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2022-08-25

第一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中我们不能承受的有很多。母亲给我们的生命以及她的养育之恩,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妈妈生我的时候,是怎样的呢?我想:一定是撕心裂肺、难以忍受的痛,是十分辛苦的。我听了妈妈生我的经历后,我心中既震惊又感动。我可以想象妈妈生我时的那种痛不欲生。

妈妈生我的时候那么痛苦,可是我却常常把妈妈对我的关心和付出当成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我总是会和妈妈顶嘴,每当她唠叨时,我总会不耐烦的跟她吵起来,却没有想到母亲给予了我生命,我能用什么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呢?现在,我很惭愧。我了解到妈妈生我时的痛苦,然而她还是忍了过去。那我还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呢?

翻看着一张张婴儿照,我更是感慨万千,照片里的我,睡在妈妈的怀里,妈妈抚摸着我哄我睡觉,我依靠在妈妈的怀里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

妈妈为我付出的,我是说不完,道不尽。妈妈的爱是无私的。记得有个故事:一棵树一直为小男孩无私奉献着,为小男孩做任何事都感到快乐,却从来没有让小男孩回报,直到那棵树只剩下一个树桩。这就好比我们的妈妈,心甘情愿地为我们付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否一次性消失的,还是无限循环的。倘若永劫回归是确然的,生命的每一秒都有无数次的重复,那么,人的每一次决断都连着永恒,成为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这重复的生命,是母亲给予的,所以母爱是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总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妈妈,我爱你!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初一:李菁

第二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发出的最直接的感受。恩格斯曾经说过: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爱”就是“花朵”只所以美丽的原因。剧中将机器人的爱与人的爱交织在一起,形成对比与呼应,让人们看完之后无尽的沉重感

当莫妮卡念完启动程序后,大卫开始有了思想,有了对莫妮卡无限的无条件的爱,那爱比任何人类都来得纯粹来的真诚。可是最终莫妮卡最终还是抛弃了大卫?大卫也开始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他不会相信那只是一个童话,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获得妈妈爱的方式„„

对比是整个剧中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大卫是机器,马丁是人,人永远是鄙视自己发明出来的产物的,在马丁的眼中,大卫仅仅是一个新款的超级玩具。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

并且,大卫并不孤单,他不是唯一懂得爱的机器人。泰迪与机器舞男也是和大卫一样懂得爱的,并且是有意识的。当大卫相信马丁的话后去剪妈妈的头发时泰迪也去了,因为他也相信了。最后他没有选择和小女孩在一起而是选择找到大卫,因为他也同样希望能见到懒仙女,也变成孩子,得到妈妈的爱。对于乔他在被抓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曾经存在”。没有什么事情比预先知道自己要死更加可怕的了,但是他却能笑着离开,他坚信大卫可以变成一个真人,如此高尚的情怀恐怕普通人都难以做到。这些都是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最后我来讨论一个问题:机器人跟人类的区别是什么?就像剧中开篇人们所讨论的,传统的机器人没有爱。但这就能为人类把机器人当做奴隶,残酷屠杀提供足够的借口吗?当机器人有了爱,人类又该怎么对待。人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我们需要的是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仅仅是机器人爱人。当高等机器人用莫妮卡的头发让她复活时,整个世界颠倒了过来,人是机器人造出来的,根据前面的理论,被造出来的人应该成为机器人的奴隶,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两千年后的莫尼卡身边没有了亨利,没有了马丁,那一天只属于她和大卫。当然还有泰迪。

第三篇:保险业务员不能承受之重

(文/海青)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时时处处都可体验到“酸甜苦辣”。这话对于从事保险营销的人员来说,个中滋味更是唯有自己才能体会得最深,也是非一个局外人所真正能理解的。尽管这些年来人们对保险的印象在不断改变,但是从保险这个行业来看,目前在中国消费者的心中,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诸如,保险公司无非就是由一群满街走、满楼逛的那些逢人就让人参加“保险”的业务人员组成的公司而已;做保险的无非是挣点钱而已,我可不愿意让他们整我的钱;又比如,“保险”净骗人,根本不起什么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参加“保险”干什么呀,一遇到“理赔”可麻烦了,等等。总之,对于“保险公司”和“保险”能够真正理解的人不是很多。

保险营销员是保险公司的生产力,毋庸置疑,保险公司对保险业务有着孜孜而苛刻的追求,保险业务员作为保险公司和客户直接接触的媒介,只能成为保险公司鞭策的对象。所以我们也常看到,公司让你必须首周开单,每月几件,每月多少万元,必须增员多少之类,没有条件,没有原因,甚至没有温情,不讲保险营销的规律,这些近乎苛刻无情的压力都要保险业务员默默承受!

可以说:作为保险营销业务员来说,不仅要承载着寒来暑往不停奔波的辛劳,承载着飘忽无顿的业绩压力,承载着个人理想和家庭的支撑,还要承载着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的误解,承载市场的残酷无情,承载着保险公司近乎无情的“鞭策”,甚至还要承受着近乎尴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我常想:保险知识的普及、保险形象的树立、保险环境的复杂对于国家、保险公司都有着自身的责任,而这些都传递到了保险业务员身上,所有这些已是保险业务员之能承受之重!

有人在形象的把保险业务员比喻成担当“保险专家”、“心理专家”、“营销专家”等复合性的社会角色。营销人员一方面要向其讲解“保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就具体保险产品的条款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这就是“保险专家”的角色;营销人员一方面要发掘出客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运用情感等手段激活其需求,为其能够“投保”奠定扎实基础,这就是“心理专家”的角色;营销人员在保证客户对业务人员充分认可与信任的

前提下,还必须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和“营销”的手法,如果营销人员的“话术”不专业,或是不能充分考虑到客户所处地域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与其个性等因素,就有可能导致即将到手的业务无法最终“促成”,这时他们又在担当“营销专家”的角色。

可以说,社会方方面面对于保险行销人员真的是要求多多,期望多多。于是,保险营销人员就会加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准。即使如此,当营销人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做“保险行销”时,又会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理解、误解甚至委曲。

有时,你和一个人谈兴正浓,他也非常认可你,可当你一和他谈到“保险”时,他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有时,他会引用别人的经历或他人对于“保险”的看法,让你无法继续你的话,其最终目的就是阻止你和他谈这一话题。

有时,你会被视作“不受欢迎的人”直接给你下逐客令,让你尴尬于客户门口前。有时,我们约好了一个客户,当你要见面时,电话再也打不通了。有时给客户打电话,什么时候打,怎么说,打几次电话都要慎重抉择和思考才行。

营销界常说:只有不合格的业务人员,没有做不通工作的客户。所以,不管如何,对于这些,无论是谁,都不能去指责客户,由于客户曾经的经历,由于营销业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所导致的类似“推销”一类的从业人员被人误解的现象,只能靠具体业务人员的良好表现与作为来更正。善于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保险营销从业人员永远的课题。

无论怎么说,保险业务人员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保险相关的知识并随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

挫折与失意每个人都会遇到,即使是一个“成功”的人,也是如此。关键是如何面对。有人将“保险产品”比作一把梳子,要推销给“和尚”。你想想,这难度得有多大?因为,客户要面对的是在若干年之后才能起作用的一张白纸,他(她)能轻易地接受我们的宣传吗?在这个意义上说,保险营销人员必须加大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保险专业水平、优质服务水准,以适应客户的各方面需要。在保险行销过程中,就是在推销营销人员自己,推销营销人员(及其所服务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人性化思想,是保险营销人员所追求的最佳境界。

从事保险营销工作,是艰辛的,是常人无法理解和体味的。但同时,这也是神圣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事业。想想那些从“保险”中受益的“投保者”,尤其是那些挣扎在社会贫困线的人们对于“一根稻草”的渴望,再想想那些期盼你们为之服务的准保户,你们的工作

是多么的重要。

保险营销的精英们,请你们坚定信心,忍辱负重,担当起一个出色保险营销员的角色吧,社会需要你们。

第四篇: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见过,单是那身在冰雪下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小青年们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力大为王”一向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王”。

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针头。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乎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慢慢扩散和消遁。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的痛.

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 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他 整个的身心。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心脏中一下手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

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于他自己一向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 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了我们身边。

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而父母,则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

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

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这种像交待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宠爱我们„„从上次发病到现在,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近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爸爸只得重新到南京医院复查,医生得出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不容乐观”,说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而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当这些现象突然出现在自己最为至爱的亲人身上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作出自欺欺人的反应。拒绝承认这样的现实,要想逃避这样的现实,不敢碰,不能揭,不愿看„„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

可是,我们又实在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去面对和承受这样的现实。面对了,承受

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

1.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4分)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爸爸强壮的身体,对下文的描写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语言”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爸爸给自己的同学和家人准备纪念品,为什么“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 (3分)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

(1)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 (但是)面

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

(2)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 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答:这两段文字在对待自己亲人的不幸方面,抒发的感情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对人生或生活的感悟方面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爸爸两次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我”难以面对。 (本题4分。必须涉及“爸爸”和“我”两方面,只回答一方面扣2分)

2.突出“我”对爸爸患心脏病感到的意外(或受到的打击)为爸爸战胜疾病作铺垫(本题4分,每空2分)

3.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本题3分)

4.因为爸爸的举动仿佛是在安排后事(爸爸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而“我”害怕爸爸死去。(本题3分。回答出爸爸的举动仿佛是在安排后事即可给分)

5.都抒发了因亲人遭遇不幸而带来的悲痛之情。本文感悟到了儿女经历亲人遭遇不幸之后会成熟和独立;《紫藤萝瀑布》感悟到的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应该从个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本题共5分,其中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两段文字的不同点各2分)

第五篇: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轻与重的启示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摘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用四个人纠结的感情故事来向我们展示生活中“轻与重”的对立,从而探讨生命的本初问题,给我们以启示去寻找自己的生活态度。“轻与重”对立,让我们学会背负生活的重,然后把“轻”作为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面对生活,总是处于被动,为了能看清百态的世事,我们要学会谦卑的对待人生。

关键字:轻、重、灵魂、生命

文章讲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位外科医生托马斯是个固执地拒绝“媚俗”的人,他背叛父母的意愿离了婚,有着众多的情人,其中最为亲密的情人是画家萨宾娜。在托马斯的“六次巧合”理论下认识了那里的女招待特丽莎。他们相爱而结婚。但是托马斯却认为“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他拒绝家庭责任,又不甘于平淡。特丽莎既渴望托马斯带她摆脱“集体营式”的生活却在婚后的生活中依旧陷入另一种集体化。托马斯无数的情人让她恐慌、颤栗,但她却摆脱不了。灵与肉,轻与重出现第一次对立。托马斯的亲密情人萨宾娜渴望摆脱媚俗,却又在享受着媚俗带来的好处,在追逐“轻”的过程中渐渐地迷失了,最后才发现自己追逐的“轻”是自己不能承受的。她是托马斯的情人,她用祖父的黑礼帽向沉重宣战,用一种亢奋的姿势挑战“媚俗”。她的另一个情人弗兰茨渴望沉重觉得只有“忠诚”才能好好地生活,他却在萨宾娜的引导下追逐“轻”,与妻子离婚,找学生做情妇,用一种堂吉诃德式的进军,赴柬埔寨义诊丧生,却得到前妻真诚的爱。轻与重再次对立。在前苏联领导人所指挥的坦克,在“主权有限论”等等旗号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夜之间攻占了布拉格的境遇下,他们经历了由重走向轻,然后发现所谓的轻是自己不能承受的,又拼命逃离的过程。最后托马斯和特丽莎出车祸死了,终于超脱。萨宾娜也在不断地抵制“媚俗”之下出走美国然后客死他乡。米兰.昆都拉用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轻与重”的追寻,也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人生我们苦寻不到的答案。

喜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仅是它的“轻与重”的探讨,也喜欢作者的写作技巧。

一、轻与重的启示

1、学会背负生活的承重;

在米兰.昆都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上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生活,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是无休止的重复前人,因此,最后陷入“媚俗”,然后又渴望脱逃,然后又陷入另外的纠结,人生更多的时候形成了一种循环。

米兰.昆都拉用了尼采的“永劫回归”开始了对轻与重的探讨。“永劫回归”隐含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外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在“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我们有着不能承受的沉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在追逐轻松地生活,诗意的栖息。我们不断地摆脱我们不喜欢觉得沉重的生活,渴望生活在别处。但是摆脱了一个困境我们又陷入另一个困境。文章中特丽莎从小就排斥母亲赤裸的躯体,像在“肉体巨大的集中营”,是看不见灵魂的,恐惧、害怕、厌恶伴随着她成长。她渴望逃离。托马斯是“是陌生者同时又是个与她有友谊默契的人”,她借助他逃脱她的世界,却又陷入另外的无法抗拒的世界。她不得不每天都生活在托马斯有情妇她不是唯一的境况里,想逃脱却又逃不脱。最后在矿泉小镇摆脱了这样的惶恐,却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她终于获得了轻。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拼命的摆脱自己觉得沉重的生活,渴望自由,渴望“轻”。可当我们以为自己获得轻的时候,却发现那轻是自己不能承受的,我们又进入一种奇怪的境地:回不去,也不能向前走。有一种新的负担把我们压住。我们渴望灵魂浮出我们的肉体,我们可以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世俗宣战,可是最后才发现我们错了。只是面对生活的沉重,一刻不留的逃脱是对还是错?渴望“轻”付出的代价到底值还是不值?

生活本就是个沉重的命题,我们摆脱不了。我们努力挣脱生活“枷锁”,却发现我们被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只是换了一副枷锁。我们依旧有新的不快,新的不开心。“重”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脱离的一部分。我觉我们应该承认生活中的“重”,即使我们不安于现状追逐“轻”时,我们也该明白的认识生活中的沉

重。我们生活在世俗中,不论我们怎么追逐,我们都必须承担生活的责任、担负生命本身赋予我们的负荷。基督教义里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原罪,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赎罪。生活的沉重一开始就如此,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别处,每天都处于轻的状态,我们会不会“失重”呢?“轻”是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而“重”让我们更好的落在地面上,从而让我们的灵魂更加充盈。接受生活的沉重,学会背负生命之重。

2、永远保持对“轻”的追逐

托马斯爱特丽莎,但是他不想承担婚姻的责任,却又不甘于平淡。他用“三三原则”周游在各情妇间。而当特丽莎不能忍受选择离开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而这种“轻”却是他不能承受的。到底在“轻与重”的对立间,什么才是我们的最终的归宿呢?萨宾娜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拒绝着“媚俗”却得益于“媚俗”。她拒绝自己国家,却因“媚俗”在美国居住安详,客死美国,扬灰风中。“轻”的追逐是想摆脱世俗,摆脱自己讨厌的境地,却又陷入新的困扰,我们都是带着镣铐生活在世间的生命个体。不论何种途径,我们很快又陷入“重”。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和接受生活的“重”,然后追逐“轻”。其实在我看来追逐“轻”的方式很多,不定是生活在别处,或是用极端的方式抗击。萨宾娜祖父的“黑礼帽”既是沉重的代表,却又是萨宾娜挑战“媚俗”的道具。尽管那是她和托马斯的性爱亢奋的道具,其实也是因为萨宾娜裸体带黑礼帽才让托马斯兴奋,因为那是他们抵抗沉重,追逐“轻”的亢奋标志。当萨宾娜带黑礼帽和弗兰茨一起时,弗兰茨却不理解,萨宾娜期待受挫。

生活本就是沉重的,我们欲罢不能。我们只有承认了“重”,才能更好的追逐“轻”。就像国平先生说的一样,人出生到死亡,就是人的一辈子,是一个人的期限,活着就去历练吧!(周国平《人与永恒》)如果我们生下来到死都一直处于“轻”的状态,我们怎么体会生命的本初呢?只有生命的沉重才让我们真实的经历生命的这个过程。对于“轻”,我们要保持对它的渴求,把它做为生命的终极目标,达到灵魂的最终轻盈和充实。

我们害怕被世俗同化,渴望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区别于大众,却逃避生活的沉重,所以我们最终被世俗同化。我们要承认生活的“重”,勇于的承担生活的责任,才能更好的体会“轻”。我们的生活就像带着镣铐跳舞,我们改变不了的现状。不论何种方式,地球引力永远存在,我们永远不会失重,只要我们活着,我们都要感受生命的“重”。要怎样诗意的生活,要怎样的追逐“轻”,每个人都不一样。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对于“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选择接受“沉重”,却在沉重下丧失追逐“轻”的勇气,最后痛苦的死去。有的人却选择放逐自己,拼命地追赶“轻”,忘记体会生命的沉重。一生就这样飘忽的过了。我觉得生活中的沉重和痛苦是上帝给我的财富,我不会拼命的挣脱和逃避,但是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追逐“轻”。即使在别人看来也许很愚蠢。我会努力的用我的有生之年去历练,去丰富我自己,用心的感受上帝给我的短暂的一生,然后从中获得“轻”。或许轻与重是对立的,但是万事无绝对,在我看来“轻”其实就是人自己对“重”体悟后的一种高层次状态。正如柏拉图所说的,灵魂是由理性、情感、欲望三个部分组成的,灵魂的本性是理性,情感和欲望都得服从理性。我们只有认真的体会生活中的情感纠葛,欲望的煎熬、理性与感性的斗争,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本真,才能获得理性,才能达到灵魂的至高境界。

灵魂的至高境界,我们才能真的感到“轻”。只有历经所有,才能获得明净的魂灵,灵魂才会飘出肉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轻”。如果脱离了“重”,我们所追求的“轻”就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一生不懈的追求。

3、用一种谦卑态度对待生活;

杨绛告诉我们要在人生边上看人生,“世态人情,比明月更饶有滋味;可比作书读,可当戏看,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不要总想着挑战生活,向世俗宣战,生活的“重”或许更能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本源,更能体会到“轻”。生活其实是很无奈的,不论你怎么试图,你都逃不脱。有些时候生命就像一道等待解决的二律背反题,你不知道真确答案在哪,不知手里心里的答案是对是错,人就会想着逃离。但是尽管我们从一地逃到另一地,我们依旧摆脱不了生活、生命丢给我们的命题,依旧没有解决问题所在。

喜欢杨绛,因为她或许帮助我理解了我成长的过程中的困扰。喜欢米兰.昆都拉,他把生命的纠结命题展示了给我们。生活是沉重的命题,我们摆脱不了它,我们可以用杨绛那种谦卑略带些幽默的态度看待生活。生活在别处,玩的是精神上的超脱;诗意的栖息,选择的是在都市里隐居。你接受或者不接受,生活就在那里,不离不弃,要的只是我们生活的态度。不论对爱情、家庭、亲人都是一样。生活就是这样,他的沉重,你改变不了,也难以改变。那么我们就选择一种态度更好地生活下去。

有的人讨厌卑,他爱张扬,其实那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生命是可敬的,面对浩瀚的生命群体,我们的生命个体微不足道;面对奇妙如神造的生活,我们卑微的残喘。在我看来,谦卑才能看懂人生,才能理解生活带来的命题,才能更好的触摸生命的本质,才能得到超升,超脱“重”,进入“轻”。

二、写作技巧的启示

1、 重叠叙述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轻与重、灵与肉、误解的词、灵与肉、轻与重、伟大的进军、卡列宁的微笑。第一部分轻与重中写了托马斯对待爱情和性爱的态度及他与特丽莎的相遇、相爱、婚后生活。第二部分灵与肉中是以特丽莎的视角写了她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意和与托马斯的相遇、相爱、婚后生活。作者采用重叠叙述,采用不同的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却不显得啰嗦重复。正是这样的重叠叙述才让读者更加了解故事里透露出的厚重命题。有点尼采“永劫回归”论的感觉,把爱情、生活中的“重”沉重的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加的体悟到生活的沉重,引起读者的关心,共同探讨生命的“轻与重”以及如何栖息。萨宾娜的黑礼帽及和托马斯做爱在第三章详细描述,在第六章有重述。突出了萨宾娜渴望突破“媚俗”,追逐“轻”的疯狂。

2、 不同视角叙述

对于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爱情,作者用

一、二部分不同的视角讲述。让读者既了解女主角的心里变化,也了解托马斯的态度和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加深了对“轻与重”探索。

3、 设置叙述圈套

文章经常在叙述故事时,在开头插入作者的感想和体悟。作者在作品露面,叙事只是为了验证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故事传达的命题,又能让文章不是纯小说化的叙述。

4、 插叙、倒叙交叉

作者在叙述的时候,会先叙述故事的结尾,而后才慢慢到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这样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引读者入胜的目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到此就结束了。对于生命的浅析就在此打个句号了,但是对生命的探讨还没有结束。

上一篇:水利局维稳应急预案下一篇:三年级培优帮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