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2024-04-08

与学生的沟通技巧(精选8篇)

篇1: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教师想要与学生进行沟通,首先必须改变师生关系,必须革除拒绝性的谈话,学习使用一种接纳性的新语言。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必须俘获他的心,一切为学生着想。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所谓的不听话,无非是学生有时出格的事多了点没有按一定的规矩办事而已,这就是我们老师眼中学生的犯错误吗?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第一,学生做错了事,针对情况就事论事,不涉及品格,是师生间沟通的基本原则。老师起了提醒、关爱、帮忙的作用,而老师不要借题发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显然只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厌恶,从而进一步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要邀请合作,避免命令。面对现在的学生,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式的教育方法是绝对不行的。老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自然界的朋友,他们也会爱、也会恨,是具有矛盾感的复杂的人。他们和大人一样,讨厌到处被命令、指使和控制,被剥夺掉自治权。当老师说话表示尊重时,比较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第三,不要冷嘲热讽。具有尖酸口才的老师是学生的克星,那些冷酷刻薄的话语会摧毁学生的自尊心,受创伤的孩子会在满脑子的报复思想中成长。

第四,要多表扬,少惩罚。多数老师其实不是不知道惩罚收效甚微。然而,他们每天照用不误。他们一生气就对学生责难、羞辱、怪罪、惩罚,不但没有纠正学生的行为,还成为下次犯错的好借口。它使犯过错误的人下次更小心地犯错,更狡猾地掩饰现象,更技巧地避过侦察,而不是更诚实或更明理负责.学生是带着不完整的自我形象来到学校,他们的自尊心脆弱容易受损乃理所当然之事。老师处理应极为慎重,你的评语会影响他们内心的情感。老师的感化力是最大的,破坏力也可能最大。良好纪律的形成和维持有赖于老师一系列谨言慎行,以打动孩子的心灵。教师应避免挑剔,免除惩罚。

从事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而且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引用柯宁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工具。有了技巧,做事效率就高,少了它如同是遇到障碍,寸步难行”。教育上,着重技巧的应用能让老师更能够因材施教。

篇2: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 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与学生沟通是一种艺术,更是 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巧攀亲缘。如:“小明,知道吗?你的爸爸是我的老同学呢!”再如:“这次家长会我感觉与你爸爸很谈得来,他最近好吗?”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是自己人”的认同感,能够增进师生情感。二,寻找共同点。平时与学生聊他们兴趣的话题。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认同感,会羸得学生的爱戴。

篇3:论职校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巧

一、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一) 在沟通中请给学生以微笑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还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对教育而言, 微笑是一种胸怀, 更是种艺术。”笑是心理学上最基本的表情, 但却是最有用的表情。所以在上课的时候, 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 请给学生以微笑, 微笑可以防止学生与老师产生冲突, 又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还可以给学生鼓励与自信。微笑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那我们老师就应该把它用起来。可能以往有经验的教师会教导年轻的教师不要给学生以好脸色看, 一定要严格、严厉, 否则就会管不住学生, 甚至有的学生会爬到你的头上来。于是很多老师便天天如戴上面具般去上课, 喜也罢, 忧也罢, 统统留到课后去表露。长此以往, 学生在教师“冷若冰霜”的脸庞下, 变得越来越胆战心惊,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了。有不少老师说:“现在的孩子, 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其实是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所以如果老师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想看得懂学生的心思, 想让手上的工作更容易处理, 想和学生更好的交流, 那请你把你的微笑留给学生。

(二) 主动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职业院校的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技能, 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 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大部分学生表示, 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 会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 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主动关心、关爱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是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日常教学中, 老师们对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疼爱有加, 要知道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更是渴望得到老师的主动关爱, 调皮的学生经常会把“看是什么样的老师上课”这句话挂在嘴边。因此作为职校老师, 我们要主动的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努力做一位有爱心的老师, 这样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会变得很顺畅, 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在沟通中给学生以适当的赞扬与鼓励, 真诚的评价学生

还记得有一次随口和班中一位女生说:“李莹字写得很漂亮, 是不是有练过的啊, 像字帖上的字一样。”就这么很平常的一句话, 没想到却对这位学生影响很大, 后来这位学生每次上课时做作业都写得特别认真, 字也写得非常整洁。我无心的一句话,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她的注意, 拉近了我跟她的距离。原来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 还要多观察, 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地给学生肯定包括赞美、表扬。要知道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不爱成天听批评的话, 而相反的每个人都爱听正面的话, 尤其是关心、鼓励、表扬、赞美的话, 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对于学生的正面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感染力, 更有权威性, 学生也更为珍惜。所以当你平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与学生沟通时, 要适当的给学生表扬,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以外的一些长处, 看到好的现象、学生的优点及时的指出, 学生的自信心会倍增,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 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更为受用。

(四) 掌握批评学生的技巧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 就将其制止, 并令其4点钟到校长办公室。该生诚惶诚恐, 4点之前赶到陶校长办公室, 等待着校长的严厉批评。陶行知正巧因处理一件事迟到了一会儿, 他赶到办公室后请该生坐下, 该生不好意思, 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没想到陶校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准时来了。”接着又拿出第二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 我不让你打人, 你马上停止了, 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又拿出第三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 据我了解, 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 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此时男生已内疚得热泪盈眶:“校长, 我错了, 不管怎样他也是我的同学, 我不该拿砖头打他。”陶行知微笑着说:“你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 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1]在这个故事里, 陶行知先生没有一下子批评学生, 而是从正面的信息与学生开始沟通, 师生沟通顺畅了, 教师的言语很容易就会被学生所接纳。批评是教导学生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但是面对心理逆反强烈而承受能力脆弱的职校学生, 更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这就要求职校的老师在批评学生之前, 要先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 消除各种消极因素, 从积极因素入手, 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另外, 批评要讲究方法, 老师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场合、时间及人群;批评可以有“狂风暴雨”, 也可以有“润物细无声”, 有时无声的批评要比有声的批评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好得多, 一个小小的眼神有时也可以起到对学生的警醒;批评学生的时候, 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必要时要给学生“台阶”下;对于男生、女生的批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女生需要关爱, 男生需要面子, 这样的批评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才可能参与学生的心灵构建, 与学生建起有效沟通桥梁。

(五) 尊重学生,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懂!”“要讲几遍你才会懂啊, 我的天啊!”“我快要疯了, 这群学生和猪一样怎么教都不会。”听了这些话人的感觉是什么?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听了都不会高兴起来的, 而且言外之音, 我们都听得出来学生没有得到该有的尊重。殊不知, 老师要想维护自己的尊严, 首先就要尊重学生, 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的开始。很多被老师嫌弃的学生, 他们有他们的其他特长与爱好, 有的学生数学不好, 可是语文很好;有的学生理论不好可是技能掌握却很娴熟;有的学生理论学习成绩不好, 但是却是校园的文体明星;有的学生虽然不是什么班干部, 可是由于爱画画, 却经常帮忙班级出壁报, 这种现象在职业学校是屡见不鲜。所以如果在这些学生面前批评他们的缺点, 忽略他们的优点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方式, 可是却是很多老师常常采用的方式。作为老师, 我们在授课过程中, 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学生,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些课程在学校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老师, 学生也根本没有上过这方面的课程, 但学生却学得很好;相反, 学校设置的课程每周要上几节课, 课前老师还指导, 课后老师还总结布置作业, 但学生的成绩却还有的不及格。职业院校的很多课程已经分专业了, 但很多学生所选的专业并不是他们自己想选的专业, 有的是为了就业, 有的是为了听从父母的安排, 因此学生的兴趣并不一定是他们所就读的专业,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到这一点, 允许学生能有所学专业之外的兴趣, 并尊重学生的这些兴趣, 这样师生的交流才有交集, 师生的关系才能融洽和谐。

二、沟通中不可触犯的雷区

(一) 不要随意揭发学生的错误或缺点

俗话说得好, “人有脸, 树有皮”, “打人别打脸, 揭人别揭短”, 这些简短的字言告诫人们与人交流时, 要给人留情面, 给人台阶下, 直话曲说。职业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学生犯的错误, 老师是要指出, 帮助其改正, 但并不是随意批评或揭发的, 一定要讲究方法方式。有时候老师遇到学生反复犯错, 甚至还指名道姓的揭发学生的缺点, 甚至有些老师还不经意的会拿学生的缺点来开玩笑, 这对于未成年的孩子都不可取的, 更不要说对于有些已经成年的职校生了。随意揭发学生的错误或缺点对学生来说百害而无一益, 而且老师也只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恶人。

(二) 不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中, 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当我们遭受挫折和不顺利时, 心情自然会很糟糕, 这是人之常情。但是, 要注意的是, 作为老师, 当我们自己心情不愉快的时候, 千万不要把这种不愉快的心情传给学生。不愉快的情绪会造成情绪对立, 这种对立的情绪会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2]在交际中,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就是镜子效应, 或者说是回声效应。通俗的说, 就是我们怎样对待别人, 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要知道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别人的开始,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当我们把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对方时, 这种情绪就会从对方身上反弹到我们自己身上, 从而造成一种情绪对立。所以如果学生受到教师不良情绪的传染, 不但学习不认真, 还会暗中与老师作对, 这样反过来影响了老师工作。那些老是诉苦、老是抱怨的老师, 会给学生带来不愉快的, 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厌烦情绪, 不愿跟老师打交道。所以职业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把你自己的不愉快, 变成别人的不愉快, 不要把一份不愉快, 变成全班学生的许许多多的不愉快。

总而言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想教的老师和不想学的学生。在职业院校中, 只要我们运用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 用心与学生沟通交流, 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 建立有效的沟通纽带与学生融为一体, 紧密联系, 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的, 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被充分的挖掘出来, 把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将来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职业市场竞争中出类拔萃。

参考文献

[1]陈晓华.灵魂在场的教育突围 (上) [J].班主任之友, 2010, (四) :6-10.

篇4:中学生与父母师长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中学生;沟通技巧;体谅;尊重;虚心

中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最容易留下遗憾的时光。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自己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却极想摆脱父母的管教和老师的教育,即使在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也不愿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交流,甚至对父母和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劝导和教育,以至于犯下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错误,留下很多的遗憾。也有的学生很想与父母老师沟通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意见分歧而导致与父母老师的矛盾激化,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那么,中学生应该怎样与父母老师沟通呢?在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应该掌握什么技巧呢?

一、与父母的沟通。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最亲的人。父母是最无私的,他们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应该是我们最尊重的人,我们与父母沟通时要做到:

1.寻找机会,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例如,放学回家可以主动跟父母谈谈学校的事情:老师、同学、校园里的新鲜事;在茶余饭后,学习之余陪老爸老妈散散步,聊会儿天,那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高兴的事、烦心的事,和父母说说,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缩小与父母的代沟,使亲子关系更和谐。

2.要多体谅父母,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父母不是圣人,也会有错怪子女的时候。作为子女,应该体谅父母,尊重父母,跟父母解释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情绪要冷静。我们还应该认真倾听,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因为父母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的批评教育往往能帮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他们那样做完全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护。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他们的教育当成喋喋不休的指责而心生厌烦,更不能用敌对的情绪去伤他们的心。

3.学会道歉,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在增强,你会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也开始顾及自己的面子了。这就很容易造成这样一种情况:明知是自己错了,就是不认错,就是不肯“服软”。这很容易导致与父母矛盾的激化,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作为子女,当自己错了时,不能为了面子而强词夺理,甚至与父母争吵,应该主动道歉,求得父母的谅解。

4.把父母当成朋友,遇事多与父母讨论交流。这也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式。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父母是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我们可以用朋友的方式把自己的心事说给父母,同时也能得到父母对我们的理解。

二、与老师的沟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体现出了老师的作用,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交流。那么作为学生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应做到:

1.尊重老师,这是沟通的前提。老师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父母般的关爱,我们必须尊重老师,在与老师交流时态度诚恳,语言委婉,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样既能使沟通更有效,还能增进师生的感情。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掌握知识不仅直接使我们的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人非圣贤,能无过”,老师不是完美的,教师也是常人。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错了就是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改正就是好学生。老师绝不会因为一次错误而全盘否定你,要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我们的。

5.与老师沟通的方式

(1)可以用书信、小纸条与老师沟通。当有些话不便和老师直接沟通时或想指出老师的失误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尤其是当师生双方因某事发生分歧,双方情绪都欠佳的时候,作为学生主动用这样的方式与老师“交谈”可以减少一些冲突,得到老师的理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我们还可以用网络等即时通讯与老师交流。在当今时代,网络通讯十分发达,师生间通过MSN、QQ、E-mail进行相互的交流,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这些便利的交流方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这与纸条书信交流有相似之处,但它的速度更快,更方便,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但在交流过程中,用语要慎重,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3)我们还可以用肢体语言与老师交流。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我们要注意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思考其中的含义,尤其在课堂上或者在我们犯错时,这些肢体语言就是在我们传递着某种信息,或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听讲,或在提醒我们要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果我们能心领神会,既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心,又体谅了老师的一番苦心,师生间就会达成默契,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我们与老师的沟通将会更加顺畅。

我们应该懂得人际交往的“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所以,你希望父母、老师平等、理智、宽容地对待我们,我们就要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

三、结语

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我们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很顺利的度过青春期这段心理叛逆期;可以赢得父母对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可以调整好每一天的心态,确保每天开始的时候心平气和,促使学习更富有积极的效果 ;可以为今后的社会交往活动提前打好基础,起码能够学习同他人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可以让父母更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需要,并消除互相之间的隔阂 。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良好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非常重要: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更成熟;可以帮助我们与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我们的朋友,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开复著,《做最好的自己》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篇5:与学生沟通要讲究技巧

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一些技巧与方法,我认为应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入手入手:

一、恰当选择与学生沟通的地点。

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能充分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能够恰当的选择沟通的地点和场合,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让师生的沟通变得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密室里的批评和告诫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与爱护;大庭广众面前的表扬会使学生受到鼓励和激励,宿舍里无拘无束的交流会使师生产生亲切平等的情感交流,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场合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适当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留白本指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中故意留下空白以激发读者思索、想象的艺术手法。在教育教学中通常称之为“冷处理”。我们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恰当的运用这一方法也会增加教育效果,先用沉默的方式,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冷却,过几天再找学生交流;自省后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以便更好的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三、尝试更多的沟通的方法。

与学生沟通要能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选用沟通方法。内向的学生我们防和风细雨给他以鼓励;外向的学生我们也可以来场暴风骤雨给他以警示;性格软弱的学生我们则以表扬肯定为主,对某些问题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谈话时不妨单刀直入、击中要害,理直气壮的进行批评。

篇6: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千百年来,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在许多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之所以成为老师,是因为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可以将这些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懂得越多,能教给学生的也就越多。然而,师生之间这些学识、阅历、年龄等方面的差距,也使得师生之间往往欠缺共同的话题,缺乏了交流的基础。传统的“师尊生卑”的思想也使得学生惧怕与老师交流,对老师的训导毕恭毕敬,洗耳恭听。在校外人看来,学生对老师尊敬,老师对学生和善,校园里洋溢着尊师重教的氛围,而在学生的内心里,却树立了一道与老师交流的心理屏障,不沟通,不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仅停留在别人看得见的表面形式上。许多屡犯错屡被教育的问题学生更是站在了老师的对立面,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是唐僧的“紧箍咒”。这种师生关系给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置了巨大障碍,那些屡次犯错的学生他们从心里上失去了对班主任的敬仰、尊敬和佩服,班主任每次苦口婆心的话语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曾经的错误一次次重复,班主任的招谈成了“无用功”,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使班级荣誉受损,更容易影响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长期下去,班级风气越来越差,需要操心的学生愈来愈多,优秀班集体也越来越远。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手段。在担任班主任的十年中我常遇到以下的困惑:老师自认为是为学生着想 ,但似乎学生并不领情,反而觉得老师刁难他,针对他,从而产生敌对心理;同样是批评教育的话,有些老师的话学生欣然接受,而有些老师的话学生却置之不理„„这一系列问题,缘于师生缺乏真诚地沟通,因此,如何与学生沟通就成了每个班主任不可避免的 问题。关键词:

二、实验目标及实验原则:

实验目标:以如何与学生沟通的策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为重点,以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师生融洽和谐的关系为根本目的,建够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实验原则:

1、针对性原则:课题实验研究必须从实验班级师生关系的实际出发,发现并提出客观存在的问题,选准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法,主动探索,找出对策来解决问题,提高班主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效性原则:课题实验研究必须从注重班主任工作实践做起,采用切实可行的调查研究方法,不断开拓新思路,务求实效,充分调动班主任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在提高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

3、因材施教原则:课题的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学生,因此要区别对待,而不能千篇一律,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验方法、步骤

(一)全面了解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与学生沟通前,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掌握一些基本信息,这样与学生沟通起来才得心应手。首先要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

1、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或直接跟学生谈心了解;

2、通过任课教师了解;

3、通过学生家长了解;

4、通过其他学生了解;

5、通过学生日记、周记、作文了解;

6、通过日常活动了解。

其次是对家长情况的调查研究。要研究学生的家庭特点,提出不同对策,这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通过发放《学生情况登记表》,了解如下情况:(1)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2)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3)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4)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教师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可以为制订教育措施提供详细的依据,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将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梳理后,整理成不同类型,建立档案

1、针对性格不同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类型:

(1)、“巧言型”学生,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强。(2)、“内向型”学生,不善言辞,但勤于动脑,悟性较好。(3)、“谦虚型”学生,遇事谨慎,缺乏自信。

(4)、“多疑型”学生,学生情感丰富、深厚而持久,然而一般不外露,往往内心和外在表现不一致。这种人多愁善感,易形成伤感、沮丧、忧郁、深沉、悲观等不良心理特征。往往对班主任的沟通,存在诸多顾虑。

(5)、“暴躁型”学生,学生任性倔强冲动,反应速度快,情绪容易爆发而缺乏自控能力,敢于跟老师挑衅。

2、针对表现不同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

(1)、后进生: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后进生又可以分为行为后进生和学习后进生。(2)、优等生:这类学生品学兼优但是容易骄傲自大。

(3)、特殊生:特殊生可能是弱智的,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等,这类学生班里只有少数,但也不能忽略他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三)、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策略

1、针对性格不同的沟通方式:

(1)、“巧言型”学生,与他们沟通,应深入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掌握事实根据,对其谈话内容要去伪存真,使其口服心服。

(2)、“内向型”学生,与他们沟通应采取平等对话方式,让他们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可亲可爱,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之时能够豁然开朗。

(3)、“谦虚型”学生,与他们沟通,应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提出明确要求,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

(4)、“多疑型”学生,与他们沟通不但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要用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要以诚恳的态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5)、“暴躁型”学生,与他们沟通要先稳定他们的情绪,可采用冷处理的方式,等他们平静下来,再与他们沟通交流,使他们明白事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

2、针对表现不同的沟通方式

(1)、与后进生沟通: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我们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摸清他们后进的原因和关键所在,以便对症下药。切忌那种不问青红皂白,武断地训斥批评后进生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和他们推心置腹,让他们向老师吐露思想深处的东西,老师的教育才有针对性。在我 任教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位男同学,他叫郑涛,该男生平时脾气特坏,谁也惹不得。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我发现他很爱劳动。于是我就有意组织了一次大扫除,并特意让他负责包干区的打扫。在劳动中,看到他工作非常起劲表现特好。就有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表扬了他,他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我想,我的表扬对他来说肯定是难得的爱和信任;同时,我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地,他喜欢和我拉家常了,我也能以好朋友的身份来与他交往,并经常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比如:可洗头了,衣服该换了„„信任他,有意把一些工作交给他去完成,每次他都能十分出色地完成。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后进生是帮助后进生转化的感情基础。在我的努力下,该生逐渐恢复了理智和自尊,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同时也带动了全班同学更加努力,上进。

(2)、与优等生沟通:郑杰同学是我班的班长,开始做事非常主动积极,表现出色。但一段时间后,开始表现出不良的一面,对待同学比较蛮横,汇报情况不实事求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分析郑杰的情况:老师的信任和偏爱让他开始滋生出优越感和自傲心理。“在当班长的这段时间里,工作很积极,帮老师做了很多事,老师很欣赏。不过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天老师想跟你好好谈谈,你说好吗?”,“好的!老师,我有什么问题呀?”。上课没叫你回答问题是老师不喜欢你,对吗?”,“嗯!” 他点点头。“你要知道,上课有没有叫你的名跟喜不喜欢你没有关系,我们班有几十名同学,老师要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是要考虑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让他们有信心,你说是吗?”,“是的!”,“老师没叫你,因为你的学习成绩比较好,老师比较放心,多给其他同学一些机会,你说应该吗?”,“应该的”。“这就对了,上课没叫到没有关系,只要你举手了,老师就知道你在专心听课,积极动脑,这就够了,别想得太多,好吗?”,“好的!”。后来,他在情绪没有明显的起落。(3)、与特殊生的沟通

小王曾是我校出了名的“特殊人物”。虽然只有五年级,但是逃课、打人、顶撞老师样样在行,任凭老师吹胡子瞪眼他也不会有丝毫收敛。老师们一提起他个个摇头,“当了这种学生的班主任,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我宁愿教十个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不愿教他这样的一个”„„同事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这样的学生总得有人教呀,我还是接纳了他。

果然,开学的第一天,他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竟然跳到了学校的围墙上,校长、老师、同学谁请他下来,他都置之不理。等我爬上去,他就跳下逃走了,等我下来了他又爬上去了,就像在捉迷藏似的。好不容易把他请进了办公室,他却使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凭怎么问,他就是一句也不开口。这以后,我几次找他谈话沟通,可每一次他都以敌视的眼光看着我,一言不发。我到他家去家访,却只看到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告诉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家里他只要一不如意就会来个大闹天空,骂他几句,他只当耳边风,打一顿,他就会逃夜逃学。”

这样的学生,我该拿他怎么办呢?刚好那段时间参加自学考试,看到了心理学教育多次提到“皮革马里翁效应”和“罗森塔尔现象”,意思是说,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如老师希望的那样进步。我深受启发,我决定以一颗真诚的心,去点燃他冷漠的心灵。可是,小王拒绝与我面对面的谈话,那能不能通过书信的方式来沟通,从而将我爱的信息传播给他呢? 于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给小王写了一封信:“也许,你不愿和老师说话,但是,我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老师多么希望看到你变了,变成一个爱学习、懂道理的孩子„„”我把信偷偷夹在他的语文书里。第二天我在校门口值班,他出乎 意料的叫了我一声:“章老师!”尽管声音很轻,但是我还是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回答了他。第三天一早,我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他的一封回信,信中有这样一句:“章老师,从来没有老师喜欢过我,从来没有老师表扬过我,你是第一个„„”我欣喜之极,这简单言语在我看来,字字闪着金光,那光,是爱的折射。我忙不迭的拿起笔来„„

之后,我们就以写信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交流,有时两天一封,有时一周一封,在信中,我倾听他的心声,解答他的疑虑,教育他做人的道理。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进步了,和同学打架争吵少了,为班级做事多了;和老师顶撞少了,课堂积极举手多了;作业不做的时候少了,字写得好多了„„那次家长接待日,孩子的妈妈握着成绩单激动地告诉我:“这孩子,收到你的信后,高兴地睡不着觉,他把你信藏在枕头底下„„”而今,小王已经毕业,每次与他相遇,他总是不忘叫一声——“章老师”这亲切的招呼声时常会激起我心中的阵阵涟漪。

3、关注与学生沟通的细节

(1)与学生攀亲,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是自己人的认同感,增进师生情感。例如,你恰好和学生同姓或是同名,就可以说“哎呀,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你与学生刚好是同乡,也可以说“我们是老乡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哦”等等。

(2)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寻找共同话题进行沟通,赢得学生的信任。如学生爱好篮球,就可以聊聊篮球,说说NBA,谈谈篮球明星科比,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就可以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

(3)动作传情:拉拉手、拍拍肩、摸摸脸等,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让学生 感受到你对他的喜爱,无形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4)使用昵称: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亲切地称他们“小音乐家”“小博士”等与学生交谈,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对老师产生了亲近感。(5)善用笔墨:运用纸条、书信、评语、日记等与学生交谈,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却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他们的心灵受到启发和感动。

4、充分利用时间与学生沟通(1)期初的鼓励:

期初与学生一起制订个人学期目标与班级奋斗目标,用热情洋溢的话语鼓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2)期中的阶段小结:

期中与学生分析半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进行查漏补缺,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不足的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3)期末的评价:

对一学期来每个学生的情况作一综合全面的评价,并与学生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4)一日常规的沟通。一天中的晨间、课间、午间、放学前几分钟与学生真挚的谈心交流。(5)大手拉小手的承诺

在一个阶段中,老师与班级中德育与智育存在困难的学生结对,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帮助学生。教师中途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对症下药,使学生有明显的进步与提高。(6)专题的班队会

根据班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主题队会,如:开展如何做 有责任心的人的主题班队会等。

四、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班主任要想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一定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觉得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都会被否认,这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应该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的、自然真实的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老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2、班主任的绝对权威性。

在日常沟通中,班主任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多给他们点自由的空间,多虚心听取和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忌认为学生是班主任的“私有财产”,总希望在自己的指挥棒下做事。甚至有的班主任在学生达不到要求时,轻则训斥挖苦,重则整治体罚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师生关系。

3、沟通方法死板,生硬。

如果与学生交流时,一味地空洞说教,就会显得虚情假意;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只会显得教师黔驴技穷。我们每个班都在四十人以上,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均不一样,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面对学生无计可施是班主任最大的悲哀。

5、语言中带嘲讽、命令。

嘲讽的语言中带有一些人格侮辱的成分,学生会很反感,会想这老师怎么这样,我再也不喜欢他,不帮他做任何事情了之类的。命令只会让学生觉得这老师怎么这么烦,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对老师没有丝毫的好感,对老师讲的话也只当耳边风。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语气委婉,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遣词慎重,语态亲切,对学生满怀期望。

五、课题研究成果

老师通过与学生巧妙的沟通搭建起了一座心灵交往的桥梁,这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培养优秀人才、构建和谐校园都起到重要作用。教师也以此给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航,引导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课题研究反思

在将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也有着进一步的思索:

1、老师通过与学生巧妙地沟通搭建起了一座心灵交往的桥梁,那么,老师与家长甚至与社会是否也可以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呢?

篇7:浅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班级:姓名:学号:(宋体 四号字 加黑)正文:(每个段落首行缩进二个字 四号字 宋体)

一、所论述问题的现状及背景

二、存在的问题

三、提出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四、总结

五、摘要、参考文献不需要

篇8: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一、高校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认为:在社会交往中, 各行为主体能在一种沟通与对话的环境中, 不以权力和金钱为媒介, 而是以语言为中介, 通过表达各自的意见, 在交流与沟通、协作与商谈、理解与宽容的基础上达成普遍性共识, 逐渐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高校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帮助, 而班主任是他们最渴望交流沟通的对象。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班主任沟通的愿望,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他们都想被班主任关注。一些班主任往往只会关注那些表现优秀或表现较差的学生, 而忽视了中间的大部分学生, 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误区。作为一名班主任, 应该能与每一位学生建立起沟通。有些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隐藏在心里, 如果他们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长久积累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因此, 班主任要有主动与学生沟通的意识, 尤其是与那些表现不太积极、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本案例中, 学生A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 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但也没有做出任何违纪的事, 这种学生一般不会引起班主任太多的关注, 但是笔者认为对这种学生同样要给予关注, 因此尝试与她沟通。实践证明, 通过从学生A处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以及对班级的一些看法, 为以后进一步沟通和更好管理班级打下了基础。

二、班主任与学生实现沟通的前提

按照心理学的常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这一块领域对外界总会有防御之心, 一般情况下他人很难进入。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外向, 遇到问题会主动找班主任寻求解决途径, 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而对与班主任交流存在胆怯感。班主任要想实现与学生的沟通, 必须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要赢得学生的信任, 让学生接纳自己。

通过实际工作体会来看, 学生是否愿意和你沟通交流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第一, 班主任是否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不是生来就有的, 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 它来源于完善统一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科学识、教书育人的能力以及过人的学术水平。”[2]班主任在全班学生面前一定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 一个不合身份的行为会影响到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在班主任工作中, 笔者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学生做好示范。第二, 班主任对学生是否充分尊重。“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是班主任与学生情感交流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每个人都希望被重视, 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3]相互尊重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在传统观念中, 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 可以对学生批评教育, 反过来哪怕老师有过分的言行, 学生也不可以反驳。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 老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也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 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看法的机会。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感受, 即使在批评学生时也不要使用过激的言语,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

三、班主任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运用

沟通是一个过程, 不能仅仅等同于一次谈话,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 要具有耐心, 从学会倾听、找共同话题、及时反馈入手。

1. 要有足够的耐心

耐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所必需的。本案例中, 当笔者最初主动与学生A沟通时, 她表现得很冷漠, 如果就此断定A为不可交流对象的话, 则等同于主动放弃了继续争取与A的沟通可能。笔者始终坚信,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沟通的, 只不过需要班主任有更多的耐心, 因此当第一次主动沟通失败后, 并没有着急再次找其交谈, 而是等待更好的机会。果然, 当笔者在班级公开说一些问题的时候, A给我发了几次短信, 谈到了她对班级的看法和一些班级同学的信息, 这说明她实际心理上并没有游离于班级之外, 而是很细心地在观察, 她不愿意与班级同学及老师沟通, 主要是因为对外界有一种不信任感, 担心别人不会给予她很好的反馈。

2. 对学生的细小反应要有及时反馈

如果班主任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一些细小反应, 肯定不能进行及时回馈, 学生会对班主任失去信任, 认为自己在班主任的心目中没有位置。在本文的案例中, 当A能够通过其他方式给我传递信息时, 这就说明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 怎样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就是要对A传递的信息给予及时的反馈, 让她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有一次笔者在班级开班会指出一些同学都各顾做自己的事情, 缺乏班级所需的凝聚力, 中途收到A发来的短信:“老师, 我也希望班级能够变得更好, 但是独立不代表孤僻。”很明显, A对外界很敏感, 把这次班会看成是在针对她一个人。这种情况下, 笔者立刻在班级全体同学面前作了如下申明:“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我在针对她说问题, 这种理解错了, 我只是在指出整个班级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此次对A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是成功的, 让A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3. 和学生做朋友

在班主任工作中, 一定要放下自己作为老师的架子, 除了老师的身份之外, 班主任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 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关爱。比如, 笔者将所有学生的生日按月份统计好, 班级学生过生日的当天会发去一条短信祝其生日快乐,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在学校是有人在关心他们的;当学生有困难找到我的时候, 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总会去帮助他们解决。另外, 在班级经常鼓励学生主动找班主任沟通交流, 哪怕我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 也会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学生A这个案例中, 我觉得正是因为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对他们好的, 才激发了A沟通的主动性。比如, 一次晚自习我在班级说了一门考试的成绩, 对考得好的学生进行了表扬, 并希望考得不理想的学生要多努力。事后, 当我走出教室时, 便收到了A的短信。我们的短信交流内容如下:A:老师, 这个成绩是假的!考试前一天别人让我做过, 但我绝对没有抄答案。B: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情况。A: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吗?B:当然可以。A:我觉得你挺好的!真的!B:老师只是希望你们能变得更好。A:OK, 我会的!B:老师相信你。说实话, 当看到A主动提出想和我成为朋友时, 确实感觉很有成就感。

4. 找共同话题

班主任在和学生交流沟通时, 不能直接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那样学生会有一种逆反心理。俗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去说。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找到共同点之后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社会学研究表明自我披露常常能获得各种回报, 进行适度的自我披露往往可以博取他人的好感。”在学生A的案例中, 如果直接指出其不愿意与班级及同宿舍同学交流的缺点, A必然会很反感, 因为她认为这是一种独立。笔者在与A交流之前, 从同宿舍同学那里了解到A喜欢看经典名著, 因此在交流时首先与其聊一些关于经典名著的话题, 当A发现班主任也对她感兴趣的事情有了解, 明显感到很开心, 当聊了一段时间后, 笔者将话题一转, 谈到了如何处理大学里的人际关系, 讲了我自己大学时代的一些人际关系处理的经历, 当A听完这些后也有了一些认识, 并保证会尝试去与别人交流, 去改变别的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高校班主任工作应以启发学生的情商为主要任务,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 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 用心去沟通, 用情去交流, 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陈伟.浅议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1) .

[2]王效忠.论高校班主任的人格魅力[J].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6 (4) .

上一篇:旁站监理方案下一篇:肯尼亚的动物世界 PPT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