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生命作文800字

2024-05-07

承受生命作文800字(通用12篇)

篇1:承受生命作文800字

生命里还需要承受作文800字

传说,大地之神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白天、黑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和水,接着创造了植物、日月、星辰等,第六天创造了人。可到了第七天,万物造齐,该休息的时候,上帝仍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

“上帝,您该休息了。你连续工作了六天,已为人类造齐了万物,还有什么让您如此愁眉不展的呢?”天使关心地问。

“不,虽然他们有了钱、车子、房子,衣食住行样样不缺了,但这还不够。他们还必须拥有一种生命的本能,它能让人类感受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并且能为人类繁衍出各种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只有得到了它,人,才是正在的人。”

“是心吗?可是说明书上并没有这种东西。”

“孩子,你想的太简单了,它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物质。它从人类生来,到人类死去,自始至终地陪伴着他们。体弱缠病者,可以感受得到它;历经失败者,可以感受得到它;心受创伤者,可以感受得到它。它像噩梦伴随着黑夜频频降临,笼罩住本该一片光明的天空。”

“既然如此恐怖,还要创造它干什么呢?”

“不,正因为有它,才证明人是活着的,是清醒着的。疾病后的它,将带来的是舒畅;失败后的.它,将带来的是奋进;创伤后的它,将带来的是坚强。如果可以超越了它,它又将回赠你幸福、快乐、自信、自强。它是人类的一块试金石,它可以捶打出高贵的品格,它可以磨砺出卓越的才能,它可以敲击出智慧的火花。它是人类的劲敌,又是人类忠实的侍从,它与人在同路中生存与逝去,它伴随着人走向成熟与成功,自信与自强。离开了它,生命将变得简单而肤浅;离开了它,精神将变得呆滞与麻木。”

“您太厉害了。它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痛苦!”

后记:人的只有一次的生命,显得珍贵而又脆弱,犹如精巧昆虫的艳丽翅膀,有时候连最微小的伤害,也会痛彻心扉。但是我仍然感谢上帝让我的生命伴随着痛苦而来,生活不止需要鲜花,也需要荆棘。一切惧怕麻木,有痛就有希望。

篇2:承受生命作文800字

人生恰恰是不存在轮回的!每个人都走在偶然的道路上,没有彩排,没有比对。昆德拉将人生比作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如同书中提到的那句德国谚语: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人们肆意的生活,变得比空气还轻,随意的漂浮在空中,脱离了土地与人群。那么问题来了,重就真的残酷,轻就真的美丽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托马斯显然就是这个问题的询问者。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他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内心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所以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套外遇法则,与不同的情妇做爱却不同床共枕,他是一个灵与肉的分离者。昆德拉亲切的称呼他对女性的迷恋为“放荡型的迷恋”,事实确实如此,托马斯只是一个猎奇者,在不同的女人之间游离,他幻想通过性能够揭示每个女性身上真正到的自我,或者可以说他想用自己的手术刀剖开身体的外衣,追求女性身上难以想象的部分。他认为每个女性身上都有一个有别于其他女人的百万之一的“我”。只有在性上,才能征服女性身上那百万分之一的不同。可以说促使托马斯追逐女性的不是感官享乐,而是征服世界的这一欲念。

但凡事总有例外,歌德曾说:“世界就是一个隐喻”,那么爱恰由隐喻开始。一个叫特蕾莎的年轻女侍者以一个“隐喻”出现在他的世界里,随即占据了他的“诗化记忆”。他选择了让这个“顺流而下飘至他床榻之岸的涂了树脂的孩子”占据他床榻的另一侧。但他追求生命之轻的灵肉分离观,让特蕾莎经常活在嫉妒之中。

篇3:承受,生命的光彩的作文600字

生命是如此不可思议,它所能承受的所能包含的是多少,没有人能够比划得出。当生命学会了承受,就可以支起一个世界,感受另一种欢乐。

从出生到成长,我们都在不断承受不断磨砺自己。生命成长之初,总会遇到挫折,像委屈,悲伤,愤怒等。但并没有人愿意退后。在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学着站立学着行走,也许跌倒了,感觉到了痛,放声大哭,最后却顽强的起行,是我们将挫折承受,渐渐成长。不光是我们,动物也会承受会绽放生命的光泽。

夏天炎热,连风中都带着一股热流,在阳台的树林花海中,我家的鸭仔鸡仔闲适的躺在树荫下,毫不知外边的情况。随着热浪它们身上的毛也微微律动。经过一系列的苦难它们也学会了宁静。

来的时候,它们只是三个小肉球,却倔强地挺着身子在纸箱中狂呼。渐渐大些了时候,便发挥了活泼的本能,到处乱跑,淘气极了。因为淘气,便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故。宁静的下午却不一定平静,当时它们还小,一天到晚闹腾不停。正当我走上楼,外面却十分寂静,树荫下,只有一只鸡儿蹲着,其他的全不见了。走进阳台,另一只鸡的身影才逐渐出现,但却是暗的,半死不活的挂在排水的`沟上,而它的脖颈上一圈大红的绳子,我心里一急,连忙将它抱上来,将那可恶的绳儿解下,鸡儿没有反应,只是觉得心里一沉,有什么压抑在心头。但过了一会,鸡儿却喘了喘,白眼也翻下来了,它有气无力的趴在地上,许久才鸣叫一番,看来它抗住了困难。鸡儿的事才舒心不久,又想起了鸭儿。鸭儿嘹亮的歌声早已一去不返,但圈鸭脚的绳子却高高挂在墙头,只剩下了半截,我想鸭儿应该是落了下去,这么高,它也还那么小,恐怕活不成了,但我却仍抱着一些希望,跑到了楼下。炎风呜呜的哭泣灌木丛簌簌响,却没有其他声响。心中更多的是心酸,沉沉的没有底。

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我仿佛已经忘记了它。但心中却仍有些失落。事情却有了转折,这一天是星期天,我们再次相遇。那时,我去朋友家玩,我们住在一个小区里,在路上,它从路边窜出去,但却变了一副模样,嗓子哑了,变得瘦骨嶙峋,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力量。几日不见,它却像是不记得我了,看见我冲过去便往死里的逃,一路跑还一路叫。最终,它还是被我抓到了。让我欣慰的是它经过了考验承受住了苦难,虽然不知道它如何活下来并生活,是在夜晚的灌木之中孤独生存还是拼命奔跑躲避猫狗人物。但唯一知晓的只是它承受了,让生命更发光彩。

篇4:高中生承受作文800字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报载,有一位偏重事业的女孩哭诉,自己没见着临危的父亲最后一面,心中的疼痛难以消解。是啊,用亲情换来的前程纵然锦绣,日后行走起来,印下的不免是惭愧的脚印。当亲情已成往事,当父慈母爱已成过往云烟,纵得孝子千行清泪,又怎可将过去挽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似锦前程,宏图大业,终究难以报得三春之晖。

史载,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常躲起来听孩子的哭声,以求寻得心灵的慰藉。那么,最早在“亲情”这条路上踽踽独行着的,应该是他吧。看,他疲惫的身躯靠在墙边,紧张地听着孩子的哭声。这个男人对他的“家”,似乎已全然陌生。当他毅然决然地填土治水换得了人们的尊敬,换得了“大禹”这一千古圣王美名,但那华美的皇袍上,却早已沾满了辛酸的泪水。

其实,大禹还是重亲情的,但是,为了家国天下,不得不弃“小家”于不顾。可是,这种内心的缺失,当如何弥补?当年卢沟烽火顿起,一时硝烟遮天,人们早已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紧维系在了一起。“亲情”在**的年代,是脆弱的,但人们还是放不下:无数士兵冲锋时口袋里装的是家人的照片,无数的军人倒下前低吟的是亲人的名字。

亲情,与理想、前途,其实是可以并存的。割舍前途的人似寄生虫,终生无用;抛弃亲情的人则如行尸走肉,千夫所指。只有当人依赖着亲情,珍存心底的美好,人才有了为前途而战的动力,才能挣脱命运的桎梏。人,因珍惜亲情而称其为人。

洪战辉在理想、前途前面,没有抛弃亲人,而是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或生病或年幼的家人,用亲情更好地诠释了他求学的青春。皮定均将军在亲情与前途的天平前,未曾弃置任何一端。人们从他遗留的家书中,看到了这位威严的大将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家庭生活的和谐尽显其作为丈夫的情义和作为父亲的慈祥。

有人说,过分注重亲情,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我却认为,人活下去都是有动力的,人往往反而会因亲情变得更坚强。

那名没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的女生已体会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并且连弥补、挽救的机会都丧失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只有父母,才会隐瞒自己的伤痛,让子女放手一搏,去争取自己的前程。

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幼稚之言。孩子们总是会用“长大后赚大钱给父母”的话,来逗得父母开怀;再长大,却啥都不记得了,慢慢地只顾自己的理想、前途了。你是可以认为小时候“童言无忌”,却不能将这份沉甸甸的亲情看轻看淡。

现如今,该承担这掂错了分量的生命之轻了。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在长辈在看来,我们就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长辈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长辈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长辈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12月27日那晚,最令人难忘、最令人悲痛的,心头荡漾起的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28日那晚清晨5:15病入已久,身患绝症的爷爷悄悄的闭上了久违的.眼睛,永远的合上了那布满埃的眼睛,他的脸越来黄,他的手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从他的身体慢慢扩散和消退,那一刻我近绝望般的痛!

曾记得您告诉我一句话,无论身边发生多么艰难,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坚强,因为你是家中的长女,我听了您的话,从此爸妈在打架的时候,我不是用泪水来感化,而是用您教给我的话,要坚强,不能软弱,于是我和弟弟串通一气来对付他们两个,爷爷,这是您教的,从那以后,爸妈从未在我和弟弟面前打过架,爷爷!您听到了吗?我在喊您,您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啊!还记得,26日那天你躺在病床上问我学习的情况时,您知道吗?您的双眼紧闭着,不留一点缝隙,当时,我只知道,您的病,害得您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我只是“嗯”了一声,您知道吗?我的心里在流泪,你的心在流血。爷爷,您就这样走了,您就不牵挂我们吗?

在您躺在地上还没咽气的时候,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一遍地摩擦着爷爷冰冷的手,我要把我的信念,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到话语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你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你整个身心,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我们的身边来。那一刻,我哭了,心异常的痛!

想着,想着,您的呼吸越来越弱了,您身上的势力似乎冷却了,我嚎啕大哭,泪水像帘子一样,哗哗的流下了,我知道,那一刻我将预示着什么,我不敢往下设想,更不敢想到,爸妈再次打架时谁能告诉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然而,我毕竟是现实,我种事发生在我最至爱的人身上,我就下意识的作出自欺欺人的反应!拒绝承认这样的现实。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当我们面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安心,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更大的伤痛!

篇5:超越承受的极限作文800字

现在,我们正在玩“水上秋千”,它是由一块木板被两根铁链吊着组成的。那些木板可不是平放着,而是一高一低错落地摆着。而且木板的下面可是“一片汪洋”!要是不小心掉了下去可就只好成了“落汤鸡”。

一号选手张心梦还未上去就落荒而逃,我的心中多少有点忐忑不安,而我却恰恰是第二个!唉,怎么办呢到底是上还是不上上,很有可能成为“落汤鸡”,不上,一定会被同学嘲笑是胆小鬼。我无可奈何,望了望身后跃跃欲试的同学们,心中祈祷着:如果我落水了可不要嘲笑我啊。然后便鼓起勇气踏上了第一块木板。“哎呦!”我大喊一声,说真的,这木板也太不听话了,总是晃来晃去。我的两腿直发抖,生怕掉下去。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站在了木板上,仿佛离成功已遥遥在望。接着,我又踏向第二块木板,可这哪里踩得住,我像一个喝了酒的醉汉,摇摇摆摆总站不稳。这时,我急中生智,用手先抓住铁链,控制住木板然后再踩上去。我用这种方法,过五关斩六将,走的一路顺风。但是,只听见身后传来“扑通”一声,我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我不敢回头看看,因为我怕我也会像那位同学一样遭到厄运。我依旧埋头向前,快到终点了,我才转过头去,原来是孟可欣落水了。我刚扭头准备继续前进,又听汪丰恩“啊!”地惨叫一声,原来是他不小心摔了一跤。但幸运得是:他竟然滴水不沾,因为就在他掉下去的那一刻,他抓紧了铁链,又一屁股坐在木板上,他面如土色,但立刻又大笑起来,因为他真当起了秋千。不过这秋千可不宜久“荡”。我又咬紧牙关向前冲。终于我走到了对岸。

篇6:承受生命作文800字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职责重负。”但这种重负在这个轮回不存在的世界里,没有好处---“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在书的开头,作者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痛苦的空间。我们在没有好处的一次性*中,不断妄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期望得到肯定与唯一,故事便在这种徘徊挣扎中拉开序幕。当托马斯将特蕾莎比作树脂的篮子里抱出的孩子时,他们俩命运的缉畔便开始将他们牢牢束缚,再也不能放开。正因他们是昆德拉笔下的第三类人:“务必活在所爱的人的目光下。”他们透过爱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重,没有了爱,就务必应对那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的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但这种重也使他们的处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正因人类的爱并不是只有无条件的付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回报,期望得到和自己付出说相同的一份爱,正因只有这种回报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好处。在存在主义的世界里,认为人是无法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只有透过与他者的交流来找到自我。托马斯与特蕾莎也正是如此,为了找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他们互相爱着也互相纠结着。正如故事中所提到的,“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

文本中提到特蕾莎:“她来和托马斯生活在一齐就是为了证明他的肉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而他呢,她却在她和所有其他女生之间画上了等号。”能够看到她对于生命之轻的恐惧。幼年时期,她的母亲一向期望磨灭她对于特殊的渴望,因此想尽办法去告诉她这个世界只但是是一个巨大的肉体的集中营,没有灵魂的特殊只有肉体的相同。而特蕾莎则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这个没有羞耻的世界,找到灵魂深处的真正自我,而托马斯正是拯救她灵魂的天使。但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谁拯救谁的,我们只是在互相伤害,也互相拯救着。托马斯与特蕾莎在性*观念上的不一样注定了他们永无止境的斗争。托马斯认为感情与性*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甚至认为爱是透过:“和她共眠的欲|望来体现的。”而不是性*。对于托马斯来说性*是了解一个人的手段,它帮忙他认识到女生与女生之间那些最本质的差别,透过与不一样情妇的交往,他窥视着她们的内心,找到她们身上与那百万分之一的不一样只处。这种心理,反应出了一同对与生命差异性*的强烈渴望,他期望看到的是这个集中营中不一样的一角---一种完全的真实。而这些在特蕾莎的眼里成为了一种巨大的背板,一种对她灵魂的藐视。于是她开始被那些恐怖的梦所惊扰着,在这些梦中,无不回荡这一种

声音:“你和所有人一样,你没有个性的权利。”这种恐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她不断的改变着人生的轨迹,以便让托马斯追随她的脚步。这种考验,不是为了证明托马斯的价值,只是找到自己的那份重。因此在卡列宁的微笑那一章,充满了对这种爱的怀疑,她甚至觉得她对卡列宁的爱才是真正的感情,“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而男生总想改变女生,女生亦想改变男生)”只是期望它能够快乐。而在人类的感情中,幸福来的困难的多,正因我们的欲|望并不是“对重复的渴望”,时刻的变化让人处在一种永恒的无法摆脱的不安之中,谁都害怕被未来所弃,谁都不愿成为无足轻重。应为没有他者,我们什么都不是。

除了第三类人的轻与重,值得思考的还有其他几类人的轻重徘徊,追求那种被无数不知名的人注视的目光,追求熟悉的目光的注视,最求想象中的目光。无论那一种其实都是一种对于存在感的追求。我真的存在吗?有了我世界又会怎样?我的生命之重真的存在吗?这些问号存在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一样的是每个人证明自己的方式截然不一样,这种方式能够是浪漫的,比如追求唯一的感情,也能够是媚俗的,比如为了拯救越南人民而丧生的弗兰茨,还能够是虚荣的,比如美国女明星。甚至能够是残忍的,透过屠杀来证明自己对于世界的巨大影响,。但无论是那一类,我们都不能少了目光,正因没有了目光,我们就不再是我们了。

在这个故事中,萨比娜是个独特的存在,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当特蕾莎,托马斯,弗兰茨,玛丽克洛德,政治家,革命者,都在不断追求着从轻到重的过程中时,她却用背叛,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在萨比娜的眼中,美是一个被背弃的世界,要发现美只有不断击破。背叛在萨比娜眼里有着无语伦比的美妙,“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比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在这种背叛中,她不断抛弃自我,变换主角*,将生命的重的好处抛在脑后,而追求的就是一种破坏的快感。但是在不断的背叛中萨比娜最终发现她得到的只是一种虚空,那是“一切背叛的终极”,她开始明白;“赋予我们行为以好处的,我们往往全然不知”到最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没有任何好处,作者在那里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目的就是这个吗?自从离开了日内瓦,她已朝这个目的越走越近了。”我之因此说萨比娜才是故事的主角,原因就是,她才是真正走到终点的人,其他人都不断追求的生命之重,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永远也不能意识到自己之因此会无法停止脚步是正因害怕生命的无所适从。而萨比娜一向朝着相反的方向走着,最终在一片寂寞和恐惧中走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穿插在故事中的关于媚俗的定义,自然而然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部经典中,作者用生动辛辣的笔调,将媚俗的实质反讽的揭露出来。而萨比娜在那里扮演了一个与媚俗坚决对抗的主角*。作者幽默的从上帝是否排泄的问题入手,将媚俗虚伪的一面很好的展现,于是就有了上帝只吃喝不排泄的可笑理论。“媚俗是把人类生存中不予理解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那是一种虚假的完美,他将一切对人类不利的对立都排除,甚至成了”掩盖死亡的屏风”,强调绝对,反对相对,作者将它概括为一种对于生命的绝对认同。萨比娜痛恨游行,正因媚俗在那里展现的无以复加,一致的口号,坚信绝对的真理,这些在萨比娜看来才是真正的恶。这让我想到了王小波对于“”的看法,一群善良的人发疯是最可怕的,正因媚俗掩盖了一切,人性*的真实被研磨在迷狂似的发疯的口号中。米兰昆德拉在那里用一种辨证的角度看待了人类间的所谓的绝对的正义,“每一次反对的是一方的屠杀,每一次支持的是另一方的屠杀。”这就是人类的实质,正义实际上是胜利者的欢呼,比弱肉强食更可怕的是----忘记真实。弗兰茨最终为他的媚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我看来,这种媚俗的实质是对自己价值的过度肯定,当整个人类都坚信自己能够战胜死亡,代表正义时媚俗就显现出它的最大化。在媚俗面前,生命之轻被完全忽略了。

但作者也看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悲哀,他们痛恨媚俗,却又时时刻刻体现出媚俗。就像作者所说的;“不管我门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即使我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即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轻,那有如何,我们需要力量来抚慰我们时刻恐惧着的心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上帝和科学是一样的,媚俗和反媚俗也是一样的。

人生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我们期望在那里留下足迹,我们期望得到“重”,对于人也好,对于世界也好。因此就注定了我们被逐出伊甸园。轻与重,徘徊其间,蓦然回首,又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呢?

篇7:励志作文800字:承受得起苦难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似我般经历了诸多人生磨难之后,面对一个轮椅上的残生,确乎难再找到快乐的理由了。而我,非贤非圣,自然也难以从人生的这种桎梏中跳脱。某些夜晚,我也常常会被现实的残酷及未来的渺茫所击败,不由得黯然神伤。

然而,那只是为数不多的一些夜晚。一觉醒来,看到窗口阳光明媚,听着窗外鸟鸣啁啾,昨夜的些许伤感便烟消云散,心情也云淡风轻起来。世界依然美好,生活依然在继续,苦难也好,烦恼也罢,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处风景。或许,这处风景有着诸般不如意,但走过了,也就走过了,没有必要总是耿耿于怀,铭记心头,让它影响了欣赏前方风景的心情。

文殊菩萨对他的弟子开示说:有一个制作陶器的人,用同一种泥制造了许多陶器,用同一种火来烧制这些陶器,他采用的是同一种工艺同一种材质,烧出了同样的陶器,然而,这些陶器的作用去各不相同,有的被用来装蜂蜜,而有的却被用来当了尿罐。

完全相同的一件器具,其结果何以相差如此?其原因不外乎使用者不同,使用的方式不同。

苦难之于人生亦然。很多人把苦难真的当成了苦难,终日徘徊其中不肯走出。于是,旧的苦难还未曾化解,新的苦难又接踵而来,苦难越积越厚,越积越重,最后,便积成一座大山压在了这些人的脊梁上。结果,要么被这座山压死,要么就背着这座山走下去,直到压垮,趴在原地,再难挪动分毫。

相反,有的人却把苦难当成一种磨砺,当成一种智慧的提炼,当成一种对人生的启悟,他经过苦难,然后从中走出,从而看到了一片湛蓝的天空。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在等着我们,刚刚送走了爱情的烦恼,又迎来了孩子的困扰;刚刚闯过了住房的关口,又踏进了工作的迷城。生活似乎永远动荡不安,人生似乎处处皆是烦恼,我们揪住一道伤口不放,自怜自艾不休,不肯给它愈合的机会。那样,只能换回更多的伤口加诸己身,直到有一天,血流尽了,对疼痛的忍耐也到了极限,要么疯掉,要么死亡。

篇8:承受生命作文800字

从斑驳的车窗望去,地下通道口几个稍上年纪的妇人,两个坐在小凳子上,_着手,半抬着头,表情木然,用空洞的眼神看着来来往往、匆匆而过的行人,脚边放置的几叠报纸在风里摇曳不止;一个矮胖、头发蓬乱的妇人站着,手里拿着报纸地图类的东西不停地扭转着身体,用微乎其微的希望与失望不停交替的眼神看着路人。

站台上约十多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穿着不合体的工作服拿着铁锹张望着车的方向。

八九十年代常见的飞鸽还是凤凰牌的加重自行车旁站着各自的主人,车头上用木板或硬纸板笨拙的写着:木工、土工、水工等。这些中年男人相互攀谈着,不时用余光注意着来往的路人,透着他们的希望。

我听不到声音,就像看一场二十世纪初的默剧,虽然嘈杂喧闹,却没有故事情节、主角配角。不知道为什么,那画面不时回绕于脑中,心就一下子沉静下来。

世间的剧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任谁也无力改变。可心的救赎之路在哪儿呢?

纯粹世界里的诘问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在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米兰・昆德拉在他充满哲理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开篇第二小节中就抛给读者一个同样沉重的问题,这样赤裸裸的诘问顿时让我无处可逃。在我看来,米兰・昆德拉所写的世界不是构建于生活之上,而是来自生命本身的诘问。

而此刻,在这个由作者构建的纯粹的世界,我可以任由我的灵魂从这繁密物质世界里抽离,剥开尘世的一件件外衣,去感受体验这里纯粹的爱与痛,苦于泪,轻与重。

“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肩负着这个重担,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离开了一个男人,因为她想离开他。在那之后,他有没有再追她?有没有试图报复?没有。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句话深深地刺痛着我的趋于麻木的心。我清楚地看到,曾经的那么多日日夜夜的迷茫与麻木,痛苦和孤独,绝望和无助,不是因为生命中的负担,而是因为灵魂缺少生命中本应承受的重,使得灵魂太轻,身体太重,身体与灵魂无法完美的融合,无法真正的全身心的去感知生命,享受生命。

灵魂的缺憾,在这个纯粹的世界里,在那些纯粹的体验中,通过反复的参照与提醒,回顾与反思,遗忘或回忆,得到了修复与补充。

我想说的是:这儿天很蓝,阳光灿烂,都睁不大眼睛,坐在地上闻到浓郁的青草味道,有只小小蜘蛛正沿着我的手指往上爬,旁边树上有清晰脆耳的鸟叫声,风徐徐走过,几多未谢的无名紫色花儿。这里美好一片。

篇9:承受生命作文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是过于早熟的。我们过早的接触社会,过早的了解社会,过早的了解到一些本不该我们了解的事物,过早的学会了人情世故……的确,我们真的是过早成熟,小小的年纪却显得太过深沉;的确,我们真的是过早成熟,小小的年纪却满脸忧伤;的确,我们真的是过早成熟,小小的年纪却要承受太多本不该我们承受的一切。

或许是我们高估了自己,我们试着去承受这一切,却在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身心疲惫。尽管我们很成熟,而我们的心却装不下太多的.心事;尽管我们很成熟,却仍然学不会自我安慰;尽管我们很成熟 ,却依然不能平静的面对,然后忘记某个人留下的回忆。

成熟的我们只是看清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却永远看不透事物的内在本质。我们过早的明白了爱与被爱,却始终看不清看不透,于是总是想要去尝试。到头来不过是自我伤害,像是用刀在自己的身上狠狠的刺了一刀,然后再望着自己的伤口独自流泪,明知道这样的痛是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明知道自己仍然不能平静的忘记回忆,却仍要去尝试,到最后一个人慢慢的品尝苦果,然后在孤独中体会痛不欲生的感觉。

我们的成熟让我们变的贪婪。只是一味的追求拥有,一味的想要去享受被爱的感觉,却忘记拥有是要用付出来进行交换的,却忘记在被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爱。这样的贪婪,让我们得到了太多,享受了太多本不属于我们的爱,于是我们必须要用困苦来交换,必须承受一些困苦,而这些困苦如同爱一样都本不属于我们,这样的困苦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篇10:生命不能承受的作文

小孩子脚踩西瓜皮跌倒在地,家庭、学校、社会都关心地弯下腰,齐声说:“出事了吧?”孩子蹲坐在那里,左手扶着地支撑起身体,右手挠着脑袋,抬头望着一张张慈祥的脸,一脸的困惑与茫然。

我是滑倒了,可连皮都没有蹭破一点儿,家长就那么着急,老师就那么担心,社会就那么关注,好像接下来妈妈还要马上送我到医院检查,老师还要找一位认识的名医来上阵,更严重的是,第二天,《天下大事》还出现了一则报道《小学生摔倒之后》,说大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可是,我却想说:“不要让爱成为一种伤害!”生命之中的爱啊,实在让我不能承受!

爱,是美好的,但被太多的爱包裹起来却未必是快乐的,甚至是不健康的,更甚者还会因为裹得太紧而使人窒息。香油香,但只能当佐料,不能当饮料。糖很甜,但吃多了会伤害牙齿。花儿要浇水,但总去浇一定会被淹死。所以,做好事也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才行,否则,只会因好而坏,事与愿违。

笼养的鸡飞不到屋顶,暖房里的花儿经不住风雨,桌子上的盆景长不成大树。我们要做翱翔蓝天的雄鹰,我们要做灿烂了田野的花朵,我们要做“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山间翠竹,要做昂首对苍穹、低头戏白云,迎接着风雨、雷电、骄阳、严寒的山颠苍松!我们不愿意因为太多的浇灌,因为太多的抚摸,因为太多的关注而慢慢枯萎,消尽了生命的色彩。

摔倒了,请让我们自己爬起来!还用担心我们摔倒了爬不起来吗?不要怀疑我们的能力,不要怀疑我们的意志,不要总是在为我们担心,不要总以为我们还是孩子。其实,我们长大了,我们多想能够在您需要的时候把您搀扶,我们多想回报给您哪怕是一点儿爱啊!

只是,如果真的是因为我还小,不能发现脚下的西瓜皮,那么,请告诉我,是西瓜皮把我滑倒了。我今后再也不会踩西瓜皮玩了,或者今天纯粹是个意外,我以后会看好脚下的路的。而且,我吃完西瓜,绝不会把西瓜皮扔在路上。并且我走在路上,看到西瓜皮,也一定会捡起来,丢进垃圾箱。

篇11:承受生命作文800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小说中最为读者熟悉,为作家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小说,80年代在中国出版至今,一直被翻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直到前几年才有了现在的这个书名,虽然只是一个语序的变化,却使得书名和主题更为贴近。然而即使是改动后的译名,仍然弱化了原名的玄意。昆德拉在一次访谈中说:“许多朋友劝我放弃《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这个书名,难道我就不能至少删去“存在”(being)一词吗?译者在碰到这个词时,都倾向于用更朴实些的表达予以替换:‘生存’(existence),‘生活’(life),‘状况’(condition)等等。“存在并非一个具体物,因此,昆德拉认为,哈姆雷特说的”to be or not to be”绝非“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而是一个形而上的追问。所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要探讨的实质上是“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尼采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永恒轮回”的。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由无数次的重复。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会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前者中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如果世界果真如此,我们就会向耶稣一样被钉在永恒色十字架上,无法承受的重负将会沉沉的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然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恰恰是轮回的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生命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了漂浮在半空中的快感,可是,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美丽吗?

托马斯正是这一问题的代询人。他是一个离异多年的外科医生,拥有众多的情人,生活风流而快活。然而特里莎的闯入打破了他的自由,托马斯一直在爱恋特里莎和追求自由之间徘徊选择。特雷莎之于他,既非情人,也非妻子,而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离婚以后的托马斯是愉快自在的,婚姻对他来说是一种责任的束缚,阻碍了他体会生命的快感,在无数的”性友谊“中,他获得了美好的生命之轻。特雷莎无疑是这种生活的终结者,她紧紧握住托马斯的手使他感到了久违的生命的责任并体会到了其中的美好,可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多年来的“自由”。对于托马斯来说,独居还是与特雷莎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问题,而是关涉到他对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一向轻松的他在六个偶然事件的推动下,选择了“非如此不可”。

七年之后特雷莎的出走,将托马斯重又置于自由之身,使其身上的重负突然间释放,甚至感到悲伤过后的美好,托马斯嗅到了温馨的生命之轻。可是,随之而来的沉重却将他彻底击倒,他已经学会了感受别人的痛苦,他终于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虚无缥缈的生命了。他回到了布拉格,追回了特雷莎,也追回了存在的重量。

如果说托马斯不断地在轻与重之间游走抉择,特雷莎也尝试着去接受托马斯的存在哲学。当她无法忍受托马斯有一次在肉体上的背叛,她开始了向轻的试探,和一个工程师发生了关系,可是这次行为只给她带来了更深的痛苦,更重的负担,认真是特雷莎的行为方式,认真让她陷入痛苦的绝境,虽然她努力从行为到精神上向自己的爱人托马斯靠近,然而她最终还是失败了,她永远背负沉重的负担,而这沉重恰恰也是对托马斯的一种吸引。

轻重选择的对立与两难,构成了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境况,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在这个哲学命题上找到印证,它与善恶无关,究竟是选择青海是选择重,昆德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与了阐释。在一个极限悖缪的时代,轻与重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不存在的,追求意义,选择承担,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沉重感,反而常常导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这轻松之中不也包含着生命的沉重吗?

灵与肉的冲突

肉体与灵魂,使人类得以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人类总是理想化地希望自己的灵肉统一,以把握一个更为真实可感的自我,然而,昆德拉却以一个特定的性爱情境,揭示出灵与肉的分离,使人类再次陷入对自我的无把握之中。

托马斯与特里莎彼此相爱,可是看待灵与肉的态度却不一样: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是互不相干的,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却会引起同眠共枕的欲望。在他看来,使爱从属于性,是造物主最稀奇古怪的主意。灵与肉在托马斯身上自觉的分离着,他一边深爱着特丽莎,一边又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他在爱情上是忠贞的,在行为上却是放荡的。

特雷莎则要求灵与肉绝对的统一。特雷莎有一个外表美丽而内心粗俗的母亲,她一直在向特雷莎灌输一个观念,特雷莎你与其他人没有区别,你和其他人的身体都是一样的,你没有什么好隐藏的。特雷莎的母亲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着在房间里行走,这令特雷莎感到羞愧和恼怒。特雷莎的一生,就是在于这种观念抗争,她认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灵魂决定了这种个性,否定了肉体的差异,也就否定了灵魂的差异。她带着这种抗争,来到了托马斯身边,寻求救赎,她向他表明她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托马斯却把它混入了其他的女人,对她们的身体施以同样的爱抚,把她又扔回了原来的世界。特雷莎的“嫉妒”成为她沉重的痛苦,直到死才得以摆脱,而这种痛苦正源于特雷莎对灵与肉绝对的要求。

灵与肉的冲突显示了人类对把握自我的无能为力,作为人存在的一个基本范畴,它突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悖论,即人不愿再灵肉分离中生活,却只能以灵肉的妥协与调和谋得现实的安适。昆德拉借此对现代社会所导致的人行分裂和异化进行了批判。

政治与媚俗

“媚俗”(kithcs)是昆德拉作品中的响词,在一次与作家埃尔格雷勃里的谈话中,昆德拉将“kithcs”阐释为“已讲过一千次的美”,“意味着故作多情的集体谎言”,在昆德拉的笔下,媚俗已并非对每一类任何某个特定情景的描绘,也并非仅仅限于艺术,它已成了政治,社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成了人类共同生存状态的一个指称。

西方批评家普遍认为,媚俗之于昆德拉,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道德概念,而是一个审美范畴。昆德拉认为媚俗起源于“无条件认可生存”的美学理想。媚俗的人,指定人类生存中一个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并排斥来自这个范围内的一切比如大粪(shit),这个每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理现象,却被很多人有意地回避,人们避免谈论它以及和它有关的一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六章《伟大的进军》就是一篇讨伐媚俗的檄文,它的理论首先是从“粪便”开始的,昆德拉举了斯大林之子雅可夫的例子,雅可夫在二战期间被德国人俘虏,和一群英国军官关在一起,共用一个厕所。英国人不满他将厕所搞得又臭又乱,诉诸于集中营的德国军官。然而,德国长官拒绝讨论粪便的问题,雅可夫备感羞辱,以扑向电网的自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在昆德拉看来,人对粪便的厌恶正是一种基本的媚俗。媚俗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情景,它无处不在,不同的媚俗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和批判向度,若果说美学媚俗意指英和伤感类作品的低级艺术情趣,那么政治媚俗则只对既定秩序和既定思想的盲从,文化媚俗则指对多数的,流动的,大众的价值观念的认同,人类学媚俗则指人类在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的前提下表现出的乐观盲从和拒绝思考的态度。“媚俗是存在于忘却间的中途停歇站”,因为媚俗,生命在本真与非本真之间徘徊不定,人的自由存在成了值得怀疑的东西,事物失去最初的一面,流向难以把握的虚空。

政治,是昆德拉小说中人物的基本生存背景。政治媚俗,则又是昆德拉批判的一个重点,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政治迫害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昆德拉说:“政治并不产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愿望为基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美国参议院对孩子的微笑与布拉格广场检阅台上当权者面对游行者的挥手都是媚俗。“媚俗是所有政客的美学理想,也是所有政客党派和政治活动的美学理想。”

托马斯和其情人萨宾娜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对于托马斯来说,真正的困难不是抵制那个“非如此不可”,托马斯逃离了第一次婚姻,逃离处于专制统治下的祖国,都说明了这一点,真正难的是抵抗本身,在媚俗的集权统治王国里,左右的答案都是预先给定的,对任何问题都有效。心灵的专政即是最高统治,所以昆德拉又说,媚俗的死敌是“爱提问题的人”,一个问题就像一把刀,会划破舞台的布景,让我们看到藏在背后的东西。同时,媚俗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陷阱,对媚俗的抵抗也可能成为媚俗的一部分。对于托马斯来说,当在呼吁当局释放政治犯的生命上千字也称为“非如此不可”的事情的时候,抵抗本身也成了一种媚俗;对于萨宾娜来说,当她的绘画被宣传为作品时,她便深深感到了西方世界对她处于深重集权灾难中的祖国的怜悯,然而这种怜悯也是一种媚俗,一场西方建立在“博爱”基础上的政治秀。于是,在众人“同情”的目光中,萨宾娜愤然离场。

而一直爱慕者萨宾娜的法国教授弗兰茨,则是昆德拉所要批判的媚俗的集中代表。弗兰茨是一个乐观的梦想家,20岁时就确立了哲学教授生涯,但它并不满足于学者的窒息生活,他“渴望与人们交往,肩并肩地步行,渴望与他们一起呼叫”,他充满激情,喜欢旅行,也爱同众人一起上街游行。“我们都需要有人望着我们”,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声援柬埔寨的“伟大进军”。弗兰茨活在他人的目光里,她急于向情人,向公众,向内心中的另一个自我显示生存的意义,期待获得外界的赞许。他的价值认同,不是建立在对价值本身的追求上,而是为他人而活,最后当他在曼谷街头一场无谓而偶然的斗殴中死去时,他的死不但没有产生悲剧意义,反而具有了某种讽刺的意味,是一个媚俗者的终结。在弗兰茨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有限性,人的自我失落与价值的扭曲,而这一切,正是人的媚俗可能性的一种反映。

篇12:承受生命作文800字

首先就是托马斯和特丽莎的奇怪的爱情。仅仅见过一面双方就这么相爱了。而且理由也不是一见钟情什么的。其实我觉得托马斯开始是并不爱特丽莎的,只是因为她介入生活,她像水中漂来的一个婴儿。托马斯最终到布拉格去我想也还不是真的爱特丽莎,而是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话说回来,生命的重我轻我认为主要是对于家庭还有亲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事情上面的责任上。生命轻浮就像没有责任一样,长这么大也还觉得自己是小孩,完全不担负对于家庭的责任。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整天在学校里玩游戏,课也不上,其实就是脱离责任,这样只会让自己变的没有重量,很空虚。

当然也不要过火,现阶段毕竟只是学生,所能够做的事情不多,学习是主要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然后就是特丽莎和莎宾娜这两个女主角了,总觉得是很不同的两个人。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吧,特丽莎就像是薛宝钗,莎宾娜就好象是林黛玉。恩,确实不太恰当。

然后最囧的就是佛兰茨了。一群人在柬埔寨的河边拿着喇叭对对面说话,迎来的却是无限的沉寂--没人理他们。真是黑色幽默,作者对于媚俗算是恨透了。

然后是特妮莎关于爱的一些想法。他和托马斯的爱和他对于卡列林(她的宠物狗)的爱。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卡列林的爱更伟大,因为不求回报,只是单纯的爱。但是其实我不是很同意,爱情和博爱是不同的,没法拿来比较。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注意这一句。

现在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也就是这样吧。等老一点在看吧。

上一篇:经典语录警告别太过分下一篇:英语口语学习:练习英语口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