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2022-08-03

第一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发出的最直接的感受。恩格斯曾经说过: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爱”就是“花朵”只所以美丽的原因。剧中将机器人的爱与人的爱交织在一起,形成对比与呼应,让人们看完之后无尽的沉重感

当莫妮卡念完启动程序后,大卫开始有了思想,有了对莫妮卡无限的无条件的爱,那爱比任何人类都来得纯粹来的真诚。可是最终莫妮卡最终还是抛弃了大卫?大卫也开始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他不会相信那只是一个童话,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获得妈妈爱的方式„„

对比是整个剧中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大卫是机器,马丁是人,人永远是鄙视自己发明出来的产物的,在马丁的眼中,大卫仅仅是一个新款的超级玩具。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

并且,大卫并不孤单,他不是唯一懂得爱的机器人。泰迪与机器舞男也是和大卫一样懂得爱的,并且是有意识的。当大卫相信马丁的话后去剪妈妈的头发时泰迪也去了,因为他也相信了。最后他没有选择和小女孩在一起而是选择找到大卫,因为他也同样希望能见到懒仙女,也变成孩子,得到妈妈的爱。对于乔他在被抓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曾经存在”。没有什么事情比预先知道自己要死更加可怕的了,但是他却能笑着离开,他坚信大卫可以变成一个真人,如此高尚的情怀恐怕普通人都难以做到。这些都是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最后我来讨论一个问题:机器人跟人类的区别是什么?就像剧中开篇人们所讨论的,传统的机器人没有爱。但这就能为人类把机器人当做奴隶,残酷屠杀提供足够的借口吗?当机器人有了爱,人类又该怎么对待。人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我们需要的是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仅仅是机器人爱人。当高等机器人用莫妮卡的头发让她复活时,整个世界颠倒了过来,人是机器人造出来的,根据前面的理论,被造出来的人应该成为机器人的奴隶,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两千年后的莫尼卡身边没有了亨利,没有了马丁,那一天只属于她和大卫。当然还有泰迪。

第二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采访地点:廊坊 采 访 人:本报记者 采访对象:萍儿 采访方式:电话倾诉

采访时间:2005年12月22日

相识一周的男友强暴了我

造化弄人,命运无常。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何是如此的命途多桀。原本,我应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女孩子。我很自信地这样说。如果不是后来接蹱而至的变故。

上初中时,由于我的写作能力出众,在毕业前夕,我个人就出了两本诗集。几乎可以这样说,当时我也很自傲,把廊坊另外两所很有名的学校的文学社都没有放在眼里。

张爱玲曾经说,成名须赶早。也许,我是成名太早了点吧。以至于让老天也嫉妒我了。在我的少年时代,就让我尝到生离死别的滋味。

可能是英雄相惜的缘故,一位来自北京房山的男同学喜欢上了我。他的成绩在全班也是非常拔尖的。

我们“好”了两年多(那个时候的“好”和现在谈恋爱不一样,我们连手都没有拉过,完全是那种远距离地相互欣赏的,那种心有灵犀一样的默契)。我本梦想着和他一起回北京的。可是,偏偏在我们毕业离校的一天,他遇上了车祸。永远地离开我了。

我悚然,少年的恋情就这样陡然间结束了,我失落得不知所措。记得那天是下着小雨,我是捧着他的骨灰盒和他一起“回”到北京房山的。从此,每年在他的祭日的时候,我都会孤独地一个人赶往房山,带上水果和纸钱,为他祭祀。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落下一次。同时,我把经常和他联系的手机一直保留下来。从来舍不得更换。我在期待着,有一天,我的那个电话会响起,能够听到他熟悉的声音。

毕业之后,我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一眨眼之间,我就到了婚嫁的年龄。由于我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结识的人特别多,给我提亲的人也多得出奇。父母为我这惟一的女儿挑花了眼,不知道挑哪一个好。最后,还是当领导的哥哥看上了他的一个下属,把他介绍给了我。

对于他,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更是全心全意。他一米八二的身材,长得特别的英俊潇洒。虽然没有以前的男友那么温文尔雅,但配我应该是足够的了。我当下就答应和他处对象了。再说,我个人认为他是我哥哥的下属,肯定也不敢对我不好的。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是一只披着养皮的狼。

就在我们相识一个星期后的一天,他约我上他们家玩儿。我非常信任他,没加任何考虑就去了。

到他家后,我才发现他父母都不在家。家里就剩下他自己。到了晚上,我央求他回家,他一个劲儿地找理由往后拖,直到拖得快12点了,我也回不了家了,不得不在他家住下来。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晚上,他跑到了我住的房间,软磨硬泡地要和我发生男女关系。我很害怕,同时,也心理也很复杂。我和他认识还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自己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理这样的局面。

我只能无力地抵抗,小声地央求他。可是,他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就撕碎了我的衣服。我更害怕了,即不怕反抗,又不敢再拒绝他了。我有点怕失去他。如果是因为我拒绝他的话。

就在一刹那间,我疼得要命。 鲜血染红了他的白衬衣。我就这样被他结束了自己的少女时代。

丈夫和嫂子私通

虽然我是从城市长大的,但是,我却一直很传统。也许,正是这种传统害了我。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他的人了,不管怎么着都得嫁给他。正是这种心理,让我一错再错。

很快,我们就结婚了。他和他嫂子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收入很高。他的哥哥和他一样,长得高大英俊。但不幸的是,正值盛年的他得了糖尿病,虽然表面上看身体很好,但在夫妻生活方面却不行。

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单纯善良了。根本想不到会有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以前总以为那是电影和小说里的事情。可是,它却活生生地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有一天下午,我看到丈夫在他哥哥家,他哥哥正和他吵着什么。我一推门进去了。他们兄弟俩一见到我进去,立即停止了吵闹。哥哥上前对我说:“你替我去小卖店买两瓶啤酒去。”我很纳闷,哥哥家不缺这个呀,干嘛要我出去买?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哥哥又说:“怎么了?哥哥叫弟媳买瓶酒不行是么?”我只得笑着下楼去了。

等我返回家时,他们兄弟俩已经打成一团了。我很不明白,好好的,他们怎么会打起来呢?我跑上去一把将他们拉开,对哥哥说:“哥,如果我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直接说出来好了,怎么至于动手呢?”哥哥气愤地盯着我说:“你就傻吧?!”

我当时仍然不明白哥哥话里有话。

紧接着有一天晚上,我有事回娘家,对丈夫说自己晚上不回家住了,就在娘家。不巧的是,我早上有跑步的习惯。在凌晨五点多又骑车回家了。在我从地下室换好胶鞋上楼打开家门之后,发现主卧室里没人。我寻思丈夫从来没有这样勤快过呀,不会这么早就起床的。可是,一会儿我看到次卧室里门被反锁着,怎么敲都没有人应声。就在这个时候,他哥哥找上门来了。

至此,我才明白丈夫和嫂子之间的事。

善良的我还想挽救我们的婚姻。我心急火急地跑到婆婆和公公那儿诉说丈夫的事。婆婆却对我说:“我管不了,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一旁的公公找我拉到外面说:“没有办法呀。就你那婆婆,年轻时是XX街上的有名的‘破鞋’。现在,要不是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我还管不了她呢!”我很惊讶,难道这种事还有遗传不成?

和所有的女人一样,我还是心存侥幸,想给丈夫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然而,我又错了。我和他哥哥上班时间都是固定的,而丈夫和嫂子是同一个单位,上班时间很自由,我们根本看不住他们。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粘在一起。

我愤然决定离婚。丈夫不同意,跪在地上求我。 宁缺勿滥的我不为所动,坚决诉之法院。

恋人怕害了我

我开着自己买的那辆车离开了那个住了三年的家,打掉了已经四个多月的胎儿。在市区,我自己按揭买了一套房。我月工资有一千多元,再加上每个月给学生的补课的收入,能够挣到两千多元。供房和供自己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了。

或许,女人是需要男人的,就像男人需要女人一样。我也不例外。无数次的相亲之后,我选择了一位军人强A(之后所以用强A这个名字,是因为我谈的两个对象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强”字。这差不多都成我的心病了。),和他谈起了恋爱。

强A是一个细心、腼腆的大男孩,也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最好的一个男人。我们经常经会,但是,他对我太尊重了,两个多月了,连我的手都没有碰一下(现在的人谈恋爱,一天、一周就可以上床的)。我很惊喜,这样的男人真是难得!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太会捉弄人了。就在我正憧憬着和强A以后的幸福生活时,强A在一次约会时痛苦地向我提出了分手。 那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泪雨滂沱地向我讲述了他痛苦的过去。强A上军校时有一个女朋友。他们谈了好几年。就在他们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朋友发现强A在那方面不行,毅然决然地和强A分手了。强A从此一蹶不振,一直没有再谈对象。直到遇见我。强A说他很喜欢我,可是,他又怕因此而害了我。所以,不得不提出分手的请求。我仔细看了看强,发现他真的没有喉结!

“难道结婚一定要那样吗?强A,我爱你!我不在乎你那方面行不行!”我请求强A不要离开我。可强A还是走了。

我爱强A,就像当初爱初恋男友一样。我同样为强A留下了一部手机。期待有一天,那部手机的铃声会响起来,听到强A对我说:“我回来了。”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那部手机一直没有响。我忍不住了,硬着头皮给强A打了过去。强A在电话那头强笑着说:“祝福我吧,我现在已经有了女朋友了。希望你也能够早日找到你的另一半。”

我知道,强A在骗我。他比我更不幸。

无奈中,经同学介绍,我又认识了强B。强B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和强A是一个单位的。虽然和强B只见过两次面,但我想,能够凑合一下就凑合一下吧。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天,我给强B打电话,让他过来陪陪我一起过中秋。强B没有答应我,说他要给领导送礼,要去北京。

几次谈恋爱,我也有了一点点经验了。我感觉强B的话似乎不可信。有谁会在中秋节前一天送礼?这于常理不符。于是,在下午,我就试探性地拔打了一下强B的手机。想不到强B的手机接通了。强B的手机是不能漫游的。这知道,强B下午没有去北京,而是在廊坊。他在骗我。

晚上,我再次给强B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通了。是一个女的接的!她在电话里问我是谁,我告诉她:“我是强B的女朋友。”就在我这句话一出口,我就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了争吵声。就算我再笨,我也明白这产怎么回事了。

此后,我走马灯似地相亲。 一直没有能够对得上眼的„„

一个个孤寂的深夜,看着身边的四部手机(初恋男友一部、强A一部、我自己一部、父亲送给我一部)静静地躺着,一点动静都没有。我一阵阵的寂寞难耐。回首这几年来的变故,我的心一阵阵地发紧。我好想有一个家呀?可是,谁能够给我呢?每每这时,我的身体也开始饥饿,我特别的想要一个抚慰我的男人。三年了,我一直不曾再拥有过男人。我很想!

说真的,我很想找一个情人,一个很长久的那一种。我更想好好地放纵几次,可是,很难!于是,一个接一个的漫漫长夜,我只能靠自慰来满足自己。

很多时候,我都颓废得找不着自己了。我不知道,若干年之后,我的车子房子等等所有的一切,该留给谁?有谁知道我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生活过,痛苦过。哀莫大于心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莫过如此!

第三篇:生活的不能承受之重杂文随笔

最沉重的负荷——假如有个恶魔在某一天或某个夜晚闯入你最难耐的孤寂中,并对你说:“你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后的生活。它将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无法言说的事情都会在你身上重现,而且均以同样的顺序降临......”你听了这恶魔的话,是否会瘫倒在地呢?你是否会咬牙切齿,诅咒这个口出狂言的恶魔呢?你在以前或许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那时你回答恶魔说:“你真是神明,我从未听见过比这更神圣的话呢!”倘若这种想法压倒了你,恶魔就会改变你,说不定会把你碾得粉碎。“你是否还要这样回答,并且一直这样回答呢?”这是人人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你最沉重的负荷!或者,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人生,均安于现状,放弃追求比这最终的永恒更为热烈的东西呢?

——尼采,《快乐的哲学》,188

2难道不想去追求尼采所说的那些更为热烈的东西吗?

笔者高中喜欢理论物理,觉得用一支笔就可以了解整个宇宙,这成为了笔者当时毕生的目标。

可上天给笔者开了个玩笑,高考那年发挥失常,刚过一本线的笔者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985物理系的梦想。

于是笔者便把梦想寄托在一个二本财经大学上,希望毕业找一个好工作,就这样放弃了理论物理。

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的名字离笔者远去,约翰 · 纳什、罗伊德 · 沙普利进入了笔者的生活。

那时一阵窃喜,没想到社科还有博弈论可做,笔者决定重拾学术之路,虽然是社科,但仍可以让未来的生活充满挑战。

当时在知乎上,敲定了国内微观最好的上财经济学院作为考研目标,一学就是两年。

上考场的那一刻,信心满满。

下了考场,又一次感到绝望,上财考风突变,一道高微的拍卖题又一次粉碎了笔者的学术梦想(考研本不该有高级经济学的题)。

和高考一样,笔者不想重来一遍,只因厌倦考试。

最终还是调剂来了云南,四季如春的昆明。

笔者在高中时看爱因斯坦的传记,里面记着:爱因斯坦的妻子和他吵着要离婚,吵得不可开交,他对婚姻生活感到无望,于是便投入了自己最爱的学术的怀抱。

笔者的理念也是一样,就是:不管自己生活又怎样的得失,自己始终要找到自己最珍惜的那个东西,就算失去了其他,只要还有最珍惜的那个,其他的得失就无所谓。

这个信条从始至终指导着笔者的生活态度。

在高中被人欺负,被老师、同学看不起,没关系,回家后还有爱因斯坦、莫扎特、贝多芬陪伴着笔者,那是笔者当时的灵魂寄托的地方,这也许就是偶像的力量。

看家乡球队踢中超比赛,输掉了,没关系,笔者有更重要、更值得珍惜的,就是那个她。

没错,笔者的(前)女朋友是笔者当时最珍重的,就算失去了一切,就算世界末日,只要能和她在一起,不管生与死,一切都值了。

她在笔者心中是如此的特殊,以至于想把一切都给她。

可上天又一次给笔者开了玩笑。

莫名地失去了感觉,莫名的分手。

就这样,最珍惜的没有了。

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回来。

可有一点不变的,是笔者对恋爱的热情。

爱情也许不会永恒,但足够热烈。

人生短短几十年,哪里来的永恒。

把自己的身体保存在冷冻箱里投向宇宙深处,还不如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来一段热情似火的恋爱。

就像流星一样,不求永恒,只求那一刻的绚烂。

第四篇:教师不能承受之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近几年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颇受教育界关注的校本教研三大核心要素之一,这一点从备课簿的调整中可见一斑。翻开备课簿,便可看到多了一个栏目——教学反思。但教研组长每次在教研活动中仍然反复强调:在检查备课笔记时,能不能让我们在“教学反思”这一栏目的登记内容从“没有”、“偶有”写成“常有”?否则,……尽管如此,教师在备课簿中显示的反思行为仍不很乐观。无独与偶,在一次市教研室组织的以实践反思为主题的校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参与的专家和教师为该校的教学实践反思的精彩表演发出了一片啧啧之声。但该校教务主任在总结时还是实事求是地道出了他的心声:这种“教学反思”行为只是为此次观摩活动而准备,平时大家也无暇顾及。其实,如此反思活动还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着。难道教学反思就成不了广大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吗?答案无疑是

应该说,在观念上,我们广大教师是需要教学反思的。但是,在行动上,教学反思的行为却是明显滞后的。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认为,平时教学负担沉重,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备课这种机械性劳作已成教学“鸡肋”,再写反思确实忙不过来。教育行政部门急功近利的管理方法造成教师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不断减少,这主要表现为各类竞赛评比活动繁多,各种检查需要的文本资料和评价指标等使得教师疲于奔命,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反思。同时教育科研中形式主义的规范化要求也使备课与课堂教学实际可能严重脱节,实效性不明显。再加上,课好备,教学反思难写的状况也使得教师疏于实践反思。可见,除了教师自身反思观念和行为不一致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科研部门所制造的人为因素的确是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和工作负担,同时教师自身的反思水平和反思品质也造成了反思行为的滞后。

但是,难道教学反思果真是教师不能承受之重吗?非也。

一、改革传统备课方式,突出“教学反思”这一核心要素。

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教案模式那种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求和统一的检查标准与新课程下教学的个性化和动态生成性要求已成为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教师的备课呈现形式——教案已成为应对各级领导检查却又很少关注实用价值的一种形式,而这一呈现形式使写教案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沉重负担。当前,教育界有人提出电子备课、无纸化备课的口号,更有甚者提倡“0”教案,取消写教案、只需写教学反思的做法。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但是,改革传统备课方式也并不等于取消写教案、提倡“0”教案。不写教案的教学是随意的和盲目的,写教案与备课也是不能混同的。写教案是在备课的基础上对备课活动和成果的重新审视、反思和提升的过程。目前我校正进行的课题“简约备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就是改革传统备课方式突出教学反思行为的一种应对策略。所谓简约备课中“简约”就是指将备课与课堂教学评价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对教学活动的纵向发展(目标定位——导入设计——主要任务表述——主要学习活动过程与方法创设——形成性评价测试题与作业设计——目标达成反馈)的过程进行评价。简约备课方式允许教案“留白”,即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和结构上的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共振留有余地。其目的是减轻教师因机械性教学劳动而产生的沉重负担,通过教学反思来增加教师教学活动中的科研含量,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师生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简略备课方式是提倡书写开放式教案,在突出教学反思这一核心因素的大前提下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设,更倡导书写个性化与创新性的教案。

二、提倡实践性反思,突出适时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并不是缺少实践而是缺少思考,教育科研就是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的,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把开展教学实践反思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式,在实践反思中确立反思意识,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以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尽量避免那种未经思索的教学和脱离实践的研究。其实,教学反思的本质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自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身就具有研究性,它就是让实践与理论对话,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需要对结果和过程进行适时和灵活的反思,用系统的思想和整体的观点,选择反思的恰当时机,努力地把前瞻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回顾性反思有机结合起来,灵活选择尽可能地综合运用各种反思方法和形式,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升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以求真正的实效。

三、保证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突出教学反思的质与量。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应优化管理方式,尽量少占用教师的备课时间,有的会议能短则短,有的评比活动能少则少。教师主管部门应该适时适地的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提供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引导教师怎么样写反思,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刚开始,只要求教师有点点滴滴的体会就可以,然后在教师经常性感悟尝到甜头的基础上引导其学会反思,愿意反思。同时也不要硬性规定教师课课写反思,只要反思的形式方法灵活多样有创意就可,能够让教师写出自己的看法,打造自己的亮点更佳。例如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为了在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中促进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不就是提倡教师能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学实践活动写教育随笔或反思日记吗?在他的倡议下,参加新教育实验的一大批教师这一网上交流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坚持把反思贯穿在实践过程的始终,使实践的过程与反思的过程达成同一,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效。用朱永新教授的话说,“我每天上网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可见,教学实践反思的魅力之大。

总之,有效改革传统备课方式,坚持实践过程与反思过程的同一,保证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教学反思会在观念和行动两方面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的。

第五篇:高考,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文/王君

准备写写学生时代的事。还没有来得及调动回忆,往事就已如潮水在眼前涌动了。而在风口浪尖上的,还是,依旧是1989年,我的高考岁月!

是,那是我为自己的生命颁发的第一个奥斯卡大奖。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做关于高考的梦──热泪依旧在梦中汇成河流。那是我的流金岁月,永志难忘。

进入高三的那年,我16岁。一个长在底层工人家庭的孩子,16岁的我在许多方面已经相当懂事了:我乖巧地在从不和谐的父母之间周旋,保护和照顾着有心脏病的妈妈。从11岁我便开始承担家务买菜做饭当小管家,精打细算地为经济拮据的家庭节约每一分钱。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得力干将,是同学们的好班长„„但这些并不能掩盖我依旧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现实。当年的天真甚而愚蠢触目惊心: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学习几乎完全处在无序的状态,成绩并不理想,但我居然却对自己的命运前途盲目乐观。好朋友常提起一件往事,说是高考前,我还一本正经地鼓励因恐惧高考而终日忧心忡忡的他,我很认真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考不上大学!”多年以后,我一想到那次谈话就羞愧得无地自容。

也许,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残酷青春──青春之残酷,乃是因为年少轻狂心高气傲而久不自知。但生活自有办法嘲笑你教育你。1989年的高考像定时炸药一样准时爆炸。我名落孙山。这在我自己是意料之外,其实,却是在所有老师的预料之中。当然,这是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的事。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高考几乎是当时年轻人的唯一康庄大道。落榜,就意味着流落江湖。而当时,江湖不像现在,处处都是出路。

同学们几乎全上了各种录取线,个个都有书可读了,包括那个被我“谆谆教导”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只有我们少数几个,突然被大部队扔下了,被孤零零地留在了一个荒岛上,没有前途,更无退路,念天地之悠悠,却只能怆然而泪下了。

也就是那个时刻,我真正明白了“走投无路”这个成语的含义。那一年,吵吵闹闹了一辈子的父母亲终于正式离婚。母亲寄居在外婆家忙碌于自己也还混乱的家庭。父亲的经济状况面临崩溃也已经好几年了。他们都没有时间管我。其实我从小到大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野丫头的状态,但在高考落榜的那天晚上,我却觉得自己所有的坚强全线崩溃,我没有勇气回到那个阴暗贫穷的家了。我不敢也不愿意回家。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李德远,躲到了胡卫东家。我们都是落榜者,同病相怜。当时胡卫东的家还在綦江城郊的两间破旧漏雨的黄泥房子中。三个17岁的孩子突然就被早已经习惯了的校园抛了出来,生活的目标突然迷失,那农村里常见的摇摇欲坠的黄泥房子便装不下我们的失落和茫然了。

那个时候还不时兴借酒消愁,我们也没有钱喝酒。我只记得那个晚上饿了之后我们用白水煮了一些西红柿来吃。没有鸡蛋,也没有油。大家就这样相对无言不知所措。天要亮的时候我们终于疲倦得合衣而睡了。后半夜,狂风大作,我听到胡卫东家的房顶上茅草飞扬和瓦片落地的噼里啪啦声,心头空虚得一塌糊涂。

胡卫东的家早在90年代中期翻修成了新房了,上下三层,底下一层是专门用来喂猪的,在西部乡村的原野中,那是很气派很风光的房子。但是,我却总也无法忘掉那个风雨大作的夜晚,那两间风雨飘摇中的小屋。就是在那个晚上,我才猛然明白在生活面前我是多么虚弱和渺小,可是我却必须要独立面对人生了。也就在那个晚上,我经历了至今我能意识到的最清晰最彻底的一次成长——而以前的所有所有的苦难和当时的恐惧迷茫比较起来,都不值得一提。

第二天磨蹭着回到家,把成绩单给父亲看。我低着头不说话。父亲没有表情,长久,只叹了一口气,喃喃道:“语文没有考好啊!”语文是我的强项,但89年的高考120分我只考了72分,刚刚及格。然后父亲就下楼去了,没有对我的命运作出宣判,留下我在那间没有门窗没有电的屋子里默默流泪。

父亲其实已经为我安排好了路:他要我到他当时上班的县车队去当售票员。我不敢埋怨父亲。那几年家里因为拆迁建房负债累累。后来房子建好后没有装修我们就住进去了。房子没有窗户,没有电,甚至连墙壁都没有粉刷。父亲为了节约几毛钱的菜钱,中午都要步行一个小时回家吃饭的。我知道父亲这样安排实在也是因为走投无路了。

“不!”但是我用沉默回绝了父亲。“我要复读!”我只用很不理直气壮地声音嗫嚅着,然后在父亲惶恐的目光中逃出了家门。那个夏天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家对面的六角亭,我常常坐在亭的最高一层,呆呆地望着脚下的整个綦城,陷入无边无际的混乱的狂想。

补习费现在想来不算贵。但在当时,对很多农村家庭和普通工人家庭而言,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也还是一笔颇沉重的负担。姨姨真正走进我的生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其他的文章中,我

专门写过我的姨姨。在89年的那个暑假,是姨姨的那句话“她要读就读,我给她付学费”改变了我的整个命运。1989年的9月,我成了一名高四生,插班复读。

同学们的录取通知书还在陆陆续续地来,插班生一个一个地离开。偶尔也有失落的时候,但我已经平静了下来,经历了整个暑假的梦魇之后,我已经能直面我的命运了。我小心翼翼地揣着我的补习费,精打细算着每一天的生活,我心平气和地坐在90级的教室里,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直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从1990年开始的。

从小到大,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我都是一个乖孩子,他们甚至还以为我是一个颇勤奋的孩子。其实那只是一种假象。我不仅不是聪明的孩子,也不是学习上很自觉的孩子。特别是高一高二阶段,我几乎全是在莫名的忙碌中度过的。那个时候,我热衷于社团活动和班级管理,完全无法静心下来学习。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学业彻底荒废。

然而,90年的我,脱胎换骨,完全沉浸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中。

我婉拒了一切校园社交活动,把自己心灵世界封锁起来。我把对生活的欲望降到了最低,夜以继日地学习,不知疲倦地学习,紧张而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争分夺秒地计算着把吃饭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精心计划着凌晨四点点起来抢占学校的洗衣槽洗衣服只为了能用最少的时间处理内务。对每一天的支出我更是斤斤计较,两个周只吃一次肉,千方百计省下一点点钱买书„„那是一段狂热地献身于高考的日子,是精神状态最昂扬,但心灵世界最宁静的日子。学习成为了生命的唯一,我日日坐禅入定般投入拼搏,日子清亮明净。

这一年最苦最累,但那种要让分分秒秒都熠熠闪光的倔强,让1990年的每一分钟都在清贫的生活和单纯的追求中被提炼得溢彩流光。当时特别喜欢一首诗,全诗已经记不全了,最后两句却经常响彻在耳边:

在不眠的静夜,

回想清泉的喷发„„

就是吟诵着这样的诗歌,痛苦在人的坚决奋争面前变得渺小了。痛苦成盐,化在生活中,成为了生命的钙。

而有了钙的18岁,意气风发。那一年是啃着干馒头度过的,是点着煤油灯度过的,是日复一日熬更守夜度过的„„但现在我翻看我90年的照片,清瘦但却身姿挺拔,神采飞扬。回想18岁的故事,居然也多是甜蜜,少有苦涩。

大概因为政治的原因,90年的高考形势更为惨烈。我以班上前几名的成绩,也只上了专科线。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进入大学的心情。90年9月,我走进了大学。虽然是一所老家最次的大学,但因为有了1990年的历练,我如鱼得水,我的大学生活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在当时大学生普遍懈怠慵懒的背景下,我坚持着以读“高四”的状态读完了大专,并且把这种状态带到了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于是,才有了今天不算太辜负生命的我。

二十多年很快就过去了,今天,人到中年了,应该更有权力对当初的任何一段生活作出评价。回顾高考落榜和复读的经历,我依旧觉得笑多于哭,甜多于苦。感谢高考,一棒让17岁的我从青春的虚幻中猛醒过来,逼着我清醒地面对自我。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啊!高考是我青春时代的炼狱,在被锤炼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成长和强大:人,可以被击倒,但绝不可以被打败。后来再读《老人与海》,那种深刻的共鸣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感谢高考的残酷,把我从青春的虚荣和喧嚣中拯救了出来,让我回归了生命的真实和充实。在最容易沉溺于浮华和浪漫的年龄,我被高考一掌打到了大地上,从此不恨不怨,孜孜不倦,日出而作,日落不休。脸朝黄土背朝天是艰辛的,但是,也唯有这艰辛能把心灵的成长早早地赋予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高考的落榜成就了我。

所以,虽然高考制度还有诸多诸多的不完善,虽然媒体的夸张和现在学子们的虚弱把高考描绘得如何如何的可怕,但我还是要说:即使你不经历“黑色七月”(现在是黑色“六月”了),你也应该经历相似的人生洗礼——这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而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你一定会对你的“黑色高三”有意味深长的评价。

也许像我一样,永远感谢高考——感谢所有的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上一篇:百企帮百村帮扶计划下一篇:八年级期末政治试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