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2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篇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单位:高竹小学

姓名:蔡小秋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呢?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如何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让课堂变得开放生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乐学、好学,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而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呢,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情感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更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当老师的情感倾注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自身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二、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观要求,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猜想,搞活动。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学习有意思了,上起课来,学生自然是能更加专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四、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应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要有一种民主作风,真诚的心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乐于和学生平等交流。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6]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4)

篇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从教以来,我真实地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多么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孩子的思维,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论性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一)真诚的教学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针对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因人施问.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由部分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围绕问题,学生可开展小组学习,也能使课题充满生机。

(五)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个性体验,培养学生语感.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中彩那天》,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中奖的感受?《中奖那天》中的父亲得到那辆汽车后能经过道德抉择把汽车还给库伯,你感受出什么?”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角色,训练学生思维.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引导盲人青年的认真刻苦,完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打破课堂沉闷.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伽利略曾经讲过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由很令人费解,人们相信吗?你是怎么认为的?教者演示伽利略的实验,学生就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往往会造成整堂课的气氛沉闷。

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九)整体教学中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设计问题,反映重点。比如学习《长征》一文后,可以设计问题:在本文的古诗词语中,你知道哪些词语在语境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历史上红军的哪些感人的故事?长征中的红军精神对你有哪些影响?等等。这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也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积极性。

(十)“节外生枝”,拓展延伸.“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

篇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一、首先教师心里要明确怎样上好课

上好课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也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点。先说一说怎么样才算是好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 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关系到系统的学科目标, 每课时、每个单元、每册书的任务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第二, 好课的标准要达到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 不是我们教师的“满堂灌”个人演说, 不是学生散漫放任没有任何压力的自由学。第三, 好课是我们教师交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并且留给学生自主发挥充分锻炼的空间。

四年系统而专业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我怎样把理论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呢, 那只有上好课。每学期初我都会浏览新教材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我会参考一些资料, 但不是完全的“信赖”教参, 我用“信赖”这个词, 相信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意思。我们教师通常一个年级按照学科组成学习小组, 反复研究文本后, 弄清楚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及重点语句段落确立教学目标,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力图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环节中巧妙而有目的的设置问题很重要

教学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 鲜明而又操作性强, 才能使与社会接触不多农村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在教学环节中巧妙而又有目的的设置问题。设置问题必不可少, 有非常大的作用, 并不是随便问问, 问一些与教学文本无关紧的, 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文本, 所以设问必须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针对性要强、难易适中。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鸟的天堂》时, 当学生刚开始接触此文时, 我设置了“课文中几次提到‘鸟的天堂’?”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发掘文中趣味。随着讲解的深入我进一步设置了总结性的问题“文中有一件趣事有的地方‘鸟的天堂’加双引号, 有的地方却不加这是为什么呢?”在老舍先生的作品《母鸡》一文中,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文章, 教学时间不允许深挖, 所以我会在学生掌握一定生字词后设置一些关键性的疑问, 比如:“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怎样?”“是不是一直就这种态度没改变?”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证明你的观点等等。这些问题即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前面学过的知识点, 又带着启发性, 我们教师可以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孩子们在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整节课师生都会感到轻松愉快。

三、从学生兴趣入手, 语文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快乐进行

美国心理学家扎拉若斯把选出来的学生按照智力和兴趣分为两组学期结束发现兴趣组虽然没有智力组学生的智商高, 平均智商只有107, 但是在测验中的成绩优于智力组, 尤其在语文写作方面。该结果给我们教师启示: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较, 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占优势。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孩子对那些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的事件感兴趣, 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实物感兴趣, 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了解了这些在上课中我就得心应手多了。儿童都爱玩, 我抓住这个孩子的天性以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引子, 激发小家伙们的求知欲。这一点在上童话故事哪一单元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在上童话故事课时, 我会让孩子们先收集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童话故事也是其中重要一方面,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重点语句, 一遍掌握学习内容。最后我是以讲童话故事比赛的形式结束本单元学习, 让学生自己总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并一起回忆这一单元的重点, 课外拓展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内心的童话故事。整个单元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 孩子们开心的毫无负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以朋友的心态关注对待学生, 在关心中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活泼开朗的性格加上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 我对待班里的小孩儿多采取关注并鼓励的教育方法。上课时, 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满怀热情地讲解着与学生互动着。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我会合理引导, 对于那些“捣蛋鬼”我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一定的教师期待, 使孩子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教学上的知识点, 我不会完全写在黑板上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或是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完成。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课后我们一起做游戏, 小孩子们都习惯于叫我孙姐姐了。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和学习日益进步我非常开心。

两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立足农村教育实际, 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世平.教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2]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

篇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发挥语文教学功能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要从问题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其在问题中走进课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文情境中深入探讨,理解课文内容,自觉理解学习规律,为生活实践服务。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适当点拔,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适时地激励、鼓舞、唤醒与引导。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方法。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研究、体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及边读边划边思的学习习惯。渗透学生对于父母爱的理解体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内容先有所感知,后有所悟,获得了亲历体验的乐趣。

二、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备课环节似乎并不在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范畴之内。实则不然,要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备课谈起。首先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的预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如:《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整首诗内容浅显易懂,但极具内涵。如何解读这么短的一首小诗,让它变得饱满而富有意义,颇有难度。

我参与了一位老师备课的过程,目睹了她为把每一句话挖透而费尽心思,尤其是解读“蓝天放飞洁白的鸽子”这一句。对于“鸽子”的理解要到怎样的层面,很难把握。要体现它的自由、欢快,还是要体会到“和平鸽”这一层面?对于这点一直定不下来,结果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和平”这一层次,教学时就比较牵强,得不到学生的共鸣。重新定位之后,这一环节上得相当地成功,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最初人们欢庆国庆的方式中有一张国庆大阅兵的,学生在看的时候没什么反应。考虑到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后来换了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结果学生在看的时候非常兴奋,成了本课的又一个亮点。由此可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再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多读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的基本途径,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时间却得不到保证,其原因是教师“重讲轻读”,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因此,教师讲课时切忌一问一答。在初读阶段,教师应提出初读要求: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给足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这个要求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读不通的句子多读读,读完后,让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再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我认为学生亲自参与读这个时间不能省,不能缩。试想:如果连课文都读不通,怎么去谈感悟、积累内化呢?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拔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篇5: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老师们都知道,我们大部分的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心烦,就头疼,总是把作文视为一项“苦事”,作为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这“苦事”变为“乐事”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降低习作门槛 让学生体验成功

多数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要求高。要求高了,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下笔。老师不要老想着根据课标本次作文该如何如何。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文就更得慢慢来。为此,开始时,只要求他们会写,不指望他们写得有多好,即使学生写得不好老师也不要批评,可在批语上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甚至可以违心的表扬他们。我每接收一个新的班级第一次作文时,我并没有照章地按作文要求让学生作文,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并且是在谈话中用最熟悉、最形象的事物,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理解“作文”的含义。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也许同学们很想知道怎样写作文,其实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怎么个简单呢?比如说,你会做游戏吗?你只要把做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了。接着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并说这个椭圆就是一个头壳。我现在要求一个同学蒙着眼睛在头壳内画一个鼻子,结果上来画的学生把鼻子画得又大又长。接着,我又要求一个学生蒙着眼睛画一对眼睛,结果左眼画的不错,可右眼却跑到头壳外面去了。最后老师说你想把刚才的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吗?怎样才能把刚才的事让爸爸妈妈知道呢?听了这些问话,学生们的兴趣来了,并且各抒己见。看到这一情景我接着说:“你们刚才说的如果能写出来让人看,就成了一篇作文了。”学生们听了,觉得很新奇并感觉到作文原来既有趣又简单。于是作文的概念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趁热打铁,第二天我就把两个学困生的作文经过修改以后选到校园的节目里播放,让学生感到这么“荣耀”的地方也有他们的一席空间,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成功,结果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倍增了。留心观察生活 让学生有材料写

观察生活是获取习作题材的主渠道。脱离了生活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周围,那美丽的景色常常引人注目。生活中总会发生很多事情,用心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洞察周边的事情吧。因为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作文内容。如果学生觉得周边的事情、事物太平凡了,实在是提不到习作上来说,那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我班在“六?一”节前开展了《我要上“六?一”联欢活动》,要求学生至少“会唱一首歌”、“会演唱一曲歌伴舞”、“会朗诵一首诗”、“会演一则小品”、“会写一则小品相声故事”等。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准备的过程写下来。由于事先有了观察,有了过程的个人的情感投入,同学们在作文中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当时的各种不同感受。这样在写习作的时候,就会有内容可写。此外,观察生活还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为了更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教师还要为他们刻意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使他们处于情思激荡之中。如福建省浦城县石陂镇连墩村惊现干尸,由于教师刻意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并广泛听取各阶层人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学生的习作才会坦然地流露出:“五六百年的尸体、绫罗绸缎为何不会腐烂”?“盗墓者为何要偷盗古墓”?“为什么有人强烈提出保护古墓”?有了这活生生的生活,习作就有源泉了,习作的表达也更具体、更生动、更丰富了。消除畏惧心理 让学生乐写

学生怕写作文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课题。因此,重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已成了每一个教师要花心思经常要做的工作。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习作前有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那就化被动为主动了。2011年2月,福建省浦城县石陂镇连墩村惊现干尸,此地离我校只有二三里路,又因为像这样的事情百年都罕见,所以方圆百里传得沸沸扬扬,真可谓家喻户晓。为了让学生喜欢写,这一次,我故意对作文教材做了改动,换了无人不晓的题材《浦城县石陂镇连墩村惊现干尸见闻有感》。当我在课堂上要他们说说这事的时候,几十双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可以看出,那些平时作文课不爱发言的人,这次却显得格外激动。因为他们更强烈地要求他们的爸爸妈妈亲自带他们到现场观看。为了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我特意点了一个班里的学困生。意外的是这个学困生比一般的学生都要讲得好,内容更丰富,见解更深刻。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在作文前,我又安排了学生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整个过程都了如指掌了,尤其是学困生。因此,这次作文那些本来无话可写的学生似乎是要发泄一般作文字数明显增多了,内容也丰富了。是啊,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像这种学生本来是冲着好奇心去玩的,结果却看到了作文的好素材学生岂不爱写呢?真可谓是玩得高兴,写得也开心那。另外小学生练笔中总会有一些闪光点,如题目起得好或某个词、某句话写得好等,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这些闪光点特别是学困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我也是不错的,这样学生才会不害怕作文,爱上作文,才会乐写作文。

篇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回顾自己八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每位教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勤备课,备好课。

演戏先排练,上课先备课。术语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备课特别重要。怎么备,备什么?按新课标要求备: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任务,目的,备出重点、难点。只有熟悉学生,量体裁衣,才能备出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案。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在备课时,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最佳的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感受,去领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做到学有所乐,乐有所学。再则,备课的关键应抓住一个“新”字,备出新意,备出新方法,备出新思维,才能常教常新,才能使学生如今吃桃,明日吃杏,后日吃梨,常学常新,兴趣盎然。

二、加强有效的“读”。

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尤其重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把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读。

1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一节语文课上,没有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那么谈有效的“学”,简直是空谈。只有把“读”抓实,抓好了,理解、感悟、评价等才能学习行为才有可能实现。这个“读”,不仅要保证读的时间、数量,更要保证读的质量。盲目的读,即便重复多少次,那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反而导致学生厌烦。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读,而且每读一次,必有所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识到,唯有反复的读,才会有所得的理儿。以后学习时,遇到困惑,学生便会自主地去读,直到自己读明白了,才肯罢休。其次,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书。例如,每一个单元中的讲读课文,我重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精读、研读,甚至品读。读出个中滋味。而对自读课文,我重在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行速读,培养学生的迅速抓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连接的方法,整体感知文本。例如在教学《琥珀》时,我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采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就很快地归纳出了:形成——发现——价值。从而明白了本课旨在介绍琥珀的科学知识,是一篇说明文。那么,下来研究说明方法便是学习的重点了。这样为深入地理解文章节省了时间,使得学生有了充分读书、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近几年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合作成员。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次活动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负责协调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要

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三)提供充分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合作活动是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四)适时引导耐心倾听

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当发现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或交流不深入时,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启发,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交流发言,并及

时给予反馈与建议,或鼓励学生参与评论与辨析,同时在倾听中,还要努力去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对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给予表扬。

(五)加强感情交流,关注合作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报告员不能只有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二个,可以经常换,具体由各小组定);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篇7: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体会

烟庄中心小学 刘艳芳

摘要: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才,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原则之一。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是: 要从数学课程计划、数学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失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实行分层教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发挥各自的潜能,让优秀生更优秀,让学困生喜欢数学,学会数学,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对学生分层,让优等生吃的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数学差异很大,就说现在这个班级吧,我们班有53人,优秀32人,良好12人,合格2人,待合格的7人。待合格的20分以内的就占了三人,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现状。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对于数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优秀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就能顺利地完成;良好的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之间的帮助也能顺利地完成;而待合格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学生能力、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3个不同层次。让a组坐在教室的后面,b组的坐在中间,c组的坐在最前面,不过也不是每节课如此,如果不需要分层施教仍按自己的座位坐,如果需要,在数学课前,我会提前通知学生,每个层面的学生带好有关的数学学习用品,分别坐到各自的学习小组中。

二、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现在小学阶段课程开展的比较全面,数学课的课时有限,要在课堂上要效率,这就要求老师备好每一节课。首先,我把教学目标层次化,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我在坚持课程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在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abc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自的目标。我围绕三个层次目标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学习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之后进行综合性目标,最后是发展性目标。

三、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分层教学的技巧

在新授时,首先让a组的学生自学新授内容,完成课本上的自主练习。同时我会向bc学习小组的同学教授新课。讲完后会安排他们做一些练习,巩固新知识。我会利用这个时间了解a组学生的自学情况。自主练习做完后会给a组的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难易不同的练习题。在这个时间段中我会检查bc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以相应的辅导和讲解。在练习课时,首先我会挑选一些重难点题目进行统一讲解,然后a组同学以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而bc组的同学以研究-讨论,讲解为主。在试卷的分析处理上,我有时会采用“学优生”当“小老师”帮我辅导“学困生”的方法,这样既能增强优生的责任感,也能让学困生从中受益,不仅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四、分层设计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篇8: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 促使乐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布鲁诺也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 写作对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件乐事。小学生还十分幼稚, 他们所感兴趣的往往是生活小圈子里的事。因此, 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事”为突破口, 解决无事可写的困难。例如,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九板块《我们的世界》中有一篇课文《第一次》, 讲的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孩在妈妈的鼓励下第一次艰难的踏上台阶, 品尝胜利喜悦的事。我因势利导, 声情并茂地与学生聊起了自己第一次登上讲台, 给孩子们讲课的事, 与孩子们分享了我人生转折点上的一次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听得兴趣盎然, 纷纷畅所欲言, 诉说了自己成功的事, 有的说自己寒假帮妈妈卖对联, 有的说第一次偷东西时战胜心里的魔鬼, 把东西还了回去, 有的说战胜了胆怯, 放假时自己一个人在家……气氛十分活跃。于是, 我引导他们说, 你们讲得这些都十分有趣, 深深地吸引了我, 如果能有条理, 有重点地写下来, 你们就能获得再一次的成功。孩子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完成了这次作文, 而且效果十分令人满意。正是这些他们亲身经历、有深刻体验的事情, 激起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所以他们就爱写了, 并且写得有内容, 有感情。

二、体验生活, 表达真情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想写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文采飞扬的文章, 心中一定要有生活, 一定要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 学生必须热爱生活、亲近生活、观察生活, 用心去领悟人生的百态。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和心灵的感悟, 去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 为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逐步建立起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作文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我尽可能的扩展他们的空间, 深入生活,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 让奇异的自然景物、丰富的社会生活、有趣的活动映入学生的脑海, 让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 在平淡中寻找新奇, 平凡中发现不凡, 增长见识, 开拓视野, 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感可发, 有情可抒, 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如在指导孩子们完成习作《我爱我的学校》时, 我利用自习课亲自带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每一处景物, 每一个角落。从学校大门口, 沿着甬路, 一直到学校的北操场, 一边走一边介绍沿途的景色, 使孩子们对天天生活的环境, 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次的观察中, 孩子们了解了墙上每幅绘画的含义, 知道了小花园中各种花草的名字, 感受到了喷泉中假山下那自由自在的鱼儿的快乐, 体会到自己在校园中生活的美好……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花园中的松树像卫士一样保卫着花园, 保卫着我们的校园”。有的同学写到:“绿化带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我们的小花园”。还有的同学写到:“原来我们的学校是这样的美丽, 为什么我平时没有发现呢? 是因为我没有细心观察, 看来只有处处留心, 处处用心,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确, 只有使学生真正地融于生活, 才能使他们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三、注重评语, 学会赏识

语文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的成就意识, ”“要将自己的习作讲给他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实践证明, 这一点非常重要。根据小学生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 我在批改作文时, 尽量采取鼓励性的评语, 以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记得有一次, 作文刚交一天, 就有几个孩子围着我问:“老师, 作文批完了吗?”“我的作文合不合格啊?”“怎么还不发作文本啊? 可见, 孩子们非常在乎自己的作文好不好, 合不合格, 非常在乎老师写在作文本上的批语。所以, 我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非常仔细, 本着“多评少改”的原则, 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 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为他们的成功喝彩, 给他们前进的动力。下批语和打分也非常慎重, 生怕评语不准或言词过重影响了孩子们的信心。在学生作文本的眉批上常常看到这样的评语:“比喻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样子。”“采用拟人的手法, 使之富有灵性。”“这个成语用得恰到好处!”“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或者换成成语是不是会简洁又生动呢?”多找作文中的亮点, 多写些鼓励性评语。特别是对学困生, 哪怕是用得好的一个字或是一个词, 都要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 以激发其写作文的积极性。孩子们从这些评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肯定, 对他们的爱, 会更加发奋学习, 把老师的肯定化作热情的鼓励, 增加写作的信心, 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相信他们的写水平会提高的。

另外, 还要给孩子一个分享的机会。展示成果,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我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班上的优秀习作和老师的评语。每当那个时刻, 教室里非常安静, 大家听得非常认真。学生天就有一种展示自己成果的愿望, 这种方式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我还将好的习作展示在更大的范围内, 如学习园地、学校板报等, 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多的观众, 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 相信会更加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大胆尝试, 体现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尝试一些不同的写作方法, 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之类文章的写法, 尝试包括题目、题材、范围等都十分开放的写作内容等。让大量的信息充实学生的大脑, 锻炼学生的思维, 训练学生的表达, 让学生尽情挥洒个性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形式多样、风格多样的作文, 让学生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发挥自己的长处, 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给学生个性以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这样在作文教学中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而且会创造出个性化的写作氛围。

篇9: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激励性的语言,如“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 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的、充分的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领会文章的主旨,还可以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得有声有色。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例如,在《绿色的和灰色的》一文中,要求学生自由结合小组分角色朗读,提醒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通过朗读去体会周围的寂静,狐狸的狡猾,小白兔的聪明,去感悟正义,感悟生活的美好

挖掘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是新课标非常强调的 ,“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交流等信息渠道。这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包括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记习惯,学会尊重和倾听别人的发言。激发学生亲自探索思考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探究意味着个人的,独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逐步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学《丰碑》一文时,一个学生回答我,她知道了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也知道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当将军看到这一情景时激怒了,责备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老战士发棉衣,还知道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震惊了,但是她又说:“他是军需处长为什么没有棉衣穿,而冻僵在雪地里呢?”于是我要求学生自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引导学生感悟文章

教学中“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和语言的表现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有机会阐述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在教《灯塔爷爷的朋友》一文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灯塔爷爷、大轮船、星星、海浪、飞鸟、海燕,表演灯塔爷爷与他们的对话,从对话中理解最后一段海燕说的话,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只要以诚待人,一心待人,这样才能有许多朋友。又如在教《凡卡》一文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先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从遐想中拉回到他真实的命运中,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对凡卡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恨,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

篇10: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武自强 今天拜读了了姚金中专家的《浅谈中小学书法教学》一书,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深知书法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在学习书法,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以及行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临帖时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让笔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笔,自己左右手中的笔。下笔要善于找参照,大胆落笔,随时调整,锻炼出前笔有缺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在学习书法,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

篇11:浅谈小学数学课改教学的体会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类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历,即让学生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数学教学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新、主动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有 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编乘法口诀和一些图文应用题的解答等,尽可能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又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祥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为从 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如今创新还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倡导切实减轻学过重课业负担”的形势下,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的教学活动,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个解放”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本学期上课改实验教材的探索:

1、活动内容: 活动1,自己编两道自己认为有趣的数学题。准备在课上交流。活 动2,自己利用课余收集数学故事,准备参加讲故事比赛。把故事讲给同学听,在讲故事、听故事过程中,同学们增长知识训练思维,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也锻炼口才。体现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活动3,自己到商场购物。

2、教学活动的须知形式。个别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创新活动。它能充分 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小组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愿组成4人小组,有一个民主推荐组长,组织活动开展;集体活动是在老师知道下,全班同学同时参加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参加人数多,受影响面广。如购买商品,数学教学故事会等。活动可集体开展。这样的数学创新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富有广泛性和伸缩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吗?

上一篇:2022优秀员工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施工现场财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