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2022-09-11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前教师拟了一份自认为无可挑剔的非常完美的教学设计,等到了真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却十分贫瘠,师生交流的融洽度不足,课堂总也活跃不起来,实际教学效果与课前的设想大相径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成了整堂课最大的败笔。

相反,在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原本跟老师陌生的学生在上课几分钟后,就会被教师那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吸引住。师生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表现得异常活跃,我们看到的是学生那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学生踊跃发言的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呢?下面我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一、评价语言应具有导向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任意妄为。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导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态度、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在教师的言语评价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导向。

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生字“惯”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引出了“习惯”这个词,并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好习惯。”这时,学生便流露出了好奇的目光,教师顺势而导:“上课认真听讲是好习惯,坐姿端正也是好习惯。”这时,学生的行为就随之发生了变化,比以前听得更认真,坐得更漂亮!这样,学生便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升华了思想。教师语言的导向性也就展现出来了。

二、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如:“这个词语组的多好呀!再说一遍,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孩子,自信些,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孩子,你在努力!我能感觉到!”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会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并注意语言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教师的课堂语言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三、评价语言应具有指导性

教师的评价语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应该具有指导性。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很爽,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正如窦老师所说,在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事先并没和学生接触的她,仍然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富有激情、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

当学生朗读有感情,她会说:“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

当学生分析问题透彻,她会说:“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了不起!”

当学生需要提示的时候,她会说:“孩子,你再面不改色地读读。”

窦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着激情,又善于指导的优秀老师。因此,她的课堂才会灵动、深得学生喜欢。

四、评价语言应具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部分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分别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评价建议,评价目标及要求。这也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有针对性。

以阅读为例,它包括对阅读的综合评价建议和对朗读、默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略读、浏览的评价,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古诗文阅读的具体评价建议。朗读“课标”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不能采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采用“读得很准确,没有掉一个字”“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让全班同学都感动了!”这一类评价语。因为朗读准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小学生应该达成的学习目标。用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它兼具着“教”与“育”的重任,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一门艺术,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正如北师大肖川博士所说:“教师的语言是要有品位的,要体现其教育的意义,否则就与市井大妈的语言没什么区别。”我们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一门艺术,才能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