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退耕还林调查统计表及兑现报告

2024-04-19

天龙退耕还林调查统计表及兑现报告(精选3篇)

篇1:天龙退耕还林调查统计表及兑现报告

天龙退耕还林调查统计表

天龙镇林业站2010年12月10日

天龙镇关于退耕还林钱粮兑现

报告

县退耕办:

经镇人民政府组织对全镇退耕还林小班地块进行检查,果树长势良好,茶叶补植补种完毕,同意对双硐村退耕地1、2小班的黄家坟和弃土场;天龙村退耕地3、4、5、6、7、8、9、10、11小班的水井坡、黄家坟、母猪山、黄家坟对面、大坡、观众园、背荫坡、背荫坡、长地坡;新华村退耕地489小班龙潭波。共计12个小班604亩的面积进行兑现。

特此报告

平坝县天龙镇林业站

2010年12月10日

篇2:天龙退耕还林调查统计表及兑现报告

一、样本县基本情况

泾川县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也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县之一, 全县共辖15个乡镇215个村, 总人口35.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1.4万人, 总户数7.3万户。全县总面积1409.3km2, 其中耕地面积45 071.7hm2, 林地面积81 806hm2。生态林业建设是泾川的立县之本, 林果业是全县农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2.4%, 森林覆盖率37.13%, 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等称号, 2009年全县林果业总产值3.1亿元, 人均林果业纯收入91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

二、工程进展完成情况

泾川县退耕还工程自1999年启动, 到目前已持续顺利的实施11年, 在这11年间, 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90 944.7亩, 其中完成退耕地还生态林234 923.9亩, 退耕地还经济林47 448.3亩, 退耕地还草4 572.5亩, 配套荒山荒地造林291 000亩, 封山育林1 300亩。工程实施以来国家累计完成总投资28 456.1万元, 其中退耕地粮食补助和生活补助25 501.4万元, 退耕还林工程种苗补助2 954.7万元。实计累计完成投资28 456.1万元, 完成退耕农户粮食补助和生活补助兑现25 501.4万元, 退耕还林工程种苗补助投资2 954.7万元, 均为全部累计总投资额的100%。全县共有15个乡镇、215个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占全县乡、村总数的100%。有63 446个农户25.4万人享受到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补助, 分别占全县总户数和农业人口的86.9%和80.8%

三、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

经监测,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见显现, 对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林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生态林业建设是泾川长期以来确定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为泾川的生态林业建设增添了更大的机遇和活力。县上确立了“生态立县、果畜富县”的基本县策, 把林果产业确定为全县重点支柱产业。林业成为泾川亮响全国的一张名片, 果品成为泾川走向全国的通行证, 泾川以林果业而闻名全国, 林果业建设也成为全县人民今天和今后持之以恒的发展之路。

2.林业发展空间更加拓宽。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从原来的92万亩增加到122万亩, 30万亩的耕地变成了林地, 并颁发了林权证, 林业用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林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二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种改优将逐步实施, 全县已建立10个示范点, 林业的发展之路逐渐拓宽。三是林权证抵押担保贷款, 激活了生态林业不动资产, 全县利用林权证抵押担保贷款580多万元, 群众投资林业的信心更加充足。

3.森林储备量直线上升。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使全县净增有林地面积59万多亩, 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2%, 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9.6万m3, 林业变成全县的一项重大财富和产业。

4.经济贡献殷实可观。

全县累计得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28 456.1万元, 全县户均累计收入4 008元, 人均累计收入813元。补助期限之长、补助金额之大是我县历史上没有的项目, 通过对全县100多户农民调查, 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满意率达到100%, 群众真真实实得到了实惠, 农民从心底叫好退耕还林项目。

5.生产力进一步解放。

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 让更多的劳动力得到解放, 并且免除了深山耕作不便的劳役之苦, 从第一产业转入第二、第三产业。全县有6.5万人外出务工, 从调查情况看, 退耕农户50%的家庭有一个外出务工人员, 80%的家庭转向了经济收入高的果品产业, 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

6.生态环境趋近良好。

全县2 467个沟壑梁卯披上绿装, 小气候更加明显, 平均最高气温相对低2度, 平均最低气温相对高0.6度, 年平均相对湿润度增加0.8%, 扬沙天气全年减少3次, 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2.4%。以前从未有的白鹤、灰鹤、野鸭等野生动物大量出现, 国家4A级田家沟小流域治理景区和官山林场生态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景区旅游渐渐兴起, 年旅游人数达到12万多人次。

四、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1.退耕地还生态林的工程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我县退耕地还生态林的工程98%为刺槐林, 10年生以上的树已全面郁闭, 每亩平均300株, 20%的树木胸径达到了10cm以上, 已到间伐抚育期, 但目前没有相应的分类利用管理政策和办法, 产出的仅仅只是薪材, 致使退耕地还生态林的工程产出效益低, 经济效益不能及时充分合理利用。

2.退耕地还经济林的工程管理措施相对薄弱。

退耕地还经济林的工程多数地处边远山地, 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都不及塬地好, 管理不便。多数群众为了眼前利益, 外出务工, 投入管理不足, 把经济林当成生态林管理, 有的农户把精力和投入全部用在了产出比较高的塬地果园管理上, 致使退耕地还经济林的工程管理不精细, 投入不充足, 多数工程不如生态林工程。

3.森林防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资金不足。

退耕还林工程多为一家一户管护和联户管护相结合, 护林防火工作是集体管理和农户管护相结合。目前精壮的农村劳动力非常少, 虽然村组统一配齐了护林防火管理人员, 可一旦发生火灾, 能快速反应的专业人员和相应有效的护林专业组织不足, 而且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支撑, 为退耕还林工程护林防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和隐患。

4.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兑现头绪多、任务重。

目前涉及的退耕还林工程兑现年度多、农户多, 一是各年度兑现前的工程核检验收任务大, 涉及面广;二是兑现程序各类表册的填报审核工作头绪多、数量大;三是配套资金不到位, 工作经费不足。

5.还需进行退耕的陡坡耕地空间充足。

通过踏查, 全县还有20万亩的退耕还林空间, 这部分陡坡耕地粮食产量低, 群众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耕作程度低, 属一年种一次收一回的粮田, 退耕后不影响群众的粮食安全, 群众要求退耕的愿望迫切。

五、建议

1.及早出台退耕还林工程分类区划经营的管理办法, 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属生态脆弱区的划入生态公益林, 加大生态效益补偿;属水土流失安全区的应逐步开始进行间伐抚育, 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2.加大退耕还经济林工程的提质增效项目管理支撑力度。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中, 专项列投资退耕还经济林工程的管理改造、提质增效经费, 让这部分经济林真正成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基础。

3.每年有计划的下达一定量的退耕地还林任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不仅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而且积累了丰富的造林经验, 群众退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下达一定量的任务量, 群众将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并且能够建成一大批综合治理的退耕还林工程, 更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篇3:天龙退耕还林调查统计表及兑现报告

隆德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常住人口18.8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4%,下辖13个乡镇,376个行政村,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同时由于隆德属黄土丘陵地貌,沟壑纵横,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要。自2001年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生态工程建设领域投入,涉农职务犯罪特别是涉及退耕还林(草)领域案件亦呈高发态势。

2001年至2011年,隆德县人民检察院共立案查处涉农案件18件26人,其中涉及退耕还林(草)领域案件15件23人,另在该领域有11人因犯罪金额未达到法定立案标准未予立案。所立案查处该领域案件中,曾任乡镇主要领导3人、乡镇副职1人、乡镇会计2人、村干部16人、普通群众1人,大案2件、窝案串案1件,起诉11人、法院有罪判决11人,案件涉及退耕还林补助资金94万余元。我们秉承总结过去、防范未来的宗旨,对我院过去十年所查办的涉及退耕还林(草)领域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一、犯罪手段及表现形式

一是虚报冒领“骗”钱。几乎所有案件的作案手段都表现为村干部将村集体所有耕地或国家所有的荒山、河滩、道路等通过造假的手段骗取国家补助。如2009年查办的联财镇联合村村支书王某某、会计剡某某贪污大案中,犯罪嫌疑人凭空编造6户虚假农户信息套取了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款20万余元占有使用就是典型。二是违反制度“花”钱。从十年来所办理案件看,涉农案件财务制度不健全问题相当普遍,“包包账”、“纸片账”、“口头账”大量存在,支书主任亲自管账,自收自批自支,利用白条及虚假票据报销招待费。如山河村村主任6年间套取退耕补助及造林补贴12万余元不上账,自批自支,有9万余元被以各种名目的白条冲抵,用于村里开支。三是各管一段“截”钱。发案的村基层组织大多涣散无序,村支部书记、主任各自为政,钱先到谁手就由谁管理支配,截留私用,不统一上账管理。

二、发案原因

1.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视不够,预防措施滞后。一些地方领导只注重跑项目、争投资、眼光限于局部,对国家重大惠民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不够,制度保障、资金监管、廉政教育等预防职务犯罪措施跟不上,项目管理漏洞多,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据统计,隆德县已累计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款约2.7亿元,这笔资金大体相当于隆德过去十年财政总收入。

2.退耕还林面积不实,任务完成情况有水分。一方面,部分乡村干部责任心不强,自查工作不负责,缺少调查核实和后续监督,只是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至自认为“有能力”的村干部手中,工作不深入,浮在表面上,对村组财产、土地、资金等状况缺乏了解掌握,对一些虚报违纪行为监管不力;另一方面,有些县区主管部门客观上由于人员少,工作起来顾此失彼,主观上工作敬业精神差,核查乡镇上报的退耕还林面积时把关不严,走过场。

3.对退耕还林补助兑现的监管力度不大。有关主管部门对退耕还林粮款兑现的管理程序不规范,对违法违纪问题查办不及时,治理措施力度不大。雖然检察机关每年有案件查办,并向主管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但其整改力度不大。

4.乡镇档案管理不规范。一些乡镇没有确定专人进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混乱,实际退耕还林面积与图表卡册不统一,卡册内容填写不齐全;还有一些乡镇作业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图表内容与实际地块面积、位置、树种不相吻合,变更作业设计不按程序审批。

5.缺乏群众监督。一些村不张榜公布退耕还林登记造册面积,兑现退耕还林补助粮款时,背着群众办假身份证,刻假印章,办假供应证、林权证,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经济利益。

三、预防建议

1.把握“三个特性”,抓好警示教育工作。一要注重正反两个方面警示教育的连续性。通过大力宣传农村优秀党员干部事迹,组织开展身边典型违法案例警示教育的形式,使村干部明辨美丑、向善抑恶。二要结合隆德“文化先进县”的优势,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清廉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倡导勤劳致富的朴素氛围。

2.抓住“三个环节”,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一要对照农户户口,查身份证、林权证、供应证,看有无虚报农户卡、册名单;二要对照上报的每户卡、表台账合同,查退耕还林实际面积,看有无虚报面积和集体机动地;三是要对照每户村民退耕还林面积,查实际兑现补助粮款,看有无拖欠、贪污、挪用、倒卖牟利的现象,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预防职务犯罪。

上一篇:幸福早安心语下一篇:用火用电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