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增计划

2024-05-01

倍增计划(共8篇)

篇1:倍增计划

利用音乐为营销做加法,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超级女生”这样的选秀活动,实际上音乐作为作为人类沟通的第二语言,在提升与消费者关系,促进销量方面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典型的例子如咳可具有动感悠扬的女性声音,将这种原本默默无闻的咳嗽非处方药,很快成为了销量名列前茅的止咳药品。

现代研究表明:通过音乐可以改变目标消费受众的认知偏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牌形象和记忆度、好感度,和奖赏系统,德国慕尼黑大学下属医院的一位放射线学者指出:一些比较强大的品牌对大脑的刺激效应要小一些。相反,那些认知程度相对较小的品牌会使大脑中与记忆、负面情绪相关的部分区域发生更多的活动,从而导致产品更难以被认同或接受,不同的音质、音色、音律以这种感性的方式更容易建立正面认知,打消风险和疑虑,而且适用于所有行业。

音乐作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现在研究发现一些美妙的音乐,不但能打动人心,更能影响到人的判断与行为,甚至声波可以穿过细胞DNA,形成和谐共振,有的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情绪,甚至将人的脑电波调整到最放松的状态――阿尔法脑波,此时身心愉悦,富有活力,更容易产生幸福感,这对我们进行市场营销而言非常重要,通过音乐的互动与共鸣,可以让消费者卖得更多、用得更多、吃得更多、玩得更多,当然也就销量越多,那么该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音乐营销工作呢,以下的案例可以帮你打开思路:

1、星巴克:用音乐塑造品牌体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连锁机构,难道只是因为是现磨的平价咖啡而走红嘛?事实上星巴克销售是体验,例如音乐,在美国加州开出了听音乐咖啡店,这里安装了70台由惠普公司提供的基于平板电脑的“视听站”,提供超过一万张CD唱片,

这些唱片的历史有的可以追朔到上世纪90年代,内容从黛琳•蓓荷到滚石乐队,播放可以以他们每一个人或团体的唱片集形式出现。顾客可以坐在舒适的长椅上,用触笔在自助屏幕上点击不同的音乐流派,从约15万首音乐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顾客还可以以每首歌99美分的价格刻录自己的音乐专辑,10分钟就能完成刻录。根据计划,这样的咖啡屋将出现在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和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一共45家分店中,并逐步向全美国铺开。看起来,每周光顾星巴克的3500万名顾客未来在咖啡店内体验到的音乐,将不仅仅是萦绕于耳际的背景音乐。

星巴克是在卖音乐光碟嘛?非也,它的目的就是营造更好的体验氛围,让消费者除了在家和公司外,能够在这里真正的放松下来,通过音乐抒发情感,进而将咖啡吧变成了每个人的心情驿站,建立了美好的星巴克时刻,使之无法取代,反观国内的咖啡店,不管去上岛,还是真锅,会有这种感觉吗?这就是差距,构建自己的终端体验系统,尤其是音乐互动模式,可以让消费者流连忘返,不断光顾。

篇2:倍增计划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倍增计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积极筹建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

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是以中央林改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主要履行林权登记、变更、流转管理等职能,为全县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编制5人,主要承担全县林权管理、流通、交易、确权发证等业务。目前,县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已经市、县编委研究通过,做到了有编制、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保障,服务中心运转规范有序,有力地服务了林改工作,为全县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

2、依法推进林权合理流转

随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鼓励林木、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合理流转的系列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向林业,森林资源流转日趋活跃。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方面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村产权综合改革,起草了《**县农村集体林权流转实施细则》、《**县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通过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规范了林权流转行为,维护了林权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上半年,全县共办理集体林流转3宗,流转面积2224亩。13、稳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交流,认真贯彻县林业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全力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鼓励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农联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林权抵押贷款,为林农和林业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随着配套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林农和林业企业依托林权抵押贷款的意识逐渐增强。半年来,全县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申请登记2起,融资1995万元。

4、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篇3:浅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1 收入倍增计划提出的背景

1.1 经济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 对当时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003-2007年, 我国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GDP平均增长率为10.3%, 而在2008-2012年, 我国的GDP平均增长率为9%, 比金融危机前下降了1.3个百分点。究其原因, 这与我国长期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很大关系。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 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快速, 但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快速提高, 2002年突破50%, 2005年已经高达63%, 高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倍到三倍。这也使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的出口比重偏大, 而金融危机的到来, 恰恰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遭受重创。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3年社会蓝皮书———《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2009年以来, 国际经济环境恶化, 中国对外出口受到制约, 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三驾马车少了一架, 经济增长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1.2 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受金融危机冲击及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 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的减弱已成为不争的实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0年净出口对经济贡献率为-5.8%, 而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5.8%, 国内投资和消费无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这都迫使我国经济结构必须做出调整。2009年9月, 温家宝总理在第三届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提出, 中国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向“重消费、重投资、保出口”转变。

1.3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

由于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的增长, 使得消费占GDP的比重日益下降, 特别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已降低到40%以下, 而全球的平均水平在70%左右。消费率也从2000年的62.4%下降到目前的35.4%。全球著名投资专家索罗斯曾于2012年10月指出, 中国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在当前看起来变得后劲不足, 是因为消费占GDP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也曾建议中国的消费占GDP比重应该上升, 至少要到40%或者50%, 而2012年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011年为51.6%, 2012年为51.8%, 这对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大消费市场的国家来说显然是不足的。而还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那就是政府消费在其中占了多少比例。

1.4 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是收入, 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长期存在不合理性。核心问题是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有比重过低。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 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 1998年到2011年13年中,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从69%降到57%, 降了1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 这充分说明了在初次分配中财富大部分流向了政府和企业。2008—2012年,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8%, 低于GDP平均增幅9%, 这也反映出广大民众并没有真正分享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另外在二次分配中, 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调节做得不够, 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仍显不足。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实现收入倍增, 就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激发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发挥消费对经济应有的拉动作用;就能平衡我国的对外贸易, 使我国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真正做到“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 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实施

早在1960年10月, 我们的邻国日本就制定了10年收入倍增计划, 并将国民收入倍增作为第一目标。10年后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而中国目前面对的是外部环境的恶化、内在需求的不振、收入分配的失衡以及即将面临的老龄化问题等, 要实现收入倍增, 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稳妥的收入分配制度。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导思想是: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1]。

2.1 收入分配制度亟需改革

首先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 更是一种历史性的改革。必须打破以往在初次财富分配中政府拿大头, 企业占中间, 个人吃剩羹的格局。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节者收入低下, 工资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 从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 使GDP在更大程度上转化为民众的幸福感。其次是加大二次分配调控力度。尽管国家已连续9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但2013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1893元, 这个收入对于物价不断上涨的民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看低保, 2012年城市低保月人均为330元, 农村为172元。另外还有近年来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 备受争议的个税制度, 失业保险偏低等, 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二次分配制度还是存在诸多弊端。

2.2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我国居民的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收入。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发达, 再加上股市长期低迷, 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又偏低, 使得居民财产性收入困难, 而转移性收入 (主要是上面提到的保障性收入) 又有限, 因此工资性收入是绝大多数民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工资上涨就意味着收入增加。对于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 应该降低企业税负并制订法律, 逐年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对于机关事业单位, 虽然国家规定了正常增长工资制度, 但增长幅度太低 (不到1%) , 应该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构成中的比例 (目前约占30%) , 这不但会提高工资增长幅度, 也会缩小因为津补贴由各地区自行制定而形成的区域收入差距。

2.3 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 超过了0.4的警戒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曾经表示:“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其主要表现在区域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及企业内部差距。因此, 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不是简单的涨工资, 更不是人人工资都翻番, 而是要在缩小收入差距上下功夫。

2.3.1 控制高收入群体

高收入群体往往比其他人更具备收入倍增的条件, 一般也集中在政企高层和垄断行业, 他们在垄断权力和资源的同时也垄断了收入, 而权力的过于集中又滋生了官员的非法收入。所以首先要加大个税调节力度, 适时开征房产税, 以“杀富”手段控制其过高收入。其次是发挥工会作用,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如借鉴美国职业篮球球员顶薪制度, 限定企业高管薪酬, 缩小内部收入差距。第三要加强对高层的监督及财务制度的管理, 如高层官员的财产公开, 企业财务的对外公开等, 规范灰色收入, 打击非法收入。

2.3.2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 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器”。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应该是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2]。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小, 大约只占20%多, 而经济发达国家都在50%以上。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笔者认为就是提高广大工薪阶层工资收入, 真正使他们收入翻番, 使工薪阶层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力军, 成为带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

2.3.3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低收入群体大都集中在农村和城市低保、失业人员及丧失劳动能力者, 这些低收入者真正需要的不是收入翻一番, 而是翻二番甚至于翻四番。在农村我们要解决的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除了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外, 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失为一个最快途径, 所以应当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让他们能更大程度地融入城市。对于城市低收入者, 政府不但要给予有力的保障机制, 还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2.4 健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倍增不是为了提高居高不下的储蓄率, 而是为了提高日益下滑的消费率。也就是说要让广大民众有钱敢于花钱, 愿意花钱。因此保障机制无疑是收入倍增计划的护驾和保航。近年来, 房价的过快增长从很大程度上蚕食了民众的购买力, 也严重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 大多数民众不但没有从收入增长中得到补偿, 反而因住房支出增加感到压力沉重。教育支出也是民众不小的负担, 虽然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 但高等院校的产业化还是让民众将收入过多地投入教育。因此政府必须加大住房保障, 提高教育投资, 完善医疗保障, 使之成为保证收入倍增计划的“三大保障”。

最后还要提到两点, 控制物价过快增长和过多的货币发行量, 前者会降低我们的实际购买力, 后者会稀释我们的实际收入。这两点做不到, 收入倍增就是空中楼阁。

摘要:收入倍增计划关系民生问题, 也是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分析了收入倍增计划提出的背景及实施收入倍增的意义, 并就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实施提出了浅要认识。

关键词:国民,收入倍增

参考文献

篇4:内存倍增计划

拿到雷克沙(Lexar)送测的内存条时有些诧异,在DDR3已经成为主流的时候我们拿到的却是DDR2内存,而且是DDR2-800这个有些过时的规格,但是看看塑料密封包装上写着的“Performance Upgrade”有些明白了,这个产品是专门为老配置电脑进行升级使用的。

在进行测试平台的搭建时我们刻意组建了一个较为普遍使用的过时平台,具体配置为Athlon II X4 630、780G芯片组、ATI Radeon 5600显卡,使用两条单条容量为1GB的DDR2-667内存条构成双通道。在原始状态完成测试之后插入一条容量为2GB的雷克沙DDR2-800内存条,将总内存容量由2GB提升为4GB,之后对不同内存容量下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测试时的软件平台为Windows 7 64位版。

首先测试的是运算性能,热门的wPrime登场,在2GB内存和4GB内存时进行32M运算分别耗时14.634秒和14.543秒,进行1024M运算时分别耗时456.149秒和452.01秒,从数值上看计算速度都有所提升,只是这种提升并不明显。

对于大负载测试,我们使用会声会影X3对一段视频短片进行编辑,之后将MPEG4编码转换为H.264编码,实际测试完成后我们发现10分钟左右的编辑和压缩过程在2GB和4GB内存配置时相差12秒。

最后来看看Windows 7系统评估的得分,在配置进行升级前,系统的内存评分为5.5分,内存倍增后得分提升到5.9分,在Windows 7的启动时间上内存容量的提升没有导致明显变化。

篇5: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索取号

产生日期 GSF001-C04000-2013-007 2013-3-13 发布机构 公开属性

酒政办发〔2013〕50号 酒泉市政府办公室 主动公开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驻酒各单位:

《酒泉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3日

酒泉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要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制定全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一、基础条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做精第一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9645元,比2011年的8158元增加1487元,增长18.2%,较2005年4465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农民生活逐步殷实,进一步增加收入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立足现有基础,因势利导,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

(一)农业基础的不断强化,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渠、路、林、田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不稳定的问题有了很大改观,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的稳步推进,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坚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突出发展蔬菜、名优果品、现代制种、特色中药材、草食畜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或全省占有重要份额的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三)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宽了有效空间。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拓展了农业功能,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提供了政策支持。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的政策性转移收入还会持续增加,这对农民增收也是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当前,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必须立足实际,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有机统一起来,深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

(一)总体目标

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城郊型农业快速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逐步增加,农村水电路房建设全面推进。

2.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效节水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技术等综合集成适用技术基本普及,大力提升农业产品加工技术,积极推进优势产业的机械化进程。

3.优势产业的现代化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努力促进市场流通,着力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配套、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紧密结合、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4.农业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进城就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多种有力措施,争取使城镇人口比重逐年提高。

5.农业支持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完善农业各类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释放政策的保障支持效应。

6.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具体目标:到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从8158元增加到16554元,年均增长15.2%;移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三、增收来源

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充足供应和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瓜果蔬菜、名优果品、现代制种、特色中药材、草食畜和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以及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再加上财产性和惠农政策等方面的收入,从而确保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全面实现。

(一)着力发展瓜菜产业。蔬菜面积达到65万亩,较2011年增加17万亩,农民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2671元,增加1672元。其中:新增2.7万亩日光温室,达到8万亩,农民人均来自日光温室的纯收入913元,增加538元;新增钢架大棚

7.5万亩,达到12万亩,农民人均来自大棚蔬菜的881元,增加649元。瓜类达到20万亩,增加8万亩,农民人均来自瓜类的纯收入758元,增加467元。

(二)做大林果及中药材产业。面积达到85万亩,较2011年增加33.4万亩,其中:名优果品45万亩,增加14.4万亩;中药材40万亩,增加19万亩。农民人均来自林果产业及中药材的纯收入2236元,增加1205元。

(三)提高制种产业效益。依靠科技和管理提升种业效益,面积达到40万亩,较2011年增加7.68万亩,其中瓜菜花卉等高效制种面积达到22万亩,比重超过50%,农民人均来自高效制种的纯收入1403元,增加719元。

(四)持续发展牛羊产业。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场户发展、良种扩繁、秸秆饲料化利用步伐,在移民区加大人工种草力度,促进以肉羊、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

发展。其中:羊出栏达到340万只,增加80万只;牛出栏达到17万头,新增7.5万头。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到2105元,较2011年增加1263元。

(五)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创收能力,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农民向市民转变,使劳务经济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力争新增输转劳动力3万人,到2016年输转规模达到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劳务输转的收入达到4375元,增加2650元。

(六)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坚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增强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农村各类流通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销售。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农业,使更多农民通过农村服务业实现就业和增收。农民从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将由2011年的797元增加到1144元,增加347元。

(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执行惠农政策各项规定,加强服务和管理,保证各项惠农政策和社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给农民。全市农民以政策性补贴收入为主的转移性纯收入将由2011年的人均256元增加到2016年的608元,增加356元。另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农户林权、草原承包权的流转,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将由2011年的212元增加到324元,增加112元。

(八)着力增加移民收入。认真落实新阶段移民扶贫开发规划,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移民区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设施养殖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等“三业一转”,认真落实基础项目到村、产业项目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的“四到”措施,全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确保移民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始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更好地统筹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使各项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完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考核制度,健全完善农民增收目标责任制,将目标逐级分解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机制,对完成增收任务的县(市、区)给予奖励,确保倍增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增加农业投入。严格落实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的政策,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全部用于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坚定不移地增强农业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搭建农业融资平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加大贴息贷款力度,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总量,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引导和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面,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和增长。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加大对“三农”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增加投入,着力加强渠、路、林、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设施高标准农田、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农村能源等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进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敦煌市省级现代农

业示范区建设,继续扶持建设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创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到2016年,农业良种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形成以科研推广优秀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推广团队1000人,培养技术过硬、服务有效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1万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着力在深松整地、播种、收获、加工等环节加快机械化步伐。到2016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50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100%、90%和50%,有力地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五)抓好农业生态安全。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产地准出、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以上。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深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和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农牧业安全。加强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风沙口治理等人工造林力度,建成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形成有效的农业生态保护屏障。落实草原奖励补助政策,切实保护草原生态。推进农作物秸秆、废旧塑料农膜、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等资源再利用,抓好尾菜处理,实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减排达标排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篇6:聚焦中国收入倍增计划

分类: 财经 | 标签: 收入

来源:经理世界网时间:2010-07-22

50年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让日本经济全球第二,我们对比一下,中国收入倍增计划让让中低收入者将受益。

近几年,中国的GDP增速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劳动者的报酬却停滞不前。1990年至 2007年,我国劳动者的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低到39.4%,降低了14个百分点。

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日前做客人民网与网友互动时表示,我国可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果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或年底出台。

年前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如今,我们要再创奇迹。

在房价、物价无边上涨的大潮里,这一计划无疑暖人心胃,令人振奋。

然而细想起来,本该大快人心的事情又隐藏着颇多问题。谁会是加薪的真正受益者?全民倍增是否等于全民不增?加薪是否将为CPI火上浇油?中国制造业将因此失去竞争力吗?加薪面临多少困难?

本报今日推出“翻薪”专题报道,聚焦加薪及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逐一解析。

条件达标中国“翻薪”并不难

日本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时各产业全面开花跟咱很像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不是新名词,早在1960年,日本就已率先实施。

尽管在实施之前,这个计划也饱受诟病,但当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目标后,老百姓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也让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日本之前的成败得失,也许能为我们即将出台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翻薪历史

日本小餐馆成为“倍增计划”摇篮

上世纪50年代末,池田勇人和一群学者定期在东京一家餐馆举行聚会。作为主管日本经济工作的主要人物,这个聚会是池田的智囊班子“宏池会”每周的必修课。也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经济学专家下村治的见解吸引了池田勇人。

50年代中期,还在读博士的下村治就认为日本经济有可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池田的经济智囊田村敏雄将他推荐给池田。但在写入政府正式计划的数字上,下村和田村发生了一场论战。

下村治认为应该有11%,田村则主张保守一点,坚持为7.2%。池田在听取了他们意见之后,认为前三年应该定在9%,在十年内不低于7.8%,在十年内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即翻一番。

1960 年7月,池田勇人以绝对高票当选自民党总裁。同年2月2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改变日本经济的宏伟规划从此开始实行。

日本神户大学石原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达到了10%的年增长率,已经具备了可能实现的条件基础;再者,1960年修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所导致的政治对立,使日本迫切需要由政治时期转向经济时期,因而打开这种萧条不振的局面。

对比分析各产业全面开花酷似现在中国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它主要提出了五个中心议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促进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稳定。

日本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充实社会资本,基本任务是整顿和完善产业基础。在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电信、工业用地和用水、农林水产的现代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1960年的投资额为前五年的4.2倍。

作为这一计划的杰出形象代表,东京到大阪的时速为200公里的新干线东海道,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的9天建成通车了,从东京到大阪只需要4个小时。

在航空方面,地方航线从零开始不断增加,而且日本继美国和英国之后,实现了国际和国内航线的喷气式化。

此外,日本的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大变化。日本的钢铁生产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三位,汽车仅次于美国、英国、西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重化学工业到1963年占工业固定资产的比率达到60%,出口比率在1965年达到62%。在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以后,日本建立了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重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迅速提高了日本重化学工业的国际地位。

以上的这些成就,与现在的中国何其相似。

中国达标项目

消费:近几年我国的消费一直保持在15%以上。

投资:去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8.2个百分点,今年仍然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公路建设: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552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钢铁生产:目前,中国钢铁总产量相当于世界前十大产钢国的总产量之和,中国粗钢产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5倍,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5亿吨。

民众反应日本人刚开始将信将疑

对于日本当时推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刚开始颁布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民众很大的欢迎。

当时的日本并不富裕,国内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所以不少人对当时颁布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而且国民收入是否真的可以在10年时间提高2倍,很多人对此半信半疑。

但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100%就业这个十分明确的目标,让很多国民和企业对未来抱有很大的期待。而实际上,由于经济增长率超过10%,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年。

翻薪影响消费升温“三大神器”飞入百姓家

日本经济在1955年之后出现了大规模增长的势头,从那年开始,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2%,消费逐渐升温。从1957年开始,消费品的“三大神器”——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迅速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家用产品的增长率,电视机达到47倍,电冰箱达到24倍。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即可买一台电视机,日本终于开启了消费时代。

从1958年到1961年,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42个月的景气阶段,日本人称之为“岩户景气”,这是用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天照大神开辟岩石,创造日本的岩户为之命名的,意味着开天辟地的大繁荣。

在这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以上。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学工业投资迅速增长,生产大幅度增加。钢铁、机械、电力等产业部门也形成投资、引发投资的循环过程。

环境受污染胡同里走出的“公主”

随着工资的提高,食品消费占比下降,耐用消费品、娱乐和交际费用比重增加,娱乐消费意识上升,保龄球、高尔夫球、滑雪、旅行成为时尚,日本的名胜古迹到处拥挤不堪。

追求生活舒适成为时代潮流,日本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由于消费内容趋于均衡和一致,在将近一半的国民中产生了“中产阶层意识”。

但是,石原教授同时指出,在1961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动下,日本的经济规模得以扩大,最底层国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当时,政府的公共投资促进了铁路、道路、港口、水坝、工业用水等产业基础设备的完善。

篇7:倍增计划——交行的希望,我的梦

远远地,远远地,那是一个信号,那是一个警铃,那是一个希望,那是一个机会。

我是交行华服中心的一名员工,慢慢的陪着华服走过两年的路程。这两年有自己的成长,也见证了华服的发展,也有交行的辉煌点滴。10年是交行值得庆贺的一年,作为上海世博会全球唯一一家商业银行,交行朝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也暗暗窃喜了好久。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交行发展了,华服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也才有机会有更好的机会。

更值得心喜的是,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交行也推出了倍增计划,倍增的意思就是三年内利润倍增、规模倍增。

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应该怎样做好准备呢。

篇8:论“倍增计划”中的农机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关系重大

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 促进劳动力转移。农机的作业优势在于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 解放劳动力。过去在河池农村, 农民每家每户都养殖耕牛作为农业生产工具, 人畜力作业投入人力多、效率低, 耕耙一亩水田一人一牛需一天时间才完工。应用机械作业, 一台耕整机一个人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省时省力, 机械化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开辟新的创收渠道。可见, 加快农机化的发展, 不仅能直接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还能间接地促进农民增收。

机械化增加土地产出, 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农机化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损耗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如2012年, 环江县在东兴镇、川山镇、下南乡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示范面积166.67hm2。经该县统计、农业、农机等部门测产, 各示范区机插比人工插秧平均增产42.3公斤/亩, 节本增收165元/亩。都安县农机部门在地苏乡整合农户分散蔗地, 建立13.33hm2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 实施深耕深松、开行、中耕培土等机械化技术, 使机耕深度达到35~40cm。经过该县农机局、统计、科技、农业、糖业等部门联合测产验收, 大部分甘蔗单株高2.8~3.2m, 单株重量达2kg以上, 亩产达5.7t, 比相同土壤条件、同期人工种植的甘蔗亩产增加1t以上。

机械化加快合作社发展, 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过去, 农机手往往单打独斗, 缺乏组织, 呈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 “有机无活干、用机找不到”的现象比较普遍, 严重影响了机械作业效益和农业生产。近年来, 通过政策拉动、扶持和农机部门的引导, 目前, 河池市成立农机合作社138个, 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农业机械有效地组织起来, 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 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增加了机手的收入, 实现了互惠双赢。如巴马县所略乡料乡村料屯农机大户黄明任, 2012年带领合作社成员5人外出到田阳、凤山等地进行跨区作业, 年总作业面积约593hm2, 收入约70万元。环江县东兴镇为才村韦荣造等16人于2009年组建新兴农机合作社, 开展水稻耕、种、收等“一条龙”订单作业服务, 实行统一调配机具、统一作业收费、统一收种标准、统一供种供肥、统一田间管理的“五统一”服务。自2010年以来, 年农机作业服务面积250hm2, 合作社纯收入32.13万元, 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典型。

机械化促进土地流转, 增加农民收入。农机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发展农机化, 可有效促进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罗城县亮梅种植合作社承包该县东门镇平乐、马山、伍昌等生产队的26.67hm2田地, 种植高粱、水稻, 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以13.33hm2高粱地为例, 一年两造, 每亩产量500kg以上, 市场价格4元/公斤, 产值达2000余元。合作社不但自身有收入, 农民每亩的租金收入也高于往年100~200元。

二、充分发挥农机化优势, 为农民收入倍增作贡献

为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有关精神, 农机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为实现“倍增计划”的宏伟目标作贡献。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购机补贴工作, 巩固补贴成效, 提高补贴效益。一要坚持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 做到廉政为民,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 让农民更满意。二要严格监督管理, 规范补贴程序, 落实信息公开、政策公示、机具核验、结算申请等各个监督管理措施, 为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扩大农机作业面积, 增加农民收入。一要着力提高农机拥有量和机械总动力。河池经过几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技术推广, 全市农机拥有量和机械总动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到2012年底, 分别达到854329台 (套) 和302.26万k W,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0.28%。但是还远远不够, 必须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扩大补贴范围和额度, 增加农机拥有量, 扩大作业面积。二要强化农机技术培训。让广大农民真正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技能, 服务农业生产。三要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继续加强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和管理, 规范行为, 积极组织跨区作业, 尽可能地扩大作业面积, 服务广大农民, 为大批外出务工者解决后顾之忧。

强化农机安全监理, 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安全保障。在农村, 拖拉机的用途广, 作业空间大, 效益明显。一要下大力气夯实安全监理“三大防线”。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技术检验工作, 不断提高检验率、入户率和持证率;积极发挥农机、公安联合勤务机制, 整合部门力量, 开展等级路和乡村屯道路的农机安全专项整治, 严格执行“三盯”及责任追究制度, 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继续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的农机安全意识。二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活动, 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农机安全监管和宣教工作机制。三要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积极推进乡镇监理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推进一站式业务办理模式, 逐步实现培训服务到乡村、实地检验到乡村、隐患排查到田头、技术咨询到农户、信息发布到机手的安全服务形式。

上一篇:捏泥人的老爷爷作文600字下一篇:福贡县2011年高产创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