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2024-04-26

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共9篇)

篇1: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设想

校园文化是一个持续且不断建设、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形象的象征,也是学校魅力之所在,更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我校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河北省督导评估验收,特谋划思路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体现我校“团结务实,拼搏进取”的校风,渗透“自主、刻苦、尚德、励志”的学风,实现我校“高质量、创特色、争一流,学生欢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同心”的办学目标。

二、实施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整体思路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学校统一规划与班级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

①打造我校的文化长廊,在现有的左边为固定文化底蕴大型宣传牌,右边活动橱窗的基础上增加墙体文化和花木文化,对教学楼外墙上的宣传字牌进行更换。

②对两栋教学楼的楼道文化进行重新设计更换,逸夫楼的一楼大厅一面墙对学校理念、校风和教风的进行诠释,另一面墙和楼道围绕养成教育(包括礼仪教育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等)进行布置。二楼大厅和楼道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如逆反心理、学习的不持续性等)进行感恩教育和心理教育布置。前教学楼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心理(面对升学)进行励志教育(内容要宣传我校的优秀毕业生和励志名言为主)

(2)班级环境布置。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学生参与意识,学校鼓励各班自己设计“三表”底样和边框(前提是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上课学生的关注度),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要求各班征集),主墙面(南边教室为北墙,北面教室为南墙)为“学习园地”,先由学校统一尺寸,再由各班主任负责带领学生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制度张贴物由学校进行统一规划张贴。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1)我们将充分利用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第二课堂等学校常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2)本学校我校将尝试创建校刊校报,每月一期,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感动,选择校园内的积极的一面,社会进步的一面,展现全校师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3)创建校园网络,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网上学习、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交流已经越来越普遍,创建我校校园网络文化,让让全校师生有自己的互动网络活动场所,让我们自己的网络文化去引领学生的思想,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4)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九月份:七年级进行入学教育,由学校领导主讲和班主任详解为主要方式,收看学生教育专题片,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写出感想,并组织班级主题班会《我要...........》。

十月份:全校积极开展“读好书 爱祖国”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并举办“我读好书受益演讲活动”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

十一月:借家长会之际开展全校性的“感恩教育”活动:感恩,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感恩我们的社会、父母,老师、同学、开始。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感恩活动:①对父母的感恩活动: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②对老师的感恩活动:给老师写一封感恩信、、做一张感恩贺卡。③对同学的情谊感恩活动。

十二月:评选我校校园学生小明星。《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孝顺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

2012年9月2日

篇2: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容·雅”

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文化简直无处不在,而且文化简直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域、单位的DNA。学校更是如此,一所誉满

社会的名校是靠精神站立的。” “容·雅”是潍坊

一中文化积淀的内涵与特色,凝聚了百年老校的光

荣与传统,承载着“一中人”的激情与梦想,铸就

了“一中人”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价值取向与追

求。

【信息链接】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学校的“意识形态”。从内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一中校园文化核心——“容·雅”

一、容:

容者,容纳、包容、宽容也。

仁爱虚怀是一中的人格本色,尊重个性是一中的育人关怀,博采众长是一中的办学视野,这铸就了一中人包容大度的独特气质。

【专家点评】

《说文》:“容,盛也”。篆文从“宀”,从“谷”,“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容的本义为盛纳,容纳,后引申为包容,宽容,容许。容交汇了儒家的仁爱,庄子的宽厚,易经的海纳。

1、仁爱虚怀

“容忍”,是我校前身——潍县县

立中学的校训。语出自《尚书》:“有

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这

所百年老校由此被注入了一种宽容

大度的道德取向,奠定了我们的精

神基调。胸怀宽广需要我们虚怀若

谷、仁爱无边。虚怀若谷,才能容

纳万物,这需要我们谦虚、谨慎、好学。仁爱无边,才能包容他人,这需要我们坦诚、平等、宽厚、感恩、合作。胸怀宽广还意味着我们要严以律己,求同

存异。我们有“心地无私天地宽”的胸襟,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的情怀,有“大爱无言,上善若水”的智慧,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节。

2、尊重个性

《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是:“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宽容,不但是基本的道德修养,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品质和育人方略。我们尊重教师们的个性与愿望,从积极的人性假设出发制定规章,创造自由进取的宽松环境。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创见,在循循善诱中及时点燃创造的火花。“个性丰富、善于创造”,是一中的育人追求。

3、博采众长

学习更加注重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

问题,谋划未来,构建立体多元的办学形式:

制度建设广采博取,课程建设丰富多彩,教师

发展灵活多样,学生成才多元并举。同时,我们博采众议、宽松民主。一中人以“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的气魄走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融汇中西,贯通古今,采得百花成蜜,汇聚百川为海。

二、雅

雅者,正雅、高雅、儒雅也。

“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行为正雅、志趣高雅、学养儒雅是我们独特的气质,是我们精品学校的象征,是我们的一张美丽名片。

【专家点评】

雅是文质彬彬的君子、窈窕娴静的淑女。雅造就高尚志趣与高贵心灵,使人脱离庸俗与粗鄙;雅造就深厚学养与文明举止,使人脱离浅薄与无礼。雅是个人道德、学识、涵养的综合体现,是修养的极致,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尺。

1、行为正雅

潍阳书院(我校的发祥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立人品”、“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当尊敬先生”、“正其谊,不谋其利”、“ 言忠信,行笃敬”„„对从教、为学、修身、接物、处事等方面体现了对道德完满性关怀的人文精神。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潍坊一中学生进取自律、文明端庄、从不作弊;潍坊一

中教师正直坦荡、严谨治学、行为世范。潍坊一中的培养目标始终定格于培养

品行端正的“人”。

【信息链接】

潍阳书院(已毁)

据《潍坊文化三百年》:“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潍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书院,潍阳书院在潍城建立。:”据公元一九三七年修《潍县志稿》“潍阳书院,在县治南十字路口西路北,共厅屋楼房二十九间,乾隆二十四年知县韩光德倡捐。中华民国二年由县立中学接收。”

2、志趣高雅

传统和时代赋予一中人的是志趣的高雅:

志向远大、兴趣广泛和心灵高贵。我们拥有“可

上九天揽月”的情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追求一切真善美的普世价值,为人类的幸

福、“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求知,积蓄力量。

我们怀着对生活赞美与感激,展现着我们的爱好与个性,将大气、志气、正气、勇气和灵气集于一身,洋溢着激情,充满了阳光。为此,我们拒绝庸俗,追求高尚。

3、学养儒雅

名字被载入乡贤祠的首任校长郭恩敷,影响学生

终生选定化学专业的郑新亭老师,授课生动且有板

图绝活的郭荆玉老师,幽默风趣的侯卓如老师、挥

洒自如的张君诚老师„„,他们昭示了一中教师深

厚的知识底蕴,他们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是深湛的学识和温文尔雅的气度。同样,“敏而好学,雅量

豁然”,也是一中学子的追求。

以“容·雅”为内涵的一中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外显文化,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将校园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它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一中校园物质文化,如校服、校刊校报、雕塑、学校建筑、校园风景等无不体现着一中人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容·雅”文化内涵,是“容·雅”文化的外在表现。

一中的校服——雅致大方的“海军服”

一中的建筑格调——“哈佛红”,是用血

液加上宇宙间最深邃的蓝调和而成的,鲜

艳而不狂野,透出的是理性的执着和博大

精深的胸怀。

一中的校报校刊——加强人文教育营

造书香校园的需要,是广大中学生发展个

性特长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示学

校良好形象的窗口、提高学校美誉度的品

牌。

以“容·雅”为体现的一中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人在交往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是校园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校园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校园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保证。一中的校园制度文化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国际化战略等。

【信息链接】

潍坊一中的精细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以学校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通过六大转变(课程、课堂、评价、学生、教师、管理),落实三个全面(全面实施新课程、全面开放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从而有效引领了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高中教育走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无不体现出一中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文化内涵。潍坊一中的国际化、多元化战略——2009年,潍坊一中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高贵林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加高中课程班。这是首批由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课程合作项目。一中也注重多元化战略,相继开拓了一系列合作办学的项目。孔子课堂项目:我校在美国夏延高中建立孔子课堂的项目已经获得国家汉办的批准。和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孔子课堂由省教育厅协调,正在申办中。与埃德蒙顿孔子学院联合在伊丽莎白高中成立孔子课堂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绿色通道:由国外闻名大学直接在我校招收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为学生创造多元的升学渠道

以“容·雅”为核心的一中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内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难以用文字、符号表达

出来。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整体

面貌、水平、特色、凝聚力、感

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以“容·雅”

为核心的一中校园精神文化,集中表

现在一中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

中,是一中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

【信息链接】

一中的办学思路:“两以四靠三坚持”。两以:以超前的预见创造未来,以顽强的拼搏赢得未来;四靠:靠机制保障落实,靠文化持久立校,靠上级的支持和社会的理解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续写辉煌;三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并重,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求规模。

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使全校师生员工都获得幸福和成功

一中的办学目标:培养富有理想、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个性丰富、善于创造,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的高素质学生,建设“三高”(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五化”(生态化、数字化、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和谐学校。

一中的文化特色:植根中华、放眼世界、融会古今、贯通中外、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做到自然和谐、民主科学、自主幸福。

一中的校风“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尊师爱生、文明守纪”。

一中的教风“深钻细研、启发引导、面向全体、育人于教”。

一中的学风“勤学好问、多思求是、进取自律、自主合作”。

一中的考风坚持“遵守纪律、忠诚应考、规范答卷、会对全美”。

一中的社会责任感:“自由、强能、发展、拓新”;

一中的使命:“引领教育发展方向,培养国际精英人才”;

一中的座右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一中的形象定位:“凝聚贵族气息的品牌,走平民化道路的名校”;

一中的发展愿景:“做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经典名校”

篇3: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兰陵美酒香飘万里, 唐代诗人李白曾醉卧兰陵, 写下千古名篇《客中行》;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誉之: “稷下扇其清风, 兰陵郁其茂俗”。现当代, 田兵、王鼎钧、王沂东、郭仲选等一大批兰陵籍文化名人都颇有影响。兰陵文化已成为沂蒙文化乃至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盖着荀子文化、萧氏文化、曾氏文化、兰陵美酒文化、金瓶梅文化、鲁南红色文化、兰陵现当代文学、民间艺术等诸多方面, 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兰陵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

近几年, 兰陵县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在区域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 一) 推进区域文化研究宣传, 努力打造“华夏古县、文化兰陵”品牌。

1. 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文化活动。以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为契机, 举办了一系列研究、宣传和弘扬兰陵文化的活动, 县域文化研究取得较大突破。

2. 成立了一批学术研究机构和组织。对接山东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学府, 相继联合成立了山东大学兰陵文化研究中心、临沂大学兰陵文化研究院, 为兰陵文化研究搭建了高层次学术平台。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活动。2007 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次大型的荀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活动。

3. 组织实施了一批兰陵文化宣传普及项目。2015 年邀请山东大学法学院原院长、著名法学专家武树臣先生, 来兰陵县开办了“荀子与依法治国”专题讲座。组织县内文化研究人员编辑出版了《兰陵文化研究丛书》、《兰陵文库》系列丛书等30 余册 ( 套) 兰陵文化研究及普及书籍。

( 二) 珍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1. 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兰陵历史悠久, 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目前, 已申报小郭泥塑、兰陵美酒酿造技艺、兰陵猴呱嗒鞭舞、大仲村蓝印花布、兰陵民歌绣荷包5 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其中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小郭泥塑国家级项目。

2. 探索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有效途径。聘请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顾浩, 实地调查研究, 共同完成了小郭泥塑五十多万字的论著《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建设了沂蒙山农耕博物馆, 专门设立非遗展厅, 对鲁南苏北地区农耕文化、非遗项目进行专门展示。

3. 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推广宣传。充分利用遗产日、博物馆日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 经常性地开展非遗展览宣传活动。在2015 年刚刚过去的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组织举办了“文化兰陵, 多彩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展览和展演活动。

( 三) 以文化惠民为根本宗旨,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县18 个乡镇和开发区, 600 个行政村, 统一制定村 ( 社区) 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统筹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不少于一处文体小广场, 广场配有篮球架、健身器材、宣传栏、演出舞台等, 供送戏下乡演出、放电影、跳广场舞、召开村民大会等需要。利用各级“文化惠民”政策, 突出抓好“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 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送到基层、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活动。近两年, 成功举办了“菜博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兰陵国际半程马拉松文艺演出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每年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 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民运动会, 形成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二、创新兰陵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和管理方式的思考

目前, 兰陵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通过对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和对群众文化生活等情况的调研, 发现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如文化工作的宣传、指导力度不够; 文化惠民政策没有完全落实; 缺少专业人才;现有的文化设施管理不善、利用率不高; “文化下乡”活动质量不高; 高质量电视信号覆盖率较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需要结合具体实际, 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 一) 搞好宣传舆论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 切实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位置, 既要挂在心上, 也要放在嘴上, 经常性地向群众宣传县委、县政府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 宣传文化惠民政策。文化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文化下乡”这一平台, 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兰陵历史文化、群众文化工作等, 形成会干文化工作、会讲文化工作的局面, 以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 传递社会正能量。新闻宣传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形式, 及时总结推广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新亮点, 形成齐抓文化工作、宣传文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 二) 加大人力财力投入。一是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 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量增加、现有机构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结合实际合理增加编制。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在现有编制总量内, 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加强基层乡土文化人才建设, 培训文艺骨干, 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 服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县乡两级财政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积极争取上级文化扶持资金, 落实配套资金、保障资金, 对村 ( 社区) 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下乡”工程、图书馆免费开放等资金优先保障, 确保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公共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 管好、用好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资金, 确保国家、省、市文化惠民资金落实到位。

( 三) 以文体广场建设为重点, 积极推进村、社区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是结合兰陵县实际, 完善农村文体广场建设、配套建设。对已经有广场的, 要按照标准进一步抓好完善和提升, 规范日常管理和使用, 切实发挥好作用; 还没有小广场的, 要因地制宜, 抓紧选址、规划,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二是县财政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 给予一定的扶持; 文化部门可以积极争取上级文化扶持政策, 为文体广场配套一些文化娱乐设备; 体育部门利用体彩公益金, 为每个广场配套一组健身器材; 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政法、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发挥各自优势, 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同时, 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 参与和支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 四) 以“文化下乡”活动为龙头,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是“文化下乡、送戏下乡”, 按照“政府购买、市场运作、院团演出、惠及百姓”的思路, 深化农村文艺演出改革, 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演出主体和多种演艺方式相结合的“送戏下乡”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以县柳琴戏艺术中心、文化馆承担演出为主, 各地农民剧团、庄户剧团等群众演出组织, 县文化部门给予业务指导, 所在乡镇给予一定扶持, 鼓励和支持演出团体创作演出。二是公益电影放映, 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操作规范、宣传规范和监督考核规范, 推行标准化放映、菜单式服务, 不断完善技术操作规范、宣传规范和监督考核规范, 防止观众人数不断下滑, 切实解决观众需求; 特别是要加强公益电影放映的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 让群众知道, 让更多的群众来到放映场, 真正让公益电影达到公益性的目的。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借助举办马拉松比赛、菜博会等重大活动和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 组织开展一系列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 活跃节日气氛。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 经常性地在当地演出。积极推动广场舞、健美操、秧歌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体活动的开展, 形成文化活动氛围。

( 五) 以广播电视信号户户通为目标, 推动有线电视和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共同发展。广播电视户户通, 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 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 实现有线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共同发展, 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双向改造, 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 实现有线电视用户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 让群众看上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一是根据各乡镇 ( 街道、开发区) 广播电视发展情况, 因地制宜, 适宜发展有线的发展有线, 适宜发展无线的发展无线, 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 真正实现工作重心下移、责任下移, 全面推进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发展。积极推动有线电视健康发展, 2014 年, 广电网络公司借助“天网工程”新放光缆3, 000 多公里, 新建乡镇机房28 个, 光缆已通到了全县所有的村庄, 为有线电视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电网络公司抓住时机, 搞好网络入户延伸。同时, 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 发展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是中央的要求, 国家的惠民政策, 广播电视台要严格按照要求, 认真做好节目传送, 力争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地面数字电视看上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二是进一步整顿规范广播电视传播和接收行为, 依法打击破坏广播电视网络和广播电视设施、扰乱电视信号播出的违法犯罪行为。整治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 依法查处擅自生产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 堵住非法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单位和个人, 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使用非法卫星接收设备。

三、结语

篇4:纳雍一中 美丽校园

1985年我校成为地级重点完中,1998年被命名为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1年被评为贵州省百所现代教育技术学校。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扶持,力争在3至5年内,把我校创办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5年8月,我校成为全县完全高级中学。

确定“创示”以来,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大胆试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先后获得国家、省、地、县级荣誉称号十余项,报送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获2006年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一等奖。

确定创示以来。教学质量出成效、上台阶、创新高,2004年高考重点上线50人,本科上线250人,应届理科一名考生,以总分毕节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高考重点上线51人,本科上线221人,一名文科考生在全地区总分第一名;2006年重点上线89人,本科上线248人,应届生本科上线率居全地区第一。

篇5: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新郑市郭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2-4-13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郭店镇中学今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我校依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创新进行校园文化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一项中心工作。近年来,虽然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以校长时海伟同志为校园文化建设组组长的郭店一中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组,以三风一训为指导思想,创建资源节约型学校、大力发展乒乓球特色训练、以体音美兴趣活动、墙体语言渗透教育思想、营造书香校园等形式提高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大胆实践,取得了香远益深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绿化建设

1、校园绿化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补栽及再绿化校园面积2100㎡左右,使校园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学校后勤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修剪花木,浇水除草,建树标语,修损建新。学校投入重资,购买优良树种,栽培有地方特色的花木,挑选适宜学校环境的草种,对学校的空地进行绿化改造。

2、加强环保教育。为使广大师生有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政教处积极开展师生的养成教育,学习基本达到无垃圾、杂物,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的是美丽的一中校园。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1、为使学校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校

徽、校歌、三风一训、校魂、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板报文化、团队文化,加强广大师生的知晓率,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宗旨,教育广大师生用实际的行动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

2、学校文化建设的结果在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身同感受,形成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家园。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监督、检查、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我们通过办板报、举行演讲、展览集会通报等多种形式,将大家的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给大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常规文化管理工作

在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后勤各部门协同管理,强化学生常规工作。

1、学校微碳教育,学校后勤按时公布各班、各办公室的节约用电情况,用舆论的力量引导人;政教处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教导处教育学生节约纸张。

2、寝室、教室、走廊文化,为了美化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多次组织召开常规文化建设工作专题会。要求班级认真做好寝室及教室文化的布置建设工作。学校积极安排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及走廊文化。在督促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温馨的寝室;洁净的教室;多彩的走廊,给学校带来浓重的活力。

3、阅读文化,学校继续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每天各班都抽调学生进行课前诵读检查;每周教师都布置阅读任务,同学们都认真书写读书笔记。

四、特色教育文化建设

乒乓球、军乐队、美术等是郭店镇中学常年开展的特色文化。尤其是乒乓球特色文化建设。为了增加乒乓球特色的凸显地位,学校领

导研究决定加大学校的乒乓球特色建设,今年新增乒乓球工作宣传版面14块,在学校主干道地方向师生展示。

为使乒乓球特色文化教育落实到行动上,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乒乓球竞技活动,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水平,为今年新郑市乒乓球比赛奠定基础。

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但重视乒乓球文化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学唱校歌,以我们校歌的内涵感染我们的师生;另一方面,音乐教师组织音乐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各种乐器,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特长。

如今,学校杨树伟伟、青松挺立、垂柳成荫,月季茂盛、迎春花等斗艳。进入一中,可谓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给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创造了一个怡人的校园环境。

学校破旧立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到,清新洁净的校园、醒目的三风一训、高大的屏风壁画、宽敞明亮的乒乓球活动室;小到,走廊标语、安全标志、文明公约、班级文化园地,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文化氛围散发出的育人魅力。

篇6: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贡山县人民政府:

我校为改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品位,同时作为60周年县庆场地,届时,将迎来四方来客,作为贡山县唯一的完全中学,贡山一中就是贡山县的窗口,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学校的窗口,因此学校急需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派人规划、测算、设计,了解相关市场,具体建设如下:

1、学校二门口至球场路段上方墙面文化建设需30万;

2、食堂、教学区、生活区墙体文化建设需30万;

3、教室及宿舍的文化建设需40万。

以上各项资金共计:100万元,由于学校经费困难,无力解决。因此恳请贡山县人民政府为我校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资金100万,望批准为谢!

特此请示!

贡山一中

篇7:一中宿舍食堂校园文化汇报材料

文明宿舍,卫生食堂,花园式学校

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教体局关于文明宿舍,卫生食堂,花园式学校创建工作活动精神,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优化我校育人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在文明宿舍,卫生食堂,花园式学校创建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文明宿舍方面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学校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创建工作。首先,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寝室的意义,并通过校信通、电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其次,政教处全体人员反复商讨、研究,制定了《王寨一中住宿生守则》、《王寨一中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王寨一中文明宿室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管理学生的宿舍内务、寝室纪律和安全。教育学生做到“八讲”即讲卫生、讲整洁、讲环境、讲安全、讲纪律、讲节约、讲友爱、讲形象。统一制作寝室门牌,床铺学生牌,统一购买了杂物桶、拖把,要求学生床铺整理、地面打扫、用具的摆放都要符合规范,并组织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在日常管理中,每天由一名寝管人员通宵值班,2名当班领导具体到楼层,4 名值周学生流动检查,全体班主任深入到各寝室,其他领导进行协助,共同管理寝室安全、纪律。值周班每天根据《王寨一中宿舍检查一日评分表》对各班宿舍卫生、内务等进行认真检查记录,课间操公布宿舍检查结果。根据得分情况,评出男、女生“文明宿舍”各6 个,授予标志牌。每月、每期再进行综合评比,在校园公示栏中进行长时间公示,依据制度进行奖惩。二

卫生食堂方面

每学期开学前,先组织餐厅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及各项管理制度培训。学校专门安排后勤主任王建平老师负责餐厅食品的进货渠道,票证管理,食品加工,留样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统一穿工作服,帽,对操作间卫生每周进行两次大检查。对餐厅卫生每餐后都进行打扫,并安排值周班进行检查。要求餐厅负责人严格执行入库食材索票索证制度,严格执行饭菜留样制度。制定学校领导班子陪餐时间安排表,每天安排两名领导负责学生就餐时的纪律、卫生,并陪同学生就餐,同时由打扫餐厅卫生的班级派出9名学生分区域挂牌监督,督促学生不随意乱丢垃圾,不随意乱掉饭菜。餐桌保护及卫生保持指定专人管理,并纳入班级考核。三,花园式学校建设

本学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花园式学校建设,充分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熏陶教育作用,把构建美丽的校园当作大事来抓,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总务处、政教处具体抓落实,把校园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布置校园建设工作,平时狠抓学校大小环境,保持校园及室内外的整洁,力争做到不留死角。校园、教室、宿舍、厕所实行一天一打扫,餐厅一天三打扫。对于打扫情况,由值周班每天进行定时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并进行公示。发现问题,立即返工。各班校园卫生区还设有卫生督察,由所在班级挑选学生,挂牌上岗。对乱扔垃圾现象,及时

制止,上报政教处,由值周班进行板报、广播通报,并扣除相应的班级积分,要求其负责相关区域卫生打扫一周。

近期规划:等学校教学楼修缮后,学校决定要在各个教室配置两盆盆景,对学校花区实行多层次复式绿化,建设开放性绿地,增加师生的活动空间,种植常用应季花草,搭配适量多年生宿根花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融学校文化特色于一体的绿化效果。并计划在两个教学楼前建两个读书长廊,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双重目的和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我们在文明宿舍,卫生食堂,花园式学校创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市局给我们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些不足。在宿舍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学生住宿还比较紧张,一间宿舍住了十几个同学,宿舍楼上还没有通上生活用水,宿舍内的文化布置格调还不够高雅。在食堂方面,1、食堂饭菜的销售间尚未完全隔离,且暂无饭菜保温设备,2学校因经费原因,学校食堂配套设施标准不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都是临时工,工资低,不够安心。

3、监控设施配备不足。

4、消防设备有待完善。

在花园式学校建设方面还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对师生员工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校园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建立并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广大师生养成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习惯。

回顾过去,我们收获喜悦;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的摸索、探讨、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我校的全面工作再上

篇8: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无锡一中创建于1911年,以教育质量高而著称。学校位于无锡市惠山山麓,京杭大运河东岸。2002年,根据市政府重点工程实施要求决定在校园东面已拆迁工厂的用地范围规划扩建既有校园。作为承载既有校园历史记忆的学校大门和大门南侧的建于五十年代老教学楼和大门北侧的建于八十年代的综合楼得以完整保留和维护。鸿图科技楼作为校园中新规划的主体建筑,其设计和建设将对整个校园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如何使新建建筑与既有校园环境和建筑相协调成为此次设计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1、总体规划

规划力求体现城市与校园、历史与未来的交融,在尊重校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塑造校园个性,体现无锡一中的文化底蕴。新的单体建筑特别是校园标志性建筑应当符合校园的整体规划,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尊重自然,继承历史,展现时代风采。校园扩建的规划设计,将原有的保留建筑与新建的建筑有机地纳入一个整体,校园虽是扩建,设计建设力争达到给人感觉整个校园是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的完整校园。

校园既有保留建筑体量不大,层数约为4-5层,南北朝向,空间布局较为单一。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北为生活区,南为教学区,东为运动区。为使新旧建筑统一有序,本次设计总平面采用了轴线有序的中国传统布局方式。

新建的鸿图科技楼作为校园的主体建筑布置在校园中轴线上,U形平面布局朝向校门,其与保留的两幢建筑和校大门围合成主要的花园广场,主广场南北两侧,由鸿图科技楼北楼与保留的综合楼围合成半开敞的小广场南面与主广场相连,由鸿图科技楼南楼和新建的南教育楼与保留的老教学楼围合的半开敞小广场北面与主广场相连,沿中轴线上大台阶,在鸿图科技楼的U形中间布置的报告厅顶上为主楼入口大平台和南北两个内庭院,大平台朝向校园主广场、校门、京杭大运河和河对面的惠山锡山,景色优美。几个花园广场具有主次分明,平面和空间上的层次变化。

鸿图科技楼南北两侧分别设有连廊。北侧与原有的教学楼相连,南侧连接即将新建的教学楼。这样校园核心区建筑通过鸿图科技楼有机联系,形成秩序井然的建筑综合体。(图1,2)

2、平面布局

针对当地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遵循绿色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校园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平面采用U型布局。这种布局兼顾了建筑的主要教学实验教室均南北向布置,同时主体建筑也与校园西入口取得很好呼应。

科技楼南、北楼五层全部布置教学实验用房,中部一层布置接待室和学术报告厅,以及两个内庭院,二层入口大厅兼校史陈列馆,共享空间二层高度,三层以上分别为校网络中心、科技活动中心、校演播中心,通过连廊各部分相互联系紧密。(图3,4)

3、建筑型构

在此次设计中,建筑如何统一整体风格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通常有以下两种解题思路:一是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强调新建筑对周边环境的继承和延续,如清华大学老图书馆的扩建;二是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和现代感,通过对比的手法体现建筑群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例如北京大剧院的设计。在鸿图科技楼设计中采用了第一种手法,延续既有校园建筑与环境风貌。

校园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建筑,应当充满校园的文化气息,朴素大方,简洁明快,带点乡土气息和韵味,与自然协调。设计中运用了红色砖墙,这既是既有建筑的重要色彩元素,又是体现校园文化建筑的重要材料,与浅色面砖和花岗岩搭配运用,建筑呈现出丰富、淡雅的气质;建筑外窗的划分也朴素规则,除主入口饰以少量玻璃幕墙外其余均以点窗为主。

由于入口的两栋老建筑需要保留,造型设计延续校园建筑文化的历史文脉,整体上与保留的建筑风格上取得一致。红瓦坡屋顶,墙身三段式处理,上部浅色墙砖,中部红色劈力墙砖,下部干挂花岗石,与保留的建筑处理手法上既有呼应,又有创新。在保留的两幢建筑中具有标志符号性的八角尖顶的局部建筑造型处理,在鸿图科技楼的造型设计中结合建筑的入口,在南楼和北楼的西端对称采用,取得良好的整体艺术效果。

入口处保留了高达9米的大门和两栋3-4层的老建筑,鸿图科技楼外形在与之协调的同时保持轮廓的丰富性和高耸性以取得标志性建筑的特征。南北两栋实验楼高度为5层,中间空透的连廊为4层。主入口设有楼梯大平台做为主入口,主轴线的综合楼高达七层,最高点为37.6米,形成统领校园环境的核心。(图5,6,7)

4、环境塑造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无锡一中毗邻惠山和京杭大运河,周边环境优美。与某些新建学校相比,无锡一中校园不算大,设计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宜人的环境,创造园林式学校。

中国传统式建筑大都采用建筑庭院围合的布局。校园入口前设置了门前绿化,校园中心设置了绿化广场,南侧设有五十多米宽的绿化带。鸿图科技楼与新旧建筑之间精心设计了庭院。为了使校园空间更加通畅连廊均通透,这样绿化以点线面的方式融于建筑之间。环境设计洋溢着整洁美好健康的气息,对青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雕塑花木绿地喷泉等发挥着校园物质文化桃李不言的特点。从校园的中心广场望去远处的惠山连绵起伏,惠山上的宝塔成为校园的借景。从惠山方向远暸无锡一中校园,清新典雅环境宜人。(图8,9)

无锡一中扩建设计较好把握了工程性质与特征,力求实现与既有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又突出了新建筑在校园中的主体地位。建筑形象端庄大方,校园环境亲切宜人,从建成后各方的回应来看,设计获得了各方认可与好评,并荣获2006年南京市优秀设计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齐康主编.城市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徐小东,王建国.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以湿热地区城市设计为例.建筑学报,200703,64-67

篇9:兰陵一中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中生 节约型校园 管理建议

前言

告别了炎夏的不安与躁动,凉爽怡人的秋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生命的绿色在眼角眉梢飞扬,“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耳边响起的第一声清笛,划破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响彻在生机勃勃的校园。

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八荣八耻”的一项重要内容被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使我们深深懂得节约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人一直以崇尚节俭为值得弘扬的美德。《荀子•天论》里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表明节约的重要性。我们应形成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杜绝一切浪费现象的发生。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变成自觉行动。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程度及日常节约的意识,以便以更好的宣传方式与方法,更有效的媒介传播节约社会风尚,倡导健康活泼的节约型校园生活,号召中学生自觉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利用此次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年团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此次信息调研,以期为节约型校园乃至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培养了自己的行知能力,进一步接触了社会实况,促进了时代责任感的形成。

在此次活动中我搜集阅读了大量资料,分析研究了多项数据,与老师进行了多次交流,经几次改动确定了调查问卷的终稿,之后经过发放、回收问卷,以及所得数据的统计归纳,对校园节约的创建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希望对实际工作有一些操作价值。

历经三十多天的奔波调研,以及近一个月的研究讨论,我颇有心得,特撰写本文,为“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和全民节约运动奏响号角!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内容分析

本调查共抽取120名学生,其中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有效问卷106份。

(一) 当前我校学生节约意识与节约行为总体状况

首先我们从积极方面看:

1、“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宣传到位,受到了我校学生的广泛支持。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对我国国情认识比较清楚,是我们推广节约校园的有力保证。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推广“节约型校园”活动持很强地支持态度,这些是值得肯定的,这些也是我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强力量。

综上两图可见,我校同学普遍具有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的责任意识。

2、注重节约是我校学生的主流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93.3%对此持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大力提倡”的观点,而有6.7%持有无所谓的观点而对其他两个观点竟然为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构建节约校园是众望所归。

3、 对公共资源大部分同学能注意节约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40%的同学对“灯火通明”现象愿意自己去关灯,只有13.3%的同学认为“不关我的事,有人会关的”。

此图是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身体力行的节约行为进行的回答,问卷并没有注明多选,但在统计数据时惊奇的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进行了多选。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能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做贡献。

其次我们再从 消极方面看:

当我们为节约状况积极方面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看到我校在节约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室里,容纳数百人的大教室即使只坐几个人仍打开全部的灯,人走灯没关;办公室里,空调房中冬夏季节调换,人走了空调、电灯、打印机不关;

食堂里,装一份饭菜随手拉下五六个塑料袋;担心食堂筷子问题而选择使用一次性筷子……

经过调查,得出下列结论:

1、公共资源、教育资源浪费问题仍然存在。

由图可知,在打印纸的利用方面,很多人都是只用一面纸就报废,据打印室相关人员反映,很多人起草文件往往是编完就打印,然后在纸上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打印。

由图可知,我校大部分教室利用较为合理,但仍然有人少浪费电的现象,同时选择“很多教室没人也是灯火通明”的也高达33.3%,选合理利用的仅仅有2.5%。

2、节约认知与节约行为脱节

由图可见,在公共场合遇到浪费现象,64.4%的同学会感到不舒服,但会转身走掉,眼不见为净。不足半数的人会上前劝阻。由此可见,很多同学能够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也能说出许多道理,但自我要求不严格。

(二)我校学生认为我校发生浪费的原因: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70%的同学认为学生浪费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节约观念不强,其次有23%同学认为是上行下效的作风引起的。所以我们想构建节约校园应该从思想方面上抓起,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节约观念的宣传,促进思想转变,才会杜绝浪费现象。

(三)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建议与对策

1、管理机制与个人意识相结合:

据负责人介绍,学校在公共地带的用电情况上的管理存在不足。公共地带是指免费供电区,包括机房、语音室、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等等。由于电费是学校埋单,所以个人节约意识不高,浪费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办公楼里,开着空调时仍进进出出,无人时电脑、电扇、空调仍在运转。但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在公共地带,费用由学校出,浪费现象就普遍存在,这说明我们的节约意识并没有真正形成。这需要我们学校的有关部门改变管理模式,对公共地带加强管理,建设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同时我们还要提高我们同学的个人意识,形成真正的节约意识,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节约校园,杜绝浪费,艰苦奋斗。

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应提高和加强科学管理水平,实行水、电、暖气及物业费支付上的改革与创新。校园公共绿地维护、公共道路清洁等项目的物业费;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的水、电、暖气及物业费由学校主管部门进行统一测算后,包干支付。对能够进行属地划分的区域,则可改变大包大揽的水、电、暖气及物业费支付方式,将此项费用列入各部门的行政经费内进行支出,“节约自用,超额不补”。对于出租房屋、创收单位、学生公寓及住宅楼等私用部分的水、电、暖气计量进行集中改造,建成IC卡控制预存款收费系统,成立专门的收费中心,变被动收费为主动交费,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更有效的回收资金。

2、对加强和改进节约意识、节约行为进行深入思考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和共同行动,在校园每个角落体现,需要广大师生形成自觉风气,使每个师生养成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首先,应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优化校园风气,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 应该说,建设节约校园,选择节俭,不仅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境界,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一种走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中学生来说,我们手中都是紧握着珍贵的“资源”,肩负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可以说,同学们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多愿意作出自己一份贡献,但我们在大家一些无意识的浪费中深感加强宣传的重要性。学校把节约问题引入相关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科学方法和日常生活的结合上开展节约教育。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学校要营造平等、和平、合作、和谐的学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该是公平的高端平台,中学生应该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先行者。

其次,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中学生具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意识,中学生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责任、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节约资源。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要从节约入手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学生坚持不懈的做好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还应扎实开展节约活动,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

学校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如开展节约用电,人离灯熄;节约用水,点滴做起;珍惜粮食,健康饮食;节约用纸,有效使用,合理消费,切忌铺张;反对占座,分享资源;二手物品,循环使用等活动。不把节约当口号,力行节约见行动,鼓励中学生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使全校师生员工养成自觉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爱护学校公共财务的良好习惯,将节约行动与健康饮食、有效使用、合理消费、分享资源联系起来,从小事中见出节约的生活哲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用一种强烈的方向性和荣誉感引导学生,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崇尚节约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建立节约型学校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事业发展本身的内在需要。这里的节约不是相对于浪费而言的,也不是指单纯的“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即不支出而言的,而是相对于正常与合理,将学校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而言的。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说,管理就是一种节约,管理的过程就是节约的过程,没有管理必然造成浪费。加强学校资源管理和建立节约型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加强资源管理,从资源上抓节约。要加强学校资源管理,优化资源管理配置,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抓节约。

上一篇:论文写作方法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