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淡泊名利作文

2024-04-27

选择淡泊名利作文(通用12篇)

篇1:选择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作文

(一)人的一生要过许多关口,其中,名利关是最狭长最难过的,可谓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在名利关口面前,人们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不同的名利态度,对于人生的为人本色、性情意趣、价值取向乃至生命长度,等等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热望和关注点往往聚焦于位子、房子、车子和票子上,他们的志趣和人生目标,是怎样获取更大的名望、更高的官位、更绰的房产、更多的钱财„„为了达到这些,他们会绞尽脑汁、百般专营、曲意奉承、攀高结贵、见机行事、不择手段、不惜人格,甚至踩着党纪、政纪、国法和道德良心的黄线工作和生活着。因此,他们一生摆脱不掉担惊受怕、患得患失的心境,终日处于焦虑不安、浮躁烦恼之中,在谋取了非分的功名利禄之时,也饱尝了违心、苦闷、沮丧、落拓的苦痛„„他们奉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许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今生拥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与非”,这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者,并非没有功名利禄之心,但他们在追求和获取的态度上不是搞急功近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而是讲顺势而为、公平竞争、取之有道、得而无愧。因此,他们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自在、活得宽朗、活得博识、活得自重、活得自爱。他们谦恭礼让、仁厚大度、博学睿智、诚实守信,对事业讲忠、对父母讲孝、对家人讲情、对朋友讲义的品德风范和人生的态度,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他们做人做事都严格恪守着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为,损公肥私、害人害己的功利不取,不学无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寡廉鲜耻、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的品行不耻。这种贫安乐道、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纯粹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生态度。两种名利态度,规定和铸造了两种不同品位和格调的人生,毋庸置疑,淡泊名利者受人青睐、尊重和推崇。

篇2:选择淡泊名利作文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淡泊名利--作为做人的一种准则和风格,它是对人生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致。淡是一种醒悟和超脱,坚持“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特立独行而不趋炎附势,稳重坚韧而不浮华燥动,义无反顾而举重若轻。

淡泊名利,就要把事业看得神圣,把明利看得很轻,不经心在意。不能把高官厚禄,物质生活成为约束自己的桎梏。淡然,无影无形,却是一种大智慧。淡者,宽容,谨慎,执著,从而不忘乎所以。淡是底色,成就华章。心灵淡然若水,人生就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大家大成莫不如此。

世界上凡是贪图物质享受的人,他们的生活就会陷于靡烂,精神空虚不堪,品德不会高尚。为了能得到更高一层享受,可以不择手段,钻营名利,勾心斗角,甚至于卑躬屈漆,丧尽天良,投人所好,失去了大节,丢掉了人格。

当前,绝大多数人还是为生计而奔波。一些人还是为名利而周旋于社会,人际,工作之间。我并不排斥物质,人人都有追求较好物质生活的权力,但也要“君之爱财取之有道”。正当的追求上进,积极进取是无可非议的,要大力弘扬的,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

淡泊名利,说到底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和处理得与失的问题。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当你用不正当的行为得到了高贵的社会地位出人头地了,但你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青春,朋友,甚至是做人的尊颜。你每天山珍海味,食之无味,不如粗茶淡饭活的自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易逝,美好的东西难以保持。

篇3:选择淡泊名利作文

结合我班同学的一篇考试作文, 简单介绍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1. 梳理我们阅读课程中关于这个话题或者中心的书目、人物、语段等。

第一段:于丹在解读《论语》时这样说:其实, 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 一个是向外去, 无限宽大地去拓展世界;一个是向内来, 回归自己心灵的那份淡然。向外去, 我们需要的是自强不息;向内来, 我们需要的是淡泊宁静。

“海量阅读”的理念确实让同学们受益!阅读—摘抄—背诵, 只有大脑中有库存, 有储备, 才会“言之有物”, 才能让自己有一支生华妙笔。

2. 梳理平时老师给同学们补充的哲理性语句、精美文段等。

第二段:有些路, 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 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 只能一个人过。面对人生征程, 我们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时, 自强不息是我们手中的剑。

“有些路, 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 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 只能一个人过。”是我在看龙应台新书《目送》时给他们补充的内容, 作为给他们励志与鼓励的。这个同学在此处作为一个过渡性语句, 与下文要写的内容严丝合缝。“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们在平时不经意或经意给学生们介绍、补充、鼓励的东西, 他们会牢记在心, “行到水穷处”, 这些自然会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惊喜!

3. 梳理我们课本中可以运用的人物、素材。

第三段:司马迁忍辱负重, 成就《史记》这一鸿篇巨制;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胁, 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人慷慨激昂的诗文, 大无畏的精神, 千百年后告诉我们自强不息, 生命方能灿烂辉煌。史铁生面对轮椅病腿, 黯然之余, 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拿起自己的笔抒写劫难给予人生的意义;张海迪在高位截瘫后, 自学五种语言, 践行“越是摧残越是美丽”的绝唱。秋尽草枯的原野, 来年犹得荣生满原;霜打的残荷犹能不改本色, 摇曳在秋风中, 我们也能做到———自强不息。

课本是写作取材的后花园。在平时学习、复习过程中, 强调课本人物素材的梳理与应用的意识, 并大力表扬运用灵活、得体的习作, 给其他同学以激励。

4. 梳理生活中周围给你的启示。

“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是孔子给我们树立的君子典范。一个人若是没有了“忧、惑、惧”回归心灵, 就达到了淡泊宁静的境界, 也就获得了更多把握幸福的能力。

“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是我们学校照壁后面的名言, 相信每一个同学在每一天经过的那儿的时候定能熟记于心, 如此天天、月月、年年。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梳理自己看到的让自己有所感触的东西并把它记录下来。

5. 积累并不定时梳理课堂演讲积累的内容等。

篇4:选择淡泊名利作文

坐在偌大的透着淡绿色的珠帘旁,喝着她精心泡好的一壶香茶,淡淡的茶香便在午后的阳光里弥漫开来。初识时,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个纤弱而秀气的女人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相熟之后,我由衷地感到,她的身上既有来自东北黑土的坚毅,又有江南秀丽赋予的精致。

我生在齐齐哈尔,母亲是山东人,也算半个山东人吧。22岁我从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到电视台,后又到广播电视报做编辑。经同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李昆。记得那天相亲之后,李昆送我回家,我才知道他就住在我的楼下。天哪,竟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3年里我怎么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肤色黝黑的“艺术家”?李昆从美院毕业,学油画的,当时在我们那里已颇有名气。我只是听说,但从来没有见过,可谁知就这么巧,竟成了我的老公。

婚后的生活很幸福,1年后,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老公工作出色,做人本分,又会照顾人,而我在家贤淑,工作努力,事业上比翼双飞,生活中恩恩爱爱,日子在平淡而恬静中一天天走过。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老公单位效益不太好,他想下海经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就在这时,苏州的一个老同学成立了一家装饰公司,正缺人手,愿高薪聘李昆担任设计部经理。李昆和我商量,1个月后只身去了苏州。半年后,我带着6岁的儿子举家迁去。

那时,李昆在苏州做得很出色,收入很高,我们也算中产一族吧。由于我的工作迟迟没有安排好,暂时接送孩子上学,买菜做饭,也帮着李昆打理公司的琐事。半年后,李昆的公司在北京有了分公司,总公司让李昆去北京担任分公司经理。当时我怎么也不同意,可是没办法。在同学和老公一再劝说下,为了李昆的事业,也为了孩子,我决心只身一人留在苏州照顾孩子,做老公的坚实后盾。

说到这里,她流露出一脸的无奈,放弃自己心爱的事业,想必那时她经历了一番痛苦抉择。

由于李昆的公司刚刚起步,他竟半年没回家,平时也很少打电话。白天孩子上学,我在家没什么事,每天总觉得昏昏沉沉的。而江南的梅雨季节是最难挨的时候,看着那丝丝不断的雨悠悠地下着,我的心也和这阴霾的天一样低沉。后来,我参加了一个业余学习班,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居家女人,感到她们心中都有一份难以诉说的苦闷,多年疏离社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学习结束后,我再三考虑,准备走出家门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经过一番考察,根据自己的特长,我想开家小饰品商店。从审批手续到选地点及小店的装修,还有寻找进货渠道等等,全是我一个人操持的。这些都不难,最难的是老公不同意我做生意。他说我一直和文字打交道,平时上街买东西都不会讨价,做生意是天方夜谭。在我的一再说服下,老公才勉强同意。经过1个多月的奔忙,“新雅饰品屋”终于开张了。那天,老公专程从北京赶过来,我在培训班学习的同学也来捧场。后来,老公对我说,那天看到我的店,他对我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了一些愧疚。

她拿出一本影集,让我看她的小店,小店里所有的饰品及陈设一如小店的名字—清新而雅致。她说人的生存潜力是巨大的,哪怕有时仅是一个梦想。

小店刚开张那阵子根本没有什么顾客,偶尔来个人,我都要惊喜一番。当看到顾客只环顾一下就离开时,我的心一下子又跌到了冰点。而最大的困难是,自己不仅说不好苏州话,而且听不懂。有时顾客讲了半天价,我也没听清他们说的是什么,最后顾客不耐烦地走了。从此,每天晚上,孩子写作业,我就跑到邻居家学苏州话。那些日子,连儿子也开始向同学学习方言,回家再教给我。有一次,朋友来我们家,被我那蹩脚的苏州话笑了个半死。人家笑,我却想哭,他们哪里知道我学这些苏州话是多么困难。

语言总算能应付了,可是那些小饰品满大街都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根本不好卖。后来,我就把学美术的本事用上,晚上孩子睡着了,我把平时买的一些好看的布料拿出来,自己做布艺。那一段时间,有时半夜醒来,突然有了创作灵感,便赶紧画下来,第二天在店里,抽空就动手做。几个月下来,小店里1/3的小饰品是出自我的手,邻家一些小老板看到我店里的商品,以为我又找到了新的进货渠道。由于我自制的小饰品新颖、别致,做工又精细,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小动物,最受小孩子喜欢,他们来到我的小店就赖着爸爸妈妈不走;而那些布艺插花,最惹女孩子们青睐。有时,我还根据顾客的要求现做现卖。

看到她房角里几朵闪亮的小花,还有花瓶里那几束跳跃着绿芽的枝条,想必是她的杰作吧。

小店一开就是5年,每年的利润都在10万元以上。2003年,儿子小学毕业了,李昆在北京的公司生意很好。可就在这年秋天,母亲去世了。母亲刚刚60岁,退休没几年,刚过了几年清闲日子,我知道,母亲是因惦记我而成疾的。在痛失母亲的日子里,我对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追求自我成功没错,却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家庭的幸福。于是,我毅然放弃了红火的小店,卖掉苏州的房子,带着孩子来到了北京。一家人终于团圆了,可是我又一次失业,成了真正的“北漂”一族。

我问她来北京后是否想再开一家小店。她说刚来想过,但想找一个合适的房子比大海捞针还难。

有一次,与以前的同事相聚,我好像又找回了当年的自己。说到报纸,心中的那份感动是从未有过的,忽觉自己像是一个离家归来的孩子,不管走了多远,经受了多少风雨,心永远与家连在一起。这是一个老报人难以割舍的情缘。我想重新做新闻。老公说只要我喜欢,他会支持的。我天天去报摊买报纸,看招聘广告。老公、同学也帮我到处打听。可是,好多次都因年龄过大而被拒之门外,我从未感到中年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压力。一直以为自己还很年轻,但的的确确是踏入中年了,面对这铁一般的事实,我感到一种无言的落寞。

几个月来,我四处奔走找工作,不停地投简历,不停地面试,我真的是心灰意冷了。后来,终于被一家报社录用,我的高兴不亚于当年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第二天,我早早从家里出来,偏偏堵车。我开着车,急得直冒火,差一点儿要弃车步行了。结果,到报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1点了。工作两个月后,终于有一天,又一次堵车,又一次迟到。部室主任半开玩笑地说:,你这是上下午班呢?老大姐,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了,人到40岁,还上班做什么?家里又有钱,何必来受这份罪呢?我茫然了。40岁的女人就应该像蜗牛一样,早早躲进温暖的壳里等着老死吗?就因这几句半开玩笑的话,我竟一气之下把盼望已久的工作给炒了。

说到这里,她笑了,虽然笑得很平静、坦然,但是,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不经意的傲气。我问她这样做是不是一种冲动。

是的,走出总编办公室的时候,我就后悔了。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当时,老公已经在大连开了一家公司,后又到新疆开了一家,可以说,我完全没有必要再出去工作。但是,苏州几年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如果女人没有了自己的世界,她失去的也许是整个世界。女人的自信是在生活中自己给自己树立起来的,不付出劳动,不融入社会,最后留给女人的也只有一个女人的身躯而已。

虽然只做了两个月的编辑,对我来说收获还是蛮大的,起码我用自己的实力证实了40岁女人生存的价值。后来,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我来到现在的这家报社,虽然工作比较累,但是,我感觉比刚到北京的时候从容多了,再加上报社离家不是很远,再也不怕堵车了。现在,我和同事及领导相处得很融洽,孩子也适应了北京的生活。老公仍然在大连、北京、新疆之间来回跑,一年有2/3的时间是我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虽然还是分居两地,但是,我们的感情比以前更加深厚了,因为我们懂得了珍惜。我们没有因为有钱而变得懒惰和浮躁。我还和以前一样过着平淡的日子,上班下班,晚上和孩子一起看看书,周末去护肤,去健身房,今年还报了一个新闻研修班。日子有张有弛。

篇5:淡泊名利作文

看惯了风云变幻,品味了世事维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点,一滴滴,描摹着人生的风景画面;空白,是心灵的荒芜;欠缺,是失败的影印;浓重,是跋涉的脚步;轻淡,是疲惫的驿站;

站在山脚,仰望山巅;,是诱惑的彼岸,拼尽所有也要一往直前;不会理会鸟语花香,不会理会山花烂漫;风景就在身边,却把它当成了多余的装点;只要自己的梦可以实现,生命都可以成为成功的祭奠;

站在山巅,回望起点;没有了欣喜,没有了怡然;那一阵凛冽的风,模糊了双眼;满身的伤痛,疲惫的容颜;跌坐在抬起的地平线,手里握着的.只有山脚下那瓶水的温暖;

生命是一个历程,生活是生命的风景;不要为了生活忽略了身边的风景,也不要为了生活遗忘所有的心情,风景是美丽的,记住了风景才会让生活充满了节奏和韵律,失去了节奏和韵律的生活必然会枯萎、颓废,没有朝气;

淡泊是一种状态,不是说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尽力,成败只是结果,并不是一次判决;

名利是欲望的枷锁,欲望没有止尽,名利的心就不会终结;

人本尘埃,无需再惹尘埃;人本世俗,无需再入世俗;放下名利,心自清矣;

海风习习,海浪微澜;天高地阔,心自安然;宠辱得失,富贵荣华,宛若云烟;

山珍海味,金履玉衫,只得一日三餐,一身丝绵;属地千顷,楼宇万千;只用三尺帷幔,半亩桑田;

想一隅红尘,半生烟雨,遗落多少心情;明争暗斗,刀剑血腥,淹没多少风景;自然是心灵的驿站,风景是幻梦的家园;赏一川秀美,委婉清明;观天水苍冥,豪迈心情;

淡泊名利,心自安然;淡泊名利,云淡风轻;

篇6:淡泊名利800字作文

屈原大可像其他世人一样,竭尽全力的讨好君王,以求得终身荣华富贵。可是他没有,因为它那高尚的价值观不愿向低俗的利益屈服。他亦可两耳不问天下事,只顾着自己的闲适生活,可是他也没有那样做,因为他的价值观告诉他要心系天下,心系百姓。他也的确做到了,不然在他跳入的河畔,怎会有那么多的善良百姓为了他聚在一起,向河内投入那么多的粽子。

也许,他的价值观害了他,没有这价值观,他不会不断的劝谏君主,引来龙颜大怒,使自己流放到荒芜之地。也就不会引来奸诈小人,使自己只能无奈高呼“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他的价值观也帮了他。使他在颠沛流离的同时还能想到“吾独困乎此时也”那份淡然,被多少后世学子学习。亦使他在穷困之时,不愿放弃自己的高尚品质,仍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份高洁,不知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影响了多少人。

回顾现实,当今的社会正是缺像屈原这样的.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不断向前。社会上的那种追求名利的风气在不断盛行,有很多人披着“学者”的假衣,却早已忘了什么才是一个学者的本质。从电视上,报纸上,人们不断的重新认识那些学者,他们出版书籍,不是为了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或是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以警醒大众,让社会反思,他们只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去享受生活。而这些人和屈原相比,先不论其他,光品质这一点,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相信,如果当今社会多几个像屈原这样品质的人,敢于批判现实,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篇7:关于淡泊名利的作文

关于淡泊名利的作文

(一)从古至今,世界上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比如:李四光、邓稼先、爱因斯坦、诺贝尔、居里夫人„„但我最敬佩的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波兰裔法国籍女性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她一生中国共产党得过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十种着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107枚,为人类的科研事业做出了伟大的成就。

虽然她功勋盖世、闻名天下,但是她却极端藐视名利,视名利为粪土。

居里夫人曾把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给女儿当玩具,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将一事无成。”

伴随着荣誉接踵而来的是繁忙的社交活动和频繁的记者采访。这本是宣传自己的好机会,但她不为名利所动,反而觉得这是对自己科研工作的骚扰,居然躲到了乡下去。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在我认识的所有着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宠坏的人。”

居里夫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她取得的科研成就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更在于她的自我奉献精神。

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奉献精神。早年,她为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做佣人;当她在科研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并没有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取物质利益,而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看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当居里去世后,她承受着巨大的丧夫之痛,毅然接过了居里所有的担子,把放射学这门课教得更好,建设起一个能让居里的亡魂感到安慰的实验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在这里成长,共同发展科学事业„„

居里夫人为人类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她一生创造和发展了放射性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里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恒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高贵的品格就像她杰出的科学成就一样在人类文明史上闪烁着令人崇仰的光辉,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在拜金主义思想日益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居里夫人为楷模,传承和发扬她的优秀品质和自我奉献精神,开创美好的未来!

关于淡泊名利的作文

(二)居里夫妇都是世界 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 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 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 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 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 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关于淡泊名利的作文

(三)人的一生要过许多关口,其中,名利关是最狭长最难过的,可谓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在名利关口面前,人们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不同的名利态度,对于人生的为人本色、性情意趣、价值取向乃至生命长度,等等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热望和关注点往往聚焦于位子、房子、车子和票子上,他们的志趣和人生目标,是怎样获取更大的名望、更高的官位、更绰的房产、更多的钱财„„为了达到这些,他们会绞尽脑汁、百般专营、曲意奉承、攀高结贵、见机行事、不择手段、不惜人格,甚至踩着党纪、政纪、国法和道德良心的黄线工作和生活着。因此,他们一生摆脱不掉担惊受怕、患得患失的心境,终日处于焦虑不安、浮躁烦恼之中,在谋取了非分的功名利禄之时,也饱尝了违心、苦闷、沮丧、落拓的苦痛„„他们奉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许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今生拥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与非”,这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者,并非没有功名利禄之心,但他们在追求和获取的态度上不是搞急功近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而是讲顺势而为、公平竞争、取之有道、得而无愧。因此,他们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自在、活得宽朗、活得博识、活得自重、活得自爱。他们谦恭礼让、仁厚大度、博学睿智、诚实守信,对事业讲忠、对父母讲孝、对家人讲情、对朋友讲义的品德风范和人生的态度,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他们做人做事都严格恪守着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为,损公肥私、害人害己的功利不取,不学无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寡廉鲜耻、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的品行不耻。这种贫安乐道、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纯粹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生态度。两种名利态度,规定和铸造了两种不同品位和格调的人生,毋庸置疑,淡泊名利者受人青睐、尊重和推崇。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呢?

三国志·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对于诸葛亮的为人治学之道,引申到本文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淡泊名利,就是要以平常之心、恬静寡欲、贫安乐道、知足常乐地把握人生和对待生活,淡泊可视为名利之泽中的坝陌;宁静致远就是要保持心灵平和安祥、坚守笃定志向、守住道德底线、洁身自重自爱、诚信为人理事、公正用情施义,宁静可视为情致远达的舟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之志和生存之道,最终归结为道德底线。道德底线的正确与否,鉴定的标准是是否利己利人——正确的道德底线是为人做事都要奉行利己利人的原则,一生恪守了这样的道德底线,就会活得光明磊落、安稳宁适、无怨无悔;不正确的道德底线是奉行为人做事利己损人的原则,一生恪守了这样的道德底线,就会活得猥猥琐琐、蝇营狗苟、惊悸不安。

怎样做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呢?

第一,就是读书。读书能医愚、读书能解惑、读书能增智、读书能陶情。要像诸葛亮那样既博览群书,又“独观其大略”,在汲取知识素养的同时,能从中发现和悟出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与道理。

第二,就是节欲。节欲是自警、节欲是自励、节欲是自重、节欲是自爱。切记欲望是心魔、欲望是诱饵、欲望是陷阱,因此,贪欲要约束,虚荣要打磨,行为要检点,不要用人生的脚步去丈量功名的宽窄,不要用冒险去触摸利禄的厚薄。

第三,就是自律。自律是慎独、自律是慎微、自律是自重、自律是自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念不廉之果、常记失足之恨、常怀律己之心、常有荣辱之感、常修为人之德。

篇8:选择淡泊名利作文

1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 人们无不把真善美视为一种道德风范和精神境界, 作为修身养性, 完善自我的行为准则。大凡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皆以此为其精神动力。我国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曾提倡“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曾说过:“一个人只知道吃光、用光、什么也不留一点给后来的人们, 这样的人, 不配享有做人的尊严和权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 应该看他贡献什么, 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又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这些至理名言所表达的一个共同理念就是, 人活着要有价值, 而这种价值须以为百姓、为国家、为人类多做贡献来体现。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志向, 个人的名利得失比之于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微不足道的。古代先贤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共产党人更应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更应该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谈人的价值。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所说的, 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不同之处虽然很多, 但最重要的一条区别, 就在于他们对于“我”的态度不同, 是唯我呢?还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为出发点, 还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而要忘我, 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 就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就要有不怕“吃亏”, 乐意“吃亏”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心中装着人民, 装着党的事业, 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为之努力实践并身体力行, 不仅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 而且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

2 着力营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社会环境

坚持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从而获得外部动力和社会支持, 是共产党人尤其是思想政治王作者光荣的使命。

2.1 加强学习, 提高素养。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是在外界的各种思想理论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 不是这种思想理论起主要影响作用, 就是那种思想理论起支配作用。比如在名利的问题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态度。对共产党人来说, 名和利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无数革命先烈和先进模范人物, 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奉献, 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而有的人图名图利, 最终为名利所累所害, 直到走向毁灭。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活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 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高自身素养。知书才能达礼:好学才有品格, 只有不断进行科学理论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 才能逐步实现自身的完善, 也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2.2 正确认识坚持按劳分配的现行政策与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关系。

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现行政策, 作为共产党人, 要坚持党的宗旨, 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 有人认为这两者是矛盾的, 现在搞市场经济, 不宜再提倡奉献精神, 很显然,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就是要根据对象层次的不同提出要求, 区别对待。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指出:“不讲多劳多得, 不重视物质利益, 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没有革命精神, 就没有革命行为。但是,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论”。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 提倡奉献精神, 并不是否定党员、干部正当的个人利益, 按劳分配政策对群众适用, 对党员干部同样适用。在通常情况下, 党员干部的正当利益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由于党员干部不同于一般群众, 对他们的要求要更高一些, 要求党员在做奉献时, 不以获取个人利益为前提, 为维护人民利益需要作出牺牲时, 能自觉牺牲个人利益, 甚至生命。

2.3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底蕴, 不是靠行政命令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思想理念, 能否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取决于对党的认识程度, 在群众还没有认识它, 或者心有疑虑的时候, 我们不能因此轻言废弃, 又不能硬性要求群众接受并为之叫好, 只有通过教育与引导, 使群众了解其内涵、意义及其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群众才会乐意接受, 并将其化为自己的信念与动力, 变为一种自觉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的革命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先进人物, 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巨大的推动力量。当前, 我们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 正处在体制的创新和观念转变时期, 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 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正确引导, 在全社会弘扬“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的精神, 既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王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顺乎民意, 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措施。

3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要从自身做起

篇9:淡泊名利的作文:不争

关于淡泊名利的作文:不争

作者/湖南李晓涵

不争,是说不要争名夺利。古往今来,无论是商场还是官场,很多人为名利争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身体的伤倒无妨,可怕的是良心也千疮百孔。和|便是典型,他聚积的不义之财比国库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身份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最后得到了什么?千夫指,万人骂,满门抄斩,遗臭万年。而那用了一辈子时间争夺的财富和权势也瞬间消失。且不说这些,和|拥有一刻真正的快乐吗?皇帝面前忙着阿谀奉承,同僚背后又忙着算计谋害。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像和|这样的小人,怕是要一生戚戚了。

不争,是说不要互相攀比。如果我们总是比谁穿得更时尚,谁的生日过得更气派,那永远没有人能挂上“最”的标签。前些日子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一个深圳的富家公子去大山里跟一群朴实的孩子生活了一周后,满怀真情地说,在深圳的学校里,同学们只会比穿名牌,可是在这里,他感受到了真正的友情和发自内心的快乐。去山里之前,他叛逆顽劣,或许是校园里那些毫无意义的攀比所致。其实,光鲜亮丽的外表能带来什么?吸引无数倾羡的目光?但这目光又有几分是针对人的`呢?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能随波逐流陷进形形色色的物质泥沼,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用实实在在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比气质,比内涵,用内在的光彩去赢得最真挚的目光。

不争,是说不要过分注重结果。如同读《红楼梦》,我们应该细细品读每段文字的精妙,而不应只为那凄惨的结局而悲伤。凡事都有过程,结局总会到来,在结局到来之前,我们不妨学学愚公,享受过程。移山,听起来像个笑话,可愚公却想:我搬一点儿就少一点儿,而且有妻子儿女,甚至邻居帮我,何况我“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山,定然是能移走的!于是心里轻松了,身体上的劳累也算不得什么了。试问,有几个人能让自己每天都快乐?可见要珍惜过程,如果结局注定失败,也不要悲春伤秋,因为还有那些努力拼搏的日子值得珍藏,我们已经学到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不争”二字,蕴涵了无数伟人处世的真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篇10:选择淡泊名利作文

掂量掂量中华传统文化,再神的童也不奇怪了,地灵则人杰嘛。

可是,追名逐利不能急功近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古训,大家都明白。追名逐利却千万不能为名利所累,否则,当年辛苦得来的只会成为空帽子,毕竟即便炒做可是把个清嫩小荷炒成旷世器材奇才,最后市场不买账,人民不认可,那谁也没辙。

少年若不追名逐利,不过分地说,那他是没有上进心的。少年苏轼“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前提就是人家为考取功名苦读并千里赴试,否则我们今日也无缘得闻苏轼那考试期间的诸多趣闻了。不追名逐利,读书做什么?陶冶性情?那逐的不还是对自身精神娱乐的利嘛。

商人模范陶朱公曰过一句“居家则致千金,居家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听听,谗吧?可后一句是“久受尊名,不详”。这后一句有很多人不知道,更多的人装不知道。

功名是什么?

我们图名利,但是不图虚名不单图物质上的利,更多的是图精神上的欢愉。比如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图利,为人民谋利,为大众谋福。又比如我们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幼时是贪恋那温暖的表扬,说不定爹娘高兴了能长长零花钱或者买下那我们垂涎已久的洋娃娃,俗称“挣表现”。而长大以后更多是为了报恩。眼见父母一点点衰老、坍塌,象是被自己摧毁一般,于是父母的笑容和肯定就成为前进的动力和心灵的慰藉。所谓名,不止是个人的一点私名,还应该顾大体,识大礼,成大名。试想,若中国国风蔚然,誉满全球,有哪一个中国人不会为此昂扬?

因此,有的人一听见追名逐利四字就眼皮往脑门儿上翻,鼻孔里一声闷哼,小脸上爬满不屑,问之,曰:“此小人作派也,君子不齿!”那敢情东坡苏轼一干人还都小人了。那中国五千年的铁馒头里怕是也挖不出几具“大人”的残骸了吧――全是未成年!

篇11:淡泊人生作文

那杯水的最后命运呢?变成遭人嫌弃的尘埃,或者注入一股新的清流将尘土冲刷出去?或者在流年里将那渺土沉淀,杯水再次透明?结局没有任何人可以预言。

那杯水味道如何,无人知道,只有品尝才方知其味,人生亦如这杯水,或是一帆风顺,或是凄惨悲凉,只有经历才知晓其中百味。在时光的道路中,布满了坑坑洼洼的积水潭,行走其中,不免被溅上泥泞将自己的身躯弄得满是污垢,在如斯滚滚红尘之中,人多多少少会沾上尘埃,只盼有一泓清澈之泉冲刷洗涤自己凡世的心,还一身净洁,纯洁,将无知、妄为的欲念全部冲走。

在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我国作家莫言获得20诺贝尔文学奖,得知获奖后,他直言:“不为获奖而写作。”写言之淡泊便如一杯清澈的水般将功名利禄之想抛之脑后。人难能可贵的便是将自己的浮躁浸入岁月之流,将一颗心重新沉淀,归于本真,用坚实的信念充实自己的灵魂,回归自己的原来的色彩,一颗心若浑浊不堪又安可流芳百世?

篇12:机关干部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

一、要树立正确的职位观

怎样看待职务, 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职位观是一个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对待职位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说到底, 是一个怎样做人、怎样为官、怎样用权的问题。每个干部成长的过程, 就是不断地回答和解决职位观问题的过程。

职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更是责任和义务的体现。是看重职务, 还是看重责任, 这是两种不同的职位观。看重职务, 往往偏重职务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看重责任, 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应处什么位置, 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使之成为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有志向的人脑子里思考的是工作和事业, 胸无大志的人眼睛盯的是职务和利益;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有作为才能有职位, 职位来自于兢兢业业的工作, 来自于爱岗敬业的执著追求;职务越高, 肩上的担子越重, 工作压力越大;对职位不尊重, 实际上是对事业的不敬重, 在其位要谋其职、尽其责。

职位是每个干部必经的人生关口, 更是对一个干部党性考验的关键时刻。每个干部一生中, 在职务上都会遇到或上或下、或快或慢的问题。每次职位调整都是人生的一个关口, 是对干部党性觉悟的一次实际考验, 也是锤炼党性的良机。在这个考验面前, 谁都不能轻易讲自己过好这一关了。在这个时候, 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个人品质, 不少干部因为过不了这一关, 自暴自弃, 断送了前程。因此, 机关干部在对待职位上, 要做到三个调整:首先调整心态, 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每个干部的每次职位调整, 都是工作需要、个人素质、环境机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衡量的结果,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 都要冷静看待, 有了平常心才有进取心。其次是调整攀高心理, 不单纯比快。职位晋升有快有慢是必然的, 这在起点、条件差不多的干部之间有差别, 在每个干部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也不一样, 快慢是相对的, 绝对的“齐步走”是没有的。应当看到, 不论在任何职位上, 在任何情况下, 敬业奉献都是立身之本, 成事之基, 进步之道。今天错过一个机会, 明天还会有新的机遇。再次是调整期望值, 减小落差。一个干部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领导素质和业务水平, 才能够被组织放到相应的职位上。作为干部本人, 在看待自己的职务调整上, 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老是算今天算明天, 光想自己的好事。这样, 在看待组织使用与个人愿望不一致时, 才能保持心态平衡, 不至于产生大的心理落差。

职位既是一个干部在顺境中成长的里程碑, 更是在逆境中前进的基石。每个干部的职务调整总是顺与不顺相伴而行的。在“顺”的时候不骄不躁, 在“不顺”的时候不消沉、不气馁, 能够做到这两点, 对一个干部来说, 无论在思想认识上, 还是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 都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尤其在相对“不顺”的时候, 应当有“四种精神”:一是要有自信精神。越是在“不顺”的时候, 越是要保持自信心、进取心, 而不是自暴自弃, 放弃主观上的努力。二是要有忍耐精神。对待“不顺”, 应当静得下心, 沉得住气, 不心浮气躁, 不把眼光盯在职务调整一时的快慢上, 而要走一步看两步, 放眼长远, 保持一如既往的精神状态。三是要有严己精神。看待“不顺”, 不能怨天尤人, 应当勇于解剖自己, 认清自身的差距不足, 通过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创造新的机遇。四是要有大局精神。个人与组织始终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 有些事情从个人角度考虑, 可能不理解, 想不通, 但从整体来观察和思考, 可能就觉得有道理, 是公正的, 就会眼睛一亮, 顿开茅塞。

二、要处理好得与失的问题

如何看待个人的得失, 是人生观问题。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就有什么样的得失观。这个问题涉及每个同志, 不管嘴上说不说, 实际上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回答。实话讲, 人生活在世上, 工作在各个岗位上, 只要有一点进取心, 对自己收入的高低, 职务晋升的快慢, 立功受奖的多少, 总是非常关注的。那么, 应当怎样看待得与失呢?

首先, 要解决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得与失的问题。

谈论得与失, 总得有把尺子, 有个立场和角度。尺子不同, 立场、角度不同, 对得与失的看法和处理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如果站在个人主义立场和角度, 就会觉得自己失去的多, 得到的少, 即使得到的再多, 也不会满足;如果站在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角度, 就会觉得为了党的利益, 为了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我们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光荣的、值得的。

其次, 要明确共产党员应有的得失观。

如果我们见利忘义, 把自己当成了商品, 有利就干, 无利就不干, 哪里舒服、哪里钱多、哪里能升官就想到哪里去, 而不是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共产党员就不能称作先进分子了。

第三, 在得与失面前还有个怎么比、比什么、与谁比的问题。

看待得失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所谓正确的方法, 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至少有两种, 一种是定位思维, 也就是站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去想问题, 它体现的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主观条件为依据。再一种是换位思维, 也就是换一个位置来想问题, 它体现的是以他人为中心, 以客观条件为依据。换位思考的好处是对思维的目标交汇得更准, 领悟得更深, 理解得更符合客观实际。有时, 换位比较中可以发现人生的价值, 消除心中的不满, 陶冶自己的灵魂。总之, 换位比较用得好, 确实使人清醒, 使人彻悟、使人自信, 使人有自知之明。一个人有了经常的换位比较, 才能在进退去留面前保持平常心和大智慧。

三、要泰然面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结果

在职务升迁、立功受奖等问题上, 我们奋斗了、努力了, 最终都希望有一个好结果, 哪怕留下一个好名声也行。可以说, 结果的好坏, 是对人生价值实现程度的最终检验标准。但现实生活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结果不可能都如人愿。有句歌词叫做“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曾经拥有”, 是很富有哲理的, 也算得上是一句进行自我安慰和激励的至理名言。假如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但结果并不符合自己的意愿,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对自己思想、品格、毅力的考验, 况且, 我们不懈奋斗的过程, 本身就是苦心智、劳筋骨、提高能力水平的过程, 其中的收获是难以用金钱的多少和职务的高低来衡量的。在这方面, 尤其要正确看待和处理三个问题:

一个是顺境与逆境。

发展顺利时要做到不忘乎所以, 注意用更高的标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要求自己;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 怨天尤人, 更应认真总结反思, 变教训为财富, 把压力当动力;看到别人进步了、提高了, 不自怨自艾, 认识到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相信只要肯奋斗, 总能有所得。

另一个是强项与弱项。

对个人来讲, 可以扬长避短, 以强补弱。但更要想方设法使强项更强, 弱项不弱。组织上用人可以用其所长, 自己不能以强饰弱, 对领导指出的各种不足和毛病, 要认真查找原因, 不断加以改进。

再一个是干多与干少。

干得多, 说明自己能干点事, 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从而不把任务当负担, 真正把每做一项工作当成一个锻炼提高的好机会;干得少, 反映出自己在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上还有差距, 更应奋起直追, 在实践中摔打锻炼。可以肯定地说, 世上没有不干或少干就能多得的好事, 关键是愿不愿干、会不会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愿干、会干、干好上, 一定会有多方面的收获, 也会少去许多苦恼, 增添许多快乐。

四、要坚持把名利融于事业

谈到名利, 有一个故事让人回味。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路过镇江, 特登金山游览, 问一老和尚:“你看前面大江中风帆片片, 碧天无际, 烟波浩渺, 你知道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帆?”那老和尚一定神, 悠悠地答道:“陛下, 依贫僧所见, 只有两张帆。”乾隆有点奇异, 便问道:“怎么只有两张帆?”那个和尚答道:“一张帆为名, 一张帆为利。”乾隆答曰:“好一个为名为利!”封建时代出家的和尚视江面上川流不息的风帆皆“为名为利”而奔波, 足见名利对人影响之深。作为新时期的机关干部, 应该如何对待名利问题, 肯定与封建时代的和尚那样满眼皆“为名”“为利”的名利观有天壤之别, 应当是重事业、淡名利, 名利面前不伸手、不强求, 不为名利所累, 甘为事业奋斗。是看重名利, 还是看重责任;是利欲熏心, 还是事业为重, 这是两种不同的名利态度。在名利面前争、抢、捞、要, 这是觉悟低的表现, 是缺乏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表现, 是没有崇高革命气节的表现。一个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同志, 决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私利, 而损害他人、集体和组织的利益, 只能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 靠工作实绩得到领导的肯定, 赢得组织的认可, 取得自己合法的、合理的名与利。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 不会对自己的私心利欲想得过多;一个私心名利重的人, 说明他的事业心还不够强, 会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失去人格气节, 会以一时之名、一己之利, 去损害组织的声誉、集体的利益。

五、要在个人成长进步上走正道

应该肯定, 机关干部追求政治上的进步、水平上的提高乃至职务上的升迁, 是好事, 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但是在追求个人进步靠什么的问题上, 确实应划清一些是非界限。

一是成长进步要靠真本事, 不能靠拉关系。

这些年, 由于庸俗关系学的影响, 有的机关干部把关系看得过重, 认为个人成长进步是靠关系, 不是靠本事。因此, 挖空心思跑门子, 拉关系, 跑官要官, 此种观念和做法是错误的。首先要看到乱拉关系是搞不正之风, 既败坏党风, 又影响干部队伍建设。其次要看到关系有用也有限, 能管一时, 不能管一世。再次还要看到是金子在哪里也发光, 唯有真才实学最可靠。只有下决心练好“内功”, 有了真才实学, 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行逆风船的检验和人心的检验。

二是成长进步要靠埋头苦干, 不能靠投机取巧。

西方有句智慧格言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警言, 而且更直接, 更符合东方人的生活特点:天上不会掉馅饼。有人进而阐释说, 如果掉下馅饼, 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这真是至理名言,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 任何成功的果实都是靠艰辛和汗水才能获得。首先, 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多出政绩, 为个人成长进步积累“本钱”。其次, 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增长才干, 为个人进步创造条件。一个成长进步快的人, 必然是威信较高的人。大凡搞投机取巧的人, 不论在哪里, 威信都不会太高。投机取巧的成功, 仅是一种侥幸, 骗得了一时, 不能骗长远, 骗得了个人, 不能骗众人。所以, 要想有威信, 只能靠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三是成长进步要靠组织, 不能靠人身依附。

上一篇:餐饮领班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作业本