税税率为T,则其最终显性收费金融业务的增值税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8%T。在6%的增值税率下,银行业显性收费业务“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最小。第三,银行业“营改增”引起的银行总利润变动,根据2010-2012年32家样本银行数据,实施营改增后,若增值税税率为6%,则银行利润平均增加5.31亿元,增幅为3.92%;若增值税税率为11%,银行利润减少9.71亿元,降幅为7.17%。如税率达到13%以上,则对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较大影响。

2.银行业“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测算。银行业“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与地方财政收入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即增加的银行利润为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考虑到32家样本银行营业收入占大连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92.8%,在各档增值税税率下,得出改征增值税将使大连市地方财政收入变化。在6%或11%的增值税税率下,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

结论与思考

篇3:银行业营改增方案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是我国现行的税制制度, 逐步实行的“营改增”则是我国实现结构性减税和财税制度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营改增”有利于减少营业税重复征税, 使市场细化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的影响;其次还能够完善和延伸第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 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改善我国的出口税收环境等。其核心是把营业税征收项目逐步纳入增值税范围, 从而取消营业税。这项举措表明我国政府希望以此为推动产业链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做好铺垫。企业要想在这场大变革中实现税负的降低, 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 便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二、勘察设计企业计税模式的变化

1. 税改前后税率的变化

税改前, 勘察设计行业的营业税税率原为5%, 税改后, 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更改为6%。因为, 增值税是价外税, 所以, 实际税率就变为6%÷ (1+6%) ≈5.66%, 因此, 税率就增长了0.66%。

2. 税务征收机关的变化

“营改增”前, 营业税及附加均由地税局系统负责征收;“营改增”后, 由国税局系统对增值税进行征收, 但教育费和城建税等附加税仍然由地税局系统负责收缴。

3. 计税基数的变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勘察设计劳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1245号) 规定:对勘察设计单位将承担的勘察设计劳务分包或转包给其他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 以其取得的勘察设计总包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的勘察设计费后的余额为营业税计税营业额。“营改增”后, 增值税的计算基数按照销项税减去进项税的差额计算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三、营改增对企业的纳税影响

1. 小规模纳税人所受影响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 通过比较“营改增”前的应税服务销售额与“营改增”后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后发现, 税率下降了40%, 税收基数变小, 相对而言, 增值税比营业税要少交纳很多税款, 相应的城建教育等附加费也随之减少, 所以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 “营改增”后企业降低了税赋负担。

2. 一般纳税人所受影响

大多数的勘察设计企业都属于一般纳税人, 由于“营改增”后, 增值税的计算方式发生变化, 导致增值税税赋呈现出一种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企业生产经营活过程中缴纳的部分税金和增加值的成本来看, 增值税的增加值起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承受税收负担的能力。由于勘察设计行业在经营活动中会产生较多的增加值, 因此再用勘察设计行业缴纳增值税的实际情况和原来营业税缴纳方式作对比, 发现勘察设计行业的税负是有所上升的。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

(1) 税率提升造成税负增加, 经营利润减少。“营改增”后税率由营业税5%变为增值税6%, 实际的税率增幅了0.66%, 从而导致企业的经营利润减少, 同时企业缴纳增值税及附征税费的现金流出量也相应增加。

(2) 进项税额抵扣不足。首先企业难以从上游获得增值税发票, 主要是勘察设计行业的工程设计安装和工程测量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都没有纳入营改增范围, 只有工程造价审计以及设计、勘察、测量等方面才纳入到该范围, 导致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另外, 假如企业能够从上游获得增值税发票, 上游企业也会因进项抵扣不足等原因相应的提高成本价格, 从而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其次, 由于勘察设计行业的特殊性, 人工成本、差旅费、房屋租金等不能抵扣项目占据成本比重较大, 也是造成企业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3) 上升的税负无法转移。由于当前的业主单位都主要从事非增值税的经营业务, 勘察设计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业主方不能对增值额进行抵扣, 造成了上下游企业不能一起承担上升税赋的局面。

四、营改增对勘探设计企业的其他影响

1. 收入确认方式和时点

(1) 收入的指标下降。增值税即价外税, 通过价税分离的方式来确认收入, 收入指标就会呈下降趋势, 因此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各行业通过收入指标来作为评价标准的排名就会有所变化。

(2) 预付款项应提前纳税。勘察设计企业的收入根据合同约定期限收取款项, 当收到预付款时, 业主会要求勘察设计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 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 为开具发票的当天。所以勘察设计企业在开具发票的当天, 应将预付款一并纳入销售额中计算缴纳增值税。

(3) 实际收入减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 理论上应该使税务服务提价到能包含增值税和销项税额的程度上, 才能确保与试点前的成本相一致, 但是鉴于实际情况,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只在部分试点地区开展, 所以即便非增值税纳税人获得了增值税的专用发票也是不能进行抵扣的, 在成本不能够同步减少的情况下, 实际收入将会下降。

2. 对经营管理与发票管理的影响

(1) 对供应商与企业分包商选择的影响

据税改后新政策的规定, 取得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抵扣进项税的前提, 所以企业在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时就应将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和分包商作为选择前提。

(2) 对跨期合同的影响

跨期合同, 即各试点地区在实施“营改增”计划之前已签订的合同并且约定提供的服务业务延伸至试点计划实施之后进行。根据相关规定, 新政策正式实行之前, 若试点纳税人签订的租赁合同尚未到期, 相关部门仍然按照现行的营业税政策征收纳税人应缴纳的营业税。但是, 该办法对试点地区的其他跨期合同并没有作出税务处理方式相关规定。因此, 应依据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处理此类跨期应税服务合同的税务问题。

(3) 对发票的影响

我国税收征纳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以票控税”, 因此国家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极其严格。税改前, 企业只需取得合法采购票据即有效, 而现在企业不得不注重增值税专业发票在进项税中的重要作用。且该发票在认证抵扣中有严格的时限要求, 跨月不能作废, 更不能污损。

五、勘探设计企业的应对措施

1.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深入对营“营改增”政策的了解, 理解新税法的计税原理, 合理安排业务经营模式, 重视涉及采购和分包业务在“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及其对项目核算的影响,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国家规定的勘察设计企业的缴税流程和政策, 进行具体的审批、办理流程规划, 积极创造条件, 保证国家制定的优惠政策能够落实到企业自身。

2. 进行规划税务, 加强税务管理

勘察设计行业要想降低税务, 必须加强税务管理, 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 加强财务部门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尽可能对增值税开票和回款时间以及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进行控制, 对企业不动产购置数量和建设时间等进行控制, 尽可能做到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减轻税务, 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

3. 加强增值税核算和合同条款审核的科学性

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主附表设置相关明细专栏, 如果核算是规范的, 科目亦无误, 那么增值税纳税申报数据与核算数据应完全一致。所以在进行增值税的核算和申报时, 就应该规范核算方法, 避免因核算失误造成的损失。其次, 在合同条款的审核上, 勘察设计企业相关部门必须仔细审核收付款时间以及收付款金额、发票种类等等细节, 尽量降低因为合同条款引起的增值税增多的情况。

4. 测算适合企业“营改增”后的税负平衡点

企业在对外采购时, 根据当期有多少可以抵扣的外购进项税, 可以测算出外购进项税额需要达到某一个定点比例时, 才能够抵消因“营改增”税率提高进而增加的税负, 那么“营改增”后, 当外购进项超过这个比例时税负会下降, 反之, 则上升, 企业采购人员要把握好这个税负平衡点, 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六、结束语

总之, “营改增”对于对企业来说, 是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 但是实施“营改增”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勘察设计行业也必须响应国家政策, 积极做好企业纳税规划, 加强对企业自身的管理, 积极调整经营策略, 将在税制改革中受到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点, 同时利用税收政策的益处逐渐发展自身, 最终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洁, 周强.勘察设计行业“营改增”后税务筹划方案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 (4) :33-37.

[2]唐武.“增值税改营业税”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影响探析[J].商, 2013, (3) :77-78.

[3]吴凡.浅析“营改增”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影响[J].财经界, 2013, (20) :56-57;

[4]江荣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税负影响初探[J].现代商业, 2012, (23) :149-150.

篇4:银行业“营改增”应谋定而后动

关键词:银行业 营改增 改革

当前的银行业营业税制虽然征管便利,但是存在重复征税、税负不均、扭曲经济等不利影响,亟需推进银行业增值税改革。但是银行业增值税改革历来都是国际难题,难以一蹴而就。在当前增值税扩围背景下,应充分探讨银行业“营改增”的现实难题,充分了解银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循序渐进推进改革。

一、我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一)金融业对GDP贡献率大幅提高,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2015年前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对我国GDP累计同比贡献率分别达到4.4%、36.8%、58.8%,其中金融业贡献率为18.2%,大幅超过房地产业贡献率(3.1%),较2014年提高8.8个百分点,凸显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截至201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34.70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0.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2%,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但银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

近年来,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5.4%,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24.3%,较2014年上升2.8个百分点,银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今年以来,银行业利润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逐季度大幅回落,结束往年利润高速增长态势。

(三)银行业税收增速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但经营压力加大使其营业税增速持续回落

201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税收收入8433.57亿元,同比增长5.0%,今年来增速有所回落,但是超过全行业税收增速0.6个百分点;对全行业税收的增长贡献率为10.1%,超过多数服务行业;占税收收入的8.9%,较2014年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银行业营业税收入2320.65亿元同比增长8.3%,较上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增速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下降,为2011年以来新低,显示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

二、当前我国银行业“营改增”主要困难

(一)难以确定改革方案

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广泛适用的银行业增值税计税方式可以适用,大部分国家为了降低征管成本,对银行业主要营业收入来源的贷款利息收入等隐形收入实行免税或零税率,仅对保管费用、中介费等直接收入按标准税率征收增值税。但是我国银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贷款利息收入仍是我国银行业最主要营业收入来源,银行业营业税是我国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改革初期不适合对银行主营业务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另一方面,因为无法准确计算每一笔金融服务的增值额,所以,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难以实行与其他行业相同的标准的增值税计税模式。

(二)系统改造难度大、周期长、影响广

1、政策未明确,难以实施系统改造

调查中商业银行反映,“营改增”工作已进入系统改造研发和税控设备采购阶段,但由于有关银行业“营改增”政策尚未出台,难以全面推进系统改造工程。同时,税控设备供应商在政策出台前无法提供明确的设备采购清单和报价,使得采购工作难以推进。

2、系统改造需要预留6个月以上调试时间

银行业电子化程度非常高,对业务系统的改造面临风险高、影响广、改造和调试周期长等问题。由于不同银行之间业务系统差异大,改造成本和时间会因银行不同而不同。

从系统改造来看,银行业“营改增”系统改造工作主要包括生产交易系统的改造、增值税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数据集市的加工处理等三部分。生产交易系统改造工作包括明确每一笔损益对应的税率、价税分离的账务核算以及明确每一笔交易的对手,调查中某银行仅核心系统交易类型就达1800多种。银行业需新建增值税管理系统,在“营改增”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系统建设返工可能性较大,后续的滚动式研发将长期存在。同时由于没有成熟的增值税管理系统可供借鉴,逐笔交易引发的海量流水记录将大幅增加系统开发难度,难以用除电子外的其他手工方式替代,风险显著加大。数据集市用于加工处理增值税开票和索票流水数据,需面临上下游复杂的系统结构和时间要求,个性化问题突出,改造难度很大。

(三)增值税发票管理难题

当前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仍然实行“以票控税”、“票票比对”模式,大量工作需要手工录入和核对,难以适用于银行业。一是银行业交易的绝对数量和规模非常大,交易对象变更、交易取消或价格变化都面临复杂的处理过程和海量数据的加工,手工管理发票难以实现所有操作。二是银行网点数量多、分布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增值税专用发票申领、认证、抵扣、保管、录入和开具都需要专业人员来管理,大规模的分散的网点需按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专用发票,对银行业务操作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业务风险难以控制。

(四)核算方式改变影响财务管理

一是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在损益表中体现,银行要实行与营业税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增值税账务处理上的变化将会贯彻银行所有的财务处理过程中,也会带来报表体系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二是银行与税务核算原则有差异,银行垫付税款情况仍未解决。二者核算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在对银行利息收入处理不同,银行需要提前缴纳应收未收利息。三是现有的增值税征收管理要求就地缴税,需要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自行缴纳增值税,但是银行的收入成本分布结构与其他行业存在很大区别,多数成本由总行统一采购和支出(如IT系统支出、客服成本支出、柜面受理总行统一作业支出、债券发行成本等等),但收入主要集中在各地分行及其他分支机构。就地缴税模式将导致各级行税负不均,也增加各分支机构现金流负担。四是金融机构间分润业务往来频繁,现行营业税制下,各金融机构在实务操作中均按实际收取的收入净额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按照增值税的原理,金融机构应全额按收支两条线核算,并计征增值税。但是这种核算方式将影响征缴效率。

三、我国银行业“营改增”的建议与思考

(一)实行对全部收入课税,允许按一定比例抵扣进项税额

短期看,为推动改革,实行简易征税方式,以适应系统改造时间需要;系统和管理制度完善后,推进按全部收入课税,并按固定比例抵扣进项税额,促进税负公平,以推动银行业发展。与此同时,明确对逾期应收未收利息、处置抵债资产、理财产品收益、地方债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分润业务的征税方式、范围和免税政策;扩大初次购买税控系统费用抵扣范围,将技术维护费、配套咨询费、硬件采购、系统实施费用纳入进项抵扣,降低改革阻力。

(二)给予银行业充足准备时间和过渡期,降低银行系统改造风险

在政策出台后给予银行业6个月以上的过渡期和准备时间,以降低系统改造风险;在系统改造后,给予银行一定时间的试点期和系统测试期,实现新旧机制良好衔接,以顺利推进银行业“营改增”。同时,开放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全量数据,明确交易对手,以降低系统改造难度。

(三)创新发票管理模式,适时推进电子发票

创新银行进项抵扣发票形式,允许以银行票据作为进项抵扣凭证,降低改革初期发票管理难度和规模;与此同时推进系统改造,升级发票管理系统,以实现数量庞大的逐笔交易电子发票开具和管理,将现有税控系统升级为支持电子发票的新系统。

(四)对银行业采用总机构汇总纳税模式

为实现各地分支机构收支匹配及税负公平,降低现金流负担和核算难度,采用与所得税一致的总机构汇总缴税方式,由总机构统一申报纳税和抵扣。

(五)适时开展辅导培训,推动政策顺利实施

政策出台前后应组织专业人士开展培训和辅导,降低改革推行后对银行业冲击,适时完善系统改造需求,也传导和规范实务操作,提高征管效率和政策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马燕,李海,游燕等.银行业营改增:方案设计、评估及实施建议[J].金融会计,2014(10)

[2]游燕.增值税制度国际实践与启示[J]. 北方金融,2014(11):100—104

[3]吴国培,黄素英,游燕.银行业营改增方案探讨[N].金融时报,2014—6—30

[4]晏露蓉,黄素英,游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的增值税制度研究[J].福建金融,2013(7)

篇5:营改增对电信行业影响

你认为营改增对电信行业会是怎样的影响?

电信行业是于2014年6月1日纳入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内的,基础电信服务税率为11%,增值电信服务税率为6%。从收入而言,增值税是价内税,营业税是价内税,总体收入会有所下降。从成本而言,电信行业目前最主要的成本为固定资产的投入费用,由于营改增前购进的固定资产无法抵扣,而电信行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周期长、更新周期慢,且电信行业的变动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较高,短期内,电信行业的税负会增加,但从长远考虑,一旦企业新投入的固定资产,便可以抵扣,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且营改增后消除了重复征税现象,故长远税负会有所降低。

篇6:建筑行业营改增试行点

目前,建筑业营改增实施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还没有出台。年初,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建设会计学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建筑业企业内部营改增准备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建筑企业梳理了营改增准备工作的重点。

《指导意见》提出:建筑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

即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有关法规政策,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调查摸底和模拟运转,找出不适应增值税管理与核算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内部体制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与此同时,保持与税务等管理部门的经常沟通和协调。

《指导意见》强调:业务、财务和税务等全公司各部门做准备、学习法律政策

建筑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内部税务、财会、经营、合同、材料等业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着重学习营改增试点以来诸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10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第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第19号)等一系列有关文件。通过学习,确保企业内部的准备工作始终在相关法规政策指导下进行。

《指导意见》建议企业:要切实组织开展营改增的摸拟运转

营改增模拟运转,是指建筑业企业在目前仍然实施营业税管理和核算的情况下,参照对已经实施营改增行业企业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规定,进行全过程的增值税模拟管理和账外核算。根据实际情况,模拟运转,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或几个基层单位、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模拟运转,要严格依据实施增值税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投标报价、合同协议管理、货物劳务采购、发票管理传送、会计稽核核算、实施报税清缴等管理环节进行全面审查,准确、具体、全面地找出不适应增值税征收管理的各种实际问题,以便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做好内部各项准备工作。

《指导意见》为我们解答了如下五个问题

关于增值税管理的基础条件问题

企业要否增设内部税务管理机构,如何选配内部纳税业务管理人员,购置那些有关设备和相关税务管理软件。要纳入企业整体工作计划提前予以考虑和安排。

关于完善“项目法施工管理”问题

为适应增值税征收管理要求,企业对包括“项目法施工管理”在内的诸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否需要调整完善,怎么调整完善。要反复研究,做出方案,择时付诸实施。

关于投标报价问题

在有关部门尚未明确改变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则的情况下,根据增值税是价外税的属性,企业怎样对新承接工程进行投标报价。要统一思想,形成本企业自己新的投标报价策略方案。

关于合同协议问题

在签订新的合同协议中,如何体现营改增给甲乙双方相互关系带来的新变化,怎样反应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新要求。要形成企业统一策略,制定出通用合同条款的参照样本。

关于某些长期性政策规定的具体解释和具体落实问题

根据建筑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经营特点,怎样具体认定纳税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纳税地点怎样具体进行进项税发票的认证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等等。要形成基本意见,制定具体做法,并积极主动与当地主管税务部门沟通、协商、确认等。

根据《指导意见》,我们可以在实践和模拟运转中有选择地验证某些政策建议的有效性

过去,建筑业在进行政策层面的准备工作中,各企业曾经提出过不少政策建议。在模拟运转中,要有选择的对某些政策建议的有效性作进一步验证,并拟定具体操作办法。比如:

“老工程老办法”

这项措施对企业在过渡期的税负有何影响,影响程度多大。要在模拟运转中具体测算、分析。

另外,对具体操作中如何区分和认定新、老工程,如何确保能把新、老工程的进项税和所用材料设备等区分清楚。要在管理和核算上拟定具体办法,并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协商。

“甲方供料”

针对现实条件下无法避免的甲方供料问题,采取什么具体办法从销项税税基中予以扣除。要拟定具体操作办法,并与税务部门协商。

“商品混凝土税率调整”

若商品混凝土简易计税办法调整为一般计税办法,整体上对企业有什么影响,企业税负可否减轻,减轻幅度如何。要依据模拟运转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并拟定出本企业应对策略。

“建筑劳务税率”

如果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简易纳税政策,对建筑企业税负有没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对建筑企业劳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否有影响。要在模拟运转中据实进行测算、分析,并拟定本企业使用建筑劳务策略方案,等等。

上一篇:公司监察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